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 自表后主 译文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第四册文言文知识梳理(沪教版)

高中语文第四册文言文知识梳理(沪教版)

《廉颇蔺相如列传》一、通假字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

(“予”通“及”,给予。

)2.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质”通“锧”,古代刑具,用于腰斩。

)3.可予不.。

(“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4.臣愿奉.璧西入秦。

(“奉”通“捧”,用手托。

)5.拜送书于庭.。

(“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6.召有司案.图。

(“案”通“按”,察看。

)7.设九宾.礼于廷。

(“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8.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缪”通“穆”。

)9.唯大王及群臣孰.计议之。

(“孰”通“熟”,仔细。

)10.为一击缻.。

(“缻”通“缶”,盛酒浆的瓦器,秦人敲打盆缶作为唱歌时的节拍。

)二、一词多义1.负(1)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3)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4)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5)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2.使(1)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2)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3)乃使其从者衣褐(让)(4)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3.引(1)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2)左右欲引相如去(拉)(3)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4.徒(1)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2)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5.幸(1)大王亦幸赦臣(幸好,侥幸)(2)而君幸于赵王(被...宠幸)(3)则幸得脱矣(幸亏)6.以(1)以勇气闻于诸侯(凭)(2)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3)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4)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5)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6)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连接“传”及“示”)7.欢(1)逆强秦之欢(欢心)(2)绝秦赵之欢(交情)8.顾(1)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2)顾吾念之(但是)9.必(1)其势必不敢留君(一定,必然)(2)王必无人(倘若,假如)10.因(1)相如因持璧却立(趁机)(2)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三、古今异义1.拜.为上卿(古义指授及官职;任命。

高中语文第四册知识梳理.docx

高中语文第四册知识梳理.docx

高屮语文第四册知识梳理一、通假字1.《陈情表》①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闵,通“悯”,忧患。

②臣密今年四十有四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③零丁孤苦零丁,通“伶仃”,读ling ding,孤独无靠2.《祭十二郎文》①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世,通“逝”,读shi,死。

下文“皆康强而早世” 屮”世”也同此。

②其能久存乎其,通“岂”,读qY,副词,表反诘语气。

下文“其儿何离^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杯其又何尤''中“其”同此。

3.《愚溪诗序》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纪,通“记S4.《赤壁赋》①举酒属客属,通“嘱”,劝酒。

②冯虚御风冯,通“凭”,凭借。

③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通“缭”,盘绕。

5.《逍遥游(节选)》①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才智,聪明。

②三餐而反.腹犹果然反,通“返”,返回。

③此大小之辩也辩,通“辨",区别。

④御六气之辩辩,通“变”,变化。

⑤而征一国而,通“耐",能够。

6.《滕王阁序》①俨骄马非于上路俨,通“严覽②云销雨霁销,通“消二③所赖君子见机机, 通“几”。

7.《柳毅传(节选)》①昂其直,居为奇货直,通“值”,价格②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裁.通“才”, 刚。

③樊日进宰翼,通“翌",次。

8.《促织》①句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再加上。

②景从云合景,通“影”,影子。

③刚望女与羊,俱亡所见矣亡,通“无”,没有。

④飨德怀恩飨,通“享”,受。

二、古今异义1.当不复记忆古义:再,义。

今义:重复,往复。

2.吾去汴州古义:离开。

今义:往……3.汝不果来古义:成为事实,实现。

今义:植物的果实。

4.毛血日益衰古义:渐渐,逐渐。

今义: 利益。

下文“日益微"中“益"同此。

5.而齿牙动摇古义:这里指牙齿松动。

今义:指不稳固,不坚定。

6.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古义:这里是成长立业。

今义:指开始存在或有根据。

7.灌水之阳有溪焉古义:河流的北边,山的南边。

高中读本第四册文言文与陈伯之书原文注释解说译文(网友来稿)

高中读本第四册文言文与陈伯之书原文注释解说译文(网友来稿)

