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艺术经典论著解读
《设计艺术学十讲》

《设计艺术学十讲》诸葛锴2010.091-1新观念的挑战与中国的设计革命新观念的挑战与中国的设计革命——“图案”、“设计”之争及Design的内涵——工艺美术的局限与设计艺术的新意——设计艺术学的构建及其学术规范欧洲百年设计史,包豪斯无疑是一座丰碑,上世纪的而是年代至30年代,它以建筑为主干,渐次扩大到工业设计,围绕“技术与艺术新统一”的中心思想。
反传统的姿态,废除了建筑史,开设了空间结构训练方面的全新课程。
“三构成”的教学,以它特有的内涵和思想方式,带给我们不少的认识。
设计基础教学“写生-变化”的思维定势,这种方法远亲是传统手工艺,近亲是莫里斯提倡的“工艺美术运动”和欧洲的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
前者直接服务与生活,以实力和审美的结合为原则,难以适用文艺创作的原则。
其次,构成在视觉上的律动效应,超越常规的空间维度变幻,以及色彩的光学效应,在平面和立体的维度外,又发现“多维”的幻觉空间。
第三, “技术与艺术的新统一”,“新”在这里是特定的历史,包豪斯推崇构成主义和抽象绘画的重要原因之一。
包豪斯精神在八十年代曾对中国的设计观念更新产生过重要的影响,但包豪斯的经验并不适应二十世纪的中国,乌尔姆造型学院的历程,也证明了包豪斯精神的可贵和包豪斯式革新与变化的必然性。
从中国的艺术家转向设计师来看,把专事美化的职业眼光,转向功能领先服从功能的真正设计,并日渐摆脱推砌要素的形式观,越来越善于使用简洁的设计语言。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演进的,有的以难以与今天的社会相适应,但精髓却是不灭的。
以发达国家的设计为参照来考虑我们的传统工艺美术时,向外借鉴的力度必须加大,淡化传统文化也是必然后果。
中国文化在二十一世纪由渐显抬头之势。
国学研究已引起重视,设计中的本土因素以新的样式融入了现代生活。
设计中的本土文化仅仅是一些符号?这可能不是一代人能够完全解决的难题。
现代对DESIGN的解释:最终目的——带有质变的创造设计方法——科学方法论与艺术方法论的横向交叉表现形式——直观表现(图样、模型等)的。
建筑十书的主要内容

建筑十书引言建筑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提供了人们居住、工作和娱乐的场所,还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表达。
建筑十书是建筑学中经典的著作之一,它以十本书籍的形式全面阐述了建筑设计和理论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详细介绍每一本书的主要内容。
1. 《建筑十书》《建筑十书》是法国著名建筑师弗朗索瓦·布兰卡尔于1977年出版的一部重要著作。
它以系统化的方式总结了当时世界各地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作品,并提出了许多关于建筑设计和理论的思考。
这本书对后来的建筑师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现代建筑学经典之一。
2. 《万有引力之美》《万有引力之美》是美国著名建筑师罗伯特·弗恩·斯特恩于1966年出版的一本重要著作。
该书探讨了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万有引力现象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强调了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关系。
斯特恩通过分析多个案例,阐述了建筑师如何利用万有引力创造出美感和稳定感。
3. 《形式与空间》《形式与空间》是美国建筑师乔治·卡尔格雷夫于1979年出版的一本重要著作。
该书探讨了建筑中形式和空间的关系,并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形式塑造和空间组织的原则。
