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叶番泻叶
番泻叶《中国药典》

江县,年平均气温23.8℃,年雨量484.7mm,引种生长较好。
土壤要求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土或冲积土,土壤微酸性或中性为宜。
栽培技术种子繁殖:一般采用大田直播。
宜2-3月旱季或于10-11月雨季末少雨时播种。
行株距70cm×50cm,播种前一日控小穴浇足水,每穴播5-6粒,覆土2cm,盖草保温。
田间管理苗长高至10cm左右时间苗,带土移植于缺苗穴、保证每穴有壮苗1株,苗期每15d施清水肥1次。
现蕾期施稍浓的腐熟人粪尿,并摘蕾摘心,促进枝叶生长繁茂,提高产量。
留种地不摘蕾,并增施磷钾肥,促进籽粒饱满。
整个生长期,特别是雨后要勤除草、松土,防杂草遮阴和争夺养分,并防止土壤板结。
病虫害防治①立枯病,为害幼苗,在发病前或初期喷1:1:15O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1000倍液防治;同时注意在旱季播种,施用石灰粉改善土壤pH及加强苗期管理。
②叶斑病,为害叶片,可喷1:l:100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1000-1500倍液。
③粉蝶幼虫,为害枝叶,在云南元江地区用“细腰马蜂”天敌防治。
【性状】性状鉴别(1)狭叶番泻叶小叶片多完整平坦。
卵状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2-6cm,宽0.4-1.5cm;主脉突出,叶端尖突出成棘尖,全缘,基部略不对称,上面黄绿色,下面浅黄绿色,两面均有稀毛茸,下表面主脉突出,羽状网脉。
叶片革质。
气微弱而特异,味微苦而稍有粘性。
(2)尖叶番泻叶小叶片呈广披针形或长卵形,长2-4cm,宽0.7-1.2cm;叶端尖或微凸,全线,叶基不对称,上面浅绿色,下面灰绿色,微有短毛,质地较薄脆,微呈革质状。
气味同上。
以叶片大、完整、色绿、梗少、无泥沙杂质者为佳。
显微鉴别叶横切面:两种叶横切面特征大致相似。
上表皮细胞中常含粘液质;上下表皮均有气孔;单细胞非腺毛壁厚,多疣状突起,基部稍弯曲。
叶肉组织为等面型,上下均有1列栅栏细胞;上面栅栏组织通过主脉。
细胞较长,约长150μm,垂周壁较平直;下面栅栏组织不通过主脉,细胞较短,长50-80μm,垂周壁波状弯曲;细胞中可见棕色物。
番泻叶

PART 5
PART 5
叶横切面
粉末特征
PART 5
上表皮
下表皮
叶横切面: 1. 两种叶横切面特征大致相似。表皮细胞1列,常含黏液质; 外被角质层;上下表皮均有气孔和单细胞非腺毛。 叶横切面
PART 5
2. 叶肉组织为等面型。上下均有1列栅栏细胞;上面栅栏组织通 过主脉,细胞较长;下面栅栏组织不通过主脉,细胞较短;细
基部不对称,叶背灰绿色; 花较小; 荚果较宽,先端尖突微小、不显含种 子6~7枚。。
PART 4
PART 4
尖叶番泻叶:
① 呈披针形或长卵形,略卷 曲,叶端短尖或微凸 ,叶
尖叶番泻叶
基不对称,两面均有细短
毛茸。
② 质地较薄、脆。 ③ 无特殊气味,尝之微涩而 稍带苦。
PART 4
狭叶番泻叶:
番泻叶浸液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如大肠杆菌、变形 杆菌、痢疾杆菌、甲型链球菌以及白色念珠和某些致病
性皮肤真菌。
PART 9
4.肌肉松弛
能阻断神经一肌肉接头处冲动传
递,有松弛横纹肌的作用。
PART 9
5.清洁肠道
放射科腹部平片,结肠和肾盂造影 摄片,以及外科腹部手术前。
PART 9
6.减肥作用
用番泻叶制成减肥茶,有单方的,也有复方的。
✿ 果实与种子:
