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管理学发展阶段与趋势

合集下载

教育管理学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教育管理学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第一章教育管理学概述一、本章复习建议本章在历年考试的题量上所占比重不是很高,主观题比重偏低,建议学员有侧重点的复习。

从题型来讲包括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

二、本章重要知识点讲解第一节管理与教育管理一、关于管理(一)管理的含义★管理是管理者运用一定的原理与方法,在特定的条件下,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引导组织被管理者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种活动。

(二)管理的属性管理具有两重性,它是非政治性与政治性的统一。

(三)管理的特点★第一,管理总是指向一定的目标,为实现一定目标服务的(目标);第二,管理都是对人、财、物、信息、时空的管理(对象);第三,管理是一个计划、实施、检查、总结的过程(过程);第四,每一种管理活动都是管理的主体和客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关系)。

二、关于教育管理(一)教育管理的含义★管理是一个大的专业门类,包括工程管理、行政管理、企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等。

教育管理属于管理中公共事业管理的一种。

教育管理是管理者运用一定的理论与方法,在特定条件下,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引导组织教育人员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活动。

教育管理活动一般分为宏观教育管理——教育行政和微观教育管理——学校管理两方面。

教育行政就是国家对教育的管理。

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采用一定的措施和手段,充分利用学校的有限资源,引导和组织师生员工实现学校育人目标的一种活动。

(二)教育管理的产生★在教育管理中,学校管理的产生较之于教育行政的产生来说要早。

可以说,人类的教育活动自从产生了学校教育这种形式就有了学校管理。

教育行政虽然是国家对教育的管理,但不是一有了国家就有了教育行政,它是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以国家一级教育行政机构的产生作为标志的。

19 世纪以前,世界各国的管理活动,多处于无系统无组织的状态。

进入 19 世纪,各国纷纷设立了比较系统的教育行政制度,建立了国家一级的教育行政机构。

中国在 1905 年也设立了学部,后改称教育部。

行政和行政管理学

行政和行政管理学

第一章行政和行政管理学第一节行政管理学的对象、内容和特点一、什么是行政(一) “行政”是行政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广义上,把国家机关和非国家机关,如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乃至私人组织中的计划、决策、协调、人事、后勤庶务等管理活动,称为行政;狭义上,认为行政是政府机关执行的任务和进行的活动。

本课程主要是基于对后者的认识而作如下界说:行政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活动。

(二)政治与行政政治与行政是政府的两种功能。

政治与政策或国家意志的表达相关;行政则与这些政策的执行相关”。

自是以后,“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达”和“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就成为行政学中一种影响很广的观点。

政治和行政分离的理论是对19世纪80年代美国政府体制改革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来,政治与行政都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为一定经济基础服务的上层建筑。

两者密切联系,又互相区别。

(三)管理与行政管理是伴随人类社会产生而出现的一种活动。

国家产生以后,国家政务逐渐从混沌的社会事务中分离出来,并逐渐出现了以国家政务管理为主要职责的专门机构和集团。

但在国家的政务管理以外,还有多种多样的管理领域以及由此形成的各各不同的管理主体和管理行为。

行政与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

行政管理是面向社会、服务大众的管理活动。

这种管理活动首先和主要地是由在任何社会中都是最大和最具权威性的公共组织——政府来承担和完成的。

从这一意义上说,行政管理就是政府管理,行政管理学是研究政府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广义的行政管理是政府行政组织、非政府的公共组织对公共事务的管理与公共服务的提供。

(四)立法、司法和行政西方国家把国家权力体系分为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并分别由议会、法院和政府“独立”行使。

行政是与立法和司法相互制约的一种权力体系。

西方国家实行“三权分立”制,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这都是依据各自国家的国情而采取的国家权力的组织形式。