卡尔格雷夫通过详细解读多个建筑案例,展示了不同形式和空间布局对人们情感和行为的影响。
4. 《光与颜色》《光与颜色》是英国建筑师理查德·凯利于2003年出版的一本重要著作。
该书探讨了光线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以及颜色对人们情绪和感知的影响。
凯利通过分析多个典型案例,介绍了如何运用光线和颜色创造出独特而舒适的室内外环境。
5. 《材料与技术》《材料与技术》是德国建筑师弗朗兹·尼科尔斯于1994年出版的一本重要著作。
该书详细介绍了建筑材料和施工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它们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尼科尔斯通过分析多个具体案例,探讨了不同材料和技术在实际建造中的应用和效果。
6. 《功能与结构》《功能与结构》是瑞士建筑师马克思·布吕格曼于1980年出版的一本重要著作。
大师作品分析

空间的矛盾性
其矛盾,在于建筑的内与外。 现代主义建筑原则要求以外观 反映内部空间,而母亲住宅却 在个微不足道的小房子的身上 用起了古典的山墙对称的构图。 把象征庄严、宏伟的符号用在 这里。
内外空间的矛盾性
设计背景 地形分析 建筑的基本元素 空间组织与几何形式 平面的矛盾性 立面的矛盾性 空间的矛盾性 设计方法
交通流线到使用空间
交通流线复杂曲折, 使用空间大小和形状 都很合理。可以说麻 雀虽小五脏俱全。
几何关系
1
几何关系
1
基本构图
罗伯特· 文丘里 - 个人观点
他认为现代主义建筑语言群众不懂,而群 众喜欢的建筑往往形式平凡、活泼,装饰性强, 又具有隐喻性。他认为赌城拉斯维加斯的面貌, 包括狭窄的街道、霓虹灯、广告牌、快餐馆等 商标式的造型,正好反映了群众的喜好,建筑 师要同群众对话,就要向拉斯维加斯学习。于 是过去认为是低级趣味和追求刺激的市井文化 得以在学术舞台上立足。
设计背景 地形分析 建筑的基本元素 空间组织与几何形式 平面的矛盾性 立面的矛盾性 空间的矛盾性 设计方法
平面的矛盾性
在《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中, 文丘里对平面的解释是自己的手 法来源于帕拉蒂奥,经过自己的 演变和变通,一改帕拉蒂奥式的 严格空间限定和完全对称的几何 关系。 帕拉蒂奥在府邸设计中常用圆与 方这两种理想几何形式和集中式 的对称构图,中心位置往往是建 筑的核心空间——中央大厅,平 面的四向均以三段式手法对称地 布置次要空间。
空间组织与几何形式
屋顶沿三面起坡,而坡顶的收头并 没有全部落在承重墙上,给人的错 觉是正立面仅仅是一道高大的屏墙, 既不起结构作用又与内部空间无多 大关系,成为纯形式主义构件。 而现代主义建筑师认为一切非承重 的,有碍于视线和采光通畅的外墙 面都应该砍掉,以保证空间与结构 逻辑一致性。
设计结合自然全书剖析

$number {01}
目 录
• 设计结合自然概述 • 自然环境对设计影响 • 设计中运用自然元素技巧 • 案例分析:优秀设计作品解读 • 当代社会中设计结合自然的挑战
与机遇 • 未来趋势展望及建议措施
01
设计结合自然概述
设计与自然关系
1 2
3
相互依存
设计是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干预和改造,而自然是设计的基础 和灵感来源。
气候条件中的光照和风向对建筑物的采光和通风设计有重要影响。设计师需要充分考虑当 地的日照时间和风向特点,合理布局建筑物的朝向和开口,以优化室内光环境和自然通风 效果。
降雨和降雪
气候条件中的降雨和降雪对建筑物的防水和排水设计提出要求。设计师需要根据当地的降 水量和降雪情况,制定相应的防水措施和排水方案,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耐久性。
前景展望
展望未来,设计将在智能化、可持续性和多学科融合等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和发展。设计师需要不断学习和创新, 以应对未来挑战,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和环境。同时,政府、企业和公众也应积极参与和支持设计事业的发展, 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THANKS
