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高压

定义
肺动脉高压是指孤立的肺动脉血压增高,而肺静脉压 力正常,主要原因是小肺动脉原发病变或其他的相关疾病 导致肺动脉阻力增加,表现为肺动脉压力升高而肺静脉压 正常,跨肺压差需要正常,所以需要肺毛细血管楔压( PCWP)才能诊断,对应英文为“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目前被划分为PH的第一大类。
谢 谢!
考虑PH的常见原因
否
寻找其他原因和/或重新
检查
第2类:左心疾病?
是 与肺高压严重程度匹配
病史、症状、体征、ECG、胸片、TTE、PFT、 HRCT
第2类或第3类:诊断证实 否
肺通气灌注扫描
第3类:肺病和/或低氧所致?
是 与肺高压严重程度不匹配
治疗原发病,并随访进展
节段性灌注缺损
否 考虑其他原因
寻找其他原因 否
外参数
TRV > 3.4 m/s,
高
PA 收缩压 > 50 mmHg,伴或不伴提示PH的额外 Ⅰ
B
参数
运动后多普勒超声不推荐用于肺高压筛查
Ⅲ
C
TRV:三尖瓣返流速度
PA: 肺动脉
GalièN, et al. Eur Heart J 2009; 30:2493-537.
诊断肺动脉高压的金标准 查明病情的严重性和判断预后 确定治疗方法-测量血管扩张药物的疗效 排除先天性心脏病
急性肺血管扩张剂试验是评估每一位PAH患者的重 要内容。对血管扩张剂反应敏感的IPAH患者,长期 应用CCB,可以提高生存率。
急性肺血管扩张剂试验阳性标准:1.mPAP至少下降 10 mmHg;2.mPAP至等于或少于40 mmHg;3.不伴有心 脏输出量下降。
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高压定义与分类 疑诊肺动脉高压 确诊肺动脉高压 筛查肺动脉高压病因
肺循环
低阻力,高顺应性 唯一接受所有心输出量的器官 心输出量改变、胸腔/肺泡内压改变可以改变肺循环血流 与体循环相比有很大不同 正常状态下血管为轻度舒张状态
肺循环和体循环压力
定义-肺动脉高压
PH定义
mPAP ≥ 25 mmHg
PAH定义
PCWP ≤ 15 mmHg
CO: cardiac output PAP: pulmonary arterial pressure PCWP: pulmonary capillary wedge pressure
CO 正常或降 低
Galiè N, et al. Eur Heart J 2009; 30:2493-537.
2013 Nice成人CHD-PAH临床分类 先天性膈疝
A. 艾森曼格综合征 B. 左向右分流
- 可手术 - 不可手术 C. PAH合并CHD D. 术后PAH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第5类PH添加: 将溶血性贫血归为第5类,原为第1类
节段性(segmental)PAH
疑诊肺动脉高压----病史问诊
肺动脉高压临床症状无特异性,病因涉及多个学科,临床 医生诊断意识不高,容易漏诊、误诊。
肺动脉高压的X线表现
提示近端肺动脉扩张,肺野外带血管稀疏,心室无明显增大
肺动脉高压的X线表现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胸片,提示肺动脉主干明显扩张,右心室增大
肺动脉高压的X线表现
肺动脉高压,继发性肺动脉高压,肺动脉明显扩张。该患者同时有房间隔缺损
心电图----肺动脉高压的佐证
右心房、室的增大或肥厚 肺型P波、电轴右偏 、右束支阻滞
肺动脉高压危象

诊断标准
肺动脉平均压≥25mmHg
01
通过右心导管检查测量肺动脉平均压,若压力超过25mmHg,
可诊断为肺动脉高压。
右心功能不全表现
02
患者可能出现右心功能不全的症状,如颈静脉怒张、肝肿大、
下肢水肿等。
超声心动图表现
03
超声心动图检查可观察到肺动脉增宽、右心室扩大和室壁运动
幅度减低等异常表现。
评估方法
04
肺动脉高压危象的治疗
一般治疗
吸氧
通过吸氧来改善缺氧状 况,缓解呼吸困难。
镇静
对于烦躁不安的患者, 适当使用镇静剂以保持
安静状态。
休息
监测
让患者充分休息,减少 活动量,以减轻心脏负
担。
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 征,包括心率、血压、 呼吸等,以及病情变化。
药物治疗
扩张血管药物
使用血管扩张剂,如硝普钠、 酚妥拉明等,降低肺血管阻力
,改善心肺功能。
利尿剂
对于伴有右心衰竭的患者,使 用利尿剂如呋塞米等,以减轻 水肿和心脏负担。
强心药物
对于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 洋地黄类药物如地高辛等,增 强心肌收缩力。
抗凝治疗
对于存在血栓形成高风险的患 者,进行抗凝治疗以预防血栓
形成。
手术治疗
肺移植
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
对于严重肺动脉高压危象且药物治疗 无效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肺移植手 术。
特点
病情进展迅速,如不及时治疗,病死率极高。
发病机制
01
02
03
肺血管收缩
各种原因引起的肺血管收 缩,导致肺动脉压力急剧 升高。
肺血管重塑
长期肺动脉高压导致肺血 管壁的改变,使血管阻力 增加。
肺动脉高压ppt演示课件

➢ 被动性肺动脉高压:因左心房、肺静脉压力增
高,引起肺动脉压力升高,如二尖瓣狭窄,三 心房心等。
.
