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美动画对比剖析
日本、中国、韩国、美国这四个国家的动画有哪些区别

日本、中国、韩国、美国这四个国家的动画有哪些区别
日本的动漫是有政策支持什么的,而且开放度很大,也不能说很黄很暴力。
因为有很多都是很有教育意义、浪漫色彩、值得深究的。
因为动漫的出产数量很大,而且为了赚钱会 ... 相当多青少儿年龄段的人看。
而具有深刻的哲学意义的片子也有,最为人民了解的就是宫崎骏的动画,特别是《千与千寻》,曾获得75届奥斯卡动画金奖。
中国动画片由于种类繁多、民族风格独特以及 ... 精良而被国际动画艺术界誉为“中国动画学派”。
但是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动画片逐渐与发达国家拉开差距。
由于缺少有影响力的国产作品,国外动画片趁机大量涌入,国内动画市场80%以上被美国、日本等国的动画片所占据。
近几年来,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包括动画产业在内的文化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中国动画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韩国的了解不是很深,因为韩国的动画也是和中国的一样(技术上、 ... 团队等比中国高)在起步阶段,而且传入中国国内的比较少,所以我也不是很了解。
美国的动画大多充满了英雄主义色彩,像蝙蝠侠、蜘蛛侠、钢铁侠……很多都是英雄色彩浓烈的。
当然也不缺乏浪漫色彩的还有可爱的搞怪的。
总的来说,美国的动画给人的感觉就是英雄、王子之类的凸显个人主义的动画。
另外法国的动画是充满了超级浪漫色彩的和发人深省的,印度的动画给人浓烈的宗教(或者说是神话比较合适)味道。
从美术文化的角度分析中日两国动画美术的发展对比

公共文化建设Construction of Public Culture本文的研究动机来自国家传统美术文化与第三产业以及第九艺术的影响,深刻研究中日两国美术文化内涵与区别,探寻两国动画美术发展进程及在新时代中所作出的选择,以此助力弘扬中国传统美术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一、日本现代动画美术风格以及方向(一)方向动画是一种集电影、文学、美术、音乐、戏剧等诸多内容于一身的综合艺术。
美术是其中最直接、最重要的表达视觉观感与特色的艺术。
在日本,多数动画都来源于漫画,虽然动画和漫画是两种不同的行业,但其中的关联性很高,两者都存在叙事性,并且都使用美术的方式来表达。
当代漫画创作也是从生活中取材。
漫画的形式逐渐转入动画中,越来越多的漫画作品被改编制作成动画作品。
这其中不能不提到长篇漫改动画——于1960年上映的《西游记》。
该作的世界观是以我们熟知的中国小说《西游记》为故事背景搭建的,但故事本身却是改编自一部漫画,这部漫画的名字叫《我的孙悟空》,其作者是被誉为“漫画之神”的手冢治虫。
手冢治虫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就想进入动画业界制作动画,但当时业界的创作环境并不能够满足手冢治虫对于动画的构想,所以他决定先画漫画,一边积攒稿费、故事剧本,确定自己的画风,为以后的动画制作打下基础,一边等待创作环境的变化随时准备出山。
这个机遇终于在1960年出现,这个时候的手冢治虫已经成为日本漫画界的顶梁柱,而日本老牌动画制作公司东映动画找上了他,希望能改编他的漫画《我的孙悟空》,并邀请手冢治虫参与制作动画。
1961年,手冢治虫与东映动画制作公司合作的《西游记》荣获威尼斯国际儿童电影节特别奖,这对于手冢治虫来说意义深远。
在某种程度上,正是因为在东映的工作经历,手冢治虫实现了技术积累,将自己特有的漫画作画技术、深厚的画功在动画中运用出来,为他以后的创作事业埋下了坚实基础。
在这之后便出现了由他制作的TV动画《铁臂阿童木》,成为很多人的童年回忆。
中国、美国、日本动画艺术创作分析

• 14、《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
• 15、《三毛流浪记》
