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倩 教育其实很美读后感

合集下载

教育其实很美读书心得三篇

教育其实很美读书心得三篇

教育其实很美读书心得三篇读到《教育其实很美》这本书,我被书中描述的学校管理方式所吸引。

书中提到的“圆文化”让我深有感触。

这种文化将学生放在圆心,老师和校长则服务于学生和老师。

这种服务不仅仅是行动上的,更是情感和幸福的传递。

二、教育理念书中还介绍了XXX老师的教育思想,让我受益匪浅。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

这种追求是多么博大的爱啊!我们作为老师,面对的是正在成长,性格还没有定型的孩子,他们最需要的是爱的滋润。

我们的爱心也一定会影响到他们日后对待别人的态度。

三、教学方法书中还提到了一种最美的教育方式——用50种方法教育一个孩子。

这种方法尊重孩子的差异,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最适合自己的教育。

这种方法的实施需要老师的用心和耐心,但是最终的收获是值得的。

总之,教育其实很美,美在于我们能够用爱心和耐心去教育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幸福地度过一生。

好,那么我们就需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教育是一项需要耐心和关爱的事业。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不同的性格、兴趣和需求。

作为教师,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孩子,关心他们的研究和成长。

我们需要了解他们的优点和缺点,帮助他们发挥自己的潜力。

同时,我们也需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关心和信任。

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在研究中感到快乐和自信,才能在成长中茁壮成长。

三、教师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

书中说:“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品德的教育、思维的培养和能力的提升。

”作为教师,我们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不仅要关注他们的研究成绩,更要关注他们的品德、思维和能力。

我们要引导孩子们积极思考、勇于创新,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有爱心的人。

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获得更多的成功和幸福。

四、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

书中说:“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教育其实很美》-读后感900字相关作文

《教育其实很美》-读后感900字相关作文

《教育其实很美》-读后感900字相关作文2022年,从春天到初夏,我再次细品了《教育其实很美》这本书,内心依然澎湃着对教育之美的热爱和追求。

每一位教育人都曾经从课堂中走来,对于学生出现的简单错误,我们做出了不简单的处理。

好的课堂里,学生不会因为行为的幼稚而被嘲笑,也不会因为认知的错误而被放大化批评。

课堂是一个允许出错的地方,课堂真正的价值在于,使学生经历由不知到知、由错误到正确、由粗糙到精细、由幼稚到成熟的过程。

只有真正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才能够发展他们的创造才能。

营造一种对话、包容和共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充分掌握学习的自主权是我们追求的一种境界。

我们在寻找课堂的精彩,彰显课堂教学生命之美。

任教科室主任近三年的时间里,每学期都要组织中青年教师的常态课活动。

有一位刚三十岁的教师说,常态课没心理准备,没有技战术演练,担心害怕讲不好。

我告诉她,正因如此,常态课不称为优质课,方可暴露更多的立体式问题,我们才会去思考、去打磨更好的课堂。

一堂优质课都是日常课堂的历练和凝结,每一位展示常态课的老师,只要走遍了课堂的角角落落,你定会走进学生的心田,教育之美就会在课堂精彩呈现。

《教育其实很美》这本书让我和我的学生明白:多读书、读懂书,你就读懂了教育,你就读懂了中国乃至世界。

我和我的同事们一起研究立德树人大课题,我们在交流中共享思想盛宴,构建起“教师学习与发展共同体”,我们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心灵,在智慧火花的碰撞中突破自身局限,彰显教育博大之美。

回想30年前,我最大的梦想是做一名铁路建设的工程师。

后来机缘巧合做了教师,成为了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如今课堂一线教书和中层管理的双重职责,让我学会用宏大的视角去寻找教育之美,努力做出教育的味道,努力去寻找职业的幸福感,努力成为一个有魅力的教师。

静下心来,我也常常想: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有追求完美的理想与标准,这样就会让自己拥有一个富有张力的调整空间,一个拔节生长的理想信念。

读《教育其实很美》有感——享受幸福 拥有美丽

读《教育其实很美》有感——享受幸福 拥有美丽

读《教育其实很美》有感——享受幸福拥有美丽教育其实很美——享受幸福,拥有美丽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也是每个人成长的必需品。

