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木卡姆
维吾尔族沙塔尔乐器在12木卡姆演奏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维吾尔族沙塔尔乐器在12木卡姆演奏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维吾尔族沙塔尔乐器在12木卡姆演奏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主要从12木卡姆演奏的社会功能、艺术特征和元素特点三方面着手分析,旨在充分发挥维吾尔族沙塔尔乐器特色,提高12木卡姆演奏水平。
据此加强对我国12木卡姆的研究,延续12木卡姆的民族传承。
关键词:维吾尔族沙塔尔;12木卡姆;演奏;重要作用维吾尔族沙塔尔乐器是12木卡姆中的主要领奏乐器,12木卡姆是以维吾尔族聚集区划分的古典音乐类型。
沙塔尔属于弓弦乐器,琴体主要由桑木所制成,是长柄琉特类型。
传统的沙塔尔在制作上尺寸并没有限制,也没有统一的制作标准,全由民间手工艺人根据使用人的实际需求来进行定制。
沙塔尔有着广阔的音乐表达范围,是12卡木姆中必不可少的乐器之一。
现如今,使用沙塔尔乐器演奏12木卡姆时,一般采用弹弦奏法,歌声出现之后再使用弓拉伴奏。
古代沙塔尔发展至今,在乐器外形上并未有过多变化,尺寸有所扩大,面板材料使用有所不同,制作方式逐渐标准化。
一、呈现出12木卡姆演奏的社会功能在12木卡姆演奏中使用维吾尔族沙塔尔乐器,有利于呈现出12木卡姆演奏的社会功能。
首先,12木卡姆具有一定的审美娱乐功能。
新疆人民所处内陆,离海洋比较远,而且有着连绵的沙漠,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新疆维吾尔族人民独特的审美享乐需求,也营造了宏大的生态背景。
严酷的自然环境并没有消磨维吾尔族人民的意志,反而使之更加乐观,十分热情,并且能歌善舞。
12木卡姆是新疆维吾尔族人民抒发情感的重要载体,而沙塔尔乐器的应用则能够助力于这一社会功能的发挥。
这是因为沙塔尔这种弦鸣乐器,能够形成共鸣弦复合鸣响的特点,在绿洲文化的影响下,维吾尔族人民在进行演奏、歌唱的时候一般都是多人聚集表演,大多是为众人而歌。
在此背景下,沙塔尔乐器的使用则很容易引发大家的内心共鸣,予以人们心灵上的震撼[1]。
其次,12木卡姆具有文化传承功能。
新疆地区本身就能歌善舞,从古至今均是如此,木卡姆也是从古代乐舞文化中孕育而来的西域乐舞精华,仍然保留了西域乐舞大曲的结构特点。
达甫、十二木卡姆、都塔尔、冬不拉-西南师大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达甫、十二木卡姆、都塔尔、冬不拉-西南师大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四川省的传统音乐艺术;2.学习四川民族音乐的演奏技巧;3.学会欣赏四川民族音乐;4.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5.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民族文化。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四川省传统音乐中的四首曲目:达甫、十二木卡姆、都塔尔、冬不拉。
达甫是四川藏族民间音乐作品,以快速的节奏、富有活力的旋律、奔放的表现力闻名。
十二木卡姆则是四川彝族民间舞蹈音乐,常常表达的是彝族人民向神祇表达感激和赞扬的情感。
都塔尔是一首四川蒙古族的民间歌曲,歌曲充满悠扬的旋律、富有特色的唱腔和轻柔的演奏方式。
冬不拉是四川藏族的传统乐器,一种类似于笛子的乐器,在演奏时需要用到一定的技巧和感情。