中国战略管理学研究的发展述评

中国战略管理学研究的发展述评

中国战略管理学研究的发展述评
武常岐
【期刊名称】《南开管理评论》
【年(卷),期】2010(013)006
【摘要】中国战略管理学的研究在过去十年发展很快,这与国家自然基金会管理学部的成立分不开的.虽然中国的战略管理学研究在研究问题的侧重点与国际战略管理学研究重点存在明显的不同,比如公司治理结构是中国战略管理研究的重点,而创业和战略联盟则是国际学者研究的热点.但是,对比过去五年的文献我们发现,在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上两者的差距比五年前明显缩小.从本"专刊"发表的论文看.研究方法的多样性是一大特点.而从研究问题来看.战略联盟和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企业的战略管理将是近期战略管理研究的关注的热点.
【总页数】16页(P25-40)
【作者】武常岐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战略管理学系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论新世纪中国大都市发展战略目标--从国际城市发展趋势及城市管理学科研究热点着手 [J], 吴志强
2.经济转型与管理创新时期管理学研究回顾与展望——第5届“管理学在中国”学术研讨会述评 [J], 张笑峰;曹春辉;王磊
3.企业发展战略冷静缜密的理性思考——专访著名战略管理学家、中国发展战略学
研究会副理事长管益忻教授 [J], 陈伟
4.学术和实用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推动管理学研究的不断发展——《人民法院管理学》一书述评 [J], 赵喜臣
5.中国经济发展实践推动中国经济学管理学的研究创新——“经济学管理学中国学派研究60人论坛2021年秋季研讨会暨第二届中国经济发展实践探索与理论创新高峰论坛”会议综述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基础知识简介

《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基础知识简介

项目管理项目管理一、项目管理的概念与发展(一)项目管理的概念项目管理作为一门学科,它是隶属于管理学下的二级学科,是应用型的管理学科。

项目管理是一个管理学分支的学科,指在项目活动中运用专门的知识、技能、工具和方法,是项目能够在有限资源限定条件下,实现或超过设定的需求和期望。

项目管理是对一些与成功地达成一系列目标相关的活动(譬如任务)的整体。

这包括策划、进度计划和维护组成项目的活动的进展。

项目是指一系列独特的、复杂的并相互关联的活动,这些活动有着一个明确的目标或目的,必须在特定的时间、预算、资源限定内,依据规范完成。

项目参数包括项目范围、质量、成本、时间、资源。

(二)项目管理历史项目管理最早起源于美国,代表性的项目管理技术:关键性途径方法(CPM)和项目评估和反思(PERT)技术。

CPM:美国杜邦公司和兰德公司于1957年联合研究提出,假设每项活动的作业时间是确定值,重点在于费用和成本的控制。

PERT:在1958年,由美国海军特种计划局和洛克希德航空在规划和研究在核潜艇上发射“北极星”导弹的计划中首先提出。

1、西方近代项目管理发展(1)关键性途径方法(CPM)项目评审(PERT)技术(2)形成两大项目管理的研究体系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3)项目管发展为主要内容项目国际化与组合化的管理阶段2、项目管理发展趋势:(1)综合化:向多个领域综合交叉、整体化发展(2)国际化:重视和研究跨国项目问题(3)信息化:便利了各国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的交流与国际协调(4)多极化:应用于建筑、国防、航天、计算机、电子通讯、金融业、政府机关等众多领域3、中国项目管理的发展现状(1)中国项目管理体系的成熟2001年5月正式推出了《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并建立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国际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标准》,标志着中国项目管理学科体系的成熟。

(2)项目管理应用领域的多元化发展(3)项目管理的规范化与制度化发展(4)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竞相发展(5)项目管理资质认证如日中天4、中国项目管理发展的趋势(1)强调行业项目管理的应用研究(2)企业管理的项目化发展(3)强调组织中项目管理的成熟度(4)企业项目管理体系的建设(5)项目管理的职业化与专业化发展(6)项目管理软件的系统化和多元化发展三、项目管理的学科体系(一)美国PMI的PMBOK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PMBOK)是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PMI)于1984年首先提出一个概念,并于1987年推出了第一个基准版本,1996年改进并正式发布PMBOK 1.0,2000年发布PMBOK 2.0,2004年发布PMBOK 3.0.PMBOK是项目管理职业的只是总和,是作为所有项目中使用项目管理知识领域的指导纲要而编写的。

(完整word版)我国公共管理学研究热点与趋势基于CSSCI的分析

(完整word版)我国公共管理学研究热点与趋势基于CSSCI的分析

我国公共管理学研究热点与趋势——基于CSSCI的分析2013年10月10日10:10 来源:《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1期作者:陆远权尹克寒字号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141内容提要: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09—2011年收录的公共管理学论文标引关键词数据,进行了中国公共管理学研究热点与趋势的分析。

分析认为:中国公共管理学研究已经出现了较为稳定的研究主题;中国公共管理学研究方法缺乏新意,研究成果以理论性文献居多;中国公共管理学研究热度呈下滑趋势,研究力度呈现弱化态势。

