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的研究现状_王萍
儿童意外伤害及研究状况

儿童意外伤害及研究状况摘要】综述了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定义、类型、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关的预防策略措施【关键词】儿童;意外伤害;类型;预防儿童意外伤害是指突发性事件对人体造成的损伤或死亡。
目前它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儿童的头号“杀手”,是21世纪威胁儿童生命和生存质量的主要健康问题[1]。
儿童意外伤害有它的发生规律、危险因素,其给个人、家庭、社会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和控制。
儿童期意外损伤是儿科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儿科工作者应当掌握的知识。
意外伤害的因素1.个体因素:年龄、性别、种族是国内外研究比较多的相关因素。
年龄性别的影响作用是不同年龄组和性别儿童的性格特点、活动能力、判断力、自我控制情况、家长保护措施、生活经验和社会知识等心理、生理发展成熟度和行为模式、知识构成不同所致。
例如,学龄儿童的校内意外事故,男孩发生率高于女孩,低年级学生高于高年级学生。
伤害的种族差异则可能与各民族经济水平、城乡环境、传统信仰和习俗有关。
2.家庭因素2.1父母因素父母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以及婚姻状况都与儿童的意外伤害有着密切的联系。
母亲的年龄在19岁以下,其子女更易被母亲虐待而受伤。
母亲年龄大于30岁较母亲年龄小于30岁的儿童,因意外致死至少会减少一半[2]。
另外,儿童意外伤害与父母文化程度有一定关系,因为文化程度与卫生知识水平及安全意识有关,父母文化程度太低直接影响父母对子女的安全卫生教育。
2.2低收入家庭儿童的致命和非致命损伤比例都很高,不问地区的几项研究都证明了这个关系。
这可能是由于低收入引起的不同的危险暴露情况、健康促进因素和社会环境有关。
而我国也有研究显示,某些意外的发生率在高收入家庭更高,这可能与某些危险环境的增加和父母无瑕照顾有关。
2.3其他子女多同样是儿童意外伤害的主要因素。
特别是在农村,由于子女多,大人照顾不过来或忙于生计,让年长的儿童照看弟妹或根本无人照看,容易导致儿童意外伤害的发出[6]。
青少年意外伤害流行病学调查现状及分析

青少年意外伤害流行病学调查现状及分析张远;李华锋【期刊名称】《社区医学杂志》【年(卷),期】2006(4)12S【摘要】目的了解高等职业学校学生意外伤害的现状、流行病学特点及发病原因,为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2005年10月整群抽取济南市某高等职业学院学生,以不记名方式进行最近一年内意外伤害发生情况的问卷调查。
结果共调查1736名学生,伤害发生率为40.73%,男生高于女生。
伤害类型按发生率大小前六位依次是中毒(54.15%)、锐器伤(37.44%)、骨头卡喉(35.43%)、跌伤(34.91%)、交通伤(31.57%)、碰伤(31.16%)。
主要受伤部位是手指和下肢,发生率分别为16.01%和15.44%。
受伤地点主要在校内,发生率为19.35%,其次是在家中,发生率为17.68%。
结论该学校学生的意外伤害发生率较高。
家庭的配合和指导、学校的高度重视和有效的防范措施以提高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是减少和有效预防青少年意外伤害的关键。
【总页数】3页(P11-13)【关键词】学生;意外伤害;流行病学调查【作者】张远;李华锋【作者单位】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9.011【相关文献】1.青少年意外伤害与其父母知信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J], 董玉静;殷海燕;王爱红2.古交地区中学生意外伤害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J], 张美英3.古交地区中学生意外伤害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J], 张美英4.潍坊市22384名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情况流行病学调查 [J], 邱玉刚;刘春兰;李佩贤;唐云峰5.青少年意外伤害与其父母知-信-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J], 董玉静;殷海燕;王爱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地区未成年人意外伤害发生情况比较分析