通过该课程学习,学生将会进一步了解四川传统音乐的特点和文化内涵,同时也能够把所学的内容运用到自己的实践中去。
三、教学过程1、引入“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四川省传统音乐中的四首曲目:达甫、十二木卡姆、都塔尔、冬不拉。
这些音乐是代表了四川省不同民族的文化和艺术,通过学习这些曲目,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四川省的文化和民族特点。
”2、学习达甫1.播放达甫音乐,并通过听觉感受音乐的快速节奏和活力旋律;2.教授达甫的演奏技巧,并让学生进行实际演奏;3.让学生对达甫的表现力进行分析,并让学生进行个人表演。
3、学习十二木卡姆1.播放十二木卡姆音乐,并让学生通过听觉感受音乐的特点;2.教授十二木卡姆的舞蹈动作,让学生进行实际演练;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进行十二木卡姆的表演。
4、学习都塔尔1.播放都塔尔音乐,并让学生通过听觉感受音乐的特点;2.教授都塔尔的演奏技巧,并让学生进行实际演奏;3.让学生对都塔尔音乐的情感表达进行分析,达到更好的表演效果。
5、学习冬不拉1.展示冬不拉乐器,并介绍冬不拉的特点和演奏方式;2.教授冬不拉的演奏技巧,并让学生进行实际演奏;3.通过演奏冬不拉,让学生了解藏族音乐文化的特点。
哈密十二木卡姆博物馆观后感

哈密十二木卡姆博物馆观后感
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参观了哈密十二木卡姆博物馆。
博物馆的讲解员认真,仔细的讲解了从原始社会到解放中国的这段历史。
让我们对这段历史又有了重新的了解,有了重新的认识。
博物馆里虽然有些文物是仿造的,但却非常逼真,甚至有些文物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让人体会一下当时的年代和人文景观。
同学们在听讲解员的讲解同时,也提出了一些他们不懂和不知道的问题,讲解员认真并且热心的为同学们解答了问题。
历史有时候是神秘的,神秘的让人无法相信。
当我们看到一些小石头时,原始人类就用它来切割东西,这有时让我们质疑,但它确实是真的,也真正存在过的,那是我们的人类就很聪明。
他们有时候想的办法连现在的我们也会想不出来。
历史也是透明的,什麽事一看历史就知道。
例如日本侵华战争,我们一看罪证便知是真事,日本那些右冀势力是否定不了的,因为历史在证明,历史不会欺骗我们。
这次活动很有意义,让我知道了一些以前不知道的事,也让我们的心灵受到了震撼,受到了洗礼。
希望多有机会去参加博物馆,更多了解人类,了解革命烈士,了解历史。
十二木卡姆作文1500

十二木卡姆作文1500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鲁克沁镇有一所木卡姆学校,标准的维吾尔建筑,非常有特色。
学校做为旅游景点对外开放。
九月是最好的旅游季节,看了歌舞,品尝瓜果,在学校里走一圈,感受维吾尔民族心中神圣的艺术之神。
古维吾尔人崇尚黄道十二宫,于是他们以十二为吉祥数,加在木卡姆一词前,成为“十二木卡姆”。
寓意在浩瀚的夜空,闪烁着亿万颗星星,其中最耀眼的是十二个星座,维吾尔人有无数的歌曲,最精华的要数“十二木卡姆”。
每个“木卡姆”由三部分组成,即:穷乃合曼、达斯坦、麦西热普。
演出时也是按这个顺序进行。
十二木卡姆的歌词主要由察合台文化时代的诗人鲁特菲、纳瓦依、诺比提、麦西热普等人做著作,阿曼尼沙罕将他们的歌词填入了木卡姆曲调。
其中的达斯坦部分的唱词,是由民间广为流传的叙事诗组成的,如《艾里普与赛乃木》、《赛诺拜尔》、《迪拉热姆》等。
不同历史时期,十二木卡姆有不同的歌词。
据介绍,在南疆偏远的村庄,还有用相同的曲调唱着波斯歌谱的老人。
总的说来,十二木卡姆的歌词都是古人所做。
附上纳瓦依的一段爱情名篇。
