芈月传历史错误
学者给《芈月传》挑错

学者给《芈月传》挑错作者:来源:《人民周刊》2016年第04期历史传奇剧《芈月传》热播,但剧中史实、服装、语言等方面频被观众挑错。
语言漏洞:今文古用《芈月传》是根据秦宣太后的历史改编而成,不属于架空历史。
首播当晚,剧中先后出现了商鞅、楚威王、屈原等历史人物。
有观众指出,商鞅被车裂是死后处刑,而非剧中展示的生前受刑;商鞅被车裂的时间是公元前338年,屈原的出生日期则是公元前340年,不可能出现剧中屈原谈论商鞅之死的情节。
就连为向夫人助产的巫婆所唱的歌曲,也被观众指出是几十年后才被屈原写出来的《九歌·东皇太一》。
《芈月传》还出现了“今文古用”常见漏洞。
“‘来而不往,非礼也’出自西汉,‘老虎的屁股摸不得’是现代汉语用法,这是‘秦说汉语’的漏洞。
”有网友批评道。
服饰错误:张冠李戴古装剧《芈月传》开播不久,剧中人物服饰华美、巍峨高冠,走马灯般亮相。
南京服饰史学者、金陵老年大学文史系教师黄强表示,该剧服装造型与战国末期至秦朝的装扮颇有出入,甚至犯了不少张冠李戴的常识错误。
《芈月传》的故事被设定在战国时期,电视画面整体的色调方面,剧组采用的思路是“秦国尚黑,霸气内敛;楚国尚红,灵秀鲜艳”。
不过,不少观众吐槽,这种设定虽说从视觉大方向上看没问题,但具体到人物的服装,“还是过于艳丽,楚国人大多是佩戴玉石制品,而不像剧里那样穿金戴银;衣服的质地也太过现代,棉麻感太弱,没有秦朝时期的年代感。
”还有更较真的观众,专门找来了古代官员的官帽形制,对比剧照而指出剧中版本“过于超前”。
赵文瑄的冕冠垂旒搞错了周代盛行冕服制度,冕服中的冕冠,就是君王头上戴的有护板的冠。
冕服制度,周代已具备规模。
冕冠上的垂旒数由冕的种类与戴冕者身份来确定,有三旒、五旒、七旒、九旒与十二旒等。
衮冕十二旒,每旒十二颗玉,以五彩玉为之,用玉二百八十八颗(前后两面);鷩冕九旒,用玉二百一十六颗;毳冕七旒,用玉一百六十八颗;絺冕五旒,用玉一百二十颗;玄冕三旒,用玉七十二颗。
《芈月传》里不是历史,是虚构

龙源期刊网
《芈月传》里不是历史,是虚构
作者:唯一
来源:《文苑》2016年第01期
1
商鞅被车裂是死后处刑,而非剧中展示的生前受刑;商鞅被车裂的时间是公元前338年,
屈原的出生日期则是公元前340年,不可能出现剧中屈原谈论商鞅之死的情节。
向夫人助产的巫婆唱的歌曲,是几十年后才被屈原写出来的《九歌·东皇太一》。
2
春申君黄歇,战国时期楚国江夏(今武汉市江夏区)人,与赵国平原君赵胜、魏国信陵君魏无忌、齐国孟尝君田文并称为“战国四公子”,不过这位春申君,历史上整体评价不高,比其他三位公子低一些。
他结局也不好,被献妹妹当王后的小人李园灭门。
3
从历史角度看,黄歇与芈月的初恋不可能。
芈月成为太后时,儿子秦昭襄王已经19岁,公元前265年,宣太后去世,以主政41年计算,享年最少75岁。
而春申君黄歇(公元前320年~前238年)是在公元前262年拜为楚相。
两人是同一时代的人,且同为楚人,到秦国聊聊家乡风物尚有可能,但以年龄论,绝不可能青梅竹马,青梅煮酒还差不多。
4
屈原生于公元前340年,楚威王卒于公元前329年,也就是楚威王去世时,屈原11岁左右。
《芈月传》只能委屈屈原平白无故老了几十岁。
不过屈原和黄歇都对楚国产生了重要影响,晚年也都是遭小人所害。
《芈月传》穿帮与虚构有多少

