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构成的奥秘练习题 经典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练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端午时节粽飘香,用分子观点解释合理的是A.分子很小B.分子间有间隔C.分子发生了分解D.分子不断运动2.能保持氨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A.N原子B.NH3分子C.H原子D.NH 离子43.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A.碳原子B.二氧化碳分子C.氧原子D.碳元素和氧元素4.“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能闻到玫瑰香味主要是因为A.分子很小B.分子可分C.分子间距离较大D.分子在不断运动5.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B.走在公园中闻到花香——分子在不断运动C.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D.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温度升高,分子变大6.下列现象或事实,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正确的是A.湿衣服晾在太阳下干得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表面积有关B.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水和氧气说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C.水沸腾时可掀起壶盖,说明分子体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D.破碎的玻璃无法复原,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7.将密封好的薯片从平原地区带到高原地区时,包装袋鼓起。
对此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A.分子数目增多B.分子体积变大C.分子质量变大D.分子间间隔变大8.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其中合理的是A.水结成冰,分子停止了运动B.变瘪了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鼓起,是由于分子的体积变大C.加入糖的水变甜,是由于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D.柳絮纷飞,是分子在运动9.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B.原子在不断地运动C.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D.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微粒10.碳的相对原子质量是A.12g B.1/12g C.1.66×10−27kg D.1211.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A.水B.河水C.二氧化锰D.氯酸钾12.据媒体报道,“金星快车”号探测器发现金星大气中存在15N2。
物质构成的奥秘练习题

物质构成的奥秘练习题一、选择题1. 下列哪种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A. 水分子B. 氯化钠C. 金刚石D. 氧气2. 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 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B.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C.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D.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3. 下列哪种物质属于纯净物?A. 空气B. 食盐水C. 氧化铁D. 酒精溶液二、填空题1. 物质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种基本粒子构成。
3.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________,原子________。
三、判断题1.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 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它们的大小和性质都相同。
()3. 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四、简答题1. 请简述原子和分子的区别。
2. 请举例说明什么是同素异形体。
3. 请解释什么是离子化合物,并举例说明。
五、综合应用题1. 某化合物由A、B、C三种元素组成,A、B、C的原子个数比为1:2:1。
请推测该化合物的化学式。
2. 已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请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测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
3. 下列物质中,哪些属于单质?哪些属于化合物?哪些属于混合物?(1)氧气(2)二氧化碳(3)铁水(4)空气(5)海水六、匹配题请将下列物质与其构成粒子进行匹配:A. 氧气B. 氯化钠C. 金刚石D. 水E. 硫酸铜F. 铝1. 分子 __________2. 原子 __________3. 离子 __________七、计算题1. 某化合物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6:1,已知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氢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
求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2. 在一定条件下,2克氢气与8克氧气恰好完全反应水。
求水的质量。
八、实验题1. 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2. 如何用实验方法区分下列物质:氧气和氮气、食盐水和蒸馏水?九、推理题1. 某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2,中子数为12。
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20篇(附带答案解析)经典

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20篇(附带答案解析)经典一、物质构成的奥秘选择题1.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B.只有带电的原子才叫离子C.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D.原子是变化中最小的粒子【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错误;B、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错误;C、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如水是由分子构成的,铁是由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正确;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错误。
故选C。
2.某元素R的原子序数为m,能够形成核外有x个电子的R n- 离子,则下列关系式一定正确的是( )A.m= x B.m = x –n C.m = n - x D.m = x + n【答案】B【解析】【详解】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元素R的原子中质子数为m,R n-离子是表示得到n个电子后形成的阴离子,所以m═x-n。
故选B。
