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语文版语文选修616《墨池记》随堂练习
《墨池记》节选阅读答案

《墨池记》节选阅读答案《墨池记》节选阅读答案文章名为《墨池记》,着眼点却不在"池“,而在于阐释成就并非天成,要靠刻苦学习的道理,以此勉励学者勤奋学习。
我们为大家整理了《墨池记》节选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墨池记》节选曾巩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①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
新城之上,有池洼然②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③《临川记》云也。
羲之尝慕张芝④,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⑤?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耶?则学固岂可以少哉,注释:①隐然:隐约之状。
②洼然:低深之状。
③荀伯子:南北朝时宋朝人,曾任临川内使。
④张芝:东汉人,善草书,人称“草圣”。
⑤岂……耶:表揣测语气。
1.解释文中词语的含义。
岂信然邪信然:_________羲之之书晚乃善善:_________2.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文中来看,王羲之能够成为“一代书圣”的重要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墨池记》节选阅读答案1.信然:确实如此。
善:完美。
2.然而后世没有人能赶上(王羲之)的,或许是他们在学习上下的功夫不如王羲之吧。
(意对即可)3.王羲之的书法造诣并非天生而成,而是通过勤学苦练才达到成熟的。
(或“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拓展阅读:《墨池记》赏析本文在写作上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
先记叙墨池的方位、形状、传闻,然后发表议论,接着记叙王羲之的轶闻,再议论后世之所以没有人能够比得上王羲之,是因为他们所下的功夫不如王羲之,并由此联系到道德方面的深造修养。
最后记叙学官王盛为推广王羲之的事迹而采取的—系列措施,并对其用意发表议论,从而揭示出文章深刻的主题。
第10课《墨池记》同步测试附答案(冀教版初二上)doc初中语文

第10课《墨池记》同步测试附答案(冀教版初二上)doc初中语文【同步达纲练习】1.讲明以下句中加点字词的讲明①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 )②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 )③盖亦以精力自致..者 ( )④遗风..余思 ( )⑤尝极.东方 ( )⑥学固.岂能够少哉 ( )⑦推.王君之心 ( )⑧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 )2.以下各项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是( )A.羲之之书.晚乃善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B.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耶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C.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D.以临.于溪临.池学书3.选出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 )A.有地隐然.而高B.有池洼然.而方以长C.信然.邪D.然.后世未有能及者4.以下句子全部与王羲之相关的一项为哪一项( )①尝慕张芝,临池学书②而尝极东方,出沧海③那么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④况欲深造道德者邪⑤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⑥推王君之心A.①②⑤⑥B.①③⑥C.①④⑤⑥D.①②③⑤5.与文中意思不相符的一项为哪一项( )A.王羲之仰慕张芝的书法,临池学书法,因长年在池中洗笔,池水为墨所染而黑,可见王羲之学习之刻苦。
B.王羲之因仕途坎坷,故寄情山水书法。
C.后世学书法的成就不及王羲之,往往是学习上不及王羲之勤奋。
D.王盛题字,曾巩作记差不多上为了鼓舞求学的人6.填空①王羲之,字,临沂人,代闻名书法家。
后人评他的笔势讲〝,〞,并称他为〝〞。
②曾巩,字,唐宋八大伙儿之一,著有«»【创新能力训练】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
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那么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墨池记练习题

九年级上册第23课《墨池记》复习资料一、知识要点归纳1.掌握下列加点词的注音:①于楹间以揭之(yìng)②有池洼然(wā)③不可强以仕(qiǎng)④徜徉肆恣(chángyáng)(sìzì)2.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
①而尝极东方:穷尽。
②肆恣:意思是放纵、任情。
③以精力自致者:取得,达到。
④学固岂可以少哉:本,原来。
⑤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方,当……时候。
强,勉强。
仕,做官。
⑥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明显,显著。
⑦推王君之心:推究,考察。
⑧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推崇,尊重。
⑨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庄士,庄重自持的正直人。
遗风余思,遗留下来的作风和思想。
遗风,流传下来的作风。
余思,流传下来的思想。
⑩被于来世者何如哉:影响。
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求学的人。
3、注意辨析下列词类活用现象:①池水尽黑。
——名词活用作动词,变成黑色。
②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乐。
③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长处。
5、注意下列句子的句间停顿。
①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
②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③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④羲之之书/晚/乃善。
