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水和水溶液复习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第1章水和水溶液复习(PPT课件(初中科学)29张)

第1章水和水溶液复习(PPT课件(初中科学)29张)
总量世界第六,人 均只是世界人均的 1/4;西北严重干旱。
占总质量的 一半以上。 参与生物体 的新陈代谢。
约2.5升。
考点二 水的组成
化学方程式:
通电
2H2O === 2H2↑+ O2 ↑ 微观模型:
水分子
氢原子 氧原子
氢分子 氧分子
分裂
重组
两电极均产生气泡, 阴阳两极气体的体积比为2:1 阴极气体会燃烧; 阳极气体会助燃。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
第一章 水和水溶液
复习课
考点一 地球上的水
(1) 地 球 上 的 水
占大部分,无法直接饮用Fra bibliotek占小部分,散布在冰川、 地下、湖泊、河流……
海陆循环、 陆上循环、海上循环。
蒸发、水汽输送、降水、 下渗、地表和地下径流 使各处水体得以更新; 使大气、岩石、生物体 联系在一起。
(2) 地 球 上 的 水
亚洲总量最多, 但人均最少。
取样,加入少量该溶质,视察能否继续溶解。
3、浓溶液和稀溶液:
含溶质较多的溶液称浓溶液; 含溶质较少的溶液称稀溶液。
饱和 溶液:
定义 转化
在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中, 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溶解度:
定义 含义
四要素
①一定的温度 ②100g溶剂 ③到达饱和状态 ④溶质的质量
下沉
ρ物 > ρ液
3 F浮=G
悬浮
ρ物 = ρ液
上浮
F浮>G物 ρ物< ρ液
悬浮
F浮=G物 ρ液=ρ物
下沉
F浮<G物 ρ物> ρ液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PPT教学课件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PPT教学课件

把空矿泉水瓶用手逐渐 按入水中,感受浮力。
浮力的大小
温馨提示 用绳子绕过铁架台上的铁杆 悬挂弹簧测力计,在另一端 拉动绳子进行测量能减小手
晃动对实验的干扰。
F浮= G - F拉
探究浮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问题: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假设:物体排开水的体积V排、 物体排开水的质 量m排、物体排开水的重力G排……
被溶解的物 质——溶质
能溶解其他物质的 溶解后的物
物质——溶剂
质——溶液
+
溶质
+
溶剂
= 溶液
m质

m剂
= m液
溶质的质量不包括不溶解的部分的质量。
溶液是一种 均一 、稳定 的 液体混合物 。 ⑴均一是指溶液内部各处浓度 相同; ⑵稳定是溶质和溶剂不会分离; ⑶溶液由 溶质和溶剂 组成,故是__混__合__物__。 ⑷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都是溶液。 ⑸溶液不一定要求无色、透明。
2.水循环环节 ① 蒸发 ④ 降水
② 蒸腾 ⑤ 下渗
③ 水汽输送 ⑥ 径流
3.水循环的成因 (1)内因 水的物态变化 (2)外因 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4.水循环三大过程 (1)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 (2)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3)海陆间水循环(海洋—大气—陆地) 三、水循环的重要性(意义)
水循环是地球上各水体间相互联系的纽带,水、大气、 岩石和生物发生了密切联系。
1.读下表,你能获取什么信息?
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平均更新周期: 更新最快 —— 大气水 更新最慢 —— 冰川
2.列举影响地球上水循环过程的人类行为。
① 修建水库
② 植树造林、保护湿地
③ 跨流域调水 ④ 毁林开荒、过度伐木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PPT教学课件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PPT教学课件