荚果扁平长方形,背缝顶端有明显尖突, 果皮栗棕色,边缘带绿色,幼时有白毛。 种子4~7枚,略呈长方形而扁,顶端平 截而微凹,有庞点状皱纹,棕绿色, 有 线状种柄。花期9~12月。果期翌年3月。
PART 3
P
植物形态
lant Description
尖叶番泻:
叶多为长卵形,先端急尖或有棘尖,
番泻叶

番泻叶具有泻下导滞的作用,是临床中常用的泻药,《饮片新参》中便有记载番泻叶“泄热,利肠腑,通大 便”。现代药理研究显示番泻叶还具有抗菌、止血及松弛肌肉、解痉等作用。番泻叶于公元9世纪阿拉伯医生已将 其作药用,近代传入中国,1935年出版的《中国药学大辞典》和《饮片新参》有记载。
4.有人对服用番泻叶的患者102例,于治疗前后作尿常规、血肌酐、尿素氮、谷-丙转氨酶、黄疸指数及心 电图等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
【理化鉴别】 1.粉末遇碱液显红色. 2.粉末作Borntrager氏试验,氨液显红色至紫色.成分分析研究进展:略 【含量测定】 成分分析研究进展:略 【药理作用】 番泻叶(5张)1.泻下作用:番泻叶的药效以双蒽酮甙类如番泻甙A作用最强,蒽醌甙次之,游离蒽醌可能经消 化道氧化,故作用较弱;结合型的甙类有保护作用,达大肠时经细菌或酶分解成甙元,刺激大肠,增加张力和蠕 动,并减少水分吸收而致泻(见大黄). 2.抗真菌:25%水浸剂用试管法,对奥杜盎小孢子菌、星形奴卡菌有抑制作用. 3.止血:番泻叶总蒽醌甙200mg/kg腹腔注射,对小鼠毛细管有止血作用. 4.毒性:番泻叶甙腹腔注射,对小鼠的LD50为1.
(2)取该品粉末25mg,加水50ml及盐酸2ml,置水浴中加热15分钟,放冷,加乙醚40ml,振摇提取,分取 醚层,通过无水硫酸钠层脱水,滤过,取滤液5ml,蒸干,放冷,加氨试液5ml,溶液显黄色或橙色,置水浴中加 热2分钟后,变为紫红色。
(3)取该品粉末0.5g,加乙醇和水的等量混合溶液3ml,超声处理30分钟,离心,吸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 溶液。另取香泻叶对照药材0.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 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使成条状,以醋酸乙酯-正丙醇-水(4:4: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 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喷以20%硝酸溶液,在120℃加热约10分钟,放冷,再喷以5%氢氧化钾的稀乙醇溶液,在日光下检视。供试品色谱 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番泻叶

国内外药品标准对比名称: 番泻叶英文名: FOLIUM SENNAE中国药典(2010版)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狭叶番泻Cassia angustifolia Vahl或尖叶番泻Cassia acutifolia Defile的干燥小叶。
性状: 狭叶番泻呈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5~5cm,宽0.4~2cm,全缘,叶端急尖,叶基稍不对称。
上表面黄绿色,下表面浅黄绿色,无毛或近无毛,叶脉稍隆起。
革质。
气微弱而特异,味微苦,稍有黏性。
尖叶番泻呈披针形或长卵形,略卷曲,叶端短尖或微突,叶基不对称,两面均有细短毛茸。
鉴别:(1)本品粉末淡绿色或黄绿色。
