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导读.pptx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系列之中国小说欣赏 二 《聊斋志异》 教学材料 教学课件-PPT

❖ 在文言小说中,爱情故事历来是最重要的一个 分支。以前的这类小说主要以士人为中心,女 性一方有些出身于与之相似的家庭,而更多的 是妓女、婢女一类人物,她们都是围绕着士人 的生活而存在的。《剪灯新话》中写市民阶层 青年男女的爱情的作品与上述一类作品相比, 不仅在题材上是一种扩大,所表现的生活情调 也更带有世俗化的色彩。
❖ 5.再盛期;清代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为代表, 著名的作品还有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等, 形成文言文小说创作的第二个黄金期。
❖ 宋、元、明时期 文言文小说
❖ 《太平广记》李昉﹑扈蒙等12人奉宋太宗之命编 纂,全书500卷﹐目录10卷﹐是取材于汉代至宋 初的野史小说及释藏﹑道经等和以小说家为主的 杂著。全书按题材分为92类﹐又分150馀细目。 神怪故事所占比重最大﹐如神仙55卷﹐女仙15 卷﹐报应33卷﹐神25卷﹐鬼40卷﹐可见其取材 重点所在。此书基本上是一部按类编纂的古代小 说总集。
❖ 至于在一般笔记类著作中夹有这种成分的, 更是不胜枚举。
❖ 总之,《聊斋志异》正是晚明至清初这一风 气中的产物,而不是什么突然出现的东西。
❖ 传奇小说史 ❖ 薛洪勣 ❖ 浙江古籍出版社 ❖ 1998年1月
❖ 石麟 ❖ 中州古籍出版社 ❖ 2005-11-1
❖ 传奇小说是从先秦两汉史传文学蘖变而来,由 “杂传”和“志怪”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极具
❖ (3)充分认识《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
文言文小说的发展
❖ 1.酝酿期:先秦两汉时期 →
❖ 2.雏形期:魏晋南北朝时期 →
❖ 3.成熟期:唐代 “唐传奇” ,这也是文言文小 说创作的第一个黄金期。 →
❖ 4. 伏休期:宋、元、明时期 这一时期的文言文 小说数量巨大但质量不高,代表作品有宋代的 《太平广记》、明代的《剪灯新话》等。→
❖ 5.再盛期;清代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为代表, 著名的作品还有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等, 形成文言文小说创作的第二个黄金期。
❖ 宋、元、明时期 文言文小说
❖ 《太平广记》李昉﹑扈蒙等12人奉宋太宗之命编 纂,全书500卷﹐目录10卷﹐是取材于汉代至宋 初的野史小说及释藏﹑道经等和以小说家为主的 杂著。全书按题材分为92类﹐又分150馀细目。 神怪故事所占比重最大﹐如神仙55卷﹐女仙15 卷﹐报应33卷﹐神25卷﹐鬼40卷﹐可见其取材 重点所在。此书基本上是一部按类编纂的古代小 说总集。
❖ 至于在一般笔记类著作中夹有这种成分的, 更是不胜枚举。
❖ 总之,《聊斋志异》正是晚明至清初这一风 气中的产物,而不是什么突然出现的东西。
❖ 传奇小说史 ❖ 薛洪勣 ❖ 浙江古籍出版社 ❖ 1998年1月
❖ 石麟 ❖ 中州古籍出版社 ❖ 2005-11-1
❖ 传奇小说是从先秦两汉史传文学蘖变而来,由 “杂传”和“志怪”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极具
❖ (3)充分认识《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
文言文小说的发展
❖ 1.酝酿期:先秦两汉时期 →
❖ 2.雏形期:魏晋南北朝时期 →
❖ 3.成熟期:唐代 “唐传奇” ,这也是文言文小 说创作的第一个黄金期。 →
❖ 4. 伏休期:宋、元、明时期 这一时期的文言文 小说数量巨大但质量不高,代表作品有宋代的 《太平广记》、明代的《剪灯新话》等。→
《聊斋志异》之香玉、王六郎ppt课件

人 形象
物
分析
