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美术古诗配画1

合集下载

所有古诗配画简单教程

所有古诗配画简单教程

所有古诗配画简单教程
1.理解古诗的意境:首先,你需要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这包括对
诗中描述的场景、人物和情感有深入的理解。

2.选择绘画媒介:你可以选择适合的绘画媒介,如水彩、油画、素描或数字
绘画等。

对于初学者,建议选择数字绘画或素描,因为它们相对容易掌握。

3.构图设计:根据古诗的描述,开始设计画面构图。

考虑诗中的主要元素和
场景,并决定它们在画面中的位置。

4.开始绘画:按照你的构想,开始绘画。

注意突出古诗的主题和情感。

使用
颜色、线条和阴影来表现诗中的意境。

5.添加细节和装饰:为了使画面更加丰富和有艺术感,可以添加一些细节和
装饰。

这可以包括诗中的文字、装饰性的图案或元素等。

6.反思和调整:完成绘画后,反思一下是否准确表达了古诗的意境。

如有需
要,可以对画面进行微调,使其更加完美。

7.分享作品:最后,将你的作品分享给朋友或家人,或展示在社交媒体上,
与其他人分享你的创作。

这个过程需要时间和练习,所以不要急于求成。

随着时间的推移,你的绘画技巧和对古诗的理解都会得到提高。

祝你创作愉快!。

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第8课《诗情画意》课件

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第8课《诗情画意》课件
❖ 写物的就可以把物作为主体。 ❖ 写景的,先确定近景并且具体刻画,远景可
以画得稍微简洁些。 ❖ 叙事的,可以选择诗中最精彩的一个场面,
也可以采用连环画的形式。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学生作品欣赏
咏鹅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梅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课堂作业
❖ 组织学生交流:你最喜欢哪一首古诗,想怎 样表现它?
❖ 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 作业要求:给自己喜欢的古诗配上图画。
作业展示与评价
❖ 学生自评:请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 ❖ 你喜欢哪一张作品,为什么? ❖ 你觉得哪一张作品最符合诗意?
❖ 课外拓展
❖ 可以尝试用中国画来表现。 ❖ 可以尝试为学生行为规范、班级卫生条
Hale Waihona Puke 约等配画。诗情画意看画吟诗
读诗配画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中国的古诗讲究:
画 中 有 诗
诗 中 有 画
古诗的种类
按描写的内容分为:
❖写人 写景 ❖写物 叙事
小组讨论:
怎样安排组织内容才能让画 面主体突出符合诗的意境。
古诗配画的种类
❖ 写人的古诗,可以将诗中写到的人物作为画 面主体,着重描绘。

适合配画的古诗

适合配画的古诗

适合配画的古诗
1.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杜甫《绝句》
3.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4.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李白《望庐山瀑布》
5.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6.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7.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8.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 杨万里《小池》
9.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 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
10.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 白居易《暮江吟》
11.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2.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 韦应物《滁州西涧》
13.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王维《使至塞上》
14.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王维《山居秋暝》
15.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王维《山居秋暝》。

小学美术《古诗配画》教案

小学美术《古诗配画》教案
二、核心素养目标
《古诗配画》课程的核心素养目标为:
1.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使其能够深入体会古诗文的美学价值,感知诗画结合的独特魅力;
2.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素养,通过学习古诗,了解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增强民族自豪感;
3.增强学生的绘画表现力,使其能够运用绘画技巧表达古诗文的意境,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画作,分享创作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古诗配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小学美术《古诗配画》教案
一、教学内容
小学美术《古诗配画》教案,对应教材的第五章《诗情画意》中的第三节《古诗配画》。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为:
1.学习欣赏古诗文,理解诗句中的意境和情感;
2.引导学生运用绘画技巧,将古诗文的意境转化为画面;
3.选取适合的古诗,如《静夜思》、《春晓》等,进行配画创作;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绘画表现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反思
在《古诗配画》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古诗文的兴趣远比我想象的要浓厚。他们在分组讨论和实践活动中表现得非常积极,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不过,教学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共同反思。
首先,关于诗句意境的理解,我发现部分学生在转化古诗文的意境为画面时,仍然存在一定的难度。这说明我们在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诗句背后的情感和意境,通过讲解、示范等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这一点。

