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动画赏析

合集下载

中外动画赏析

中外动画赏析

中外动画名片赏析课程简介主要内容:故事、摄影、场面调度、运动、剪辑、表演、声音。

电影的分类1.新闻电影:记录的是不能重复的动作或事件,而且是事件的一个局部,事件不受电影制作者控制,可以通过加入旁白使事件相对完整。

2.纪录电影:1895第一部电影《火车进站》诞生,是以纪录目的的纪录片不像新闻电影纪录的是一个事件,而是处理一连串的在共同动机下所发生的事件,可以打破事件的连贯性记录、一系列的事件通过不同的形式或顺序来重复表现。

如:安东尼奥尼的《中国》。

3.剧情电影:剧情电影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电影形式,事件也许是真实的,但每个情节都是经过详细的设计和排演的,最终目的是为模仿真实。

事实上我们所看到的是比真实更为丰富多彩的方案。

4.动画电影:采用“逐格摄影”(又称“定格摄影”)的方法,将一系列动作连续的画面拍摄在胶片上,然后以一秒24格的速度放映出来动画片,1877年诞生于法国。

“视觉暂留”的原理制成。

但第一部动画电影是在1906年的美国诞生。

动画电影的发展(变异)1.传统动画电影:二维动画(早期迪斯尼、宫崎骏等)定格动画(超级无敌掌门狗)2.三维动画电影:《料理鼠王》《功夫熊猫》3.以动画技术为主导的电影:《黑客帝国》、《变形金刚》第一课故事故事是电影的灵魂:宫崎峻的动画片电影的其它元素都是为讲述故事而服务的:《阿甘正传》剧本:一部动画片的电影的蓝图,区别于文学作品。

用文字表现的是一幅幅画面。

剧本结构:铺垫(提出问题)----------冲突----------解决剧本的内容1.主题: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人物:人物是你电影剧本的根本基础,它是你故事的心脏、灵魂和神经系统。

2.动作:人物他(她)干的事情就是动(action)。

一个剧本可以概括为:某一个人在某一个地方去干他(她)的事情。

这个人就是主人公,而干他(她)的事情就是动作(action)。

3.冲突:如果你已经清楚了自己电影剧本中的动作和人物,你就可以为你的人物规定需要,然后为实现这一需求设置种种障碍---这就是冲突。

动画作品赏析

动画作品赏析

《人猿泰山》作品赏析《人猿泰山》在我的映象中是部很老的片子,却着实很经典。

尤其是动画片中泰山逼真自如的介于人类与猩猩之间的动作、姿态。

着实让我着迷。

首先让我从第一点——背景分析来说起:根据英国小说家艾格-莱斯.布洛的小说《泰山》改编,而《泰山》这部小说是根据英国伦敦20世纪50年代一件真事而改编。

迪斯尼在1999年推出的《人猿泰山》是第一部以《泰山》为题材的动画长片,投资1.50亿,是迪斯尼的第37部经典动画片。

《人猿泰山》的创作遵循了迪斯尼传统的制作模式,影片以传统的叙事方式、客观视角以及顺序叙述,同时在卡通角色、音乐的出色运用等方面继承了迪斯尼成功的制作模式。

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迪斯尼积极寻求突破,因为在迪斯尼公司看来,唯有先进的动画技术才可能精确的捕捉泰山在藤蔓间行云流水般的跳跃动作,以及它与动物伙伴间特殊的沟通方式,所以大力开发新技术。

正是新技术的成功运用,使影片形成了独特的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影像风格,以适应现代观众追求视觉冲击的感官需求,为这部古老的传说注入了新鲜血液。