• 16、《天书奇谭》是一部情节曲折、扣人 心弦的动画片,十分巧妙而又相当离奇。 故事里的小主人公蛋生拥有过目不忘的本 领,把天书只看了一遍就倒背如流,令电 视机前的孩子们羡慕不已。片中蛋生的各 种动作也很夸张,孩子们纷纷模仿效尤。
• 17、《九色鹿》从人物形象和用色上有一 种异域风情,原来此片采用了敦煌壁画的 形式,具有中国古代佛教绘画的风格。而 弄蛇人忘恩负义后的丑恶嘴脸,和九色鹿 安详的神态和神圣的威慑力,当时肯定给 许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8、《蜡笔小新》作者臼井仪人从日常生活中的故事 取材,叙述小新在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小新是 一个有点调皮的小孩,他喜欢别出心裁,富于幻想。 小新不仅深受小朋友的喜爱,也非常受到大人欢迎。 小新最大的魅力在于他以儿童的纯真眼光略带调侃地 看待世界。他的那些大人说来平淡无奇,而从儿童口 里说出来令人捧腹大笑的语言,也是人们喜爱小新的 重要原因。 • 臼井先生说之所以会创造出小新这个形象,是因为他 在观察自己的孩子的时候,发现小孩子的想法往往非 常独特,以至于作者被小孩的世界所吸引。所有的小 孩都有乖巧和调皮的两面性。这种两面性对作者来讲 是十分有趣的。反过来作者正是在自己的作品中反映 了这一两面性。他同时承认“小新”有一部份是他自 己的翻版。据他透露,蜡笔小新里有许多内容是他现 实生活的写照,例如:小新的爸爸造型与他本人有些 相似;小新和他爸爸两道浓眉毛乃是因作者自已嫌弃 自己的眉毛太稀疏.....
• 18、《猪八戒吃西瓜》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
途经荒山野地,大家又饥又渴,就在一座破庙前休息。 唐僧派孙悟空去寻找瓜果食品,猪八戒也要同去。两 人没走多远,偷懒的八戒就假装肚子疼,躲到树荫下 睡懒觉,悟空只得独自前去。八戒刚要入睡,忽然看 见前面山崖下有个大西瓜,连忙把它搬到树荫下,切 成四块。先把属于自己的一块吃了,但觉得不过瘾, 便想了各种借口,相继把原来想留给悟空、沙僧,以 至师父的西瓜全吃了。其实,八戒的举动都被悟空看 见,为了教训八戒,悟空变成一块西瓜皮,一路跟随 八戒回去。西瓜皮故意捉弄八戒,使他摔了不少跟斗。 最后,八戒只得在师夫面前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中日美动画对比剖析

中日美动画对比剖析中日美动画一、美日中主要艺术特征(1)美国主要艺术特征迪斯尼风格的美国动画。
迪斯尼对于动画的理解,决定了美国动画片作为大众娱乐工具的发展方向,建立了鲜明风格。
迪斯尼动画的特点包括:以剧情片为主,情节曲折,人物性格鲜明,动作生动夸张,音乐优美动听,适合绝大数观众的审美口味。
(2)日本主要艺术特征手冢治虫首创借用电影镜头语言来绘制漫画,在有限经费的情况下,一有限的资源,制造出无限的效果。
手冢治虫作品强调“人性”,成为日本动画的奠基精神。
作品中的角色多半具备复杂多面的性格,好人也有利欲熏心的时候,坏人也有动恻隐之心的时候。
即使不用煽情的手法美化人性,故事也会表现了他对人性的信心与期待。
宫崎骏不参照迪斯尼模式,每一部电影都有不同的故事结构、发展节奏和基调。
宫崎骏带领其工作室试用质朴的镜头语言,制作出精致细腻的绘画风格。
其作品富有深切的人文情怀、环保意识,是日本商业动画中的一股清泉。
(3)中国主要艺术特征中国动画的艺术特征来自于中国的传统艺术,而中国传统艺术深受中国哲学、美学思想影响。
中国动画最具特色的艺术特征就是“写意”。
一是情节的写意。
与别的国家相比较,中国动画片在情节设计上更重视过程而非结果。
例如打斗动作中不是在于你死我活的结果,而是将打斗动作想舞蹈一样来表演。
而这种以舞蹈形式来演绎战斗场面的美术特征根源在于中国传统京剧将具体化的情节转化为象征性动作的表达方式。
二是动作的写意。
中国动画片中的动画设计注重“功能性”而不是“合理性”。
常常把现实的动作加以线条意象化,将日常动作转化为写意的表演。
三是主题的写意。
中国动画片赋予寓教于乐的使命,往往通过幻想的故事表现深刻的主题。
主题往往含蓄、隐晦不像西方善恶二元独立。
二、中外动画审美与创作风格1.美国动画的审美景观与创作风格(1)迪斯尼的动物美学“一切都始于一只老鼠。
