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剂的形成与发展
什么是催化剂

什么是催化剂从古至今,人类尝试着通过各种近似替代方案,改善这些反应并提高其速度,以便更加有效地获得它们所需要的结果。
催化剂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发挥作用的化学物质,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或增强化学反应的进程,而不会改变其最终产物。
本文将详细讲解催化剂的概念,发展历史以及它在各个领域的使用情况。
1. 催化剂的概念催化剂实际上是一种化学物质,可以有效地促进或增强化学反应进程,从而实现更加有效的利用效果,而其最终产物则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催化剂可以大大缩短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时间,以使反应更快更安全地发生,而不会影响反应产物的质量。
此外,催化剂也可以让化学反应变得更容易,从而更有效地使反应发生,从而比使用常规的原料要更加节约能源。
2. 催化剂的发展历史催化剂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7世纪中期,当时英格兰化学家的研究发现,一些金属离子可以加速反应,而不改变原料或反应产物的性质,因此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随着化学研究的进展,催化剂的种类也不断增加。
而20世纪80年代及以后,对催化剂的研究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材料科学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3. 催化剂的应用催化剂在非常广泛的领域里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包括医药、精细化工、石油炼制等等。
在医药领域,它可以有效地引发药物分子反应,从而制造出新的药物,或者加速治疗药物的生产。
在精细化工领域,催化剂可以加速重要的精细化工反应,使其有效利用,从而实现物料间的快速转换。
最后,催化剂还在石油炼油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转换出更多的汽油和柴油,从而满足人们的需要。
4. 催化剂的优点催化剂具有许多显著的优点,使其在各个领域都受到极大的关注。
首先,它可以缩短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时间,使反应过程更加迅速、安全有效,而不会改变其最终产物。
其次,它还能更有效地使反应发生,减少能源的消耗,使反应更容易发生,从而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最后,催化剂也能够改变反应种类,从而突破产物的框框,取得更多的机会。
催化剂的发展

催化剂的发展
一、催化剂的历史,人们对催化剂的运用
1、人们利用酵母酿酒酿醋
2、炼金术师利用硝石制作硫酸
3、最早比较完整的提出催化
剂的概念是1835年贝采尼乌斯(魔杯故事)
结论:人们在发现催化剂之前就通过各种方法利用催化剂,说明催化剂渗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催化剂的重要性及其优势
1、催化剂在使用前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不会发生改变,可以多次利用
2、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条件,提高经济效益(举例,无催化剂时,合成氨反应的活化能很高,大约335KJ/mol,需要较高的温度下进行,加入铁催化剂后,反应以生成氮化物和氮氢化物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的反应活化能为126kJ/mol~167kJ/mol,第二阶段的反应活化能为13kJ/mol,极大的降低了反应所需的温度)
3、生物体内的酶催化剂,对生物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在一定条件下,每个过氧化氢酶在一分钟内能转化5000000个过氧化氢分子)
4、催化剂可以控制产物的产率及其产物构型
三、研究新催化剂的重要性
1、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毒化等现象导致催化效率降低,研究新型催化剂降低损耗
有必要2、不同催化剂对相同反应的催化效率不同(举例,生物酶与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3、许多反应需要寻找催化剂加快反应,使其量产化能够实现4、对催化剂毒性,价格,使用条件,环境保护方面的要求
四、现今催化剂的发展方向
石油炼制(异构化,烷基化,精制,裂化),无机化工,有机化工,环境保护(硝酸尾气处理,内燃机排气处理)
催化剂从一开始的简单的天然催化物到化合物催化剂到现今分子筛催化剂等等,以后催化剂的发展更加注重环境保护方面,加强对油气资源的综合利用。
催化发展简史