你的道理。
实验结论:
1. 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
2. 水是由 氢元素 和 氧元素 组成的 3 .每个水分 子是由 : 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4. 通过电解水的实验进一步证明化学反应的实质 是: 分子的化分和原子的重新组合
习题:实验测得通电分解水时所得到的氢 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已知在标准 状况下氢气的密度是0.0899克/升,氧气的密 度为1.429克/升。试计算水中氢元素和氧 元素的质量比。
思考与讨论
为什么陆地上有些地方是沙漠,有些地方却植被茂盛?
水循环活跃,降水充沛 水循环不活跃,降水少 水资源丰富,植被茂盛 水资源缺乏,植被少
练习
在下列四个选项中,水循环最活跃的是 ( B) A 地表裸露的沙漠地区 C 长江、黄河发源的地区 B 森林覆盖良好的水库区 D 冰川广布的南极大陆
说说这节课我们学了些什么?
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平均更新周期
水体名称 大气水 河水 湖泊淡水 地下水 海洋水 冰川
更新周期 9~11天 11~18天 10~100年 100~1000年 约5000年 约10000年
思考与讨论
在水循环中发生了哪些物态变化?
蒸发和液化 凝华和升华 熔化和凝固
人类的哪些活动会影响水循环?
对地表的改造——修建运河、水库 对植被的改变——植树造林、滥砍滥伐
地下淡水
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很少
思考与讨论
你能证明空气中含有水吗? 雾、霜、雨、雪等天气现象 冬天,窗户玻璃内侧的水珠 夏天,冰箱里取出的物体一段时间后表面会有水珠
水的循环
大气水
植 物 蒸 腾
土壤水
水汽输送
大气水
蒸 发 降 水
降 水 陆地水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复习课件(1-3节)(共41张PPT)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复习课件(1-3节)(共41张PPT)

5
6
40
40
1
80
80
1
100
100
1
40
316
7.9
80
732
7.9
100
790
7.9
提问:研究表格中1.2.3.三组数据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结论:
1.水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 2.水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恒量,
即质量/体积 = 1克/厘米3,即为水的密度
= 1.0 千克/分米3= 1.0 克/厘米3
5、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同种物质的密度通常相同,不同物质的 密度一般不同
6、不能说:
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仅限于公式计算,与两者均无关
测量水和铁的体积和密度
实验次数
体积(厘米3)
质量(克)
比值 = 质量/体积 (克/厘米3)
1

2
3
4

升气体,则正极生成气体体积
为( B )
A 10毫升
B 5毫升
C 20毫升
D 无法计算
思考: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
水是由氧气和氢气组成的? 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
2、水的组成 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分解成氢气和氧 气,说明
A 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 水里有氢气和氧气 D 将氢气和氧气充分混合,就能得
凝结成云
水汽输送
蒸 发
降 水
海洋
水循环过程中的主要环节
地表径流 地下 径流
蒸 发
蒸降 发水
陆地
意义:
水循环是地球上各水体间互相联系 的纽带,通过水循环,使水圈成为一 个动态系统,并使陆地上的淡水得到 不断的补充,使水资源得以再生,水 滋润着土地,哺育着生命。

初中八年级上科学全册复习PPT课件(87张)

初中八年级上科学全册复习PPT课件(87张)

7_.__探__究_1_影_2响3固①体溶的质溶性解质度;大②小溶的剂因性素质中;,③我外们界发温现度影;响④的搅因拌素程有:
度;⑤溶剂的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 8.科溶学质上的我质们量常用/ 溶_液__的_质__量______
来定量表示溶液的组成。
P9.%=如图:。(1)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 而 增大 ;像 熟石灰 (填物质名称)和c一样随温度
铜遇水冷却变热饱和。溶液
4.硫酸铜晶体的生成中利用的结晶方法是:

§1-9水的利用和保护 1.目前人类利用较多的是 河流_水、__淡__水_湖_ 泊 水和 _较__浅_的__地下淡 水。它们都是由大气降 水最后汇集而成的。
2.对于一个区域降来水 说,可供人们使用的蒸发水相当于该区域 在一段时间内 __地__表_和_的地总下量径流和同期 ____ 水量之差。
食盐溶液,如图所示则 杯A 中是酒精。
7.一个80100毫升的量筒最多可量出酒精 克。(酒精的密度为0.8克/ρ厘=m米/ 3V)
8.要测量某物质密度根据的原理是: 的主天要平器材是量筒(或刻度尺)
,所需


