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经典剧目赏析论文
外国戏剧赏析论文

《朱丽小姐》——戏剧赏析13150109王芷芊在外国戏剧赏析的最后两节课上,老师为我们放映和讲解了《朱丽小姐》这部戏剧,使我深有感触,看似浮夸浅显的剧情中竟展现了阶级与阶级间的角逐,揭露出了人性之中的矛盾性和荒谬性。
更让我对戏剧这门艺术有了新的看法和理解。
下面我就以要素为线索简单赏析一下这部作品。
*剧本概要:独幕悲剧。
1888年首演。
主人公朱丽小姐性格怪僻,未婚夫忍无可忍,婚约告吹。
仲夏夜,她找名叫让的男仆跳舞,让出身低贱,对朱丽小姐艳羡已久,便乘机求爱,说为了得到小姐垂爱,宁愿一死。
朱丽小姐大为感动,便顺从地委身于让,并合谋私奔。
朱丽偷了父亲的钱做盘费,被厨娘发现,这时门铃大响,她的父亲、体面的伯爵大人回来了。
她不想让自己和父亲身败名裂,求让出主意,让递给她一把剃刀,让她自杀。
朱丽镇定下来,持刀开门走了出去。
*人物形象:从整体剧情不难总结出朱丽是一个可怜的,受到自己父亲母亲双重胁迫而成长的贵族小姐。
她其实并不从自己的理智上反对婚姻。
只是缘由母亲的教育和影响而习惯性“厌恶男性”,企图站到性别较量的上风去,实际上她又有着生理的欲求和对爱情的单纯幻想,不能摆脱女性相信爱情的软弱本性。
从大的背景环境和生理特征来讲,十九世纪瑞典庄园的贵族小姐朱丽,这天正处在特殊的生理时期,有着强烈的生理欲望和冲动,从而开始勾引仆人让。
两人在新的话题下,朱丽的女性属性显露出来,在两人进一步的身体关系之后,她开始一再的寻求让对自己爱的承诺。
在让的劝说与诱导下,朱丽在绝望中挣扎,寻求出路。
最终,朱丽在男性的命令下走向死亡。
朱丽虽然企图打破男人对女人的奴役关系,却受制于自己女性的属性,极易受到情感的奴役,在感情上具有软弱性。
因此在面对让的“甜言蜜语”时,就同意了引诱,并一再的对爱情持有幻想。
然而她也很难脱离自己贵族的身份和本质属性,受累于名声和家族荣誉而不敢真正的出走。
所以说朱丽小姐并非是简单的寻求女性解放的化身,而是具有极强特殊性和矛盾性的人物形象,她是纠结在情欲与理智之中、父亲和母亲的教育当中、内心欲望和社会、身份的桎梏之中,并最终走向死亡的悲剧人物。
歌剧赏析论文--猫5篇

歌剧赏析论文--猫5篇第一篇:歌剧赏析论文--猫音乐剧《猫》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形形色色的人们穿行奔走在各个角落、叙写述说着自己的故事。
人间的悲喜剧一天又一天的上演在名为社会的大舞台上。
到底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善、什么又是恶?一百个人心中恐怕有着一百种不同的答案。
那么,若是以猫的视角来审视这个世界的善恶美丑,又该是什么样的一番情景呢?现代歌剧《猫》就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猫世界中的“猫”生百态。
《猫》所讲述的是一个富有童话般意味的现代浮世绘——在杰里科猫族一年一度的舞会上,众猫们聚集在一起,纷纷展开各自本领,以歌舞来展现自己的故事——争取成为唯一被选中得以重生的猫。
在这群外表各异、性格更是迥异的猫中,既有作为长老般统领大局的“领袖猫”老杜特洛内米,又有过着安逸无忧生活的“保姆猫”詹妮安点点;既有反叛热情的“摇滚猫”若腾塔格,也有踏实稳重的“铁路猫”史金波旋克斯;既有青春美丽的“迷人猫”邦巴露娜,还有邋遢苍老的“魅力猫”格里泽贝拉……各式各样的猫的角色不但在视觉和听觉上给我们以丰富且多样的感受,还在不知不觉中将我们带进了一个好似人类世界但又绝然不同的猫的国度。
就在众猫都在为重生的名额争相比拼的时候,曾经光彩照人而现在却邋遢肮脏衰弱不堪的格里泽贝拉出现在猫们的面前。
对于格里泽贝拉这样一只流浪在下等街区,身份卑微受到唾弃的猫而言,得到这一珍贵的重生机会几乎是不可能的。
然而,在一曲感人至深的“回忆”过后,她奇迹般的得到了众猫的推选,成为了那得以升上天堂的猫。
就是这样一个传奇般的故事,在作曲大师安德鲁·韦伯与导演特雷沃尔努恩的创作下,成功的以歌舞剧的形式焕发出了熠熠的光彩。
《猫》的开场非常精彩。
初次接触《猫》时,我就是首先被第一场中富于节奏感的歌曲、独特新颖的造型以及奇妙的氛围所吸引了。
一开场,身着宛若猫的毛皮般服装的演员们接连登场,虽然每位演员都以猫的形象出现,但他们的造型又全然各异——“毛皮”的花纹、颜色以及脸部的妆容似乎已经在预示着每只猫的性格特点。
中外艺术经典剧目赏析(20211225131548)