催化发展简史在化学化工领域中,催化剂的出现为化学以至人类社会的发展都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它解决了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许多难题,让人们的视野变得更加得开阔,有效得推动了近代产业革命得快速发展。
科学技术发展至今天,催化在支撑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发达国家催化对于经济的直接和间接贡献已高达GNP20%-30%之多。
然而对于催化剂的历史,我们却还不是非常了解,以下将对催化剂的历史进行简单的回顾。
古代时,人们就已利用酶酿酒、制醋;中世纪时,炼金术士用硝石作催化剂以硫磺为原料制造硫酸;13世纪,人们发现用硫酸作催化剂能使乙醇变成乙醚。
直到19世纪,产业革命有力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陆续发现了大量的催化现象。
早期在催化概念中曾作出重要贡献的有Berzelius, Faraday, Davy, Döbereiner, Dulong, Thénard, Phillips, Ostwald, Henry, Wilhelmy 以及Kuhlmann这些科学家。
与多相催化有关的实验包括在Pt表面的氧化反应,酯类的水解反应,乙醇脱水制备乙烯的反应,1831年第一个专利关于硫酸的制造以及Humphry Davy发明的矿灯。
催化作用概念最先是由Berzelius在1835年提出来的。
在19世纪早期,许多科学家做了很多的实验,独立的观察到一些现象,这些实验现象能够合理的解释为是被一种催化力的力量“catalytic power”在驱动。
而这种物质的这种能力被定义为“to awakenaffinities, which are asleep at a particular temperature, by their mere presence and not by their own affinity”。
他的催化作用可以被用来去解释 Kirchhof的淀粉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糖的实验现象, Thénard的过氧化氢在金属作用下的分解的研究, Davy的铂粉末浸在乙醇中发生的乙醇转化成乙酸的发现等。
我国催化剂的发展历史论文

我国催化剂的发展历史论文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使用催化剂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已经掌握了一些催化反应的技术。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的催化剂技术逐渐得到改进和发展。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初期,我国的催化剂技术仍然相对落后,主要依靠进口。
但随着国家对科技的重视和支持,我国开始加大对催化剂研发的投入。
上世纪50年代,中国首次开始在催化
剂领域进行大规模研究,建立了一些催化剂研究单位和实验室。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的催化剂技术逐渐得到提升。
上世纪
70年代,我国在石油化工领域的催化剂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成功研制出了一系列高效的催化剂,为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催化剂技术取得了更大的突破。
随着
绿色化学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我国开始加大对环境友好型催化剂的研究和开发。
目前,我国在催化剂领域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不仅在石油化工领域居于世界前列,还在环保型催化剂的研究上取得了重要进展。
总的来说,我国的催化剂技术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壮大,逐渐成为世界催化剂领域的重要力量。
未来,我国将继续加大对催化剂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为我国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催化剂的发明

催化剂的发明
催化剂的发明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以下是催化剂的发明历程:
1. 18世纪末,法国化学家巴舍里首次提出了催化剂的概念。
他发现铂金对气体中的一些化学反应具有催化作用。
2. 19世纪初,英国化学家德谟克伦通过实验发现,酸能够催
化蔗糖分解为葡萄糖。
3. 19世纪中叶,法国化学家贝尔纳·德谢尔继续研究催化作用,并提出了催化剂参与反应但不被消耗的概念。
4. 20世纪初,德国化学家弗里茨·哈伯开展了催化合成氨的研究,发现铁表面对氮和氢的反应具有催化作用,从而成功地实现了工业化的氨合成。
5. 20世纪中叶,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对催化剂的研究。