高中读本第四册文言文与陈伯之书原文注释解说译文(网友来稿)编写者:河南省内乡县职业中专普高语文庞运鹏迟顿首②:陈将军足下无恙③,幸甚幸甚。

将军勇冠三军④,才为世出⑤,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⑥。

昔因机⑦变化,遭遇明主⑧;立功立事,开国称孤⑨。

朱轮华毂⑩,拥旌万里,何其壮也!如何一旦为奔亡之虏,闻鸣镝而股战,对穹庐以屈膝,又何劣邪!寻君去就之际,非有他故,直以不能内审诸已,外受流言,沉迷猖獗,以致于此。

圣朝赦罪责功,弃瑕录用,推赤心于天下,安反侧于万物;将军之所知,不假仆一二谈也。

朱鲔喋血于友于,张绣剚刃于爱子,汉主不以为疑,魏君待之若旧。

况将军无昔人之罪,而勋重于当世。

夫迷涂知反,往哲是与;不远而复,先典倏高。

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将军松柏不翦,亲戚安居,高台未倾,爱妾尚在,悠悠尔心,亦何可言!今功臣名将,雁行有序。

佩紫怀黄,赞帷幄之谋;乘轺建节,奉疆埸之任。

并刑马作誓,传之子孙。

将军独靦颜借命,驱驰毡裘之长,宁不哀哉!夫以慕容超之强,身送东市;姚泓之盛,面缚西都。

故知霜露所均,不育异类;姬汉旧邦,无取杂种。

北虏僭盗中原,多历年所,恶积祸盈,理至燋烂,况伪孽昏狡,自相夷戮;部落携离,酋豪猜贰。

方当系颈蛮邸,悬首藁街,而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不亦惑乎!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

所以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将军独无情哉!想早励良规,自求多福。

当今皇帝盛明,天下安乐。

白环西献,楛矢东来。

夜郎滇池,解辫请职;朝鲜昌海,蹶角受化。

唯北狄野心,掘强沙塞之间,欲延岁月之命耳。

中军临川殿下,明德茂亲,总兹戎重。

吊民洛汭,伐罪秦中。

若遂不改,方思仆言,聊布往怀,君其详之。

丘迟顿首。

文章注释:①顿首:古代书信用语,表致敬,用于开头或结尾. ②无恙:没有忧愁病痛.古人常用的问候语. ③勇冠三军:勇敢为三军第一. ④才为世出:(是)当代杰出的人才. ⑤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语出《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少时,尝于人俑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俑者笑而应曰:‘若为俑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⑦因机:顺着时机。

沪教版高中第四册《训俭示康》PPT课件

沪教版高中第四册《训俭示康》PPT课件
舊情。公餘,他也有時憶起故舊,對 舊友中那些德行好、有才氣的,他是忘不掉的。 這一天,史館的劉器之來拜望司馬光,談完公事後,司馬光 問劉器之道:「器之,你可曾知道,你是怎樣進入史館的?」 「知道知道!若不是君實(司馬光字君實)兄為薦,器之將 依舊是布衣寒士……」 不等劉器之說完感恩圖報之類的話,司馬光又問他道:「那 你可知我為何要推薦你呢?」 「知道知道!這完全是君實兄有念舊之情……」 「哈哈!這點你就說錯了!我的故友舊交倒確實不少,如果 僅因念舊而薦人,那朝廷裏不到處都會有我的舊友?」 劉器之聽後一時茫然,他靜待司馬光說下去。
聞喜宴獨不戴花
聞喜宴上只有我沒有簪花。宋制,賜宴新科 進士暨諸科及第者於瓊林苑,叫做「聞喜 宴」。戴花,凡赴宴者,皆賜花,簪於帽上。
注釋 (六)
同榜登科的人。
同年
注釋 (七)
矯俗干名
故意違背世俗,以求取美名。矯,違。
注釋 (八)
音ㄔ,譏笑。

