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动画比较分析
中外影视动画民族艺术风格比较研究

中外影视动画民族艺术风格比较探究起首,我们来比较中外影视动画的绘画风格。
中国影视动画作品重视线条的运用和颜色的鲜亮对比。
例如中国经典动画《大闹天宫》中的画面以线条勾画出奇特的人物形象,颜色饱满而富有层次感。
而在日本的影视动画中,绘画风格鲜亮,颜色饱和度较高。
例如《龙猫》中通过丰富的颜色表达出浓重的季节感以及奇特的自然景观。
而在西方影视动画中,线条较为简洁,颜色饱和度相对较低,例如迪士尼的经典动画《狮子王》中的画面色调以黄、橙、棕等暖色调为主,呈现出一种沉稳而暖和的氛围。
其次,中外影视动画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也存在差异。
中国影视动画作品在人物形象刻画上偏向于夸张和寓意。
例如,中国电影动画《大鱼海棠》中的主要角色以超现实的方式呈现,表达出主题的思想哲理以及人物心里的情感冲突。
而日本影视动画中的人物形象则更加重视细腻和真实。
例如《千与千寻》中的主人公千寻的形象塑造分外细腻,通过她的面部表情和行为举止,呈现出一个平凡女孩在面对逆境和成长中的顽强与英勇。
西方影视动画则更加重视角色的可爱性和幽默感,例如《冰雪奇缘》中的艾莎和安娜两个角色形象塑造分外可爱,成为全球观众的心头好。
此外,中外影视动画在故事情节和题材选择上也存在差异。
中国影视动画作品重视传递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例如《大闹天宫》、《白蛇传》等作品都融入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并通过故事情节传达出正能量的价值观。
日本影视动画则更加重视对当代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探讨,例如《怪物史莱克》中的幽默和讽刺将更多元素融入故事情节中,反映出当代社会的现实和时事。
西方影视动画则更加重视故事情节的魔幻和奇幻性,让观众体验到充盈幻想的世界,例如《哈利·波特》系列中的奇幻故事以及《疯狂动物城》中动物们建立的友谊与合作。
综上所述,中外影视动画在民族艺术风格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与共通之处。
中国影视动画作品重视线条勾画和颜色的鲜亮对比,强调夸张和寓意的人物形象,以传递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优秀的价值观。
浅谈动画:中国动画与外国动画的比较

对中国动画文化的启示
文化传承与创新
外国动画在传承本国文化的同时,不断 创新和发展。中国动画应注重文化传承 与创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 融入现代元素,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动 画作品。
VS
总结词
中外动画在故事创作上各具特色,中国更注重传统文化的融入。
详细描述
中国动画在故事创作上常融入传统文化元素,讲述富有民族特色的传说和历史故 事。而外国动画则更倾向于创作具有新颖创意和现代感的剧情,涉及题材广泛。
文化层面的比较
总结词
中外动画在文化内涵方面各有千秋,反映了各自的民族特色。
详细描述
中国动画往往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弘扬中华美德和价值观。而外国动画则更多地展现其民族文化和传统,形 成独特的地域特色。这种文化差异使得中外动画在全球市场上各具吸引力。
国际视野与多元文化融合
外国动画具有国际视野,能够融合不同文 化元素。中国动画可以借鉴这种多元文化 融合的方式,拓宽创作思路,让作品更具 国际竞争力。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传承民族精神
中国动画注重传承民族精神,弘扬爱 国主义和集体主义价值观,如《熊出 没》系列中的环保主题和反贪腐情节 。
独特的美术风格
鲜明的色彩运用
中国动画在色彩运用上注重鲜明 、对比度高的特点,如《大闹天 宫》中的丰富色彩和《黑猫警长 》中的警匪元素。
丰富的画面表现力
中国动画在画面表现力上注重细 节和情感表达,如《猪八戒吃西 瓜》中的幽默诙谐和《葫芦兄弟 》中的情感渲染。
