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猪的体型外貌评定方案

合集下载

种公猪体型外貌评定标准

种公猪体型外貌评定标准

种公猪体型外貌评定标准(一)种公猪评定根据体型外貌和生长性能进行评定,但种公猪群的免疫结果必须合格。

综合评分=0.35×体型外貌评分+0.65×生长性能评分。

符合项目要求的种公猪必须是综合评分90分以上;种公猪必须健康无疫病;具备《种畜禽合格证》和《检疫合格证明》;附有三代系谱且档案齐全完整。

(二)各品种种公猪的评定大白猪1、体型、外貌特征大白猪体型高大,被毛全白,允许眼角、耳根、尾根有少量黑斑,头长脸宽而微凹,耳大而竖立,背部平直而稍呈弓形,体驱长、胸深广,肋骨张,腹充实而紧凑,后驱宽长,四肢结实。

2、体重体尺达85—105kg体重时:体长80—102cm,胸围88-125 cm。

成年公猪体重达300—380kg。

3、生长性能56-84天体重30kg以上,142-186天体重100kg 以上,30-100kg体重料肉比2.46:1,日增重948-1050g。

4、繁殖性能同窝产为10头以上,初生个体重为1.35kg-1.7kg。

5、评定标准表1 大白猪种公猪体型外貌评分标准分级品种特征与体质头颈腮肩背腰臀部体长四肢生殖器官睾丸生产模式遗传缺陷评分优秀符合品种特征,体质结实发育匀称头清秀,腮肉不明显宽平丰满长结实健壮匀称适中符合无≥90 良好符合品种特征,体质较结实发育匀称头清秀,腮肉较明显中等较丰满中/长较结实健壮匀称适中符合无≥75 合格基本符合品种特征,体质较结实发育较匀称头较重,腮肉明显中等或窄一般中/短一般匀称适中符合无≥60 表2 大白猪种公猪生长性能评分标准分级同窝仔数/头个体初生重/ kg28日龄个体重/kg30 kg体重日龄评分优秀≥11≥1.5≥8.5≤70≥90 良好≥10≥1.3≥8≤75≥75 合格≥9≥1.0≥7.5≤80≥60 表 3 种猪免疫情况猪瘟口蹄疫实验方法判定方法判定结果实验方法判定方法判定结果正向间接血凝实验≤1:16合格正向间接血凝实验≤1:128合格长白猪1、体型、外貌特征长白猪体形呈流线型,全身被毛白色,允许眼角、耳根、尾根有少量黑斑,两耳稍大而向前倾,嘴筒直长,头肩较轻,胸宽中等,体躯较长,腹线平直,背线平直或略弓,腿臀丰满,眼肌面积大,皮薄骨细,四肢强健结实。

优质种猪的标准

优质种猪的标准
仔猪整齐度高 耐粗饲,使用寿命长
终身窝产仔数高
最好的种猪育种体系共享
天兆猪业的种猪与加拿大育种体系共享
BLUP育种的基本程序:测定-评估-选择-选配-遗传交流
加拿大优良种猪遗传资源共享;
✓ 在引进新的血缘时有效控制生物安全,检疫时不进场,检疫合格后使用,生物安全 风险小。
✓ 可以根据改良目的随时使用,受约束条件极少。 ✓ 加强天兆猪业和FAST育种群间遗传联系,分享加拿大核心群选育成果。每年引进冻
100千克体重屠宰时,屠宰率72%以上,背膘厚18毫米以下,眼肌面积35平方厘米以 上,后腿比例32%以上,瘦肉率62%以上。肉质优良,无灰白、柔软、渗水、暗黑、干硬 等劣质肉。 种用价值
体型外貌符合本品种外貌特征。 外生殖器发育正常,无遗传疾患和损征,有效乳头数6对以上,排列整齐。 种猪个体或双亲经过性能测定,主要经济性状,即总产仔数、达100千克体重日龄、 100千克体重活体背膘厚的EBV值(估计育种值)资料齐全。 种猪来源及血缘清楚,档案系谱记录齐全。
长白猪 窝平总产仔数 窝平活产仔数 达100kg日龄 瘦肉率
加系 12 11.5
155天 64.0%
美系 10.7 10.3 160天 65%
美系 8.8 8
152天 67%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丹系 9.3 8.3
156天 66%
丹系 12.5 11.9 169天 65%
杜洛克种猪
杜洛克原种猪应具备毛色棕红、结构匀称紧凑、四肢粗壮、体躯深广、肌肉发达,属 瘦肉型肉用品种。头大小适中、较清秀,颜面稍凹、嘴筒短直,耳中等大小,向前倾,耳 尖稍弯曲,胸宽深,背腰略呈拱形,腹线平直,四肢强健。公猪:包皮较小,睾丸匀称突 出、附睾较明显。母猪:外阴部大小适中、乳头一般为六对,母性一般。