晶纤维多,草酸钙方晶直径12~5μm。
非腺毛单细胞,长100~350μm,直径12~25μm,壁厚,有疣状突起。
草酸钙簇晶存在于叶肉薄壁细胞中,直径9~20μm。
上下表皮细胞表面观呈多角形,垂周壁平直;上下表皮均有气孔,主为平轴式,副卫细胞大多为2个,也有3个的。
(2)取本品粉末25mg,加水50ml及盐酸2ml,置水浴中加热15分钟,放冷,加乙醚40ml,振摇提取,分取醚层,通过无水硫酸钠层脱水,滤过,取滤液5ml,蒸干,放冷,加氨试液5ml,溶液显黄色或橙色,置水浴中加热2分钟后,变为紫红色。
(3)TLC法:取本品粉末1g,加稀乙醇10ml,超声处理30分钟,离心,吸取上清液,蒸干残渣加水10mL使溶解,用石油醚(60℃~90℃)振摇提取3次,每次15mL,作为供试品试液。
另取番泻叶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3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使成条状,以乙酸乙酯-正丙醇-水(4:1:3)为展开剂,展开缸预平衡15分钟,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喷以20%硝酸溶液,在120℃加热约10分钟,放冷,再喷以5%氢氧化钾的稀乙醇溶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番泻叶——治疗便秘的常用中药

番泻叶——治疗便秘的常用中药番泻叶--是全球应用最广泛的导泻剂,是治疗便秘的常用中药。
它是豆科植物狭叶番泻或尖叶番泻的干燥小叶。
前者主产于印度、埃及和苏丹,后者主产于埃及,我国广东、广西及云南亦有栽培。
通常于9月采收。
晒干。
生用。
【药性】甘、苦,寒。
归大肠经。
【功效】泻下通便。
【应用】1、热结便秘本品苦寒降泄,既能泻下导滞,又能清导实热,适用于热结便秘,亦可用于习惯性便秘及老年便秘。
大多单味泡服,小剂量可起缓泻作用,大剂量则可攻下;若热结便秘,腹满胀痛者,可与枳实、厚朴配伍,以增强泻下导带作用。
2、腹水肿胀本品能泻下行水消胀,用于腹水肿胀,单味泡服,或与牵牛子、大腹皮同用。
【用法用量】温开水泡服,1.5-3g;煎服,2-6g,宜后下。
【使用注意】番泻叶不可随便用1.习惯性便秘及产后便秘患者:由于泻药能耗伤正气,对长期便秘及产妇需要采用缓泻处理。
用量:1~3g番泻叶,服后4~6h可轻度腹泻或得软泥状便。
2.急性便秘及积滞便秘患者:属于突发性便秘采用峻泻处理,用量不可超过6g。
用量:5g番泻叶配伍枳壳、木香等行气之品,服后约2h可腹泻。
【古籍摘要】《饮片新参》:“泄热,利肠腑,通大便。
”【现代研究】1、化学成分狭叶番泻叶和尖叶番泻叶均含番泻苷、芦荟大黄素葡萄糖昔、大黄酸葡萄糖昔以及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山奈酚、植物甾醇及其苷等。
2、不良反应大剂量服用,有恶心、呕吐、腹痛等副作用。
【编者按语】中国中医学自古以来就有“药食同源”(又称为“医食同源”)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许多食物既是食物也是药物,食物和药物一样同样能够防治疾病。
从今天开始美伶营养将给大家介绍药食同源的食材,以便让大家更好的了解食材,做到科学养生。
《中药学》课件——番泻叶

使用注意
功效
应用
用法用量
性能
甘、苦、寒。归大肠经。
功效
泻下导滞。
导,指传导和引导,从泻下的强度来看,弱于 泻下攻积。
应用
泻下导滞 •习惯性便秘 •老年人便秘 •清洁肠道
用法
煎服,或温开水泡服,2-6g,煎服宜后下。
用量
使用
注意
1.妇女妊娠期、月经期及哺乳期忌用。
2.剂量过大,偶有恶心、呕吐、腹痛等副作用。
谢谢!