不同地区未成年人意外伤害发生情况比较分析引言未成年人是社会的花朵,是国家的未来。
然而,未成年人意外伤害却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给家庭、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不同地区未成年人意外伤害发生情况的比较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问题的严重性、根源和解决途径。
一、各地区未成年人意外伤害发生情况概述1.城市地区城市地区的未成年人意外伤害发生率普遍相对较高,主要原因包括车辆交通事故、校园意外、家庭事故等。
在城市中,孩子们生活的压力大,家长工作忙碌,监护不到位是造成意外伤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2.农村地区农村地区的未成年人意外伤害发生率相对较低,但由于基础设施和教育水平不足,一些潜在危险隐患依然存在。
农村地区孩子们缺乏科学的安全教育,意外伤害发生的可能性较大。
3.山区地区山区地区的未成年人意外伤害发生率居中,由于地理环境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山区地区的孩子们更容易在户外活动中受伤。
因此,山区地区应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和管理。
二、不同地区未成年人意外伤害发生原因分析1.城市地区(1)家庭因素:城市家庭普遍家长双职工,孩子缺乏家庭关爱和照看,容易发生意外伤害。
(2)学校因素:城市学校教育质量高,但部分学校存在安全隐患,比如学生负担过重、防护设施不完善等。
(3)社会因素:城市社会竞争激烈,孩子们压力大,容易发生心理问题导致意外伤害。
2.农村地区(1)基础设施不足: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导致孩子们在日常活动中易受伤害。
(2)教育水平低:农村地区的安全教育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孩子们对危险的认识不足,易发生意外伤害。
(3)家庭教育不到位:农村家庭对孩子的监护意识不强,容易导致孩子在家庭活动中发生意外伤害。
3.山区地区(1)地理环境复杂:山区地形复杂,孩子们在户外活动中易受伤害。
(2)生活条件艰苦:山区生活条件差,孩子们对安全的重视程度不够,容易发生意外伤害。
(3)教育资源匮乏:山区教育资源不足,安全教育滞后,孩子们缺乏安全知识,易发生意外伤害。
潍坊市22384名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情况流行病学调查

跌伤 、 非机 动 车车辆 伤 ; 严重 伤害 男女 学生 均 为跌伤 占
首位 , 分别 占总 数 的 3 4 . 8 %和 3 2 . 8 %. 见表 3 。
维普资讯
41 4
A c t a Ac a d Me d We i f a n g V o 1
.
2 9 No . 5 2 00 7
表 2 不 同年龄 、 性 别儿 童青 少年伤 害情况 统计
表3 2 2 3 8 4名儿 童青 少年 不 同伤 害 类型 情况 统计
3 讨论
者均不纳入调查对象。伤害对象的确定按照《 医院疾
病 分类 类 目表》 的有关 项 目进行 。 1 . 2 抽 样 方法 采 用 分层整 群抽 样 的方 法 , 将 学生 分
2 . 1 一般 情 况
合计发放调查表 2 3 5 0 0份 , 收回 2 3
0 4 9份 , 应答率为 9 8 , 0 8 %, 有效问卷 2 2 3 8 4份 , 有 效 率为 9 5 . 2 5 %, 抽样 复查 符 合 率 为 9 0 % ~9 7 %, 2 2 3 8 4 名调 查对 象 中 , 男性 1 1 6 7 8名 , 女性 1 0 7 0 6名 , 男 生与
时 间多 于女 生 , 女 生 的家庭 人 口数 多于男 生 , 差异 均有
统计 学 意义 ( x =1 6 0 3 , 5 8 , P< 0 . 0 l ; t= 6 . 6 1 , P<0 .