许多石油加工过程需要催化剂来提高反应速率和选择性,因此人们对催化剂的研究逐渐深入。
6.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随着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的发展,
人们开始研究纳米级催化剂。
纳米催化剂具有更高的比表面积和更好的反应活性,因此在环境保护和能源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总的来说,催化剂的发明是一个历经多个世纪的过程,从最初
的对金属的观察和实验,到对酸的研究,再到工业催化反应的实现,以及最近的纳米级催化剂的研究,一步步推动着催化剂科学的发展和应用。
催化剂的历史及其发展趋势

催化剂的历史及其发展趋势1.催化剂的历史催化现象由来已久,早在古代,人们就利用酵素酿酒制醋,中世纪炼金术士用硝石催化剂从事硫磺制作硫酸。
十三世纪发现硫酸能使乙醇产生乙醚,十八世纪利用氧化氮之所硫酸,即所谓的铅室法[1]。
最早记载“催化现象”的资料可以追溯到十六世纪末(1597年)德国的《炼金术》一书,但是当时“催化作用”还没有被作为一个正式的化学概念提出。
一直到十九世纪初期,由于催化现象的不断发现,为了要解释众多的催化现象,开始提出了“催化”这一个名词。
最早是在1835年,瑞典化学家J.J.Berzelius(1779-1848)在其著名的“二元学说”的基础上,把观察到的零星化学变化归结为是由一种“催化力(catalyticforce)”所引起的,并引入了“催化作用(cataysis)”一词[2]。
从此,对于催化作用的研究才广泛的开展起来。
1.1萌芽时期(20世纪以前)催化剂工业发展史与工业催化过程的开发及演变有密切关系。
1740年英国医生J.沃德在伦敦附近建立了一座燃烧硫磺和硝石制硫酸的工厂,接着,1746 年英国J.罗巴克建立了铅室反应器,生产过程中由硝石产生的氧化氮实际上是一种气态的催化剂,这是利用催化技术从事工业规模生产的开端。
1831年P.菲利普斯获得二氧化硫在铂上氧化成三氧化硫的英国专利。
19世纪60年代,开发了用氯化铜为催化剂使氯化氢进行氧化以制取氯气的迪肯过程。
1875年德国人E.雅各布在克罗伊茨纳赫建立了第一座生产发烟硫酸的接触法装置,并制造所需的铂催化剂,这是固体工业催化剂的先驱。
铂是第一个工业催化剂,现在铂仍然是许多重要工业催化剂中的催化活性组分。
19世纪,催化剂工业的产品品种少,都采用手工作坊的生产方式。
由于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自工业催化剂问世以来,其制造方法就被视为秘密。
1.2奠基时期(20世纪初)在这一时期内,制成了一系列重要的金属催化剂,催化活性成分由金属扩大到氧化物,液体酸催化剂的使用规模扩大。
催化剂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分析

催化剂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分析催化剂是一种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和路径的物质,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环保、冶金等行业。
随着全球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科技进步的推动,催化剂的发展现状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从发展历程、应用领域、技术创新和市场前景等方面对催化剂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其未来的市场前景。
一、催化剂的发展历程催化剂的研究和应用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主要用于改善化学反应的速率和产率。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是催化剂发展的黄金时期,许多经典催化剂的发现和应用使得化学工业的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环保意识的兴起,新一代环保催化剂的开发成为重点研究领域。
目前,催化剂的研究已经涵盖了金属、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等多种材料,并且越来越注重对催化机理的研究。
二、催化剂的应用领域催化剂广泛应用于化工行业的各个领域,包括石油炼制、有机合成、环保等。
在石油炼制领域,催化剂被用于裂化、重整、加氢等反应中,能够提高石油产品的质量和产率。
在有机合成领域,催化剂被应用于合成复杂有机化合物,如药物、农药等。
此外,催化剂在环保领域也有广泛应用,例如汽车尾气净化、废水处理等。
三、催化剂的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进步,催化剂的技术创新也在不断进行。
一方面,新型催化剂的研发不断涌现,如过渡金属基催化剂、非金属催化剂等。
这些新型催化剂具有更高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应用前景。
另一方面,催化剂的制备技术也在不断改进,例如纳米催化剂的制备技术、载体材料的改良等。