精选范文之种猪的选择

精选范文之种猪的选择

种猪的选择1种猪选择的一般原则1.1种公猪的选择1.1.1体型外貌要求头、颈较细,占身体的比例小,胸宽深,背宽平,体躯要长,腹部平直,肩部和臀部发达,肌肉丰满,骨骼粗壮,四肢有力,体质强健,符合本品种的构造。

1.1.2繁殖性能其要求生殖器官发育正常,有缺陷的公猪要淘汰;对公猪精液的技术实力进行检查,精液质量优良,性欲良好,配种能力强。

1.1.3生长性能与胴体性状要求生长快,一般瘦肉型公猪体重达100公斤的日龄在175天以下;生长育肥期每公斤增重的耗料量在3.0公斤以下;背膘薄,100公斤体重测量时,倒数第三到第四肋骨离背中线6厘米处的超声波背膘厚在2.0厘米以下。

生长速度、饲料利用率和背膘厚三个主要性状的选择标准因品种不同而异,标准但至少应降到本品种的标准,也可用体重达100公斤的日龄和背膘厚两个性状构成一个综合育种值指数,根据指数值的一般而言高低进行选择。

1.2种母猪的选择1.2.1体型外貌外貌与毛色符合本品种要求,乳房和乳头是母猪的重要特征表现,除要求具有该品种所应有的奶头数外,还要求乳头排列整齐,有一定间距,分布均匀,无瞎、瘪乳头。

外生殖器正常,四肢强健,体躯有一定深度。

1.2.2繁殖性能后备种猪在6~8月龄时配种,要求发情明显,易受孕。

淘汰发情迟缓,久配不孕或疾患有繁殖障碍的母猪。

当母猪有繁殖成绩后要重点选留那些产仔数高,泌乳力强,母性好,巴氏育成多的种母猪。

根据实际情形,淘汰觅食性能表现不良的母猪。

1.2.3生长性能与胴体性状可依据公猪的方法,但指标承诺可适当降低,可以不测定猪饲料转化率,只测定生长速度和背膘很厚。

2后备种猪的选择。

种猪的体型外貌评定方案.概要

种猪的体型外貌评定方案.概要

种猪的体型外貌评定方案种猪必须体型结实、结构适当才能维持正常繁殖功能。

因此,体型外貌鉴定势所必需。

但是迄今为止,国内尚未制定统一的体型外貌鉴定方法。

为此,我们参照美国和加拿大等国的研究成果(参见:Replacement Gilt Selection Guidelines; A National System for Recording Conformation Traits),制定下列鉴定办法,作为实际工作中的参考。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我们仅给出了品种要求以及结构与结实度、肢蹄、乳腺、外生殖器等的鉴定方法,因为大量研究证明这些方面对于猪的繁殖性能是最为重要的。

1 品种要求1.1 杜洛克⏹颜色棕红,两耳下垂、大小中等;⏹不得有白毛或黑毛;⏹皮肤黑斑不得超过3块,每块直径不得超过5cm;⏹不得存在条型斑纹;⏹具备父本品种特征。

