大班综合领域活动设计小麦的一生

合集下载

小麦的一生(社会)

小麦的一生(社会)

小麦的一生(社会)设计思路:麦子是很普通的一种农作物,但对于幼儿来说,却是很生疏的;况且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知道粮食来之不易,因此我设计了这节课,引导幼儿了解小麦,教育幼儿尊重农民的辛勤劳动,养成爱惜粮食的习惯。

活动目标:1.教育幼儿尊重农民的辛勤劳动,养成爱惜粮食的习惯。

2.培养幼儿的动脑思考能力和反映能力。

3.引导幼儿认识小麦的生长过程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重难点分析:1.重点:让幼儿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和用途,教育幼儿节约粮食。

2.难点:区分出各种麦制品。

活动准备:1.按教学要求自制的《小麦的一生》课件一盘:小麦的生长过程;儿歌《大馒头,哪里来》。

2.实物小麦一株,麦粉制的食品,麦杆工艺品。

活动过程:一.以谈话的形式导入,引导幼儿了解小麦的外形特征和组成部分,认识其根、茎、叶的形状;并了解小麦的播种和收获季节。

1.师:小朋友都见过小麦吗?它长得什么样?让孩子自由讨论小麦的外形特征和组成部分。

2.出示实物小麦,引导幼儿了解小麦的外形特征和组成部分,认识其根、茎、叶的形状:小麦的茎俗称麦秸,空心、有节、光滑、叶狭长;茎的顶端长麦穗,麦穗有针一样的麦芒,麦穗成熟时是金黄色的。

3.出示课件:引导幼儿了解小麦的播种和收获季节:秋季农民把麦种播在地里;冬季压实麦苗;到第二年春天,麦苗长得绿油油的,并逐渐长大、抽穗、开花、结籽;5月底6月初,麦子慢慢地由绿变黄,成熟,农民伯伯开始收麦,叫夏收。

二.出示各种麦制品,了解麦子的用途。

1.出示各种麦制品,引导幼儿了解这都是用麦子做的。

2.引导幼儿了解麦子的用途:麦粒可磨成面粉;面粉可做成馒头、面条、饺子、蛋糕、饼干、面包等;麦秸可编制各种草帽、扇子、垫子、草包等,也可作燃料和泥墙皮。

3.游戏“麦爷爷找孩子”。

请一个。

大班社会教案小麦的一生教案及教学反思

大班社会教案小麦的一生教案及教学反思

大班社会教案:小麦的一生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活动导入目标1.了解小麦的一生。

2.熟悉小麦的生命周期,关注自然环境对小麦的影响。

3.学习社会合作,培养集体观念。

实施步骤1.教师把装好小麦的透明玻璃罐放到讲台,并留出一只没有装小麦的透明玻璃罐。

2.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区别出有无小麦的透明玻璃罐。

3.对孩子们提出问题:“小麦是怎么来的?它的一生是怎样的?”引导孩子们往下思考。

4.给孩子们发放小麦种子,让他们在玻璃罐里种植,并且观察、记录、护理小麦生长情况。

5.让孩子们结合教材和自然环境,发表自己对小麦生长的感想和认识,并分享自己种植小麦的体验。

6.教师做出把小麦加工成食物来作为总结的活动,提高孩子们对小麦的认识和关注,培养集体意识。

二、教材链接本节课的教材内容主要来自《社会》的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谁把种子种入土地”。

该单元主要内容是介绍了植物的一生,其中包括植物种子的来历,种子成长过程,以及成熟后的结果。

三、教学实施1.教学重点让孩子们了解小麦的一生,并了解小麦生长的环境因素,培养孩子们的集体协作精神和探究精神。

2.教学难点让孩子们了解环境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如阳光、水分等因素。

3.教学步骤3.1 进入教学主题教师放置玻璃罐,让孩子们观察其中是否有小麦,引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2 导入知识点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解释种子、土地和阳光和一个植物的生命现象等概念,帮助孩子们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

