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游山西村翻译赏析

合集下载

陆游《游山西村》的翻译赏析

陆游《游山西村》的翻译赏析

陆游《游山西村》的翻译赏析陆游(1125-1210)是宋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和爱国思想家。

他一生写下了大量的诗文,代表作有《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钱塘湖春行》等。

其中,《游山西村》是陆游的另一篇名篇,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首诗的翻译赏析。

首先是这首诗的原文: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首诗共四句,婉转而深情。

石径斜,白云生处是中国文学叙事中的常用表达法。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正说明了这里风景美丽,位置高远。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句话的意思是,停车,赏枫,享受枫林的黄昏时光,这时冬天里,树叶已经变得脆弱,被霜覆盖,红枫叶在寒冬中格外珍贵。

可以说,这里通过自然景观,来抒发了诗人放松、休息、静思的深情感受。

接下来,我们看看这首诗的英文译文:Far up the stone path, slanted and cold,A house in the white cloud is born.Stopping the cart, fond of the late autumn maples And to see the frosty leaves red like the February flowers.这首英语翻译通顺自然,诗人在这里用了一系列的形容词来描绘丝丝寒意下,在枫林中享受夕阳的情景。

其次,“停车坐爱枫林晚”可以翻译成“Stopping the cart, fond of the late autumn maples”,这个句子更北美风格,显示诗人的感性和文化素养。

同时,作者也将霜叶比喻为二月花,特别准确,更好地传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意图。

总之,这首《游山西村》文笔深邃、意境优美,不仅描绘了美丽的景色,还展现了其内在的柔情和精神境界。

同时,其英语翻译更添加了一份东西方文化的互融,更好地传达了诗歌的美感。

《游山西村》陆游

《游山西村》陆游

《游⼭西村》陆游《游⼭西村》陆游 引导语:陆游是南宋伟⼤的爱国诗⼈,⼀⽣勤奋创作,诗歌数量惊⼈。

据他⾃⼰说:“六⼗年间万⾸诗。

”流传⾄今的《剑南诗稿》仍保存了九千三百多⾸,在两宋诗⼈中翘居⾸位,下⾯是⼩编收集他的⼀⾸诗《游⼭西村》的原⽂翻译鉴赏知识,我们⼀起阅读学习吧。

《游⼭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①,丰年留客⾜鸡豚②。

⼭重⽔复疑⽆路③,柳暗花明⼜⼀村④。

箫⿎追随春社近⑤,⾐冠简朴古风存⑥。

从今若许闲乘⽉⑦,拄杖⽆时夜叩门⑧。

[注释] ①腊酒:头⼀年腊⽉酿制的酒。

②⾜鸡豚(tú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

豚,⼩猪,诗中代指猪⾁。

③⼭重⽔复:⼀重重⼭,⼀道道⽔。

④柳暗花明:绿柳繁茂荫浓,鲜花娇艳明丽。

⑤箫⿎:吹箫打⿎。

春社:古代把⽴春后祭祀⼟地神的⽇⼦叫做春社⽇。

⑥古风存:保留着淳朴古代风俗。

⑦若许:如果这样。

闲乘⽉:有空闲时趁着⽉光前来。

⑧⽆时:随时。

叩(kòu)门:敲门。

[译诗、诗意] 不要笑话农家的酒浑,丰收之年有丰⾜的佳肴款待客⼈。

⼀重重⼭,⼜⼀道道⽔,疑惑⽆路可⾏间,忽见柳⾊浓绿,花⾊明丽,⼀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你吹着箫,我击着⿎,结队喜庆,春社祭⽇已临近,布⾐素冠,简朴的古风依旧保存。

从今⽇起,如果允许乘着⽉光闲游,我这⽩发⽼翁也要随夜乘兴,拄着拐杖,敲开柴门。

[赏析] (⼀) 此诗写于孝宗⼲道三年(1167),在此之前,陆游曾任隆兴府通判,因为极⼒赞助张浚北伐,被投降派劾以“交结台谏,⿎唱是⾮,⼒说张浚⽤兵”的罪名,罢归故⾥。