3.地壳中含有丰富的氧、硅、铝、铁等元素.如图是四种元素的有关信息,关于四种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A.氧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B.铁元素属于金属元素C.铝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D.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g【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由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圆圈内的数字是8,氧原子的核电荷数为8,故选项说法正确;B、铁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C、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3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考点:考查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4.在宏观和微观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A B.B C.C D.D【答案】C【解析】A、H2O和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正确;B、在阳光下,湿衣服更容易晾干,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即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正确;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A.氯原子结构示意图为B.汤姆逊发现了电子,卢瑟福发现了原子中有带正电荷的原子核C.分子的质量一定大于原子的质量D.一个OH- 有9个电子B解析:BA、中质子数为17,核外电子数为18,为氯离子,说法错误;B、汤姆逊发现了电子,卢瑟福发现了原子中有带正电荷的原子核,说法正确;C、分子和原子质量不能比较大小,可以说分子一定比构成它的原子质量大,说法错误;D、一个OH-有10个电子,因为其有9个质子,且带一个单位负电荷,说法错误;故选:B。
2.下列图示的各物质(或元素)相对含量错误的是()A.地壳中的元素分布B.空气的组成C.人体中的元素分布D.海水中的元素分布B解析:BA、地壳中的元素含量大小为氧、硅、铝、铁,正确;B、空气的成分主要是氮气和氧气,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图中气体的比例明显不符合实际,错误;C 、人体中的元素含量大小为氧、碳、氢、氮等,碳、氧、氮、氢合计约占了96%,正确;D、海水中的前四种元素是氧、氢、氯、钠,正确;故选B。
3.一种有趣的钟表式元素周期表如图所示,关于时针所对应的元素说法中,错误的是A.2:00对应的元素极难形成化合物B.7:00对应元素的单质是由分子构成的C.11:00对应元素的离子符号为Na+D.9:00与12:00对应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MgF D解析:DA、2:00对应的元素是氦元素,只有一个电子层,电子数为2,化学性质很稳定,极难形成化合物,不符合题意;B、7:00对应元素是氮元素,其单质是氮气,由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C、11:00对应元素是钠元素,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变成钠离子,其离子符号为Na,不符合题意;D、9:00对应元素是氟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7,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F-,12:00对应元素是镁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2,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Mg2+,故两者易形成得化合物为MgF2,符合题意。
物质构成的奥秘练习题(word)

A.AB.BC.CD.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中不可能含有分子,选项错误;B、化学变化就是原子重新组合的构成,即原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选项正确;C、不同的液体混合后体积减小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且不同的分子大小不同,分子相互穿插形成的,与分子的数目无关,选项错误;D、不同的物质,它们的化学性质是不同的,是因为它们的分子结构不同,选项错误,故选B。
15.如图,上瓶充满空气,下瓶充满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二氧化氮不与空气中各成分发生反应),抽出玻璃片,瓶口对紧放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到两瓶内气体颜色趋于一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可说明不断运动
B.当两瓶中气体颜色不再变化时,微粒停止运动
C.实验前后,二氧化氮分子的性质和个数都不变
D.实验后,二氧化氮分子间的间隙变大
7.地壳中含有丰富的氧、硅、铝、铁等元素.如图是四种元素的有关信息,关于四种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氧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
B.铁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铝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D.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g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由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圆圈内的数字是8,氧原子的核电荷数为8,故选项说法正确;B、铁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C、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3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考点:考查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初三物质构成的奥秘练习题

初三物质构成的奥秘练习题物质构成是化学领域的重要基础知识,通过了解物质的组成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过程,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化学世界的奥秘。
下面是一些初三物质构成的练习题,希望能够帮助你巩固相关知识。
练习题一:物质的基本单位1. 以下哪个不是物质的基本单位?A. 原子B. 分子C. 原子核D. 元素2. 在化学反应中,发生原子的重新组合,但基础不变的是:A. 元素的种类B. 分子的种类C. 物质的状态D. 物质的质量练习题二:元素、分子和化合物3. 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元素的种类和数目决定了:A. 元素的性质B. 元素的化合价C. 元素的密度D. 元素的颜色4. 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相同或不同原子组成,以下哪个不是分子的特征?A. 分子的质量B. 分子的大小C. 分子的形状D. 分子的颜色5. 化合物是由两个或更多不同元素的原子结合而成,以下哪个不是化合物的表征?A. 化合物的分子式B. 化合物的化学式C. 化合物的化学键D. 化合物的分子量练习题三:化学反应与物质变化6. 化学反应的标志是:A. 物质的形状改变B. 物质的质量改变C. 物质的状态改变D. 物质的颜色改变7. 关于化学反应,以下哪个说法是错误的?A. 物质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B. 反应物是指参与反应的物质C. 生成物是指反应结束后得到的新物质D. 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比可以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练习题四:物质的分离与纯净度8. 下面各种分离方法中,不适用于固体与固体的分离的是:A. 闪蒸分离B. 磁选分离C. 除杂分离D. 重力分离9. 下列关于物质纯净度的描述,哪个是错误的?A. 纯净物质中只含有一种成分B. 杂质是指纯净物质中含有的其他成分C. 物质的纯净度是指其所含纯净物质的比例D. 纯净物质的纯净度可以通过分离方法来提高解答参考:1. C2. A3. A4. D5. D6. D7. A8. C9. D希望这些练习题能够帮助你巩固对物质构成的理解。
(必考题)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经典练习题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A.H2O B.H2C.O D.2H2.等质量的钠、镁、铝、钙四种金属中,含原子数最少的金属是A.钠B.镁C.铝D.钙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纯净物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B.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C.金属元素有正化合价,因此非金属元素一定没有正化合价D.最外层电子数是8的原子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4.下列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A.铁B.硅C.氯化钠D.二氧化碳5.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