《芈月传》穿帮与虚构有多少《芈月传》就是一堂生动的语文历史考古课春申君怎么会是芈月的初恋?屈原怎么比芈月老那么多?给《芈月传》来个科普:新文化报-新文化网在正经嫁给秦惠文王的惠文后芈姝面前,芈八子只能站边边剧中将芈月和春申君黄歇塑造为青梅竹马的恋人著名导演郑晓龙和孙俪再次联手推出的《芈月传》如今正在热播,虽然收视喜人,但剧中大量的生僻字和战国时期相关的历史知识却让观众蒙了,有观众在网上说:“为了跟上电视节奏,都需要抱着字典、笔记本电脑看剧,看到不懂的字和历史名词都要查一下。
”与之前的《甄嬛传》架空历史不同,《芈月传》则是以历史上真实存在的秦宣太后为原型,其中的大量人物和剧情也是有史实可依的。
那么,历史上的“芈月”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她与秦始皇有什么关系?为了看剧时不忙乱、不抓狂,咱们现在一起来学习学习吧!缂è在集中,姜宏波饰演的楚威后和蒋欣饰演的莒姬为一件缂丝绣罗衫掐起来了。
缂丝,是中国特有的将绘画移植于丝织品的一种工艺美术品,以细蚕丝为经,色彩丰富的蚕丝作纬,纬丝仅于图案花纹需要处与经丝交织。
也作“刻丝”,最早出土的文物见于唐代。
莒jǔ蒋欣饰演的莒国公主莒姬之姓。
春秋时期,莒国是周代的诸侯国,位于今山东省莒县一带,公元前431年为楚国所灭。
齐桓公为公子时,曾到莒国避难,留下“勿忘在莒”典故。
识字芈ǐ孙俪饰演的角色姓,属于春秋时楚国祖先的族姓。
《史记》自《史记·十·楚世家》的记载:“芈姓,楚其后也”。
先秦时期都是先有姓,后有氏,用以区别贵贱,贵者有氏而贱者无。
楚国宗室为熊氏,屈原的屈也是一个氏,他们都是芈姓。
樗chū秦王嬴驷的弟弟樗里疾,是芈月儿子赢稷的王叔。
因封在樗里而被称为樗里疾或者樗里子。
不论是在剧中还是历史上,樗里疾都是一个滑稽多智的人物,秦人号为“智囊”。
虢guó由陶慧饰演的虢美人之姓。
出自姬姓,西周初期用以分封诸侯国名;分东虢、西虢。
穰rǎng地名,战国时楚邑,今河南省邓州市。
历史趣谈《芈月传》称呼有错误 专家称楚王不能直呼赢驷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芈月传》称呼有错误专家称楚王不能直呼赢驷导语:通过一部电视剧《芈月传》能长不少历史知识。
虽然观众已知“芈”的正确读法(“芈”,音“mǐ”),可是对于这些战国中期人物的称呼方式,历通过一部电视剧《芈月传》能长不少历史知识。
虽然观众已知“芈”的正确读法(“芈”,音“mǐ”),可是对于这些战国中期人物的称呼方式,历史学者有话要说。
日前,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副教授郭永秉指出,“剧中,嬴驷、赵侯雍……这些称呼和它们出现的场合,并不是严谨的先秦风格”。
自上古时代至春秋战国,人类在繁衍与文明的发展中建立了家族与血统的观念,对它们的重视就体现在“姓”与“氏”上。
历史上,秦惠文王姓“嬴”(音“yín”)、名“驷”(音“sì”)。
但今人“姓与名”结合的称呼方式,可不能在两千多年前的历史空间里信手拈来。
“虽说发展到战国末期,因为家族社会的逐渐解体,庶人阶层已开始模糊‘姓’与‘氏’的使用,但在高级贵族阶层中依然严格恪守着界限。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董珊说。
其实,被误称的何止是秦惠文王,赫赫有名的周武王被称为“姬发”,秦始皇被称作“嬴政”,其实都是一种误称。
还原先秦有规律:女称“姓”男称“氏”姓氏使用,先秦“有别”。
姓的诞生目前最早可溯之西周,它的产生是为了避免同姓通婚。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言:“男女同姓,其生不蕃(音“fán”)。