04
中国动画的未来发展
技术的创新与提升
3D技术
介绍各国动画电影的特点

介绍各国动画电影的特点
不同国家的动画电影有着不同的特点,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特点:- 美国动画电影:以幽默、搞笑和冒险为主要特点,通常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和震撼的音乐。
美国动画电影的角色形象通常比较夸张,形象设计也比较鲜明,如《冰雪奇缘》《狮子王》等。
- 日本动画电影:以其精美的画面、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主题而闻名。
日本动画电影通常注重细节和人物刻画,并以其独特的动画风格和故事情节吸引观众,如《千与千寻》《你的名字》等。
- 法国动画电影:以其浪漫、奇幻和幽默为主要特点,通常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视觉效果。
法国动画电影的角色形象通常比较优雅,如《美女与野兽》《小王子》等。
- 中国动画电影:以其传统文化元素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
中国动画电影通常注重历史、神话和民间故事的改编,如《大鱼海棠》《哪吒之魔童降世》等。
- 韩国动画电影:以其温馨、感人的故事情节和细腻的情感描写而受到观众的喜爱。
韩国动画电影通常以家庭为主题,强调家庭、友情和爱情的重要性,如《鸡妈鸭仔》《五岁庵》等。
中外动画比较分析

中外动画比较分析动画是一种通过连续显示静态图像来呈现动态效果的艺术形式。
在全球范围内,中外动画一直以来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力。
本文将对中外动画进行比较分析,以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首先,中外动画在创作风格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国动画注重表现传统文化,倾向于使用手绘技术和传统水墨画风格。
例如,《大闹天宫》和《老鼠爱大米》等中国动画作品,都尽可能地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而西方动画则更加注重现实主义和幻想主义的结合,通常采用计算机生成图像和三维动画技术,如迪斯尼和皮克斯的作品《狮子王》和《玩具总动员》。
其次,在受众群体上,中外动画的目标群体也存在差异。
中国动画更多地面向中国国内观众,尤其是儿童观众。
中国动画的内容普遍偏向于教育和娱乐,力求在娱乐中传递正能量,例如《小猪佩奇》和《喜羊羊与灰太狼》。
而西方动画则更加注重全球市场,旨在吸引不同年龄段的观众。
迪斯尼和皮克斯的作品通常具有更多的情感和成长主题,可以吸引不同年龄段的观众。
例如,《冰雪奇缘》和《飞屋环游记》。
另外,在动画行业的发展上,中外动画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西方动画产业发达,技术实力强大,投资规模庞大,例如迪斯尼和皮克斯等动画制作公司拥有雄厚的资金支持和先进的技术设备。
而中国动画产业相对较为薄弱,制作水平和市场影响力都有待提高。
然而,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动画开始崭露头角,如《大鱼海棠》和《白蛇:缘起》等。
最后,在主题和故事性上,中外动画也存在差异。
中国动画更注重教育和传统文化,而西方动画更注重情感和成长主题。
中国动画通常具有浓厚的寓意和道德教育,通过故事情节和角色塑造传递正面价值观。
而西方动画虽然也有教育意义,但更加注重情感和个人成长。
例如,《头脑特工队》和《寻梦环游记》等西方动画作品,通常通过角色成长和情感冲突展现主题。
总体而言,中外动画在创作风格、受众群体、产业发展和主题故事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方动画更注重传统文化和教育,面向国内儿童观众,而西方动画更注重全球市场,面向不同年龄段观众。
中外影视动画民族艺术风格比较研究

中外影视动画民族艺术风格比较研究中外影视动画民族艺术风格比较研究一、引言:影视动画作为一种特殊艺术形式,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民族艺术风格,丰富了人们的艺术生活。