赏析课程中戏剧艺术对当代大学生影响摘要: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加快,理性主义弊端日益显露,美育任重道远。
一方面,校园戏剧是当代大学美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对大学生的素质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大学生是时代发展的生力军,校园戏剧可以塑造满足社会的健康发展所需的具有主体性格的大学生,进而对整个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关键词:戏剧当代大学生审美中国戏剧发展正文: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
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
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
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综合艺术。
塑造人格美,人格美,指人的思想品格、道德情操和聪明才智的美,是现实性和理想性的统一。
理想的人格是一种完美的人格,既是一种价值目标,又体现在现实的实践活动中。
无论是中外文学名著还是戏剧、电影等文艺载体中展现的高尚的思想境界、精神境界、政治品德、道德情操等对大学生所产生的影响力,都是一种高尚的境界和行为的自然渗透和体现。
都能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在润物无声中受到影响。
回顾这十年中先后在上海各高校举办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电影周、“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都使河南各高校的大学生们在欣赏艺术美的同时,被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可敬、可爱和可信的英雄人物的人格魅力所折服、所敬佩。
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思想最为活跃、求知欲最为强烈、情感最为丰富和敏感的一个群体,在欣赏高雅艺术的同时,是最容易产生愉快的心理体验和强烈的感情共鸣的。
培养才能美。
当代大学生要博学多才,要具备相对齐全的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其他相关学科的各种知识,还要具备至少一种以上的艺术才能或较高的艺术鉴赏水平。
现实生活表明:思想的空虚和知识的贫乏形影不离,智慧和觉悟与学问难舍难分。
十年来,一批又一批的上海各高校的大学生每每在欣赏诸如京剧、芭蕾舞、昆曲、交响乐、民乐等高雅艺术的时候,都会情不自禁地为艺术工作者出色的表演才华发出由衷的赞叹和敬佩。
中外电视剧精品赏析论文

中外电视剧精品赏析论文中外电视剧精品赏析——《武林外传》其实老实说,我已经很久没有看过电视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已经再也没有了小时候那般围着电视机就是一天又一天的狂热了。
小时候最喜欢看的是武侠片,什么《神雕侠侣》、《笑傲江湖》、《射雕英雄传》等等之类的向来是我的最爱,经典的总是百看不厌。
然后总是梦想着自己学会了绝世武功,把别人都打趴下,小时候的想法就是这么简单。
只是渐渐的长大了,那些可笑的或者说是纯真的想法也渐渐的消散在了时间的缝隙……具体是什么时候第一次被《武林外传》所吸引我实在是记不太清了,只是记得那时候已经不怎么迷恋电视。
然后偶然看到了,刚开始也只是瞄了几眼就跳过了。
直到后来,实在无聊的紧,就又随意的看了一下《武林外传》,接着就被深深的吸引了。
一个小小的客栈里,不到十个人的表演,总是让人经不住拍案叫绝。
如果非要让我给这部电视剧下一个定义的话,我觉得它是经典、搞笑而又充满很多意义的。
每次想起《武林外传》的时候,我的第一个感觉总是想笑,总会有种开心的感觉油然产生,光从这方面来说,我就觉得这部电视是巨大的成功。
有人说:这部电视非常特别以及极其的好,在搞笑的同时反映出许多方面的问题,诸如家庭、社会、恋爱、人生、为人处事等等,也可以告诉观众一些道理,教会观众如何处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使很多青年观众有同样的感受。
