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介绍

中国传统文化介绍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积淀深厚,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这些传统文化元素包括思想、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影响和渗透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
以下将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几个重要方面。
一、儒家文化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强调礼义廉耻、忠孝孝道、仁爱和谦逊等观念。
儒家思想强调在家庭和社会中要尊敬长辈、孝顺父母、团结亲人,注重和谐相处、尊重传统、培养道德品质。
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深远影响,塑造了中国人的性格和行为准则。
二、道家文化道家文化源自老子、庄子等思想家的哲学思想,强调追求自然、纯朴、无为而治的生活方式。
道家思想主张顺应自然规律,摒弃功利主义,追求心灵的平静与自由。
道家文化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产生深远影响,影响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和处世态度。
三、佛家文化佛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佛家思想强调菩萨心肠、慈悲为怀,提倡舍己救人、解脱生死的理念。
佛家文化对中国人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塑造了中国人的慈悲心肠和向善之心。
四、中医文化中医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医以中药、针灸、推拿等方法治疗疾病,强调调节阴阳平衡、气血流畅的健康观念。
中医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被誉为中华文明的瑰宝,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健康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五、传统节日文化中国传统节日丰富多彩,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习俗。
比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节日都承载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和历史传统,代表了中国人对自然、宇宙、生活的敬畏和热爱。
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介绍,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这一丰富多彩的文化体系,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继承和传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文化繁荣。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和传承。
愿中国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为推动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贡献力量。
中华民族文化的800字作文(精选26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文篇一前些日子在看一篇文章,叫做《流泪的滕王阁》,滕王阁的忧伤无声无息地追随着,每一寸板,每一抹朱丹都在心弦上颤动,诗里是伤痕累累的王勃,诗外是为他伤心的我们。
“物是人非事事休,未语泪先流”,眺望滕王阁外的水云间,茫茫岷江水欲拍栏杆,浅云灰灰趁着阁,入一双饱含泪水的眼睛。
中华文化的动人之处,莫过于在眼泪中让人得以宣泄,一半在海中,咸涩的焦灼。
若说中华文化真的具有包容性,那么多人在她的世界里哭泣。
李清照“凄凄惨惨切切”无处诉说的悲凉,李白拔剑四顾的茫然,李煜家破人亡无法挽回的伤感,路游、辛弃疾、文天祥的一腔爱国情,承载在泪中轻吟浅唱,“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眼泪,也许不能诉说太多的情感,但却是暗合了太多的经过。
“天下无知者,便竖子成名穷途而哭”,那是纷乱的愤恨之泪,我仿佛看到李清照的双泪长流,那是对南宋的无奈之泪。
眼泪,记录了一个时代。
中国,也许因为有了这些流泪的文人,才有了息息不断的鲜活生命,而这眼泪又几经流传,流到后人眼中,我们无法忘记这些伤感的文人,他们对世人有的缺憾,耿耿于怀,他们无法生活安宁,不能战胜世界更无法战胜自己。
一个又一个,一代又一代,悄然而来,溘然长逝,留下了眼泪,留下了风雨中票演的背景,一个属于东方的文化情结,不息的记忆。
泪,化为烙印,镌刻中华文明;泪,折射永恒,光耀中华文明。
我想,在这个年代,我们不怕笑容消失,而怕在眼泪中了悟人生,了悟中华文化。
我们应该更清楚,泪是一种精神的包含,透过它,我们可以看见一切。
眼泪,晶莹又可贵,滋润了中华千年,让我们看见未来,回味过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文篇二齐白石曾说:“作画贵在似与不似之间,不似则欺世,似则媚俗。
”国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我爱国画,因为我爱祖国,也缘于我的爷爷,他是一位出色的画家。
他的作品多种多样,把祖国描绘的栩栩如生,有花鸟画、山水画,尤其是牡丹和猫,美丽动人,另我羡慕不已。
于是,我便央求爷爷教我国画。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孕育了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些文化代代相传,成为中华民族的瑰宝。
它们包含着丰富的思想、经验和智慧,对于培养人民的精神品质、塑造民族的核心价值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古代的礼仪文化、文学艺术、哲学思想和科学技术等多个角度,介绍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一、礼仪文化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礼仪文化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古代的礼仪制度体现了中华民族注重秩序、尊重他人和追求和谐的价值观。
从古代的《礼记》到现代的宴会礼仪,中华民族一直不断弘扬着礼仪文化的重要性。
礼仪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独特风貌,培养出了中华民族独有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二、文学艺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文学艺术是一片广阔的领域。
古代的文人墨客们以诗词歌赋为代表,创作了无数令人陶醉的作品。
元曲、戏曲和小说等文学形式也在不同的时期逐渐发展起来,并且对后世的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华民族的文学艺术是一座精神的宝库,使人们感受到情感的震撼和智慧的启迪。
三、哲学思想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深邃的哲学思想。
孔子的儒家思想、老子的道家思想、庄子的庄家思想等都对中华民族以及世界哲学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这些哲学思想以其独特的思辨方式和价值观念,引导着人们遵循自然规律、实践道德准则,并为人们的思维方式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四、科学技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科学技术。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和火药是世界科学技术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此外,中华民族还在农业、医学、建筑等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些科学技术不仅带动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进步,也对世界的文明进程产生了积极的推动力。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它打牢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也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支撑。