”这是沃尔特·迪斯尼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因为在1928年,世界上第一部有声动画片《汽船威利号》的主角就是米老鼠米奇。
中日美动漫分析比较

中日美动漫分析比较动漫是一种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艺术形式,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受众群体。
在世界范围内,中日美动漫一直是最受关注和热爱的动漫产业之一、本文将从故事题材、艺术风格和市场影响等方面比较中日美动漫的不同之处。
首先,中日美动漫在故事题材上存在差异。
中日动漫通常涉及到的题材包括奇幻、武侠、古装、都市生活、校园生活等,同时也包含一些具有深度和哲思的题材,如人性、社会问题等。
相比之下,美国动漫相对更多地涉及超级英雄、科幻、冒险等题材。
美国动漫更注重角色的个性和冒险故事的发展,而中日动漫则更注重情感和关系的建立,对角色的心理和成长过程有更深入的描写。
其次,中日美动漫在艺术风格上也存在差异。
中日动漫通常采用了较为夸张和卡通化的画风,线条简单、色彩鲜艳,注重表现角色的表情和动作,给人以活泼、可爱的印象。
而美国动漫则更多地运用了写实和细致的画风,色调更加暗沉,给人以成熟、严肃的感觉。
两者的不同艺术风格反映了中日美文化差异,也能够吸引不同风格的观众。
最后,中日美动漫在市场影响力方面也有所不同。
日本动漫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非常强大的市场影响力,出口量和观众群体广泛,成为日本重要的文化输出品。
中国动漫则相对来说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较弱,尽管国内市场正在逐步发展壮大。
美国动漫则是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动漫产业之一,拥有大量的粉丝和庞大的市场。
综上所述,中日美动漫在故事题材、艺术风格和市场影响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日动漫注重情感和关系的建立,画风夸张、色彩鲜艳,市场影响力在日本比较强大;美国动漫则更注重冒险故事和角色个性,画风写实、色调暗沉,市场影响力全球较为广泛。
同时,这些差异也反映了不同国家和文化的特点,为观众提供了多样的选择。
自-中日美二维动画电影鉴赏

中日美二维动画电影鉴赏经济管理学院14411207王鑫摘要:二维动画片以其独特的艺术特征在电影市场上占得一席之地。
美国的迪士尼、梦工厂无疑代表动画电影产业的最高成就,同时以宫崎骏作品为代表的日本动画电影也因其唯美的效果和深刻的内涵受到广大影迷的喜爱,而中国动画电影也在不断学习中成长。
本文将通过对中日美经典二维动画的赏析比较三国在动画创作上的异同,发现各国动画创作的可取之处。
关键词:取材主题人物情节画面音乐动画电影不仅仅是面向儿童和青少年,好的动画片是受所有群体喜爱的,适合各个年龄阶层。
迪士尼动画,是动画电影产业的里程碑和活化石,它在很大程度上参与并且见证了动画电影的成长与壮大,它一直致力于探究动画电影的改革创新,尽管其本身模式可能造成其发展具有不可忽略的局限性,但是从某种程度上说毫无疑问其代表了当今动画电影的最高成就。
而日本动画电影将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思考用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优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和隐藏在故事背后深邃的思考与淡淡的忧伤形成了它独特的风格。
中国动画早期的辉煌成就并没有一直延续至今,我们在动画产业衰落之后不断探索,吸取好莱坞电影的经验,也有过成功的尝试。
下面我们从不同的方面来赏析各国经典的二维动画电影。
一、取材迪士尼或梦工厂的二维动画电影大多取材于大家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在各国都不存在熟悉程度的差异,因而在世界范围内都受欢迎。