⑤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⑥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⑦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⑧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6.作家作品曾巩(1019~1083)宋代散文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字子固。
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
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
7、题解:分析提示:这篇“记”是曾巩应“教授”王君之请为州学生员而写的作者通过王羲之墨池的传说,说明任何人要取得卓越成就都必须经过刻苦学习,“以精力自致者”,而非“天成”。
并进而推论到关于道德修养的问题,题小意宏,发人深省。
8、思想内容与术特色把握:分析提示:曾巩的散文创作成就很高,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
2016苏教版语文选修《墨池记》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墨池记》同步练习题及答案1、填空。
本文选自《_________》,作者_______就是_____时______家。
有关她的成语就是:________:原形容书法笔力强劲,后来比喻见解、议论的深刻。
后人称其为_______,南宋理宗时追谥_______.她与欧阳修等人一起,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作出了杰出贡献,被归为_______之一。
著作有《元丰类稿》《隆平集》等传世。
2、解释句中加点字。
(1)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2)况欲深造道德者邪()(3)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4)于楹间以揭之( )3、选出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不同的一项()A、有地隐然而高B、有池洼然而方以长C、信然邪D、然后世未有能及者4、下列句子全部与王羲之相关的一项就是()①尝慕张芝,临池学书②而尝极东方,出沧海③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④况欲深造道德者邪⑤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⑥推王君之心A、①②⑤⑥B、①③⑥C、①④⑤⑥D、①②③⑤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词。
(1)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2)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3)盖亦以精力自致者( )(4)遗风余思()(5)尝极东方()(6)学固岂可以少哉()(7)推王君之心()(8)被于来世者如何哉()7、给重点字注音。
洼然洼______ 王羲之羲______荀伯子荀______ 徜______徉______肆______恣______楹间楹______8、翻译句子1)、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根据理解默写课文原句。
语文版高中语文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练习:16墨 池 记实战演练

一、基础知识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而尝极.东方极:最高的层次B.亦以精力自致.者致:取得,达到C.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章:表彰D.后人尚.之如此尚:还解析:选B。
A项,极:游尽。
C项,章:显明,显著。
D项,尚:推崇。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有地隐然.而高B.有池洼然.而方以长C.信然.邪D.然.后世未有能及者解析:选D。
然而。
A、B、C项,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3.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B.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C.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如何哉D.则/学固岂可以少哉解析:选A。
A项应为“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
4.下列句子全都与王羲之相关的一项是()①尝慕张芝临池学书②而尝极东方,出沧海③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④况欲深造道德者邪⑤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⑥推王君之心A.①②⑤⑥B.①③⑥C.①④⑤⑥D.①②③⑤解析:选D。
④为作者的观点,⑥为作者对王盛请自己作记的用心的猜测。
5.下列与文中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A.王羲之仰慕张芝的书法,临池学书法,因长年在池中洗笔,池水为墨所染而黑,可见王羲之学习之刻苦。
B.王羲之因仕途坎坷,故寄情山水书法。
C.后世学书法的成就不及王羲之,往往是学习上不及王羲之勤奋。
D.王盛题字,曾巩作记都是为了勉励求学的人。
解析:选B。
王羲之学习书法是因为钦佩张芝,并不是“因仕途坎坷”。
二、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
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
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学案6.16 墨池记 word版含解析

第16课墨池记目标定位 1.熟读成诵,整体感知,领会文章主旨。
2.了解借事立论、叙议结合的写法。
3.从“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事例中获得教益。
1.作者简介曾巩(1019-1083),字子固,建昌军南丰(今属江西)人,杰出的文学家。
历官太平州司法参军、馆阁校勘、集贤校理、英宗实录院检讨官,出通判越州,历知齐、襄、洪、福、明、亳诸州。
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拜中书舍人。