它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更重要的是塑造个体的品格和价值观。

然而,当我们谈到教育时,似乎更多地是抱怨和焦虑,并忽略了它的美丽。

事实上,教育是一场美丽的旅程,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就能够享受幸福,拥有美丽。

首先,教育让我们感受到美的存在。

美是一种文化精神,是人类之间最深厚的情感交流。

借助教育,我们能够欣赏到世界各地的文化艺术,感受到美妙的音乐、绘画和舞蹈等艺术形式。

通过学习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沉浸在优美的语言之中,体验到人类智慧的魅力。

当我们在课堂上朗读经典诗句时,每一个字词都仿佛散发着鲜花般的香气,让我们心旷神怡。

这些美的存在,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使我们充满了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其次,教育使我们获得内在的满足感。

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学习和成长,从而充实了自己的内心世界。

通过掌握知识和技能,我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工作的需求,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当我们克服困难,取得进步时,内心会产生一种无法言喻的喜悦感。

教育给了我们向上攀登的力量,让我们能够不断突破自我,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这种内在的满足感,是物质享受所无法比拟的,它让我们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

再次,教育使我们拥有了美丽的人生。

教育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追求真理和善的品质。

通过教育,我们能够培养出真诚、宽容、尊重他人的品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追求和谐与友善的社会。

教育让我们能够感受到爱与被爱,理解与被理解的美好。

当我们用知识和智慧去关爱他人,去帮助他人时,我们的人生就会变得更加有意义和美丽。

与此同时,教育也让我们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

通过教育,我们能够看到自己的潜力和可能性,拥有实现自己理想的机会。

这种美丽的人生,源自于教育给予我们的力量和勇气。

尽管教育道路上充满了挑战和困难,但我们仍然要抱着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

幼儿园老师分享《教育其实很美》读后感

幼儿园老师分享《教育其实很美》读后感

幼儿园老师分享《教育其实很美》读后感示例文章篇一:《<教育其实很美>读后感》嘿,小伙伴们!你们知道吗?最近我们幼儿园老师读了一本超棒的书,叫《教育其实很美》。

哇塞,读完之后,我的心里就像被点亮了一盏明灯,亮堂堂的!书里讲了好多好多关于教育的事儿,就好像给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它不像那些枯燥的大道理,而是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让我明白了教育的真谛。

比如说,书里有个故事讲的是一个调皮捣蛋的小朋友,总是让老师头疼不已。

这让我想起了我们班的小豆豆,他呀,整天就像个小猴子,上蹿下跳的,没有一刻安静。

我和其他老师一开始也很苦恼,不知道该拿他怎么办。

可后来呢,我们发现他特别喜欢画画,只要给他一支笔和一张纸,他就能安静好长时间。

这不就像书里说的那样,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得像寻宝一样去发现它们吗?还有啊,书里提到老师要尊重每个孩子的想法和感受。

这让我想到了有一次,我们在做手工活动,小美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了一个和别人都不一样的作品。

我当时差点就说她做得不对,可突然想起书里的话,就忍住了,而是问她为什么要这样做。

结果她的回答让我大吃一惊,原来她的小脑袋里有那么奇妙的想法!我不禁反问自己,以前是不是错过了很多孩子们的精彩瞬间?是不是因为没有耐心,没有用心去倾听,而错过了他们内心的声音呢?教育真的是一门大学问,就像一场漫长的旅行。

在这个旅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景,有美丽的,也有让人烦恼的。

但只要我们怀揣着爱和耐心,就一定能欣赏到最美的风景。

就像我们种一朵花,不能着急,要给它浇水、施肥,还要给它足够的阳光和空间,让它按照自己的节奏慢慢绽放。

孩子们不也是这样吗?我们不能强行让他们长成我们想要的样子,而是要陪伴他们,引导他们,让他们长成自己最好的模样。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觉得,教育其实很美,真的很美!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用爱去呵护,就能看到孩子们绽放出最绚烂的光芒!示例文章篇二:《<教育其实很美>读后感》幼儿园老师跟我们分享了《教育其实很美》这本书,哇塞,我一开始还不太懂这书里到底有啥特别的,但是听完老师的分享,我好像明白了好多好多!书里说教育就像一场奇妙的旅行,这让我想起了我们一起去公园春游的时候。