从早期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美女与野兽》到近些年的《公主与青蛙》无一不是出自《格林童话》,早期作品较多地遵从原著,后来迪士尼为了创新,颠覆了青蛙王子的故事,变成了公主的侍女吻了青蛙王子后也变成了一只青蛙,但其取材依然是大众所熟知的故事。
还有一部分作品赋予动物人的性格,讲述大自然的故事,例如《狮子王》,这类故事取材更加不存在背景知识的差异,全世界的观众都能看得懂。
迪士尼也有较少的作品取材于中国元素,但他能以独特的方式让观众在不知道花木兰的故事也能被这部电影所吸引。
中日美动漫对比

中日美动漫对比中日美动漫对比说起动漫我想大家对此都很了解,从小时侯我们看过的“变型金刚”、“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多啦A 梦”....... 很多很多。
在经过一个学期的动漫赏析课程的学习后,我们对中日美的动漫作品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学习中我们可以发现,随着时代的发展,日本动漫在一步步占居世界动漫的首位,美国动漫也在世界上占有较高的地位,而中国的动漫却停滞不前,最近甚至有倒退之势。
这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简单分析一下中日美动漫的差距:由于各自国家文化的差异,中国、日本、美国这三个国家的动漫文化也各不相同。
《大闹天宫》、《黑猫警长》、《葫芦兄弟》这些国产动画,我想都是大家儿时的美好回忆,挑战天庭、叱咤风云的孙悟空,威风凛凛、勇斗歹徒的黑猫警长,本领超群、各显其能的葫芦兄弟……从这些作品中,不难发现中国动漫始终围绕“勇敢、机智”这一精神主题;日本动漫一般都是主人公不停的给打倒,然后不停的喷着口水喊“坚持坚持”,最终胜利这一类的主题,重在表达“团结、永不放弃”等精神主题。
美国动画注重个人主义,崇尚自由, 狮子王,蜘蛛侠,绿巨人等等,大都反应了个人英雄主义的主题。
中日美动漫在画风上的差别:中国早期动画在形式上比较多样,有水墨、剪纸和一般的绘图等。
但在故事方面一般都是现有的古典文学或民间传说,创作方面较缺乏创意性,一般都是动画电影。
中国现在的动画比较注重儿童的教育,现在的动漫作品几乎都是针对儿童而创作的。
日本动画在画风上,属于唯美风格,追求人物形象的完美和动画场景的的唯美,以唯美的画面给人视觉上的享受。
美国的动画作品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搞笑动画,另一种就是由美国个人英雄主义而产生的一些超级英雄动画,比如蝙蝠侠、超人等,画风一般要么十分夸张,要么比较写实。
一般搞笑动画都是采用夸张的画风,而超级英雄动画都采用写实的画风。
中日美动漫在人物造型及场景方面的对比:中国动画人物:传统东方古典气息,带有民族传统日本动画人物:唯美大眼睛或者Q版造型美国动画人物:比例与动作夸张化中国曾经有过十分优秀的动画片,如《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大型动画片,在造型方面,它既不同于迪斯尼的造型风格,又不同于日本动画的传统风格,是一种带有中国特色和民族个性的的风格。
中日美动画特点范文

中日美动画特点范文动画是一种以图像作为基础,通过技术手段产生动态效果的艺术形式。
在世界范围内,中日美三个国家的动画产业发展相对较为突出,并且各具特点。
本文将探讨中日美动画的特点,分别从故事性、画风、制作技术和市场模式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中日美动画在故事性上呈现出不同特点。
中国动画着重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价值观,注重历史和民族情感的表达。
例如,在中国动画《大闹天宫》中,通过改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西游记》,表达了对家国情怀和友谊的赞扬。
而日本动画注重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冲突,展现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成长的过程。
