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原理及结构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船舶原理》教学大纲

《船舶原理》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Course Teaching Syllabus(Chinese Version)课程编号:010308008课程名称:船舶原理适用专业:航海技术负责人:徐德云大连航运职业技术学院《船舶原理》课程教学大纲学分 2 ,学时40课程编号:010308008 适用专业: 航海技术执笔:卢显青编写日期:2009年7月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根据STCW78/95公约的要求,为航海技术和轮机管理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旨在使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船舶的基础知识及船体结构和各种航海性能方面的知识,特别是保持船舶适航性及抗沉性方面的知识。

二、课程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主要教学内容:(一) 船舶主要特征1.主尺度、尺度比和船型系数、船舶重量和吨位2.型线图(二) 浮性1.装卸货后的正浮吃水2.航区水密度对吃水的影响3.干舷、载重线标志、水尺(三) 稳性和吃水差1.初稳性计算2.大倾角稳性3.吃水差的计算4.稳性规范5.船舶谐摇、倾斜实验(四) 抗沉性1.抗沉能力等级2.水密完整性的基本知识3.抗沉性综合分析(五)船舶阻力和推进1.船舶阻力2.螺旋桨工作原理3.空泡现象4.调距螺旋桨(六)船体强度1.总纵强度、局部强度、扭转强度2.船体强度的一般运算3.校合船体强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船舶各种航海性能的原理和营运变化规律,能够正确使用船舶有关资料,并有一定熟练程度的计算能力,掌握船舶营运中保持和提高航海性能、确保船舶安全的技能是本课程的主要目的要求。

该课程同时为航海技术专业的《船舶货运》、《船舶操纵》、《船体结构与设备》及轮机管理专业的课程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三、课程的其它教学环节本课程主要采用课堂教学。

每堂课布置作业,主要针对基本概念进行强化。

四、建议课时分配五、说明本课程是根据用船人员的实际工作需要而设置的,授课时不能只作船舶常识介绍,也不能停留在一般原理分析阶段,应避免船舶设计性能过多的分析,以解决实际问题为重点,要按照STCW78/95公约的要求,尽量突出本课程的实践和实用性。

船舶制造技术教学大纲

船舶制造技术教学大纲

船舶制造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船舶制造技术是船舶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船舶结构设计、船舶制造工艺、船舶材料等相关知识和技能,为日后从事船舶设计、制造、检验以及相关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二、课程目标1. 熟悉船舶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船舶制造工艺流程及相关设备的使用方法;3. 了解船舶材料的性能特点及在船舶制造中的应用;4. 能够进行船舶结构设计、制造工艺分析和相关计算。

三、课程内容1. 船舶结构设计(1)船体结构类型及设计原则(2)船体结构受力分析(3)船舶结构设计软件的使用2. 船舶制造工艺(1)船舶制造工艺概述(2)船体制造工艺流程(3)焊接、切割、冷加工等技术应用3. 船舶材料(1)船舶用钢材及其特性(2)船舶用铝合金材料(3)船舶材料的表面处理技术四、教学方法1. 授课与讨论相结合:教师进行理论讲解,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加深理解;2. 实验与实践相结合:开展船舶结构设计、制造工艺模拟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3.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内容与实际船舶制造项目结合,提升学生专业素养。

五、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比30%;2. 实验报告与项目设计占比40%;3. 期末考试占比30%。

六、教材推荐1. 丁松龄等著,《船舶结构设计导论》,航海出版社;2. 王红波等著,《船舶制造工艺学》,交通出版社;3. 杨华石等著,《船舶材料与焊接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

七、教学评价1. 结合学生日常表现、实验报告、项目设计以及期末考试成绩,进行全面评价;2. 针对学生不同层次的能力和特长,进行个性化评价和辅导。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全面掌握船舶制造技术的基本理论及实际操作技能,为未来成为优秀的船舶工程师打下坚实基础。

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不断进步,掌握船舶制造技术,为将来的航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船舶管理教学大纲

船舶管理教学大纲

《船舶管理》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基本要求“船舶管理”是船舶轮机工程技术(船舶电气)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

涉及的知识面广、实践性强。

它是在技术基础和其他专业课程学习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可使过去也学过的各门专业课的理论和管理方面的知识得到进一步的系统化。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轮机部船员的劳动组织和有关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有关防污染的国际公约,国内的法规要求、掌握船舶甲板机械的结构原理、操作管理,使学生掌握船舶安全、可靠、经济运行的基本理论知识。

基本要求:1.了解船舶轮机部的有关安全营运方面的规章制度2.熟悉船舶轮机部船员职责和值班规则3.了解船舶防污染的一系列国际公约,国内法规,证书及技术与装备的结构原理和操作管理要求。