教育其实很美

教育其实很美

《教育其实很美》读书心得段景海一、学校管理学校文化内涵——“圆文化”。

即把学生、老师和校长的关系比作一个圆,那么学生就处在圆的正中央,外围的老师好为学生服务,最外围的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为老师服务,这样一层层向内传递的不仅仅是服务,还有情感和幸福。

正由于有这样的文化引领,才有“鼓励老师、欣赏老师、善待老师,老师们就会创造出一个个惊喜”的管理理念。

和既要从“人性的优点”一面出发,树立教师群体的共同价值追求,通过对人的潜能的激发和价值的尊重,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还要从“人性的弱点”一面出发,来设计常规的管理制度,强化教师群体的规章意识。

最重要的,还是超越“善”与“恶”的藩篱,通过建立激励上进,抑制懒惰,奖励优秀,处罚失责的群体语境,来提升文化和铸造团队的核心竞争力。

我校在常规管理制度的建立,教师群体的规章意识的强化,以及奖优罚懒等方面都有较成熟的经验,但在激励上级、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方面成效不明显。

这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意识学校虽有这光面的机制,如年度考核,绩效奖金发放办法中的奖励,领衔教师的评选等,也有课堂教学比武。

教师基本功比赛,教研组的教研活动等平台设计。

但各种平台设计太狭窄,且缺乏活动的延续性和机制的支撑,生命力不行。

二是工作时间长了,生活上的牵扯等原因。

教师会产生懈怠,没有了激情,少部分教师浅尝辄止的满足等现象,制约着个体上进的愿望。

为解除这些困惑,学校也采取了一些办法,如设立“教师群体创优“的课题研究,希望通过课题烟具,创设出大家群体向上的氛围,引领共同提高。

由于研究活动脱节,设置的活动没有把牢教师的脉搏等原因,群体创优的问题始终困扰着我们。

如何在常规的管理与鼓励创新的文化中找到一种平衡,既保持研究的深入,又不至于制约老师的想法,中关四小的每周例会上设立了30分钟的“且行且思”栏目,“项目招募”、“教学风格研讨月”等活动值得借鉴。

二、团队建设团队建设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怎样才能让大家和谐相处?一边让老师们能够在愉悦的状态下工作;第二阶段:怎样让大家乐于交流?以便让老师们敞开心扉,分享自己的经验与困惑,在对话与交流中升华对教育的认识。

教育其实很美读后感

教育其实很美读后感

教育其实很美读后感《教育其实很美》是一本关于教育的书籍,它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教育的美好和意义。

读完这本书,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对教育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这本书首先讲述了教育的力量。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能力。

作者通过一些真实的故事,向读者展示了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

有的人因为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变得聪明、善良、有责任感;而有的人因为缺乏教育,走上了错误的道路。

这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也可以改变整个社会。

其次,这本书还讲述了教育的美好。

教育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还可以在生活中、在社会中。

作者通过一些生动的案例,向读者展示了教育的美好。

有的老师在课堂上用心教学,让学生受益终身;有的父母在家里耐心教导,让孩子茁壮成长。

这些故事让我感受到了教育的美好,它可以让人们变得更加美好,也可以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最后,这本书还讲述了教育的意义。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成功,更重要的是为了社会的进步。

作者通过一些深刻的分析,向读者展示了教育的意义。

有的国家因为重视教育,变得富强昌盛;而有的国家因为忽视教育,变得贫穷落后。

这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教育的意义,它可以让一个国家变得更加强大,也可以让整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通过阅读《教育其实很美》,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对教育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教育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也一定会让整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因为教育其实很美,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也可以改变整个社会的命运。

让我们一起努力,让教育变得更加美好,也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教育其实很美

教育其实很美

读《教育其实很美》有感(一)英语组杨雪“不能丢失教育的想象力,因为教育本身就是面向未来的事业。

鼓励老师,欣赏老师,善待老师,老师们就会创造出一个个惊喜。

”看着书后面一句句话语,虽然还没有细看书中的内容,却已经被它深深吸引。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追求教育中的美刘可钦校长应该是第一人。