4
肺动脉高压分类
• 按肺动脉压力升高的程度分类: ➢轻度肺高压:肺动脉收缩压30~40 mmHg,
Pp/Ps>0.45,肺血管阻力为251~500达因. 秒. 厘 米-5.
2.5~3Wood单位,
➢轻度升高时全肺阻力为300~
400dyne.s.cm5或3.7~55Wood单位,
➢明显升高时全肺阻力≥450dyne.s.cm5或
5.6Wood单位。
.
6
继发性肺动脉高压 (secondary pulmonary
hypertension)
.
7
继发性肺高压病因
• 根流体力学原理肺动脉压与肺静脉压、肺
.
17
缺氧性肺高压发病机理
③:细胞因素:缺氧时,细胞膜ATP酶活性减 低,使肺动脉平滑肌Na+-K+交换紊乱,提 高了肌肉兴奋性,血管收缩,肺动脉升高。
.
18
缺氧性肺高压发病机理
间接学说认为:
• 缺氧触发局部释放血管活性介质异常
→舒张血管的活性物质如NO合成和释放减少,收缩血管的 活性物质如ET-1合成和释放增加
➢中度肺高压:肺动脉收缩压40~70 mmHg,
Pp/Ps为0.45~0.75,肺血管阻力为500~1000达 因. 秒. 厘米-5.
➢重度肺高压:肺动脉收缩压>70mmHg,
Pp/Ps>0.75, 肺血管阻力〉1000达因. 秒. 厘米-5.
.
5
肺动脉高压分类
• ④按全肺阻力分为: ➢正常全肺阻力<20~300dyne.s.cm5或
肺动脉高压诊断标准

肺动脉高压诊断标准肺动脉高压(PAH)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疾病,其诊断对患者的治疗和管理至关重要。
肺动脉高压的诊断标准是基于临床症状、体征和各种检查结果的综合评估。
在进行诊断时,医生需要考虑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以确定是否符合肺动脉高压的诊断标准。
首先,临床症状对于肺动脉高压的诊断至关重要。
患者常常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乏力、胸痛、咳嗽和晕厥等症状。
这些症状的出现可能是由于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心室功能受损,从而引起心功能不全。
因此,医生需要对患者的症状进行详细的询问和记录,以便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其次,体征也是肺动脉高压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患者常常出现颈静脉怒张、肝肿大、下肢水肿等体征。
此外,医生还需要通过听诊来判断患者的心脏杂音、心尖搏动等情况,以及进行肺部和心脏的体格检查,从而获取更多的体征信息。
除了临床症状和体征外,各种检查结果也是肺动脉高压诊断的重要依据。
包括心电图、胸部X光片、超声心动图、肺功能检查、血气分析、肺通气/灌注扫描、肺血管造影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心脏和肺部情况,评估肺动脉高压的程度和严重程度。
在进行肺动脉高压的诊断时,医生需要将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各种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并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相似症状的疾病,如肺部疾病、心脏病等。
只有在排除其他可能性的情况下,才能确定患者是否符合肺动脉高压的诊断标准。
总之,肺动脉高压的诊断是一个复杂而综合的过程,需要医生对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各种检查结果进行全面而细致的评估。
只有通过科学、严谨的诊断过程,才能为患者提供准确的诊断结果,从而为其后续的治疗和管理提供有效的指导。
肺动脉高压名词解释

肺动脉高压名词解释肺动脉高压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它会导致肺动脉中的血压升高,从而导致心脏和肺部功能受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肺动脉高压进行详细解释,并探讨其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
一、肺动脉高压的定义肺动脉高压是指肺动脉压力超过正常水平的一种疾病。
正常情况下,肺动脉的压力应该在25毫米汞柱以下。
但是,如果肺动脉压力超过40毫米汞柱,就可以被诊断为肺动脉高压。
二、肺动脉高压的病因肺动脉高压的病因并不十分明确,但是有一些已知的风险因素可能会导致该疾病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肺动脉高压的风险因素: 1. 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是肺动脉高压最常见的病因之一。
这种疾病通常是由于心脏中的缺陷导致的,这会导致肺部的血液流量减少,从而导致肺动脉高压。
2. 肺部疾病:一些肺部疾病,如肺气肿、肺结核和肺栓塞等,也可能导致肺动脉高压。
3. 血栓形成:血栓形成是肺动脉高压的另一个潜在病因。