这些技术创新不仅提高了催化剂的性能,还降低了生产成本。
四、催化剂市场前景展望催化剂作为一种关键性材料,其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一方面,全球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对于高效节能的催化剂需求越来越大。
例如,汽车尾气净化领域对于三元催化剂、SCR催化剂等的需求将会持续增长。
另一方面,化工行业的发展也将促进催化剂市场的扩大。
例如,随着新型材料、新型能源等的发展,对于相关催化剂的需求也将会增加。
催化剂发展史

催化剂发展史催化剂是一种能够改变反应速率的物质,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生产以及环境保护领域。
催化剂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古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催化剂的种类不断增加,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
本文将从古代开始介绍催化剂的发展史,并讨论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古代时期,人们并不知道催化剂的存在,但却已经开始使用一些具有催化性质的材料。
例如,古埃及人在制作啤酒时,发现将大麦制成麦芽可以加快发酵过程,这其实就是利用了麦芽中的酶催化剂。
此外,中国古代的炼金术士也使用一些能够加速金属氧化反应的物质,虽然他们并不清楚其中的化学原理,但已经开始应用催化剂的思想。
催化剂的真正发展则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的工业革命时期。
当时,英国的詹姆斯·戴文特(James Dewar)和法国的路易·保罗马·桑吉纳斯(Louis Paul Emile Sabatier)分别开展了研究,验证了氧气的催化氧化反应可以使用金属作为催化剂。
他们的工作为催化剂研究的奠基石。
随着19世纪的到来,催化剂的研究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经过实验证明,一些催化剂可以在低温下加速化学反应,如Platinum和Palladium可以用于催化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
同时,科学家们开始研究催化剂的化学组成和反应机理。
1897年,德国化学家威廉·奥斯特瓦尔德·尚纳(Wilhelm Ostwald)提出了“中间体”(intermediate)的概念,用以解释催化剂的工作原理。
20世纪初,催化剂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
1913年,美国化学家阿尔弗雷德·马约(Alfred Ernst Maeyer)发现了研究催化剂的新方法,即使用氢气的吸附作为催化剂活性的度量标准。
此后,科学家们陆续发现了很多新的催化剂体系,例如贵金属催化剂(如铂、钯、铑)、氧化物催化剂(如二氧化锰、氧化铁)、酸碱催化剂等。
这些发现为催化剂的应用提供了更多选择,推动了化学工业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催化剂的形成与发展教育系专业班级学生姓名指导老师姓名山西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二〇一七年四月十八日催化剂的形成与发展摘要在化工生产、科学家实验和生命活动中,催化剂都大显身手。
例如,硫酸生产中要用五氧化二钒作催化剂。
由氮气跟氢气合成氨气,要用以铁为主的多分组催化剂,提高反应速率。
在炼油厂,催化剂更是少不了,选用不同的催化剂,就可以得到不同品质的汽油、煤油。
汽车尾气中含有害的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利用铂等金属作催化剂可以迅速将二者转化为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氮气。
酶是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质,生物体的化学反应几乎都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酿造业、制药业等都要用催化剂催作。
传统观点认为,是催化剂与反应物生成了不稳定的中间产物,再生成了产物。
现代观点认为,催化剂降低了活化能,增加了活化分子数量,从而提高了反应速率。
但是对于催化剂的发现、形成、发展现状以及发展前景,很多人都不是很了解。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关于催化剂的行成、发展与前景的简单背景和合理预测。
关键词:催化剂发展前景目录一.催化剂的发现与行成 (1)1.催化剂的发现 (1)2.催化剂的形成 (2)二.催化剂的发展现状 (2)1.全球发展现状 (2)2.催化工业的发展 (3)三.催化剂的发展前景 (4)1.全球发展前景 (4)2.我国的发展前景 (4)一·催化剂的发现与形成催化剂又叫触媒。