3.3 细节处理教师就小麦生长需要的条件、种植方法、发芽生长等细节问题进行讲解,通过学生互助配对,让学生在小组内更好的讨论和合作。

3.4 活动设计(1)为孩子们分发小麦种子,并让他们在玻璃罐内种植,观察、记录、护理小麦的成长情况。

在孩子们进行实际操作过程中,引导他们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和快感。

(2)通过形象逼真的图片和课件教学,让孩子们了解每一个小麦胚芽的细节,对它们进行合理的护理和照顾,慢慢找到兴趣,从而进一步掌握知识。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小麦的一生》3篇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小麦的一生》3篇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小麦的一生》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小麦的一生》精选3篇(一)班级:幼儿园中班课题:社会教育《小麦的一生》教学目标:1. 了解小麦的生长发育过程;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3. 培养幼儿的爱护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准备:1. 教学素材:《小麦的一生》绘本;2. 视频或图片资料:小麦的种子、发芽、生长、结实的过程;3. 实物:小麦种子、小麦苗、小麦穗等;4. 笔、纸、水彩笔、色彩纸等。

教学内容与步骤:引入:1. 教师展示小麦的种子,让幼儿观察和感受种子的形状和颜色。

2. 通过提问,激发幼儿的兴趣:“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种子吗?它能变成什么呢?”探究:1. 教师出示《小麦的一生》绘本,与幼儿一起读故事,让幼儿了解小麦的生长发育过程。

2. 观看小麦种子发芽、生长、结实的视频或图片资料,引导幼儿进行观察。

3. 给每个幼儿分发一颗小麦种子,让他们亲手埋种并进行观察记录。

4. 利用实物展示小麦苗、小麦穗等,引导幼儿触摸、感受小麦的不同阶段。

总结:1. 教师引导幼儿回顾小麦的成长过程,让幼儿回答一些问题:“小麦的种子长成了什么?小麦是从哪里长出来的?小麦结出了什么果实?”2. 教师向幼儿解释小麦的用途,并强调小麦的重要性。

展示与评价:1. 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经验,绘制小麦的生长发展图或制作小麦的手工作品。

2. 教师评价幼儿的表现,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教育活动。

拓展活动:1. 参观农田或农场,实地观察小麦的生长过程。

2. 邀请农民或专业人员来幼儿园,讲解小麦的种植与收割过程。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社会教育活动,幼儿对小麦的生长发育过程有了初步了解,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

同时,通过亲手埋种小麦、制作手工作品等方式,增强了幼儿的参与感和实践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地观察和亲身体验,进一步培养幼儿的爱护大自然的意识和环保意识。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小麦的一生》精选3篇(二)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音乐舞蹈的兴趣。

幼儿园中班社会《小麦的一生》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社会《小麦的一生》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社会《小麦的一生》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中班是幼儿园中的关键年龄段,也是幼儿园社会课程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年龄段,幼儿逐渐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社会成员,需要与他人互动,学会合作,分享和关心他人。

此外,幼儿的身体和智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如何在这个阶段对幼儿进行系统、科学、全面的社会教育,对孩子未来的社会适应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小麦是生活中常见的农作物之一,孩子们也会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它。

本教学设计围绕《小麦的一生》这一主题,通过让孩子们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小麦对人们的意义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爱护生命、关注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并理解小麦的生长需要;2.理解小麦对人们的意义,学习小麦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 3.通过制作小麦面包,激发孩子们对小麦的兴趣和了解,进一步增强其社会适应力。

4.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协作能力。

5.培养孩子们爱护生命、关注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小麦的发芽和生长通过观察小麦种子发芽、生长的图片和动画片,带领孩子了解小麦种子的构造及其发芽的必要条件,理解小麦的生长需要。

2. 小麦的意义通过教师讲解、图片展示及配合教师的讲解,带领幼儿了解小麦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主要针对食物、饮料,和面制品等)。