诗⼈⼼中当然愤愤不平。

对照诈伪的官场,于家乡纯朴的⽣活⾃然会产⽣⽆限的欣慰之情。

此外,诗⼈虽貌似闲适,却未能忘情国事。

秉国者⽬光短浅,⽆深谋长策,然⽽诗⼈并未丧失信⼼,深信总有⼀天否极泰来。

这种⼼境和所游之境恰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产⽣了传诵千古的“⼭重”“柳暗”⼀联。

这是⼀⾸纪游抒情诗。

《游山西村》的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游山西村》的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游山西村》的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导语:陆游是南宋出色的爱国诗人、词人。

以下是由应届毕业生网小编为您整理的陆游《游山西村》的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欢迎阅读!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注释选自《剑南诗稿》。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

①腊酒:腊月里酿造的酒。

②足鸡豚(tú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

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

足:足够,丰盛。

③山重水复: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

④柳暗花明:柳色深绿,花色红艳。

⑤箫鼓:吹箫打鼓。

⑥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做为春社日,拜祭社公(土地神)和五谷神,祈求丰收。

⑦古风存:保留着淳朴古代风俗。

⑧若许:如果这样。

⑨闲乘月:有空闲时趁着月光前来。

⑩无时:没有一定的时间,即随时。

叩(kòu)门:敲门。

译文正值丰年,朴素的农家自酿腊酒,杀鸡宰猪殷勤待客,可别笑话那酒浆浑浊,酒香中溢出的农家热情早已使人心驰神往。

寻寻觅觅,山峦重重叠叠,溪流迂回曲折,似已无路可走,继续前行,忽然柳树茂密,山花鲜艳,又一村庄出现在眼前。

春社祭祀的日子近了,村里吹箫打鼓的热闹起来了,农家人布衣毡帽,淳厚的古风犹存,好一派清新古朴的乡村风貌!从今后,若是您(农家)同意我随时来拜访,闲来时我将会拄着拐杖,踏着月色,前来叩门。

赏析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

腊酒,指上年腊月酿制的米酒。

豚,是小猪。

足鸡豚,意谓鸡豚足。

这两句是说农家酒味虽薄,而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

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次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广泛被人引用。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读了如此流畅绚丽、开朗明快的诗句,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

《游山西村》的意思翻译

《游山西村》的意思翻译

游山西村
【作者】陆游【朝代】宋译文对照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译文注释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的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

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游山西村释义

游山西村释义

游山西村释义
《游山西村》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纪游抒情诗。

全诗紧扣“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见闻,来体现不尽之游兴。

首联写诗人出游到农家,颔联写村外之景物,颈联写村中之情事,尾联写频来夜游。

所写虽各有侧重,但以游村贯穿,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

具体来说,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待客的景象,以及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

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写出山水重重叠叠,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间又出现一个山村,表达了诗人在困境中看到希望的喜悦之情。

颈联“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表现出诗人对古老乡土风俗的赞美之情。

尾联“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则写出诗人乘月闲游,夜访村民的情景,表现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此外,这首诗的语言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困境中看到希望的乐观态度。

因此,这首诗不仅是一首优美的纪游诗,也是一首富有哲理的人生感悟诗。

山水诗:陆游《游山西村》原文翻译及赏析

山水诗:陆游《游山西村》原文翻译及赏析

【导语】⼭⽔⽥园诗是古代诗歌的⼀个重要的种类,诗⼈们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林,悠闲的⽥野,缘景抒情,因寄所托,表达⾃⼰的理想、志趣。

⼭⽔诗⼤都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征。

所谓“诗中有画”,就是⽤画笔把⼭⽔风物中精深微妙的蕴涵点染出来,使读者获得直接的审美感受。

下⾯是为⼤家带来的:⼭⽔诗:陆游《游⼭西村》原⽂翻译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游⼭西村宋代: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鸡豚。

⼭重⽔复疑⽆路,柳暗花明⼜⼀村。

箫⿎追随春社近,⾐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拄杖⽆时夜叩门。

译⽂不要笑农家腊⽉⾥酿的酒浊⽽⼜浑,在丰收的年景⾥待客菜肴⾮常丰繁。

⼭峦重叠⽔流曲折正担⼼⽆路可⾛,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出现⼀个⼭村。

吹着箫打起⿎春社的⽇⼦已经接近,村民们⾐冠简朴古代风⽓仍然保存。

今后如果还能乘⼤好⽉⾊出外闲游,我⼀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注释腊酒:腊⽉⾥酿造的酒。