还有演员的演技、剧组的风气都是我见过的最好的了。
总之,《武林外传》是一部难得一见的好电视剧,不懂生活的人是不会懂得其中的深意的。
对此,我深以为然!对于《武林外传》,其他的我也不知道怎么来说自己的想法。
只是想简单的说一下在我眼中的那些形象,老白(白展堂)、佟湘玉、郭芙蓉、、秀才(吕轻侯)、李大嘴(李秀莲)、无双(祝无双)、莫小贝、燕小六、老邢(邢育森邢捕头)这些形象每每想来,都会让我忍俊不禁。
想起老白(白展堂),我先想到的总是他那一手犀利的葵花点穴手,想起他潇洒地甩一下头发,酷酷的说:“找点啊!”然后指如疾风,势如闪电,我点,哈哈,想起来就想笑。
中外艺术经典剧目赏析

中外艺术经典剧目赏析院系:园艺学院班级: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11级4班姓名:路立博学号:111 9106 110论赏析课程中戏剧音乐剧艺术对当代大学生审美影响作者:路立博院系:园艺学院学号:1119106110 摘要: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思想最为活跃、求知欲最为强烈、情感最为丰富和敏感的一个群体,在欣赏高雅艺术的同时,是最容易产生愉快的心理体验和强烈的感情共鸣的。
无论是中外文学名著还是戏剧、电影等文艺载体中展现的高尚的思想境界、精神境界、政治品德、道德情操等对大学生所产生的影响力,都是一种高尚的境界和行为的自然渗透和体现。
都能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在润物无声中受到影响。
关键词:审美戏剧音乐剧大学生影响引言审美能力是人们发现、感受、鉴赏以至创造美的能力,即对各种事物的审美价值进行分辨、品评时所必需的感受力、想象力、理解力和创造力。
它是一个综合结构,是欣赏力与创造力的有机融合,是人类独有的能力。
一个人的审美能力的高低,制约着其情感的丰富程度和精神境界的高低。
大学生较高的审美能力是其深厚素养的集中体现,是其审美观成熟与否的主要标志。
正文通过本学期对《中外艺术经典剧目赏析》的学习,自我感觉在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方面有了很大的认识和提高,现在仅以赏析中的音乐剧为代表,以个人的感受为基调,粗浅地谈谈音乐剧对当代大学生的审美影响。
音乐剧,是现代音乐舞台戏剧表演艺术的一朵奇葩,其知识结构多样化,对其他艺术门类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具有强烈的肌肤现代气息的娱乐性特征。
通过音乐剧赏析课程,可以使大学生了解音乐剧艺术的基础知识,感受世界经典音乐剧作品的艺术内涵,充分体验音乐剧综合性的艺术文化,了解和学习不同的艺术门类及相关知识,进一步完善、丰富大学生的知识结构,而音乐剧知识结构的多样化,对其他艺术类高度的综合性以及使这一特性得以尽情发挥的强大娱乐功能,使音乐剧在大学生中颇受欢迎,因而音乐剧赏析对大学生的素质修养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中外艺术经典剧目赏析结课论文maxingshuai

中外艺术经典剧目赏析结课论文论赏析课程中音乐剧艺术对当代大学生审美影响通过这一段时间对音乐剧的欣赏与学习,我们不难看出,音乐剧是一种高度综合性的舞台戏剧艺术,如果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它的构成要素几乎囊括了当今世界上现存的绝大多数艺术品种一从文学、戏剧、诗歌、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 到幽默艺术、滑稽表演和声光艺术,甚至也包括了电影、杂技、魔术等等。
为了将这些林林总总的各具特色和个性的艺术因素综合成一个有强大生命力的令全世界观众都为之发狂的新的舞台戏剧形式,欧美音乐剧艺术家们为此孜孜不倦地探索了近百年,也奋斗了近百年。
直到今天,这个探索和奋斗过程还远远没有完结。
音乐剧作为一种舞台戏剧艺术,从诞生之初它就带上了一种极其鲜明的特性,这就是娱乐性、通俗性、商业性。
不论后来的音乐剧在近百年的发展中产生了多少变化,它的这些基本特征始终贯穿于世界音乐剧历史的全过程。
一:音乐剧的特性l 、娱乐性音乐剧的诞生与娱乐有着不解之缘,似乎音乐剧的百年来的走向就是娱乐、娱乐再娱乐。
欣赏过音乐剧的人,都会被它的某一方面所深深吸引,诸如动人优美的旋律、火爆热烈的舞蹈场面、绚丽的舞台灯光、高科技手段的展现……你在陶醉于音乐剧本身的独特魅力时,也就被音乐剧的娱乐性所俘虏了。