根据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于1981年提出的定义,催化剂是一种物质,它能够改变反应的速率而不改变该反应的标准Gibbs自由焓变化。
这种作用称为催化作用。
涉及催化剂的反应为催化反应。
在化学化工领域中,催化剂的出现为化学以至人类社会的发展都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它解决了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许多难题,让人们的视野变得更加得开阔,有效得推动了近代产业革命得快速发展。
科学技术发展至今天,催化在支撑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发国家催化对于经济的直接和间接贡献已高达GNP20%-30%之多。
1.催化剂的发现古代时,人们就已利用酶酿酒、制醋;中世纪时,炼金术士用硝石作催化剂以硫磺为原料制造硫酸;13世纪,人们发现用硫酸作催化剂能使乙醇变成乙醚。
直到19世纪,产业革命有力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以展,人们陆续发现了大量的催化现象。
催化剂作用是在生产发展的同时为人们由浅入深地认识到的。
在科学纪元中,是贝采里乌斯于1836年最先用催化作用一词来描述有关痕量物质,本身并不消耗而能够影响反应速率的各种各样的观察结果。
贝采里乌斯引用的例子是淀粉受酸催化水解为葡萄糖,金属离子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影响,及铂在氢气和氧气反应中的作用等。
1781年,帕明梯尔用酸作催化剂,使淀粉水解。
1812年,基尔霍夫发现,如果有酸类存在,庶糖的水解作用会进行得很快,反之则很缓慢。
而在整个水解过程中,酸类并无什么变化,它好像并不参加反应,只是加速了反应过程。
同时,基尔霍夫还观测到,淀粉在稀硫酸溶液中可以变化为葡萄糖。
1817年,戴维在实验中发现铂能促使醇蒸气在空气中氧化。
1838年,德拉托和施万分别都发现糖之所以能发酵成为酒精和二氧化碳,是由于一种微生物的存在。
贝采里乌斯就此提出,在生物体中存在的那些由普通物质、植物汁液或者血而生成无数种化合物,可能都是由此种类似的有机体组成。
后来,居内将这些有机催化剂称为“酶”。
1850年,威廉米通过研究酸在蔗糖水解中的作用规律,第一次成功地分析了化学反应速度的问题,从此开始了对化学动力学的定量研究。
1884年前后,包括奥斯特瓦尔德在内的几位化学家研究了各种酸对酯的水解作用以及蔗糖转化等现象的酸碱催化作用的解释,他认为催化剂现象的本质,在于某些物质具有一种特别强烈的使原本没有它参加而速度很慢的反应加速的特殊性能。
他说,任何物质,如果它不参加到化学反应的最终产物中去,只是改变这个反应的速度即称为催化剂。
另外,他通过总结大量的实验结果,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提出了平衡的达成,不能改变平衡常数。
1905年,勒·罗西诺和哈伯等人,根据化学热力学的原理,研究计算了氢、氮和氨在各种温度和压力平衡情况后,利用各种催化剂的帮助,研究出从空气中的氮合成氨的实验方法。
2.催化剂的形成在寻找催化剂和催化反应的过程的同时积累了大量的资料,使人们对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入。
关于催化反应的理论也逐步得以发展。
催化剂为什么能够改变化学反应的速度,而它本身在反应后又不发生化学变化呢?为了解释这一问题,在19世纪初期,就已经有人提出关于催化剂在反应中生成中间化合物的假说,认为催化剂之所以有所谓“催化能力”,是由于生成了中间化合物的结果。
1806年,德索尔姆在克雷蒙在研究一氧化氮对二氧化硫氧化的催化作用时,推想一氧化碳先与大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某种中间化合物。
这一中间化合物再与二氧化硫相互作用,此时把氧转交给后者,中间物质自身又变为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可以再被空气氧化,之后再把氧交给二氧化硫。
如果按照这种概念,这种均相催化反应是交错地进行的氧化还原过程的综合。
一个缺憾是他们没有提出具体的反应的具体过程。
邢歇伍德等人在1930年,以碘蒸气为催化剂进行乙醛蒸气的加热分解反应,发现均相催化反应的速度常常与催化剂的深度成正比的。
而在该反应中,作为催化剂的碘蒸气的深度始终不变,邢歇伍德认为,这一事实说明由于催化剂K先与某一反应物A或B相互作用,生成了活性的中间化合物X,此中间化合物进一步转变而生成C并使催化剂再生。
他们用以下形式表达上述反应历程:A+K=X+……X+B=C+K……可见,活性的中间化合物的假说因此得以进一步的证实和完善,催化理论也得到了发展。
随着更多实验事实的发现和研究的不断伸入,人们发现催化剂作用不仅是均相地进行,更多的是这一类反应则是在多相中进行。
并且,这时反应物在相界面上的浓度更大,这种现象被称为“吸附作用”。
科学家们把吸附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简单的物理吸附;另一种是吸附的同时形成化学键,称为化学吸附,当然,这一类完成是吸附的同时形成化学键,称为化学吸附,当然,这一类完成的过程的。
二·催化剂的发展现状1.全球发展现状化学工业在全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同时也给环境、生态平衡等带来了各种负面影响。