市场需求
消费者对环保、健康的需求日益增强,市场对绿色设计产品的需求 不断增加。
行业趋势
绿色设计逐渐成为行业发展趋势,设计师需紧跟市场变化,不断提升 自身能力。
06
未来趋势展望及建议措施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智能化设计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设计将更加注重智能化,利用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现设计与自然的完美结 合。
回归自然
通过设计手段,使人类生活更加贴近自然,营造宜居的自然环境。
案例分析:成功结合自然元素的设计作品
勒·柯布西耶的理念及优秀作品分析

和绿地的城市环境。
对交通和公共空间的关注
03
柯布西耶强调城市交通的重要性,提倡人车分流、设立公共空
间等措施来改善城市交通和居民生活环境。
03 勒·柯布西耶的代表作品
朗香教堂
独特造型
朗香教堂以其独特的几何造型和 曲线结构而著称,体现了勒·柯布 西耶对于建筑形式的创新追求。
光线运用
教堂内部的光线设计巧妙,通过不 同形状和大小的窗户引入自然光, 营造出神圣而神秘的空间氛围。
关注社会问题
勒·柯布西耶的建筑理念不仅关注建筑本身,还关注社会问 题,如城市规划、住房问题等。这种理念提醒建筑师在设 计过程中应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环境等多方面因素,以 实现建筑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对当代建筑设计的启示和影响
追求简洁与纯粹
注重空间与光影
强调建筑与环境的融合
勒·柯布西耶的作品以简洁、纯粹著称 ,这种设计风格对当代建筑设计产生 了深远影响。许多建筑师在设计过程 中追求简洁的线条、纯粹的几何形态 ,以营造出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建筑形 象。
柯布西耶认为建筑的首要 任务是满足使用功能,设 计应围绕功能展开。
理性设计
他主张通过理性分析,将 建筑形式简化为基本的几 何形体,以符合功能需求。
反对装饰
柯布西耶反对多余的装饰, 认为装饰会干扰建筑的功 能和纯粹性。
纯粹主义美学
追求简洁和纯粹
对材料和结构的关注
柯布西耶的美学理念强调简洁、纯粹 和几何秩序,追求建筑形式的清晰和 明确。
如何欣赏和理解勒·柯布西耶的建筑艺术
要点一
了解背景与理念
要深入了解勒·柯布西耶的建筑艺术, 首先需要了解他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以及他的建筑理念和设计哲学。
要点二
《伟大的设计:探索和解释世界设计杰作》随笔

《伟大的设计:探索和解释世界设计杰作》读书随笔目录一、内容描述 (2)1.1 设计的意义与价值 (3)1.2 世界设计杰作的地位与影响 (4)二、设计的历史脉络 (5)2.1 古代设计 (7)2.2 中世纪设计 (8)2.3 近现代设计 (9)2.4 当代设计 (11)三、设计大师及其作品分析 (12)3.1 历史上的设计大师及其成就 (13)3.2 当代设计大师及其代表作品 (14)3.2.1 詹姆斯.韦伯 (16)3.2.2 阿尔瓦.阿尔托 (17)3.2.3 亨利.德雷夫斯 (19)四、设计的分类与特点 (20)4.1 工业设计 (21)4.2 视觉传达设计 (22)4.3 环境设计 (23)4.4 服装与服饰设计 (24)五、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26)5.1 设计的基本原则 (27)5.2 设计的方法论 (29)六、设计的未来趋势与挑战 (30)6.1 智能化与数字化设计 (31)6.2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设计 (32)6.3 跨界融合与多元化设计 (33)七、结语 (35)7.1 对《伟大的设计 (36)7.2 对未来设计的展望与期许 (37)一、内容描述《伟大的设计:探索和解释世界设计杰作》是一本深入探索设计领域中杰出作品的书籍,它不仅关注设计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还着重分析了这些作品在创新性、实用性、美观性等方面的卓越成就。