欧美音乐剧之所以崇尚热力四射、大喜大悲、夸张变形、快节奏、多色彩,其目的就是给观众以综合性的强烈视听刺激,全方位地冲击他的整个身心。
2、通俗性所谓通俗性是指音乐剧在艺术语言、舞台呈现风格、戏剧内容及其表达方式上,力求通俗易懂、流畅自然、好听好看、雅俗共赏。
人们从这些最受欢迎的音乐剧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人类所关注的系列命题。
如人的命运、价值、尊严和道德标准等。
正是因为音乐剧作品会及时反映社会的种种现象,表达人们内心的种种感受,或赞美或讽刺或幽默或同情……其乐观、积极的被人们深深喜爱的通俗性也成就了音乐剧百年的辉煌。
3、商业性作为一种舞台戏剧艺术,音乐剧自诞生之时就用娱乐性和商业性两条腿走路。
中外精品影视欣赏结课论文

感恩不只是随便说说——电影《搭错车》有感记得很小的时候,就听到家里的收音机经常放《酒干倘卖无》这首歌,当时一直不知道这首歌的歌名的含义,但是总感觉歌曲的旋律中似乎蕴含了淡淡的悲伤,因为那时小,听过的歌也是转眼就忘,所以也没有去探究歌名含义。
渐渐的,我长大了,那首我听不大懂的歌也渐渐在我脑中销声匿迹。
直到在电影赏析课上我再一次听到了那熟悉旋律,我才知道这首歌的出处,才知道这首歌的含义,才知道这首歌为何让我感受到了那淡淡的悲伤之情。
歌曲来自一部叫做《搭错车》的电影,影片是一部八十年代的老电影。
主要讲诉了一个退役的老兵——哑叔,以收购空酒瓶和捡破烂为生。
冬天的一个清晨,哑叔在高级住宅区的巷道里捡回一个被遗弃的女婴,襁褓里放着遗弃女婴者留的便条,女婴叫阿美。
为此,妻子与他发生冲突,并离家而去。
哑叔又当爹又当娘,父女二人相依为命,在虽然艰辛贫困但不乏温馨的日子中快乐的生活。
慢慢的,阿美长大了,拥有音乐天赋的她在餐厅当歌手。
后得到青年作曲家时君迈的帮助,演唱的艺术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受到听众的称赞。
一次偶然的机会,娱乐公司老板余广泰听到了阿美的演唱,为了利用阿美赚钱,劝说她签订赴东南亚演出的合约。
阿美与哑叔商量,哑叔十分矛盾,他既希望女儿有一番作为,又怕女儿孤身在外,遇到风险。
最后,阿美为了挣钱帮助父亲在住处被拆迁后有钱买房子,使其不至于流落街头,答应了签约。
演出归来,她已成为红歌星,但却身不由己,不能同年迈的父亲见面。
哑叔心情失落,在街上险些被飞驰的摩托车撞中,危急时刻,哑叔和阿美养的狗“来福”扑倒哑叔,自己被车子碾过,不治身亡。
来福的死,使孤独的哑叔在女儿暂时无法与自己相聚时失去了最后一个亲密伴侣,哑叔身心受到更进一步的摧残,健康急剧恶化。
而此时的阿美正在东南亚巡回演出而无法脱身与父亲相会,只能让余广泰将20万元交给父亲。
阿美回台北后,急欲前往住处与父亲团聚,但是余广泰为避免演唱会开始前节外生枝,以排练紧张为借口阻止了阿美。
中外影片赏析论文正式

中外影片赏析论文正式题目:《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与《The Fault in Our Stars》影片对比分析摘要:《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与《The Fault in Our Stars》是两部关于青春与死亡的电影,从两个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出发,呈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与人生观。
本文首先从故事内容、角色性格、情节走向和主题等方面分析两部电影的异同,然后从文化背景、代沟、观影人群等角度进一步分析导致这些差异的原因和影响。
关键词:青春、死亡、两性关系、文化差异、观影人群正文:《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和《The Fault in Our Stars》是两部非常受欢迎的电影,它们都探讨了青春与死亡的话题,带给人们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两部电影各具特色,从故事情节,角色塑造,主题呈现等方面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也有很多的不同之处。
下面就从这几个方面对两部电影进行对比分析。
一、故事情节《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以校园生活为背景,讲述了高中时期的一段纯真的爱情故事。