古诗词中的美术色彩运用PPT课件

古诗词中的美术色彩运用PPT课件
第20页/共29页
三、巧妙运用明度的差异来调动情绪变 • 古代诗人特别善于化利用阳光的不同变化,揭示色彩的明度差异,以及与此
相伴的时令特点,进而来渲染气氛,抒发情怀。色彩的明度,也能反映不 同的审美趋向,明度高的色彩给人的感觉华丽,明度低的色彩给人的感觉 朴素,而无色彩中的低明度则最为消极。“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 边来。”(李白的《望天门山》),明亮的阳光与白帆大江相融,并由青 山予以陪衬,色彩的明度对比强烈,画面情景亮丽、热烈,感情基调明快 高昂,抒发了作者对祖国美好山河的由衷赞美。“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 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的《天凈沙·秋思》)和“月落乌啼 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的《枫桥夜泊》),分别选取了傍晚 和深夜时分的特殊明度的瞬间色彩,所反映出的情绪消极、沉闷,诗人的 一腔忧愁不言而跃于纸上的字里行间。 • 因此,由画及诗地审视色彩运用与文人雅士独特的审美趋向和审美情趣, 对于在初中古代写景题材诗歌的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审美品 位,不失为一次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有益尝试。
第15页/共29页
二、调色及其所反映的审美内涵。
• 孔子曰:“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而其中于民。”古代写景诗在色彩运用方面,特别看重不同自然色的 协调与对比,明确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庸之道”的影响。暖色让人感觉华丽,橙色是最暖色,红、 黄是暖色,红紫、黄绿是中性微暖色;而冷色给人感觉朴素,紫、绿是中性微冷色,蓝紫、蓝绿是冷色, 蓝是冷极。诗人习惯调动的色彩,基本没有冷暖两极,主要是中性色调之间的协调与对比,这是“中庸之 道”影响诗人色彩审美趋向的最好印证。
第23页/共29页
• 元稹的《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这首绝句倾诉了宫女无穷的 哀怨之情,抒发了诗人深沉的盛衰之感,诗中的“红”、“白”二色反差衬映出主题。红花和白头宫女形 成反衬,使人产生红颜易老的人生感慨;杜牧的《山行》是一首颂秋名作,末句“霜叶红于二月花”写景 尤为出色:枫叶流丹,层林尽染,满山云锦,如炼彩霞,不是春花,胜似春花。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感 悟到秋天像春天一样充满生命力。全诗格调昂扬、催人奋发,着一“红”字,豪情顿生。

美术小学六年级古诗配画-精品

美术小学六年级古诗配画-精品

美术小学六年级古诗配画-精品2020-12-12【关键字】情况、方法、前提、传统、难点、要点、掌握、了解、突出、基础、重点、能力、作用、主体、反映、关系、分析、激发、逐步、发挥、调整、扩大、创新、提高、协调执教:徐菲二、教学目标:1、学习给古诗配画的创作方法,能选择已学的或自己喜爱的一首古诗,抓住诗意,在理解的基础上配上适合诗情的图画,进行形象化的再创作。

2、通过古诗配画的创作,使文学和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进一步培养创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3、激发学生的创美激情,能借用绘画的方法,给小说或自己的作文作插图,扩大创新之路,为更好地掌握只是而努力学习。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要求学生在理解古诗的前提下,运用形象直观的方法,将诗意用绘画的方法表现出来,诗画结合,画龙点睛,相映成趣,使古诗更有生命力和普及性。

教学难点:领会古诗,吃透古诗,将诗境巧妙地化为画意,培养学生的再造学生的再造想象。

教具准备:学生的诗配画作业、示范作品、有关参考资料。

学具准备:笔、颜色、纸、自己喜爱的古诗。

教学过程:一、导入1、我们已经会背很多古诗了,想把你最喜欢的一首背给大家听吗?2、能说出你喜欢的原因吗?3、不错,古诗是我国传统艺术的瑰宝,民族艺术的精华,它不仅朗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一首诗就是一幅画,这节课我们就来给古诗配画(板书课题——古诗配画)二猜一猜1、观看黑板上的画面,能说出是哪首古诗描写的内容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老师这里为同学带来了一些故事的情景图,让大家猜猜它画的是哪一首古诗?看谁能最先猜到?师:出示几幅画(生回答)师分别请同学说说你是怎么猜到的?这些古诗配上图画,你们说美吗?(生回答)三、讲解要点逐步分析:1、作品中描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你们在作品中看到了些什么?3、作品中的人(物)与景,反映的时间、季节有哪些特征?4、了解色彩与画面和古诗的关系。