0 l ; t = 2 1 . 5 9, P<0 , 0 1 ) 。调 查 对 象 的基 本 情 况 见 表
层各抽 8~ l 2所学校, 每层 的学生人数 在 5 0 0 0左右 ,
儿童意外伤害调查报告

本报告主要针对0-18岁儿童,包括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地区和不同 经济状况的儿童,对意外伤害的类型、原因、特点和发展趋势进行全面分析 。
02
儿童意外伤害现状分析
不同年龄段儿童意外伤害发生情况
1 2 3
0-2岁
该年龄段的儿童意外伤害发生频率最高,特别 是跌倒和碰撞。
3-6岁
该年龄段的儿童意外伤害发生频率较0-2岁有所 下降,但仍较高。主要类型包括烧伤、交通事 故等。
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入 研究儿童意外伤害的 原因和预防措施,不 断完善相关政策、法 规和技术支持,以保 障儿童的安全成长。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7-12岁
该年龄段的儿童意外伤害发生频率较3-6岁有所 下降,但仍高于13-18岁。主要类型包括摔伤、 扭伤等。
不同性别儿童意外伤害发生情况
男孩
男孩的意外伤害发生频率普遍较高,尤其在0-6岁年龄段,男孩的摔伤、碰撞、 扭伤等发生率均高于女孩。
女孩
女孩在7-12岁年龄段的意外伤害发生频率开始上升,并逐渐与男孩持平。
03
儿童意外伤害原因分析
家庭原因
家庭环境不安全
一些家庭环境中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如电器电线、药物、清 洁剂等未妥善保管,导致儿童意外伤害。
缺乏监护人看管
儿童在家庭中没有得到足够的监护,或者监护人没有尽到应 有的责任,导致儿童意外伤害。
学校原因
校园设施问题
学校设施老化、维护不当或设计不合理,可能导致儿童意外伤害。
网络诈骗与侵犯隐私
网络诈骗、侵犯儿童隐私等问题日益突出,可能对儿童造成 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
04
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和对策
加强家庭教育
培养安全意识
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的研究现状_王萍

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的研究现状_王萍中脑动脉梗阻后注入IL-10能明显减少梗死区 15 ,所以推测IL-10在WMD的形成过程可能起保护作用。
5 一氧化氮的神经毒性作用在W MD中的作用一氧化氮(NO)作为一种多功能的信息分子,在WMD中可能也有一定作用。
未成熟星形胶质细胞在细胞因子刺激下能表达诱导型NO合酶mRNA,这种表达在刺激后8h产生,在48h内稳步增加,持续达72h。
诱导型NO合酶被表达后,使NO合成大量增加,过量的NO将产生明显的神经毒性作用而导致WMD 16 。
综上所述脑白质损伤是早产儿脑瘫的主要病因。
低胎龄、低体重、各种引起胎儿和新生儿缺氧缺血的疾病如前置胎盘、妊高征、新生儿窒息、休克、低碳酸血症、宫内感染(胎膜早破、绒毛膜和羊膜炎)、新生儿败血症及由此引起的多种细胞因子参与的炎性反应是引起WMD 的高危因素。
因此,围生期抗感染、维持血压和血气的稳定对预防WMD的发生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1 Paneth N.Classi fying brain damage in preterm infant[J].Journal of pediat-rics,1999,134(5):5127.2 M ichael OT,Dammann O.Antecedents of cerebral palsy i n very lo w-birthw ei ght infant[J].Cli n perinatol,2000,27(2):285~301.3 Inage YW,Itoh M,Takas hima S.Correlation be tween cerebrovscular matur-ity and 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J].Pediatr Neurol,2000,22(3):204 ~208.4 Back SA,Luo NL,BorensteIn NS,et /doc/0617578279.html,te oligo-dendrocyte progeni torscoi ncide wi th the developmental window of vulnerabili ty for human perinatal white matter injury[J].J Neurosci,2001,21(4):1302~1311.5 Fern R,Moller T,Rapid ische mic-cell death in immature oli godendrocytes:a fatal gl utamate release fed-back loop[J].J Neurosci,2000,20(1):34~42.6 Yoon BH,Romero R,Ki m CJ,et al.A mni otic fluid interleuki n-6:a sens-iti ve test for antenatal diagnosis of acute i nflammatory lesions of preterm pla-centa and predicti on perinatal morbidity[J].A m J Obs tet Gynecol,1995, 172(3):960~970.7 Dammann O,Levi ton A.M atemal intrauterine infection,cyctokines,andbrain damage i n the pre term ne wbom[J].Pediatr Res,1997,42(1):1~8.8 毛键.