番泻叶
中药学教学资源库
• 中药番泻叶为豆科草本状小灌木植物 狭叶番泻Cassia angustifolia Vahl和 尖叶番泻Cassia acutifolia Delile的叶。 前者主产于印度、埃及、苏丹等地; 后者主产于埃及,我国广东、海南、 云南等地亦有栽培。狭叶番泻在开花 前摘下叶片,阴干后打包。尖叶番泻 在九月间果实将熟时摘取晒干,按全 叶和碎叶分别打包。
一.由药名文化认识番泻叶:
番泻叶是一个小灌木的叶片,有泻下作用,所以叫泻 叶。番,就是中药当中命名的一种方式,从国外的地 方来的,外来品。
二.由丝路文化了解番泻叶:
• 根据《汉书.西域传》和《后汉书.西域传》记载番泻叶作 为陆上丝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之路的药物输入,是在汉代即传入中国的著名 药物。
三.由性能功用学习番泻叶: 性能
番泻叶的知识科普_番泻叶的功效与作用

番泻叶的知识科普_番泻叶的功效与作用番泻叶的原产地是印度,现在国内也有了。
番泻叶是一种药材,番泻叶作用味苦性寒,能入大肠,泻积热,润肠燥,通大便,少用又能助消,并通过刺激大肠增加蠕动功能而排便。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番泻叶的知识科普,希望大家喜欢!番泻叶的知识科普番泻叶又名旃那叶、泡竹叶,为豆科植物狭叶番泻或尖叶番泻的小叶,是一种中医里常用的药材,它主要是用于润肠、通便的。
现在的一些减肥保健品中常含有番泻叶。
番泻叶为豆科草本植物狭叶番泻Cassia angustifolia Vahl和尖叶番泻Cassia acutifolia Delile的干燥小叶。
其近于成熟的果荚(番泻荚senna pod)功用与叶相同,服后腹痛的副作用较小。
中医认为本品性寒,味甘苦,归大肠经,具有泻热行滞,通便,利水的功效。
番泻叶的功效与作用:现代研究发现番泻叶具有泻下、抗菌、止血、解痉等药理作用。
近年来,其被国内外主要用作腹部及肠道各种影象检查前或手术前肠道清洁准备,主治各种便秘,特别是老年性及顽固性便秘;对腹部术后肠功能恢复也有促进作用。
也可用于上消化道出血、胆囊炎、急性胰腺炎。
是全球应用最广泛的导泻剂。
但其不良反应也日趋增多。
药理作用1、泻下作用。
番泻叶中含蒽酮衍化物,其泻下作用及刺激性较含蒽醌类之其他泻药更强,因而泻下时可伴有腹痛。
其有效成分主要为番泻甙A、B,经胃、小肠吸收后,在肝中分解,分解产物经血行而兴奋骨髓盘神经节以收缩大肠,引起腹泻,番泻的作用较广泛而强烈,并认为用于急性便秘比慢性者更适合。
2、抗菌。
番泻类植物可产生许多具有经济价值的化合物,除有泻下作用外,某些番泻叶还有抗菌、抗生素及解毒样作用。
番泻叶的水浸剂在试管内对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和星形奴卡氏菌等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倒卵叶番泻叶的醇取物对多种细菌(葡萄球菌及白喉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有抑菌作用。
其水提取物则仅对伤寒杆菌有效。
耳叶番泻的种子有降低犬空腹血糖的作用,全草中还含有强心甙。
番泻叶

化学成分
• 含番泻甙A、B、C、D,大黄素 等
理化鉴别
• 1、粉末遇碱呈红色 • 2、取本品粉末25mg,加水50ml及盐酸2ml, 置水浴中加热15分钟,放冷,加乙醚40ml, 振摇提取,分取醚层,通过无水硫酸钠层脱 水,滤过,取滤液5ml,蒸干,放冷,加氨试 液5ml,溶液显黄色或橙色,置水浴中加热2 分钟后,变为紫红色。
• 目前国内市场主为狭叶番泻叶。我国广东、海南岛及云南 西双版纳等地有栽培。
性状鉴别:
1、狭叶番泻叶:叶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叶 端急尖,叶基部略不对称,无毛或近无毛。
2、尖叶番泻叶:广披针形或长卵形,叶端尖 或微凸,叶基部不对称,叶上下两面均有毛茸。
显微特征
叶横切面
本品粉末淡绿色或 黄绿色。 1.晶纤维 多见, 草酸钙方晶密布纤维 表面。 2.非腺毛 单细胞, 基部略弯,壁厚,有 疣状突起。 3.草酸钙结晶 簇晶 存在于叶肉薄壁细胞 中 4.表皮细胞 表面 观呈多角形,垂周壁 平直,上下表皮均有 气孔