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群众在巴旦木花节时表演十二木卡姆。
琴弦拨动,热情的歌声响起,唱出天山南北的动人故事。
舞步翩跹,身体伴着节奏律动,展现昂扬豪迈的民族精神。
今年国庆期间,在上海举办的“2020天地世界音乐节”上,新疆莎车十二木卡姆民间艺术团的精彩表演让观众感受到民族艺术的独特魅力。
今年58岁的依力哈木·热依木是艺术团的团长,也是十二木卡姆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
他将全部心血倾注于十二木卡姆的保护和传承,让这一民族瑰宝在当代焕发出璀璨光彩。
听着十二木卡姆长大见到依力哈木·热依木是在机场,他刚刚结束上海的演出回到新疆。
他的身材和长相是一个普通的维吾尔族中年男人的样子,但手指却不同寻常,由于常年弹奏乐器,几个手指上都磨出了厚厚的茧子,一开口,声音浑厚,这都是十二木卡姆带给他的印记。
一把艾捷克,依力哈木用了17年,一把萨塔尔,用了10年,它们是依力哈木最常用的两种演奏乐器,几乎走到哪背到哪。
浅析维吾尔“十二木卡姆”的音乐特点与社会功能

浅析维吾尔“十二木卡姆”的音乐特点与社会功能发表时间:2018-08-28T15:48:53.407Z 来源:《文化研究》2018年第8月作者:努力牙·克热木[导读] 《十二木卡姆》是一部凝结着创作者们的智慧、知、和技能的音乐经典著作,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古典音乐大典。
西北民族大学维吾尔语言文化学院甘肃兰州 730030 【摘要】:新疆《十二木卡姆》是一部凝结着创作者们的智慧、知、和技能的音乐经典著作,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古典音乐大典。
是维吾尔族木卡姆艺术的代表和主题。
“木卡姆”,为阿拉伯语,意思是规范、聚会等意,这里转意是大曲,是穆斯林诸民族的一种音乐形式,是维吾尔木卡姆的代表和主题。
本文主要探讨维吾尔十二木卡姆的音乐特征及其对维吾尔的社会功能。
关键词:十二木卡姆音乐特点社会功能 1.十二木卡姆简介《十二木卡姆》是一部凝结着创作者们的智慧、知、和技能的音乐经典著作,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古典音乐大典。
“木卡姆”,为阿拉伯语,意思是规范、聚会等意,这里转意是大曲,是穆斯林诸民族的一种音乐形式,十二木卡姆就是十二套大曲。
《十二木卡姆》由《且比巴亚特木卡姆》、《斯尕木卡姆》、《拉克木卡姆》、《恰哈乃尕木卡姆》、《乌孜哈勒木卡姆》、《艾介姆木卡姆》、《潘吉尕木卡姆》、《乌夏克木卡姆》、《纳瓦木卡姆》、《纳瓦木卡姆》、《巴雅特木卡姆》、《依拉克木卡姆》共12套组成。
其中的每一套包括“穹乃额曼”(意为“大曲”,系列叙咏歌、歌舞曲、器乐曲)、“麦西热甫”(系列歌舞曲)和“达斯坦”(系列器乐曲、叙事歌)三大部分。
每套含乐曲20至30首,长度2小时左右。
12套木卡姆共含歌、乐曲300余首,全部演唱大约需要24小时。
主要分布于南部新疆的喀什、和田、阿克苏和新疆的北部地区伊犁,但在结构模式、旋律风格、乐器使用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色以及各自的风味。
十二木卡姆是维吾尔族人民最喜爱的艺术综合性活动,在各种公众或家庭聚会中都会唱木卡姆和舞蹈赛乃木。
十二木卡姆音列及其比较研究

的上下 移 动 , 有音 列 的叠 加 , 相 同音 列 的连 接 。 有 如 在纳 瓦木 卡 姆 中 。 列 骨干 音 为5 7 1 音 3 4
作者简介: 王文静(9 8 )女 , 17 一 , 河南新乡人 , 河南科技学 院艺术学院音乐 系助教 , 主要从事民族音 乐学研究 。
J n,0 9 u . 0 2 No 2 v 1 7 . , o.