关键词:中国公共管理学研究热点作者简介:陆远权(1966-),男,重庆市人,教授,管理学博士,重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重庆400030;尹克寒,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重庆400044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有着不同的研究主题、领域和方法。

按照唯物辩证法和科学哲学的观点,任何学科都是以客观世界的某一类事物、现象或过程作为研究对象的,公共管理学所要研究的是公共事务或公共服务管理主体的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职能、政府绩效及其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以及如何向社会更好地提供服务,即公共物品或公共服务。

长期以来,中国的公共管理学研究特点与趋势主要依靠从国外引进的公共管理理论和主观判断分析,试图回答和解决当下中国公共管理中的具体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

由于没有很好地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及实际情况,对问题解答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现今随着中国转型期的到来,社会公共事务管理问题层出不穷、复杂多变,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引起了诸多专家的关注,如何把握中国公共管理学的研究热点与趋势,现阶段中国公共管理学研究呈现什么样的特点,如何剖析并化解当前公共管理学研究中的思维误区,这些都应该是公共管理学领域中的重要问题。

笔者认为,要真正地对中国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做一个宏观判断和全局思考,除考察大型学术著作和进行实地调研外,还可对高水平的公共管理学论文标引的关键词变化进行分析。

第二章 管理科学的发展

第二章 管理科学的发展

(2) 强调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组织
结构、领导方式、管理机制。
3. 管理科学学派
管理科学学派是泰罗科学管理思想的继续和发 展。他们都反对只凭经验、直觉、主观判断进行管 理。主张用科学的方法,探求最有效的工作方法或 最优方案,达到最高的工作效率。以最少的时间、 最小的支出,得到最大的效果。 管理科学学派的代表人物有美国的阿考夫(R. L. Ackoff)、伯法(E. S. Buffa)等人。他们大都 身兼数职,具有自然科学家和管理专家的双重头衔。
(1) 分工 (3) 纪律 (2) 权力与责任 (4) 统一指挥
(5) 统一领导
(7) 人员的报酬
(6) 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8) 适度的集权与分权
(9) 等级链
(11) 公平
(10) 秩序
(12) 人员的稳定
(13) 首创精神
(14) 团结精神
3. 韦伯——官僚行政组织理论
马克斯· 韦伯(Max Weber, 1864-1920)是德 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他毕生涉猎的学科领域十分广 泛,在管理理论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组织理论方面, 提出了“理想的”官僚行政组织体系理论。这一理 论在其专著《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中有系统的阐 述。所谓理想的官僚行政组织体系是指不凭家族地 位、人事关系、个人感情等来进行组织,而是按照 严密的行政组织、严格的规章制度来组成管理机构。 韦伯被后人尊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 福利试验(1927—1932)

谈话试验 (1928—1930) 群体试验(1930—1932)

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观点
(1)
(2)
企业的员工是“社会人”。
企业中存在着一种“非正式组织”。

行政管理学第三章

行政管理学第三章

第三章行政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重点难点】1.行政学在西方(美国)兴起的历史原因、2.西方行政学的发展趋势3.中国行政学发展的特点、原因、发展趋势4.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学的理论依据和原则行政管理学在融合天赋人权、社会契约、三权分立的等政治学说和政治理论,20世纪初诞生于美国.1887年威尔逊发表的《行政学之研究》,1990年古德诺《政治与行政》,强调和突出公共行政活动及其研究在所有国家现象中的特殊意义,并为此提出了一系列观点和某些范畴。

【行政管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1、政府职能由政治统治扩大到对经济和社会事务的积极干预。

2、文官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3、政治学、经济学、行政法学、财政学等多学科的形成和发展。

4、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发展。

第一节、西方行政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一)早期的行政管理研究时期(1887——1930)威尔逊、古德诺威尔逊:1887年《行政学之研究》,行政与政治的两分法,建立一门行政科学来指导政府行为,加强和纯洁政府机构,专心处理公务,提高行政效率。

古德诺:1893年《行政法学》,1900《政治与行政》,论证两分法,使之发展成为系统的理论。

罗纳德怀特:1926年《行政学导论》,魏罗毕:1927年《行政学原理》,标志着行政管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