并且值得注意的是为了让泰山的动作很流畅,原画家格兰?基思由看见男孩玩滑板的动作而引发思想。

所以,我们能看到影片中泰山在树上的滑步很象滑板的动作。

二.由《人猿泰山》的主题和故事梗概来看:一对带着幼子的夫妇遭遇海难,被迫来到茂密的非洲原始森林。

不幸惨遭花豹突袭,双双丧生。

与此同时,母猩猩卡娜正因为失去了小猩猩而悲啼不已,阴差阳错,在母爱的驱使下,卡娜收养了这个后来被称作“泰山”的婴孩。

从小泰山就一直被家庭中的猩猩伙伴们嘲笑为丑八怪,为了取得大家的认同,并为了打破同伴对他的偏见和歧视,他内心里一直以作一个杰出的猩猩为目标,他不懈地努力学习猩猩的一举一动,勇敢地去做大家不敢做的事情。

长大后的泰山是森林的游侠,爬树身手矫健,攀着树藤可以来去自如,还有一班猩猩好友与他四处游玩,生活十分惬意。

而随着一支人类探险队的闯入,泰山开始去发现自己的同类到底是谁,并且他爱上探险队中博士的女儿珍妮。

中外动画赏析

中外动画赏析

中外动画赏析嘿,同学们!今天咱来聊聊中外动画呗。

你们都看过啥动画片呀?像那《喜羊羊与灰太狼》,可有意思啦!灰太狼整天想着抓小羊,可就是抓不着,嘿嘿,可逗了。

咱中国的动画那可有不少经典呢!《大闹天宫》知道不?那孙悟空可厉害了,就跟个超级英雄似的,上天入地,无所不能!我觉得那孙悟空就跟咱班上最调皮捣蛋的同学似的,谁也管不住他。

还有那《葫芦兄弟》,七个葫芦娃各有各的本事,一起打妖怪,那场面,老壮观了!外国的动画也很棒啊!比如说那《猫和老鼠》,汤姆和杰瑞整天打来打去的,可好玩了。

有时候我都在想,他们俩到底谁更厉害呢?也许汤姆厉害点吧,毕竟他那么大只,可杰瑞也很机灵呀,总能躲过汤姆的追捕。

哎呀,真不好说!还有那《冰雪奇缘》,艾莎公主能用魔法变出那么多漂亮的冰雪,哇塞,太酷了吧!我要是也能有那样的魔法就好了,嘿嘿,我就可以把学校变成一个大冰场,大家一起滑冰,那多好玩呀!你们说,中外动画为啥都这么吸引人呢?是因为它们的画面好看?还是因为故事有趣?我觉得可能都有吧。

就像咱喜欢吃冰淇淋,又好看又好吃呀!有时候看动画片,我都感觉自己好像进入了那个世界一样,跟着里面的人物一起冒险。

哎呀,我突然想到,要是中国的孙悟空和外国的超级英雄打起来了,谁会赢呢?这可真是个让人纠结的问题呀!孙悟空有金箍棒,超级英雄也有各种厉害的武器和超能力。

不过孙悟空可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这多特别呀!咱再说说那些动画里的歌曲吧。

有些歌可好听了,听了一遍就忘不了。

我有时候还会跟着唱呢,虽然唱得不太好听,嘿嘿。

你们有没有这样呀?总之呢,中外动画都有它们的魅力。

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像勇敢啦、团结啦、友爱啦。

所以呀,大家可以多看动画片哦,但也别忘记写作业哈!不然老师该批评啦!你们最喜欢的中外动画是啥呢?快跟我说说呗!。

浅析美中日欧动画特点

浅析美中日欧动画特点

浅析美中日欧动画特点0016 王晓曰这学期学习了动漫专题这一门限选课,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先后了解了美洲、欧洲,日本,中国等地的动画。

由于历史,文化,政府等原因,不同地方的动画展现出不同的特点。

首先,关于几国动画人物的特点。

由于观看的动画电影有限,所以就只是从本学期老师组织观看的几部电影来说。

美国动画:细心的观众不难发现,每部美国动画片里总会有一个滑稽可爱而又略微带点傻气的形象,而大多数都是动物形象,比如说《长发公主》里的马,《怪物史莱克》里驴子,《骑士歪传》里的驴子等。