1.2 长白猪⏹颜色全白,两耳前罩;⏹不得存在杂毛;⏹皮肤色素沉着不得超过3块,每块不得超过硬币大小;⏹具备母本品种特征。

1.3 大白猪⏹颜色全白,两耳直立;⏹不得存在杂毛;⏹皮肤色素沉着不得超过硬币大小;⏹眼睛上方的异常皮毛不得超过硬币大小;⏹具备母本品种特征。

2 结构与结实度图3 和图8 中的骨骼结构,部分是根据活体猪的透视结构所绘制的。

其中特别强调了猪的前肢角度(M)和后肢角度(N)。

图3 显示了理想的前后肢结构,而图8 则显示了不理想的骨架结构。

图3 所示的小母猪背平、臀平直、尾附着高。

侧视,观察肩胛骨与前肢的角度(M),这个角度使肩关节在B点对受力有很好的缓冲作用。

图3 所示的后肢关节,角度(N)良好,有利于髋关节(E)、膝关节(F)和跗关节(G)同时有效地减缓压力。

系部(D)倾斜、长直,利于减震,并使脚趾较好地接触地面。

图8 所示母猪后肢结构显示斜尻、尾附着过低、角度(N)比图1 所示的大。

髋关节(E)、膝关节(F)和跗关节(G)在行走时将处于一条直线。

系部(D)短而直,使猪以趾尖站立。

1-3:猪体型外貌评定

1-3:猪体型外貌评定
一、猪体尺测量
1、测量工具:测仗、 圆形测定器、卷尺 2、被测个体:站地平 坦、肢势端正 3、测定者站位:被测 个体左侧 4、猪体尺主要指标 (8): 体高:其甲顶点→地 面
一、猪体尺测量
荐高:荐骨最高点→地面 体长:两耳连线中点沿背线→ 尾根 胸深:其甲→胸骨下缘直线距 离(肩胛后角量取) 胸围:肩胛后角量取的胸部周 径 头长:两耳连线中点→吻突上 缘 管围:左前肢管部上1/3最细处 周径 腿臀围:左膝关节前缘→肛门→
猪外貌评定方法、步骤
二、再看关键部位 1、头颈 2、前躯 3、中躯 4、后躯 5、四肢 6、乳房、生殖器
二、猪外貌评定
(一)各部位特征 1、头颈部 2、前躯 3、中躯 4、后躯 总体要求: 种猪结构匀称, 身体各部位间结合 良好而自然,体质 强健,性征表现明 显,符合种用要求。
猪外貌评定
1、头颈部 头是表现品种特征最明显的部位,不同品种猪的 形状和大小均不同。我国地方猪种常以头型作为分 类的一个重要标准。 头的大小应与体躯相一致 颈部与背腰是同源部位,颈部宽时,个体的背腰也 就宽。故应该宽厚且较长,宜选择颈清秀的个体留 作种用。颈与头及与躯干结合良好,看不出凹陷。 公猪颈宜粗短,以示其雄性的特征,而母猪颈宜稍 细长些,以示其母性的特征。除了以上对头部和颈 部的总体要求外,还应该注重对鼻、嘴、眼、耳等 细部特征的选择。
猪外貌评定
2.2 前躯 颈肩和肩背结合情况,凹陷说明发育不良。 耆甲要宽平,因为耆甲与背腰为同源部位。 胸部要宽、深和开阔。胸宽则胸部发达,内 脏器官发育好,相关机能旺盛,食欲较强。 四肢要正直,长短适中、左右距离大、无X 、 O 形等不正常肢势,行走时前后两肢在一条 直线上,不宜左右摆动。 蹄壁角质坚滑、无裂纹。