4.掌握轮机部在各类应急情况下的安全操作管理的知识5.了解船舶甲板机械的结构原理,掌握甲板机械的使用、操作管理要求。

6.掌握船舶管系的组成、作用和使用管理。

7.熟悉船舶物料和备件的管理知识。

二、课时分配本课程教学总时数为60学时,具体课时分配见课时分配表课时分配表三、课程内容课题一、船舶人员管理STCW78/95公约及我国船员管理条例概况、轮机部船员职责,值班标准重点:STCW78/95公约及值班标准课题二、船舶管系船舶管系的分类、作用、布置要求、使用管理及维修重点:船舶管系的布置要求、使用管理现场教学:船舶通用管路系统的认识与操作课题三、船舶物料、备件管理船舶备件的申请与管理、船舶物料的管理、工具的管理重点:船舶物料的管理课题四、船舶营运安全管理各类交通安全法规及对船舶轮机部的要求、标准、程序,了解船舶安全检查规则和我国海上交通安全法、船舶进出口的有关规定重点: ISM规则课题五:船舶安全应急处理机仓应急设备的布置、要求和管理、轮机部安全操作原则,在搁浅、碰大风浪、全船失电等应急情况下按预定程序应采取的行动,船内通讯设备及报警设备使用重点:轮机部安全操作原则,在各种应急情况下按预定程序应采取的行动,船内通讯设备及报警设备课题六:船舶防污染管理国际防污染法规、我国防止船舶污染海洋环境法规、船舶防污染技术与装备的结构及操作与管理的要领、船舶正常营运期间所应具备的各类防污染文件及在实施中的具体要求重点:MARPOL73/78防污染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油类记录簿的填写注意事项、油水分离器的操作管理演示教学:油水分离器的操作课题七:船舶甲板机械的管理定量泵—换向阀式和双向变量工作液压舵机的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撞杆式和转叶式转舵机构;三点浮动杠杆追随机构;舵机管理要点;吊杆式和旋转式起货设备;液压锚机;液压绞缆机,自动系缆机;液压甲板机械维护管理要点。

船体结构认知教学大纲

船体结构认知教学大纲

船体结构认知教学大纲船体结构认知教学大纲导言:船体结构是指船舶的骨架和外壳,是船舶设计与建造的基础。

船体结构认知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对船体结构的理解和认知能力,为船舶设计与建造提供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探讨船体结构认知教学的重要性、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如何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一、船体结构认知教学的重要性船体结构是船舶的核心组成部分,对船舶的安全性和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船体结构认知教学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学生的工程素养:船体结构是船舶设计与建造的基础,通过船体结构认知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提高他们的设计和建造能力。

2.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船舶在航行过程中面临着各种挑战,船体结构的合理设计和建造对船舶的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船体结构认知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他们在船舶设计和建造中注重安全的思维方式。

3.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船体结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载荷、航行条件、船舶类型等。

通过船体结构认知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提出符合实际需求的新颖设计方案。

二、船体结构认知教学内容船体结构认知教学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船体结构的基本原理:介绍船体结构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组成部分,包括船体骨架和外壳的结构特点、船体结构的受力原理等。

2. 船体结构的设计与建造:介绍船体结构设计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包括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结构材料的选择和使用、结构计算和分析等。

同时,还应介绍船体结构的建造工艺和方法,包括焊接、拼装和涂装等。

3. 船体结构的检测与维护:介绍船体结构的检测和维护方法,包括无损检测技术、船体结构的腐蚀与防护等。

同时,还应介绍船体结构的维护管理和修复方法,以保证船舶的安全和性能。

三、船体结构认知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船体结构认知教学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授,向学生介绍船体结构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船体结构的相关知识。

船舶柴油机课程教学大纲

船舶柴油机课程教学大纲

船舶柴油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1.1 课程背景
船舶柴油机是船舶主要动力装置,具有重要的经济和安全性意义。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船舶柴油机的原理、结构、操作和维护等方面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

1.2 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船舶柴油机的工作原理和结构,了解船舶柴油机的操作和维护技术,并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柴油机故障的能力。

1.3 课程内容
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船舶柴油机的概述
- 船舶柴油机的工作原理与循环过程
- 船舶柴油机的结构与组成部件
- 船舶柴油机的操作与控制
- 船舶柴油机的日常维护与故障排除
二、教学方法与评估方式
2.1 教学方法
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实验
实践和实地考察等。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
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船舶柴油机的知识和技能。

2.2 评估方式
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包括课堂考核和实验报告。

课堂考核将以
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为主,以测试学生对船舶柴油机知识的理
解和掌握程度。