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应当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让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光彩。
总之,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以其独特的价值观、文化精髓和智慧力量,对中华民族和世界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中国有哪些传统文化

中国有哪些传统文化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统,这些传统文化承载着民族的智慧和情感,代代传承,至今仍然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和思维方式。
下面将介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可以说是博大精深,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属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倡导“仁爱”、“孝道”、“礼义”、“忠恕”等伦理道德观念,强调尊老爱幼、尊师重道,提倡和谐共处、顺乎自然。
这些价值观一直贯穿于中国人的生活中,影响着他们的行为举止和人际关系。
此外,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还有诗词书画,被誉为“四大国粹”。
中国古代文人墨客们以诗词书画来表达情感和理想,留下了众多经典之作。
李白、杜甫、苏轼等诗人的诗作被传颂至今,王羲之、米芾等书法家的书法作品更是被视为传世之宝。
中国画史源远流长,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各具特色,铺展开来的是一幅幅绚丽多彩的艺术画卷。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统节日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这些节日不仅是中国人民团聚、共庆的重要时刻,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载体。
人们通过庆祝传统节日,传承着祖先留下的文化传统,弘扬着中华民族的团结和文明。
中国的传统文化还包括传统医药、传统建筑、传统服饰等方面。
中医药作为中国独特的医学体系,凝聚了千百年的医学智慧,以草药、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为主要手段,被认为是一种独特的保健文化。
传统建筑中的古建筑群、园林艺术等也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工艺和审美理念,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景观的尊重和审美情趣。
传统服饰则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和文化品味,旗袍、长衫、襦裙等传统服饰以其独特的设计和质感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在当代社会,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文化交流的深入,中国传统文化正在焕发出新的生机。
中国传统文化之美仍然在不断传承和发展,成为推动中华文明持续繁荣的重要力量。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财富。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我们可以更好地感悟中华民族的历史底蕴和精神风貌,增强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想而不懈努力。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传统思想:例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法家思想等,这些思想深深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2. 传统艺术:例如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曲等,这些艺术形式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3. 传统习俗:例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以及各种民俗活动,这些习俗和活动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历史传统和文化底蕴。
4. 传统科技:例如中医、农业、天文、历法等,这些科技在古代中国取得了巨大成就,对世界科技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5. 传统文学:例如《诗经》、《楚辞》、《红楼梦》等古典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
总的来说,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它涵盖了思想、艺术、习俗、科技和文学等多个方面。
这些文化元素不仅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也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关于传统文化的一系列重要的 思想。尤其是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要深入 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 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价值观和道德观。弘扬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就是要通过习近平总书记强 调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两个方法,在这样一个基本遵循下, 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接轨,把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的跨越时空的价值观念通过一种转换和发展变成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的有机的一个组成部分
周易八卦阴阳五行
• 《易经》也称《周易》或 《易》,是中国最古老的 文献之一,并被儒家尊为 “五经”之首。《易》事 实上是包括了古代的《连 山》、《归藏》和《周 易》,但《连山》和《归 藏》已经失传。《易经》 以一套符号系统来描述状 态的变易,表现了中国古 典文化的哲学和宇宙观。
传统服饰
• 中国不同的民族每个时代 都有不同的服饰。从汉族 服饰看,中国汉服有商周 时代的服饰,秦代的服饰 , 汉代的服饰,魏晋南北朝 的服饰,隋唐五代的服饰 , 宋代传统服饰 ,明朝传统 服饰 ,等之别。它们各具 特色,充分揭示出不同朝 代,不同环境下,人们对 生活,对美的种种追求向 往。
• 习近平主席还指出:“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 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 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 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 中华民族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而又繁荣兴盛的发展之路, 凝练出具有世界意义的中华文明传统与中华民族精神。这 些对于当代中国、当今世界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深入 研究、系统总结中华民族的发展道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的思想内涵,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哪些?