强调小麦产生的食物对人们的重要性,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3. 制作小麦面包教师带领幼儿在实践中学习,在实际制作中了解小麦的应用、理解小麦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动手能力和协作精神,同时探讨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和义务,并强调宏观背景下的环境意识。

四、教学步骤1. 小麦的发芽和生长•通过组织观察小麦种子发芽、生长的图片和动画来开启本节课;•让幼儿观察并描绘小麦种子的形状、特点,并通过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小麦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条件;•相互讨论加深幼儿对小麦种子发芽的理解;2. 小麦的意义•教师讲解小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引导孩子了解小麦自古以来就为人类提供食物、饮料和面制品等生活物资;•通过配合图片、实物等多样化的媒介,和探讨,激发孩子了解、理解小麦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

幼儿园大班综合领域活动设计《小麦的一生》

幼儿园大班综合领域活动设计《小麦的一生》

幼儿园大班综合领域活动设计《小麦的一生》[设计意图]农作物小麦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了解小麦和了解小麦的形状特征及其与儿童的密切关系对幼儿来说很容易理解,但对小麦的不同生长阶段和名称却相对不熟悉.和抽象.通过这项活动,丰富儿童对小麦生活的理解,获得新的体验.在活动中,运用疑惑,观察和比较,动手操作等方法引导幼儿探索自己的兴趣,激发幼儿热爱科学,尊重农民的劳动,热爱食物情感,同时获得新的体验.[活动]1.激励幼儿热爱科学,尊重农民的劳动,热爱食物的情感.2.培养孩子观察,判断和说话的能力.3.引导孩子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并根据小麦的生长顺序对相关图片进行分类.[活动准备]1,教具:一套多媒体设备,VCD光盘.2,学习工具:物理小麦(每组一捆),每人一套小麦生长过程的图片.[关键难点分析]关键是让幼儿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困难在于了解小麦的不同生长阶段及其名称,并正确分类相关图片.[活动程序](一)简介:鼓励孩子积极回忆他们吃过的白面食物,并初步认识到小麦与人之间的密切关系.1.让幼儿品尝美味的面包并引导主题.你吃了什么白面粉食物?(孩子们畅所欲言)3.白面粉是怎么来的?(2)展开:了解小麦及其生长过程1.展示实物小麦,引导孩子们在讨论后观察和讨论:你现在看到什么样的小麦?它由几部分组成?2.小麦的季节是什么?是什么季节?3.从种子到收获的小麦有哪些变化?4.组织儿童观看图像数据,帮助幼儿获得完整的体验.5.让幼儿尝试按顺序对小麦的生长图片进行分类,并让孩子们说出他们为什么被安排好. (老师导游)6.使用图像数据和学习工具指导儿童更多地了解小麦及其名称的七个生长阶段.7.利用视频激励幼儿热爱科学,尊重农民的劳动,热爱食物.(3)结束:欣赏老师的舞蹈《好收成》,自然而然地结束.。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小麦的一生》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小麦的一生》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小麦的一生》
教学目标
1.认识并了解小麦这种粮食作物,并理解小麦在人类生活中
的重要性。

2.学习种植小麦的过程,掌握相关词汇及概念。

3.引导幼儿关注自然界的事物,并培养观察、探究和思考的
能力。

4.培养幼儿爱护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教学内容
本节课将通过讲故事《小麦的一生》来介绍小麦这种粮食作物的生长过程,并带领幼儿亲手动手种植小麦。