美国动画中的主人公大都不是“人”,即使是人形象大都也极其夸张,比如说史莱克。

美国的动画大都是描写动物世界的故事,以动物的角度来表现现实世界的问题,也许这样做是出于易于被观众所接受,更加风趣幽默。

大头大眼大手大脚也是美国动画人物的一个突出特点,而且人物的造型一般比较“丑陋”,史莱克,长毛怪是典型的代表。

欧洲动画:看的欧洲动画比较少,就《掌门狗》系列而言,欧洲动画的人物大都为细长的,细细的胳膊跟腿,长长的鼻子是其突出特点,也许这本身就是欧洲人种的特点吧。

人物造型也比较丑,但是随着故事的深入,观众会慢慢接受这些形象。

日本动画:日本动画突出的特点就是身材比例极好,正如老师说过的个个都是“九头美女”,人物造型都比较漂亮,而且故事的主人公大都是“人”。

大眼睛,小鼻子(甚至没有)是其突出特点。

并且对许多东西进行对比就会发现,他们的比例一般都很夸张,比如《悬崖上的金鱼公主》中的人与交通工具的比例,有时我们都担心那些交通工具是否能承载影片中的人物。

中国动画:人物具有明显的中国传统人物特点,如《宝莲灯》里的沉香,土地爷,三圣母等,而且也不难发现,中国也在尝试向美国、日本等地学习,比如说《宝莲灯》里的小猴,让人很容易联想到《长发公主》里的变色龙。

此外,美中欧三地的正反派人物从造型上我们就很容易辨认出,无论是长发公主的妈妈,还是掌门狗里的维克多,还是二郎神。

中外经典电影赏析——动画

中外经典电影赏析——动画

18
2.1 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
6.《平衡》
剧作结构分析: 《平衡》采用了线 共同目标(平衡) 性的叙事方式。结构 特征是以时间线为基 准,强调事件之间的 因果关系,注重情节 的描述。 探讨了一个封闭空 共同目标(平衡) 间内人类之间的关系, 以开放式的结局引发 观众的思考。 开始—发展—高潮—结束的基本戏剧结构
3
第一课 动画是画出来的电影
工业革命使科技获得了巨大的进步,当时各种新技术、 新发明层出不穷,尤其是光学镜头的发明、照相术的产生, 使电影的诞生具备了技术和物质上的条件。而由照相术的静 态图像转变为电影的运动图像,除了技术的因素外,其灵感 则完全源自动画的视像残留原理。
视像残留原理:如果一种连 续运动被分裂为一系列的断续过 程并迅速地呈现在眼前,则被认 为还是连续的。电影的拍制就是 将连续动作分裂为许多帧照片, 而放映时则令其相继出现在银幕 上。这种帧频率至少得16帧/秒, 一般取为24帧/秒。
12
风格赏析
《种树的牧羊人》是弗雷德里克· 贝克Fré dé ric BACK先生1987年出品 的一部代表作品,动画的剧本改变自法国作家Jean Giono在1953年出版 的同名小说。整部动画片充满了诗意的叙述。 叙事代替了色彩和形式成为主角。与其说这是一个动画片,不如说 它是一个精致的散文。淡泊而又意味深长,风格简约而又意味深长。

第一课 动画是画出来的电影
在动画百年来的发展历程中,无论是从街头杂耍而步入 艺术行列,还是从默片时期到有声电影,从黑白影像到彩色 影像,其艺术上的每一次飞跃,无不伴随着新科技的发明和 进步。而电影表现语言及手段的日益丰富和完善,也使动画 的艺术表现力和魅力不断得以升华。尤其是计算机科技的日 新月异,更是使动画的影响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声誉。 的确,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使动画获得了更为巨 大的表现空间和发展空间,但也为我们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 题,这就是“动画是什么”,或“作为艺术的动画,其核心 内涵是什么”。