本文旨在比较中外影视动画的民族艺术风格,分析其异同之处,探讨其背后的文化因素。
二、中外影视动画背景(1)中国影视动画背景中国动画最早可追溯到1922年,以手工绘制的《大闹画室》为开端,随后经历了多次发展和停滞。
新中国成立后,动画产业得到了有限的支持与保护,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动画人才。
代表作品有《小蝌蚪找妈妈》、《大闹天宫》等。
(2)外国影视动画背景西方影视动画起源于19世纪末的美国,经历了默片、彩色片等多个阶段的发展。
其中,迪士尼工作室以其精美的画面和成熟的制作技术成为影视动画的代表。
《雪白与七个小矮人》、《狮子王》等作品享誉全球。
三、中外影视动画的技术手法比较(1)中国影视动画的技术手法中国影视动画技术发展较为缓慢,直到最近几十年才迎来了黄金时期。
中国动画大多使用传统的手绘技术,辅以计算机技术的运用。
近年来,数字化手段的广泛应用使得中国动画在画面质量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2)外国影视动画的技术手法西方影视动画较早采用了计算机生成技术,使得画面更加细致和逼真。
同时,西方动画对于物理特效的模拟和电脑合成技术的应用也更为成熟。
此外,外国影视动画在音效和配乐方面也注重深入的制作。
四、中外影视动画的艺术风格比较(1)中国影视动画的艺术风格中国影视动画注重表现才子佳人、神仙山水等传统元素,艺术风格偏向于浪漫、古典,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在故事性方面,中国影视动画较为注重叙事,尤其是对传统童话故事的改编和创作。
(2)外国影视动画的艺术风格西方影视动画的艺术风格较为多样化,既有插画般的梦幻风格,也有写实主义风格。
同时,西方影视动画更加注重对现实社会的反思,故事主题多样。
对于人物的表现,西方动画更加注重塑造独特的个性和性格特点。
五、中外影视动画背后的文化因素(1)中国影视动画背后的文化因素中国影视动画在艺术风格上追求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表达,表现了中国人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传承。
中日美动漫分析比较

中日美动漫分析比较动漫是一种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艺术形式,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受众群体。
在世界范围内,中日美动漫一直是最受关注和热爱的动漫产业之一、本文将从故事题材、艺术风格和市场影响等方面比较中日美动漫的不同之处。
首先,中日美动漫在故事题材上存在差异。
中日动漫通常涉及到的题材包括奇幻、武侠、古装、都市生活、校园生活等,同时也包含一些具有深度和哲思的题材,如人性、社会问题等。
相比之下,美国动漫相对更多地涉及超级英雄、科幻、冒险等题材。
美国动漫更注重角色的个性和冒险故事的发展,而中日动漫则更注重情感和关系的建立,对角色的心理和成长过程有更深入的描写。
其次,中日美动漫在艺术风格上也存在差异。
中日动漫通常采用了较为夸张和卡通化的画风,线条简单、色彩鲜艳,注重表现角色的表情和动作,给人以活泼、可爱的印象。
而美国动漫则更多地运用了写实和细致的画风,色调更加暗沉,给人以成熟、严肃的感觉。
两者的不同艺术风格反映了中日美文化差异,也能够吸引不同风格的观众。
最后,中日美动漫在市场影响力方面也有所不同。
日本动漫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非常强大的市场影响力,出口量和观众群体广泛,成为日本重要的文化输出品。
中国动漫则相对来说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较弱,尽管国内市场正在逐步发展壮大。
美国动漫则是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动漫产业之一,拥有大量的粉丝和庞大的市场。
综上所述,中日美动漫在故事题材、艺术风格和市场影响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日动漫注重情感和关系的建立,画风夸张、色彩鲜艳,市场影响力在日本比较强大;美国动漫则更注重冒险故事和角色个性,画风写实、色调暗沉,市场影响力全球较为广泛。