⾜鸡豚(tú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

⾜:⾜够,丰盛。

豚,⼩猪,诗中代指猪⾁。

⼭重⽔复:⼀座座⼭、⼀道道⽔重重叠叠。

柳暗花明:柳⾊深绿,花⾊红艳。

箫⿎:*打⿎。

春社:古代把⽴春后第五个戊⽇做为春社⽇,拜祭社公(⼟地神)和五⾕神,祈求丰收。

古风存:保留着淳朴古代风俗。

若许:如果这样。

闲乘⽉:有空闲时趁着⽉光前来。

⽆时:没有⼀定的时间,即随时。

叩(kòu)门:敲门。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当时陆游正罢官闲居在家。

然⽽他并不⼼灰意冷。

“慷慨⼼犹壮”的爱国情绪,使他在农村⽣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并将这种感受倾泻到⾃⼰的诗歌创作⾥。

此诗即在故乡⼭阴(今浙江绍兴市)所作。

赏析 ⾸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鸡豚。

”描写丰收年景,农民热情好客的淳厚品⾏。

颔联:“⼭重⽔复疑⽆路,柳暗花明⼜⼀村。

”这句描绘⼭村风光,被后世⽤来形容已陷⼊绝境,忽⼜出现转机。

颈联:“箫⿎追随春社近,⾐冠简朴古风存。

”既写出春社欢快,⼜表达民风的淳朴可爱。

陆游《游山西村》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陆游《游山西村》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游山西村陆游宋代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译文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浑浊不醇厚,丰收的年景农家待客菜肴非常丰盛。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忽然柳绿花艳间又出现一个山村。

社日将近,一路上迎神的萧鼓声随处可闻,布衣素冠,淳朴的古代风俗依旧保留。

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随时会拄着拐杖来敲你的家门。

注释腊酒:腊月里酿造的酒。

足鸡豚(tú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

足:足够,丰盛。

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

山重水复: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

柳暗花明:柳色深绿,花色红艳。

箫鼓:吹箫打鼓。

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做为春社日,拜祭社公(土地神)和五谷神,祈求丰收。

古风存:保留着淳朴古代风俗。

若许:如果这样。

闲乘月:有空闲时趁着月光前来。

无时:没有一定的时间,即随时。

叩(kòu)门:敲门。

赏析这是一首纪游抒情诗,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诗人紧扣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见闻,来体现不尽之游兴。

全诗首写诗人出游到农家,次写村外之景物,复写村中之情事,末写频来夜游。

所写虽各有侧重,但以游村贯穿,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

此诗题材比较普通,但立意新巧,手法白描,不用辞藻涂抹,而自然成趣。

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

“足鸡豚”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莫笑”二字,道出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颔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广泛被人引用。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如此流畅绚丽、开朗明快的诗句,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

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

游山西村全诗赏析

游山西村全诗赏析

游山西村全诗赏析原文:游山西村[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释义:⑴腊酒:腊月里酿制的米酒。

⑵足鸡豚(tún):意谓准备了丰盛的菜肴。

足,足够,丰盛。

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

⑶山重水复: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

⑷柳暗花明:柳色深绿,花色红艳。

⑸箫鼓:吹箫打鼓。

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做为春社日,拜祭社公和五谷神,祈求丰收。

社,土地神。

⑹古风存:保留着淳朴古代风俗。

古风,有古人之风度。

《唐书·王仲舒传》:“穆宗常言仲舒之文有古风。

”⑺若许:如果这样。

闲乘月:有空闲时趁着月光前来。

⑻无时:没有一定的时间,即随时。

叩(kòu)门:敲门。

译文: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屿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

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赏析:这是一首朴实自然的山村记游诗。

全诗首写诗人出游到农家,次写村外之景物,复写村中之情事,末写频来夜游。

所写虽各有侧重,但以游村贯穿,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

诗的头两句,用“莫笑”和“足鸡豚”这些亲切的词语,表现了村民待客忠厚真挚的情态。

诗的第三、四两句对山村风光的描绘,是历来为人称颁的名句。

第三句中的“重”、“复”二字同义,再和“疑”字一起,写出了山水重叠回环令人迷惑的景象;第四句中的“暗”、“明”相互陪衬,再和“又”字一起,描绘出绿树荫荫、鲜花灼灼,令人惊喜的景象。

