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广场历史
本主文化艺术广场讲解

本主文化艺术广场讲解
今天我要带大家一起去寻访济南泉城的文化艺术广场。
文化艺术广场位于市中心泉城长廊东侧,这是一座记载着齐鲁文化渊源的历史丰碑。
广场内12尊齐鲁大地上的历史文化名人雕塑,沿历史顺序分别是大舜、管仲、孔丘、孙武、墨翟、孟轲、诸葛亮、王羲之、贾思勰、李清照、戚继光、蒲松龄,这12位先圣包括了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农学家,他们都是对中华历史文化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物。
广场南北两端和西立柱基上还镶嵌着14幅浮雕,名为“圣贤史迹图”,内容分别是东方曙光、舜耕历山、伯禽治鲁、太公封齐、管仲霸齐、晏婴谏君、孔子讲学、子贡货殖、孙武兵法、稷下争鸣、孟子游说、鲁班学艺、扁鹊行医、邹衍辩论,讲述的都是发生在齐鲁大地上的一段段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
观史知今思进退,读书养志识春秋。
在幸福的齐鲁大地上,让我们手捧史书,追忆历史,深刻体会齐鲁历史文化盛宴吧!。
(整理)文化广场历史

文化广场前生座落于上海市中心的文化广场,东接茂名南路、西靠陕西南路、北邻复兴中路、南以永嘉路为界,这片看似静谧的地块,承载着上海滩80多载的历史风云……地块鸟瞰图(摄于2005年8月)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这里曾是旧上海的法商赛跑会,亦即逸园跑狗场,场内能容纳二万余人,号称“远东第一大赌场”,并配有为赌客服务的旅馆、舞厅和露天电影院等。
1949年5月,上海解放,逸园饭店由职工组织业务维持会继续营业。
原饭店、舞厅借给各单位开会,举办展览会。
文化广场初建1952年4月,经市人民政府决定,陈毅市长批准,将逸园改建、扩建、新建为上海市“人民文化广场”(当年11月经市府批准改称“文化广场”)。
改扩建工程至1954年底前完成,成为当时上海人民盼望已久的各种设施比较完备的群众政治文化活动中心场所。
从1952年到1966年(即文革前)的14年中,在广场举行的重要政治集会、报告会共计626场,参加的干部群众为201万人次。
文化广场是一所大型的进行政治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大课堂,人们在这里接受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
然而道路是曲折的,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给广场带来了一场浩劫。
“四人帮”利用这块场地,策划阴谋,残酷批斗市委领导、大批老干部和知识分子,自立为王的造反派在这里打派仗,搞打砸。
1976年,在所谓“反击右倾翻案风”中,还举行过大唱“文化大革命好”的歌咏大会,借此大造反革命舆论,如此等等,在广场的历史上,留下了沉重的一页……1969年12月,广场在大修时因工程队违反操作规程,引发了一场罕见的大火灾,烧毁了整个大会场、舞台和原展览馆馆一部分。
数千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奋不顾身,在大火中抢救国家财产,其中14位市民壮烈牺牲(均追认为烈士),350人负轻重伤,损失达500万元以上。
文化广场复建1970年春,周恩来总理亲笔批示:重建文化广场。
当年9月,经过了83个日日夜夜的奋战,以最快的速度、全优的工程质量,完成了一座5700平方米,三向管式网架结构,整个封闭式的观众厅无一落地立柱;舞台高度升至19米,还扩大了观众休息厅和各项服务设施,建成了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文化广场。
上海文化广场的前世今生

四、‘文革’时期 文革’
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开始给广场带来浩劫。“四人帮”利用 这块场地,策划阴谋,残酷批斗市委领导、大批老干部和知识分子。 1976年,在所谓的“反击右倾翻案风”中,还举行过大唱“文化大革命 好”的歌咏大会,借此大造反革命舆论,在广场的历史上,留下了沉重的一 页……