§1-4水的压强
1.压力是由物体之间相互挤压而产生的。压力作
用在受力垂物直体的表面 上,压力的方向与受力物体

。 减小
4.菜刀磨得很快是通过____受力面增积大来增大压强;
5.研究水内部压强特点时,用到的仪器叫 ,
它的压强工计作原理是当橡皮膜受到的压强越大,U型管
两边的 ____
越大液面。高度差
6.液体压强的特点有各:个 对容器
侧壁和
底部 都有压
强;液体内部向____方向都有压强;并在同相等种液
体的同一深度,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复习课件(3-5节)(共57张PPT)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复习课件(3-5节)(共57张PPT)

测量仪器: 压强计
如图,两管中盛有密度相同的液体,则两管底部 受到的液体压强相比较:
▪ A 甲大 B 乙大 C 一样大 D 无法比较
甲乙
如图,将乙试管竖直后则两管底部受到的液体压 强相比较:
• A 甲大 B 乙大 C 一样大 D 无法比较
分清固体与液体
形状如图所示的物体放在水平面上,如果
将其倒放,则物体对水平面的(
124米 坝底
三峡大坝为什么建成 下宽上窄的结构?
1.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 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特点
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4.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 强相等
液 体 压 强 大小
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压 强越大
1.只由液体密度与深度决定 2.随深度、密度增大而增大
变大
▪ 星期天,小华与同学一起到山上小溪 玩,溪里有很多鹅卵石,站在鹅卵石 上,他的脚底有什么感觉?
小华的体重为50千克,一 只脚与鹅卵石的接触面 积是100厘米2,求小华 站立时,对鹅卵石的压强 是多大?
解:P=
F S
=G S
mg =
S
=
50kg×9.8N/kg 2×100×10-6 m2
=2.45×104 pa
王大妈的孙子把戒指带到中学实验室,称一下发现
戒指的质量为34.4克,戒指体积如图 ,试问:戒指
是金制的吗?( ρ金=19.3×103千克/米3
解: ρ=
m V
34. 4克 = 2厘米3
=17. 2克/厘米3
=17. 2×103千克/米3
答:戒指密度是17. 2×103千克/米3; 由密度表可知不是金制的
体积V1 ▪ 3、铝片用细线拴好轻轻放入水中,测

浙教版 科学八上 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复习PPT教学课件

浙教版 科学八上 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复习PPT教学课件
(2)用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
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_______________; 气体可以燃烧,产生淡 蓝色用火带焰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
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
____________木__条_。复燃


