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压井液参数(试题)

计算压井液参数(试题)
计算压井液参数(试题)

2009年长庆油田公司井控班组技能竞赛选手强化培训第二次淘汰赛

计算压井液参数试题

(标准答案)

[试题]某气井(含硫化氢气体)垂直井深2000m,井内压井液密度ρ0=1.20 g/cm3,井场上现有该压井液体积V0 =191 m3,起管柱时发生溢流,关井后油压为 1.5Mpa。

(1)试求加重压井液密度。

(2)试求加重压井液所需重晶石的量。

(3)求加重后压井液总体积(ρs:重晶石密度为4.25t/ m3)。

最新井控培训试题标准答案

井控培训考试题 单位:姓名:岗位:成绩: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井控是指实施油气井(压力控制)的简称。“大井控”是指对油气生产的(全过程)控制、各部门协调配合,全员参与,齐抓共管。 2、溢流是当(井侵)发生后,井口返出的钻井液的量比泵入的钻井液的量多,(停泵)后井口钻井液自动外溢,这种现象称之为溢流。 3、钻开油气层后,起钻前要进行(短程起下钻)作业,即在起钻前先从井内起出(10~15)柱钻具,然后再下到井底开泵循环一周。 4、起钻过程中主要产生(抽吸压力),它使井底压力(降低),其值过大会导致溢流。 5、每起出(3)柱钻杆或(1)柱钻铤必须要检查一次灌浆情况。 6、关井情况下,气柱在井内滑脱上升过程中,气柱压力(不变),井底压力不断(升高),井口压力不断升高。 7、司钻法压井第一循环周使用(原浆)将井内溢流顶替到地面,第二周用(压井液)将原浆顶替到地面。 8、钻井队(每日白班)开始钻进前要做低泵冲实验并有记录。其他如泥浆性能、钻具结构等发生(较大变化)时必须重新做低泵冲试验。 9、每次安装完套管头之后,均要进行(注塑、试压)。注塑、试压压力取本次所用套管抗外挤强度的80%和连接法兰的额定工作压力的(最小值)。 10、远控台各操作手柄应处于(实际工作)位置,继电器的压力范围是(18.5~21)MPa。 11、节控箱的油压为(2.6~3)MPa,待命状态时液动节流阀的开度为(3/8~1/2)。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 30分) 1、钻井液静液柱压力的大小与(C)有关。 A、井径和钻井液密度 B、井斜和钻井液密度 C、钻井液密度和垂深 D、井径和垂深。 2、发现溢流后应立即停止一切作业尽快(A)。 A、按关井程序关井 B、开泵循环 C、将钻头下到井底 D、加重泥浆。 3、最大允许关井套压必须低于(D)。 A、最薄弱地层破裂压力 B、套管抗内压强度的80% C、封井器最高工作压力 D、以上数据中最小的值 4、气侵关井后,天然气在井内上升时井底压力(B)。 A、不变 B、升高 C、降低 D、不确定。 5、某井溢流关井后套压不断升高接近最大允许关井套压这时应(B)。 A、打开防喷器卸压 B、适当打开节流阀放压 C、憋漏地层以保护环境 D、组织撤离 6、下列四种情况下,(A)时的井底压力最小。 A、起钻 B、下钻 C、静止 D、钻进 7、压井过程中,是通过调节(A)来控制井底压力不变。 A、节流阀 B、防喷器 C、储能器 D、泥浆泵泵速 8、影响波动压力的因素有(a.b c )。 A、起下钻速度 B、环空间隙 C、钻井液性能

压井液技术要求

Q/SLCG 胜利油田产品采购技术要求 Q/SLCG 0013—2013 压井液技术要求 2013-08-30发布 2013-09-01实施

前 言 本技术要求由胜利油田采油工程处与技术监督部门组织制定。 本技术要求在产品标准正式发布前作为产品采购及产品检验的依据,相应的产品标准发布后本技术要求自动废止,并按正式发布的产品标准进行产品采购和质量检验。

压井液技术要求 1 范围 本技术要求规定了压井液技术指标、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和安全环保要求。 本技术要求适用于压井液的采购和质量检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6783.1-2006/ISO 10414-1:2001石油天然气工业 钻井液现场测试 第Ⅰ部分:水基钻井液 3 技术指标 压井液的技术指标应符合表1、表2,表3的规定。 表1 密度为1.08 g/cm3~1.29 g/cm3压井液技术指标 项 目 技 术 指 标 密度(室温),g/cm3 1.08 ~ 1.29 塑性粘度,mPa﹒s 5 ~ 20 漏斗粘度,s 35 ~ 100 动切力,Pa 1~15 API滤失量,mL ≤5 滤液pH值 8 ~ 10 滤饼厚度,mm ≤1.0 有机氯含量,% 0.0 表2 密度为1.30 g/cm3~1.49 g/cm3压井液技术指标 项 目 技 术 指 标 密度(室温),g/cm3 1.30 ~ 1.49 塑性粘度,mPa﹒s 10 ~ 45 漏斗粘度,s 40~100 动切力,Pa 2~25 API滤失量,mL ≤5 滤液pH值 8 ~ 10 滤饼厚度,mm ≤1.0 有机氯含量,% 0.0

最新井点降水计算实例

轻型井点降水施工方案 1 2 1、工程简介 3 着中重说明基础工程中的地质概况、地下水概况以及与降水有关的情况,即4 为什么要降水? 5 2、降水方式方法及采取的措施 6 现场井点布置,采用的设备型号,技术参数等。 7 3、降水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 8 在降水施工过程中,技术、质量、安全、环保应注意的事项 9 4、计算书(附后) 10 本节主要讨论轻型井点降水有关计算 11 轻型井点降水计算 12 一、总涌水量计算 13 1.基坑总涌水量Q(m3/d),即环形井点系统用水量,常按无压完整井井群,14 用下式计算公式: 15 (2H―s)s 16 Q=1.366K 17 lgR―lgx0 18 2.单井井点涌水量q(m3/d)常按无压完整井,按下计算公式:

19 (2H―s)s 20 q=1.366K 21 lgR―lgr 22 式中:K—土的渗透系数(m/d); 23 H—含水层厚度(m); 24 s—水的降低值(m); 25 R—抽水影响半径(m),由现场抽水试验确定,也可用下式计算:R=1.95 s√H? 26 K 27 r—井点的半径(m); 28 x0—基坑的假想半径(m,当矩形基坑长宽比小于5时,可化成假想半径x0的圆形井,按下式计算:x0=√F/π 29 30 F—基坑井点管所包围的平面面积(m2); 31 π—圆周率,取3.1416; 二、井点管需要根数 32 33 井点管需要根数n可按下式计算: 34 Q 35 n=m 36 q 37 式中 q=65π?d?l 3√K

式中: 38 39 n—井点管根数; 40 m—考虑堵塞等因素的井点备用系数,一般取m=1.1; q—单根井点管的出水量(m3/d); 41 42 d—滤管直径(m); 43 l—滤管长度(m); 44 三、井点管平均间距 45 井点管平均间距D(m),可按下式计算: 46 2(L+B) 47 D= 48 n-1 49 求出的D应大于15d,并应符合总管接头的间距(一般为80、120、160mm)50 要求。 51 式中:L—矩形井点系统的长度(m); 52 B—矩形井点系统的宽度(m); 53 54 四、例题 55 某工程基坑平面尺寸见图,基坑宽10m,长19m,深4.1m,挖土边坡1:0.5。 56 地下水位-0.6m。根据地质勘察资料,该处地面下0.7m,为杂填土,此层下面57 有6.6m的细砂层,土的渗透系数K=5m/d,再往下为不透水的粘土层。现采用

常用压井计算公式

常用压井计算公式 1、地层压力P P P P=P d+0.0098γH (地层压力=关井立管压力+静液柱压力)P d:关井立管压力,MPa。 γ:钻柱内未受侵泥浆密度,g/cm3. H:井深,m. 2、压井泥浆密度γ1 γ1= P P/(0.0098*H) (g/cm3) (=地层压力/gh 或Δγ= P d/(0.0098*H) (g/cm3) γ1:压井泥浆密度。 Δγ:平衡溢流时所需的泥浆密度增值。 3、加重材料用量W W=V1*γ0(γ1-γ)/(γ0-γ1) (吨) γ0:加重材料比重,石灰石2.42g/cm3,重晶石4.2 g/cm3 V1:原浆体积,m3 4、不同密度下关井允许最大套压值计算 P2=P-0.0098γ2H=P1-0.0098(γ2-γ)H (MPa) P=0.0098γH+P1 (MPa) P:套管鞋或井漏堵漏处承压试验时该处所承受的最大压力 P1:关井试压时套压值,MPa。 γ:试压时泥浆密度,g/cm3. γ2:溢流关井时的泥浆密度,g/cm3. 5、低泵冲试验或计算求取P CI。使用排量大约为正常钻进的

1/3--1/2排量循环,测得其泵压值;其对应的泵压值大约为正常钻进时的1/9—1/4泵压(Q∝P2)。 最大允许关井套压计算公式 公式1 P = [(Pt×H/1000)-Pj]×80% 单位:(MPa) Pj(泥浆静液柱压力)=0.00981×H×R ——单位:(MPa) 试中(1)P:最大允许关井套压(MPa) (2)H:计算时的垂直井深(m) (3)80%:计算保险系数(无单位) (4)R:下次钻进时最高钻井液密度(g/cm3) 地层破裂压力梯度(Pt)单位:(KPa/ m) Pt(地层破裂压力梯度)=[(P1/H1+ P2/H2……Pn/Hn)/n] ×1000 试中(1)P1、P2……Pn:地层破裂压力(MPa) (2)H:P压力所对应的井深(m) (3)n:所取P的点数 公式2 P = (Pt- Pj) H 试中P:最大允许关井套压(KPa) Pt:地层破裂压力梯度(KPa/m) Pj:泥浆静液柱压力梯度(KPa/m) H:套管鞋处井深(m) 公式3(经验公式)

压井计算公式

井控公式 1.静液压力:P=0.00981ρ H MPa ρ-密度g/cm3;H-井深 m。 例:井深3000米,钻井液密度1.3 g/cm3,求:井底静液压力。 解:P=0.00981*1.3*3000=38.26 MPa 2,压力梯度: G=P/H=9.81ρ kPa/m =0.0098ρMPa; 例:井深3600米处,密度1.5 g/cm3,计算井静液压力梯度。 解:G=0.0098*1.5=0.0147MPa=14.7kPa/m 3.最大允许关井套压 Pamax =(ρ破密度-ρm)0.0098H MPa H—地层破裂压力试验层(套管鞋)垂深,m。 Ρm—井密度 g/cm3 例;已知密度1.27 g/cm3,套管鞋深度1067米,压力当量密度1.71 g/cm3,求:最大允许关井套压 解; Pamax =(1.71-1.27)0.0098*1067=4.6 MPa 4.压井时(极限)关井套压 Pamax =(ρ破密度-ρ压)0.0098H MPa Ρ压—压井密度 g/cm3 (例题略) 5.溢流在环空中占据的高度 hw=ΔV/Va m ΔV—钻井液增量(溢流),m3; Va—溢流所在位置井眼环空容积,m3/m。 6.计算溢流物种类的密度ρw=ρm- (Pa-Pd)/0.0098 hw g/cm3; ρm—当前井泥浆密度,g/cm3; Pa —关井套压,MPa; Pd —关井立压,MPa。