五、文化广场的浩劫
十、文化广场的重生
为推进上海市重大文化设施建设,尽快改善文化广场地区的环境,并为 市民提供良好的文化休闲空间,文化广场改造工程自2005年9月27日市发改 委批准立项后进行了改造。 建成后为大型开放式公共绿地,中间建一座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其 中5.7万平方米在地下)、观众席2010座的以演音乐剧为主的多功能地下剧 场,最深处达26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深、座位最多的地下剧场。此外, 在剧场南面起伏的草坪上,还有一个室外舞台。
地块鸟瞰图 (2005年8月)
二、回忆关键词·前身逸园 回忆关键词 前身逸园
1928年,一个名叫邵禄的法国 商人,在法租界的这个地块上,开 办了逸园‘跑狗场’。 场内能容纳二万余人,号称 “远东第一大赌场”,并配有为赌 客服务的旅馆、舞厅和露天电影院 等。
1930年代逸园跑狗场下注的地方
二、回忆关键词·前身逸园 回忆关键词 前身逸园
重生后的完美首秀 : 7月31日至8月15日,上海夏季音乐节在新落成的上海文化广场举行。 5个交响乐团、3个合唱团、6位指挥家、16位独奏和歌唱家,总共约七 百多名艺术家齐聚夏季音乐节的舞台,带来15场风格各异、精彩绝伦的音乐 会,累计约一万八千人次参加了本届音乐节,涅槃重生的文化广场的首轮试 演取得圆满成功。
一、地理位置
坐落于在上海市中心城区的文化广场,东接茂名南路、西靠陕西南路、 北邻复兴中路、南以永嘉路为界。从1928年文化广场的前身逸园诞生在原法 租么文化广场则呈现了每个时期独特、 难忘的风情。它的每一种身份、每一张面孔,都凝聚了当时最鲜明的年代印 记。
文化广场简介

望奎县文化广场简介
文化广场位于县城西面,占地12750平方米,总投资120万元,是展示望奎诗词文化,为群众提供休闲娱乐的重要活动场所。
广场由哈工大设计院设计,2004年8月施工建设。
铺装8500平方米彩色步道砖,广场中心设置1盏18米高的高杆灯,广场内设置6盏庭院华灯,南侧安装6盏葵花灯,以及铁艺栅栏和拱型门洞。
东侧体育器材区配备106套体育器材。
西侧为长110米、面积324平方米的中国寒地黑土诗词长廊,内有诗词石碑154块,2004年望奎县被中华诗词协会授予全国诗词之县的称号,成为黄河以北,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县份,2005年望奎县又成功地召开了全国诗教现场会。
北侧县图书馆内设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展览馆,共分历史沿革、人物、主要荣誉、自然概况、崛起的工业、生态农业、旅游、教育卫生、城市建设、文化艺术、亲切关怀、未来展望等12项内容,集中展示了2004年以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让参观者通过翔实的文字、生动的照片深深品味望奎人创业成果的甘甜、领略望奎人跨越赶超的雄心壮志。
图书馆内设望奎县诗词展馆,集中展出了中华诗词协会顾问、中华诗教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梁东,省诗词协会副主席陆伟然等名家及望奎县创作群体的诗词、书法作品100余幅。
开馆以来已接待国家、省、市领导及诗词友人2000多人次。
墨西哥三文化广场

墨西哥三文化广场
三文化广场是墨西哥古老的广场,位于墨西哥城塔库巴街,是墨西哥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所谓“三种文化”是指反映墨西哥历史的三个时期:前哥伦布、西班牙殖民地,以及独立的麦士蒂索人国家的不同建筑。
广场包括了阿兹特克金字塔大神庙、16世纪西班牙殖民者修建的教堂和20世纪50年代建造的墨西哥外交部大厦,分别代表了1492年以前的阿兹特克文化、西班牙殖民文化和墨西哥现代文化。
广场是由墨西哥建筑师Mario Pani设计,于1966年建成。
三文化广场又叫马约尔广场,原是阿斯特克人的主要市场,店铺林立,庙宇众多,后来广场荟萃了阿斯特克、殖民时期和现代3个不同时代特色的3组建筑物,才有了今天的三文化广场之称。
一、二班屈靖翔。