中外动漫赏析

中外动漫赏析

多元和谐的中国风 ----《天书奇谭》 ----《天书奇谭》赏析
• • • • • • • • • • • • • • • • • 片名: 片名: 《天书奇谭》 编剧: 包蕾 王树忱 编剧 导演: 王树忱 钱运达 导演 造型: 柯明 造型: 作曲: 吴应炬 作曲 美术设计:秦一真 马克宣 黄炜 美术设计: 动画设计: 动画设计:范马迪 陆音 潘积耀 庄敏瑾 徐铉德 陈光明 薛梅君 秦宝宜 王进 陈明明 姚诉 沈加清 顾惠芳 摄影: 王世荣 金志成 摄影: 绘景: 李荣中 汪伊霓 张纪平 方澎年 徐庚生 绘景: 制片主任:熊南清 制片主任: 编辑: 顾汉昌 编辑 演奏: 中央乐团 上海交响乐团 演奏: 配音: 丁建华 毕克 苏绣 程晓桦 施融 曹雷 尚华 配音: 摄制单位: 摄制单位: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出品年份:年 出品年份: 片 长: 90分钟

四、影片结构 叙事结构基本运用了传统的戏剧结构顺序式和部分插叙,多线索分 头叙述,逐渐相交。所有矛盾冲突点都集中在“天道无私,流传后世” 的天书上,天书作为一条主线,随着剧情的发展,它在不同环境中,被 神、人、妖等不同的所有者控制,天书的法力也同样依照善恶代表的愿 望产生不同的作用。 角色设定: 五、 角色设定: 影片的造型设定是本片的一大特色,无论可视的美术造型设定还是 抽象的角色性格塑造都匠心独具,角色众多不分大小主次,都传神到位, 生动形象。造型风格多样,借鉴多种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包括戏曲、雕 刻、年画、剪纸以及江浙一代的民间玩具和门神纸马等艺术领域的造型 语言,结合漫画夸张的手法,动画化处理。对影片中大大小小的人物都 赋予了鲜明的个性特征。 第一类,高高在上的神仙们,根据神仙的品性可以分为两种 。 1、众神的形象白衣高大、2、正直亲善的袁公的形象 第二类、性格特征鲜明配角人物 第三类,可恨又可爱的妖 。 第四类,非人非神的主人公蛋生

动画赏析

动画赏析

天书奇谭
简介
根据《平妖传》部分章节改编间,向 蛋生传授法术造福于民的故事,充满喜剧风 格,节奏明快,娱乐性强。是国产经典动画 长片代表作。
上海电影制片厂于1983年拍摄完成
故事简介
天宫“秘书阁”执事人员袁公乘玉帝赴瑶池 聚会之际,私取天书下凡,泄露天机,触犯 了天条,终身看守石壁天书。蛋生按袁公嘱 咐拓下了天书,为民造福。狐狸精窃去天书, 祸害百姓。蛋生追索天书,与狐狸精斗法。 袁公到来收回天书,将狐狸精压死在云梦山 下;嘱咐蛋生把天书文字记在心里,然后将 天书烧尽。玉帝圣旨下达,将袁公擒归天庭 问罪。
经典动画赏析
动画分类
中国动画 日本动画 美国动画 欧洲动画
中国动画
大闹天宫 天书奇谭 山水情 三个和尚 鹿铃 骄傲的将军 麦兜故事
大闹天宫
大闹天宫简介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于1961年—1964年年 制作的一部彩色动画长片
导演:万籁鸣
主题内涵
以神话形式反映了压迫者与被压迫者的尖锐 的冲突与斗争,通过孙悟空闹龙宫、反天廷 的故事,比较集中而突出地表现了孙悟空敢 做敢当、机智乐观、大胆反抗天威神权的无 畏精神和斗争性格。同时也暴露和讽刺了玉 帝、龙王、天神天将们的飞扬跋扈、专横残 暴和昏庸无能。该片主题鲜明、深刻,基调 明朗、昂扬。
影片的配乐活泼灵动,民族乐器的应用,对 气氛的渲染洽到好处。
叙事结构
运用传统的戏剧叙事结构,根据主人公蛋生 的命运形成线形的发展趋势。蛋生在戏剧中 是善的代表,狐狸精是恶的代表。
蛋生与狐狸精为天书争夺的冲突关系是明显 的,而袁公与玉帝之间违反天条的冲突关系 是暗的。在这两条线索中又展开了很多的小 矛盾,环环相扣,形成因果链,具有很强的 连贯性。
从电影中,人们可以亲切的看到香港的普通 街景、普通生活以及众多的传统文化。