如果ρw在0.12~0.36g/cm3之间,则为天然气溢流。 如果ρw在0.36~1.07g/cm3之间,则为油溢流或混合流体溢流。 如果ρw在1.07~1.20g/cm3之间,则为盐水溢流。 7.地层压力 Pp =Pd+ρm gH Pd —关井立压,MPa。 ρm—钻具钻井液密度,g/cm3 8.压井密度ρ压=ρm+Pd/gH 9、(1)初始循环压力 =低泵速泵压+关井立压 注:在知道关井套压,不清楚低泵速泵压和关井立压情况下,求初始循环压力方法:(1)缓慢开节流阀开泵,控制套压=关井套压(2)排量达到压井排量时,保持套压=关井套压,此时立管压力=初始循环压力。 (2)求低泵速泵压:(Q/Q L)2=P/P L 例:已知正常排量=60冲/分,正常泵压=16.548MPa,求:30冲/分时小泵压为多少? 解:低泵速泵压P L=16.548/(60/30)2=4.137 MPa 10.终了循环压力= (压井密度/原密度)X低泵速泵压 (一)注:不知低泵速泵压,求终了循环压力方法:(1)用压井排量计算出重浆到达钻头的时间,此时立管压力=终了循环压力。边循环边加重压井法

轻型井点降水设计

轻型井点降水设计例题
某厂房设备基础施工,基坑底宽 8m,长 12m,基坑深 4.5m,挖土边坡 1:0.5,基坑平、 剖面如下图所示。经地质勘探,天然地面以下 1m 为亚粘土,其下有 8m 厚细砂层,渗透系 数 K=8m/d, 细砂层以下为不透水的粘土层。地下水位标高为-1.5m。采用轻型井点法降低 地下水位,试进行轻型井点系统设计。
解:
1)井点系统的布置 根据本工程地质情况和平面形状,本基坑面积较大,轻型井点选用环形布置。为使总 管接近地下水位,表层土挖去 0.5m,则基坑上口平面尺寸为 12m×16m,布置环形井点。 总管距基坑边缘 1m,总管长度 L=[(12+2)+(16+2)]×2=64(m) 水位降低值 S=4.5-1.5+0.5=3.5(m) 采用一级轻型井点,井点管的埋设深度(总管平台面至井点管下口,不包括滤管) HA?H1 +h+IL=4.0+0.5+ ×( )=5.2(m)(环状井点 I=1/10,L 取

基坑短边) 采用 6m 长的井点管, 直径 50mm, 滤管长 1.0m。 井点管外露地面 0.2m, 埋入土中 5.8m (不包括滤管)大于 5.2m,符合埋深要求。 井点管及滤管长 6+1=7m,滤管底部距不透水层 1.70m(9-7-(0.5-0.2)=1.7) ,基坑 长宽比小于 5,可按无压非完整井环形井点系统计算。 2).基坑涌水量计算 按无压非完整井环形点系统涌水量计算公式(式 1—23)进行计算 Q=
先求出 H0、K、R、x0 值。 H0:有效带深度,按表 1-16 求出。 S——水位降低值(m) ; R——抽水影响半径(m) ; s’——井点管内水位降落值 l——滤管长度(m) ; 表 1-16 S’/(S’+l) H0 有效带的深度 H0 值 0.2 1.3(S’+l) 0.3 1.3(S’+l) 0.5 1.7(S’+l) 0.8 1.85(S’+l)
s’=6-0.2-1.0=4.8m。根据
查 1-16 表 ,求得 H0:
H0 =1.85(s?+1)=1.85(4.8+1.0)=10.73(m) (当查表得到的 H0 值大于实际含水层厚度 H 时,则取 H0=H ) 由于 H0 >H(含水层厚度 H=1+8-1.5=7.5m),取 H0=H=7.5(m) K: 渗透系数,经实测 K=8m/d R: 抽水影响半径, (m) (m)
x0: 基坑假想半径,x0 = F——环形井点所包围的面积(m2) 。 将以上数值代入式 1—28,得基坑涌水量 Q:
Q=
=1.366×8×
(m3/d)

煤矿井下低压开关整定计算公式

煤矿井下低压开关整定 计算公式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低防开关整定计算一、过流保护: 1、整定原则: 过流整定选取值 I 过流应依据开关可调整范围略大于或等于所带设备额定电流Ie。如果低防开关带皮带负荷,为躲过皮带启动电流,过流整定值 I 过流应依据开关可调整范围取所带设备额定电流Ie 的倍。低防总开关过流整定值考虑设备同时运行系数和每台设备运行时的负荷系数(取同时系数 K t =-,负荷系数取K f =-),在选取时总开关过流整定值应为各分开关(包括照明综保)过流整定值乘以同时系数K t 和负荷系数K f 。(依据经验,如果总开关所带设备台数较少,同时系数可取)。 2、计算公式(额定电流Ie) Ie=Pe/( 3 Ue cosФ) Pe:额定功率(W) Ue:额定电压(690V) cosФ:功率因数(一般取)注:BKD1-400 型低防开关过流整定范围(40-400A) BKD16-400 型低防开关过流整定范围(0-400A)二、短路保护(一)、BKD16-400 型 1、整定原则:分开关短路保护整定值选取时应小于被保护线路末端两相短路电流值,略大于或等于被保护设备所带负荷中最大负荷的起动电流加其它设备额定电流之和,取值时应为过流值的整数倍,可调范围为3-10Ie。总开关短路保护整定值应小于依据变压器二次侧阻抗值算出的两相短路电流值,大于任意一台分开关的短路定值。选取时依据情况取依据变压器二次侧阻抗值算出的两相短路电流值-倍,可调范围为3-10Ie。 2、计算原则:被保护线路末端两相短路电流计算时,阻抗值从变压器低压侧算起,加上被保护线路全长的阻抗(总开关计算被保护线路的阻抗时,电缆阻抗忽略不计,只考虑变压器二次侧阻抗值)。被保护设备所带负荷中的最大负荷的启动电流按该设备额定电流的5-7 倍计算。 3、计算公式:(1)变压器阻抗:Z b (6000) =U d %×Ue 2 /Se U d %:变压器阻抗