两个年轻人从相识到相爱,从分开到再次相遇,他们的感情一路上经历了悲欢离合、欢笑泪水,最终走向了圆满。
而在《The Fault in Our Stars》中,故事主要围绕着两个身患癌症的少年展开。
在疾病的折磨中,他们依然坚持着自己追求真爱和美好人生的信念,最终也都遭遇了悲剧的结局。
二、角色塑造在《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青年男女的形象塑造比较立体且鲜明,尤其是男主角贺铭的形象深入人心。
他有着善良、深情的本性,表达感情时直白而又充满深情,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女主角陈萍萍却比较优柔寡断,在表达自己内心的真正想法时显得有些含糊不清。
相比之下,男女主角的形象在《The Fault in Our Stars》中展示得更加坚定和独立。
他们面对疾病和死亡的冲击,仍然保持自己内心的坚定和乐观,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从而让人们看到了更深层次的人性美。
三、情节走向《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以校园爱情为主,通过两个年轻人在青春岁月中的成长和蜕变,让观众领略到了青春的纯真与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赏析课程中戏剧
(歌剧,戏曲,电影)艺术
对当代大学生审美影响
作者:李超
院系:园艺学院—园艺—11级—2班学号:1119101054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新的艺术层出不穷,大多数人生活在快节奏当中,整天过着“两眼一睁,忙到熄灯”的快节奏生活,很多人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体会戏剧带来的美感,殊不知,戏剧一直都有着很高的审美价值,而作为当代大学生,更应该去接受戏剧的陶冶,提高自身的修养。
关键词:歌剧戏剧电影审美影响
一、关于戏剧
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
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
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
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的一种综合艺术。
中文戏剧一词的字源来自于“南戏北剧”的合称,戏指的是戏文,剧指的是杂剧,是在元代以前在中国南方与北方不同的政局与文化环境下,所形成的不同表演艺术,将两者合称则是明代以后才出现的用法。
世界各国语文中与“戏剧”一词将近的词汇囊括的范围不一,例如在印度文中的lila一词除了是戏剧之外,也包含舞蹈、运动竞赛等意义。
但是几乎世界各国语文中与“戏剧”相关的词汇,几乎具备与“游戏”类似的意义,例如在英文中将一部剧作称为是play(通常指有剧本有对白的戏剧)。
中文中“戏剧”的“戏”,也带有“游戏”的意义。
世界上三种古老戏剧文化,包括希腊的悲剧和喜剧、印度的梵剧及中国的戏曲。
戏剧的起源实不可考,目前有多种假说。
比较主流的看法有二:一为原始宗教的巫术仪式,比如上古中文,“巫”、“舞”、“武”三字同源,可能是对一种乞求战斗胜利的巫术活动的合称,即戏剧的原始形态。
另一为劳动或庆祝丰收时的即兴歌舞表演,这种说法主要依据是古希腊戏剧被认为起源于酒神祭祀。
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
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别,不同文化所产生戏剧形式往往拥有独特的传统和程式,比
如西方戏剧、中国戏曲、印度梵剧、日本能乐、歌舞伎等。
现代的戏剧观念强调舞台上下所有演出元素统一表现以实现综合的艺术效果。
演出元素包括演员、舞台、道具、灯光、音效、服装、化妆,以及剧本、导演等的一切总称,也包括台上演出与台下互动的关系(一般称为“观演关系”)。
在中国台湾地区,戏剧是一个范围较广的词语,如舞台剧、电视剧、电影等以剧本为核心进行表演的演剧形式都统称为戏剧。
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或称之为剧本。
二、戏剧与人