中华传统文化主要由儒、佛、道三家文化为主流组成。
中华传统文化思想深邃,内容广博,为国人提供了立身处世的行为规范和最终的精神归宿。
儒家以仁义教化为核心,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道家以顺应自然为核心,代表人物是老子、庄子;佛学以慈悲、大爱、解脱为核心,强调“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代表人物是玄奘、法显。
文字、语言、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都属于传统文化的范畴。
具体地讲,中华传统文化以节日、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等为载体。
比如正月初一春节、正月十五元宵节、五月初五端午节、八月十五中秋节是我国的四大节日,不同的节日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各种民俗活动。
传统历法也就是农历,也叫阴历,顾名思义,是指导农业生产的历法,以二十四节气来分别。
有一些节气也演变成了节日,如冬至、清明、惊蛰(北方有些地方过惊蛰节,要吃凉药、梨等寒凉水果)等。
我国的文字最杰出的代表是汉字。
汉字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古文(古文包含甲骨文与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四个阶段的演变过程。
具体为: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以上的“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汉字七体”。
汉语是我国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我国汉民族的共同语,我国除占总人口91.59%的汉族使用汉语外,有些少数民族也转用或兼用汉语。
现代汉语有标准语(普通话)和方言之分。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汉语方言通常分为九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北方言、闽南方言、莆仙方言。
其中使用人数最多的北方方言分为北方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下江官话四个次方言。
汉语书法有硬笔书法和软笔书法之分。
软笔书法的代表人物:“书圣”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
词语方面,有成语、谚语、歇后语等。
此外,其他的传统文化还有很多。
古文的代表著作:《古文观止》。
古诗词的代表:《诗经》、唐诗、宋词。
中华传统文化概述

中华传统文化概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淀的智慧结晶,涵盖了诗词歌赋、礼仪制度、哲学思想、绘画书法等多个方面,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性格和历史底蕴。
本文将概述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以期带给读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更深入了解。
1.文学艺术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亮点,以其唯美的诗歌和深刻的哲理而闻名于世。
从古代的《诗经》、《楚辞》到现代的鲁迅、茅盾,中国文学历经沧桑,不断发展。
古代文学作品中,以《红楼梦》、《水浒传》等为代表的小说、以诗人李白、杜甫为代表的诗歌等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深深地影响了后人。
2.礼仪制度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制度更是独具特色,包括尊老爱幼、敬师重道、节俭励志等一系列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这些礼仪制度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深厚传统和文明积淀,也是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保证。
在传统文化中,礼仪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基本准则,也是传播民族美德和文明风范的有效手段。
3.哲学思想中国的哲学思想源远流长,诸子百家、儒道佛三家等理论体系层出不穷。
儒家主张仁义礼智信五德,注重道德修养和人伦关系;道家提倡无为而治,追求自然和谐;佛家倡导舍利弃欲,追求涅槃解脱。
这些哲学思想贯穿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思想触动产生了深远影响,至今仍被珍视传承。
4.绘画书法绘画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审美风格和艺术魅力享誉世界。
中国绘画主张“意境超然”,善于以线条、色彩表现情感和意境,深受人们的喜爱。
而中国书法更是以“行草隶篆”等独特字体著称,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
绘画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传承了中华文明的审美情怀和艺术传统,代代相传,不衰不衰。
5.音乐舞蹈中国传统音乐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深远的历史文化内涵而备受推崇。
从古代的雅乐、宫廷音乐到现代的民乐、戏曲音乐,中国传统音乐独具风韵,是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
是中华民族经过五千年的文明发展, 历代流传
下来的。学习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 继承、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在科学发展
观指导下,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加强对青少年的培养和进行全面素
质教育,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关键词:民族 传统文化 美德 教育 1 中国传统文化和传
统美德的基本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能够反映民族特征的传统观念和思想意识,
是具有民族特征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它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 前赴后继, 英勇顽强形成的精
神支柱, 是指导人们实践活动的基本精神。得到普遍认同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包含
以下几方面。 1.1 崇尚伦理道德 所谓“在其位, 谋其政; 不在其位, 不谋其政”。要求形成
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高尚道德价值体系, 作为个人必须要有做人的底线。每个人都有相适应的
个人的地位、责任、义务和权利。说自己该说的话, 做自己该做的事。 1.2 注重人文理性 传
统文化重视人的实体存在, 重视人的精神存在, 注重对人进行礼乐的教化。中国传统文化坚
持以人为本, 人被看作天地间一切事物的根本。天地之间人为先、人为贵, 重视人生、重视
人的权利和义务,这就构成了以人的价值和人生意义为核心的人文精神。 1.3 强调和谐观念
即一种天人关系的和谐, 人际关系的和谐与过无不及的行事原则。而这当中尤为突出的就是
“天人合一”。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观, 是中国传统文化认识事物的方法论。例如《黄帝
内经》论述问题的一大特色就是把天、地、人三者结合起来统一考察。它无形中让人形成了
从联系中和整体中看待问题、强调整体、强调和谐的思维方式。 1.4 倡导忧患意识 忧患意
识是人们在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驱使下, 面对现实的状况所产生的一种理性思考, 是以沉毅