石油工程压井液密度确定方法

石油工程压井液密度确定方法 【摘要】本文便对现阶段石油工程中计算压井液密度的常用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同时也分别指出了这些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意在帮助广大的石油行业工作者对压井液密度的计算工作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关键词】井控;压井液密度;计算方法 第一,石油工程中计算压井液密度的常用方法 (三)通过实际测得的地层压力值确定。通过地层压力理论的计算公式,,其中H为地层的深度,再将此公式带入到常规计算方法中的附加当量密度计算法中,则。 (四)通过开始钻井时井底的压力值确定。通常情况下,刚开始钻井时井底的压力值是最小的,而在钻井的过程中,如果可以保证不出现溢流的现象,则井内的压井液的密度就是安全的。起钻时井底压力的计算公式为,其中Psb为起钻抽汲压力,Ph为井内液柱压力,Pdp则为起钻未灌液体井底压力的减小值,在考虑附加密度的情况下,则。 第二,计算压井液密度过程中相关问题的探讨 (二)附加压力与附加密度的关系。实际上附加压力与附加密度并不是等同的关系,而具体计算时到底是选择附加密度法还是附加压力法,则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三)起钻时压井液密度计算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一般情况下,通过井底压力所计算出的压井液密度的准确程度,与起钻时的抽吸压力是有直接的关系的,而影响这个压力的因素是有很多的,如压井液的静切力、管柱的起下速度、环形节流、压井液的粘度以及管子和井眼间的环形孔隙等,因此要想准确的确定这个压力值是有一定困难的。 (四)发生溢流后关井立管压力的确定方法。当施工过程中出现溢流的情况后,所确定的关井立管压力值的准确性对于压井液的密度是有着直接的影响的,如果发生溢流状况后,钻柱内是并没有装回压凡尔的,那么就应通过以下两步来确定关井立管的压力值: 第一步就是先消除关井时间对关井压力的影响,具体的操作方法为关井后,通过对套压和立压的数值进行记录,可以绘制出套压和立压与关井时间的关系曲线,通常情况下,曲线变化平滑位置处的拐点就是关井套压和关井立压。然而,由于井眼经常出现不稳定的情况并且还有很多低渗透性的油藏,关井很长时间后套压和立压都未必会出现平稳段和拐点,这是就应依据早期的压力恢复曲线趋势所能读取到的最高压力值,同时还要充分的考虑压力安全附加值,这就就能以最

轻型井点降水施工计算实例

轻型井点降水施工计算实例 井点降水, 实例, 施工 一、总涌水量计算 1. 基坑总涌水量Q(m3/d),即环形井点系统用水量,常按无压完整井井群, 用下式计算公式: (2H―s)s Q=1.366K lgR―lgx0 2. 单井井点涌水量q(m3/d)常按无压完整井,按下计算公式: (2H―s)s q=1.366K lgR―lgr 式中:K—土的渗透系数(m/d); H—含水层厚度(m); s—水的降低值(m); R—抽水影响半径(m),由现场抽水试验确定,也可用下式计算:R=1.95 s √H? K r —井点的半径(m); x0—基坑的假想半径(m,当矩形基坑长宽比小于 5 时,可化成假想半径x0 的圆形井,按 下式计算:x0=√F/ π F—基坑井点管所包围的平面面积(m2); π—圆周率,取 3.1416 ; 二、井点管需要根数 井点管需要根数n 可按下式计算: Q n=m q 式中q =65π?d?l 3 √K 式中: n—井点管根数; m—考虑堵塞等因素的井点备用系数,一般取m=1.1 ; q —单根井点管的出水量(m3/d);

d—滤管直径(m); l —滤管长度(m); 三、井点管平均间距 井点管平均间距D(m),可按下式计算: 2 (L+B) D= n - 1 求出的D应大于15d,并应符合总管接头的间距(一般为80、120、160mm)要求。 式中:L—矩形井点系统的长度(m); B —矩形井点系统的宽度(m); 四、例题 某工程基坑平面尺寸见图,基坑宽10m,长19m,深 4.1m,挖土边坡1:0.5 。地下水位-3.m。根据地质勘察资料,该处地面下0.7m,为杂填土,此层下面有 6.6m 的细砂层,土的 渗透系数K=5m/d,再往下为不透水的粘土层。现采用轻型井点设备进行人工降低地下水位, 机械开挖土方,试对该轻型井点系统进行计算。 解:(1)井点系统布置 该基坑顶部平面尺寸为14m×23m,布置环状井点,井点管离边坡为0.8m。要求降水深度s =4.10 -0.6 +0.5 =4.0m,因此,用一级轻型井点系统即可满足要求,总管和井点布置在 同一水平面上。由井点系统布置处至下面一层不透水粘土层的深度为0.7 +6.6 =7.3m,设井点管长度为7.2m(井管长6m,滤管 1.2m,直径0.05m),因此,滤管底距离不透水粘土 层只差0.1m,可按无压完整井进行设计和计算。 (2)基坑总涌水量计算 含水层厚度:H=7.3 -0.6 =6.7 m 降水深度:s=4.1 -0.6 +0.5 =4.0m 基坑假想半径:由于该基坑长宽比不大于5,所以可化简为一个假想半径为x0 的圆井进行 计算: x0=√F/ π=√(14+0.8 ×2)(23+0.8 ×2)/ 3.14 =11m 抽水影响半径:R=1.95 s √H? K =1.95 ×4√6.7 × 5 =45.1m 基坑总涌水量: (2H―s)s Q=1.366K lgR―lgx0