文化广场简介

文化广场简介
为弘扬抗联文化、提高城镇品位,XX农场预计投资1500万元,建设一座集红色教育、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文化广场。
该广场占地面积30000平方米,硬化9500平方米;绿化17000平方米,绿化率达到57%;建设廊架一座、景观亭一座;架设路灯18盏、庭院灯54盏、草坪灯22盏、射灯45盏、景观灯12盏。
农场对红色历史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和有效整合,建设主题雕塑一座、组合雕塑一座、升旗台一座、浮雕景墙四座,通过浮雕景墙展示农场发展建设的四个历史阶段,切实增强职工群众的归属感、认同感、使命感。
文化广场预计2013年11月末竣工投入使用。
建成后的文化广场,将为XX农场小城镇建设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对提高职工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促进党员干部廉政教育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曾国藩文化广场设计理念

曾国藩文化广场设计理念曾国藩文化广场设计理念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一生致力于国家建设和教育事业。
为了纪念曾国藩的伟大贡献,并向公众传播他的思想和精神,我们决定设计一个以曾国藩为主题的文化广场。
首先,曾国藩文化广场的设计应注重展示曾国藩的生平事迹和思想理念。
广场的核心区域可以设置一个雕塑或者铜像,将曾国藩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给观众。
雕塑的底部可以刻上曾国藩的名言或者名言警句,以激励公众学习他的治学心态和奋斗精神。
周围可以设置信息展板,展示曾国藩的事迹和他对国家的重大贡献。
同时,可以安排定期举办曾国藩主题的讲座和讲解活动,向公众普及曾国藩的思想和精神。
其次,曾国藩文化广场的设计应侧重于教育和传承曾国藩的思想。
可以创建一个曾国藩纪念馆,展示他的手迹、书籍、文物以及相关研究成果等,让公众了解曾国藩的著作和理论。
同时,馆内可以举办曾国藩研究的专题展览,邀请学者、教授等开展研究交流活动,提升公众对曾国藩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此外,广场周边可以设置图书馆或者学习中心,提供曾国藩相关书籍和资料,让人们更加方便地学习研究曾国藩的思想和理论。
第三,曾国藩文化广场的设计应注重艺术与文化的融合。
可以在广场上设置一座大型的音乐喷泉,通过音乐和水的结合,创造出美妙的视听效果,使广场充满艺术氛围。
此外,广场还可以安排艺术家定期进行演出,包括音乐会、舞蹈表演、戏剧表演等,让观众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了解和感受曾国藩的思想和精神。
同时,广场内还可以设置一些文化创意产品的展示和销售区域,以支持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
最后,曾国藩文化广场的设计应注重环境绿化和氛围营造。
可以在广场周围种植大量植被,创造一个生态友好的环境,并设置休闲区域和儿童游乐区域,使广场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同时,在广场周边还可以规划一些餐饮和购物设施,为游客提供便利的服务。
综上所述,曾国藩文化广场的设计理念包括展示曾国藩的生平事迹和思想理念、教育和传承曾国藩的思想、艺术与文化的融合、环境绿化和氛围营造等方面。
上海文化广场选座攻略

如果想感受现场 气氛,可以选择 前排座位,离舞 台较近的位置, 以便与演员互动。
如果想有一个更 广阔的视野,可 以选择中排或后 排座位,这样可 以更全面地欣赏 演出。
如果预算有限, 可以选择高性价 比的区域,如舞 台两侧或后方的 座位。
话剧选座建议
最佳观剧角度:选择正对舞台中央的座位,可以清晰地欣赏演员表演和舞 台布景 音效体验:选择离舞台较近的座位,可以更好地享受现场音效,感受话剧 的氛围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尽量选择中后排的座位,避免前排 观众遮挡视线。