当血栓阻塞了肺部的血流时,它会导致肺动脉高压。
4. 药物和毒素:某些药物和毒素,如可卡因和苯丙胺等,也可能导致肺动脉高压。
三、肺动脉高压的症状肺动脉高压的症状可能会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症状:1. 呼吸困难:由于肺动脉高压会导致肺部的血流减少,从而导致呼吸困难。
2. 疲劳:由于肺动脉高压会导致心脏负担加重,从而导致疲劳。
3. 胸痛:由于肺动脉高压会导致心脏负担加重,从而导致胸痛。
4. 晕厥:由于肺动脉高压会导致心脏功能受损,从而导致晕厥。
四、肺动脉高压的诊断肺动脉高压的诊断通常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包括:1. 超声心动图:超声心动图是一种无创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检测心脏和肺部功能。
2. 血液检查:血液检查可以帮助医生检测肺动脉高压的存在和严重程度。
3. 心电图:心电图可以帮助医生检测心脏功能是否正常。
4. X光检查:X光检查可以帮助医生检测肺部是否存在异常。
五、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方法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方法通常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其他辅助治疗。
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高压的临床分类
临床上将 PH分为 5大类
分类
亚类
1.动脉性肺动脉高压(PAH) 1.1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PAH)
1.2遗传性肺动脉高压(HPAH)
1.3药物和毒物相关肺动脉高压
1.4疾病相关的肺动脉高压
1.4.1 结缔组织病
1.4.2 HIV感染
1.4.3 门脉高压
1.4.4 先天性心脏病
4. 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oluable guanylate cyclase,sGC)激动剂
5.前列环素类似物和前列环素受体激动剂
PAH的治疗
(四)靶向药物联合治疗和药物间相互作用
1.靶向药物联合治疗 2.药物相互作用:靶向药物联合治疗时需考虑到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谢谢
5.2 系统性和代谢性疾病(如结节病、戈谢氏病、糖原储积症)
5.3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
5.4 其他(如纤维性纵隔炎)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进行 性右心功能不全的相关症状,常为劳累后诱发,表现为疲劳、呼 吸困难、胸闷、胸痛和晕厥,部分患者还可表现为干咳和运动诱发的恶心、呕吐。 晚期患 者静息状态下可有症状发作。 随着右心功能不全 的加重可出现踝部、下肢甚至腹部、全身水肿。
可直接评价右心室大小、 形态和功能,并可无创 评估血流量,包括心输 出量、每搏输出量和右 心室质量。
血液学检查
血液学检查主要用于 筛查PH的病因和评价 器官损害情况
PAH的治疗
(一)一般措施
1.体力活动和专业指导下的康复:PAH患者应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在专业指导下进行运动康复训练 2. 妊娠、避孕及绝经后激素治疗:随着靶向药物的广泛应用,妊娠 PAH患者死亡率有所下降,但仍在 5%~23%,且妊娠并发症多,因此,建议PAH患者避免怀孕。 3.择期手术:对PAH患者即使进行择期手术也会增加患者风险,接受择期手术者,硬膜外麻醉可能比全 身麻醉耐受性好。 4. 预防感染:PAH 患者容易合并肺部感染,而 肺部感染是加重心衰甚至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之 一。 5.社会心理支持
肺动脉高压

了较好的应用前景。Rosenzweig等报道了20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前或术后合
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以常规治疗无效,加用PGI2长期治疗,结果患者生
存质量和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改善,肺动脉平均压降低21%,大多数没有
发生艾森曼格综合症,这提示PGI2除了有血管扩张的作用以外,可能还具
有抑制增殖的作用,长期应用PGI2可能会缓解肺血管结构病变,改善患者
心脏病术后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婴儿对静脉持续点滴BQ-
123的反应,结果发现,BQ-123静点可以降低肺动脉压
力,改善肺血流动力学指标,但是同时也使体动脉压力
和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因此,对于ETA的临床应用尚
需大样本研究。
.