”说的就是古人极为警惕同姓结合、重视后嗣繁衍这件事儿。
西周之前,人类的聚居范围还十分有限。
但随着人口的逐渐膨胀、迁徙,“姓”诞生了。
它发挥出标明聚居人群来源、区别家族的实际功能。
生活常识分享。
《芈月传》剧情现历史错误:吃穿行齐“穿越”

[键入文字]
《芈月传》剧情现历史错误:吃穿行齐“穿越”
人红是非多,剧红口水多。
由导演郑晓龙和孙俪再次联手推出的《芈月传》如今热播,紧随一路高涨的收视率,各种烧脑话题扑面而来。
起初,因剧中出现了不少生僻字,引发不少观众学习热潮,狠补了一下查阅字典的相关知识。
而后,热衷纠错的人们又开启了强烈的找茬模式,将以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和史料为原型的《芈月传》,在吃穿行等诸多方面予以考证,发现其漏洞百出近乎体无完肤编剧导演是否也为此脑洞大开?
错爱/
芈月都当上了太后,黄歇还不到10 岁怎么可能相恋,还青梅竹马?
青梅竹马?黄歇8 岁时芈月已为太后
《芈月传》整体的一大看点就是主人公的三段爱情。
当前剧情,芈月与黄歇的青梅竹马恋已经开始了。
由初恋专业户黄轩饰演的黄歇,从小和芈月一起长大,说尽了各种温柔情话,可是却没有真正意义上在一起过。
剧中月儿好看等语句,甚至一度被网友评选为魔性台词之一,大有余音绕梁三日的功效。
然而这场原本将称为虐点之一的恋情,被挖出了年龄漏洞。
有关历史学家在受访时表示,关于芈月的早年经历,历史书上没有任何记载,但据推算,真实的芈月和黄歇有着不小的年龄差。
公元前306 年芈八子成为太后,她当时大概是30 岁,春申君是公元前314 年出生,比芈月要小20 岁左右。
也就是说,芈月都当上了太后,黄歇还不到10 岁怎么可能相恋,还青梅竹马?
在历史上,芈月是秦昭襄王的母亲,而春申君即黄歇是战国末期秦国独大、众国抗秦状态下出现的战国四公子之一,曾任楚相二十余年。
虽说,芈太后与春申君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也都还是楚人,但编造出这么一段忘年之恋却也有罔顾历史之嫌。
错妆/
1。
媒体刊文批《芈月传》:导致三观不正和格调失态

媒体刊文批《芈月传》:导致三观不正和格
调失态
来源:解放日报 1
《芈月传》开播一周,收视率如预期中居高不下的同时,各种新闻也层出不穷,除了常见的宣传造势,还有诸如“芈”字读音、缂丝为何的科普类,芈月墓开挖的考古类,收视率被偷的道德类等等,众声喧哗之中,《芈月传》成为年度热播剧已无悬念。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以《琅琊榜》、《芈月传》等为代表的热播剧,依然存在题材单一——古装剧;剧情单一——宫廷戏;手法单一——套路化等问题,同时在主题方面,却日益复杂化——厚黑学、人性论和反历史,并由此导致种种“三观”不正确和格调失态等诸多问题。
更值得注意的是,类似《芈月传》这类大众文化产品的生产链条,越来越专业化、延伸化,乃至资本异化。
《琅琊榜》始于网络原创文学,而在大众文化消费终端实现“华丽”转身,其背后的资本运作和操作手段,需要的是深入研究、权衡利弊,而不是盲目吹捧、乱花迷眼。
大众文化消费不仅是经济现象,还是文化现象,文艺作品还承担着化人育人功能,古装剧、宫廷剧等影视剧应当从“追求细节真实”开始,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精耕细作、多出精品,这将是今后大众文化产品制作追求的
目标和方向。
从联姻到暗算历史上秦楚什么仇什么怨陪你看《芈月传》!