钻井液密度的确定培训教材

钻井液密度的确定培训教材 1.1安全钻井时钻井液密度确定的基本原理 一级井控的目的是防止地层液体进入井内,为此需保持井底压力略大于地层压力。要实现近平衡,需研究怎样最合理地确定压井液密度。 井眼的裸眼井段存在着地层孔隙压力、压井液柱压力和地层破裂压力。三个压力体系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P≥P≥P 2-16 pmf式中:P—地层孔隙压力;P—压井液柱压力;P—地层fpm 破裂压力。 所确定的压井液密度还要考虑保护油气层、防止粘卡满足井眼稳定的要求。为确保一级井控成功,在各种作业中,均应使井底压力略大于地层压力,这样可达到近平衡钻井和保护油气层的目的。 如果在钻井过程中所采用的钻井液密度只有在井内钻井液 处于静止状态时才能平衡地层压力,那么,在起钻时, 由于抽汲压力的存在和起出钻柱液面下降等原因,井底压力就会小于地层压力,从而造成井侵与溢流。 1.2钻井液密度的计算 通常确定压井液密度的原则是最小井底压力等于地层压力。确定方法如下:

(1)公式计算法 压井液密度的确定可用以下公式计算 ρ=[102(P-P-P)]/H dppsbm 2-17 3——抽吸压力,Pg/cm;——压井液密度,式中:ρsbm——;P;MPaP——起钻液面下降压井液柱压力减小值,MPa pdp。— —产层埋藏深度,mH地层压力,MPa; 2)附加当量密度(为 了预防溢流,就必须在平衡地层压力所需的钻井液密度的基 础上再增加一个附加压力,这个附加压力应能平衡抽汲压 力等。因此,确定钻井过程中钻井液密度的公式是: 2-18 +ρ=ρρecm 式中:ρ—钻井过程中的钻井液密度;ρ—地层压力cm当量 钻井液密度;ρ—附加压力当量钻井液密度。e我们可以采 用自动灌钻井液等方法,使起钻时液面下降高度减小或不下 降。因此起钻时液面下降而减少的压力不大,有时可忽略不 计。而抽汲压力是不可忽视的,只要钻柱上提,就会有抽汲 压力,减小上提钻柱的速度,只能减小抽汲压力、但不能消 除抽汲压力。影响抽汲压力的因素很多,其值变化范围较大。 根据计算可知,抽汲压力一般为33左,国外要求把抽汲压力 减小到0.036g/cm0.03-0.13g/cm右,考虑到气侵对钻井液 密度的影响,地层压力预报的误差等因素,附加压力应比抽

建筑工程量计算例题(详细)

【例】某工程采用预拌混凝土,已知C20混凝土独立基础85米3,独立基础模板接触面积179.1米2,用工料单价法计算工程造价(按三类工程取费,市区计取税金,预拌混凝土市场价330元/米3),其他可竞争措施项目仅计取“生产工具用具使用费”、“检验试验配合费”. 工程预算表 取费程序表 例题解析:1.其他可竞争措施项目中的其他11项费用按建设工程项目的实体项目和可竞争措施项目(11项费用除外)中人工费与机械费之和乘以相应系数计算. 2.企业管理费、规费、利润的计费基数是相同的 ,即按直接费中的人工费与机械费之和乘以相应费率,其中直接费包括直接工程费和措施费.

4.注意2012年新定额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费计算的变化. 【例】如图,计算人工挖土方、钎探、回填土、余土外运、砖基础工程量. (土质类别为二类,垫层C15砼,室外地坪-0.300) 【例】如下图所示尺寸,求混凝土带型基础模板和混凝土的工程造价. 备注:按三类工程取费,企业管理费费率为17%,利润费率为10%,规费费率为25%,税金税率为 3.48%,安全生产、文明施工 费为4.25%. 解:(1)带型基础外侧模板 S 1 =[(4.5×2+0.5×2)×2+(4.8+0.5×2)×2]×0.3=9.48 米2 (2) 带型基础内侧模板 S 2 =[(4.5-0.5×2)×2+(4.8-0.5×2)×2]×0.3×2=8.76 米2 带型基础模板工程量 S= S 1+ S 2 =18.24 米2(模板工程量3分) (3)带形基础混凝土 外墙 V=1×0.3×(4.5+4.5+4.8)×2=8.28 米 3 (混凝土工程量2分) 内墙 V=1×0.3×(4.8-1)=1.14 米3 (混凝土工程量2分) 合计:9.42 米3

钻井公式例题

钻井常用计算公式 泥浆池体积计算: V=(A1+A2)/2 * (B1+B2)/2 *h V:体积m3 ; A1:上底长m; A2:下底长m; B1:上底宽m; B2: 下底宽m; H:高m 井眼容积计算: 理论公式:V=(π/4)*D2*H D:井径 m; H:井深 m; 例:某井深2000m,使用93/4英寸(Φ247.0mm)钻头,计算井眼容积?解:根据理论公式:V=(π/4)*D2*H得: V=(π/4)*[(9.75*25.4)/1000]2*2000=96.3(m3) 配制泥浆计算: W土=V泥ρ土(ρ泥-ρ水)/(ρ土-ρ水) V水=V泥- W土/ρ土 W土:配浆用粘土量 t; V水:配浆用水量 m3; V泥:欲配泥浆量 m3 ;