见到黄生的题诗后,主动前往与黄生相 见,笑曰:“君汹汹似强寇,令人恐怖;不知 君乃骚雅士,无妨相见。”真是快人快语,爽 香 热情 直率真。“良夜更易尽,朝暾已上窗。愿如梁 玉 开朗 上燕,栖处自成双。”“绛姐性殊落落,不似 妾情痴也。”“但相怜爱,合好自有日耳。 ”“妾忍风雨以待君,君来何迟也!”更见其 炽烈多情之性格。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小 说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淄 川(今山东淄博)人。自幼喜欢民间文学,广 泛搜集精怪鬼魅的奇闻异事,吸取创作营 养,熔铸进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出杰出的 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其以花妖狐 魅的幻想故事,反映现实生活,寄托了作者的理想。除《聊斋志异》 外,还有文集4卷,诗集6卷;杂著《省身语录》《怀刑录》等多种; 戏曲3种,通俗俚曲14种。经人搜集编定为《蒲松龄集》。
(3)对科举考试迷信和顶礼膜拜的癫狂书生 封建末代王朝对封建科举考试的内容和体制的极端狭隘 的限制,使读书人的生活重点只有“四书”“五经”,生活 情趣也只有“四书”“五经”。这些太重于说教和礼制的东 西像生锈的镣铐,捆绑住了原本自在的心灵。《王子安》中 对于秀才入闱的“七似”描写可谓将这种完全陷于科举考试 迷阵并被其控制了心志的癫狂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了。
(4)美丽:狐狸精的绝色不是天生的,而是她们多年修炼 得来的。
2.《聊斋志异》里的书生们 (1)重情重义的痴情书生 《青凤》里为了美人大胆而痴狂的耿生;为爱割去手 指,进而魂魄脱壳的孙子楚;《连城》里为了爱冲破种种阻 碍割去心头肉的乔生。这样的书生在书中比比皆是! (2)可歌可泣的英雄书生 《席方平》里的席方平为了获得正义,在残酷的刑罚面 前毫无惧色的胆识以及那种坚持不懈的品质是多么的伟大! 他的胜利代表了正义的胜利。
聊斋志异(整理版) ppt课件

蒲松龄故居
蒲蒲蒲蒲 松家松松 龄庄龄龄 居 之雕 所 墓像
ppt课件
9
蒲 松 龄 雕 像
ppt课件
10
蒲松龄之墓
ppt课件
11
蒲松龄之墓
ppt课件
12
蒲家庄
ppt课件
13
蒲家庄
ppt课件
14
蒲松龄故居
ppt课件
15
蒲松龄故居
ppt课件
16
蒲松龄故居
ppt课件
这将近五百篇作品,体裁并不一致。一部分篇幅短小,记述 简要,还是笔记小说的体制。小部分描写作者亲身见闻的作品, 则具有素描、特写的性质。大部分作品则是具有完整的故事、曲 折的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的短篇小说,是我国文言小说中的珍 品,也是《聊斋志异》思想艺术成就最高的部分。
ppt课件
35
第二节 《聊斋志异》思想内容
莫出闺门”),她无拘无束,憨直任性,她最爱笑,笑时“孜孜
憨笑,似全无心肝者”。不管到那里,总是毫不顾忌地“放声大
笑”,她不但爱笑,而且有时爬到树顶上,在树上狂笑欲坠。连
行婚礼时也笑得不能俯仰,使婚礼不能正常进行。
作者对她的爱慕之情溢于言表。对她那种自由的个性进行歌颂,
表现了作者对于归真返朴的人性的向往。
贺生:“人生所重者知己,卿盛时犹能知我,我岂以 衰故忘卿哉!”
篇中秀才盛赞:“天下唯有真才人为能多情,不以妍
媸易念也。”
ppt课件
45
四、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
《崂山道士》讲一世家子弟学仙得道故事:
“妻不信,王效其作为,去墙数尺,奔而入,头触硬壁。 蓦然而踣(bó),妻扶视之,额上坟起,如巨卵焉。妻揶揄之, 王惭忿,骂老道士之无良也已。”
蒲蒲蒲蒲 松家松松 龄庄龄龄 居 之雕 所 墓像
ppt课件
9
蒲 松 龄 雕 像
ppt课件
10
蒲松龄之墓
ppt课件
11
蒲松龄之墓
ppt课件
12
蒲家庄
ppt课件
13
蒲家庄
ppt课件
14
蒲松龄故居
ppt课件
15
蒲松龄故居
ppt课件
16
蒲松龄故居
ppt课件
这将近五百篇作品,体裁并不一致。一部分篇幅短小,记述 简要,还是笔记小说的体制。小部分描写作者亲身见闻的作品, 则具有素描、特写的性质。大部分作品则是具有完整的故事、曲 折的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的短篇小说,是我国文言小说中的珍 品,也是《聊斋志异》思想艺术成就最高的部分。
ppt课件
35
第二节 《聊斋志异》思想内容
莫出闺门”),她无拘无束,憨直任性,她最爱笑,笑时“孜孜
憨笑,似全无心肝者”。不管到那里,总是毫不顾忌地“放声大
笑”,她不但爱笑,而且有时爬到树顶上,在树上狂笑欲坠。连
行婚礼时也笑得不能俯仰,使婚礼不能正常进行。
作者对她的爱慕之情溢于言表。对她那种自由的个性进行歌颂,
表现了作者对于归真返朴的人性的向往。
贺生:“人生所重者知己,卿盛时犹能知我,我岂以 衰故忘卿哉!”