同时,这些差异也反映了不同国家和文化的特点,为观众提供了多样的选择。
中西动画艺术风格比较

西方动画主要以美国迪斯尼动画为代表。它从最初的 唐老鸭、米老鼠到后来众多的经典动画形象,美式动画形 成了 自己的风格和样式 。动画形象大都夸张:头大 、眼 大 、手大 、脚大,但线条流畅 、柔美且不失严谨 ,如早 期 的“唐 老 鸭”“米老鼠”形象由几个基本的圆形来构 成 ,这种“圆弧型”造型 是美国动画造型的典型运用。 随着时代的变化,高科技的技术被运用于画当中从而形式 也发生了变化,如《玩具总动员》《海底总动员》《虫虫 危机》《冰河世纪》等片 ,就运用先进的设备突破了音 乐片的风 格,做了新的尝试,动画形象也从传统的手绘 到运用不同工具来 塑造动画角色。
中国动画在选材上也是多种多样的, 《大闹天宫》《天书奇谈》《宝莲灯》取 材于我国古典小说;《神笔马良》《哪咤 闹海》等取 材于神话故事 《阿凡提的故事》 取材于民间传说 《东郭先生与 狼》《骄傲 的将军》是根据成语改编的故事;《九色 鹿》取材于壁画 佛教教义故事;还有取材 于科普知识的动画《蓝猫淘气三千 问》 等。 这些作品都是极具中国文化特色的经典之 作。
中国动画大多对传统色彩有成功运用 ,在中国某些 颜色是有 约定俗成的意义的。如 :红色是权力权威的 象征;白色是纯洁高尚 的象征;黑色是神秘邪恶的象 征;黄色明度高,有着活泼之意等。 在 《大闹天富》 《哪咤闹海》中,人物色彩运用了中国传统的颜 色— —中国红,红色代表了他们的权力 ,更说明了其中人 物的身份和骄横。
中国动画作品 的题材内容 都 有教导热爱集体 、邪不压 正 为人要向善等教化内 容。 我们所有的题材都是反映我们 民族自身的,很少像迪斯尼那 样主要改编自外 国故事,在 这点上,中国动画和西方动画 在取材 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从中西动画艺术风格中动 画形象 、色彩运用、选用题材 几方面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 出,不管是西方动画还是中 国 动画,最经典的作品都是那些 最具有民族特色,在本土文化 当 中汲取养料的作品。由此可 见民族文化与传统文化是动画 这一 综合艺术成长和发展的土 壤,将民族文化与传统文化融 人其中 是动画艺术不断创新的 源泉和动力。
中外动画角色造型设计对比与研究

中外动画角色造型设计对比与研究动画角色造型是动画作品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影响到观众对作品的审美感受和情感连接。
而不同国家的动画角色造型设计在风格、表现手法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值得我们进行比较与研究。
本文将对中外动画角色造型进行对比与研究,探讨其差异与共同点。
一、中外动画角色造型设计的差异1. 角色形象中外动画角色在形象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中国动画中,角色形象常常偏向于夸张、可爱的设计风格,例如《熊出没》中的熊大和光头强等角色,他们的造型都非常夸张,让人一眼就可以认出来。
而在西方动画中,角色形象更加多样化,既有夸张可爱的形象,也有更加写实的形象,例如《冰雪奇缘》中的公主艾莎和安娜。
2. 表现手法中外动画角色在表现手法上也存在差异。
中国动画角色的表现手法常常以夸张、搞笑为主,例如《熊出没》中的熊大和光头强经常会有夸张的动作和表情,让人感到非常活泼可爱。
而西方动画角色的表现手法更加注重情感的表达和角色性格的深化,例如《疯狂动物城》中的兔子朱迪和狐狸尼克,他们的表现更加注重情感的细腻表达和性格的深化。
3. 设计理念在角色造型设计理念上,中外动画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国动画角色的设计理念常常以儿童为主要受众,因此角色造型更加可爱活泼,符合儿童的审美和喜好;而西方动画角色的设计理念更加多元化,既有儿童喜爱的可爱形象,也有成年观众喜爱的写实形象,因此角色造型更加丰富多样。
1. 表达情感无论中外动画,角色造型设计都是为了更好地表达角色的情感和个性。