王 文 静 : 二木 卡 姆音 列及 其比较 研 究 十
3 7
出现 , 以“ ” “ ” 如 l 和 5 为调 首 音 的 V级 和 Ⅱ级 音 。 . 2
上 , 调 唱名均 为7 半 升音 多 出现在 以“ ” “ ” 首 。 5 或 1 为 调 首音 音 列 的 V级 , 及 以 “ ” “ ” “ ” “ ” 以 3 、7 、6 、2
维吾 尔木 卡姆 具有 调式 和旋律 类 型意 义 , 以 节 拍 和节 奏 型 变化 为 主 要 发展 手 法 . 叙 诵 歌 、 融 叙 事歌 、 器乐 曲 、 舞 曲于 一体 的大型 古典 套 曲 , 歌 2 0 - 2 0 年 , 者 对新疆 木 卡姆 艺术 团演唱 的 04 0 5 笔
调 首 音形 成 中立 三度 , 要 出现 在 恰 哈 尔 尕 、 主 乌
音作 为调 首音都 为稳 定 音级 : 次稳 定 的音 级是 其
Ⅳ级 。绝 大多数 Ⅳ 级音 都很 稳定 , 稳定 的情 况 不 出 现在 调 首 音 是 “ ”和 “ ” 木 卡 姆 中 : 1 3的 当调 首
音 为“ ” , 1时 Ⅳ级音 一般 偏高 , 首音 为 “ ” , 调 3 时 由 于调 性 向上方 五度 的扩 展 , Ⅳ级 音偏 高 呈半 升形
中图 分 类号 : 6 7 G 0
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第四单元乌夏克木卡姆课件

木卡姆
乌夏克木卡姆
• 维吾尔族木卡姆可分为:“喀什木卡姆”、“多朗 木卡姆”及“哈密木卡姆”三种类型。因为整个大 曲有12套之多,故又称之为“十二木卡姆”。《乌 夏克木卡姆》系喀什木卡姆中的一套。这套大曲由 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大曲(即:琼乃额麦); 第二部分为3~4首叙事歌曲及3~4首间奏曲组成叙 事性套曲;第三部分是由2~7首歌曲组合而成的歌 舞组曲。其中的叙事歌曲称作“达斯坦”。
手鼓
小结克木卡姆达斯坦间奏曲》是一首器乐曲。它的开头是 一个极为简短的引子,由扬琴奏出。随后是一个较长的慢板 部分,由胡西塔尔独奏。这段音乐好像在叙述着一个美丽的 故事,音乐中带有冥想、向往的意境。随着手鼓的过渡性节 奏,音乐进入一种热烈、欢快、充满激情的意境之中。这段 音乐是用笛子、扬琴、胡西塔尔、大提琴、手鼓等乐器合奏 的。乐曲在欢乐的气氛中结束。
非遗系列之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艺术特色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2.传承意义
受现代化进程的影响,当代维吾尔族人民 的审美情趣不断发生变化,尤其是年轻一 代对哈密木卡姆的文化价值知之甚少,因 此必须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对其进行保护和 传承。
• 和同属板式变化体套曲(在每套套曲中可以见到主要乐调和主题旋律的贯穿,而以节拍、节奏的变化为 最主要的变奏手段,并从而构成套曲)的十二木卡姆、刀郎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不同,每套哈密木卡 姆之中基本见不到主要乐调和主题旋律的贯穿,属于篇幅不长的木卡姆(散板序唱)开始,后面连缀10 至21首当地民间流传的歌舞曲或歌曲的只曲连缀体套曲。
艺术特色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吐鲁番木卡姆中的木凯迪满部分亦称艾再勒(意为两行诗)。赛乃姆部分又称麦西热甫,是多首歌舞曲 组成的一个大口袋,演奏(唱)者可根据自身和舞蹈群众的情绪需要任意增添节奏相同的曲目。在潘吉 尕木卡姆的赛乃姆部分,最后出现了吐鲁番地区著名的、以诙谐幽默著称的那孜尔孔乐曲
