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管内血肿
颈椎前路术后颈部切口血肿的早期观察与急救

颈椎前路术后颈部切口血肿的早期观察与急救颈椎前路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颈椎病的手术方式。
但是,手术后可能会发生颈部切口血肿,这是一种可能会导致颈动脉或其他神经血管受压的严重并发症。
因此,术后早期观察和及时急救十分重要。
术后早期观察颈椎前路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密切观察,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颈部切口血肿等并发症。
1.注意吸气困难情况术后患者可能出现吸气困难的症状,表现为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
这可能是由于颈部切口血肿导致气管和食管受到压迫。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应尽快通知医生并采取积极措施。
2.注意颈部肿胀和疼痛颈部切口血肿可能会导致颈部肿胀和疼痛。
术后患者需要定期检查颈部切口处,观察有无异常,如出现肿胀、疼痛等情况,应立即通知医生。
3.注意指标监测术后患者需要定期检查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
这有助于发现颈部切口血肿对患者的影响,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急救1. 提高头部位置一个有效的措施是提高患者的头部位置。
这有助于减轻颈部血肿对气管和食管的压力,并促进血液回流。
2.检查血肿情况为了了解血肿的具体情况,可通过超声、CT等方式进行检查。
这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血肿的大小、位置和形状,从而指导治疗。
3.积极治疗治疗措施包括按压止血、介入手术、开放手术等,这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
手术后颈部切口血肿是颈椎前路手术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如果不及时发现和处理,会对患者的生命和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
因此,在术后早期观察和及时急救方面要格外重视。
同时,患者术后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检查,并遵循医生的建议来预防和控制术后并发症。
1 椎管内阻滞并发症防治专家共识(2017版)

椎管内阻滞并发症防治专家共识(2017版)2017-12-14 07:03 来源:未知编辑:shuangkai 点击: 461 马虹(共同负责人)王国林王俊科(共同执笔人/共同负责人)吴新民郭曲练虞建刚(共同执笔人)熊利泽薛张纲椎管内阻滞并发症是指椎管内注射麻醉药及相关药物所引起的生理反应、毒性作用以及椎管内穿刺与置管给机体带来的不良影响。
为明确椎管内阻滞并发症的基本防治原则、降低椎管内阻滞的风险并最大程度地改善患者的预后,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特制定《椎管内阻滞并发症防治专家共识》(以下简称“专家共识”)。
本“专家共识”仅为提高麻醉质量而制定,不具有强制性,也不应作为医疗责任判定的依据。
总体而言,椎管内阻滞并发症可分为椎管内阻滞生理效应相关并发症、椎管内阻滞药物毒性相关并发症和椎管内穿刺与置管相关并发症三类。
一、椎管内阻滞生理效应相关并发症(一)心血管系统并发症低血压和心动过缓是椎管内阻滞最常见的生理效应。
不同的临床研究采用的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定义不同,一般而言,低血压定义为收缩压低于90mmHg,也可定义为收缩压(或平均动脉压)下降幅度超过基础值的30%。
椎管内阻滞中低血压的发生率为8%〜33%。
心动过缓则指心率低于50次/分,其发生率为2%〜13%。
严重低血压和心动过缓会导致心搏骤停,是椎管内阻滞严重的并发症。
1. 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发生机制(1)交感神经被阻滞后引起体循环血管阻力降低和回心血量减少,是最常见的原因。
(2)椎管内阻滞后血液再分布、心室充盈不足,引起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及交感神经活动减弱,导致椎管内阻滞后突发低血压、心动过缓,甚至心搏骤停。
(3)T4以上高平面阻滞,阻断心脏加速神经纤维(发自T1〜T4水平),削弱心脏代偿功能,进一步加重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4)其他因素,如局麻药吸收入血引起心肌负性肌力作用;所添加的小剂量肾上腺素吸收入血的β2兴奋作用(扩血管效应);可乐定的α2兴奋作用、抑制突触前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和直接增加副交感活性等机制,均可引起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一椎管内血肿PPT课件