诗的第五、六两句,写这里的民风民俗,箫鼓齐鸣,衣冠简朴,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农村生活的赞美。

诗的最后两句,作者抒发感情。

这里的热情招待,优美风光,淳朴民俗,使诗人兴致勃勃,但诗人没有直接叙述这种心情,而是通过另一种形式曲折地表现,说“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足见兴致浓厚而强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游山西村翻译赏析
《游山西村》作者是宋朝文学家陆游。

其古诗全文如下: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仗无时夜扣门。

【前言】
《游山西村》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

这是一首纪游抒情诗,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诗人紧扣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见闻,来体现不尽之游兴。

全诗首写诗人出游到农家,次写村外之景物,复写村中之情事,末写频来夜游。

所写虽各有侧重,但以游村贯穿,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

此诗题材比较普通,但立意新巧,手法白描,不用辞藻涂抹,而自然成趣。

【注释】
⑴腊酒:腊月里酿造的酒。

⑵足鸡豚(tú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

足:足够,丰盛。

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

⑶山重水复: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

⑷柳暗花明:柳色深绿,花色红艳。

⑸箫鼓:吹箫打鼓。

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做为春社日,拜祭社公(土地神)和五谷神,祈求丰收。

⑹古风存:保留着淳朴古代风俗。

⑺若许:如果这样。

闲乘月:有空闲时趁着月光前来。

⑻无时:没有一定的时间,即随时。

叩(òu)门:敲门。

【翻译】
不要笑话农家腊月做的酒浑浊,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

一重重山,一道道水,怀疑会有无路可行的时候,忽然看见柳色暗绿,花色明丽,又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你吹着箫,我击着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经临近,布做成的衣衫,最普通的帽,简朴的古风仍然存在。

从今日起,如果可以乘着月光闲游,我这白发老翁也要随夜乘兴,拄着拐杖,敲开农家朋友的柴门。

【鉴赏】
这首一首纪游抒情诗,是陆游的名篇之一。

上海古籍出版社原副编审邓韶玉对此诗作如下赏析:
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

腊酒:指上年腊月酿制的米酒。

豚:是小猪。

足鸡豚:意谓鸡豚足。

说农家酒味虽薄,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

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莫笑”二字,道出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次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广泛被人引用。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如此流畅绚丽、开朗明快的诗句,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
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

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

其喜形于色的兴奋之状,可以想见。

当然这种境界前人也有描摹,这两句却格外委婉别致。

人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山回路转、扑朔迷离,出路难寻。

于是顿生茫茫之感/b/412htm。

但是,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忽然间眼前出现一线亮光,再往前行,便豁然开朗,发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新天地。

这就是此联给人们的启发,也是宋诗特有的理趣。

人们读后会感到,在人生某种境遇中,与诗句所写有着惊人的契合之处,因而更觉亲切。

这里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于是这两句诗就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而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

此联展示了一幅春光明媚的山水图;下一联则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

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所要表达的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

“社”为土地神。

春社,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

农家祭社祈年,满着丰收的期待。

节日来源与《周礼》。

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也说:“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

”可见到宋代还很盛行。

陆游在这里更以“衣冠简朴古风存”,赞美着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出他对吾土吾民之爱。

前三联写了外界情景,并和自己的情感相融。

然而诗人似乎意犹未足,故而笔锋一转:“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无时,
随时。

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

于是这两句从胸中自然流出:但愿而今而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此情此景,不亦乐乎。

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诗人被投降派弹劾罢归故里,心中当然愤愤不平。

对照诈伪的官场,于家乡纯朴的生活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欣慰之情。

此外,诗人虽貌似闲适,却未能忘情国事。

秉国者目光短浅,无深谋长策,然而诗人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否极泰来。

这种心境和所游之境恰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产生了传诵千古的“山重”“柳暗”一联。

陆游七律最工。

这首七律结构严谨,主线突出,全诗八句无一“游”字,而处处切“游”字,游兴十足,游意不尽。

又层次分明。

尤其中间两联,对仗工整,善写难状之景,如珠落玉盘,圆润流转,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