除有伴奏以外,还有用鼓吹乐表演的形式。吐鲁番木卡姆,无鼓不歌、无舞不乐的艺术特色是古代高昌 及高昌回鹘汗国的音乐遗风。作为东西方乐舞文化交流的结晶,吐鲁番木卡姆记录和印证了不同乐舞文 化之间相互传播、撞击、交融的历史。在吐鲁番木卡姆中既能见到我国中原音乐和漠北草原音乐的因素, 也能见到中亚、南亚、西亚、北非等国家、地区音乐的影响
吐鲁番木卡姆有拉克木卡姆、且比亚特木卡姆等11部,它们是:拉克木卡姆、且比亚特木卡姆、木夏吾莱克木卡姆、 恰尔尕木卡姆、潘吉尕木卡姆、乌夏克木卡姆、纳瓦木卡姆、萨巴木卡姆、依拉克木卡姆、巴雅特木卡姆和多郎木 卡姆。其中的每一套都由木凯迪满、且克特、巴西且克特、亚郎且克特、朱拉、赛乃姆、赛勒克、尾声等段落组成, 11套总计包括66首乐曲,全部演唱大约需要10个小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二木卡姆
维吾尔族素有能歌善舞的美称,音乐舞蹈是维吾尔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的内容。
仅音乐而言,其民间音乐种类很多,其中以歌舞音乐和舞蹈音乐最为发达,此外还有说唱音乐、器乐曲和民歌等。
乐器合奏
“十二木卡姆”(十二部大曲)是维吾尔族优秀的古典音乐。
当你走进新疆,不论置身于哪里,都能听到《十二木卡姆》中的一些动听曲调。
每当喜庆丰收、盛大节日,或是在举行婚礼的“麦西莱甫”(歌舞晚会)中,常常可以看到人们随着独塔尔、热瓦普、弹拨尔、艾捷克、卡龙、手鼓等乐器所奏出的木卡姆中的曲调,载歌载舞,沉浸在无限的欢乐中。
《十二木卡姆》与维吾尔族人民生活紧密相连。
顶碗舞
十二木卡姆是富有音乐才华的维吾尔族人民历史上的伟大音乐创造。
起初它仅是以口头形式流传于民间,比较散乱。
16世纪中叶,由于叶尔汗国王妃阿曼尼沙汗的热心组织与整理,才有了《十二木卡姆》大乐曲的雏形。
这部结构严谨的大组曲体裁多样,曲调丰富,它既有悠扬动听的古典叙诵歌调,也有热烈奔放的民间舞蹈音乐和流畅优美的叙事歌曲,全部乐曲共分12大套,每套木卡姆都具有不同的音调特点,其中又分穹乃额曼、达斯坦和麦西莱甫三部分。
“穹乃额曼”意为“大曲”,是由一首感情深沉的散板序唱开始,紧接“太孜”,经过“努斯赫”、“赛勒克”、“卡拉”等段落,一直到兴奋热烈的“赛乃姆”和“大赛勒克”到达高潮,最后以轻快的“太喀特”结束。
“达斯坦”是由3—5首节拍与速度不同的叙事歌曲组成的。
中间插有民间奏曲。
开始稍慢,逐渐加快,直到兴奋愉快的结束。
“麦西莱普”是由3—7首节拍不同的歌舞曲组成,刚健有力,无间奏曲,自始至终都保持着热烈的情绪。
整个《十二木卡姆》共包括170多首曲牌和72首乐曲,长期流传于新疆各地。
木卡姆(大曲)因地区不同又分为“喀什木卡姆”、“刀郎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和“伊犁木卡姆”5种。
其中,“喀什木卡姆”的规模最大,形式最完整,曲调也最丰富,从头至尾演唱一遍需要20多个小时。
堪称是祖国多民族文艺宝库中的一颗绚丽明珠。
过去,《十二木卡姆》一直以口头传授方式在民间流传,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演唱的人越来越少,到新疆解放前夕,仅有两三位高龄艺人能作出较完整的演唱。
新疆解放后,人民政府立即组织人力物力,邀请南北疆著名艺人吐尔迪阿訇、肉孜弹拨尔等人进行了《十二木卡姆》的搜集、录音和记谱整理工作,在各民族音乐工作者的共同协助下,两卷本的《十二木卡姆》音乐巨著终于在1960年正式出版问世。
翩翩起舞
《十二木卡姆》的出版,使这部艺术珍品一改过去只局限于民间活动的形式,在舞台上,在广播电视里,也能听到木卡姆优美的曲调,看到木卡姆艺术家的卓越表演。
更可喜的是,许多音乐家都在运用木卡姆音乐素材,创作反映新时代的音乐作品,其中有器乐曲、齐唱、合唱、舞曲等,不少佳作受到全国乃至国际音乐界的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