教育的美重在追求的过程,发现学生的体验之美,成长之美,自己的生活也会变得很美。

在书中第一章中,有几段感受颇深。

“粉笔紧张,我们可以把课堂移到广阔的土地上,移到树荫下,我们可以用小石头、小树枝进行教学。

我们学不来城市孩子们的教材,我们可以编自己乡村的教材。

”我看到这段想到在2012感动中国的颁奖典礼上,胡忠和谢晓君夫妇带着自己年幼的女儿放弃城市的优越去藏区支教,那里的教学环境根本和城市没法比,可他们用更多的爱温暖了那里的孩子们。

于丹老师说:“人最大的富庶在于爱与信念的坚持。

”当看到刘可钦校长对中关村四小这所教学条件,师资等等都不如意,却依然满怀信心,用全身心的爱与坚定地信念支撑起这所小学时,心中由衷的敬佩。

想到我们工作的环境,有空调电脑;我们身边的孩子们,个个衣食无忧,活泼可爱。

作为老师,更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发现每一个学生有特长的一面,取长补短,给他们舞台尽情施展自己的优势。

在“激励比考核更重要”一篇中,有这样一段“对老师的考核与评价,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完成的,也不是通过分数算出来的,更不是仅靠汇报来判断的。

我一直以为,耳朵听到的只是一方面,眼睛看到的也只是一方面,此外还要有感受到的。

”记得自己曾经写过一篇札记,就是因为自己听信了其他学生的话而没有与当事人进行交流沟通,我没有感受到那个孩子当时的心理变化,导致误会了他。

有时候人的眼睛和耳朵也会骗人的。

所以一定要面对面的沟通,人与人交流其实就是一种感受,让对方感受自己,也让自己去感受他人。

兰馨老师说过人与人之间的能量是会传递的。

我想理解和爱也会通过沟通和交流互相传递。

2012.2。

《教育其实很美》读后感(一)

《教育其实很美》读后感(一)

教师要有正确的教育价值取向。

我们都知道让学生讲真实的话比正确的话更有价值,可我们有多少时候能让学生讲自己心中真实的话。

特别是学校让学生评价教师时我们习惯于只听学生谈怎样喜欢自己的课堂,却很少诚心听听学生不喜欢的理由。

要让学生讲真话,就要改变自己的教育价值取向。

在《教育其实很美》的《反思圈:尊重与引导》一文中可以看到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对话与交流,虽然学生一次次对教师的话质疑,一次次对教师发难,但教师面对学生不断发出的不满,却不瘟不火,始终保持着教师的平静与坚持。

从师生的交流中,我们能了解到老师的教育价值取向,他们更看重学生是否在讲真话,而不是讲老师喜欢的话。

学习是有风险的,学生只有在宽松、愉悦、民主、自由、相互信任的氛围中,在有安全感的时候才敢讲真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倩教育其实很美读后感
《教育其实很美》心得
杨倩
阅读是教师生涯中必不可少的修养之一。

工作之余,捧上一本好书,既能让自己对以往的教育工作反思,也能让自己今后有更多前行的动力。

这个暑假,有幸读到了教育读本《教育其实很美》。

书中讲到了许多教育案例,这些案例或许是平时在教学中遇过的,但是他所讲的出发点,无不从学生的最好成长出发,确实让我感受到了教育的艺术~以下的文字记录着我边读边思的感悟。

1、观课、评课中发现的言语艺术
——当教育情境发生改变后,虽然教育的“大道”没有变,但具体做法,却需要因人、因时而变。

——针对不同的情境,不同的学生需采用不同的方法,此其一;他人好的方法应根据班级实际灵活运用,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此其二。

一位老师,教学技巧比较娴熟,但学生却不喜欢上他的课。

通过观察,研究的重点聚焦在了这位老师的言语风格上。

研究发现,这位老师过多地使用“你”、“你们”等指令性语言,使孩子们感觉像是在听老师指挥,因此他们觉得学习没有挑战、缺乏兴趣,这造成了师生之间的隔阂。

这样的研究,帮助老师发现问题并找到了改进方法。

如应更多地使用“我们”、“大家”、“一起”等富有亲和力的语汇;要更多地使用能引发学生描述其思考过程的启发性语言。

一个教师的语言体现了他的教育观念,一些指令性的语言更多地流露出教师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