教学过程
1. 热身活动
通过儿歌《哆啦A梦的铜锣烧》或其他有关粮食的歌曲来激发幼儿的兴趣。

2. 教学主题
1.分享故事《小麦的一生》
–讲述小麦从种子到成熟的全过程。

2.认识小麦
–介绍小麦这种粮食作物。

–播放视频或图片展示小麦的外观、产地、用途等。

3.种植小麦
–展示小麦种子,并向幼儿介绍种植方法。

–按照步骤引导幼儿种植小麦,并提供必要的辅助材料和工具。

–引导幼儿观察和记录小麦的生长变化,掌握相关词汇和概念。

4.总结学习内容
–向幼儿询问他们在本课中学到了什么,并进行反思和总结。

–通过课堂讨论或作业形式巩固幼儿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3. 课后延伸
1.观察小麦并记录生长变化。

2.带幼儿到田间地头或农贸市场观察真实的小麦生长情况。

3.借助相关图书或视频资源,深入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和传
统种植方法。

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将认识和了解小麦这种粮食作物,并培养
观察、探究和思考的能力。

同时,通过亲手动手种植小麦,提高幼儿
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也培养幼儿爱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大班科学活动园本教案小麦的一生

大班科学活动园本教案小麦的一生

大班科学活动园本教案小麦的一生小麦的一生单位:滨城区堡集镇中心幼儿园设计者:孙美美活动目标:1、小麦的生长过程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2、教育幼儿尊重农民的辛勤劳动,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小麦一株、小麦的生长图片、各种面食品图片、麦秸工艺品活动建议:1、出示实物小麦,引导幼儿观察小麦的外形特征,了解小麦的组成部份,认识根、茎、麦穗的形状。

2、出示挂图了解麦子的恶播种和收获季节:秋季农民把麦种播在地理;冬季压实麦苗;到第二年春天,麦苗长得绿油油的,并逐渐长大、抽穗、开花、结籽;5月底6月初,麦子慢慢的由绿变黄,成熟,农民伯伯开始收割,叫夏收。

3、出示各种麦制品,了解麦子的用途。

4、联想活动:小麦是夏季里成熟的粮食作物,你还见过哪些粮食作物?(高粱、玉米、大豆、…….)5、教育幼儿爱惜粮食。

通过《大馒头,哪里来》体验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爱惜粮食,不剩饭,不掉饭粒。

活动延伸:游戏“麦爷爷找孩子”。

老师带上小麦头饰,当麦爷爷。

其余幼儿当面粉(把面粉制品的图片挂在幼儿胸前)。

麦爷爷说:“我的孩子不见了,他们都变了样,哪是我的孩子呀?”幼儿依次说:“我是面包,是麦爷爷的的孩子。

”“我是饼干,是麦爷爷的孩子。

”……小麦的一生单位:滨城区堡集镇中心幼儿园设计者:孙美美活动目标:1、小麦的生长过程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2、教育幼儿尊重农民的辛勤劳动,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小麦一株、小麦的生长图片、各种面食品图片、麦秸工艺品活动建议:1、出示实物小麦,引导幼儿观察小麦的外形特征,了解小麦的组成部份,认识根、茎、麦穗的形状。

2、出示挂图了解麦子的恶播种和收获季节:秋季农民把麦种播在地理;冬季压实麦苗;到第二年春天,麦苗长得绿油油的,并逐渐长大、抽穗、开花、结籽;5月底6月初,麦子慢慢的由绿变黄,成熟,农民伯伯开始收割,叫夏收。

3、出示各种麦制品,了解麦子的用途。

4、联想活动:小麦是夏季里成熟的粮食作物,你还见过哪些粮食作物?(高粱、玉米、大豆、…….)5、教育幼儿爱惜粮食。

幼儿园教案-小麦的一生

幼儿园教案-小麦的一生

设计思路:麦子是很普通的一种农作物,但对于幼儿来说,却是很生疏的;况且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知道粮食来之不易,因此我设计了这节课,引导幼儿了解小麦,教育幼儿尊重农民的辛勤劳动,养成爱惜粮食的习惯。

活动目标:1.教育幼儿尊重农民的辛勤劳动,养成爱惜粮食的习惯。

2.培养幼儿的动脑思考能力和反映能力。

3.引导幼儿认识小麦的生长过程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重难点分析: 1.重点:让幼儿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和用途,教育幼儿节约粮食。

