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测试题
人教版八年级初二数学第二学期平行四边形单元测试综合卷检测试卷

人教版八年级初二数学第二学期平行四边形单元测试综合卷检测试卷一、选择题1.如图,ABCD □中,4,60AB BC A ==∠=︒,连接BD ,将BCD 绕点B 旋转,当BD (即BD ')与AD 交于一点E ,BC (即BC ')与CD 交于一点F 时,给出以下结论:①AE DF =;②60BEF ∠=︒;③DEB DFB ∠=∠;④DEF 的周长的最小值是423+.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ABCD 的顶点A 落在y 轴上,点C 落在x 轴上,随着顶点C 由原点O 向x 轴正半轴方向运动,顶点A 沿y 轴负半轴方向运动到终点O ,在运动过程中OD 的长度变化情况是( )A .一直增大B .一直减小C .先减小后增大D .先增大后减少3.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定值,E 是边CD 上的动点(不与点C ,D 重合),AE 交对角线BD 于点F , FG AE ⊥交BC 于点G ,GH BD ⊥于点H ,连结AG 交BD 于点N .现给出下列命题:① AF FG =;②DF DE =;③FH 的长度为定值;④GE BG DE =+;⑤222BN DF NF +=.真命题有( )A .2个B .3个C .4个D .5个4.如图,菱形ABCD 的周长为24,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DAB =60°,作DH ⊥AB 于点H ,连接OH ,则OH 的长为( )A .2B .3C .23D .435.如图所示,E 为正方形ABCD 的边BC 延长线上一点,且CE =AC ,AE 交CD 于点F ,那么∠AFC 的度数为( )A .112.5°B .125°C .135°D .150°6.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120C ∠=︒,4=AD ,2AB =,点E 是折线BC CD DA --上的一个动点(不与A 、B 重合).则ABE △的面积的最大值是( )A .32B .1C .32D .237.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6,BC =8,E 是BC 边上一点,将矩形沿AE 折叠,点B 落在点B '处,当△B 'EC 是直角三角形时,BE 的长为( )A .2B .6C .3或6D .2或3或68.如图,在一张矩形纸片ABCD 中,4AB =,8BC =,点E ,F 分别在AD , BC 上,将纸片ABCD 沿直线EF 折叠,点C 落在AD 上的一点H 处,点D 落在点G 处,有以下四个结论:①四边形CFHE 是菱形;②EC 平分DCH ∠;③线段BF 的取值范围为34BF ≤≤;④当点H 与点A 重合时,25EF =.以上结论中,你认为正确的有( )个.A .1B .2C .3D .49.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AB =4,E 是CD 的中点,将BCE 沿BE 翻折至BFE ,连接DF ,则DF 的长度是( )A .55B .255C .355D .45510.如图,将边长为8cm 的正方形ABCD 折叠,使点D 落在BC 边的中点E 处,点A 落在点F 处,折痕为MN ,则折痕MN 的长是( )A .53cmB .55cmC .46cmD .45cm二、填空题11.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30,23,2A AD BD ∠=︒==,则平行四边形ABCD 的面积等于_____.12.如图,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 ,对角线长为1cm ,过点O 任作一条直线分别交AD ,BC 于E ,F ,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13.如图,菱形ABCD 的BC 边在x 轴上,顶点C 坐标为(3,0)-,顶点D 坐标为(0,4),点E 在y 轴上,线段//EF x 轴,且点F 坐标为(8,6),若菱形ABCD 沿x 轴左右运动,连接AE 、DF ,则运动过程中,四边形ADFE 周长的最小值是_______.14.如图,在矩形ABCD中,AB=2,AD=3,E为BC边上一动点,作EF⊥AE,且EF=AE.连接DF,AF.当DF⊥EF时,△ADF的面积为_____.15.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6,点E、F分别在边AD、BC上.将该纸片沿EF折叠,使点A的对应点G落在边DC上,折痕EF与AG交于点Q,点K为GH的中点,则随着折痕EF位置的变化,△GQK周长的最小值为____.1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112y x=+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以AB为边在第二象限内作正方形ABCD,则D点坐标是_______;在y轴上有一个动点M,当MDC△的周长值最小时,则这个最小值是_______.17.