种猪外貌评定技术要点介绍

种猪外貌评定技术要点介绍

种猪外貌评定技术要点介绍种猪外貌评定是一种直接根据体型外貌和外形结构进行选种的表型选种法。

猪的外形能反映猪的体质、机能、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尤其是对品种特征和肢蹄强健性等项目必须根据外貌评定来选择,故现代种猪育种仍需强调外貌评定,但外貌评定不能真实反映遗传素质,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方法,要求选种人员有丰富的经验。

外貌评定从品种特征、躯体、生殖器官、性格四方面分别进行评分,然后再乘以一定的经济加权系数,最后得出一个综合分数,用以评价种猪外貌的优劣。

技术要点:(1)品种特征(30分)整体感观:高长开阔,结实匀称,活力强,品种特征明显的给5分;短粗、骨骼纤细,杂合特征的给0分。

系数为3。

头部特征:比例适当,耳型、额头、脸型、嘴筒符合品种特征的给5分;眼部色斑、卷耳、兜齿的给0分。

系数为2。

被毛:短薄顺贴的给5分;杂色、色斑、背旋的给0分。

系数为1。

(2)躯体(35分)前后躯:肌肉丰满,明显凸出体宽的给5分;静脉曲张、棱角分明、成为负担的给0分。

系数为3。

胸腰:胸宽深,背宽平直,结合流畅,腹部和腮无赘肉的给5分;胸椎肌萎缩、扎肋的给0分。

系数为2。

四肢:正立,步态稳健有力,关节灵活,骨骼粗壮,前后肩等高的给5分;卧系、大小蹄、大球节、O形腿的给0分。

系数为2。

(3)生殖器官(30分)有效乳头:白猪7对、杜洛克6对以上,排列均匀对称,发育良好的给5分;副乳、乳头扁平的给0分。

公猪系数为2,母猪系数为5。

睾丸发育:发育充分、匀称,附睾明显,阴囊松弛,与肛门距离适中的给5分;单睾、隐睾、偏睾的给0分。

系数为2(仅限公猪)。

尿泡:无尿泡的给5分;有积尿、软鞭的给0分。

系数为2(仅限公猪)。

阴户发育:正常的给5分;小而上翘的给0分。

系数为2(仅限母猪)。

(4)性格(5分)亲和性:活泼、灵敏、稳重的给5分;木讷、毛躁的给0分。

系数为1。

种猪评估方法

种猪评估方法

种猪评估方法
种猪评估是一种用于评估猪只品质和潜力的方法。

通过评估猪只的外观特征、生长性能、繁殖性能等指标,可以帮助猪场选择优质的种猪,提高繁殖效益。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种猪评估方法。

一、外观特征评估法
外观特征评估主要包括体型、体格、外貌等方面的评估。

体型评估主要考察猪只的体长、体高、胸深、胸宽等指标,以及后肢角度、前后蹄部形态等。

体格评估主要考察猪只的肌肉发达度、背膘厚度、腹膘厚度等指标。

外貌评估主要考察猪只的毛色、毛质、皮肤状况等指标。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评估,可以初步判断猪只的品质和潜力。

二、生长性能评估法
生长性能评估主要包括体重、日增重以及饲料转化率等指标的测定。

通过定期测定猪只的体重,以及对一定时期内的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进行记录和统计分析,可以判断猪只的生长潜力和饲养管理水平。

三、繁殖性能评估法
繁殖性能评估主要包括母猪的配种率、妊娠率、分娩率、产仔数、断奶重等指标的测定。

通过统计和分析这些指标,可以了解母猪的繁殖能力和生产能力,从而评估母猪的品质和潜力。

四、遗传评估法
遗传评估主要通过对猪只的血缘关系、亲代表现以及子代表现
的分析和评估,来判断猪只的遗传价值和潜力。

通过对猪只的血缘关系进行追溯和记录,可以确定猪只的遗传背景。

通过对亲代和子代的表现指标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评估猪只的遗传潜力。

综上所述,种猪评估方法包括外观特征评估法、生长性能评估法、繁殖性能评估法和遗传评估法等。

猪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的评估方法,并综合考虑多个指标的评估结果,来选择优质的种猪,提高繁殖效益。

实验一种猪个体识别及体型外貌评分.