注釋 (九)
與其不遜也寧固
奢侈就驕泰而謙遜,太儉省就簡陋寒傖;與 其不謙遜,寧可簡陋寒傖些。遜,謙順。固, 簡陋、寒傖。
課文講讀
近歲風俗尤為侈靡,走卒(一三)類士服,農夫躡(一四) 絲履。吾記天聖(一五)中,先公(一六)為群牧判官(一七),客至 未嘗不置酒,或三行(一八)、五行,多不過七行。酒酤於 市,果止於梨、栗、棗、柿之類;肴止於脯醢(一九)、菜 羮,器用瓷漆。當時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
課文講讀
會數(二○)而禮勤,物薄而情厚。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內 法(二一),果、肴非遠方珍異,食非多品,器皿非滿案, 不敢會賓友;常數月營聚,然後敢發書。茍或不然, 人爭非之,以為鄙吝。故不隨俗靡者蓋鮮矣!嗟乎! 風俗頹敝如是,居位者雖不能禁,忍助之乎?

高中语文读本第一册——第四册文言文译文

高中语文读本第一册——第四册文言文译文

高中语文读本第二册文言文译文《谏逐客书》译文我听说官员们在商议驱逐客卿的事,臣私下认为这样做错了。

过去秦穆公求士,在西边从戎那里得到了由余,东边从宛地得到百里奚,在宋国迎来蹇叔,在晋国招来丕豹、公孙支。

这五个人,并不生长在秦国,可穆公重用他们,结果吞并了二十个小国,使秦称霸西戎。

孝公推行商鞅的变法之策,改变了秦国落后的风俗,人民因此殷盛,国家因此富强,百姓甘心为国效力,诸侯各国归附听命;又大败楚、魏两国的军队,攻取了千里土地,至今还巩固地统治着。

秦惠王采用张仪的连横之计,攻占了洛阳一带的地方;往西吞并了巴、蜀,往北获取了上郡,往南夺取了汉中,并吞了九夷的土地,控制住楚地鄢、郢;往东占据险要的虎牢,占领了肥沃的土地。

于是瓦解了六国的合纵,使他们都向西事奉秦国,功效一直延续到今天。

昭王得到雎范,废掉了穰侯,驱逐了华阳君,增强、巩固了王室的权力,堵塞了权贵垄断政治的局面,逐步侵吞诸侯,使秦成就帝业。

这四位国君,都是由于任用客卿而获得成功的。

由此看来,客卿们有什么对不起秦国的呢?假使这四位国君拒绝客卿、闭门不纳,疏远外来之土而不用,这就不会使秦得到富强,秦国也不会有强大的威名。

现在陛下罗致昆山的美玉,宫中有随侯之珠,和氏之璧,衣饰上缀着光如明月的宝珠,身上佩带着太阿宝剑,乘坐的是名贵的纤离马,树立的是以翠凤羽毛为饰的旗子,陈设的是蒙着灵鼍之皮的好鼓。

这些宝贵之物,没有一种是秦国产的,而陛下却很喜欢它们,这是为什么呢?如果一定要是秦国出产的才许可采用,那么这种夜光宝玉,决不会成为秦廷的装饰;犀角、象牙雕成的器物,也不会成为陛下的玩好之物;郑、卫二地能歌善舞的女子,也不会填满陛下的后宫;北方的名骥良马,决不会充实到陛下的马房;江南的金锡不会为陛下所用,西蜀的丹青也不会作为彩饰。

用以装饰后宫、广充侍妾、爽心快意、悦入耳目的所有这些都要是秦国生长、生产的然后才可用的话,那么点缀有珠宝的簪子,耳上的玉坠,丝织的衣服,锦绣的装饰,就都不会进献到陛下面前;那些闲雅变化而能随俗推移的妖冶美好的佳丽,也不会立于陛下的身旁。

沪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黄英

沪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黄英

黄英《黄英》是蒲松龄优秀的短篇小说之一。

它通过塑造黄英姐弟及儒生马子才的形象,反映了蒲松龄的思想矛盾:一方面,作为一个仕途蹭蹬的知识分子,深受儒家正统思想的熏陶,淡薄名利,洁身自好,安贫乐道,追求高洁的人生操守。