书中以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叙述,将设计的复杂性转化为易于理解的语言,使读者能够领略到世界级设计大师的智慧和创新精神。
在内容描述方面,本书首先介绍了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设计知识框架。
作者详细剖析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设计杰作,包括建筑设计、工业设计、平面设计、服装设计等,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分析,展示了设计师如何将创意转化为现实,以及他们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如何追求美学和艺术表现。
本书还探讨了设计对社会的影响,以及设计师如何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通过设计传递价值观和信息。
设计类书籍

设计类书籍一、《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内容简介《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出自一位世界级设计师之手。
复杂的设计原理在《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中凝炼为亲密性、对齐、重复和对比4 个基本原则。
作者以其简洁明快的风格,将优秀设计所必须遵循的这4 个基本原则及其背后的原理通俗易懂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包含大量的示例,让你了解怎样才能按照自己的方式设计出美观且内容丰富的产品。
《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适用于各行各业需要从事设计工作的读者,也适用于有经验的设计人员。
二、我的Photoshop CS5平面设计书内容简介《做好设计师:我的Photoshop CS5平面设计书(全彩)》是一本关于Adobe Photoshop 软件的平面设计方案学习书,除了对设计实例操作过程进行讲述外,还对每个实例的设计流程和要点进行了介绍。
通过《做好设计师:我的Photoshop CS5平面设计书(全彩)》的学习,读者不但可以用Photoshop 软件将相应的作品制作出来,而且对设计流程的前期和后期能有一定的了解。
《做好设计师:我的Photoshop CS5平面设计书(全彩)》包括报纸广告设计、杂志广告设计、海报设计、宣传单页DM 设计、户外广告设计等,让您全方位了解如何用Photoshop 做平面设计。
《做好设计师:我的Photoshop CS5平面设计书(全彩)》配套的光盘提供了每一个实例所用的素材文件,并且提供了PSD 格式的完成文件,以及每个实例的视频教学文件。
三、《中国广告年鉴案例》内容简介《中国广告年鉴案例》由中国广告杂志社联合中国广告界诸多经营策划、精选、编辑,将全面、整体地反映了中国广告创意与运作水平,是我国首部大型案例年鉴工具书,辑选自房地产类,药品和保健品、汽车类、食品类、服饰与生活用品类,媒体广告195个经典案例,是广告创意人士必不可少的案例参考秘籍。
四、《艺术设计:思维训练教程》内容简介《艺术设计:思维训练教程》是中央美院设计学院基础部教授周至禹多年来对思维训练课程摸索、改革、总结的结晶,用文字重现艺术设计思维训练课程的教学过程,是教学实践的全纪录。
外国设计艺术经典论著选读(上、下册)-第三章

第三章外国设计艺术的源流水晶宫博览会1851年,为了炫耀英国工业进步,英国伦敦举办了19世纪最著名的设计展览--水晶宫博览会。
水晶宫的设计采用了玻璃和铁架结构,博览会对设计理念产生根本影响,各种思想争论对设计界形成强大冲击。
终于在19世纪下半叶英国引发了一场工艺美术运动。