这种指令性的观念容易割裂与学生的距离,也容易抹杀学生的探索兴趣。

例如在听课中听到有的老师习惯用“谁能把这句话给老师读一读”、“你们给我写仔细了”、“你们给我听清了”等等。

学习,可以让我们开阔眼界,开拓思路,保有开放的心态。

研究,可以让我们从平常的教育情境中体会到可贵的教育感动,发现教育的真谛。

而对自己和他人教育实践的不断反思,又可以让我们不断改善教育行为,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智慧的、富有亲和力的、有着强烈责任心和使命感的优秀教师,并最终造就一个卓越的教师团队。

“修复语言的漏洞”、“做个啰嗦的老师”这些看似朴实的语言,却包含着老师对教育实践的深刻认知,以其对教师教育素养提升的宝贵建议。

2、关注日常生活,从过程中提升素质
评优、评先是老师们都在意的大事,要严格按照程序办,这是保证合理与公平的基
础。

但又不能只讲程序,要引导老师追求什么,淡化什么;要有思想和观念上的价值观引导,还要心中有本账,关注每个老师不同时期的不同需求。

教师的评选如此,学生的评优也如此。

对于每一次评选我们都应认真地对待,不仅要让他们最终选的是谁,还要让他们意识到为什么选的是他,我们评优的目的是什么。

这是一种价值的引导,人生观的引导。

记得在工作的前两年,我也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更多的是快点确定结果,而未注重过程与价值引领。

如果把学校看做一艘船,那么校长就像是一个开河挖槽的疏浚工。

河道堵了,就该疏通、导渠,做校长的任务就是让渠畅通,让水流起来。

水在流动,船在前行。

每位教师都是船长,都是自己那条船的掌舵人。

我们要求老师们尊重学生,那我们就要尊重老师。

如果期望老师们给每个学生创造成长的机会,那我们就应该设法让老师们在学校工作中体会到认可与激励。

如果我们期望学生能够独立、主动地参与班级活动,那我们就应该创造一些机会,让老师们也能够拥有一个“我说了算”的领域。

所以,校长的工作是“帮助成功”、是“引导发展”,是“创造机会”并“提供支持”。

3、细微处入手,引领学校蓬勃发展
学校在发展,这样的结构设置很容易把教学和德育工作割裂,不利于大教育观的建立。

于是,我们将原来的德育处和教学处整合为课程发展处,用课程规划的思想指导管理,强调合作,强调教育教学一体的大课程观念。

后来又成立科研规划处和后勤服务处,与课程发展处一起,构成学校的三个职能部门。

反观现在学校的现状,许多学校还是未能很好地整合德育与教学两个部门,结果导致时间上的冲突、工作上的摩擦等等。

在研讨和思维的不断碰撞中,学校管理团队也逐渐意识到,简单命令不是最有效的管理,真正的管理是唤醒,是激励,是引导;要通过有目的的管理行为,唤醒大家自我发展的工作动力。

教师需要唤醒、激励、引导,学生同样也需要,而不是一味地命令,可能他们会一时忍受,并可能会去努力,但这种外在的强迫无法使他们坚持多久,而只有内心的动力被唤醒,他们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

4、抓住教育良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当一个学生的家长因孩子未被评上“三好生”而与学校理论时,刘校长并没有以“学校没错儿”了结此事,而是以家长容易接受的方式,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方式,以促进教
师研讨、反思的方式来解决。

在解决整个事件的过程中,我们没有责难,而是帮助;不是掩盖,而是共同担当。

因为,问题就是成长的机会,应让更多的人从中获得经验,在责任共担中唤起每个人的责任心。

“大笨蛋们好~”这在一些老师看来包含着对大人的不尊重,然而书中的教师却没有简单批评了之,而是通过各种方法让这个孩子学会承担责任和如何道歉。

其实,无论什么样的学生,在老师眼里都应该是正常的。

我们要做的不是埋怨、责怪、批评、控制,而是要尊重学生的天性,在具体的情境中,帮助孩子体会规则与秩序,学会交往技能。

每一次出现的问题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教师在这一机会中学会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学会对学生的引导;学生在这一机会中学会“规则与秩序”,“学会交流技能”。

让我们善待学生的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