另一方面,出身于地主兼商人家庭的蒲松龄,受当时“弃儒从商”世风的影响,对商人及商业行为持认可态度。

这种矛盾思想在小说中正是通过陶氏姐弟的人格和马子才思想的冲撞表现出来的。

黄英是菊精化身,名字便由“菊有黄花”化出。

菊花由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及诗人卓而不群的人格而被赋予了浓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常用来比喻淡薄名利、安贫东道的高洁情操。

蒲松龄笔下的黄英姐弟,精于种菊、卖菊,以此致富。

他们认为“自食其力不为贪,贩花为业不为俗”,以种菊、卖菊致富是“聊为我家彭泽解嘲。

”黄氏姐弟身上既明显带有陶潜“崇尚田园、自食其力”的烙印,又具有明清之际从商的新思想,这种集古代先贤与当时“儒商”特点于一身的人格特征,我们权且称之为“新陶氏人格”。

马子才是作者着力塑造的另一个人物形象,他酷爱菊花而又艺菊不精,他以市井谋利为耻。

他的形象体现着儒家知识分子卑视劳动、贱视商人、安于贫贱的心态。

在明清时代商品交换日渐频繁、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渐萌芽的情况下,他固守着传统的儒家思想不放,这里权且称之为俗儒思想。

黄英姐弟与马子才的纠葛,实质上正是新陶氏人格与俗儒思想的大冲撞。

本文拟从以下几方面试做剖析:一、爱菊思想的本质不同:黄氏姐弟与马生都爱菊,但爱的本质不同。

黄氏姐弟本是菊的化身,他们身上有陶渊明崇尚自然、自食其力的风范。

他们深谙艺菊之道,即使是残枝败叶,经他们手栽,“罔不佳妙”。

从爱菊层面分析,这是因为黄英姐弟对菊的爱是与生俱来的,是他们生命本身的一种存在方式。

从一定意义上说爱菊正是爱自已,是自爱的物化表现形式,这种爱当然是深刻而率真的,表现在艺菊上就是所栽之菊“罔不佳妙”。

马生也“好菊尤甚”,也追慕菊之遗风。

第四册课文翻译

第四册课文翻译

1.a艺术家追求成名,如同狗自逐其尾,一旦追到手,除了继续追逐不知还能做些什么。

成功之残酷正在于它常常让那些追逐成功者自寻毁灭。

对一名正努力追求成功并刚刚崭露头角的艺术家,其亲朋常常会建议“正经的饭碗不能丢!”他们的担心不无道理。

追求出人头地,最乐观地说也困难重重,许多人到最后即使不是穷困潦倒,也是几近精神崩溃。

尽管如此,希望赢得追星族追捧和同行赞扬之类的不太纯洁的动机却在激励着他们向前。

享受成功的无上光荣,这种诱惑不是能轻易抵挡的。

成名者之所以成名,大多是因为发挥了自己在歌唱、舞蹈、绘画或写作等方面的特长,并能形成自己的风格。

为了能迅速走红,代理人会极力吹捧他们这种风格。

他们青云直上的过程让人看不清楚。

他们究竟是怎么成功的,大多数人也都说不上来。

尽管如此,艺术家仍然不能闲下来。

若表演者、画家或作家感到无聊,他们的作品就难以继续保持以前的吸引力,也就难以保持公众的注意力。

公众的热情消磨以后,就会去追捧下一个走红的人。

有些艺术家为了不落伍,会对他们的写作、跳舞或唱歌的风格稍加变动,但这将冒极大的失宠的危险。

公众对于他们藉以成名的艺术风格以外的任何形式都将不屑一顾。

知名作家的文风一眼就能看出来,如田纳西·威廉斯的戏剧、欧内斯特·海明威的情节安排、罗伯特·弗罗斯特或T.S.艾略特的诗同样,像莫奈、雷诺阿、达利这样的画家,希区柯克、费里尼、斯皮尔伯格、陈凯歌或张艺谋这样的电影制作人也是如此。

他们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标志着与别人不同的艺术形式上的重大变革,这让他们名利双收,但也让他们付出了代价,那就是失去了用其他风格或形式表现自我的自由。