霍塔旅馆维克多-霍塔是比利时新艺术运动的大师,霍塔是一位建筑师,他在建筑与室内设计中经常使用葡萄蔓般相互缠绕和螺旋扭曲的线条,这种线条被称为“比利时线条”或“鞭线”,它起伏有力,并成为了比利时新艺术的代表性特征。
巴黎地铁设计吉马德(Hector Guimard,1867-1942)是法国新艺术的代表人物。
法国新艺术运动受到唯美主义与象征主义的影响,追求华丽、典雅的装饰效果。
吉马德最有影响的作品是他为巴黎地铁所作的设计,所有地铁入口的栏杆、灯柱和护柱全都采用起伏卷曲的植物纹样。
这些设计赋予了新艺术最有名的戏称--“地铁风格”。
高迪西班牙新艺术运动以建筑师安东尼奥-高迪为代表,他吸取了东方风格与哥特式建筑的结构特点,并结合自然形式,以浪漫主义的幻想,将极力软化的曲线趣味渗透到三度空间的建筑之中去,巴赛罗那的米拉公寓是一个典范。
他以浪漫主义的幻想,极力使塑性艺术渗透到三度空间的建筑之中去,与比利时的新艺术运动有异曲同工之妙。
装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它是于1920年在巴黎首度出现的。
装饰艺术风格是一种明确的现代风格,它从各种源泉中吸取了灵感,包括新艺术,俄国芭蕾、美洲印第安艺术。
艺术装饰运动传入美国,与美国的大众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独具特点的“爵士摩登”风格。
它豪华、夸张、迷人、怪诞,主要表现在建筑设计和产品设计两方面。
在建筑设计上,一系列的大型建筑物都是艺术装饰风格的产物,如克莱斯勒大厦等,这些建筑一方面采用了金属、玻璃等新型材料,一方面采用了金字塔形的台阶式构图和放射状线条来处理装饰。
第三国际纪念塔构成主义是一战前后俄罗斯的一个先锋艺术流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艺术经典论著选读一、今译、解读1、古者民泽处复穴1,冬日则不胜霜雪雾露,夏日则不胜暑蛰蚊虻。
圣人乃作为之2,筑土构木3以为宫室,上栋下宇,以蔽风雨,以避寒暑,而百姓安之。
伯余4之初作衣也。
緂麻索缕,手经指挂,其成犹网罗。
后世为之机杼胜复,以便其用,而民得以掩形御寒。
古者剡耜而耕,摩蜃而耨5,木钩6而樵,抱甀7而汲,民劳而利薄;后世为之耒耜耰8鉏,斧柯而樵,桔槔9而汲,民逸而利多焉。
古者大川名谷10冲绝道路,不通往来也,乃为窬木方版,以为舟航11。
故地势有无得相委输12,乃为靻蹻13而超千里,肩荷负儋之勤也,而作为之楺轮建舆14,驾马服牛,民以致远而不劳;为鸷禽猛兽之害伤人,而无以禁御也,而作为之铸金锻铁,以为兵刃,猛兽不能为害。
故民迫其难则求其便,困其患则造其备,人各以其所知,去其所害,就其所利。
(《淮南子·汜论》)【今译】古时先民就泽处穴居栖身,冬天则不胜霜雪雾露,夏天则不胜暑蛰蚊虻。
圣贤之始筑土构木搭建宫室,上栋下宇,以蔽寒暑风雨,百姓们从此安居下来。
自伯余之初制作衣裳。
緂麻索缕,手经指挂,织成网罗状的衣服;后世人们又采用织布机进行纺织,以便利其功用,从而使人们得以掩形御寒。
古人剡耜来耕作,磨蜃除田秽,用木镰砍柴,抱甀汲水,劳民而利薄;后人制造耒耜耰鉏,斫斧砍樵,制作桔槔汲水,逸民而利多。
古时大川名谷冲绝道路,往来不通便,于是先人窬木方版建造航舟。
先民远地运转货物,徒步千里,肩荷背挑十分辛苦,而楺轮建车驯牛驾驭,人们从此致远而不疲劳;为了防止没有禁御的鸷禽猛兽伤害人类,人们铸金锻铁打造兵器,从此不再被猛兽侵害了。
故而人类往往是因为面临困难而求其便利,被困难束缚而制造设备,人尽其能,去其所害,为其所利。
【解读】《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宗室淮南王刘安招致宾客,在他主持下编写的。
本篇选自《卷十三汜论训》。
1、设计造物是人类战胜自然、不断创造的结果;由“泽处复穴”到“筑土构木以为宫室”,由“摩蜃而耨”到“耒耜耰鉏”等等,说明人类在历史进程中是一个不断认识自然、战胜自然的实践过程。
比如篇中“大川名谷冲绝道路,不通往来也”,古人“乃为窬木方版,以为舟航”……这一结论在篇中“故民迫其难则求其便,困其患则造其备,人各以其所知,去其所害,就其所利。
”作了很好的回答。
2、直接体现设计造物的实用性、功能性特征;篇中描绘了建筑、丝织、服装、工具、车船、兵器等设计形态的发生及其循序渐进的进化过程。
由于古人生存境遇的现实性,人们为了适应自然环境,改善生活就必须体现造物“有用性”即功能性特点。