动漫欣赏各国动漫赏析ppt课件

动漫欣赏各国动漫赏析ppt课件

86

繁荣阶段(1989年~至今) 随着电脑动画技术的发展,美国动画异彩 纷呈,迪斯尼一家垄断动画市场的历史被梦工 厂结束。 手绘动画被电脑动画大片彻底击败。
87
附:2007年美国动画片票房收入排行
1.怪物史莱克2 2.海底总动员 3.狮子王 4.怪物史莱克3 5.怪物史莱克 6.超人特工队 7.怪物公司 8.玩具总动员 9.汽车总动员 10.阿拉丁神灯 梦工厂 迪斯尼 迪斯尼 梦工厂 梦工厂 迪斯尼 迪斯尼 迪斯尼 迪斯尼 迪斯尼 电脑动画 电脑动画 手绘动画 电脑动画 电脑动画 电脑动画 电脑动画 电脑动画 电脑动画 手绘动画
52
53
54
55
56

分镜头剧本和镜头设计稿 分镜头剧本又称画面分镜头台本,它除了 需要按照顺序写明每一个镜头的镜号、视距、 动作、对白和长度等,还需要绘制每一个镜头 的画面。
57
序号
画面
摄法
长度
内容
音乐
1
中-近景
切镜头
1‘’
卷抽放在桌上,定格
2
特写
固定镜头
0.5‘’
人落下,特写脚
尖叫
3
50

导演 动画片的导演是整个制作团队的首领,他 负责对影片提出艺术上的主张并监督实施。在 大多数情况下,导演还是制作团队的组织者和 协调者。一个合格的动画导员不仅要精通动画 制作实务,还要善于调动团队的工作积极性, 减少无谓的消耗,使团队的整体力量发挥大最 大。
51

美术设计 指影片整体美术风格的设计,具体可分为 人物造型设计、背景设计、道具设计和色彩指 定等几个部分。
98
99

《功夫熊猫》在动画片中算是很暴力的,但是 不论怎么打,观众始终没有看到鲜血淋漓的场 面,最暴力的也不过是将对手打入观众看不见 的地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动画赏析
—动画大师万籁鸣
摘要:万籁鸣是中国动画事业的奠基人,是他推动了中国动画的蓬勃发展,本文简要介绍了万籁鸣的动画事业以及他的两部重要作品《铁扇公主》和《大闹天宫》。

关键字: 万籁鸣、动画、《铁扇公主》、《大闹天宫》
当今动画,已经不再是孩子的专利,越来越多人通过不同的渠道加入到卡通的阵营当中。

中国作为动画大国之一,从1926年拍成第一部动画短片《大闹画室》算起,中国动画至今已有80年的历史。

早在1941年,万氏兄弟拍摄的影院动画长片《铁扇公主》不但受到中国人的欢迎,而且还轰动南亚和日本。

1.动画大师-万籁鸣
万籁鸣(1899.12.18-1997.10.07),中国动画事业的创始人,原上海美术电影制品厂导演,中国影协第三、四届理事。

原名嘉综,江苏南京人[1]。

万籁鸣出生于商人家庭,从小就对美术极感兴趣。

家里兄弟四个,老二万古蟾、老五万超尘和老六万涤寰,他们在后来也都成为了万籁鸣的得力帮手。

1919年,万籁鸣考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商务印书馆的几年,万籁鸣先后在美术馆、活动影片部任职,并大胆出版了《人体图案美》等书籍。