PH的治疗
▪ 5.ACEI和AT受体拮抗剂
▪
ACEI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减少AT-II的生成,产生舒张血
②当仅有肺动脉高压而无心力衰竭时,则不宜使用ACEI。此时肺循环阻力 高,但体循环阻力不高,ACEI不仅不能减少左向右分流量和改善血流动力 学,而且可能会使病情恶化。③当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发展到梗阻
性肺动脉高压阶段,则更不宜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ACEI。此时ACEI会导致右向左分流增加,
血氧饱和度降低,加重缺氧。
生存质量。PGI2半衰期很短,并且价格昂贵,这使其长期应用较为困难。
新近发现雾化吸入PGI2具有高选择性. 的肺循环扩张作用,并且应用方便,
可能会成为今后肺动脉高压治疗领域的一个热点。
PH的治疗
▪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药物治疗
▪
6.NO供体
▪
硝酸甘油在临床的应用已有许多年,但是直到最近人们才发现硝酸甘
肺动脉高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 PH)[概述]:正常人肺动脉压力为15~30/5~10mmHg,平均为15 mmHg。
若肺动脉收缩压〉30 mmHg,或平均压〉20 mmHg,即为肺动脉高压。
WHO规定:静息状态下肺动脉收缩压〉25 mmHg,运动过程中肺动脉压〉30 mmHg,即为肺动脉高压。
[分类]:(一)按病因分类:1、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病因未名者。
2、继发性肺动脉高压:常见原因为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如:ASD,VSD,PDA等。
(二)按病理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分类:1、动力性肺动脉高压:由肺循环血流明显增加所致。
2、反应性肺动脉高压:缺氧致肺小动脉痉挛肺动脉压力升高;肺小动脉管腔器质性病变梗阻性肺动脉高压。
3、被动性肺动脉高压:因左心房、肺静脉压力增高,引起肺动脉压力升高,如二尖瓣狭窄,三心房心等。
(三)按肺动脉压力升高的程度分类:1、轻度肺高压:肺动脉收缩压30~40 mmHg,Pp/Ps>0.45,肺血管阻力为251~500达因. 秒. 厘米-5.2、中度肺高压:肺动脉收缩压40~70 mmHg,Pp/Ps为0.45~0.75,肺血管阻力为500~1000达因. 秒. 厘米-5.3、重度肺高压:肺动脉收缩压>70mmHg, Pp/Ps>0.75, 肺血管阻力〉1000达因. 秒. 厘米-5.继发性肺动脉高压(secondary pulmonary hypertension)[病因]:根流体力学原理肺动脉压与肺静脉压、肺血管阻力、肺血流量有关。
平均肺动脉压=平均肺静脉压+肺血管阻力*肺血流量1、肺血流量增加: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均有肺血流量增加,因而可使肺动脉压升高。
2、肺血管病变:主要引起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因而增加。
如:弥漫性肺栓塞,肺动脉炎等。
3、肺部疾病:⑴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等。
⑵弥漫性间质性肺部病变: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肺间质纤维化等。
⑶肺泡通气不足:原发性或神经原性肺泡通气不足(格林巴利综合征。
4、高原性肺动脉高压:由长期缺氧所致。
5、肺静脉高压[发病机理]目前不清,研究认为ET-1,NO,PGI,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PDGF,TGF-β,EGF)等参与了左向右分流肺动脉高压的形成。
[病理分级]Heath and Edwards将肺动脉的小血管病变依次分为六级:1、中膜平滑肌增厚。
2、内膜有平滑肌细胞增生。
3、内膜增厚和纤维化,使许多小动脉梗塞。
4、血管扩张和血管丛样改变,后者为栓塞中的内皮细胞增生形成的复通的微血管。