后人称其为“南丰先生”,南宋理宗时追谥“文定”。
他与欧阳修等人一起,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作出了杰出贡献,被归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著作有《元丰类稿》《隆平集》等传世。
2.背景探寻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有一“墨池”,相传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洗笔砚处。
曾巩钦慕王羲之的盛名,于庆历八年九月到临川游览、凭吊墨池遗迹。
当时曾巩刚刚30岁,没有谋得一官半职,而文章却已名满天下,临川郡的州学主管教育的官员王盛仰慕他的名望,请他为“晋王右军墨池”作记,于是曾巩根据王羲之的轶事,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散文。
3.文学常识“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①洼.然( ) ②邪.( ) ③徜徉..( ) ④肆恣..( ) ⑤于楹.间以揭之( ) 答案 ①wā ②yé ③chán ɡ yánɡ ④sì zì ⑤yín ɡ2.通假字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 通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彰” 显明,显著3.一词多义①临⎩⎨⎧ 临.池学书 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②信⎩⎨⎧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低眉信.手续续弹 言必信.,行必果③及⎩⎨⎧然后世未有能及.者 而因以及.乎其迹邪 ④书⎩⎨⎧ 羲之之书.晚乃善 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 ⑤能⎩⎨⎧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 夫人之有一能.答案①面对/从高处往低处看②真实/真实的/随意/讲信用③赶得上/推及④书法/写⑤能够/专长,擅长4.词类活用①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②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③尝极.东方,出沧海:答案①形容词用作名词,专长。
墨池记中考试题集锦(附答案).doc

今为州学舍D.(操蛇之神)告之于帝(《愚公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羲之之书晚乃善B. 以衾拥覆,久而乃和(《送东阳马墨池记 课内文段扬州市2004(二)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12-15题(12分)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 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 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 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惟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 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 来世者何如哉! (曾巩《墨池记》)12. 解释下列加点字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⑴则其所能() ⑵盖亦以精力自致者()(3)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 (4)使后人尚之如此()13. 下面各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 ()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 A.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又尝自休于此邪 C.14.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4分)①则学固岂可以少哉!②又告于巩曰:“愿有记”15.第①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什么?(2分)2004山东宾州(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8—12题(12分)(甲)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常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也?(乙)孙莘老识文忠公,尝乘间从,以文字问之,云:无他术①,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 多作自能见之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苕溪渔隐②曰:旧说梅圣俞③日课④一诗,寒暑未尝易也,圣俞诗名满世,盖身试此说之效⑤耳注释:①术:方法②苕溪渔隐:即胡仔,宋代作家③梅圣俞:即梅尧臣,宋代著名诗人④课:这里指按照规定的内容和分量学习⑤效:应验&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尝极东方极:寒暑未尝易也易:9.下面各组中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以文字问之B.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C.羲之之书晚乃善当立者乃公子扶苏D.以临于溪,曰新城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10.请用自己的话说明墨池的位置和形态(2分)答:11.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文言句子(4分)岂其学不如彼也?答: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答:12.(甲)(乙)两文从不同的角度阐述怎样的观点?要想学有所成,除此之外,你认为还需要哪些条件?(2分)答:(甲)(乙)两文的观点:还需要的条件:(写出两点即可)二、阅读(共42分)(一)(12 分)&①极:穷尽;②易:改变[评分标准]本题2分,每个1分,意思对即可9. D [评分标准]本题2分10.临川城东,临着溪水有一个缓缓隆起的高坡,称做新城,新城之上有一个很深的长方形水池,就是荀伯子在《临川记》中所说的王羲之的墨池[评分标准]本题2分,位置、形态各1分,内容全面、语言通顺得满分,否则酌情扣分11.