番泻叶 Folium Sennae
来源
• 豆科决明属植物狭叶番泻叶Cassia angustifolia Vahl或尖叶番泻叶C. acutifolia Delilede 的干燥小叶片。
植物形态
1、狭叶番泻
2、尖叶番泻
产地
• 狭叶番泻叶,主产于红海以东至印度一带。 由于印度将其栽培于南端的丁内未利,故商 品又称印度番泻叶或丁内未利番泻叶。 • 尖叶番泻叶,主产于埃及的尼罗河中上游地 区,由亚历山大港输出,故商品又称埃及番 泻叶或亚历山大番泻叶
炮制
• 除去杂质,干燥
• 【性味与归经】 甘、苦,寒。归大 肠经。 • 【功能与主治】 泻热行滞,通便, 利水。用于热结积滞,便秘腹痛,水 肿胀满。 • 【用法与用量】 2~6g,入煎剂 宜后下,或开水泡服。 • 【注意】 孕妇慎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被子植物叶片的结构
等面叶
——在叶片上下表皮内侧均有 栅栏组织。
两面叶(异面叶)
栅栏组织 海绵组织
叶肉组织鉴别点:
• 等面叶、两面叶(异面叶) • 栅栏细胞的列数(1-4列) • 上表皮栅栏组织是否过主脉
叶脉(vein):
主脉和较大的侧脉:由维管束和薄壁
组织、厚角、厚壁组织等组成
维管束
木质部(腹面) 微弱的形成层 韧皮部(背面)
形形
形
形
形
叶缘
全
齿
波
叶
状
缘
缘
缘
裂
叶脉
平
弧
羽
掌
行
行
状
状
网
网
脉
脉
脉
脉
网 状 脉
显微鉴别特点
1.横切面组织特征
2.表皮特征 3.显微常数测定
4.粉末特征
被子植物叶片的结构
叶片结构的三要素: 表皮(epidermis) 叶肉(mesophyll) 叶脉(vein)
表皮(epidermis):通常由一层细胞 构成,但有些植物的表皮由一层以上的 细胞构成
毛花洋地黄叶
Digitalis Lanatae Folium
强心苷药原
来源
玄参科
毛花洋地黄 Digitalis lanata Ehrh. 干燥叶。
性状鉴别:
• 多皱缩破碎。完整者为 长披针形或倒披针形
• 分基生叶和茎生叶。均 无柄。
• 上表面暗绿色;下表面 灰绿色,叶脉明显突出。
• 气微香,味微苦。
概述 叶类生药鉴别的特点 叶类生药 番泻叶、大青叶、毛花洋地黄叶
第一节 概 述
叶类生药(Folium or Folia ) ——指采用植物的干燥叶入药的药材。
枇杷叶 苦竹叶
大青叶 番泻叶
单叶
复叶
叶
类
单叶
生
药
复叶小叶
的 组
带叶的枝梢
成
叶片
叶尖 叶缘 叶脉
叶基 叶柄
叶片形理作用
1.泻下 2.止血 3.抗菌、消炎、利胆等
药理研究
活性成分番泻苷和其活性代谢物 大黄酸蒽酮被认为可抑制大肠对水和 电解液的吸收,从而增加肠内容物的 体积和压力。并将刺激结肠的推进式 紧缩运动。
番泻苷可制备成灌肠剂、栓剂或与大便柔软 剂或成块纤维轻泻剂混合以组成联合泻剂。
有关番泻叶的不良反应
维管束鉴别点:
• 维管束的类型、排列方式 • 维管束外围是否有纤维及排列方式
• 栅栏组织是否过主脉
叶 表 皮
扫 描 图
不定式
气
孔
器
类
平轴式
型
不等式
直轴式
显微常数:
• 栅表比 • 气孔数 • 气孔指数(stomatal index) • 脉岛数
气孔指数(stomatal index) 是指叶单位面积上气孔数占表皮细胞数
粉末特征
下表皮细胞垂周壁 稍弯曲,略成连 珠状增厚。
气孔不等式,副卫 细胞3-4个。
靛蓝结晶蓝色,存 在于叶肉细胞中, 成细小颗粒或片 状,常聚集成堆。
化学成分
靛 蓝(indigo)
70年代中期,从中药大青叶中 提取出了靛玉红(indirubin)。
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药物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靛玉红的含量。 本品含靛玉红(C16H10N2O2)不得少于0.02% 。
番泻叶粉末特征图
粉末特征
1.基部弯曲的 单细胞非腺毛
2.平轴式气孔 3.晶鞘纤维 4.草酸钙结晶
化学成分:羟基蒽醌类
主要成分为番泻苷 (sennoside) 番泻苷A、B (A、B,二者互为立体异构体) 番泻苷C及D (二者互为立体异构体)
芦荟大黄素双蒽酮苷、大黄酸葡萄糖苷、芦 荟大黄素葡萄糖苷,以及少量大黄酸、芦荟大黄 素等。
毛花洋地黄叶
化学成分:
• 多种甾式皂苷;40多种强心苷,由五种苷元与不同 的糖缩合而成.