ρ土:配浆土密度 g/cm3; ρ水:配浆水密度 g/cm3; ρ泥:欲配泥浆密度 g/cm3; 例:欲配密度为1.06 g/cm3的泥浆200m3需要ρ土2.4 g/cm3粘土多少吨?淡水多少吨? 解:W土=200*2.4*(1.06-1.0)/(2.4-1.0)=20.6(t)V水=200-20.6/2.4=191.4(m3) 管柱内容积、体积计算 管柱内容积:V容=πd2L/40000 管柱体积:V体=π(D2-d2)L/40000 V容:管柱内容积 cm3 V体:管柱体积 cm3 D :管柱外径 cm3 d :管柱内径 cm3 L :管柱长度 m 例:某井深3000m,钻具结构为:钻铤8英寸*100m+7英寸*100m+钻柱5英寸*2800m,计算钻具内容积和钻具体积。(以知1英寸=2.54cm,8英寸钻铤内径为7.144cm,7英寸钻铤内径为7.144cm,5英寸钻杆内径为11.8cm) 解:8英寸钻铤内容积V1=3.14*7.1442*100/40000=0.4(m3) 7英寸钻铤内容积V2=3.14*7.1442*100/40000=0.4(m3) 5英寸钻铤内容积V3=3.14*11.82*2800/40000=30.6(m3)

承压-潜水非完整井计算公式

基坑降水、土方、支护工程 降水设计计算书 一、设计计算依据 1、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3、其它相关资料。 二、计算过程 本次计算采取如下程序: 本工程采用承压-潜水非完整井计算基坑涌水量。

公式一: )R (1lg h -M)M -2H 366.10 2r k Q +=( 式中:Q ——基坑涌水量(m 3/d) k ——渗透系数(m/d),10 S ——水位降深(m),7.0m R ——引用影响半径(m),R=kH s 2=230m r 0——基坑半径(m),F F r 564.0/0==π=104.5m F ——基坑面积(m 2),本工程暂取34358m 2 l ——过滤器有效工作部分长度 H ——初始静止水位至井底的距离 h ——基坑底至井底的距离 M ——承压含水层厚度(m),27.0 计算得:Q=2969.9m 3/d 根据我公司多年施工经验,根据规范所计算涌水量往往比实际小很多,本工程根据经验,按两倍理论量计算涌水量,即涌水量为:2969.9×2=5940 m 3/d

公式二: 3 120q k l r s π= 式中:q ——管井的出水量(m 3/d) s r ——过滤器半径(m ) l ——过滤器浸部分段长度(m),2.0 k ——含水层渗透系数(m/d),380 计算得:q =182.40m 3/d 公式三: q Q n 1.1= 计算得井数为:n ≈36 公式四: T y Z ir c h L +++++=0 式中:L ——井深(m) h ——基坑深度(m),5.5 c ——降水水面距基坑底的深度(m),1.0 i ——水力坡度,取0.03 Z ——降水期间地下水位变幅(m),0.5 y ——过滤器工作部分长度(m),2.0

2021年压井液密度及材料计算

计算公式 欧阳光明(2021.03.07)压井液密度计算: 102p yl ρy= ρm+ + ρe H ρy=压井液密度 ρm=原浆密度p yl=立管压力H=压井深度ρe=附加值0.05-0.1 压井液计算: 加重材料计算: ΡS V 1 (Ρ 1-Ρ0) G=ΡS -Ρ1 G=加重材料重量 T Ρ S =材料密度重晶石=4.25 吨/方 KCL=1.984吨/方(最重可配液到1.16) Ρ 1=压井液需要达到的密度吨/方 Ρ 0=原浆密度吨/方 V 1=新浆体积 循环方式选择 目前用于井控的司钻法和工程师法都是用正循环,即从钻杆泵人,从环空将溢流循环出并。反循环压井方法简介

但用常规的司钻法和工程师法压并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1)能安全关井;(2)在不超过套管与井口设备许用压力和地层破裂压力条件下能循环溢流出并。在实际钻井工作中往往遇到不具备上述两个条件的情况:一是浅层气,关并时地层强度不够;二是钻中深并进入井内的天然气溢流量很大,这时无法使用常规司钻法和工程师法进行压并,而只能换用能够降低最大套压及井内地层受力的其它压井方法,如超重泥浆压井法及反循环压井法等。本文对后者的工艺与计算要点给予说明。 1工艺要点 反循环压井方法是从环空泵人泥浆将井内溢流替入钻杆.由钻杆内上升到井口,在阻流器控制钻杆出口回压下排除油气溢流并进行压并。这种方法在修并中早巳广泛使用。因为修并时井内往往是没有固相的原油或盐水,且管柱下端多是开口的,不易被堵塞。修井或采油井口装置也容易转换成反循环方式。在钻井或完井作业中当并内泥浆含有岩屑进行反循环压并钻头水眼有被堵塞可能时,可只用反循环把溢流经钻扦内替出,以后再转用正循环压并。由于钻杆内总容积小,用反循环的时间短?可以减少堵塞钻头水眼的危险。国外文献中把这种用反循环排除溢流.再用正循环的方法也称为反循环压井法。由于它比修并中用的反循环法更为复杂,故本文主要对它给予说明。这种压井方法的主要步骤是: (1)在井内建立从环空泵人,沿钻拄上升通过阻流器排出的反循环通路;(2)从环空泵入原密度泥浆将溢流从环空替入钻柱。在这一过程中,套管压力下降,立管压力上升 (3)溢流全部进入钻柱,环空全为泥浆,在以后溢流沿钻柱内被顶替上升过程中保持套管压力不变,而立管压力则不断上升;(4)气体溢流到达井口,立管压力达最大 (5)气体溢流排出,立管压力迅速减小 (6)溢流排完,原密度泥浆到达钻柱顶部时停泵。此时关井立压等于关井套压; (7)转成正循环,从钻杆内泵入压井泥浆。压井泥浆在钻柱内下行时,立管压力下降; (8)压井泥浆在环空上返时,立管压力不变,套管压力下降。压井泥浆返到环空井口时套管压力降到零.如考虑环空流动阻力,则套压提前降至零.上述过程中立压和套压变化关系可以概括如下; 反循环 立压=井底压力一管内泥浆液柱压力一管内流动阻力一气柱重量的压力套压=井底压力一环空泥浆液柱压力+环空流动阻力 正循环