5、除血管丛样改变外,并有血管瘤样、海绵样病变,内膜透明变性。
6、有坏死性动脉炎。
前三级病变往往是可以恢复的,左向右分流所致肺动脉高压肺血管病变已达四级,手术效果不佳。
[病理生理改变]肺循环是一低阻力、低压力、高容量的器官,决定肺动脉压力的主要因素有:肺静脉压力肺血管阻力肺血流量1、肺静脉压力增高:MS三心房心左心房压力升高肺静脉压力升高肺动脉压升高2、肺血管阻力增高:影响肺血管阻力的因素有:血粘度,血管数目,管腔半径。
血粘度增高血管数目减少肺血管阻力增加肺血管壁痉挛、增厚肺动脉压力增加3、肺血流量增加:肺血流量增加肺血管壁所受剪切力增加肺血管痉挛动力性肺动脉高压肺血管结构重建内膜增厚、管腔狭窄梗阻性肺动脉高压[临床表现]1、症状:主要是非特异性症状。
乏力劳力性呼吸困难晕厥心律失常心绞痛声音嘶哑2、体征:肺动脉第二心音亢进右心功能不全的体征[辅助检查]1、胸部X线检查:⑴肺血表现:肺血增多,肺门血管影增粗,周围血管纤细⑵右心房、右心室肥大⑶肺动脉段突出2、心电图:⑴电轴右偏⑵P波高尖(右心房扩大)⑶右心室肥厚或双心室肥厚3、超声心动图⑴发现心血管原有畸形⑵右心室舒张期内径扩大⑶右室前壁及室间隔增厚⑷根据肺动脉瓣返流束频谱或右心房返流束频谱估测肺动脉压4、心导管检查及选择性心血管造影⑴较准确的测定肺动脉压力,计算肺循环阻力⑵测定血氧含量,计算左右心排血量⑶通过吸氧试验及药物试验可判断重症肺高压是否可逆⑷肺动脉造影⑸肺动脉楔嵌造影5、放射性核素检查:对肺动脉高压诊断意义不大。
[诊断]1、病史:2、临床表现3、辅助检查[治疗]1、病因治疗:手术矫正畸形2、血管扩张剂⑴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的血管扩张剂硝普钠2~6mg/kg.d, 0.5~4ug/kg.min静脉滴注。
注意事项:本药需现用现配避光防止低血压避免漏出血管外⑵α-受体阻滞剂:酚妥拉明1~2mg/(kg.d),持续静脉点滴。
⑶ACEI:captopril 0.5~1mg/(kg.d), 口服。
⑷PGE1:10~60ng/(kg.min),持续静脉点滴。
3、氧气吸入治疗:1~3L/min, 30’ ,tid or bid.4、NO吸入治疗:选择性扩张肺动脉,不降低体循环血压。
5、抗凝治疗:肝素或华法令6、心肺移植。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primary pulmonary hypertension, PPH)一、病因:目前不明,可能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
1、神经体液因素:研究较多的有内皮素系统,NO系统,PG系统,胶原系统。
2、肺动脉炎的继发性血管病变3、胶原性疾病的肺血管病变4、慢性微型血栓5、家族遗传因素二、病理生理肺小动脉保持胎儿时期的解剖特点(管壁厚,管腔窄)肺动脉壁硬化肺动脉压力持续增高右心室后负荷持续增加右心衰竭。
三、临床表现1、发病女多于男。
2、多于小儿时期发病。
3、主要表现为:婴儿:喂养困难,呼吸急促,发育落后等。
儿童:运动性呼吸困难,晕厥,心前区疼痛等。
4、查体发现:肺动脉瓣第二音亢进。
右心功能不全的表现。
四、辅助检查:1、胸部X线:⑴大多正常,肺门血管影增粗,肺外带血管影纤细。
⑵右心室肥大。
⑶肺动脉段突出。
2、EKG:电轴右偏右心室肥厚3、超声心动图:⑴未见心血管先天性畸形。
⑵右房、右室扩大,右室前壁及室间隔肥厚。
⑶间接测定肺动脉压力。
4、心导管检查:测定心腔压力,排除先天性心血管畸形。
五、诊断病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
六、治疗内科无特效疗法。
近年来试用:长期氧气吸入扩张肺血管利尿必要时强心治疗防凝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of newborn, PPHN)一、概述:本病又称持续胎儿循环(persistent fetal circulation PFC)或持续性肺血管梗阻(persistent pulmonary obstruction)。
由Gersony于1969年首先报道。
PPHN是指新生儿出生后肺动脉压力持续保持在宫内的高水平,使右心室的血液不能全部入肺,大多通过PDA或/和卵圆孔出现右向左分流,临床产生青紫。
二、病因:1、肺血管收缩反应增强。
⑴缺氧、酸中毒使肺小动脉痉挛。
⑵肺内产生PGF2、TXA2增加⑶肺内产生ATⅡ增加2、肺动脉平滑肌肥厚:新生儿肺动脉一般于出生后数日~数周过渡到成人型。