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有关问题[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2,17(7):387.9 Di telberg JS,Sheldon RA,Epstein CJ,et al.Brain injury af ter perinatal hy-poxi a-isc hemia is exacerbated i n copper zine superoxide dis mutase trans gen-ic mice[J].Pediatr Res,1996,39(2):204~208.10 Volpe JJ.Neurology of the ne wborn[M].thi rd edi tion.Philiadephia,P A:W.B.Saunders,1995.294.11 Kadhim H,Tabarki B,Verellen G,et al.Inflammatory cytoki nes i n thepathgenesis of periventricul ar leukomalaci a[J].Neurol gy,2001,56(10): 1278~1283.12 Bell M,Hallenbeck J M.Effec ts of intrauterine inflammation on developingrat brain[J].J Neurosci Res,2002,70(4):570~579.13 毛键.感染与早产儿脑白质损伤[J].小儿急救医学,2004,11(4):216.14 Yoon BH,Ro mero R,Kim CJ,et al.High expres sion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 and interleukin-6in periventricular leukomal acia[J].Am J Obs tet Gynecol,1997,177(2):406~411.15 Dammann O,Leviton A.Brain damage i n preterm newborns:biological re-sponse modificati on as a s trategy to reduce disabilities[J].J Pediatr, 2000,136(4):433~438.16 Liu J,Zhao ML,Bros nan CF,et al.Expressi on of typ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 n pri mary human as trocytes and microglia[J].J Immunol,1996,157(8):3569~3576.(收稿日期:2006-07-08 修回日期:2006-08-26)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的研究现状广西柳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柳州 545001) 王萍意外伤害是指突然发生的各种事件对人体所造成的损伤。
儿童少年意外伤害环境因素的研究进展

treatmentof postmenop ausai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ith ietrozoie:arandomized doubiebiind muiticenterstudy[ J] .Ann Oncoi,2001,12<11> :1527 -1532. [19] GossPE, BondarenkoIN, ManikhasGN, etal.Phase3 studyof atamestane+ toremifenevs.Letrozoiein advanced breastcancer [ J] .JCiin Oncoi,2006,24<18 suppi> :LBA525. [20] Beresford MJ, Ravichandran D, MakrisA.Neojuvantendocrine therapyin breastcancer[ J] .CancerTreatRev,2007,33 < 1 > : 48 -57. [21] CheungKL,HaweiiA,Robertson JF,etal.Preoperativeendocrine therapyforbreastcancer[ J] .EndocrCancer, 2007, 7 < 3 > : 131 -141. [22] EiiisMJ.Preoperativeendocrinetherapyforoiderwomen with breastcancer.renewed intereatin an oid idea[ J] .Cancer Controi,2007,7<6> :557 -562.
郭巧芝等[2万7] 报方道数,据57.3%的家长知道溺水是儿童少年死亡
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现状研究

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现状研究摘要】目的了解幼儿园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状况,为降低学龄前儿童伤害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回顾性调查郑州市某幼儿园521名3~6岁儿童一年间意外伤害发生情况。
结果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为19.77%,家中和幼儿园是易发生伤害的场所;意外跌落为最常见的伤害;伤害部位以头部为主;发生季节以夏、冬季较多。
伤害程度以轻度居多,次均治疗费用439.57元,以自费为主。
结论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较高,应加强安全管理和教育,预防儿童意外伤害。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流行病学调查意外伤害已成为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并被国际学术界确认为21世纪重要的健康问题[1]。
本研究欲通过对幼儿园儿童意外伤害的回顾性调查,分析伤害的流行病学特点,为托幼机构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以减少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1 资料与方法1.1对象整群抽取郑州市某幼儿园3~6岁学龄前儿童共536人发放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21份(其中男童267人,女童254人),回收率为97.20%。