篇中秀才盛赞:“天下唯有真才人为能多情,不以妍
媸易念也。”
ppt课件
45
四、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
《崂山道士》讲一世家子弟学仙得道故事:
“妻不信,王效其作为,去墙数尺,奔而入,头触硬壁。 蓦然而踣(bó),妻扶视之,额上坟起,如巨卵焉。妻揶揄之, 王惭忿,骂老道士之无良也已。”
人教版语文选修《聊斋志异》ppt课件

聊斋志异
狐鬼世界的内涵
1、描写书生科举失意、嘲讽科场考官, 揭露科举制度的黑暗。
蒲松龄一生受尽科举之苦楚,每言 及此,百感交加,辛酸无比。 《叶生》中的叶生,“文章词赋, 冠绝当时,而所如不偶,困于名场”。 后抑郁而死,死不瞑目,幻形留在世上, 将生前拟就文章传授与他人。此人连试 皆捷,进入仕途。叶生表白说:“是殆 有命,借福泽为文章吐气,使天下人知 半生沦落,非战之罪也。” 蒲松龄对科举制度本身并未提出否 定,他所特别加以攻击的,是考官的 “心盲或目瞽”,以致良莠不辨。如 《司文郎 》。
《聊斋志异》长期以来受 到人们的喜爱,最主要的原因, 是其中有许许多多狐鬼与人恋 爱的美丽故事。约占全书四分 之一,构成全书最精彩的部分。
幻想是对现实的超越,非人的 狐鬼花妖形象可以不受人间伦理道 德特别是所谓“男女大防”的约束。 蒲松龄借着这种自由,写出了众多 带着非人的符号、从而摆脱了妇道 闺范的拘束、同书生自主相亲相爱 的女性,也写出了为道德理性所禁 忌的婚姻之外的男女情爱。在这里 面,除了作为现实的一种补偿、对 照,其中还蕴含对两性关系的企望 和思索,突出了精神的和谐。
聊斋志异
作 者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别 号柳泉,山东淄川(今淄博市)人。他生 在一个“书香”家庭,可是祖上科名都不 显,他父亲已被迫弃儒经商,到他就更为 贫困。受当时社会风气和家庭影响,蒲松 龄从小就热中科名,并在十九岁时连考取 县、府、道三个第一,名振一时。但此后 却屡试不第。直到四十四岁时始补廪膳生, 七十一岁高龄才援例成为贡生。四年后便 与世长辞。
蒲松龄用过的印章:“柳树泉水图”、
“留仙”、“蒲氏松龄”、“留仙松龄” 。
版 本
• (一)手抄本: • (二)刻本: • ①乾隆三十一年(1766)赵起杲青柯亭本, 凡十六卷,共431篇,是最早的刻本。 • ②“三会”本,上海中华书局60年代初,由 张友鹤汇集、整理出“会校会注会评”本, 是新中国建立后最全的版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 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清 代文学家。他出生于一个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 商人家庭。早年为生活所迫,在本县西铺村毕 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这种简单的经历使 蒲松龄与普通乡民保持着密切的交往。他创作 的著名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以花 妖狐魅的幻想故事,反映现实生活,寄托了作 者的理想。郭沫若曾这样评价他:“写鬼写妖 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12
狐鬼世界的内涵
1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故事现实性的表达
• 1.贴近社会人生——大部分篇章里,与狐鬼 花妖发生交往的是文人,发生的事情与文 人生活境遇相关或在其所关注的社会领域 内,表现出既宽广又集中的视角。
• 2.个人生活感受——蒲笔下的狐鬼故事大多 由他个人生活感受生发出来,凝聚着半生 苦乐,表现着其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和憧憬, 因此《聊》是言志抒情的。