的思想面对显示社会和人生的一种理智富于远见的精神状态, 是充满了辨证思维和中和思
维的理性精神,是一种生存的智慧。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建设,就是一个民族灵魂
的建设、精神世界的建设。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其所宣扬的忠孝仁爱、礼义廉耻、
慎言敏行、严于律己、改过迁善等道德规范, 几千年来就铸就了中国人民的精神灵魂, 形成
中华民族的性格, 培育了全民族追求和谐、谦和好礼、诚信克己、与人为善、勤俭廉正、刻
苦耐劳和精忠爱国的优良素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形成, 高尚道德价值体系的建立, 是与
传统文化的长期孕育分不开的。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经过五千年的文明发展, 历代流
传下来的宝贵的道德文化遗产, 它包含了优秀的民族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
节、高尚的民族情感、良好的民族礼仪等方面。它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形”与“魂”。 加强中
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宗旨就是为了在新的形势下, 继承、弘扬、提高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美
德, 把我国的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集中起来, 并与革命传统相结合, 赋予新时代内容, 容纳
新的代精神, 达到承前启后, 与时俱进, 古为今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
准则。胡锦涛总书记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是传统美德同时代相结合的产
物。在今天的中国, 需要用传统美德来教育学生, 鼓舞学生, 在教育中不断培养和强化学生
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 [1] [2] [] [] 义的意识, 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2 当前社
会如何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和美德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文化结构、心理
特征、伦理道德等等都有深深的影响。其积极的层面都为历代的仁人志士所继承和发展, 成
为中华民族长期发展的巨大力量。 当今中国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 正在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社会和谐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集中体现, 与社会文明的发展有紧密关系。而社会文明的发展,
无论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还是精神文明的发展, 又都以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
学文化素质的发展为基础、为依据, 并且都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发展为目标、为
归宿。 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首先要优化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 中华民族具有源远
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 至今仍然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积极的现实作用, 其精华能够
绵延数千年而不衰, 成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所在。我们现在所提倡的热爱祖国、勤奋节俭、
尊师重教、团结友爱、尊老爱幼、礼貌待人、诚实守信、见义勇为、严已宽人、先人后已、
勤学不倦等优良传统美德, 和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都可以从我国浩如烟
海的思想宝库中找到其渊源。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随着时代的变化在不断发展,新时期
赋予新的时代内容, 形成具有新时代特色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要把传统美德教育
中的知识传授、情操陶冶和培养良好的美德行为习惯有机结合起来, 提高教育效果, 不断优
化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途径, 并以此来教育、熏陶青年一代, 使他们形成中华民族的道德人
格, 担当起历史重任。 对青少年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教育者首先要“为人师表”。传统美德教
育是个系统工程, 人格的养成和情操的陶冶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全力参与, 共同营造浓
厚的人文氛围, 使受教育者感受到亲切永恒的人文关怀。 传统美德教育的主阵地是学校,
传统美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核心内容, 是学生成长、学校
校风建设和学风建设的重要保证, 可以用不断发展的德育教育形式, 结合时代特征, 与时俱
进的开展多样的教育活动, 巩固德育成果, 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要把传统美
德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相结合, 把传统美德教育的部分内容由学校延伸至家庭和社区,
同时, 发动家长, 通过他们的配合和支持以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目的是继承民族灿烂文化, 弘扬民族伦理道德规范,培养具有高素质的跨世纪人才, 充分发
掘传统美德这一德育资源, 创造出具有时代气息的、学生乐于接受的新颖方式, 使传统美德
为当代教育服务。 因此,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 必须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
统美德。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贫贱不能移, 富贵不能淫, 威武不能屈”, 追求“和为贵”、“家和
万事兴”, 倡导好善乐施、扶危济困, 把人的生命和尊严, 把国家和集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作为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越是危难之际, 这些传统越是得到发扬。如九八抗洪时, 抗非典
时; 今年初南方冰雪灾难, 四川5 ·12 特大地震灾难面前的“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 举国上下
及时伸出了无私援助之手。这些传统美德以成为增强民族凝聚力、构筑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
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对青少年学生的人格修养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传统是现代的根基,
青少年特别是当代的大学生, 掌握着先进的知识文化, 是未来的主人, 应当加强传统文化与
传统美德的学习,努力完善自身的人格, 做对社会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