该时期研究的特点:早期的行政学者研究目标是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节省政府开支,研究的重点放在行政部门的功能上,他们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理论性的,企图建立适应一切行政工作的普遍原理、原则或定律,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泰罗等科学管理思想的熏陶。

费富纳《行政学》、怀特《行政学导论》、魏罗比《公共行政原理》——行政学三足鼎立的名著。

(二)传统的行政管理研究时期行政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形成有两个主要背景:一是美国政府对社会经济和世界事务的干预,使得其机构迅速膨胀。

二是行政管理学的产生和形成受到了工商企业管理科学的影响。

它的许多原理都来源于此。

行政学原理

行政学原理

世界上没有脱离国家的行政,也不存在超阶级的、非政治性的行 政。
国家行政
行政
阶级行政
行政机关 机关人员
国家利益
国家 权力
国家 实现 事务
阶级利益
11
2.行政与管理 管 行 (1)管理 理 政 1)manage ① 操纵:指导或控制 … 的使用; ② 处理; 2)管辖和治理:主其事为管,治其事为理
管理
4
近现代国内外学者的理解
1.从“三权分立”的角度来理解
(1)依据
管理国家的活动分为立法(制定法律)、行政(执行法律),司法(维护法律) 三类,这三种权力由三个独立的部门掌握,以使相互制约和平衡。 ----法国启蒙思想大师孟德斯鸠
• 三权分立是指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相互独立、互相制约。其 理念基础是西方社会的“人性恶”观点:①权力只有使用到它的 界限为止;②权力只有用权力来制衡才能不会被滥用。 从“三权分立”角度说,立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行政是国家意 志的执行,司法是国家意志的维护。三种权力的各自独立和相互 制约,可以防止公共权力的个人化和公共权力的滥用。
(3)行为主义学派、决策学派期(20世纪30年代) 研究重点从管理职能方面转向政府的决策方面。 (4) 现代 行政管理的基本要素作为行政管理学的基本内容。 (1)台湾
目标、计划、人员、金钱、物材、组织、方法、领 导、激励、意见沟通、士气或服务精神、协调、时间 、空间、改进。 -------台湾权威张金鉴教授
行政: 是政府行政机关所管辖 的事务。 管理国家的活动 (2)局限 1)政府权力日益膨胀,明显地凌驾于立法、司法机关之上; 2)行政机关有立法权(委托立法)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6 3)立法、司法机关也有大量关于人、财、物等的行政事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管理学发展阶段与趋势
中国的管理思想可以追根溯源到老子的无为而治时代、孔子的儒家
思想时期。改革开放前,中国从资本主义制度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制
度社会,并改变了经济体制,对企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不断变化,但并
未建立起完善的管理学发展体系。真正把管理学作为一门理论学科来
进行系统的学习与研究,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
立我国的经济建设战略,确定了管理的重要性。

一、中国管理学发展的阶段性划分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并不断完善,
管理学开始迅猛发展。可将其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1978年一1986
年的萌芽期、1987年一1996年的重视期和1997年至今的发展期。
这三个时期是管理学深化和演进的过程。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以
前,我国基本上不存在真正意义上以企业为主体、市场绩效为主导的
现代管理研究体制,萌芽期阶段在各方面都体现出这一特点。但是,
在这个时期政府已经开始认识到管理学的重要性,专门研究管理学的
机构、管理学期刊、文章、书籍和着作开始出现,国内学者开始了管
理学的教育与研究,同时从国外引进国际合作项目。管理学开始进入
大众的视野。到了重视期,经过前十年的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的提出,使得管理学开始受到各方面的重视,管理学研究活
动也日益丰富。首先表现为政府层面对管理学的高度重视。如果说萌
芽期政府开始了对管理学关注的话,那么在重视期政府就是高度重视
发展管理学了。政府开始注重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的理论,更加注重中
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殊国情。其次,在管理学研究方面,我国学者开
始追朔国外管理学的研究本源,逐渐熟悉国际管理学权威期刊,不断
增强中国管理学研究的规范程度,实证研究方法开始受到重视,我国
越来越多的管理学研究成果发表于国外顶级学术期刊上。另外,教育
界和理论界也对管理学分外重视,这主要体现在制定了一些保障管理
学地位的标准。近10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提升,
管理学更加壮大。发展期阶段是一个管理学学科体系不断完整、研究
水平不断提升、研究成果不断丰富的阶段。管理学教育体系不断健全,
管理学研究机构不断扩大,管理学学位教育开始变得多样化,我国学
者与国外管理学学者交流增多,政府也设了一些管理学的重要奖项。