注意观察座位之间的距离,避免过 近或过远影响观看效果。
根据个人喜好选择朝向
朝向舞台:最佳视野,适合观看表 演
朝向出口:方便离场,避免拥挤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朝向屏幕:适合观看电影、演出等 视觉效果较强的节目
朝向食物:方便购买食品和饮料, 享受观演与美食的双重体验
注意音响效果的影响
距离音响的距离:选择距离音响适中的位置,避免太近或太远 角度问题:确保角度可以完整地欣赏到舞台 避免回声:避免选择靠近墙壁或大型物体的位置,以免回声影响效果 试听效果:在选定座位前试听音响效果,确保音效满意
预订和购买选座票
第五章
在线预订选座票的方式
通过官方网站预订 使用手机APP预订 拨打客服电话预订 在现场售票窗口预订
互动参与:选择前排座位,更有可能与演员进行互动,参与现场活动
视野开阔:选择后排座位,可以获得更广阔的视野,观看整体效果
舞剧选座建议
选择中间区域:中间区域的视野较好,可以清晰地看到舞台上的表演。 避免前排边缘:前排边缘的座位可能会被舞台设施遮挡,影响观看效果。 考虑舞台角度:根据舞剧的类型和舞台设计,选择合适的角度观看。 预算考虑:根据个人预算,选择适合的座位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广场前生座落于上海市中心的文化广场,东接茂名南路、西靠陕西南路、北邻复兴中路、南以永嘉路为界,这片看似静谧的地块,承载着上海滩80多载的历史风云……地块鸟瞰图(摄于2005年8月)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这里曾是旧上海的法商赛跑会,亦即逸园跑狗场,场内能容纳二万余人,号称“远东第一大赌场”,并配有为赌客服务的旅馆、舞厅和露天电影院等。
1949年5月,上海解放,逸园饭店由职工组织业务维持会继续营业。
原饭店、舞厅借给各单位开会,举办展览会。
文化广场初建1952年4月,经市人民政府决定,陈毅市长批准,将逸园改建、扩建、新建为上海市“人民文化广场”(当年11月经市府批准改称“文化广场”)。
改扩建工程至1954年底前完成,成为当时上海人民盼望已久的各种设施比较完备的群众政治文化活动中心场所。
从1952年到1966年(即文革前)的14年中,在广场举行的重要政治集会、报告会共计626场,参加的干部群众为201万人次。
文化广场是一所大型的进行政治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大课堂,人们在这里接受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
然而道路是曲折的,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给广场带来了一场浩劫。
“四人帮”利用这块场地,策划阴谋,残酷批斗市委领导、大批老干部和知识分子,自立为王的造反派在这里打派仗,搞打砸。
1976年,在所谓“反击右倾翻案风”中,还举行过大唱“文化大革命好”的歌咏大会,借此大造反革命舆论,如此等等,在广场的历史上,留下了沉重的一页……1969年12月,广场在大修时因工程队违反操作规程,引发了一场罕见的大火灾,烧毁了整个大会场、舞台和原展览馆馆一部分。
数千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奋不顾身,在大火中抢救国家财产,其中14位市民壮烈牺牲(均追认为烈士),350人负轻重伤,损失达500万元以上。
文化广场复建1970年春,周恩来总理亲笔批示:重建文化广场。
当年9月,经过了83个日日夜夜的奋战,以最快的速度、全优的工程质量,完成了一座5700平方米,三向管式网架结构,整个封闭式的观众厅无一落地立柱;舞台高度升至19米,还扩大了观众休息厅和各项服务设施,建成了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文化广场。
1973年5月,朝鲜平壤歌剧院第一次把原汁原味的大型歌剧《卖花姑娘》带到上海观众面前,成为一代人挥之不去的时代烙印。
1977年7月上海乐团钢琴协奏曲《黄河》和大合唱《长征组歌》1985年12月,文化广场挂牌“上海文化艺术中心(筹)”90年代初,文化广场成为上海最早的临时证券交易市场。