①莫非他们所下的学习功夫不如王羲之吧?②只要多读书多写作,自然会精湛的[评分标准]本题4分,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12.勤学苦练的观点还需要的条件如:明确的学习目的,科学的学习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用心专一等[评分标准]本题2分,每问1分,意思对即可2004甘肃省(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215题[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乙]羲之常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12.解释下列短语①援疑质理:②临池学书:晚乃善:13.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②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14.宋濂求学与王羲之学书的“吃苦”精神各表现在哪里?(摘文中原句回答)你怎么看这种学习精神?15.宋濂对“乡之先达”持怎样的态度?你怎样评价这种师生关系?12.①提出疑难,询问道理②临近水池处练习写字③到了晚年才特别好13.①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②那么他所擅长的书法艺术,也应该是靠自己花费精力所取得,而不是天生的14.宋濂求学与王羲之学书的“吃苦”精神分别表现在:“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临池学书,池水尽黑”对苦学精神赞成与否,只要言之成理即可15.对乡之先达,宋濂毕恭毕敬,“色恭”“礼至”对师道尊严赞成与否,言之成理即可2006江门市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1417题(14分)[甲]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乙]人有从学者,董遇(人名)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又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于无日”董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董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农时)之余也”14用自己的话概括,[甲]文中王君推祟王羲之的目的是中董遇告诉从学者;[乙]文(3分)15解释下面两组加点的词(4分)(1)a被于来世者何如哉被: b将军身被坚执锐被:(2) a或问“三余”之意意: b醉翁之意不在酒意:16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加点词必须准确译出) (4分)(1)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2)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17谈谈你读[乙]文后获得的启示(3分)14勉学劝善;利用“三余”勤读;评分说明:概括大意,每空1分,共2分;语言简洁、通顺1分15(1)影响;穿着(或通“披”);(2)意思;情趣16(1)答:教授王盛君担心墨池不够明显,于是写了“晋王右军墨池”悬挂在门前的楹柱之间来标明它(2)答:冬天是一年的空闲时间,夜晚是一天的空闲时间,阴雨的时候是农时的空闲时间评分说明:每小题2分大意正确且译出加点词1分;语言通顺、完整、简洁1分17答:要点:善于利用空闲时间来学习(可从不同角度谈启示,如①读书百遍,其义自见②董遇诲人不倦……)评分说明:有启示1分;能结合启1示,言之成理地作一点分析1分;语言通顺、完整1 分2006武汉三、文言文阅读(12分)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窪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1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分)(1)羲之尝慕张芝⑵此为其故迹⑶而尝极东方⑷然后世未有能及者1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临池学书,池水尽黑⑵羲之之书晚乃善14、作者在上文中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4分)答:12.(1)羡慕,敬仰⑵是(3)曾经(4)赶上(共4分每个1分)13.(1)临近水池学习书法,(在池中洗笔砚),池水都染黑了⑵王羲之的书法到了晚年特别好(共4分.每句2分.)14.学习要勤奋刻苦.(共4分•)2006郴州(课改区)26.请仔细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按要求答题(甲)晋王羲之,字逸少,旷(王旷,王羲之之父)子也,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论书法的书)于父枕中,窃而读之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母曰:“尔看用笔法?”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羲之拜请:“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幼令(幼年时的美好才华)也”父喜,遂与之不盈期月,书便大进卫夫人(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少时,曾经跟她学习书法)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留涕曰:“此子必蔽吾名!”(乙)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1)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a)不盈期月盈:(b)尝极东方极:(2)请用自己的话说明乙文中墨池的位置和形态(3分)(3)请结合(甲)、(乙)两文谈谈王羲之取得成功的原因(用原文回答,不少于四句) (4分)(a)(b)(c)(d)(e)(4)(甲)、(乙)两文都是介绍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你知道后人对他的尊称是什么吗?后人用一个四字成语来评价他的字,你能把这个成语写出来吗?(3分)尊称:成语:26. (1) a盈:满或到b极:穷尽(每字解释1分,共2分)(2)能够用自己的话清楚、准确地把墨池的位置和形态表述出来即可例:临川城东,临着溪水,有一个缓缓隆起的高坡,称作新城,新城之上有一个很深的长方形水池,就是荀伯子在《临川记》中所说的王羲之的墨池(3分)(3)可从天资聪颖,喜好书法,勤奋努力,教导得法等方面去找参考句子:A七岁善书B十二见前代笔说于父枕中,窃而读之C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幼令也D临池学书,池水尽黑E盖亦以精力自致者(满分4分,找出3句可得满分,少于3句每少找一句扣1分)(4)尊称:书圣(2分)成语:入木三分(1分)。