①能反映古诗的季节特征或天气情况。

1~3年级简单诗配画模板

1~3年级简单诗配画模板

1~3年级简单诗配画模板
这里是一个简单的诗配画模板,适合1~3年级的小朋友:
1. 诗:《春日》
春风轻拂面,
花开满园香。

蝴蝶翩翩舞,
小鸟枝头唱。

2. 配画说明:
背景:画一个花园,有各种颜色的花朵,从近到远,色彩渐变。

主体:在花园中画一个穿着轻薄春装的小女孩,她正在用双手轻轻抚摸花朵。

细节:在女孩的旁边画一只蝴蝶,正在花间飞舞。

在女孩的头顶画一只小鸟,正在枝头欢快地唱歌。

颜色:使用明亮的颜色,如粉色、蓝色、黄色等,以表现出春天的活力和生机。

3. 创作提示:
让孩子们先读一遍诗,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鼓励孩子们自由发挥想象力,根据诗的内容创作自己的画作。

可以引导孩子们注意细节的描绘,比如花朵的形状、颜色,蝴蝶和小鸟的动态等。

完成画作后,可以请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他们的画作,看看他们是否能够理解和表达诗中的意境。

苏少版美术《诗配画》PPT课件

苏少版美术《诗配画》PPT课件

枫桥夜泊【张继】
枫桥夜泊【张继】
10 苏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第 册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 照 香 炉 生 紫 烟, 遥 看 瀑 布 挂 前 川。 飞 流 直 下 三 千 尺, 疑 是 银 河 落 九 天。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10 苏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第 册


惠 崇
美 术 苏







十 册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0 苏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第 册










· 刘
第 十 册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0 苏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第 册
我 们 的 作 品
我 们 的 作 品




义 务 教 育



标 准 实 验



书 美 术 第


10 苏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第 册
小 学 美 术 苏 教 版 第 十 册
诗 配 画
古 诗 接 龙 10 苏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第 册
黄鹤楼【崔颢】
望庐山瀑布【李白】 江南春绝句【杜甫】
静夜思【李白】
春晓【孟浩然】
我 们 的 作 品
我 们 的 作 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配画
一、课题:古诗配画
教材分析
我国古代有许多杰出的诗人,像李白、杜甫、王维、岑参等,虽然他们各自的风格各不相同,但是,他们都以自己的优秀诗篇,在中国诗歌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众所周知,我国绘画的最大特色是“四绝”,即“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

只有“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才能达到艺术的最高境界。

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才有了本节课。

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要求学生在理解古诗的前提下,运用形象直观的方法,将诗意用绘画的方法表现出来,诗画结合,画龙点睛,相映成趣,使古诗更有生命力和普及性。

难点则是领会古诗,吃透古诗,将诗境巧妙地转化为画意,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

二、教学目标:
1.学习给古诗配画的创作方法,能选择已学的或自己喜爱的一首古诗,抓住诗意,在理解的基础上配上适合诗情的图画,进行形象化的再创作。

(了解)
2.通过古诗配画的创作,使文学和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进一步培养创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练习)
3.激发学生的创美激情,能借用绘画的方法,给小说或自己的作文作插图,扩大创新之路,为更好地掌握只是而努力学习。

(接受)
教学重点:要求学生在理解古诗的前提下,运用形象直观的方法,将诗意用绘画的方法表现出来,诗画结合,画龙点睛,相映成趣,使古诗更有生命力和普及性。

教学难点:领会古诗,吃透古诗,将诗境巧妙地化为画意,培养学生的再造学生的再造想象。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课前准备:学生:要求学生收集“诗配画”的儿童读物,统计一下,共有几种?你最喜欢的是那一种?
五、教学过程:
(一)上课,师生问好,揭示课题《古诗配画》,教师作启发性谈话:
1.出示课题,指导学生阅读课文。

2.提问:
教材中选了那几首古诗?那几首诗是你熟悉的?那几首还不理解?
对照诗意,再研究一下所配的画不是符合诗意,如果你来配画将怎样处理?
从学生回答中,教师作针对性的评述,多从鼓励的角度出发,激发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引导学生广开思路,激发学生给古诗配画的兴趣。

(二)讲解练习要点
介绍怎样给古诗配上适合诗意的画:
以《山居秋暝》为例。

(1)介绍诗: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
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介绍诗人简历:
王维,字摩诘,山西人,唐代山水画家,作品情调激
昂,气势奔放,有报国热情、进取精神和建功思想。

诗“体
物精细、意境优美、讲究技巧、风格清新,形神统一。


(3)选用诗句,解析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诗中有“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的画意,再配以山道石径,使山居秋天傍
晚的景色更幽静美丽。

(4)为诗配画。

(三)学生作业
为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并启迪他们的想象,教师插讲为宋朝“深山藏古寺”的故事,从而告诉学生配画须讲究意境。

(四)作业讲评,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讨论分析,教师归纳小结。

(五)课后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