❖ 椎管内血肿是一种罕见但后果严重的并发症。 临床表现为12小时内出现严重背痛,短时间 后出现肌无力及括约肌功能障碍,最后发展 到完全性截瘫,如感觉阻滞平面恢复正常后 又重新出现或更高的感觉阻滞平面,则应警 惕椎管内血肿的发生。其诊断主要依靠临床 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
一.椎管内血肿
血肿的形成因素
1. 椎管内阻滞穿刺针或导管对血管的损伤 2. 椎管内肿瘤或血管畸形、椎管内“自发性”
出血。大多数“自发性”出血发生于抗凝或 溶栓治疗之后,尤其后者最为危险。
一.椎管内血肿
危险因素 1. 患者因素:高龄、女性、并存有脊柱病变
或出凝血功能异常 2. 麻醉因素:采用较粗穿刺针或导管、穿刺
3. 除特殊情况,对未经治疗的全身性感染患者,不 建议采用椎管内阻滞
三.感染预防ຫໍສະໝຸດ 4. 对于有全身性感染的患者,如已经过适当的抗 生素治疗,且表现出治疗效果(如发热减轻), 可以施行脊麻,但对这类患者是否可以留置硬 外腔导管或鞘内导管仍存在争议。
5. 对在椎管穿刺后可能存在轻微短暂菌血症风险 的患者(如泌尿外科手术等),可施行脊麻。
三.感染
危险因素 1. 潜在的脓毒症、菌血症、糖尿病 2. 穿刺部位的局部感染和长时间导管留置 3. 激素治疗、免疫抑制状态(如艾滋病、癌
症化疗、器官移植、慢性消耗状态、慢性酒 精中毒、静脉药物滥用等)。
三.感染
预防
1. 麻醉的整个过程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程序,建议 使用一次性椎管内阻滞材料
2. 理伦上任何可能发生菌血症的患者都有发生椎管 内感染的风险,是否施行椎管内阻滞取决于对每 个患者个体化的利弊分析
6. 硬膜外腔注射固醇激素以及存在潜在的可引起 免疫抑制的疾病,理伦上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但HIV感染者并不作为椎管内阻滞的禁忌。
血肿的处理方法

血肿的处理方法血肿是指血液在组织内的局部积聚,通常是由于外伤或者手术引起的血管破裂而导致的。
血肿不仅会引起局部组织的疼痛和肿胀,还可能影响到周围的功能和活动。
因此,及时有效地处理血肿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血肿处理方法。
1. 冷敷。
冷敷是处理血肿的常见方法之一。
在受伤后的最初24小时内,可以使用冰袋或者冷敷物敷在受伤部位,每次15-20分钟,每隔2-3小时重复一次。
冷敷可以收缩血管,减少出血和减轻疼痛,同时也有助于减轻局部肿胀。
2. 静脉注射。
对于较大的血肿,可以考虑通过静脉注射药物来加速吸收和分解血肿。
一些溶栓药物和消炎药物可以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直接作用于血肿部位,促进血肿的吸收和减轻炎症反应。
3. 局部按摩。
在血肿形成后,适当的局部按摩可以帮助促进血肿的吸收和减轻肿胀。
按摩时要注意力度和方式,避免过度按压和摩擦,以免造成血肿扩散或者加重疼痛。
4. 康复训练。
对于一些需要长期康复的血肿患者,康复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适当的运动和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受伤部位的功能和活动能力,同时也有助于促进血肿的吸收和减轻疼痛。
5. 手术治疗。
在一些严重的血肿情况下,如颅内血肿、腹腔血肿等,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可以直接清除血肿,减轻压力,避免进一步的损伤和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对于血肿的处理,及时有效地采取合适的方法非常重要。
在处理血肿的过程中,患者需要密切关注受伤部位的情况,及时就医并遵医嘱进行治疗。
同时,也要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适当的休息和康复训练,以促进血肿的吸收和减轻疼痛,加速康复。
希望以上介绍的血肿处理方法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椎管内血肿的影像学表现