下列解释中错误的是A.花香四溢—一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水蒸发属于物理变化一—分子种类没有改变C.氧化汞分解成汞和氧气一一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D.气体可压缩储于钢瓶中,所占体积明显变小一—分子数目变少6.如图所示的是氧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硫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氧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B.硫属于金属元素C.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gD.一个硫原子有16个质子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燃烧、动植物的呼吸、金属锈蚀都是氧化反应B.硫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底要放少量的水,并在通风橱内进行C.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的化学家为道尔顿D.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食品包装中充氮气可以防腐8.座式酒精喷灯的火焰温度可达1000℃以上。
使用时,向预热盘中注入酒精并点燃,待灯壶内酒精受热气化从喷口喷出时,预热盘内燃着的火焰就会将喷出的酒精蒸气点燃。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注入酒精的过程中能闻到刺激性气味,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B.预热过程中,分子的运动速率发生了改变C.燃烧过程中,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D.受热气化过程中,分子的体积发生了改变9.对下列事实解释不正确的是()选项事实解释A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微粒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B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成新分子C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微粒在不断运动D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而氧气比较活泼不同分子化学性质不同A.A B.B C.C D.D10.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的方法,下列推理得出的相关结论合理的是()A.阳离子一定带正电荷,所以带正电荷的粒子一定是阳离子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C.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D.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都是由分子或原子构成的11.如图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该粒子有12个质子B.该粒子第一层的2个电子能量最高C.该粒子已达到相对稳定结构D.该元素的化学性质和氦元素相似二、填空题12.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练习题(附答案)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基础达标训练元素符号专练①前20号元素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①其他常见元素锰铁铜锌银钡锡铅汞铂金溴碘钛铬镍硒砷1. (2021江西)下列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A. 铝B. 铁C. 钙D. 氧2. (2021怀化)我们在商场的货架上经常会看到标有“补钙”“补铁”等字样的食品和保健品。
这里的“钙”“铁” 指的是()A. 原子B. 物质C. 元素D. 分子3. (2021许昌一模)下列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是()A. 金刚石、碳酸钙B. 氯化钠、乙醇C. 干冰、甲烷D. 铁、氨气4. 教材改编(人教上P49图3-2改编)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可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苯分子的图像。
观察下图,有关苯分子的表述错误的是()第4题图A. 它在不断运动B. 它体积很小C. 分子间有间隔D. 它真实存在5. (2021甘肃)下列对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 蔗糖放入水中溶解——蔗糖分子分解了B. 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 水壶中的水烧开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D. 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构成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6. (中国科技,2021云南)嫦娥五号完成我国首次月球采样任务,带回1731 g月壤,月壤中含有丰富的氦3。
已知氦3的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1。
氦3的核外电子数为()A. 1B. 2C. 3D. 47. (2021安徽)关于原子序数为8的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元素符号为NB. 属于金属元素C. 在地壳中含量最多D. 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08. (2021河北)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
当观察到热水大面积变成红色时,冷水中只有品红周围变成红色。
对该现象的微观解释合理的是()第8题图A. 温度越高,分子质量越小B. 温度越高,分子体积越大C. 温度越高,分子间隔越小D.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9. (2021衡阳)最近科学家发现一种只由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这种粒子称为“四中子”,也称为“零号元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8,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3.下列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和②两种粒子的化学性质不相似B.③和④均属于离子结构示意图
D.根据硒元素在周期表中的所提供的信息可知: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故选项错误。
点睛: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
6.芯片是内含集成电路的硅片,下图是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硅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硅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4
C.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g
B、地壳含量较多的元素(前四种)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氧、硅、铝、铁,其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3;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铝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13;或由图2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铝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13;故选项说法正确.