实验一种猪个体识别及体型外貌评分.

“左大右小,上1下3”编号法(顺看):
右耳上缘一个缺刻代表1,下缘一个缺刻代表3, 耳尖一个缺刻代表100,耳中部一个圆洞代表400。 左耳相应部位为10、30、200、800。。
种猪编号: (NY/T 820-2004 种猪登记技术规范)
正对猪头左耳打孔表示场内窝号4000,右耳打 孔表示场内窝号2000
附表1
长白猪种猪的外貌评分表
附表2 理想瘦肉型种猪的体型与一般肉猪的体型比较
• 作业 • 画出以下耳号图 • 682513、300609、003505、067908
种猪个体号(ID)
● 15位字母和数字构成 ● 第1~2位用英文字母表示品种(DD、LL、 YY、
二元母猪=父+母,如LY) ● 第3~6位用英文字母表示场号(农业部统一认定) ● 第7位用数字表示场内分场号(先用1至9, 后用A至Z
,无分场用1) ● 第8~9位用数字表示个体出生年度 ● 第10~13位用数字表示场内窝序号 ● 第14~15位用数字表示窝内个体号
实验一 种猪个体识别及种猪体形外貌评分
• 一、实验目的
• 打耳号的目的是为了给仔猪个体编号, 记录仔猪的来源、血缘关系、生长快慢、
生产性能等。通过实验掌握种猪的编号方
法及其识别;后备种猪不同部位的体形外 貌评分。
• 二、实验材料

猪、皮尺、固定耳号识别:一般耳尖一缺为3,耳根一缺 为1,不打为0,右耳前缘为千位,后缘为 个位,左耳前缘为百位,后缘为十位。
种猪个体号(ID)
• 建议个体编号用耳标+刺标或耳缺作双重标记 • 耳标编号为个体号第3位至第6位字母,即场号
,加个体号的最后6位 例如,DDXXXX199000101表示XXXX场一分 场1999年第一窝出生的第一头杜洛克纯种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猪的体型外貌评定方案
种猪必须体型结实、结构适当才能维持正常繁殖功能。

因此,体型外貌鉴定势所必需。

但是迄今为止,国内尚未制定统一的体型外貌鉴定方法。

为此,我们参照美国和加拿大等国的研究成果(参见:Replacement Gilt Selection Guidelines; A National System for Recording Conformation Traits),制定下列鉴定办法,作为实际工作中的参考。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我们仅给出了品种要求以及结构与结实度、肢
蹄、乳腺、外生殖器等的鉴定方法,因为大量研究证明这些方面对于猪
的繁殖性能是最为重要的。

1 品种要求
1.1 杜洛克
⏹颜色棕红,两耳下垂、大小中等;
⏹不得有白毛或黑毛;
⏹皮肤黑斑不得超过3块,每块直径不得超过5cm;
⏹不得存在条型斑纹;
⏹具备父本品种特征。