高中语文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墨池记》简教附同步练习语文版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墨池记》简教附同步练习专题三杂记墨池记曾巩编写:班级姓名学号一、学习目标1.熟读成诵,整体感知,领会文章主旨。
2.了解借事立论、叙议结合的写法。
3.从“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事例中获得教益。
二、资料链接(一)作者简介(1)曾巩简介曾巩,字子固,北宋建昌军南丰县(今属江西省)人,杰出文学家。
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登仁宗嘉二年进士第。
历官太平州司法参军、馆阁校勘、集贤校理、英宗实录院检讨官,出通判越州,历知齐、襄、洪、福、明、亳诸州。
元丰五年拜中书舍人。
六年,病逝于江宁府,享年六十五岁。
后人称其为“南丰先生”,南宋理宗时追谥“文定”。
他与欧阳修等人一起,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作出了杰出贡献,被归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著作有《元丰类稿》,《隆平集》等传世。
(2)王羲之简介王羲之,字逸少,琅邪临沂人(今属山东)。
晋怀帝永嘉年生,死于晋哀帝兴宁三年。
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后世称为“王右军”。
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
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
他小时后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
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王羲之的楷书如《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等在南朝即脍炙人口,对后世影响很大他的正体世称“书之圣”。
王羲之在书法上是个革新家,他的主要成就还是表现在行书和草书上。
他的行草书又被世人尊为“草之圣”。
他把散见于前代、当代的书法作品中的一些用笔、结字优点,融合统一在一种崭新的书法作品中。
(二)文章简析本文是作者应抚州州学教授王盛之之请而写的一篇叙记。
文章先由墨池的传闻推出王羲之书法系由苦练造就的结论,然后引申到为学修身要靠后天的勤奋深造的普遍道理。
学习不能依赖天赋,必须刻苦努力,专心致志,曾巩这里的学习,并非单指学习方法,主要指的是道德的提高和深造。
(三)结构思路第一部分(1-2节):首先说明墨池的所在,接着指出古迹不实,然后强调不由天成,而须“以精力自致”由物及人,题小旨大,发人深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课墨池记一、基础知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①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②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③盖亦以精力自致.者:④遗风余思..:⑤尝极.东方:⑥学固.岂可以少哉:⑦推.王君之心:⑧被.于来世者如何哉:答案①真。
②勉强。
③达到。
④流传下来的思想。
⑤穷尽。
⑥本,原来。
⑦推究,推求。
⑧影响。
2、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不同的一项就是()A、有地隐然.而高B、有池洼然.而方以长C、信然.邪D、然.后世未有能及者答案 D解析前面三项都理解为“……的样子”,D项理解为“但就是”。
3、下列句子全都与王羲之相关的一项就是()①尝慕张芝,临池学书②而尝极东方,出沧海③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④况欲深造道德者邪⑤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⑥推王君之心A、①②⑤⑥B、①③⑥C、①④⑤⑥D、①②③⑤答案 D4、下列各项中与文中意思不相符的一项就是()A、王羲之仰慕张芝的书法,临池学书法,因长年在池中洗笔,池水为墨所染而黑,可见王羲之学习之刻苦。
B、王羲之因仕途坎坷,故寄情山水书法。
C、后世学书法的成就不及王羲之,往往就是学习上不及王羲之勤奋。
D、王盛题字,曾巩作记都就是为了勉励求学的人。
答案 B解析“因仕途坎坷”理解错误。
二、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
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
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
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
又告于巩曰:“愿有记。
”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如何哉!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5、下列与“羲之之书晚乃善”的“善”意思相同的一项就是()A、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C、吾善.刀而藏之D、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答案 D解析D项与例句均为“好”。
A项为“亲善,友好”。
B项为“擅长”。
C 项为“揩拭”。
6、结合上下文,对“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理解不正确的一项就是()A、这句话就是说,天天练习写字,在附近的水池边洗砚洗笔,把池水都染黑了。
B、这就是写张芝刻苦学习书法的事。
C、这就是写王羲之效法张芝刻苦学习书法的事。
D、“临池”这两个字,后来成为一个词,指练习写字。
答案 B解析就是写王羲之刻苦学习书法的事。
7、对“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翻译正确的一项就是()A、然而后世不如她,难道就是学习比不上她不?B、然而后世没有能赶上她的,难道所下的功夫不如她不?C、然而后世没有能赶上她,哪里就是她们所下的功夫不如她呢?D、然而后世没有能赶上她,怎能就是她们所下的功夫不如她呢?答案 B8、以下各项中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就是()A、这篇文章通过记墨池,指出王羲之的书法的卓越成就,就就是从精心学习得来的,主旨就是借此勉励学者专心致志,努力上进B、这篇文章在写作方式上,就是记叙与议论结合,一方面记事,一方面紧扣着所记的事发表议论。