该图为1992年夏天,文化广场人头攒动,投资者排队一天一夜申领股东卡。
1997年以后,文化广场主要建筑被改建为精文花市,其占地15000平方米,营业店铺近300个,年销售鲜切花约35亿枝,占全市花卉年消费量的70%至80%,是华东地区最大的花卉交易市场,上海人消费的鲜花有7成是通过精文花市批发的。
今天,寂静了几十年的文化广场在千呼万唤中终于结束了漫长的“冬眠”。
市委市政府领导在认真听取了专家们的意见后,毅然决定启动文化广场重建项目,并提出“文绿结合,以绿为主”的方针。
伴随着文化广场改造工程的启动,2005年11月,文化广场培训中心大楼爆破拆除,并由此续写了文化广场的新的春天……编辑本段工程情况简介上海文化广场上海文化广场为推进上海市重大文化设施建设,尽快改善文化广场地区的环境,并为市民提供良好的文化休闲空间,文化广场改造工程自2005年9月27日市发改委批准立项后进行了改造,其基本定位是“文绿结合,以绿为主”。
建成后为大型开放式公共绿地,中间建一座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其中5.7万平方米在地下)、观众席2010座的以演音乐剧为主的多功能地下剧场,建有配套的地下车库和部分商场。
工程占地约4.7万平方米,绿化面积2.6万平方米,最深处达26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深、座位最多的地下剧场。
此外,在剧场南面起伏的草坪上,还有一个室外舞台。
本项目总投资11亿元,其中市建设财力和市文化专项资金各安排5.5亿元。
工程自2006年9月28日开始打桩动工以来,经过三年多的连续奋战,包括地下连续墙施工,地下五道支撑体系的建立及拆除,结构施工和幕墙施工等,于2009年12月28日提前四个月完成了整个建筑外立面形象工程及剧场西侧的绿化工程,计划于2011年全面竣工。
编辑本段批准文件沪发改社(2005)086号《关于上海文化广场改造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沪规景[2005]1158号《关于核发上海文化广场改造工程项目选址意见书的通知》沪规书(2005)00051207C01785《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编辑本段新剧场亮点一、绿化丛中的艺术殿堂文绿结合,以绿为主,绿化率占55.6%,艺术殿堂掩映在绿化丛中,建筑高度23米,±0.00米以上面积仅7000多平方米,建筑和绿化面积的比率接近1/2。
二、世界上最具规模的地下剧场剧场的最深深度为36米,座位数为2010个,其观众容量和舞台面积为世界第一。
三、高科技、多变幻、多功能的舞台为适应多变化的音乐剧剧种,文化广场的舞台不仅有平移、推拉、旋转的功能,还有在国内首创的喷水、制冰装置,高科技手段将融合于音乐剧的创作之中。
四、室外舞台可成为大众演艺观赏的平台室外起伏大草坪下设置室外舞台,特别适宜演出大众文化,供市民观赏。
五、绿化环境的雕塑将成为一道重温历史轨迹的风景线从跑狗场开始到精文花市的历史,将由一组组雕塑,安置在绿化丛中,成为一道人文景观。
上海文化广场将建成目前世界上最大地下音乐剧场2010年02月21日 14:36 来源:文汇报发表评论【字体:↑大↓小】在迎接中国上海2010世博会的日子里,历经三年建设的上海文化广场地下剧场建筑立面已从地面绿化丛中展露出美丽的身姿,不久,这里将建成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地下音乐剧场,成为上海市民又一个文化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
坐落于上海市中心的文化广场,东接茂名南路、西靠陕西南路、北邻复兴中路、南以永嘉路为界,这片今天看似十分静谧的地块,承载着上海滩80多载的历史风云。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这里曾是远东最大的跑狗场;上海解放后,在陈毅市长提议下,跑狗场被改造成上海重要的群众集会和文艺演出的综合场所。
享誉海内外的俄罗斯小白桦舞蹈团、朝鲜大型歌剧《卖花姑娘》、《血海》,以及国内东方歌舞团等先后在这里演出,盛况空前。