10
• 狐精——《婴宁》 • 《聊斋志异》所
记“神仙鬼狐精 魅故事”中写得 最多的当数风流 的异类——狐精。 这些狐精“多具 人情,通世故, 使人觉得可亲”。
11
婴宁是一个由狐母所生而由鬼母所养的女孩子,其不 受封建礼教的束缚与小翠比起来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她非常喜欢笑(文中写婴宁笑共达二十三处):在家笑, 出门笑,拈花笑.爬树笑,见客笑,甚而举行婚礼时 仍然要笑.而且笑得“不能俯仰”,使婚礼无法进行 下去。然而,由于她的笑没有掺杂敷衍人、讨好人的 世俗因素,纯出于天真,因而“笑处嫣然,狂而不显 其媚,入皆乐之”。婴宁表面上憨极,带有善意恶作 剧的意味,其实则正是要对方把爱情一览无余地倾吐 出来。婴宁身上体现着高度自然的人性美,是一块未 经封建礼教雕琢的天然美玉,是一朵生长在山野间为 大自然所哺育的最美的野花。
14
2、科举失意下的悲愤
• 1.这个特点以写科举失意、嘲讽考官的篇章 最明显。如《叶生》抒其科场失意之悲愤, 同其词《大江东去·寄王如水》《水调歌 头·饮李希梅斋中》一致。
“狐妖鬼魅,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古典名著《聊斋志异》导读
1
导语
• 听说从七年级上册《狼》开始,不少 同学就对《聊斋志异》这本名著充满 了兴趣,为小说中千奇百怪的狐媚鬼 怪、爱恨情仇而啼笑皆非。但一想到 名著阅读考试可就犯了难,那么多形 形色色的人物故事,曲折离奇的故事 情节怎么复习呢?
2
蒲松龄简介
8
• 花妖——《黄英》
• 《聊斋》中写花妖 的不多,仅有数篇, 其中写得出色的当 数《黄英》、《葛 巾》、《香玉》。 其中的人物黄英、 葛巾、玉版、香玉、 绛雪不仅风姿绰约, 栩栩如生,而且风 雅痴情,可爱可亲, 令人转思作想。
9
黄英与其弟陶生碰上了马子才这么一个爱花成癖的花痴,遂 成知己。马妻死后,意属黄英,黄英“微笑,意似允许”, 然须待其弟归,其弟来信,嘱姐归马。马请问:“致聘何 所?”.“英辞不受采”,于此已显得黄英很有教养,且有几 分清高淡泊。婚后,马耻以妻富,提出各用各的东西,结果 不久便混杂了,马不胜其烦,黄英讥之同:“陈仲子毋乃劳 乎?”一句话,则又凸现黄英幽默风趣、颇具知识者的特色。 马鄙陶生及其姐黄英卖菊致富,认为有辱黄花,黄英则曰: “妾非贪鄙。但不少致丰盈,遂令千载人谓渊明贫贱骨,百 世不能发迹——故聊为我家彭泽解嘲耳。”这里俨然已告诉 马子才:“我本是陶渊明所爱之菊,难道爱菊者就非得穷愁 潦倒一辈子么?”孤高恬淡之人也是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不 考虑衣食住行还是不行的。马但愿贫,不愿致富,黄英便与 之析居,结果马东食西宿,黄英又讥之日:“廉者当不如 是”,一句话说得马子才哑口无言。这里更显得黄英幽默之 至。
4
经典人物形象赏析
• 痴情郎——《阿宝》
• 在《聊斋志异》的 “痴情女子痴情郎” 中,有人鬼相恋的, 也有狐精、花妖与 人相恋的。《聊斋》 中的痴情男人可谓 不少,如孙子楚 (《阿宝》)、乔 生(《连城》)、 贺生(《瑞云》)等。
5
孙子楚在众多的钟情男人中可以说是最“痴” 的一个。他不仅为人迂讷,“人诳之辄信为 真”,因而被人称之为“孙痴”,且有枝指, 但他对待爱情从不苟且,不狎妓,不嫖娼。 而一旦遇见了心上人,则心随魂系,至死不 渝。富商之女阿宝绝美,“有戏之者,劝其 通媒”,他不知别人是在耍笑自己,“果从 其教”。阿宝戏言曰:“渠去其枝指,余当 归之”,便果“以斧断其指”。清明郊游偶 遇阿宝,魂魄便随之而去。水月寺再遇,则 魂化鹦鹉而往阿宝家,“女坐,则集其膝; 卧,则依其床”。终于感动阿宝,成为佳偶。
3
《聊斋》简介