c a l f o l l o w- u p we r e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r e v i e we d .1 8 p a t i e n t s we r e s u b j e c t e d t o C T a n d M RI s c a n,o f wh i c h 2 t o t h e e n h a n c e d M R
[ A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CT a n d M RI I ma g i n g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h e ma t o ma i n s p i n a l c a n a l s o a s t o i mp r o — -
v i n g t he und e r s t a n di ng o f t hi s di s e a s e .M e t h o ds 18 p a t i e n t s wi t h s p i na l c a na l he ma t o ma o f c on f i r me d by s ur ge r y a nd c l i ni
中图 分 类 号 : R 7 4 4 ; R 8 1 4 . 4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6 — 9 0 1 1 ( 2 0 1 3 ) 1 2 — 2 0 0 8 — 0 4
椎管内血肿的 C T、 MR I 表 现 具 有 一 定 的特 征 性 , 对 其 定 性 定
I ma g i n g ma ni f e s t a t i o ns o f he ma t o ma i n s pi na l c a na l
颈椎管内自发性硬膜外血肿手术时机选择的初步研究

颈椎管内自发性硬膜外血肿手术时机选择的初步研究目的探讨颈椎管内急性自发性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治疗时机,评估神经损伤程度及手术时机对其预后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例颈椎管内自发性硬膜外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日本骨科协会评分和改善指数,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从发病到手术的间隔时间是6~216 h,术后没有出现新的并发症。
不完全脊髓损伤组和完全性脊髓损伤组的术前与术后的改善率均存在差异(P<0.05);术后5个月随访时,不完全损伤组的脊髓功能恢复率明显好于完全损伤组(P<0.05)。
此外,12 h以内手术的患者,其术后功能改善率大于12 h手术的患者,分别为(80.8±24.5)%和(44.4±35.6)%。
结论颈椎管内自发性硬膜外血肿的预后可能与患者当初的神经损伤程度有关,术前脊髓损伤越严重,术后功能恢复越差;反之,神经功能恢复越好。
对于不完全性神经损伤,且出现进行性恶化的患者,应在12 h内完成脊髓减压术,可能获得更好的预后效果;对于完全性神经损伤的患者,应尽量在24 h内完成手术。
标签:椎管内自发性硬膜外血肿;脊髓压迫;手术治疗急性颈椎管内自发性硬膜外血肿(acute spontaneous cervical epidural hematomas,ASCEH)临床非常少见,发病率在普通人群中仅占1/1百万[1]。
ASCEH起病隐匿,常急性发作,多在静息状态下或轻微活动中发病,进而在数小时或数天内逐渐出现病变部位以下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和大小便失禁等[1],临床上常因误诊而延误治疗的最佳时间,导致的永久性神经功能损伤或甚至死亡[2],因此选择合适手术时机对患者术后可能具有很大的影响。
目前ASCEH的治疗时机的选择存在很大分歧。
Gundag等[3]认为应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椎管内急性硬膜外血肿很有效,推荐ASCEH应该保守治疗。
Liao 等[4]认为ASCEH的应该行急诊手术减压,及时去除血肿有利于神经的恢复。
自发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2例报告