比如“筑土构木”是为了“以蔽风雨,以避寒暑”,“驾马服牛”是为了“致远而不劳”。
达到“去其所害,就其所利”的目的。
3、体现了朴素的、唯物的设计造物思想。
篇中关于古典设计形态之发生意义的阐述和界定一开始就与设计的功能机制和效用原理相互渗透,人的需求本质和设计的功用之合理关系清晰可辨,人类设计造物思想直接体现在社会生产实践中。
2、圜者中规1,方者中矩2,立者中县3,衡者中水4。
(《周礼·冬官考工记·愚人》)【今译】圆的合乎圆规,方的合乎曲尺,直立的合乎悬绳,横置的与水面平行。
【解读】《考工记》是我国一部手工艺技术汇编,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和设计制造的经典性文献。
此句说明了“百工”应遵循的职业规范,对手工业生产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造物必然讲究技艺,在设计制造过程中,“百工”技艺体现在对“物”的准确把握之中。
另外一方面,就“物”而言也要符合造物的尺度和标准,更好地符合人的需要。
本句对于规范行业和准确度量提出了客观的职业标准。
3、百工从事者皆有法1,百工为方以矩2,为圆以规,直以绳,正以县3,平以水,无巧工不巧工,皆以此五者为法。
(《墨子·法仪》)【今译】从事“百工”职业均有规则可循,他以尺为方,以规画圆,以绳量直,以悬绳端正,以衡水视为水平,无所谓巧工不巧工,均以此五项为规律。
【解读】《墨子》在认识论、逻辑学、经济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就有一定成就。
其中包括我国最早关于几何学、力学和光学方面的一些知识。
此段论述体现了《墨子》思想的一贯主张,强调“法仪”思想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其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文化脉络已经形成了一个稳定而完备的规则系统。
在设计文化的范畴中尤其体现出这种深刻的必然性,也反映出传统文化中一脉相承的礼制观念和经验定律。
4、王公以下屋舍不得重拱1藻井,三品以上堂舍不得过五间九架2,厅厦两头,门屋不得过五间五架;五品以上堂舍不得过三间五架,厅厦两头门屋不得过三间五架,仍通作乌头大门3……又庶人所造堂舍,不得过三间五架,门屋一间两架,仍不得辄施装饰。
(《唐六典》)【今译】王公以下营造堂屋不得使用斗拱与藻井,三品以上官员营造堂屋不得超过五间九架,厅厦两边的门屋不得超过五间五架;五品以上官员堂屋建造不得超过三间五架,厅厦两头门屋建造不得超过三间五架,而且只可以建乌头大门……另外平民所建造的堂屋不得过三间五架,门屋一间两架,仍然不可以进行施彩装饰。
【解读】此段通过房屋建制的差别论述了尊卑有序的观念与礼制对社会等级制度的维护要求相结合,将王公庶人的建筑纳入到规范文化的要求中,且随着统治者强化等级制、维护皇权至尊的需求日趋强烈而渐趋明确。
所以对屋舍营建进行严格限定也即是规范文化,使建筑成为与社会关系同构又自身有序,实际上是社会人际关系的建筑化。
5、凡构屋之制,皆以材为主;材有八等1,度屋之大小,因而用之。
第一等,广2九寸,厚六寸。
右(上)殿身3九间至十一间则用之。
第二等,广八寸二分五厘,厚五寸五分。
右(上)殿身五间至七间则用之。
第三等,广七寸五分,厚五寸。
右(上)殿三间至五间或堂七间则用之。
第四等,广七寸二分,厚四寸八分。
右(上)殿三间,厅堂大五间则用之。
第五等,广六寸六分,厚四寸四分。
右(上)殿小三间,厅堂大三间则用之。
第六等,广六寸,厚四寸。
右(上)亭榭或小厅堂则用之。
第七等,广五寸二分五厘,厚三寸五分。
右(上)小殿或亭榭等用之。
第八等,广四寸五分,厚三寸。
右(上)小殿藻井或小亭榭施铺作多则用之。
各以其材之广,分为十五份,以十份为其厚。
凡屋宇之高深,名物之短长,曲直举折4之势,规矩绳墨之宜,皆以所用材之份,以为制度焉。
(《营造法式》)【今译】凡是建造房屋均以材为主制;材分为八等,视房屋大小适材运用。
一等材,高9寸,厚6寸。
用于9间或11间大殿。
二等材,高8.25寸,厚5.5寸。
用于5间或7间大殿。
三等材,高7.5寸,厚5寸。
用于3间或5间殿,7间厅堂。
四等材,高7.2寸,厚4.8寸。
用于3间殿,5间厅堂。