无论是中国动画中的熊大和光头强,还是西方动画中的艾莎和安娜,他们的造型设计都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他们的情感和个性,让观众更加容易地理解和感受到角色内心的世界。
3. 吸引受众中外动画角色造型设计都是为了更好地吸引受众,让他们对角色产生共鸣和喜爱。
无论是中国动画还是西方动画,角色造型设计都是为了吸引受众的目光和情感,让他们喜爱并关注这些角色,为动画作品的成功播下种子。
1. 善于吸收借鉴中外动画角色造型设计在形象、表现手法、设计理念上存在差异,而这种差异也正是可以互相借鉴和吸收的地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动漫文化精品赏
析》论文
院系: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工商管理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摘要:动漫产业的巨大影响力不仅凸显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经济效益也吸引了越来越多投资者的眼光,成为了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但是中国忙着为他人缝制嫁衣,如《狮子王》、《花木兰》都有中国人的劳动,自己却缺乏能在世界叫得响的原创品牌。
国外动画形象和作品占据了中国80%以上的市场份额,中国原创动画占有率不到10%。
中国原创动画的极度匮乏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造成如此现象的中国动漫和国外动漫的区别在哪里呢?关键词:发展史、风格特点、创作观念、角色造型、技术水平
一、发展史比较:
中国:早期作品经典,充满浓郁的中国特色,画质古朴而精细,制作付出的人力物力较大,曾有获奖作品----《大闹天宫》等,在国际上有较高评价。
但不能称为“动漫”。
现在因为Flash技术等IT技术发展,现今中国动漫过于依赖电脑,加之各种经济因素,其作品过于劣质、粗糙,电脑技术亦无他国先进。
日本:早期通过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绘画技术大多受过专业训练,是国际顶尖级的,质量高、更新速度快,运用电脑技术登峰造极,为动漫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现在有充足的、已通过市场认可的漫画原材料,经济上有丰厚的利润(日本05年动漫产业已经成为第四经济支柱),加上政府的大力支持,电脑制作技术顶尖,制作团队专业。
动漫发展的同时,其同类服务产品层出不穷---玩具、模型、游戏、杂志评论及纪念收藏品等,例如高达模型、掌机动漫游戏、火影服饰等。
因此商家获利不小。
欧美:早期曾有《米老鼠》、《丁丁历险记》等经典漫画,给人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是动画的先驱。
现在美国以好莱坞动画电影大片为主,以视听效果震撼人心著称,对票房很注重。
其他也有适宜的少儿动画,如海绵宝宝、邮递叔叔派特、米老鼠与唐老鸭、狮子王、、超人总动员、怪物史莱克等。
二、中外动画片风格特点:
(一)中国动漫:1.题材内容严肃、缺乏幽默感:相比较而言,国产片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内容非常严肃,以育人为主。
2. 艺术性强:我国早期的动画片对艺术性的要求非常高,创作非常严谨。
《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山水情》等体现了我国的多种艺术形式,而且栩栩如生,比如展现的绘画艺术、京剧艺术等。
3.商业意识淡薄:早期动画制作单位是国营企业,不必考虑商业运作,现在开始考虑动画片要盈利的问题了,但由于起步较晚,各方面因素制约着形成产业化规模的进程。
4.强调民族性:我们所有的题材都是反映我们民族自身的,很少有以国外故事编写、改编的。
(二)西方动画片风格特点: 1.注重幽默感. 2.注重商业效应:西方动画片的商业效应是无可争议的,从影片的策划开始就是以商业效益为基础的。
从题材的选择到制作效果的追求无不渗透着商业理念。
3.注重表现力:在影片中,角色每说一句话,都会和动作、表情相配合,以达到充分和谐。
这使影片具有很强的观赏性。
4.想象力丰富:这是西方动画片的一大特点。