3、肺结构异常:如肺发育不良。
4、血液粘稠度增加:缺氧RBC增加血粘度增加血流阻力增加三、发病机理(一)低氧血症:低氧通过以下途径致使肺血管收缩,肺动脉压力增高。
1、神经体液因素:缺氧PaO2下降,PaCO2升高(+)主动脉体、颈动脉窦通过下丘脑交感神经中枢肺动脉收缩。
2、体液因素:肥大细胞增殖5-HT、组织胺增加SMC内[K+]下降、[Ca++]增加PA收缩缺氧PGF2增加、TXA2增加肺内ATⅡ增加肺动脉SMC Na+-K+交换减少Na+-Ca++交换增强[Ca++]增加肺动脉收缩(二)病原微生物:如β-溶血性链球菌等感染肺血管内形成微血栓肺血管床减少肺血管阻力增加感染变态反应肺小动脉壁发生炎症肺血管床减少肺血管阻力增加(三)先天性发育异常:如先天性肺发育不良。
四、临床表现:1、症状、体征:⑴多见于足月儿、过期产儿。
⑵发病男多于女。
⑶持续性紫绀。
⑷部分患儿可有心脏杂音,P2亢进或分裂。
2、辅助检查:⑴胸部X线:心脏影子大致正常,肺纹理纤细,肺缺血。
⑵EKG:右心室肥大或劳累。
⑶超声心动图:可确诊。
⑷血气分析:低氧血症。
五、诊断及鉴别诊断:1、诊断:病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
2、鉴别诊断:⑴与肺部疾病鉴别:高氧试验。
吸入100%纯氧5~6分钟青紫改善肺部疾患青紫无改善证实存在右向左分流⑵与右向左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鉴别:高氧、高通气试验。
高氧、高通气PaCO2下降肺血管扩张青紫缓解PPHN青紫不缓解右向左分流先心病六、治疗:1、吸入疗法:吸入纯氧高氧、高通气NO吸入2、血管扩张药物:⑴α-受体阻滞剂:酚妥拉明0.5~1mg/kg . iv由头皮或上肢静脉注入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由下肢静脉注入下腔静脉右心房卵圆孔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体循环血压下降若体循环血压明显下降,可同时用多巴胺⑵钙通道阻滞剂:心痛定、异搏定⑶ACEI:卡托普利3、纠正酸中毒4、防凝治疗5、纠正心力衰竭等。
川崎病(KD)心血管并发症及治疗进展[概述]: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KD)又名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mucocutaneous lymphnode syndrome, MCLS),1967年由日本川崎首先报道。
其病因、发病机理不明,是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发疹性疾病,多侵犯冠状动脉,部分患儿形成冠状动脉瘤,其中,部分患儿冠状动脉可发生狭窄或血栓,甚至导致心肌梗死。
[病因和发病机理]病因未名。
发病呈一定的流行性、地方性,临床有发热、皮疹,推测与感染和免疫功能紊乱有关。
[病理]早期全身微血管炎,大约第2周发生中动脉(主动脉分支)内膜炎、动脉周围炎,约第4周中动脉形成肉芽肿,4~7周形成动脉瘤,动脉瘤可以消退或持续存在,后者可形成血栓或内膜钙化、增生,造成冠状动脉狭窄、阻塞或血管再通。
急性期心脏受累,表现为心肌炎、心内膜炎或心包炎。
另外,消化、神经、泌尿等系统的血管也可受累。
[临床表现及分期]1、急性期:1~11天。
全身症状有:①发热;②口腔粘膜变化;③颈部淋巴结肿大;④皮疹;⑤四肢末端硬性水肿,红斑;⑥非化脓性脑膜炎;⑦心肌炎;⑧胃肠道症状。
血管改变有①外周血管炎;②冠状动脉炎;③大、中动脉内膜炎。
死亡原因多为心肌炎。
2、亚急性期:11~21天。
全身症状有①发热;②胆囊炎;③四肢末端脱皮;④心脏杂音(二尖瓣返流);⑤关节炎;⑥血栓形成。
血管改变有①冠状动脉瘤;②栓塞;③狭窄。
死亡原因多为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脏病、心肌炎。
3、恢复期:21~60天。
全身症状多数缓解。
血管变化有周围动脉瘤样扩张持续存在,血管炎消退。
死亡原因为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脏病。
4、慢性期:时间不定。
表现为心绞痛,瓣膜返流,瘢痕形成,心肌梗死,心肌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