五等材,高6.6寸,厚4.4寸。
用于3间殿,3间厅堂。
六等材,高6寸,厚4寸。
用于亭榭或小厅堂。
七等材,高5.25寸,厚3.5寸。
用于小殿或亭榭。
八等材,高4.5寸,厚3寸。
大多用于小殿藻井或小亭榭。
以上均以材为高度,分为十五份,以十份为厚度。
凡是屋宇之高深,名物之短长,曲直举折之势,规矩绳墨之宜,都是以所用材之份,并以此定为制度了。
【解读】此段详述了古代营造房屋的建制,比如大木作结构的一切大小、比例等“皆以所用材之份,以为制度焉。
”除了用“分”为衡量标准外,又用“材”的本身之广(即高15分)和栔广(即高6分)作为衡量单位。
于古人而言,房屋本身是有系统的和极其合理的,即使是最大体的分类,最久远的惯例也表现出了它们的形成和发展的原则,并藉此证明了古代人文思想本质的有理性和内在统一性。
6“临水红霞”即桃花庵,在长春桥西。
野树成林,溪毛碍桨,茅屋三四间在松楸中,其旁厝1屋鳞次,植桃树数百株,半藏2于丹楼翠阁,倏隐倏见。
前有屿,上结茅亭,额曰“螺亭”。
亭南有板桥接入穆如亭,亭北砌石为阶,坊表插天,额曰“临水红霞”。
折南为桃花庵,大门三楹,门内大殿三楹,殿后飞霞楼三楹,楼左为见悟堂,堂后小楼又三楹,为僧舍,庵之檀越柴宾臣延江宁僧道存居之。
楼右小廊开圆门,门外穿太湖入厅事,复三楹,额曰“千树红霞”,庵中呼之为红霞厅。
迤东曲廊数折,两亭浮水,小桥通之。
再东曰桐轩,右为舫屋。
又过桥入东为枕流亭。
穿曲廊,得小室,曰“临流映壑”。
室外无限烟水,而平冈又云起矣。
平冈为谷“平冈秋望”之遗阜3,北郊土厚,任其自然增累成冈,间载磅礴大石。
石隙小路横出,冈硗(qiāo)4中断,盘行萦曲,继以木栈,倚石排空,周环而上。
溪河绕其下,愈绕愈曲。
岸上多梅树,花时如雪,故庵后名“平冈艳雪”。
(《扬州画舫录》卷二·草河录下)【今译】“临水红霞”即桃花庵,在长春桥西。
这里野树成林,溪毛碍桨,松楸中有三四间茅屋,其旁厝屋鳞次,植有数百株桃树,桃花庵就半藏在丹楼翠阁之中,倏隐倏现。
庵前有一岛屿,上面建有一茅亭,额上写着“螺亭”。
亭南边有一板桥,连接穆如亭,亭北面砌石为阶,坊表插天,额名“临水红霞”。
折南边就是桃花庵,大门、门内大殿、殿后飞霞楼均有三对楹联,飞霞楼左边为见悟堂,堂后小楼又有三对楹联,是一僧舍,庵的檀越是僧道柴宾臣延江宁曾经居住的地方。
楼右面小廊开有一圆门,门外映穿太湖至厅内,又有三对楹联,额名为“千树红霞”,庵中称为红霞厅。
东面曲廊逶迤数折,两亭浮水之上有小桥通连。
再往东叫桐轩,右边为舫屋。
又过桥进入东边即为枕流亭。
穿过曲廊,可见一小屋,名曰“临流映壑”。
室外无限烟水,而平冈又云雾弥漫。
平冈是古时“平冈秋望”遗留下来的小山阜,北郊土厚,任其自然增累成山冈,其间载有磅礴大石。
石隙里有小路横出,冈硗中断,盘行萦曲,并继以木栈,倚石排空,周环而上。
溪河环绕其下,愈绕愈曲。
岸上多种植有梅树,花时如雪,庵后“平冈艳雪”因此得名。
【解读】《扬州画舫录》是李斗所著的清代笔记集,共十八卷。
本段选自卷二·草河录下。
本段通过“白描”手法基本上把桃花庵的地理位置与周边环境描绘出来了。
段落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的造园手法常常是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的价值取向。
首先体现在园林建筑的命名上,如“临水红霞”、“千树红霞”、“临流映壑”等充满了诗情画意,将现实美景与诗话体验相互印证。
不仅如此,为了营造良好的庭园文化,园内又大量使用楹联匾额,可见,中国古代园林一开始就十分注重文化品味。
其次,造园也尊崇“虽由人作,宛自天成”的原则。
巧妙地运用自然地形、植物、流水等,通过借景、移景和四季景色变化等手法营造自然天成的造园观。
7、贱有实,敬无用1,则人可刑也2。
故贱粟米而敬珠玉,好礼乐而贱事业3,本之始也4。
珠者,阴之阳也,故胜火;玉者,阳之阴也,故胜水5。
其化如神6。
故天子臧珠玉,诸侯臧金石,大夫蓄狗马,百姓臧布帛7。
不然,则强者能守之,智者能牧之,贱所贵而贵所贱8。
不然,鳏寡独老不与得焉。
《管子·侈靡篇》【今译】轻贱粟米,珍视珠玉,那么就可以使人们服从管教了。
所以轻贱粟米而珍视珠玉,重视礼乐制度而轻视生产事业,是发展农业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