从联姻到暗算历史上秦楚什么仇什么怨?陪你看《芈月传》!一心要拉高逼格的《芈月传》不甘于只是后宫开撕,号称要讲述史上第一个太后成长史诗。
可能调子起高了,演下来发现情怀太大有点兜不住,人物走马灯上下场,多少有点剧情跳跃,背景交代不清楚,我们就继续来给《芈月传》补点料,聊一聊秦国和楚国争霸究竟结下了什么仇什么怨?一、联姻剧中楚国公主芈姝嫁到秦国,在秦、楚争霸斗争中,为维护母国利益举止失措而被秦王斥责,在宫斗中与芈月的姐妹之情也逐渐产生裂痕。
所以那时的后宫之争相比电视剧中常见的宫斗戏要多了很多集团作战的色彩,像剧中魏琰和众媵侍争宠不仅为了自己更为了魏国;而秦国将公主孟嬴与燕国联姻,也是为了联合北部的燕国对抗齐国;后来为了加强秦、楚关系,芈八子的儿子嬴稷还娶了楚怀王的女儿。
虽然关系人物有点乱,但是诸侯之间相互联姻,嫁娶宗室女子是加强政治联盟的常用手段。
现在我们祝福婚姻常说“秦晋之好”,这个成语就来源于秦国和晋国联姻。
比剧中时期早300多年前的春秋五霸时候,秦穆公与强大的晋国联姻,娶了晋献公的女儿,后来秦穆公又把自己的一个女儿嫁给了逃难的晋公子重耳,也就是后来的晋文公,此后两国间又多次联姻,代表了世代修好和睦,后世人们就把“秦晋之好”作为婚姻祝语。
虽然秦、楚摩擦不断,但实际上秦楚联姻也很频繁,两国成为了好基友。
只是联姻的次数多了,奇葩的故事也不少。
最有名的是春秋时期楚平王为太子娶秦公主,等接到新娘子后,发现新娘子很漂亮,于是果断“娶”为己有,使出调包计让太子在陪嫁媵侍中另娶一个。
时间久了这事就纸包不住火了,估计太子当时内心几乎是崩溃的。
可能楚平王抢了儿媳妇自己也心虚,找个茬把太子外放,后来又找借口追杀太子,还杀了太子的师傅伍奢。
这一杀后果很严重,伍奢虽死,他的小儿子辗转逃到了吴国,辅佐了吴王阖闾。
他在吴国变革图强,后来带着吴国军队杀回了楚国都城郢都,掘开楚平王之墓,鞭尸三百,痛斥楚平王听信谗言,残杀忠良。
这个人就是伍子胥。
七宗罪!《芈月传》嬴荡如何一步步走向灭亡

七宗罪!《芈月传》嬴荡如何一步步走向灭亡嬴荡殁了!苦等了几十集之后,芈姝终于迎来儿子的死讯,一代君王就这样死了,不在战场上,不在朝堂上,而是在九鼎之下,可谓荒唐至极。
从《芈月传》赢荡一开始登场,这个人物就满满都是戏,小时候欺负其他孩子,大了好斗,堪称后宫第一霸主,正是这种有恃无恐的跋扈没有得到父母的及时纠正,使他一步步走向灭亡。
嬴荡七宗罪:一:娇惯恃宠,任性妄为嬴荡从小就被芈姝娇惯,想要的东西一定要得到,否则便撒泼耍浑,无理取闹。
小时候被娇惯想要的东西就要拿到二:蛮横无理,目无尊长小时候顶撞母亲,无视樗里子、甘茂的教导,上课时间出去玩耍,长大后,竟直接与大监在朝堂下刀剑相向,顶撞大王,赢驷最后被气得吐血。
顶撞大王,致赢驷吐血三:戾气深重,脾性暴躁为了让大王对儿子另眼相看,芈姝借机让嬴荡在众人面前演练兵法,没想到演习的木球掉到了坑里,嬴荡急了,让侍从想办法弄出来,急切之余,更是扬言“你们这些废物,我要杀了你们”。
秦王发现嬴荡戾气太重,芈姝却未及时纠正引导。
打骂侍从四:人云亦云,不知思考攻韩伐蜀的讨论僵局之下,大王派嬴荡和嬴稷去四方馆投注,面对考验,嬴荡听从母亲芈姝的建议:跟着大多数人。