1.2方法采用自拟“幼儿园儿童意外伤害调查问卷”,回顾性调查儿童一年间意外伤害发生情况,逐一询问家长获得问卷。
1.3意外伤害的诊断标准发生以下情况之一者属意外伤害:①经医院诊断为某一种伤害者;②由家长或教师作紧急处置者;③因伤缺勤半天以上者。
1.4统计分析方法资料经检查、核对后,用Epidata3.02输入,SPSS13.0软件进行处理,包括描述性分析和卡方检验。
2 结果2.1 伤害发生情况2.1.1不同性别、年龄意外伤害发生率 521名学龄前儿童中,意外伤害发生率为19.77%(103人次),其中男、女童意外伤害发生率分别为21.35%、18.11%,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1.2 意外伤害发生地点和类型家中和幼儿园是发生伤害的主要场所(70.87%);伤害类型以意外跌落(63.11%)为主,其比例高于其它伤害类型(P<0.0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脑动脉梗阻后注入IL-10能明显减少梗死区 15 ,所以推测IL-10在WMD的形成过程可能起保护作用。
5 一氧化氮的神经毒性作用在W MD中的作用一氧化氮(NO)作为一种多功能的信息分子,在WMD中可能也有一定作用。
未成熟星形胶质细胞在细胞因子刺激下能表达诱导型NO合酶mRNA,这种表达在刺激后8h产生,在48h内稳步增加,持续达72h。
诱导型NO合酶被表达后,使NO合成大量增加,过量的NO将产生明显的神经毒性作用而导致WMD 16 。
综上所述脑白质损伤是早产儿脑瘫的主要病因。
低胎龄、低体重、各种引起胎儿和新生儿缺氧缺血的疾病如前置胎盘、妊高征、新生儿窒息、休克、低碳酸血症、宫内感染(胎膜早破、绒毛膜和羊膜炎)、新生儿败血症及由此引起的多种细胞因子参与的炎性反应是引起WMD的高危因素。
因此,围生期抗感染、维持血压和血气的稳定对预防WMD的发生至关重要。
参 考 文 献1 Paneth N.Classi fying brain damage in preterm infant[J].Journal of pediat-rics,1999,134(5):5127.2 M ichael OT,Dammann O.Antecedents of cerebral palsy i n very lo w-birthw ei ght infant[J].Cli n perinatol,2000,27(2):285~301.3 Inage YW,Itoh M,Takas hima S.Correlation be tween cerebrovscular matur-ity and 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J].Pediatr Neurol,2000,22(3):204 ~208.4 Back SA,Luo NL,BorensteIn NS,et te oligo-dendrocyte progeni torscoi ncide wi th the developmental window of vulnerabili ty for human perinatal white matter injury[J].J Neurosci,2001,21(4):1302~1311.5 Fern R,Moller T,Rapid ische mic-cell death in immature oli godendrocytes:a fatal gl utamate release fed-back loop[J].J Neurosci,2000,20(1):34~42.6 Yoon BH,Romero R,Ki m CJ,et al.A mni otic fluid interleuki n-6:a sens-iti ve test for antenatal diagnosis of acute i nflammatory lesions of preterm pla-centa and predicti on perinatal morbidity[J].A m J Obs tet Gynecol,1995, 172(3):960~970.7 Dammann O,Levi ton A.M atemal intrauterine infection,cyctokines,andbrain damage i n the pre term ne wbom[J].Pediatr Res,1997,42(1):1~8.8 毛 键.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有关问题[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2,17(7):387.9 Di telberg JS,Sheldon RA,Epstein CJ,et al.Brain injury af ter perinatal hy-poxi a-isc hemia is exacerbated i n copper zine superoxide dis mutase trans gen-ic mice[J].Pediatr Res,1996,39(2):204~208.10 Volpe JJ.Neurology of the ne wborn[M].thi rd edi tion.Philiadephia,P A:W.B.Saunders,1995.294.11 Kadhim H,Tabarki B,Verellen G,et al.Inflammatory cytoki nes i n thepathgenesis of periventricul ar leukomalaci a[J].Neurol gy,2001,56(10): 1278~1283.12 Bell M,Hallenbeck J M.Effec ts of intrauterine inflammation on developingrat brain[J].J Neurosci Res,2002,70(4):570~579.13 毛 键.感染与早产儿脑白质损伤[J].