例如,在日本动画《千与千寻》中,主人公千寻在一个奇幻的世界中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成长,通过她的经历来探讨人性和成长的问题。
相比之下,美国动画更注重幽默和娱乐性,并且多以明确的教育目的为基础,注重人物的个性和冲突,以及情节的发展和结局的悬念。
其次,中日美动画在画风上也呈现出不同特点。
中国动画多采用传统绘画技法,注重线条和色彩的表现。
例如,在中国动画《大鱼海棠》中,采用了传统的水墨画风,强调了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传统美学的价值。
而日本动画则多以全彩绘制为主,线条更加细腻,并且注重人物设计的可爱和可塑性。
例如,日本动画《千与千寻》中,人物形象可爱又富有个性,极具辨识度。
美国动画以3D立体画风为主,注重逼真度和特效的呈现。
例如,在美国动画《冰雪奇缘》中,通过精细的CG制作技术,展现了逼真的雪景和主人公的肢体语言。
再次,中日美动画在制作技术上也有所不同。
中国动画制作技术相对滞后,一般使用传统的手绘和传统动画技法,制作周期长。
虽然如今中国动画也开始使用数字制作技术,但整体还有待提高。
日本动画则以2D动画制作为主,注重手绘技术和细节的表现。
日本的动画制作流程非常完善,从故事构思到脚本创作,再到角色设定和动画制作,各个环节都非常专业。
而美国动画以3D数字制作为主,注重对图像的精细处理和特效的呈现。
美国动画制作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特效和渲染技术,使得画面更加真实和生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日美动画一、美日中主要艺术特征(1)美国主要艺术特征迪斯尼风格的美国动画。
迪斯尼对于动画的理解,决定了美国动画片作为大众娱乐工具的发展方向,建立了鲜明风格。
迪斯尼动画的特点包括:以剧情片为主,情节曲折,人物性格鲜明,动作生动夸张,音乐优美动听,适合绝大数观众的审美口味。
(2)日本主要艺术特征手冢治虫首创借用电影镜头语言来绘制漫画,在有限经费的情况下,一有限的资源,制造出无限的效果。
手冢治虫作品强调“人性”,成为日本动画的奠基精神。
作品中的角色多半具备复杂多面的性格,好人也有利欲熏心的时候,坏人也有动恻隐之心的时候。
即使不用煽情的手法美化人性,故事也会表现了他对人性的信心与期待。
宫崎骏不参照迪斯尼模式,每一部电影都有不同的故事结构、发展节奏和基调。
宫崎骏带领其工作室试用质朴的镜头语言,制作出精致细腻的绘画风格。
其作品富有深切的人文情怀、环保意识,是日本商业动画中的一股清泉。
(3)中国主要艺术特征中国动画的艺术特征来自于中国的传统艺术,而中国传统艺术深受中国哲学、美学思想影响。
中国动画最具特色的艺术特征就是“写意”。
一是情节的写意。
与别的国家相比较,中国动画片在情节设计上更重视过程而非结果。
例如打斗动作中不是在于你死我活的结果,而是将打斗动作想舞蹈一样来表演。
而这种以舞蹈形式来演绎战斗场面的美术特征根源在于中国传统京剧将具体化的情节转化为象征性动作的表达方式。
二是动作的写意。
中国动画片中的动画设计注重“功能性”而不是“合理性”。
常常把现实的动作加以线条意象化,将日常动作转化为写意的表演。
三是主题的写意。
中国动画片赋予寓教于乐的使命,往往通过幻想的故事表现深刻的主题。
主题往往含蓄、隐晦不像西方善恶二元独立。
二、中外动画审美与创作风格1.美国动画的审美景观与创作风格(1)迪斯尼的动物美学“一切都始于一只老鼠。
”这是沃尔特·迪斯尼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因为在1928年,世界上第一部有声动画片《汽船威利号》的主角就是米老鼠米奇。
在迪斯尼动画创作的早期,动物明星占据了重要的分量,其中最知名的明星莫过于米老鼠和唐老鸭了。
随后增加了更多与米老鼠共同成为迪斯尼那一时代的动物明星,例如唐老鸭、高飞狗、小飞象等等。
(2)美国时尚元素跟随时代潮流动画是创造梦幻的王国,但同时也不能脱离实际,尤其是在人物造型的审美元素上,始终跟随着时代时尚潮流。
在美国各个时期的动画作品中,我们都能寻到时尚元素的印记,尤其是美女塑造的形象,20世纪30年代,美国时兴雪白皮肤大眼睛,于是就捧出了白雪公主。