进入21世纪后,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便提出了“绿色化学”的概念。
关于这一概念,目前还没有一种统一说法,但从科学、环境和经济角度出发,应该指的是“化学科学基础内容的更新,从源头治理污染,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降低生产成本”。
“绿色化学”大致可包括三个内容:一是原子经济性,实际是原子利用率,如乙烯氯醇法合成环氧乙烷,原子利用率为25%,而乙烯在银催化剂下的部分氧化,原子利用率则为100%;二是采用无毒原料、溶剂和催化剂,如传统甲基丙烯酸甲酯以剧毒HCN为原料,而1996年Shell公司开发的丙炔和一氧化碳及甲醇为原料的一步法工艺,则以钯为催化剂,原子利用率近100%,且避免使用剧毒HCN和强腐蚀性的H2SO4;三是可再生资源利用(如生物质等),其中酶催化可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人类正面临着诸多重大挑战,如:资源的日益减少,需要人们合理开发、综合利用资源,建立和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以及生活体系;经济发展使环境污染蔓延、自然生态恶化,要求建立和发展物质全循环利用的生态产业,实现生产到应用的清洁化。
这些重大问题的解决无不与催化剂和催化技术息息相关。
因此,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非常重视新催化剂的研制和催化技术的发展,均将催化剂技术作为新世纪优先发展的重点。
经过长期的发展,催化剂的应用领域已趋向如下局面:传统的石油化工技术基本趋于成熟,但需要新催化剂以满足原料性质变差、产品升级换代以及日趋苛刻的环保要求;天然气化工和煤化工在经济上还不能与石油化工竞争,所涉及的催化技术有很大的相似性;用于高附加值化学品和药物中间体合成为主的精细化工催化技术相对较为分散,发展迟缓,目前正在得到加强;以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为目的催化技术得到了广泛的重视。
新型催化剂、高效催化反应技术和催化新材料及催化剂制备共性技术的创新是推动产业发展的核心。
其中,环保用催化工艺及相应的新型催化剂、催化剂制备精细化等的发展是关键,也是今后催化剂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
石油化工工艺90%以上是催化反应过程,催化剂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催化技术已成为石化工业的核心技术。
目前石油化工装置上使用的催化剂有85%以上已立足于国内,有些催化剂在价格和性能方面与国外公司同类催化剂相比具有竞争能力,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催化剂的国产化每年可节省外汇2亿多美元,创造效益10多亿元。
到2010年,我国炼油能力将达到3亿-3.5亿t/a,乙烯生产能力将达800万-1000万t/a。
作为石化工业核心技术的催化技术在发展中还存在如下不足:催化剂研制开发创新力度不够,配方研制多,装置研究少,一些催化剂品种更新换代速度较慢而制造成本比较高,催化剂生产中环保问题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技术成果转化和推广力度还不够大,技术服务还不够到位等等。
2.催化工业的发展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化学工业中利用催化技术的生产过程日益增多,为适应对工业催化剂的要求,逐步形成了产品品种多、制造技术进步、生产规模和产值与日俱增的催化剂工业。
20世纪以前,催化剂工业处于萌芽时期。
1740年英国医生J.沃德在伦敦附近建立了一座燃烧硫磺和硝石制硫酸的工厂,接着,1746年英国J.罗巴克建立了铅室反应器,生产过程中由硝石产生的氧化氮实际上是一种气态的催化剂,这是利用催化技术从事工业规模生产的开端。
1831年P.菲利普斯获得二氧化硫在铂上氧化成三氧化硫的英国专利。
19世纪60年代,开发了用氯化铜为催化剂使氯化氢进行氧化以制取氯气的迪肯过程。
1875年德国人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E.雅各布在克罗伊茨纳赫建立了第一座生产发烟硫酸的接触法装置,并制造所需的铂催化剂,这是固体工业催化剂的先驱。
铂是第一个工业催化剂,现在铂仍然是许多重要工业催化剂中的催化活性组分。
19世纪,催化剂工业的产品品种少,都采用手工作坊的生产方式。
由于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自工业催化剂问世以来,其制造方法就被视为秘密。
20世纪初期,催化剂工业进入了奠基时期。
在这一时期内,制成了一系列重要的金属催化剂,催化活性成分由金属扩大到氧化物,液体酸催化剂的使用规模扩大。
制造者开始利用较为复杂的配方来开发和改善催化剂,并运用高度分散可提高催化活性的原理,设计出有关的制造技术,例如沉淀法、浸渍法、热熔融法、浸取法等,成为现代催化剂工业中的基础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