7.如图是两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甲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甲和乙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C.甲和乙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Cl2
D.乙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X是12号元素,是镁元素,故是金属元素,故正确;
B、X、Y两种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故化学性质不相似,故错误;
C.粒子②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D.②③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
A、①的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有2个电子,具有相对稳定结构;②的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的电子数是2,未达到稳定结构。化学性质不相似,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③属于离子结构示意图,在④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属于原子。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组成方面的知识,解答类似题目可以通过举例的方式。
16.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A.3O— 3个氧元素B.H— 1个氢分子C.K— l个钾原子D.Ca+2— 1个钙离子
【答案】C
【解析】A. 元素符号的前边加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元素只论种类,不论个数。 3O— 3个氧原子 ; B. H— 1个氢原子 ; C. K— 微观表示l个钾原子;宏观表示钾元素,或金属钾; D. 离子符号书写:元素(或根)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带电荷的数值,数字在左,正负号在右;Ca2+— 1个钙离子。选C
C、在②的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的电子数是2,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由②③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质子数相等,属于同种元素。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粒子结构示意图的有关知识,要明确相对稳定结构、质子数与元素种类的关系以及原子与离子的判断方法。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一格提供的信息可知,钾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9.10,正确;
B、钾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1,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正确;
C、钾元素核外电子层数是4,在元素周期表中应该排在第四周期,正确;
D、钾元素和钾离子的电子层数不相同,钾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是4,钾离子核外电子层数是3,错误。故选D。
【答案】B
【解析】
根据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解答。
A.根据化学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金”字旁,所以硒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错误;
B.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圆圈内的数字是34,故硒原子中的核内质子数是34。正确;
C.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34=2+8+18+x,则x=6。故选项错误;
C.是非金属元素D.相对原子质量为403
【答案】B
【解析】
【详解】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元素符号为Mc,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115,表示原子序数为115;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核内有115个质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17.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用○与●代表A、B两种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变化
B.反应前后物质的化学性质发生变化
C.反应生成物1个分子中含有4个原子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A2+3B2=2AB3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应从分子的原子构成和反应前后粒子的变化角度入手.从模拟图可看出,反应物中共有两种原子,其中每种原子构成一种分子,生成物是一种由不同原子构成的分子,据此逐项分析即可。
15.一瓶无色透明的液体,经过分析只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那么这瓶液体()
A.一定是化合物B.一定是混合物C.可能是化合物D.可能是单质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纯净物是指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指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只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的物质可能是水或者双氧水,也有可能是水和双氧水的混合物,故此题选C。
【详解】
A、观察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都有A、B两种原子,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故说法错误;
B、反应前后的分子发生了改变,因此化学性质也发生了改变,故说法正确;
C、反应后的一个分子由一个A原子和三个B原子构成的,故说法正确;
D、反应物的分子分别是由A原子和B原子构成的分子,生成物的分子是由一个A原子和三个B原子构成的,个数比是1:3:2,方程式表示为:A2+3B2=2AB3,故说法正确;
D.硅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答案】B
【解析】
A、硅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A错误;B、硅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4,故B正确;C、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相对原子质量没有单位,故C错误;D、氧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其次是硅元素,故D错误。
点睛∶原子序数等于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
【答案】A
【解析】
【分析】
在原子结构中,质子数=电子数,从而不显电性。
【详解】
从结构示意图可看出,①②④都不显电性,且周期数等于核外电子层数,①和②原子核外只有2个电子层,处在第二周期,③④处在第三周期,表示元素周期表中位于同一横行且都不显电性的粒子是①和②,故选A。
11.下列物质中,存在氧分子的是( )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化学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镁元素有“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A错误;
B、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则镁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2,故B正确;
C、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镁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2,故C正确;
D、由题意可知“在元素周期表中,镁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可知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故D正确。
4.根据如图提供的信息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X>10,则该微粒属于阳离子
B.氟元素为金属元素
C.氟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9.00
D.氟原子核外有9个电子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若X>10,则该微粒属于阳离子,故正确;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名称是氟,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错误;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00,故正确;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原子序数为9,氟原子核外有9个电子,故正确。
D、由图2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铝原子失去3个电子形成铝离子,铝离子的核电荷数为13,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2.2017年5月9日,中国科学院发布了113号、115号、117号及118号四种元素的中文名称,其中一种元素在元囊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符号为MC .B.核内有115个质子
A.二氧化碳B.水C.高锰酸钾D.液态空气
【答案】D
【解析】
【详解】
A、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不含有氧分子,故不符合题意;
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不含有氧分子,故不符合题意;
C、高锰酸钾是离子化合物,不含有氧分子,故不符合题意;
D、液态空气是混合物,其中包含液氧,而液氧是由氧分子构成,故符合题意。
物质构成的奥秘练习题 经典
一、物质构成的奥秘选择题
1.如图1所示是元素周期表中铝元素的部分信息,图2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g
B.铝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C.铝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13
D.铝离子的核电荷数为10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1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空气B.粗盐C.生铁D.纯碱
【答案】D
【解析】
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纯碱是纯净物,而空气中成分比较多,粗盐中除了氯化钠还有氯化镁等杂质,生铁中还有碳,所以都属于混合物,故选D
13.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以下表述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