实验报告将要求学生通过实验实践,收集数据并撰
写实验报告,以评估学生对船舶柴油机操作和维护技术的掌握程度。

三、教学进度安排
3.1 第一章:船舶柴油机的概述
- 船舶柴油机的发展历史。

航海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航海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航海力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航海力学(54学时)英文译名Navigational Mechanics课程号:21201820二、学时总学时54学时其中:授课48学时实验6学时三、考核方式考试四、适用专业船舶驾驶专业(本科四年)五、课程简介本课程包括静力学,材料力学基础及流体力学基础三个部分。

介绍了静力学基本概念与公理,平面力系和空间力系的简化和平衡;材料在轴向拉压,剪切,挤压,扭转和弯曲时的应力分布;流体静力学和流体动力学基础。

六、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是基础必修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静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的基本知识,能使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为后继专业课程(“船舶原理”、“船舶设备与结构”、“船舶操纵”等)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七、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一)静力学部分1.静力学基本概念与公理主要内容:刚体、平衡与力的概念;静力学公理;约束与约束反力;物体的受力图。

教学要求:熟悉并理解静力学公理;掌握约束性质并能正确判断约束力与约束反力的方向;掌握受力分析的方法,能正确的画出受力图。

2.平面汇交力系主要内容: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几何法与解析法;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几何条件及解析条件。

教学要求:理解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结果;能用几何法和解析法求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能应用几何法和解析法求解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问题。

3.力偶理论主要内容:力矩的概念与计算;力偶的概念与性质;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教学要求:掌握力矩的计算;熟悉力偶的概念与平面力偶的性质;掌握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条件。

4.平面任意力系主要内容:力线平移原理;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及简化结果;合力矩定理;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物体系的平衡、静定与静不定。

教学要求:理解力线平移原理;掌握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方法及简化结果;熟练应用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解单体和物系的平衡问题;了解静定与静不定的概念。

船舶设计原理课程设计终稿

船舶设计原理课程设计终稿

船舶设计原理课程设计终稿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船舶设计的基本原理,掌握船舶结构、浮力、稳性等关键概念。

2. 学生能掌握船舶设计的基本步骤,了解船体形状、尺寸对性能的影响。

3. 学生能了解我国船舶设计的发展历程,认识船舶设计在国民经济和海洋事业中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船舶设计中的实际问题。

2. 学生能通过团队合作,设计出具有创意的船舶方案,并进行简要的性能分析。

3. 学生能运用计算机软件辅助船舶设计,提高设计效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船舶设计学科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 学生树立正确的工程观念,认识到船舶设计在保护海洋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中的责任与担当。

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培养沟通协调能力。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课程性质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不仅能掌握船舶设计的基本知识,还能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为我国船舶行业的发展贡献力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紧密结合教材,科学系统地组织以下内容:1. 船舶设计基本原理:包括船舶结构、浮力、稳性、阻力等概念,以及它们在船舶设计中的应用。

2. 船舶设计步骤与方法:介绍船舶设计的基本步骤,如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详细设计等,以及船体形状、尺寸对性能的影响。

3. 计算机辅助船舶设计:教授计算机软件在船舶设计中的应用,如CAD、CAE等,提高设计效率。

4. 船舶设计实例分析:分析国内外经典船舶设计案例,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船舶的设计特点。

5. 船舶设计创新与实践: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团队合作,设计具有创意的船舶方案,并进行简要的性能分析。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1. 第1周:船舶设计基本原理及方法介绍。

2. 第2周:计算机辅助船舶设计软件操作。

《轮机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轮机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轮机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本课程的性质和目的《轮机概论》课程是航海技术、船舶电气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也是根据STCW7公约马尼拉修正案获得高级船员适任证书的考试内容。

本课程是根据高等海运院校船舶驾驶专业的特点和需要而设置的,是船舶驾驶专业了解船舶的机舱和甲板机械设备的特点、操纵要点的主要途径,是船舶驾驶专业学生必备的知识。

本课程也做为其它有关专业学生了解轮机知识的一门选修课。

二、课程简介主要讲述热工基础知识、船舶柴油机动力装置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系统组成;船舶推进装置的传动方式以及各种航行条件下主机的工;船用泵和油马达的种类、工作原理,船舶甲板机械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并介绍了船舶各主要系统以及船舶锅炉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使学生对船舶轮机设备有一个基本认识。

三、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热工基础知识重点掌握工质状态参数的基本概念,理解能量的转换及效率。

第一节热力状态参数第二节热与功第三节水蒸气与湿空气第四节传热的基本方式第二章船舶柴油机动力装置重点掌握船舶柴油机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操纵系统,了解柴油机的类型、典型结构、工作系统、运转特性及运行管理。