15
气体检验:
阳极(+) 气体:
用带火星的木条。 木条复燃 证明是氧气
大 小: F浮=G - F拉
(弹簧秤先后两次读数之差)
21
2、阿基米德原理
• 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 上的浮力,
浮力的大于等于 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即F= G排液=m排液g=ρ 液V排液。g • 同样,阿基米德原理可以推广到气体的浮力
上:浸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 浮力的大小等于 物体排开的气体受。到的重力 •
阴极(-) 气体:
用燃着的火柴。 气体能燃烧,,产出淡蓝色火焰 证明是氢气
16
电极(与负极 电极(与正极
相连)
相连)
有无气泡
产生气泡
气体体积比
2:1
气体比较
气体名称
能燃烧,并产生 不能燃烧,但可以使 淡蓝色火焰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氢气
氧气
水电解变化情况 水 通直流电 氢气 + 氧气
17
结论:
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 或水是由氧和氢组成的
7
水资源的分布
对于一个区域来说,可利用的水相当于 该区域在一段时间内降水的总量和同期 蒸发损失的水量之差,即可提供地表和 地下径流的水。 与该地区的水循环活跃程度密切相关。
(1)水资源和水循环的关系:水循环活跃,
水资源丰富;水循环不活跃,水资源贫乏。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复习课件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复习课件浙教版
答:完全浸没(jìn méi)后,水对铁块的浮力为6×105 N
第十四页,共31页。
将一体积为980dm3,密度为0.4×103kg/m3的干香木慢慢 (màn màn)地投入到酒精(密度为0.8×103kg/m3)中,求它 静止后 (1)干香木受到的浮力; (2)露出液面部分的体积。
解:(1)由ρ干香木<ρ酒精可得干香木静止后处于漂浮状态 (zhuàngtài)
第十五页,共31页。
在探究浮力的实验中,王波同学将质量为114g的铁块悬挂 在弹簧秤的挂钩上,当铁块完全(wánquán)浸入水中后,求 弹簧秤的读数。(铁块的密度是7.6×103kg/m3,g=10N/kg)
解:对铁块受力分析后得, 弹簧秤对铁块的拉力(lālì)F= G —F浮 有题意可知:F= G —F浮= m铁g—ρ水V排水g = m铁g—ρ水V铁g = m铁g—ρ水(m铁/ρ铁)g = m铁g(1—ρ水/ρ铁)=0.99 N
(2)需要加水:500 cm3×1.14 g/cm3 -70cm3 ×1.81g/cm3
第二十四页,共31页。
净化水(混合物分离)有几种方法?
沉淀法
明矾(míngfán)、活性炭、漂白粉
过滤法
结晶法 (冷却(lěngquè)热饱和、蒸发溶剂)
蒸馏
(zhēngliú) 法
纯净物
第二十五页,共31页。
物体(wùtǐ)的沉浮条件
G 与 F浮的大小关系 ρ物 与ρ液的大小关系
第十一页,共31页。
第十二页,共31页。
解决浮力(fúlì)问题的一般步骤
1、读懂题目 2、画草图 3、判断沉浮 4、受力分析 5、选择解决的方法
可以(kěyǐ)选择的方法有
1、阿基米德原理 2、受力分析之后得到的各种力的关系 3、综合使用上述两种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溶剂 升温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加溶质 蒸发溶剂 降温
2、检验饱和溶液方法:
取样,加入少量该溶质,观察能否继续溶解。
3、浓溶液和稀溶液:
含溶质较多的溶液称浓溶液; 含溶质较少的溶液称稀溶液。
物质的 溶解性
饱和 溶液:
定义 转化
在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中, 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及部颁有关基本 建设的 技术规 范、规 程。遵 循设计 单位技 术文件 上的质 量要求 ,实施 质量控 制及检 验。
浑浊 澄清 上浮 稳定不分层 乳浊液 溶液
澄清
稳定不分层
溶液
三种液体的联系和区别:
固、液、气 固