20年代初,美国动画片在中国上映,引起了万籁鸣的好奇。

在欣赏之余,他和兄弟们共同探索制作“卡通片”的奥秘。

经过无数次失败以后,他们绘制的卡通画终于活动起来了!随即万籁鸣和万古蟾为商务印书馆制作了动画广告《舒振东华打字机》,这就是中国动画的雏形和先声。

第二年,他又和万古蟾利用业余时间为长城画片公司创作了我国第一部无声动画片《大闹画室》,1930年为大中华影片公司制作了《纸人捣乱记》,这两部影片都采用真人与动画合拍,这开了中国动画的先河,在片中万籁鸣很注重民族性,两部动画的成功奠定了万籁鸣的艺术风格基础。

抗日战争前夕,万籁鸣和兄弟们又在联华影业公司先后制作了宣传抗日的《同胞速醒》、《精诚团结》以及预言篇《龟兔赛跑》等,表达了他们爱国的热情。

抗战时期,万籁鸣进入了上海新华影业公司,与兄弟共同制作了长达八千余尺的中国第一步大型有声动画片《铁扇公主》。

影片的艺术形象、拍摄手法都达到前所未有的艺术高度。

抗战结束后,万籁鸣又开始着手新中国美术电影的创作,他的作品得到海内外广大观众的好评,并在国际上频频获奖。

随后他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动画片导演,并且成为中国影协第三、四届理事。

这段时期他导演了《野外的遭遇》、《大红花》等彩色动画短片,成为当时电影界的名人。

1961年后,万籁鸣投入到《大闹天宫》的创作中。

《大闹天宫》的出世震惊了世界。

于1962年获得第十三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短片特别奖,1963年获第二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美术片奖,1978年获英国第二十二届伦敦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1980年获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1982年获厄瓜多尔第四届基多国际儿童电影节三等奖,1983年获葡萄牙第十二届非格拉达福兹电影节评委奖,由于这部作品富于装饰性和幽默感,形象夸张生动,情趣盎然,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万老也达到了艺术的最高峰。

2.《铁扇公主》
2.1.1编剧:王乾白
2.1.2导演:万籁鸣、万古蟾
2.1.3动画设计: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
2.1.4制作:上海新华联合影片公司卡通部
2.1.5出品:上海新华联和影业公司
2.1.6片长:约80分钟
2.1.7上映时间:1941年[2]
2.2故事梗概
影片情节出自《西游记》中“孙行者三调芭蕉扇”一段,描述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途中来到火焰山,为了顺利通过火焰山,在村民团结帮助下,向铁扇公主夺取芭蕉扇并扇灭大火,继续西行的故事。

2.3相关资讯
2.3.1制作背景
1939年,美国迪斯尼动画公司创作的动画长篇《白雪公主》在“孤岛”上海上映,立即引起轰动,创造了空前的票房价值。

这使上海各电影公司的老板们认识到动画片是具有巨大商业价值的摇钱树,于是上海新华联和影片公司就成立了卡通部,并邀请万籁鸣担任导演。

2.3.2制作过程
《铁扇公主》制作规模浩大,有一百多名制作员,历时一年多时间完成,片长9700尺,放映1小时20分钟,开创了中国动画史上第一部长篇记录也创下了当时亚洲动画长片的记录。