白雪公主的皮肤白似雪、眼睛大大、嘴唇红红、头发乌黑,这些都是那个时代美丽女性的符号。
20世纪50年代,玛丽莲梦露式的金发美女形象成为那一时期的流行元素。
这种元素自然也成为迪斯尼动画影片中美女标准。
灰姑娘、爱丽丝……无一不是金发美女。
到了20世纪90年代,美国强调种族多元文化的发展,于是迪斯尼引入各国美女的风采:拉伯童话故事《阿拉丁》中印第安公主;法国童话故事《美女与野兽》贝儿;中国的花木兰……,迪斯尼动画将时尚元素与文化价值取向实现了有机的融合。
(3)技术万能技术是确保美国永久繁荣,确保美国神话的永久魅力。
因此,美国始终怀有深深地技术万能情结,这种情结表现在动画创作中,就时常出现了不惜巨额投入,充分利用高科技技术来打造动画经典大片。
2.日本动画的审美景观与创作风格(1)视觉的唯美日本动画以“机器人”、“美少女”为号召,走出一条与其他国家动画不同的道路。
日本动画追求唯美效果,不仅背景细腻逼真,而且男女主角都描绘的极其标致;男生都肌肉饱满,酷酷型男;女生颀身修腿,个个像模特。
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为美化和模式化的日本动画人物造型。
(2)视听觉的冲击力日本动画电影人没有美国人那样的实力,于是他们选择了动画编排与制作走电影路线的创作思路,将故事电影的蒙太奇手法和各种叙事方式得心应手真实地应用到动画电影中;充分调动电影语言,全方位变化镜头角度,加快场面切换速度,频繁移动背景,强化光影效果和音响效果,以此造成对观众视觉神经的猛烈冲击。
日本动画片在组合驱动画面产生最为强效的动态视觉效果,使得动画电影中有一种东方式的亲和力与特殊的魅力。
(3)民族元素的渗透性日本的动画片不像中国传统动画片那样采取民俗化的表现形式,但总是将日本的民俗文化和民族性渗透在动画里面。
民俗气息与民俗魂的有机融合是日本动画民俗风格的主要特征。
民俗气息的再现往往在民俗之美自然透露:漫天飞舞的樱花、女儿节的木偶娃娃、男孩节的鲤鱼旗等等,都传达着浓郁的日本气息与风情。
即使是很小的细节,也能体现日本民俗文化,例如:《灌篮高手》里拉拉队扎的头巾;《聪明一休》里经常在一休动脑筋时出现的祈晴娃娃等,无不体现着日本民俗文化。
(4)技术应用的讨巧性日本动画与美国动画对技术运用的心理上存在着根本的差异。
不同于美国动画耗费巨大的资金,将最真实的造型、场景、物品搬上银幕,他们认真研究动画中的每一个动作,物品的每一个弹性状态;日本从手冢治虫开始更多关注动画人物的内心,而非外表。
手冢治虫认为,最重要的就是故事。
于是手冢治虫开发了一套制作流程,最大限制节省成本。
他尝试着为经典人物制作经典动作,这样可以再不同的背景下重复使用;尝试眨眼三帧,口动三帧的模式,而迪斯尼要求口型与说话结合,这种静态处理对话场面的技术大大节省了资金。
此外,日本动画增加了“Q版”形象,在写真风格的动画中插入“Q版”形象,表现角色心理或夸大肢体的一种手法。
由于“Q版”形象更适合反映极端的心情和超现实的情景,使观众更容易理解,并且增添了有幽默性。
3.中国动画的审美景观与创作风格(1)民俗性与戏剧化,蕴涵深厚的文化底蕴观赏中国动画,常常能看见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
例如:水墨画《小蝌蚪找妈妈》,脱胎与中国画中的写意;《大闹天宫》、《哪吒》传统动画片,借鉴中国古代寺观壁画;剪纸画吸取中国皮影和民间剪纸文化;《南郭先生》融合了汉代画像石和画像砖的刚健风格;《三个和尚》,采用中国戏曲……这些根植于中国神话、童话、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的动画形象;从服饰传统、环境描绘、人物面貌、性格特征,也是一派中国风貌。
民俗资源是动画取材之一,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就是取材于《西游记》;而《宝莲灯》源自于古老民间传说“沉香救母”;《阿凡提的故事》就是来自新疆地区的民间故事等。
中国动画表现域广泛,内容题材的丰富很大程度得益于中国几千年历史进程中,流传下来的瑰宝的神话故事和优秀的民间传说。
(2)大众性与多样化中国动画创作的一大特色就是汲取中国民间文化精髓,生成独特的美术韵味。
中国动画戏种多样化。
剪纸动画,是借鉴民间剪纸和皮影戏的艺术表现特点。
折纸动画,不仅能表现剪纸动画的二维空间状态,折纸动画而且具有三维空间的表现能力。