小儿急救医学,2004,11(4):216.14 Yoon BH,Ro mero R,Kim CJ,et al.High expres sion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 and interleukin-6in periventricular leukomal acia[J].Am J Obs tet Gynecol,1997,177(2):406~411.15 Dammann O,Leviton A.Brain damage i n preterm newborns:biological re-sponse modificati on as a s trategy to reduce disabilities[J].J Pediatr, 2000,136(4):433~438.16 Liu J,Zhao ML,Bros nan CF,et al.Expressi on of typ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 n pri mary human as trocytes and microglia[J].J Immunol,1996,157(8):3569~3576.(收稿日期:2006-07-08 修回日期:2006-08-26)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的研究现状广西柳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柳州 545001) 王 萍意外伤害是指突然发生的各种事件对人体所造成的损伤。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保健水平的提高,以往一些严重威胁青少年健康和生命的感染性疾病和营养障碍问题已得到有效控制,而青少年意外伤害则有日益上升趋势,并已遂步成为青少年第一、二位死因 1 。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在世界大多数国家,意外伤害是青少年致伤、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意外伤害问题越来越受世人所关注,为此世界卫生组织把意外伤害的预防列为2000年人人健康全球战略的目标之一 2 。
儿童青少年正处于运动和感觉等功能发育时期,生理功能尚未完善,由于受到生理条件的限制,当危险情况出现时,识别应变能力差,易受到意外事故的伤害,是意外事故的高危人群 3 。
我国意外伤害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对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的研究起步更晚,本文就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的研究现况、伤害原因、流行病学特征、预防对策等综述如下。
1 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现状伤害严重威胁着儿童青少年的健康与生命安全,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4 。
根据 冰山模式 理论,儿童青少年的意外死亡仅为冰山顶部的一部分,而在冰山底部却是大量因伤害事故而需要医学关注的受伤人群 2 。
无论是工业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伤害是5~24岁年龄段青少年的第一位或第二位死因 1 ,同时也导致更多青少年因伤害而终身残疾。
据世界卫生组织1985年公布的数据,在世界范围内约50%的儿童死亡是由于意外伤害所致,其死亡人数超过了肺炎、恶性肿瘤、先天畸形和心脏病这四种疾病致死的总和 5 。
美国的研究结果显示,全国每年因伤害死亡的儿童数已超过所有其它疾病致死的总和 6 。
英国也同样发现意外伤害是青少年首要的死亡原因 7 。
在欧共体国家,每年大约有19万人1753广西医学 2006年11月 第28卷 第11期死于伤害 8 。
据报道,我国中小学生每年发生各种意外伤害人数为4250万,其中有120万正常功能受损,40万人落下终身残疾,同时14岁以下儿童意外伤害造成的死亡已成为第一死因 2 。
我国0~14岁儿童因意外伤害死亡的潜在寿命损失率为41 12% 9 。
近年来对宁夏、邯郸市、银川市、江门市等地的儿童意外伤害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也表明,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强度正在逐年上升,意外伤害不仅是儿童的主要死因,而且成为儿童青少年伤残的主要原因。
伤害所造成的劳动力丧失、医疗费用的增加和其它损失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已远远超过任何一种传染病或非传染性疾病 10,11 。
儿童青少年的意外伤害是一组疾病,有它的发生规律、危险因素,是可以预防的,应加以关注和进行必要的干预。
2 意外伤害的原因伤害属于疾病范畴,是指突然发生的事件对人体的损伤,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它分为非致命损伤和死亡。
意外伤害发生的原因复杂,涉及面广,地域、经济文化发达程度和生活方式等不同引起伤害的原因也不尽相同,但主要的原因包括车祸(交通事故)、窒息、溺水、自杀、中毒、创伤、跌落、烧烫伤等。
美国调查资料显示,车祸、溺水和火灾是造成儿童青少年意外死亡发生的前三位原因,其中车祸死亡中摩托车是导致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而学前儿童以溺水、烧伤和烫伤的危险性最大 12 。
我国的研究资料表明,导致儿童青少年意外死亡最常见的原因有交通事故、溺水、坠落、中毒和自杀等 13 。
交通事故是意外伤害中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最常见的原因。
在美国儿童和青少年意外伤害死因中车祸是主要原因 14 ,儿童中车祸死亡占意外死亡的1 2,青少年中车祸死亡占所有意外死亡的3 4。
杨功焕等 15 报告我国0~14岁儿童意外伤害死亡中,交通伤害为第二位死因。
在我国因交通事故致死的人员中,16岁以下者占14 6%,道路交通事故中有70%与自行车有关 16 。
虽然交通意外伤害的发生本身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大多数交通意外伤害是可以预防的。
造成交通事故的原因有很多,有客观的如车况、路况等,也有主观的如驾驶员缺乏经验或违章驾驶,交警指挥失当等,还有缺乏科学管理方法和监控制度。
窒息也是一个常见原因。
引起窒息的主要原因是在一些寒冷地区,室内无取暖设备,父母与婴儿同床共被,将被子盖过婴儿的颈部的生活习惯或睡眠时婴儿受挤压 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