从古倒进,戏剧在给人应有的愉悦之外,一般都还有给人们以某种更深层的东西,从历史上看,原始戏剧中,无论观,演,人们都热烈的投入,就显然不仅仅是为了得到纯粹的娱乐;而现代的一些探索性、实验性的先锋戏剧也未必就是完全是称呼语娱乐方面的考虑,仅仅是为了愉悦人们的耳目。
那么,除了为人民提供娱乐外,戏剧还能对人有什么样的教益呢?利用戏剧,曾被视为所谓高台教化。
即此之谓。
而此时的戏剧却难免要采取一种居高临下、训诫他人的姿态,甚至使得戏剧经济成为某些道德教条或宗教教益的图解和说明,而丧失了戏剧应有的艺术品格。
显然,戏剧功能的实现有其文化上的独特性和理事上的具体性。
比如说,戏剧在根本上具有一种双重性价值功能:一是给人以快乐,一是使人获得教益,那么,两者却不是属于同一层面上的,而是以娱乐为基础,通过娱乐,我们可以在戏剧中获得一种摆脱与超越日常生活的经验,消除或释放社会带来的各种结构性压力——如地位、性别等,可以通过一种自居的心理作用和感同身受的体验,在享受到身心愉悦的同事而获得境界的提升。
也就是说,戏剧的功能本质上有一种审美的超越性。
戏剧观赏带来的乐趣和快感,是审美主体对日常生活的功利态度、实利意识的一种暂时超脱,是主体对个人情欲、私利意识的不断净化、陶冶,从而体现出一种超然于现实的人生态度和心灵境界。
这样,戏剧给人们所带来的审美快感本身作为一个不断超越的过程,从耳目直观的快乐和心灵领悟的快乐,再到理想人格、心灵境界的快乐。
这种由心理机能快乐再到心灵精神快乐的不断超越,走向极致,便是“至乐”、“无乐”的境界,是人与社会的全面的精神发展。
在这个意义上,戏剧艺术功能的实现更是属于一项涉及到从个体的精神愉悦到社会的
价值追求的整体性的工程。
所以,任何戏剧,首先都是需要吸引人的耳目,打动人的情感,进而愉悦人的精神,净化和陶冶人的心灵,升华人的境界,促进人格的养成。
其中审美娱乐无疑是其首要的功能。
在此基础上,戏剧还可能表现出某种宣传教化的功能、交际引导的功能、心理疏导的功能、个性塑造的功能和促进人们身心健康的功能等;而且,诸如此类,又无不指向人的审美能力的培养和社会审美文化的构建,因而,说到底,戏剧艺术功能的核心依然可以说是一种审美价值的实现。
三、戏剧对大学生审美影响
戏剧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在欣赏高雅艺术的时候,也是最容易产生愉快的心理体验和强烈的感情共鸣的时候,在精彩表演鼓掌喝彩的同时,让大学生自己去感悟道理,提高审美情趣、文化品位和人文素养;训练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真正起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使大学生在各种轻松、愉快、健康、高雅、富于美的文化活动中,接受真善美的启迪和陶冶,培养潜在的素质和能力,以提高审美情趣。
歌剧艺术是一种特殊的人类精神需求,是人借以超越自我、实现自我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精神升华功能是人性和人格经过洗礼后的复苏、再生或矗立的一种境界。
使大学生在极富现代气息的娱乐与审美过程之中获得综合性的知识结构及高度综合的审美能力,帮助大学生们实现主动地关切人的命运、尊严和价值,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肯定和塑造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用剧中爱、善、美等教育主题的价值内涵来丰富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对人生有更丰富的体验,给他们对道德生活的向往;教会他们理解亲人之爱、故乡之爱,教会他们用爱的眼光看待世界,教会他们以爱美的心,完善对自由、对幸福、对人生的理解。
所以我们在校大学生要学好歌剧艺术相关课程未来会受益无穷。
总之,戏剧对大学生的素质及其个人修养的提高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我们要多了解多学习,不仅要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还要做一个有高雅审美情趣的人。
参考文献:1、《高雅艺术进校园》,乔宗玉,中国戏剧
2、《高雅艺术中的通俗艺术和高雅艺术》,黄文
3、《高雅艺术欣赏应并重艺术和形式》,熊文绯
4、徐大军:中国戏剧起源“傀儡戏说”再思考.明清小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