名气这盏聚光灯可比热带丛林还要炙热。

骗局很快会被揭穿,过多的关注带来的压力会让大多数人难以承受。

它让你失去自我。

你必须是公众认可的那个你,而不是真实的你或是可能的你。

艺人,就像政客一样,必须常常说些违心或连自己都不完全相信的话来取悦听众。

一滴名气之水有可能玷污人的心灵这一整口井,因此一个艺术家若能保持真我,会格外让人惊叹。

沪教版高中文言文整理(含原文)

沪教版高中文言文整理(含原文)

高一第一册文言文第五单元:品味“树木花卉”中的人格、情趣、哲理《诗经·蒹葭》蒹葭②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③,在水一方,溯洄④从之,道阻⑤且长。

溯游从之,宛⑥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⑦,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⑧。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⑨。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⑩。

蒹葭采采⑾,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⑿。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⒀。

翻译(意译)浩荡芦苇莽苍苍,清晰白露化为霜。

心湖摇曳惟有她,伶俜站立水一方. 逆流而上相跟从,奈何道艰漫且长. 顺流而下互追随,已然她在水中央.茂密芦苇盛萋萋,犹湿白露映霞光心湖荡漾惟有她,依偎水草连岸旁逆流而上相跟从,奈何路弯崎山冈顺流而下互追随,隐约淡坐孤石上葳蕤芦苇郁葱葱,晶莹白露烁光芒心湖涟漪惟有她,悠然徜徉水岸乡逆流而上相跟从,奈何途曲径如肠顺流而下互追随,了却沙洲寂寞伤一、文学常识:《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305篇,又《诗三百》,儒家经典。

因所配曲调不同,分风、雅、颂,艺术手法上创造赋、比、兴,风雅颂赋比兴称“诗经六义”。

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

开创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

二、重要词语:1、所谓伊人..:那个人。

2、溯洄..从之:逆流而上。

3、溯游..从之:顺流而上。

4、在水之涘.:水边。

三、情感:1、思念向往。

2、执著、坚贞不渝。

3、可望而不可及的惆怅失望。

四、写作特色:1、朦胧凄清的意境。

2、重章叠句的结构方式。

3、赋、兴手法的运用。

《种树郭橐驼传》〔原文〕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

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

”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译文〕郭橐驼,不知最初叫什么名字。

他患有伛偻病,耸着背脊,弯着腰,脸朝下走路,就像骆驼一样,所以乡里人给他取了个外号叫“驼”。

橐驼听到后说:“很好啊,给我取这个名字当然很恰当。

”于是他索性放弃了原来的名字,也自称起“橐驼”来。

〔原文〕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表后主译文
诸葛亮
伏闻生死有常,难逃定数;死之将至,愿尽愚忠:臣亮赋性愚拙,遭时艰难,分符拥节,专掌钧衡,兴师北伐,未获成功;何期病入膏肓,命垂旦夕,不及终事陛下,饮恨无穷!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皇,布仁恩于宇下;提拔幽隐,以进贤良;屏斥奸邪,以厚风俗。

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

至于臣在外任,别无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也。

【译文】
俯伏思念您我禀赋不高,又遇上蜀国比较艰难的时候,出兵伐魏五次,都未能成功。

哪里想到我却病入膏肓,生命将要在早晚间完结。

俯念陛下能够静心克制自己的享乐欲望,约束自己爱护百姓,这就是尽了孝道继承先帝的遗志,施仁爱之心于天下百姓,提拔选用那隐居不仕的贤人,来扩大增加贤良的人材,罢免赶走那些邪恶的小人,使得风俗敦厚。

我当初侍奉先帝时,日用全靠官府供给,自己不再经商务农。

在成都有桑树八百棵,薄田十五顷,靠这些子孙们的衣食,自给是有富裕的。

至于我在外边,不再有另外的调度,平时的吃穿用度,全部靠官府供给,不再去搞别的生计,来增加微小的收入。

如果我死的时候,不能让家里有多余的钱,不能让外边有剩余的财物,这会辜负陛下的。

用心爱心专心116号编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