影片的制作历经波折,几经停顿,万氏兄弟克服了种种困难,在异常艰难的处境中制作完成了影片。

万籁鸣老先生回忆说,“在影片制作进入关键时刻,新华联和影业公司拿不出钱支付工作人员的薪水和巨额摄制费,《铁扇公主》面临夭折危险。

……《铁扇公主》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里闯过难关,终于拍摄成功。


2.3.4 影片评论
1941年底,《铁扇公主》终于在大上海、新光、沪光三家影院上映,盛况空前,它的票房收入超过了当时所有的故事片。

后来在香港、新加坡等东南亚地区放映,同样受到热烈欢迎和称赞。

《铁扇公主》发行到日本东京上映,反映非常强烈。

1975年,日本《电影月刊》登载小松尺甫的文章,他认为“奔放的画面,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光怪陆离的题材。

同时加上日语配音的尝试也是相当成功的。

”[3]
《铁扇公主》并不只是一部简单的动画片,在抗日战争的时代背景下,万籁鸣给动画片注入了反抗侵略的精神,已经超越了一般动画片的界限。

当时的日本军部惧怕这部动画片,下令在日本禁放《铁扇公主》。

此外,这部动画片还有一段佳话,影片曾经影响了一位日本动画大师——后来被誉为日本“漫画之神”的手冢治虫就是在看过《铁扇公主》之后毅然放弃了医生的职业,开始迷上了动画道路,他在《栩栩如生》一文中指出:“抱着轻视的眼光去看中国第一部长动画片的人们,看到这部电影如此有趣,如此豪华,惊得目瞪口呆。

我也有机会弄到了电影拷贝,一看就能清楚地知道这是一个体现了反抗精神的作品,粗暴地蹂躏中国的日本军遭到了中国人民齐心协力的痛击,这部影片的意图是一清二楚的。


3.《大闹天宫》
3.1.1英文名:Uptoar in Heaven
3.1.2编剧:李克落、万籁鸣
3.1.3导演:万籁鸣
3.1.4制作: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3.1.5出品: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3.1.6片长:约110分钟
3.1.7上映时间:1961/1964年[2]
3.2故事梗概
影片是改编自脍炙人口的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描述了“齐天大圣”大闹天宫的整个过程,最后美猴王胜利了,回到花果山,重树“齐天大圣”的旗幡,与猴儿猴孙们过着快乐的生活[1]。

3.3相关资讯
3.3.1制作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万籁鸣于1954年从香港回到上海,在上海美影厂任导演。

1960年,参加动画片《大闹天宫》的编导工作。

3.3.2创作过程
万籁鸣在创作过程中,将自己多年来形成的精巧细腻的艺术风格赋予影片,使孙悟空的形象生动鲜明地跃然银幕之上,再加上中国传统的京剧元素,使得整个影片格外受到观众喜爱。

3.3.3影片评论
《大闹天宫》是中国国产动画电影的巅峰作品,堪称“中国动画片不朽之作”。

与原著不同的,经过改编的影片略去了原书中孙悟空逃不出如来佛祖手心的一段,而是把孙悟空写成了一个不败的神话,刻画成一个反抗到底的英雄,最后孙悟空笑着回到花果山,继续当他的“齐天大圣”,而这一改动也更加重于孙悟空性格的完整性,更赋予浪漫色彩,使影片思想性和艺术性达到了一种完美的境界。

同时,影片基调的明朗、昂扬、积极向上,以及主题“坚决反抗到底”的立意显然有着时代烙印和特别的寓意。

无论内容还是整个形式都洋溢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即使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来形容也当之无愧。

4.总结
万籁鸣老先生是个值得我们尊敬的中国动画艺术家,他的出现使得我们国家的动画可与迪斯尼相媲美。

他完美地将中国古典元素运用在动画中,这一创举沿用至今,是中国动画的宝贵财富之一。

他的作品不仅仅受到中国观众的喜爱,同样也受到国外动画爱好者的追捧。

让我们铭记这位伟大的艺术家!
参考文献
[1]徐振东等.经典动画赏析[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01.09-10,02-07.
[2]孙立军,汤俊,马华.世界动画大片鉴赏[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06.320-321,64-65.
[3]杨晓林世界影院动画精品解读[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7.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