第一节柴油机的基本结构第二节柴油机的工作原理第三节柴油机的换气与增压第四节柴油机的类型和典型结构第五节柴油机的工作系统第六节柴油机的操纵系统第七节柴油机的运转特性第八节柴油机的主要工作指标第九节柴油机的运行管理第三章船舶推进装置重点掌握船舶推进装置的传动方式、轴系的组成和机桨配合特性。

第一节船舶推进装置的传动方式第二节轴系的组成第三节各种航行条件下的主机工况第四章船用泵和油马达重点掌握各种船用泵和油马达的工作原理及特点第一节船用泵概述第二节容积式泵第三节叶轮式泵第四节油马达第五章船舶甲板机械重点掌握各种甲板机械的组成和工作特点。

第一节液压传动的基本知识第二节液压舵机第三节锚机和系缆机第四节船舶起货机第五节侧推装置第六节船舶减摇鳍第六章船舶系统重点掌握各种船舶系统的组成和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船舶原理与结构》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代码:NA325
2、课程名称(中/英文):船舶原理与结构/Principles of Naval Architecture and Structures
3、学时/学分:60/3.5
4、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理论力学》
5、面向对象:轮机工程、交通运输工程
6、开课院(系)、教研室: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系
7、教材、教学参考书:
《船舶原理》,刘红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11。

《船舶原理》(上、下册),盛振邦、刘应中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2004。

《船舶原理与结构》,陈雪深、裘泳铭、张永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0.6。

《船舶原理》,蒋维清等著,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1998.8。

相关法规和船级社入级规范。

二、课程性质和任务
《船舶原理与结构》是轮机工程和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课。

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讲课、作业和实验环节,使学生掌握船舶静力学、船舶阻力、船舶推进、船舶操纵性与耐波性和船体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为今后从事工程技术和航运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本课程各教学环节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贡献见下表。

三、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课程教学内容共54学时,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其要求如下。

1、船舶类型
了解民用船舶、军用舰船、高速舰船的种类、用途和特征。

2、船体几何要素
了解船舶外形和船体型线力的一般特征,掌握船体主尺度、尺度比和船型系数。

3、船舶浮性
掌握船舶的平衡条件、船舶浮态的概念;掌握船舶重量、重心位置、排水量和浮心位置的计算方法;掌握近似数值计算方法—梯形法和辛普森法。

4、船舶稳性
理解初稳性、稳心半径、初稳性公式、静水力曲线图等内容;掌握移动和增减重量对浮态和初稳性影响的计算方法;掌握自由液面对船舶初稳性的影响;在大倾角稳性中掌握静稳性曲线、动稳性、稳性衡准数的概念,了解提高船舶稳性的措施;倾斜试验的基本方法。

5、抗沉性
对抗沉性的概念,水密舱壁和干舷的作用作一般的了解;了解三类进水舱;了解破舱稳性的计算基础和基本概念。

6、船舶阻力
掌握船舶阻力的分类,了解船舶阻力的形成及其特性;掌握平板阻力和附加阻力的计算方法;掌握模型阻力试验和实船阻力之间的换算方法;掌握海军系数法估算航速和主机功率的方法。

7、船舶推进
了解螺旋桨的名称及几何特征,对螺旋桨的工作原理作一般了解;掌握螺旋桨与船体的相互作用;掌握螺旋桨空泡的产生原因及空泡检验的办法;掌握螺旋桨设计和校核的基本方法。

8、船舶操纵性
了解船舶操纵性的基本概念、舵作用原理,了解船舶回转的基本特征。

9、船舶耐波性
了解船舶耐波性的基本概念及对船舶安全的影响;了解船舶摇荡运动的基本规律;了解减摇装置的特点和工作原理。

10、船舶强度与结构
了解船舶强度的基本概念;了解船体的基本结构形式、作用等基本概念和知识。

另:在课堂授课过程中,根据实际教学内容穿插安排课堂练习和指导。

四、实验(上机)内容和基本要求
课程实验内容共6学时,对不同的内容提出不同的要求。

实验课程主要是通过课堂讲授和参观的形式,让学生了解船模拖曳水池、循环水槽、空泡水筒、风洞试验室、船舶与海洋工程水池试验等模型试验研究的目的、作用、设施、过程、内容、方法、技术。

五、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
通过课内课外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船舶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工
程问题的能力。

六、其它说明
1、本课程有教学课件,可用多媒体配合教学演示;
2、基于学业规范的要求(道德行为规范、作业规范、试验规范等);
●应遵守学校《上海交通大学学生手册(本科生)》里有关学术诚实的条例;
●上课准时;上课期间关掉手机。

3、考试成绩除了笔试外,还包括平时的作业和出勤。

撰写人:刘亚东、邹早建院(系)公章:
院(系)教学主管签字(盖章):时间:2010-11-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