在临床上尽管椎管内硬膜外 血肿 的发生率并不 高 ,但 已被临床医生所熟 知 ,它常是脊柱骨折 的并发 症 ,或是一些椎管内有创性 医疗操作的并 发症 ,如脊 髓 造影 术 、腰椎 穿 刺术 或硬 膜外 麻 醉术 等 。相 比之 下 , 自发性椎管 内硬膜外血肿在临床上就更为罕见 ,占所 有椎管 内硬膜外损伤的案例不到 1%…。它是指原 因 不明的椎管 内硬膜外 出血 ,导致血肿压迫脊髓或脊神 经 而 引起一 系列 神 经症 状 。其 潜 在 的病 因包 括凝 血 功 能紊乱 、高血压病 、突发性静脉压力增高 (如 咳嗽 、打 喷嚏 、提重物或剧烈呕吐等 )以及血管畸形等。虽然它 常发生于颈胸段或胸腰段 ,但在椎管任意节段都有发 生的可能…1。据 Groen等[2]统计在脊髓感觉平面 的发 生率 为 77%,马尾感觉平 面 占 6%,脊髓及马 尾平面 同时受压的发生率占 13%,单纯腰神经或骶神经受压 占 4%。曾有个案报道述该病能 自发痊愈或通过保守 治疗得到恢复 ,但这仅仅是个案。对于此病最为有效 的治疗方法应首选外科手术解除脊髓或脊神经压迫 。 本病发病率虽然不高 ,但有时候病象凶险,进展迅速 , 如不 及 时确诊 和 手术 减 压 ,常 致终 生 残疾 甚 至危 及 生 命 。它 的发 病 可见 各 个年 龄 段 ,从 1至 90岁 ,平 均 47.8岁 ,男性患者更 易发病(男女 比例约为 1.4~1.5: 1),但也有报道无 明显 的年龄 与性别差异 ,我 院于 2006年 6月收 治 了 2例此类 疾 病患 者 。 1 病例 资 料 1.1 例 1 患者 。46岁 ,女性 ,以 “突发 胸 背痛 2 d”为 主诉人院。缘 于人院前 2 d无明显诱因突发胸背部剧 烈疼痛 ,难以耐受,以站立及坐位明显 ,卧床休息后可 稍好 转 ,行 胸 片检查 无 明显 异 常 。予 以对症 止 痛治 疗 后无 明显 改 善 ,遂 来 我 院住 院进 一步 治疗 。起 病 以来 , 无咳嗽 、胸闷 、气促 、呼 吸困难 ,无双下肢麻木 、无力 、 水肿 。体重无进行性下降。既往无高血压病 、冠心病及 口服抗凝药物史。人科查体 :颈腰段脊柱无畸形 ,棘 突
颈椎前路术后颈部切口血肿的早期观察与急救

颈椎前路术后颈部切口血肿的早期观察与急救【摘要】颈椎前路术是常见的颈椎手术方式,但术后颈部切口血肿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时会威胁患者的生命。
本文重点介绍了颈椎前路术后颈部切口血肿的形成原因、早期临床表现以及紧急处理和护理措施,同时提出了预防并发症的措施。
强调早期观察和急救对患者康复的重要性,同时提出了日常护理建议及注意事项,希望能够引起医务人员和患者对这一并发症的重视,减少其发生和对患者造成的危害。
【关键词】颈椎前路手术、颈部切口、血肿、早期观察、急救、并发症、形成原因、临床表现、紧急处理、护理措施、预防、康复、日常护理建议、注意事项。
1. 引言1.1 介绍颈椎前路手术及常见并发症颈椎前路手术是治疗颈椎疾病的常见手术方式,主要通过颈椎前路进行手术,可有效减轻颈椎压力、减少神经根受压等症状。
颈椎前路手术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包括感染、出血、伤及神经等。
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手术效果和康复速度,甚至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
在进行颈椎前路手术时,医护人员需要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有充分的认识,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和处理。
常见的颈椎前路手术并发症包括术后感染、创面愈合不良、神经损伤等。
术后感染可能会导致局部红肿、疼痛、发热等症状,严重时甚至需再次手术处理。
创面愈合不良则可能导致伤口感染、深部血肿等并发症。
神经损伤则会影响术后患者的感觉和功能恢复。
患者在接受颈椎前路手术前,需要向医护人员详细描述自己的病史,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因素。
医护人员在手术时应严格遵循操作规范,减少手术风险,保障患者术后安全和效果。
1.2 重视颈椎前路术后颈部切口血肿的观察与急救的重要性颈椎前路术是一种常见的颈椎手术方式,通过颈部的前路进行手术治疗,通常用于治疗颈椎压迫性疾病。
术后颈部切口血肿是该手术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
我们非常重视颈椎前路术后颈部切口血肿的观察与急救的重要性。
早期观察可以帮助及时发现血肿的征兆,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避免血肿继续扩大压迫周围组织或导致感染等严重后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