C、记,就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一般可以记人、记事、记游。
D、本文表达了王羲之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墨,王盛崇尚王羲之书法功夫之精深,曾巩因崇拜以上三人而写了《墨池记》这三方面的内容。
答案 D解析“曾巩因崇拜以上三人而写了《墨池记》这三方面的内容”错。
三、课堂延伸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醒心亭记曾巩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
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
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
故即其事之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
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虽然,公之作乐,吾能言之。
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才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
公乐也。
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以寄意于此也。
若公之贤,韩子殁.数百年而始有之。
今同游之宾客,尚未知公之.难遇也。
后百千年,有慕公之为人,而览公之迹,思欲见之,有不可及之叹,然后知公之难遇也。
则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欤!而巩也,又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欤!庆历七年八月十五日记。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就是()A、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涯:水边B、云烟之相滋.滋:滋扰C、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憾:怨恨D、韩子殁.数百年而始有之殁:死答案 B解析 滋:滋生蔓延。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就是( )A 、⎩⎨⎧自为记以.见其名义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B 、⎩⎨⎧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C 、⎩⎨⎧ 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 、⎩⎨⎧ 今同游之宾客尚未知公之.难遇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答案 C 解析 C 项中“乎”都就是作介词,相当于“于”。
A 项连词,表目的,相当于“用以”;连词,表原因,相当于“因为”。
B 项兼词,相当于“于此”;疑问代词,相当于“什么”。
D 项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用于定语与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的”。
1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就是( )A 、本文写欧阳修以“醒心”名亭,而曾巩为之作记,并与欧阳修的文章《醉翁亭记》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以“醒”贯穿全篇。
B 、本文虽为“记”,却主要围绕欧阳修的“醉”“乐”“醒”展开议论,正体现了曾巩散文平正周详而擅长议论的特点。
C、作者指出欧阳修“醉”只就是表象,“醒”方就是实质,“乐”则就是体现,而这种“乐”就在于“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的山水之乐。
D、正如韩愈诗所说“应留醒心处,准拟醉时来”,欧阳公筑亭题名的含意就就是为了使人在国泰民安的太平盛世中能“洒然而醒”,而这也正就是本文的主旨所在答案 C解析作者认为欧阳修的乐并不在于“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的山水之乐,而在于国泰民安,就是以天下为己任的贤人达士之乐。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
译文:(2)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译文:(3)乃公所以寄意于此也。
译文:(4)而巩也,又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欤!译文:答案(1)有人喝醉并且劳累了,就一定会到醒心亭观望风景。
(2)她真可以说擅长从山泉之间获得乐趣,而且给它们取名来显示它们的实际情况,又就是更擅长的了。
(3)这其实就是欧阳公用来在这里寄寓她的理想呀!(译为“这就是欧阳公借醒心亭寄托她的情感”也算正确。
)(4)而我又可以凭借文章寄托名声在她的文章之后,难道可以不感到欢喜、幸运不!参考译文在滁州的西南方,泉水的旁边,欧阳公出任知州的第二年,建筑凉亭叫“丰乐亭”,自己写了一篇《丰乐亭记》,来说明丰乐亭名称的由来。
之后又径直在丰乐亭往东几百步,找到山势高的地方,建筑凉亭叫“醒心亭”,并且请我为它写一篇记事。
只要欧阳公与宾客来游玩,一定会到丰乐亭饮酒。
有人喝醉并且劳累了,就一定会到醒心亭观望风景,瞧到群山环绕,白云山岚水气滋生蔓延,一望无际的旷野,花草树木茂盛,山泉岩石秀丽,让她们眼睛所瞧到的、耳朵所听到的都有清新的感觉,她们的心也因惊奇而醒来,甚至久待而忘了回去。
所以根据这样的事形成的原因为它取名“醒心亭”,这就是取自韩愈《北湖》一诗的句子。
唉!她真可以说擅长从山泉之间获得乐趣,而且给它们取名来显示它们的实际情况,又就是更擅长的了。
虽然如此,欧阳公的快乐,我能形容。
我们的国君在上能宽大化民,不用刑罚;我们的人民在下生活充裕,没有怨恨;天下求学的人都贤德有才能,边远地区鸟兽草木的生长都适当合宜,这才就是欧阳修的快乐。
而只就是在一座山的角落、一池泉水的旁边,难道就是欧阳公的快乐不?这其实就是欧阳公用来在这里寄寓她的理想呀!像欧阳公的贤德,韩愈死后的数百年才有。
现在与她同游的宾客都还不知道欧阳公的难得。
以后的百千年,有人仰慕欧阳公的为人,来参观她的遗迹,想要见她一面,却有没办法再见到她的感叹(或说有比不上她的感叹),然后才知道欧阳公的难得。
所以凡就是与她在这里同游的人,难道可以不感到欢喜、幸运不!而我又可以凭借文章寄托名声在她的文章之后,难道可以不感到欢喜、幸运不!宋仁宗庆历七年八月十五日记。
四、随堂练笔13、以“勤”为话题写一篇短文,不少于300字。
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