5.取材范围广:以迪斯尼为例,三十多部大片的成绩,其中很多是取材于美国以外的故事编写、改编而成,其取材范围是全球性的。
三、创作观念比较:
长期以来,国产动画片的受众群一直被定义为15岁以下的孩子,于是在国产的动画片中“说教”占据了很大的成分,普遍节奏较慢,缺乏时代气息,故事不吸引人,缺少幽默感,从而丧失了很大一部分受众群。
自从这一观念形成之后,连带制作动画的艺术工作者们也被烙上非主流的标识而被社会所轻视。
一味注重所谓的教育意义,忽略了动画的情趣性、真实性、儿童固有的天真性、想象的浪漫性,就不可能有生动的创意。
美国动画以剧情取胜,同时注重动画效果的娱乐性。
从早期的米老鼠形象开始,迪斯尼公司就非常重视新颖的制作理念。
而新理念的核心就是重视剧情的设计和不断创新。
在美国动画里,故事性和趣味性被提到了第一的高度,道理是隐含在故事之中的,没有中国动画最后“我明白了这个道理”这样十足的说教意味。
四、角色造型比较:
中国动画喜欢以虚带实,追求神似。
在人物的塑造方面,中国动画对人物的表情很少用大特写,表现人物的喜怒哀乐往往采用符号化的手法,在细节的刻画上,中国动画也只是抓主要特征,忽略次要特征,舍弃细枝末节。
只要观众能够理解,一个人可简单到只有两根线条仍保持生动神态。
如《三个和尚》里的和尚造型,就俭省到了极点,寥寥数笔将人物的高矮胖瘦喜怒哀乐刻画出来。
再比如中国动画中的剪纸动画,更是普遍采用侧面剪影的方式,人物大都侧脸,无从看到人物的正面表情,更不要说细查其面部的细微变化了,但这并不妨碍观众对其人物性格的领悟。
美国动画人物造型设计方面较为写实,与生活中的原型差别不大,形象概括凝练。
动物形象则大都作了大幅度的夸张与变形处理:极富拟人化的情态与造型风格,成为被世界各国广泛借鉴的动画造型模式。
早期的迪斯尼以手绘动画为主,到了20世纪末,先进的数字虚拟技术与电影技术对美国的动画表现产生了革命性的冲击,三维动画飞速发展,手绘与电脑的结合使得画面更趋逼真,达到近乎完美的视觉效果。
美国善于塑造与包装,推出动画明星,从较早风靡世界的恐龙葛蒂、米老鼠、唐老鸭、高飞狗、维尼熊,到后来的小马王、怪物史莱克,美国为世界动画艺术家族增添了难以计数的、具有鲜明造型特色和独特性格的、为全球观众熟悉和喜爱的动画明星,这是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与之比肩的。
五、制作水平及效果:
中国的动漫制作缺乏想象力,取材老套。
“功夫,中国的;熊猫,中国的;功夫熊猫,美国的!”这一句俏皮的话足以让国人痛心疾首。
说教色彩严重,
只适合小孩子。
特别是90年代仅在傍晚6点的统一时段播放动画作品更是限制了它的观看群体。
情节设置方面也实在让人不敢恭维,一部喜羊羊被各大电视台连着播放了5个年头,一家独大。
实在缺乏日本那种“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场面。
配音方面的水平虽然在提高,可惜的是目前与国外动漫的差距依然不小。
而且绘画水平方面忽视末节的修饰,人物的形象方面和国外的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绘画技术方面在接触了电脑制作技术后,国内的动画制作者们技术运用不到家,连《三国演义》这样的国之精粹都是在国外团队的帮助下完成的。
所幸前2年中国人自己制作的大型动画影片《魁拔》的出世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动画的希望。
欧美动漫制作技术运用到3D层次,不得不承认他们的动画制作水平的优秀。
并且注重光影声乐效果使得很多的观众对动漫作品的评价很高。
同样的,日本将美国弃之不用的手绘漫画技术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在平面动画方面形成了自己的文化风格。
并且通过对人物表情的夸张的修饰以及配音声优的出色配音使得日本动漫产业得以大力发展。
对动漫作品的类型细分使得其具有广泛的消费群体,同时促进了日本动漫产业的壮大,是值得我国动漫工作者学习借鉴的。
六、结论:
我们应该看到中国有志气的动画工作者们在自己的探索尚不成熟的环境中,从未放弃用动画这种为青少年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表现更为深刻、更有启发性的内容。
中国动漫的明天,将是灿烂的。
参考文献:《中外动漫简史》——汪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