均一、稳定
不均一、不稳定、 久置分层
都是混合物
碘酒、蔗糖水 泥浆、血液 牛奶、肥皂水
物质在水中 的分散状况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
定义 组成 特征
溶质溶解在溶剂形成 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溶质
溶剂 均一、稳定 (不一定是无色)
下沉
ρ物 > ρ液
3 F浮=G
悬浮
ρ物 = ρ液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 F浮 = G排液 = ρ液 g V排
(3)根据物体沉浮条件: 悬浮、漂浮时 F浮 = G物
上浮
F浮>G物 ρ物< ρ液
悬浮
F浮=G物 ρ液=ρ物
下沉
F浮<G物 ρ物> ρ液
漂浮
F浮=G物 ρ物< ρ液
沉底
F浮<G物
ρ物> ρ液
(3)G排液是指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4)V排液是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不是液体总体积,也不是物体的总体积。 ①物体完全浸入液体:V排液=V物 ②物体部分浸入液体:V排液<V物
F
F2
3
F1
G
G
G
三、物体的浮沉条件
实心物体
1 F浮>G
上浮
ρ物 < ρ液
(上浮的最终结果是漂浮, F浮=G)
2 F浮<G
总量世界第六,人 均只是世界人均的 1/4;西北严重干旱。
占总质量的 一半以上。 参与生物体 的新陈代谢。
约2.5升。
考点二 水的 组成
化学方程式:
通电
2H2O === 2H2↑+ O2 ↑ 微观模型:
水分子
氢原子 氧原子
氢分子 氧分子
分裂
重组
两电极均产生气泡, 阴阳两极气体的体积比为2:1 阴极气体会燃烧; 阳极气体会助燃。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
由公式F浮=ρ液gV排液可以看出,浮力的大小只与液 体的密度ρ液和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V排液有关, 而跟物体本身的体积、密度、形状、质量、在液体 中的深度无关,也与物体是否在液体中运动、液体 的多少等因素无关。
使用阿基米德原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浸在液体里”包含两种状态:A.全部浸入。
B.一部分浸入,另一部分露在液面上。 (2) ρ液是液体密度,不是物体密度。
每个水分子是由二个氢原子 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考点三 水的浮力
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 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竖直向上托的力.
1、浮力的施力物体是液体或气体。 2、 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阿基米德原理
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 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即
F浮=G排液 = m排液g =ρ液V排液g=ρ液gV排液
第一章 水和水溶液
复习课
考点一 地球上的水
(1) 地 球 上 的 水
占大部分,无法直接饮用
占小部分,分布在冰川、 地下、湖泊、河流……
海陆循环、 陆上循环、海上循环。
蒸发、水汽输送、降水、 下渗、地表和地下径流 使各处水体得以更新; 使大气、岩石、生物体 联系在一起。
(2) 地 球 上 的 水
亚洲总量最多, 但人均最少。
特征
不均一、 不稳定
考点五 物质的溶解
一种物质(溶质)在另一种
定义: 物质(溶剂)里的溶解能力。
物质的 溶解性
溶质性质 影响溶解 性的因素: 溶剂性质
温度
影响溶解 温度、固体表面积、搅拌 快慢因素:
溶解过程中的 硝酸钾溶于水会吸热 热量变化: 氢氧化钠溶于水会放热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利用各液体的沸点不同。
蒸馏法:
注意:(略)
第7节 水资源的利用、开发和保护
水的用途:
水,是农业的命脉; 水,是工业的血液;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
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淡水资源是有限的, 我国是水资源短缺的国家。
①使用节水器具; ②随手关水龙头; ③洗衣服水拖地、冲马桶;
……
A、环保部门加强水质监测。 B、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C、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D、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利用
密 物体 漂浮 在液
度 面上 时浮
计 力等 于重 力的 原理 制成
一、溶液
1、溶质: 被溶解的物质 2、溶剂: 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3、溶液: 溶质在溶剂中溶解后得到的混合物
你认为在溶液中这三者的质量存在 什么样的关系吗?
溶质质量 + 溶剂质量 = 溶液质量
几种物质在溶剂中的分散状况
浑浊
下沉 悬浊液
m质 = m液×P%
m液= m质÷P%
分析下列各图所表示的含义。
P%
P%
m质 清水中不断加入溶质
P%
m质 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溶质
P%
m质 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溶质至饱和
m质 清水中不断加入溶质至饱和
1、分析: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2、公式: m浓×P浓% = m稀×P稀%
m浓+ m水 = m稀
m水
m浓 P浓%
m稀 P稀%
定义: 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

蒸发结晶
质 常用方法: 降温结晶


先蒸发、后降温

溶解 玻璃棒作用?
粗盐的提纯: 过滤
注意事项?
蒸发结晶
结晶法: 利用物质溶解度不同。
沉淀法: 利用固体密度比液体密度大。


利用物质溶解性不同。
的 过滤法:

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溶解度:
定义 含义
四要素
①一定的温度 ②100g溶剂 ③达到饱和状态 ④溶质的质量
影响因素
内因:溶质、溶剂 外因:温度
与溶解性关系 ~10g~1g~0.01g~
一、溶质的质量分数
1、概念: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2、计算公式:
P% =
m质 m液
×100%
m质 P% = m质 +m剂 ×100%
用途:一种可以直接测量液体密度
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器。
工作原理:利用物体漂浮在液面
上时浮力等于重力。
读数方法: 静止时液面所对刻度,
单位为g/Cm3
刻度特点:上小下大 ,
刻度间隔不均匀。
潜 改变
自身 重力
水 实现
上浮 或下
沉艇
采用<空心>的办法来增 大体积可以利用的浮力
轮船
二、浮力的应用
气球和飞艇
改变自身体积 来改变浮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