1.2 长白猪
⏹颜色全白,两耳前罩;
⏹不得存在杂毛;
⏹皮肤色素沉着不得超过3块,每块不得超过硬币大小;
⏹具备母本品种特征。

1.3 大白猪
⏹颜色全白,两耳直立;
⏹不得存在杂毛;
⏹皮肤色素沉着不得超过硬币大小;
⏹眼睛上方的异常皮毛不得超过硬币大小;
⏹具备母本品种特征。

2 结构与结实度
图3 和图8 中的骨骼结构,部分是根据活体猪的透视结构所绘制的。

其中特别强调了猪的前肢角度(M)和后肢角度(N)。

图3 显示了理想的前后肢结构,而图8 则显示了不理想的骨架结构。

图3 所示的小母猪背平、臀平直、尾附着高。

侧视,观察肩胛骨与前肢的角度(M),这个角度使肩关节在B点对受力有很好的缓冲作用。

图3 所示的后肢关节,角度(N)良
好,有利于髋关节(E)、膝关节(F)和跗关节(G)同时有效地减缓压力。

系部(D)倾
斜、长直,利于减震,并使脚趾较好地接触地面。

图8 所示母猪后肢结构显示斜尻、尾附着过低、角度(N)比图1 所示的大。

髋关节
(E)、膝关节(F)和跗关节(G)在行走时将处于一条直线。

系部(D)短而直,使猪以
趾尖站立。

通常这样的猪由于很容易受伤(裂伤、撞伤、挫伤等)或不均匀磨损,导致蹄趾
较短。

对于后肢过直的猪而言,可能出现蹄部过分磨损,伴随损伤、脚趾肿胀,进而形成跛
肢。

图8 所示母猪脊背弓得角度过大,前肢角度(M)远大于90度。

这样一来,前肢过直,
肩关节(B)和膝关节(C)要承受额外的重量,容易导致膝关节弯曲。

图8 所示的前肢过
直的这种站姿会使蹄趾部严重磨损。

2.1 整体结构
图3 理想的前后肢结构图4 这头小母猪展示了优秀的前后肢结构,背直,胸侧长而深
图5 从后面看腿型很好,肢间距图6 这个角度显示小母猪体躯宽而深,图7 这头小母猪肩宽,肩胛骨角度宽,臀部宽、长、平,肌肉丰满富有弹性,后肢间距宽,发育良好适中,颈长短适中,下颌均匀
图8 不理想的前后肢结构图9 这头小母猪不理想(前后肢太直,弓背,斜尻,
胸廓窄而平)
图10 这头小母猪显示出不理想的肩部和脊背,通图11这头猪胸廓不够膨胀,图12 这头猪后肢间距离常被称为“断肩”或者“断背”胸部扁平,意味着体躯窄窄,意味着体躯窄2.2 后肢侧试
图13 正常图14 镰刀状图15 过直图16 弱系
图17 X状肢(跗关节弱)图18 正常小母猪后肢结构侧视(注意图19镰刀状(髋关节、膝关节和跗关节
髋关节、膝关节和跗关节的角度)的角度过小)
图20 过直肢(髋关节、膝关节和跗关节图21 不理想的卧系,可引起跗图22 X状肢(跗关节朝向内侧)
的角度过大)关节和悬蹄受损
2.3 前肢侧视
图23 正常图24 卧系图25 弯膝
图26 外向蹄图27内向蹄图28 正常前肢侧视
(趾朝向外)(趾朝向内)(观察肩与前肢的倾斜度)图29卧系(整个悬蹄与地面接触)图30弱膝(前肢过直导致膝关节弯曲)图31外向蹄(前蹄有朝向外侧的趋势)
3 肢蹄问题
脚趾大小、脚趾均匀度、骨骼结构以及肢蹄损伤等引起的肢蹄问题,是一个备受关注的
问题,因它关系到育种群后备母猪的使用年限。