• “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是奇怪的事情。《聊 斋志异》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张友鹤《聊斋志 异会校会注会评本》)(朱其铠《全本新注聊斋志 异》为494篇)。《聊斋志异》题材非常广泛,或揭 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反 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描写 爱情主题的作品,在全书中数量最多,它们表现了 强烈的反封建礼教的精神。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 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 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 国古典文言短篇小说之巅峰。
6
• 鬼魅——《连琐》
• 《聊斋》中的另一类 人物形象是鬼魅。多 数是不害人之女鬼, 且风流佻达,蕴藉温 柔,使人读后“忘为 异类”。如连琐 (《连琐》)、李氏 (《莲香》)、小谢、 秋容(《小谢》)等。 她们不仅不似披着人 皮的女鬼,而且多与 人在患难中建立起真 挚可贵的爱情。
7
连琐她不仅生得“瘦怯凝寒,若不胜衣”, 且天资聪颖,“慧黠可爱”。其于旷野深夜 哀吟,而引起书生杨于畏之爱怜并续其诗, 遂以其“风雅士”而奔杨室自陈。杨欲与欢, 其拒之日:“如有幽欢,促人寿数,妾不忍 祸君子也”。后杨与之夜谈诗文,剪烛西窗, 如得良友,“虽不至乱,而闺阁之中,诚有 甚于画眉者”。二人情重如此,连琐不再孤 寂,偏于此时一龌龊鬼来,作践脂粉,欺凌 孤弱,竟逼连琐为其媵妾,幸杨生与其好友 王生梦中救助,方免遭其难,后恳得杨生之 精血终重返人世。连琐于杨生毫无害人之意, 惟有感念之心,实一溺溺多情之弱女鬼也!
12
狐鬼世界的内涵
1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故事现实性的表达
• 1.贴近社会人生——大部分篇章里,与狐鬼 花妖发生交往的是文人,发生的事情与文 人生活境遇相关或在其所关注的社会领域 内,表现出既宽广又集中的视角。
• 2.个人生活感受——蒲笔下的狐鬼故事大多 由他个人生活感受生发出来,凝聚着半生 苦乐,表现着其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和憧憬, 因此《聊》是言志抒情的。
10
• 狐精——《婴宁》 • 《聊斋志异》所
记“神仙鬼狐精 魅故事”中写得 最多的当数风流 的异类——狐精。 这些狐精“多具 人情,通世故, 使人觉得可亲”。
11
婴宁是一个由狐母所生而由鬼母所养的女孩子,其不 受封建礼教的束缚与小翠比起来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她非常喜欢笑(文中写婴宁笑共达二十三处):在家笑, 出门笑,拈花笑.爬树笑,见客笑,甚而举行婚礼时 仍然要笑.而且笑得“不能俯仰”,使婚礼无法进行 下去。然而,由于她的笑没有掺杂敷衍人、讨好人的 世俗因素,纯出于天真,因而“笑处嫣然,狂而不显 其媚,入皆乐之”。婴宁表面上憨极,带有善意恶作 剧的意味,其实则正是要对方把爱情一览无余地倾吐 出来。婴宁身上体现着高度自然的人性美,是一块未 经封建礼教雕琢的天然美玉,是一朵生长在山野间为 大自然所哺育的最美的野花。
14
2、科举失意下的悲愤
• 1.这个特点以写科举失意、嘲讽考官的篇章 最明显。如《叶生》抒其科场失意之悲愤, 同其词《大江东去·寄王如水》《水调歌 头·饮李希梅斋中》一致。
“狐妖鬼魅,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古典名著《聊斋志异》导读
1
导语
• 听说从七年级上册《狼》开始,不少 同学就对《聊斋志异》这本名著充满 了兴趣,为小说中千奇百怪的狐媚鬼 怪、爱恨情仇而啼笑皆非。但一想到 名著阅读考试可就犯了难,那么多形 形色色的人物故事,曲折离奇的故事 情节怎么复习呢?