木偶戏,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借鉴中国民间木偶书发展起来的一种动画表现样式。
水墨动画,有1000多年的历史,其表现风格主要是突出水与墨的渲染效果,无论是人物还是背景没有边缘线,意境优美、虚实相生。
水墨动画在此基础发展起来具有中国特色的表现艺术。
(3)政治影响与教育性中国动画片从诞生之日就深受中国社会现状的影相。
在苦难的中国,为了唤起同胞的觉醒,万氏兄弟拍摄了激发中国人民抵御日本侵略的动画片。
因此形成了中国动画与外国动画迥然不同的特色,为了明确教化性却忽略了应有的含蓄与幽默。
然而原本属于娱乐的艺术被严格地束缚在指导教育思想之中,被戴上了严肃的“政治紧箍咒”,直接影响了动画艺术的创新与发展。
Flash动画的优点与局限.Flash动画的优点Flash操作简单,硬件要求低,上手非常快,功能较强,可以综合众多环节在Flash里完成动画,没有如线稿绘制、扫描、上色等过程,直接在一个软件中绘制,不必再合成。
摄影表不再必需,因为在绘制每幅画的同时就要安排其位置,即同时完成画面绘制和动画工序。
Flash动画一般较短,在其绘制过程中即可完成剪辑。
Flash软件中引入了库的概念,而且对库里元素的引用是Flash动画制作的核心方法之一,是它区别与二维传统手绘动画的特点之一。
.Flash动画的局限性(1)制作较为复杂的动画Flash在制作比较复杂的动画时比较费力,特别是一些动作必须一张张地画,在电脑中绘画不比在纸上操作,在制作角色转面动作或者角色造型比较写实、动作比较复杂的动画时,比用传统方法更加费力。
如果用传统动画的制作方法在拷贝台上用纸和笔绘制,不管多么复杂的动作都是可以解决的。
(2)矢量绘图矢量图有不少优点,如文件体积很小,图可以无限放大而且不会失真等,但也存在着致命的缺陷:很难绘制出色彩丰富逼真又有层次的图像。
为了回避这一弱点,不得不采用手工绘制位图或者用其他软件解决这个问题,但这样Flash文件就会增大,不能体现出Flash的原本优势,这一点是矢量绘画很难克服的缺点。
用Flash绘制一些卡通、简洁的角色时问题不大,但是要绘制比较写实而精细的角色时就会比较困难。
数字时代的高科技电影会取代传统电影电影吗客观地说,电脑特技的引入确实对传统电影观念形成了严峻的挑战,但是它不可能取代演员的表演。
电脑特技将永远只是电影的辅助手段,不可能占据主宰地位。
声光效果的价值体现在为情节服务之中,如果脱离了这点,那么它将变得毫无生命力。
影片艺术性的缺失是不能引发观众情感确认和情感传递,如果影片仅靠数字技术营造的奇异影像是无法在人们心灵深处产生思想碰撞的,更不会让人铭记在心。
这就涉及到一个技术与艺术的关系问题,尤其在即将到来的后电影时代,似乎更有讨论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有人认为在全球化背景下,高科技的迅猛发展为电影艺术带来新的美学效果的同时,也悄然给传统的电影艺术以致命的一击,传统电影逐渐丧失了其作为电影的本质,在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高科技裹挟下走向了穷途末路,直至消亡。
与此同时,高科技电影或曰数字电影不断发展壮大登上历史舞台,取代甚至超越传统电影的地位,从而完成传统电影向高科技数字电影的成功转换,整体上使电影完成百余年的历史使命步入后电影时代。
然而,无论技术手段如何变化多端层出不穷,都无法离开作品艺术性占首要地位的内在要求。
艺术品性的优劣与电影技术手段采用的数量并不无必然的联系,也许滥用技术的电影毫无品味可言,或许不刻意追求技术手段的影片反倒令人在艺术境界里如痴如醉。
电影的艺术品性和个性、创造力、情感与形式有一定的联系,技术手段能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作品的艺术品性,但并不绝对。
电影作为艺术,重点在于艺术性的层次高下,技术惟有与艺术创新力、个性特点相结合才能为电影艺术增姿添彩谈数码艺术的数字化艺术特征一、图形与创作的规则性从计算机图形的物理属性来讲,数码绘画作品是一种非物质性的程序语言,它没有重量和体积,所有绘制的图形都由0和1两个二进制代码虚拟构成,但在视觉上是可感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