裂蹄、蹄垫部损伤及腿和关节肿胀等是导致
跛肢的普遍因素,也是导致后备母猪被淘汰的主要原因。

在此,主要介绍肢蹄结实度的问题,
涉及不合适的蹄趾大小以及前后肢、膝部和跗关节的损伤等。

最常见的缺陷是前后蹄的内侧趾小,因为当小母猪长大或增重后,腿型会逐渐适应趾的
形状和大小。

所以,应避免同一个蹄的两个趾间的差异大于1/2英寸(1.27cm)。

较大的趾
容易发生损伤。

小内侧趾极可能有其遗传背景。

理想的蹄部应该两趾大小一致/稍微分开,能正常走动和站立。

外侧趾较内侧趾稍宽而
长。

被选中的小母猪系部要有好的倾斜度和蹄叉,这样蹄垫部能稳固地与地面接触。

除了蹄趾的大小和腿的结构外,骨骼畸形和软骨病、疾病或传染性因子导致的关节炎、
营养、遗传,地面以及运动等都会影响肢蹄的结实度。

3.1 前蹄与趾大小
图32前趾均匀稍微分开,蹄底与系部倾图33前趾小,趾尖紧靠,系部短,当图34 内侧趾小是常见的缺陷,当猪不断斜度与弹性良好,使蹄部与地面平稳接触猪长得较重时易导致蹄趾问题长大、变重时,会导致关节和蹄部损伤
3.2 前肢与蹄损伤
图35前肢膝部上的肿胀区值得关注图36前膝上的硬结和擦伤表明起卧图37 由结构缺陷或损伤引起的前膝钙化,
困难和蹄的大小、腿型存在缺陷应引起重视
3.3 后蹄与趾大小
图38后趾均匀稍微分开,蹄底与系部倾图39后趾小,趾尖紧靠,系部短,图40 内侧趾小是常见缺陷,而趾损伤可能斜度与弹性良好,蹄部与地面平稳接触当猪长得较重时易导致蹄趾问题会引起不均匀的磨损、蹄伤和关节压迫
图41比内侧趾长了1/2英寸(1.27cm) 图42后肢外侧趾小,将使腿在体重图43趾小而短,单位面积承受体重大,
的外侧趾,已轻微损伤较大时形成弓形腿(注意悬蹄损伤)可导致后蹄受损和肿胀
图44 仔细检查以确认裂伤的后图45 内趾裂伤不是新伤。

注意
趾,因为这可能导致以后的跛肢观察趾上受伤部位的变色和溃烂
3.4 后肢与蹄损伤
图46后肢的硬结表明存在结构缺陷,图47 跗关节有硬结,又称“瘤型跗图48 跗关节肿胀或臃肿,可能是由起会导致起卧困难,并倾向于臀部着地关节”,表明这头猪可能起卧困难卧困难或关节感染引起的创伤或损伤
图49 笔尖所指表明蹄垫裂伤,且与蹄的承重面剥离图50 笔尖所示为蹄裂,损伤或刺激都会引起蹄部感染或肿胀4 乳腺发育
对于泌乳系统,乳头的多少、位置以及发育情况是考察的主要内容。

所有的乳头都应有
效。

要避免乳头无效、内翻、赘生、受损以及粗大。

每侧至少要有6个排列均匀、发育良好
的乳头。

最好是一共有14个有效乳头。

乳头分布应从腹部前端开始,近腹中线。

若距腹中
线较远,母猪在侧卧时,上侧乳头可能太高,以致新生仔猪够不到。

图51 这头母猪乳腺发育良好,每侧有8个排列均图52 注意这头妊娠母猪的乳头发育,乳头发
匀的乳头,乳头大小适中,结构良好育良好,排列均匀
图53 这头母猪乳腺发育良好,但其第三和第图54 这头母猪第一个和第二个乳头间距过大,但
四乳头的间距不充分其它乳头发育良好,排列均匀
图55 这头母猪乳腺发育不好,乳头大小不一,排列不均,图56 这头母猪体躯短,一侧只有五个乳头,且发育不良,位置不好,发育不良,只有两个乳头可能有效第二个可能为瞎乳头,不具泌乳功能,应予以淘汰
图57 这头母猪乳腺的第二个乳头发育不良,不具泌乳功能图58 这头母猪一侧有六个排列均匀的乳头,但突出得不明显
图59 这头母猪体躯短,一侧只有四个乳头,应予淘汰
5 外生殖器
检查外阴大小和其发育情况是后备母猪选择的另一项指标。

应避免外阴过小或未发育。

向上倾斜型的外阴也需排除。

图60 这头猪的外生殖器大小和图61 外生殖器过小,可能影响自图62 外生殖器小,略微倾斜,会形状发育良好然交配,并意味着产道发育不良影响自然交配和分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