• 苷元:洋地黄毒苷元、羟基洋地黄毒苷元、异羟 基洋地黄毒苷元、双羟基洋地黄毒苷元、吉他 洛苷元。
【来源】
为豆科植物 狭叶番泻 Cassia angustifolia Delile 或尖叶番泻 Cassia acutifolile Delile 的干燥叶。
【产地】
• 狭叶番泻主产于印度,埃及和苏丹亦产。 ”印度番泻叶“”丁纳未利番泻叶
“ • 尖叶番泻主产于埃及,我国广东海南岛及
云南有栽培。
【采制】
1、胃肠系统的毒副作用:能增加大肠的张 力,引起腹痛、恶心、呕吐等,严重者可诱发 上消化道出血。
2、严重低血压:临床上已经出现服用番泻 叶诱发低血压,抢救无效而最终死亡的病例, 应引起重视。
成瘾性、经失调。
大青叶 Isatidis Folium
《神农本草经》载有蓝,列为上品。
菘蓝
性状特征 大青叶
叶片腹面为上表皮
叶片背面为下表皮
非腺毛、腺毛、异型 细胞等
气孔器
副 卫
气孔器
细
胞
保 卫 细 胞
示 叶 腺
毛 、 非
腺 毛
叶肉(mesophyll)
栅栏组织: 靠近上表皮,细胞长柱形,与表皮垂直,排 列紧密,1-4层,多含叶绿体,光合作用强
海绵组织: 靠近下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有较大的细 胞间隙,通气作用强
• 狭叶番泻叶在开花前采收, 阳干,按大小分级,用水压机打包。
• 尖叶番泻叶在7-8月采收, • 晒干,按全叶与碎叶分别包装。
狭叶番泻叶
尖叶番泻叶
狭叶番泻叶、尖叶番泻叶性状特征对比
叶形 质地 叶尖 叶基 毛茸 完整性
狭叶番泻叶
尖叶番泻叶
长卵形或披针形 长卵形
革质
较薄、脆
渐尖
短尖或微凸
稍不对称
不对称
近无毛或疏被 均被细短毛茸
多完整
多破碎
番泻叶片横切面简图
上表皮
栅栏组织 叶 海绵组织 肉
木质部
微
韧皮部
管
中柱鞘纤维 束
厚角组织
表皮细胞 黏液细胞
气孔器 非腺毛 草酸钙簇晶
叶片横切面详图
• 叶片横切面组织特征
1.等面叶 2.上表皮处栅栏组织过主脉 3.海绵组织细胞中含簇晶 4.中柱鞘纤维成环(断续)(晶鞘)
与气孔数之和的百分比。
单位面积上的气孔数×100
气孔指数=
单位面积上的气孔数+单位面积上表皮细胞数
思考题:
1、叶类生药的性状鉴别和显微鉴别与其 他类生药鉴别中有何不同?
2、什么是气孔指数?
感谢专家光临指导!
第二节 叶类生药
番泻叶 Sennae Folium
泻下药
别名:泻叶、泡竹叶
【功效】 能泻热行滞,通便,利水。
理化鉴别:(同大黄)
微量升华反应
含量测定:
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番泻苷的含量。
在515nm波长处立即测定吸收度,以甲醇作空 白。按番泻苷B(C42H38O20)的吸收系数 (E1%1cm)为240计算,即得。本品含总 番泻苷以番泻苷B( C42H38O20 )计,不得 少于2.5%。
注意:操作全过程应避光进行,所用的试剂均 须临用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