于是在嬴稷忙着听取各方之言时,他却在数哪个票数多,就去了哪里,根本不去思考。
不加思考,按数投注五:欺负软弱,嚣张跋扈从小到大都仗着自己的母后是王后,自己是嫡子,就成天欺负别人,连自家兄弟也不放过。
芈姝助长儿子的气焰,不责怪反而推脱是别人的错。
欺辱公子通封其如厕君六:品行不端、目无王法作为一个太子,竟然跑去翻墙,色眯眯地偷窥魏夫人宫里的美人魏颐。
偷窥美人七:行事鲁莽,不听劝告秦国朝堂之上,嬴荡当庭羞辱魏冉,魏冉被孟贲打得口吐鲜血,嬴荡却不顾重臣司马错和樗里子的劝告,一意孤行,封孟贲为左庶长,以致于司马错将军气愤之至,直接申请卸甲归田,也伤了众多贤士的心。
当庭侮辱魏冉最后嬴荡举鼎而亡也是不顾大臣阻拦,冲动所致,可谓自食恶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甄嬛传》火了那么久,
恐怕大家还不知道这个嬛字应该读(xuān),
估计几亿人直到现在都还在念嬛(huán),凌乱中~
《芈月传》终于开播了,
这次千万不要读错!
先考考你们
"芈"字怎么读?
哈哈,想必大家都做过功课了,一定知道读mǐ
那么下面这几个事儿,你们清楚吗?
话不多说!
霸霸(昵称~昵称~)的历史老师已经怒了!
《芈月传》编剧,请好自为之~
历史疑点一
还记得商鞅临死前说的那句话吗?
注意,他说了帝业二字
出自李斯《谏逐客书》:“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
秦王嬴政统一中国创"皇帝"一词作为最高统治者的正式称号
提前了一百多年创造新词汇
商鞅的功力可见一斑呐!
历史疑点二
《芈月传》中有一幕是屈原和楚威王在朝堂讨论商鞅之死
然而真相是:
商鞅被车裂那年,屈原只有2岁啊!大王!
证据奉上
商鞅是公元前338年被车裂,屈原是公元前340年出生
所以当时楚威王二年屈原根本不可能在朝讨论商鞅之死编剧,我历史老师的一口老血已经喷在了屏幕上了!
勿擦!
请往下看!
历史疑点三
第四集说到,童年芈月拜屈原蜀黍为师
其实芈月和屈原是同龄人啊!
这让我想到了同龄的郭德纲爷爷和林志颖哥哥~
来来来
我们来理一理
屈原生于公元前340年,芈月的儿子嬴稷生于前325年古代女子生孩子是比较早,就算她15岁生儿子
大概和屈原生于同一年。
这种为所欲为的编剧风格简直是深得我心!
给我也来50年玩玩!
历史疑点四
黄歇和芈月是亲梅竹马的设定
其实黄歇比芈月小了不止一轮
还是一个标杆!
芈月儿子嬴稷生于前325年,春申君生于前320年比她儿子还小五岁的人,怎么可能做青梅竹马呢?
谁来给我解释解释?
想想也是醉了~
历史疑点五
战国,纸还没被发明出来的年代
竟然惊现纸写信件!
科普一下~
最早的纸出现于西汉,甘肃放马滩出土了西汉时期的麻纸,证明西汉已经有纸张。
再问个问题~
历史老师暴走了,我该怎么劝住他?
不管是片名如何念还是历史花样乱
霸霸我只能在
不过
我们历史老师指了条明路
现在没点文化知识,你好意思看电视剧?!?
《芈月传》后面那么多集,你一个历史疑点都挑不出!
你还好意思说自己看过?
还瞅啥?
赶紧学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