压井液密度及材料计算

计算公式 压井液密度计算: 102p yl ρy= ρm + + ρe H ρy=压井液密度 ρm=原浆密度p yl=立管压力H=压井深度ρe =附加值0.05-0.1 压井液计算: 加重材料计算: ΡS V 1 (Ρ 1 -Ρ0) G= Ρ S - Ρ1 G=加重材料重量T Ρ S =材料密度重晶石=4.25 吨/方 KCL=1.984吨/方(最重可配液到1.16) Ρ 1 =压井液需要达到的密度吨/方 Ρ =原浆密度吨/方 V 1 =新浆体积

循环方式选择

目前用于井控的司钻法和工程师法都是用正循环,即从钻杆泵人,从环空将溢流循环出并。反循环压井方法简介 但用常规的司钻法和工程师法压并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1)能安全关井;(2)在不超过套管与井口设备许用压力和地层破裂压力条件下能循环溢流出并。在实际钻井工作中往往遇到不具备上述两个条件的情况:一是浅层气,关并时地层强度不够;二是钻中深并进入井内的天然气 溢流量很大,这时无法使用常规司钻法和工程师法进行压并,而只能换用

能够降低最大套压及井内地层受力的其它压井方法,如超重泥浆压井法及反循环压井法等。本文对后者的工艺与计算要点给予说明。 1工艺要点 反循环压井方法是从环空泵人泥浆将井内溢流替入钻杆.由钻杆内上升到井口,在阻流器控制钻杆出口回压下排除油气溢流并进行压并。这种方法在修并中早巳广泛使用。因为修并时井内往往是没有固相的原油或盐水,且管柱下端多是开口的,不易被堵塞。修井或采油井口装置也容易转换成反循环方式。在钻井或完井作业中当并内泥浆含有岩屑进行反循环压并钻头水眼有被堵塞可能时,可只用反循环把溢流经钻扦内替出,以后再转用正循环压并。由于钻杆内总容积小,用反循环的时间短?可以减少堵塞钻头水眼的危险。国外文献中把这种用反循环排除溢流.再用正循环的方法也称为反循环压井法。由于它比修并中用的反循环法更为复杂,故本文主要对它给予说明。这种压井方法的主要步骤是: (1)在井内建立从环空泵人,沿钻拄上升通过阻流器排出的反循环通路;(2)从环空泵入原密度泥浆将溢流从环空替入钻柱。在这一过程中,套

工程量计算例题(DOC)

【例】某工程采用预拌混凝土,已知C20混凝土独立基础85m3,独立基础模板接触面积179.1m2,用工料单价法计算工程造价(按三类工程取费,市区计取税金,预拌混凝土市场价330元3),其他可竞争措施项目仅计取“生产工具用具使用费”、“检验试验配合费”。 工程预算表 取费程序表 例题解析:1.其他可竞争措施项目中的其他11项费用按建设工程项目的实体项目和可竞争措施项目(11项费用除外)中人工费与机械费之和乘以相应系数计算。 2.企业管理费、规费、利润的计费基数是相同的,即按直接费中的人工费与机械费之和乘以相应费率,其中直接费包括直接工程费和措施费。 3.价款调整包括人、材、机的价差调整,价款调整不参与取企业管理费、规费和利润。 4.注意2012年新定额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费计算的变化。 【例】如图,计算人工挖土方、钎探、回填土、余土外运、砖基础工程量。 (土质类别为二类,垫层C15砼,室外地坪-0.300)

【例】如下图所示尺寸,求混凝土带型基础模板和混凝土的工程造价。 备注:按三类工程取费,企业管理费费率为17%,利润费率为10%,规费费率为25%,税金税率为3.48%,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费为4.25%。 解:(1)带型基础外侧模板 S 1 =[(4.5×2+0.5×2)×2+(4.8+0.5×2)×2]×0.3=9.48 m2 (2) 带型基础内侧模板 S 2 =[(4.5-0.5×2)×2+(4.8-0.5×2)×2]×0.3×2=8.76 m2 带型基础模板工程量 S 1+ S 2 =18.24 m2(模板工程量3分) (3)带形基础混凝土 外墙 1×0.3×(4.5+4.5+4.8)×2=8.28 m3 (混凝土工程量2分)内墙 1×0.3×(4.8-1)=1.14 m3 (混凝土工程量2分) 合计:9.42 m3

压井计算公式

1. 压井基本数据计算 1) 溢流种类的判别 根据关井钻杆压力和关井套管压力、钻柱内钻井液流体密度等参数,先计算出溢流流体的压力梯度,再按此压力梯度的数据范围判断出溢流种类。 溢流压力梯度计算公式: …………………………………………(8-6) 式中:Gw――溢流流体压力梯度,MPa/m Gh――钻柱内钻井液柱压力梯度,MPa/m Gw=0.01w W――钻柱内钻井液密度,g/cm3 P a――关井套压,MPa Pd――关井钻杆压力,MPa hw――溢流在井底的高度,m ………………………………………(8-7) 式中:Vb――溢流后循环池钻井液增量,升(L) Va――环空单位容积,升/米(L/m) θ――井斜角 表8-1 流体压力梯度与流体种类对照表 序号流体压力梯度MPa/m 流体种类 l 0.00118~0.00353 气体 2 0.0068~0.0089 油 3 0.0098 淡水 4 0.0101 海水 5 0 .0105~0.0118 地层水(盐水) 注:如流体压力梯度数据在上表的两者之间,则为这两者的混合物。 2) 关井钻杆压力的确定(即关井立压) 压井作业中,关井钻杆压力和套管压力是两个十分重要的参数。关井钻杆压力用于确定溢流种类,计算地层压力和压井液密度。关井套管压力用于提供回压和确定溢流种类参数。 发生溢流关井后,井内钻柱、环空和地层压力系统之间存在以下关系(见图8-5):Pp=Pd+Pmd………………………………………(8-8) Pp=Pa+Pmd +Pw…………………………………(8-9) 式中:Pp――地层压力,MPa Pd――关井钻杆压力,Mpa Pa――关井套管压力,MPa Pmd――钻柱内钻井液柱压力,Mpa Pma――环空钻井液柱压力,MPa Pw――溢流柱静水压力,MPa 如果井底压力是稳定的,则可以根据关井钻杆压力和钻柱内钻井液柱压力求得地层压力。确定正确的关井钻杆压力有两种情况: (1) 钻柱中未装回压阀时的关井钻杆压力 关井10~15分钟后的立管压力为关井钻杆压力。因为一般情况下,关井后10~15分钟井眼周围的地层压力才能恢复到原始地层压力。恢复时间的长短与地层流体种类、地层渗透率和欠平衡压差等因素有关。 (2) 钻柱中装有回压阀时测定关井钻杆压力的方法:

轻型井点降水设计计算例题

轻型井点系统设计计算示例 某多层厂房地下室呈凹字形,其平面尺寸如图1-76所示,基础底面标高为-4.5m,电梯井部分深达-5.30m,天然地面标高为-0.40m。根据地质勘测资料:标高在-1.40m 以上为亚粘土,再往下为粉砂土,地下水静水位在-1.80m处,土的渗透系数为5m/d。基坑边坡采用1∶0.5,为施工方便,坑底开挖平面尺寸比设计平面尺寸每边放出0.5m。 图1—76 某地下室现场 根据本工程基坑的平面形状和深度,轻型井点选用环形布置并在凹字形中间插入一排井点,如图1-77所示。 井点管的直径选用50mm,布置时距坑壁取1.0m,其所需的埋置深度(从地面算至滤管顶部)用(公式1-54)计算,则至少为: (4.5-0.4)+0.5+17.5×0.1=6.34m 由于考虑轻型井点降水深度一般以6m为宜及现有井点管标准长度为6m,因此将总管 埋设在地面下0.6m处即先挖0.6m深的沟槽,然后在槽底铺设总管。此时井点管所需的长度: 6.34-0.6+0.20(露出槽底高度)=5.91(m),(小于6.0,可满足要求)。 电梯井处的基坑深度比其他部分要深0.8m ,所以该处井点管长度改用7m。 井点管的间距,考虑粉砂土的渗透系数不大,初步选用1.6m。

总管的直径选用127mm ,长度根据图布置方式算得: 2(67.6+2×1.0)+(46.4+2×1.0)+(46.4-2×1.8-2×1.0) = 276.2 (m) 抽水设备根据总管长度选用三套,其布置位置与总管的划分范围如图所示。 图1—36 某工程基坑轻型井点系统布置 a )平面布置图(1、2、3—三套抽水设备编号、同时表示挖土时情况); b )高程布置图 现将以上初步布置核算如下。 1)涌水量计算 按无压不完整井考虑,由于凹字形中间插有一排井点,分为两半计算:含水层的有效深度H0按表1-9求出: ,所以m H (99.10)00.194.4(85.10=+=) 基坑中心的降水深度)(2.35.08.15.4m s =+-= 抽水影响半径R 按公式(1-58)求出: )(25.46599.102.395.1m R =??= 83.00 .194.494.41'/=+=+s s

钻井井控题库(1)

井控工艺第一章 1、某井因堵水眼而起钻,已知5″钻杆排代量为4升/米,内容积为10升/米,若起钻外泄的泥浆有2/3从钻台流回井内,1/3流进园井,则每起3柱钻杆(约90米)应灌()方泥浆?(类别:钻井A ) B A、1.26 、某井因堵水眼而起钻,已知5″钻杆排代量为4升/米,内容积为10升/米,若起钻外泄的泥浆有2/3从钻台流回井内,1/3流进园井,则每起3柱钻杆(约90米)应灌()方泥浆?(类别:钻井A ) B B、0.66 C、0.36 2、某井钻进时发现气侵,测得泥浆池液面上升0.5方,如果此时环空容积为24升/米,泥浆密度1.3g/cm3,井底压力下降值为()。(类别:钻井A ) A A、0.27 MPa B、0.65 MPa C、0.15 MPa 3、某井套管鞋深2000米,在用泥浆密度1.2g/cm3,若油层当量泥浆密度为1.4g/cm3,则钻开油气层前地层承压能力试验的井口压力应为()。(类别:钻井A ) C A、24 MPa B、28 MPa C、3.92 MPa 4、哪个是预防溢流的主要措施?(类别:钻井A ) C A、井喷时用防喷器关井 B、压井过程中使用的低泵速压力 C、用泥浆液柱压力平衡地层压力 D、用溢流监测设备及时发现溢流 5、下列哪些现象表明井底压差接近为零?(类别:钻井A ) D A、快钻时 B、接单根后效 C、起钻后效 D、以上全是 6、下列哪三个对精确计算套管鞋处地层破裂压力是重要的?(类别:钻井A ) B A、准确的泵冲计数器;准确的压力表;准确的井眼容积 B、准确的压力表;精确的泥浆密度;精确的套管鞋垂深 C、精确的泥浆密度;精确的套管鞋垂深;准确的井眼容积 7、浅层钻进时,最大的风险是钻遇浅层气。因此应控制钻速,使单根钻时大于迟到时间()。(类别:钻井A ) A A、对 B、错 8、浅层钻进时,最大的风险是钻遇浅层气。起钻时应早停泵,防止冲塌井壁()。(类别:钻井A ) B A、对 B、错 9、浅层钻进时,最大的风险是钻遇浅层气。使用大尺寸喷咀的钻头,以便循环堵漏材料()。(类别:钻井A )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