二、中国管理学的发展现状
中国管理学在近30年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同时,也存
在许多问题。首先,管理学在中国的发展面临着例如理论与实践分离
等诸多与国际主流管理学相同的问题。其次是自身的独特问题,其中
最主要的就是中国特色管理理论的发展问题。第一,管理学过分西化
忽视自身情况。中国仿照西方的模式开设了一系列诸如MBA、EMBA、
MPA等教育模式,在课程设置和教材选择方面均是美国的翻版,管理
学主要学术刊物全盘西化的现象非常严重 .第二,管理学很少关注中
国实际问题的解决。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曾经在“国学与国运
”讲座上说:“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创造了世界经
济发展一个奇迹,1978-2007年间国民生产总值翻了68倍。”
然后学者们过多关注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情况,却对中国
企业管理中的生产效率、财务管理、组织绩效、生产运作、组织行为
等中国在管理实践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却很少涉足,反而是跟随国际惯
例已发展前沿为题深入更加细致的领域。第三,主流期刊的学术定位
不够清晰、专业性不强,缺少纯粹的管理类期刊。当前不管是哪一类
学术期刊定位都非常模糊,文章类别、研究角度、研究方法均缺少明
确的定位,一本杂志中往往各种类型的文章混杂出现,管理类的文章
往往同经济类的放在一起 .

当前,中国管理学研究的进展速度非常缓慢,多数构思仍然处于
“西方概念,本国材料”的状态。我国学者在概念、命题
和理论假设方面很少发表具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不论是在学术研究
的经验、研究的原创性问题上,还是研究手段和基础设施等方面都存
在着明显的不足,研究态度、研究问题、研究想法和研究工具等方面
具有明显的单向倾向,这种单向倾向不但很有可能破坏管理学研究的
复杂性和创新性,而且有可能损害或误导管理的具体实践。
三、对中国管理学的未来展望
随着社会的进步,综合国力的提升,管理学在中国发展的同时凸
显出的问题不容忽视。管理学理论在未来机遇与挑战并存。

总的看说,目前讨论中国管理学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四。第一,我
们要尊重在管理学理论层面的科学性,也就是同意管理学理论存在普
遍性,不应随意地对已有的管理学理论提出地域性的概念;第二,在
认真研究科学管理思想和理论的基础上,去除糟粕,辨别中国传统管
理思想中可以保留和需要废弃的东西,结合中国社会的现状加以运用;
第三,作为在社会科学中实践性很强的管理学,需要其科学的思想、
理论和方法与管理实践密切结合,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发挥重要的
作用;第四,要符合管理学理论与思想发展的实际规律,集中研究中
国的管理理论。

为了解决中国管理学的问题,首先,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学研究体
系。应合理调配资源,引导学者以建立完善的管理学体系为目标,在
关注前沿问题和热点问题的同时,关注其他问题;其次,中国本土问
题是一个尚未开发的学术宝藏,管理学未来发展过程中应更多关注中
国实际问题的解决;最后,管理学的学术发展与专门期刊设立的数量
和质量也有很大关联,有了专门的数量多、质量高的交流平台可以有
助于学者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也可以进一步提高研究效率。
四、结语
回顾当今中国管理学发展的现状,中国管理学存在着分类不够科
学明晰的问题。我们现在已经承认管理学是一门科学,不应随意地提
出与地域有关的管理学理论的构想,应该把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在研究
中国管理理论这样的问题上。结合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遇到的实际问
题,应用经典的管理学理论和思想进行系统、深入、认真地研究,应
该是目前中国管理学界最为严肃和紧迫的目标与任务。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是中国企业丰富的实践,丰富的企业实
践又为管理学理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依据。可以预见,未来的中
国管理学研究将会更加丰富多彩,也将会更加国际化。但对目前中国
管理学科发展的实际情况回顾,中国管理学科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应
加大力度解决这些问题,促进管理学更好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丹。中国管理学发展问题与展望。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14.11.
[2]苏勇。中国管理学发展进程:1978一2008.经济管理。2009.01.
[3]陈佳贵。管理学百年与中国管理学创新发展。经济管理。
2013.03.
[4]苗莉。管理学百年回顾与展望-第4届“管理学在中国
”学术研讨会述评。2012.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