2
蒲松龄简介
8
• 花妖——《黄英》
• 《聊斋》中写花妖 的不多,仅有数篇, 其中写得出色的当 数《黄英》、《葛 巾》、《香玉》。 其中的人物黄英、 葛巾、玉版、香玉、 绛雪不仅风姿绰约, 栩栩如生,而且风 雅痴情,可爱可亲, 令人转思作想。
9
黄英与其弟陶生碰上了马子才这么一个爱花成癖的花痴,遂 成知己。马妻死后,意属黄英,黄英“微笑,意似允许”, 然须待其弟归,其弟来信,嘱姐归马。马请问:“致聘何 所?”.“英辞不受采”,于此已显得黄英很有教养,且有几 分清高淡泊。婚后,马耻以妻富,提出各用各的东西,结果 不久便混杂了,马不胜其烦,黄英讥之同:“陈仲子毋乃劳 乎?”一句话,则又凸现黄英幽默风趣、颇具知识者的特色。 马鄙陶生及其姐黄英卖菊致富,认为有辱黄花,黄英则曰: “妾非贪鄙。但不少致丰盈,遂令千载人谓渊明贫贱骨,百 世不能发迹——故聊为我家彭泽解嘲耳。”这里俨然已告诉 马子才:“我本是陶渊明所爱之菊,难道爱菊者就非得穷愁 潦倒一辈子么?”孤高恬淡之人也是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不 考虑衣食住行还是不行的。马但愿贫,不愿致富,黄英便与 之析居,结果马东食西宿,黄英又讥之日:“廉者当不如 是”,一句话说得马子才哑口无言。这里更显得黄英幽默之 至。
4
经典人物形象赏析
• 痴情郎——《阿宝》
• 在《聊斋志异》的 “痴情女子痴情郎” 中,有人鬼相恋的, 也有狐精、花妖与 人相恋的。《聊斋》 中的痴情男人可谓 不少,如孙子楚 (《阿宝》)、乔 生(《连城》)、 贺生(《瑞云》)等。
5
孙子楚在众多的钟情男人中可以说是最“痴” 的一个。他不仅为人迂讷,“人诳之辄信为 真”,因而被人称之为“孙痴”,且有枝指, 但他对待爱情从不苟且,不狎妓,不嫖娼。 而一旦遇见了心上人,则心随魂系,至死不 渝。富商之女阿宝绝美,“有戏之者,劝其 通媒”,他不知别人是在耍笑自己,“果从 其教”。阿宝戏言曰:“渠去其枝指,余当 归之”,便果“以斧断其指”。清明郊游偶 遇阿宝,魂魄便随之而去。水月寺再遇,则 魂化鹦鹉而往阿宝家,“女坐,则集其膝; 卧,则依其床”。终于感动阿宝,成为佳偶。
3
《聊斋》简介
• “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是奇怪的事情。《聊 斋志异》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张友鹤《聊斋志 异会校会注会评本》)(朱其铠《全本新注聊斋志 异》为494篇)。《聊斋志异》题材非常广泛,或揭 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反 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描写 爱情主题的作品,在全书中数量最多,它们表现了 强烈的反封建礼教的精神。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 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 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 国古典文言短篇小说之巅峰。
6
• 鬼魅——《连琐》
• 《聊斋》中的另一类 人物形象是鬼魅。多 数是不害人之女鬼, 且风流佻达,蕴藉温 柔,使人读后“忘为 异类”。如连琐 (《连琐》)、李氏 (《莲香》)、小谢、 秋容(《小谢》)等。 她们不仅不似披着人 皮的女鬼,而且多与 人在患难中建立起真 挚可贵的爱情。
7
连琐她不仅生得“瘦怯凝寒,若不胜衣”, 且天资聪颖,“慧黠可爱”。其于旷野深夜 哀吟,而引起书生杨于畏之爱怜并续其诗, 遂以其“风雅士”而奔杨室自陈。杨欲与欢, 其拒之日:“如有幽欢,促人寿数,妾不忍 祸君子也”。后杨与之夜谈诗文,剪烛西窗, 如得良友,“虽不至乱,而闺阁之中,诚有 甚于画眉者”。二人情重如此,连琐不再孤 寂,偏于此时一龌龊鬼来,作践脂粉,欺凌 孤弱,竟逼连琐为其媵妾,幸杨生与其好友 王生梦中救助,方免遭其难,后恳得杨生之 精血终重返人世。连琐于杨生毫无害人之意, 惟有感念之心,实一溺溺多情之弱女鬼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