“文革”中的荒唐闹剧也曾给文化广场蒙上阴影,而改革开放之后复建的文化广场,还一度成为上海最早的证券交易市场和最大的花卉市场……文化广场的沧桑变迁,牵动着几代上海人挥之不去的记忆,也见证了大上海前进的步伐。
——编者三十年代的“逸园跑狗场”大凡上了些年纪的上海人,都还留着这样的记忆:当公交车途经陕西南路或复兴中路站时,售票员总会这样叫道:“文化广场、跑狗场到了!”一直到上世纪60年代中后期,这种独特的报站方式还一直保留着,足见当年曾经显赫一时的“跑狗场”,在上海人心中烙下的深刻印记。
1928年1月28日,一个名叫邵禄的法国人,通过法国巡捕房的关系,结识了操控沪上民间金融市场的黄金荣和杜月笙,并向黄、杜二人提出动议,想把盛行于欧洲的赛狗活动引进上海,成立“法商赛跑会股份有限公司”,暂定将用地圈定在英国商人马立斯的私人花园约78亩的土地上,也就是亚尔培路(现陕西南路)、辣斐德路(现复兴中路)、迈尔西爱路(现茂名南路)以及西爱咸斯路(现永嘉路)这块四四方方的黄金地段。
邵禄通过上海工部局法商事务协理处,准备将这块土地以66万两规银(约合93万银元、美金150余万元)的价格购买下来。
因为所使用的土地属于法租界,黄、杜二人自感不宜出面,而考虑应由法国人出任该公司的董事为宜,便以月薪1万银元的高薪,经由万国储蓄会董事长斯彼蒙等人的引荐,请来法国上海商会的迪斯德·司比门出面担任执行董事兼总经理。
而万国储蓄会的老板之所以能够推荐入选担任“法商赛跑会股份有限公司”的掌印人,缘由在于该储蓄会已答应向购买土地的黄、杜以及法国投机家邵禄等借款135万银元,这就满足整个投资项目的资金需求。
而迪斯德·司比门恰好是这一庞大投资的中间人之一。
1928年4月,跑狗场正式动工兴建。
在初步设计中,整个建筑包含了7大功能区域,分别为:逸园大厦、跑狗道、大看台、足球场及附属的旅馆、餐厅和舞厅等建筑,由当时生活在上海的法国建筑师P·费谢尔德设计,中国建筑师范文照、赵深、陈植等也参与了设计。
或许是因为这个豪奢现代化建筑物地处亚尔培路(今陕西南路)上,又借助了这位亚尔培先生是比利时的国王,于是这一美差就落到了比利时建筑商瑟西·杜谢兰身上。
整个施工历时1年6个月,跑狗场于1930年初正式开张营业。
当时,上海已有另外2处以经营跑狗博彩为主业的“跑狗场”,分别是地处华德路(今长阳路)、占地约53余亩的“明园跑狗场”,另一处是英国人伊文斯在胶州路87号建造了上海第二个跑狗场“申园跑狗场”。
新开张的“逸园跑狗场”,由于地段好、设备新而齐全,规模大,加之有黄、杜两位大佬的撑腰,不到几年时间,便以后来居上的姿态雄踞于上海滩,生意远远超过了“明园”与“申园”。
在这过程中,三家狗场曾召开过一次“巴黎和会”一般的分赃协议,并作出规定:“明园”每周一、四晚上开彩,“申园”在每周三、六、日的晚上,而“逸园”则是在每周二、五的晚上营业。
但时隔不久,“逸园”另出花头,又在每个星期天下午加开了一场,渐渐的,“明园”与“申园”因实力不及,生意急速下降,而“逸园”则一跃而成为上海最红火的博彩中心。
“远东第一大赌场”当年上海百姓根据“逸园”的英文读音“canidrome”,取其谐音,将它读作“看你穷”。
的确,当时众多的中国赌客进入跑狗场,谁又不是十赌九穷。
跑狗赌博,使用的赛狗主要是产自英、法或澳大利亚等国的格力犬,其形如豹,全力奔跑起来,10秒内时速可最高达到70余公里,是犬科动物中奔跑速度最快的。
赌家参赌的方法有点类似押宝。
在赛狗的起跑点陈列着一只只关着赛狗的铁笼子,每只笼子外面均标着该狗的名字和号码。
赌客看中了哪条狗,就买某号的狗票。
狗票面值有1元、2元、5元之分,其中又有独赢、双独赢、位置、联位赢之别。
每票可赌一次,一般每个回合均有6条狗同时参赛。
开赛时,先以一只电子兔绕场一周作为诱饵,接着六扇狗笼门同时掀起,参赛的狗便如离弦之箭冲出追赶电子兔,以最先到达终点的狗为优胜,持有该狗狗票的赌客就成为赢家。
因为度率均在1:20以上,颇具刺激,因而每次狗赛,总能吸引数千人参加投注。
格力犬从海外运至吴淞口后,由杜月笙包运,下小船,入嘉定县小港,上卡车到跑狗场,以逃避海关检查。
逸园跑狗场为了不断吸引赌客,进口了大量的赛狗,配备驯狗师。
为了赚取更多的钱,他们多次走私赛狗,以致被海关查获。
以法商为首的赛跑会敛财有方,邵禄和迪斯德·司比门通过租界引荐,聘用华裔买办,将赌场事务全都承包给中国人去打理,自己则躲在幕后按“营业收入”提成,保证自己“旱涝保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