2.难点:区分出各种麦制品。

活动准备: 1.按教学要求自制的《小麦的一生》课件一盘:小麦的生长过程;儿歌《大馒头,哪里来》。

2.实物小麦一株,麦粉制的食品,麦杆工艺品。

活动过程:一.以谈话的形式导入,引导幼儿了解小麦的外形特征和组成部分,认识其根、茎、叶的形状;并了解小麦的播种和收获季节。

1.师:小朋友都见过小麦吗?它长得什么样?让孩子自由讨论小麦的外形特征和组成部分。

2.出示实物小麦,引导幼儿了解小麦的外形特征和组成部分,认识其根、茎、叶的形状:小麦的茎俗称麦秸,空心、有节、光滑、叶狭长;茎的顶端长麦穗,麦穗有针一样的麦芒,麦穗成熟时是金黄色的。

3.出示课件:引导幼儿了解小麦的播种和收获季节:秋季农民把麦种播在地里;冬季压实麦苗;到第二年春天,麦苗长得绿油油的,并逐渐长大、抽穗、开花、结籽;5月底6月初,麦子慢慢地由绿变黄,成熟,农民伯伯开始收麦,叫夏收。

[中国幼儿园教案网]二.出示各种麦制品,了解麦子的用途。

1.出示各种麦制品,引导幼儿了解这都是用麦子做的。

2.引导幼儿了解麦子的用途:麦粒可磨成面粉;面粉可做成馒头、面条、饺子、蛋糕、饼干、面包等;麦秸可编制各种草帽、扇子、垫子、草包等,也可作燃料和泥墙皮。

3.游戏“麦爷爷找孩子”。

请一个幼儿带上小麦头饰,当麦爷爷。

其余小朋友当面粉制品(把面粉制品的图片挂在幼儿胸前)。

麦爷爷说:“我的孩子不见了,他们都变了样,哪是我的孩子呀?”幼儿依次说:“我是面包,是麦爷爷的孩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综合领域活动设计《小麦的一生》[设计意图]农作物小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认识小麦,了解小麦外形特征及与人们的密切关系,这是幼儿容易理解的,但对于小麦的不同的生长阶段及其名称方面的知识就比较陌生和抽象。

通过本活动,丰富幼儿对小麦一生的认识,从而获得新的经验。

在活动中,运用设疑,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方法,引导幼儿探索兴趣、在获取新经验的同时,激发幼儿热爱科学,尊重农民劳动,以及爱惜粮食的情感。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热爱科学,尊重农民劳动,以及爱惜粮食的情感。

2、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口语表达能力。

3、引导幼儿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能够按照小麦的生长顺序对相关的图片进行排序。

[活动准备]
1、教具:多媒体设备一套、VCD光盘。

2、学具:实物小麦、每人一套小麦生长过程图片。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是让幼儿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难点是知道小麦的不同生长阶段及其名称并为相关图片正确排序。

[活动过程]
导入:启发幼儿积极回忆所吃过的白面食品,初步感知小麦与人们的密切关系。

1、请幼儿品尝好吃的面包,引出课题。

2、你都吃过哪些白面食品?
3、白面粉是怎么来的?
展开:认识小麦及其生长过程
1、出示实物小麦,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后提问:你现在看到的小麦是什么样子的?它由几部分组成?
2、小麦什么季节种?什么季节收?
3、从种到收,小麦都有哪些变化呢?
4、组织幼儿观看影像资料,帮助幼儿获得完整经验。

5、请幼儿尝试按顺序给小麦的生长图片排序,并请幼儿说一说为什么这样排列。

6、运用影像资料和学具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小麦的七个生长阶段及其名称。

7、运用录像激发幼儿从小热爱科学、尊重农民劳动,以及爱惜粮食的情感。

结束:欣赏教师舞蹈《好收成》,自然结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