如图,▱ABCD中,∠DAB=30°,AB=6,BC=2,P为边CD上的一动点,则2PB+ PD 的最小值等于______.18.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F为CD上一点,BF与AC交于点E,若∠CBF=20°,则∠AED等于__度.19.已知:一组邻边分别为6cm 和10cm 的平行四边形ABCD ,DAB ∠和ABC ∠的平分线分别交CD 所在直线于点E ,F ,则线段EF 的长为________cm .20.如图所示,已知AB = 6,点C ,D 在线段AB 上,AC =DB = 1,P 是线段CD 上的动点,分别以AP ,PB 为边在线段AB 的同侧作等边△AEP 和等边△PFB ,连接EF ,设EF 的中点为G ,当点P 从点C 运动到点D 时,则点G 移动路径的长是_________.三、解答题21.如图,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 AC =,D 是斜边BC 的中点,,E F 分别是,AB AC 边上的点,且DE DF ⊥,若12BE =,5CF =,求线段EF 的长.22.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分别过点C D 、作//,//CF BD DF AC ,连接BF 交AC 于点E .(1)求证: FCE BOE ≌;(2)当ADC ∠等于多少度时,四边形OCFD 为菱形?请说明理由.23.如图, 平行四边形ABCD 中,3AB cm =,5BC cm =,60B ∠=, G 是CD 的中点,E 是边AD 上的动点,EG 的延长线与BC 的延长线交于点F ,连接CE ,DF . (1) 求证:四边形CEDF 是平行四边形;(2) ①当AE 的长为多少时, 四边形CEDF 是矩形;②当AE = cm 时, 四边形CEDF 是菱形, (直接写出答案, 不需要说明理由).24.已知正方形ABCD .(1)点P 为正方形ABCD 外一点,且点P 在AB 的左侧,45APB ∠=︒.①如图(1),若点P 在DA 的延长线上时,求证:四边形APBC 为平行四边形.②如图(2),若点P 在直线AD 和BC 之间,以AP ,AD 为邻边作APQD □,连结AQ .求∠PAQ 的度数.(2)如图(3),点F 在正方形ABCD 内且满足BC=CF ,连接BF 并延长交AD 边于点E ,过点E 作EH ⊥AD 交CF 于点H ,若EH=3,FH=1,当13AE CF =时.请直接写出HC 的长________.25.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 ⊥AC ,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将直线AC 绕点O 顺时针旋转一个角度α(0°<α≤90°),分别交线段BC ,AD 于点E ,F ,连接BF .(1)如图1,在旋转的过程中,求证:OE =OF ;(2)如图2,当旋转至90°时,判断四边形ABEF 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3)若AB =1,BC 5BF =DF ,求旋转角度α的大小.26.在正方形ABCD 中,点E 是CD 边上任意一点,连接,AE 过点B 作BF AE ⊥于F ,交AD 于H .()1如图1,过点D 作DG AE ⊥于G .求证:BF DG FG -=;()2如图2,点E 为CD 的中点,连接DF ,试判断,,DF FH EF 存在什么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如图3,1AB =,连接EH ,点Р为EH 的中点,在点E 从点D 运动到点C 的过程中,点Р随之运动,请直接写出点Р运动的路径长.27.已知,如图,在三角形ABC ∆中,20AB AC cm ==,BD AC ⊥于D ,且16BD cm =.点M 从点A 出发,沿AC 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4/cm s ;同时点P 由B 点出发,沿BA 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1/cm s ,过点P 的动直线//PQ AC ,交BC 于点Q ,连结PM ,设运动时间为()t s ()05t <<,解答下列问题:(1)线段AD =_________cm ;(2)求证:PB PQ =;(3)当t 为何值时,以P Q D M 、、、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28.(1)问题探究:如图①,在四边形ABCD 中,AB ∥CD ,E 是BC 的中点,AE 是∠BAD 的平分线,则线段AB ,AD ,DC 之间的等量关系为 ;(2)方法迁移:如图②,在四边形ABCD 中,AB ∥CD ,AF 与DC 的延长线交于点F ,E 是BC 的中点,AE 是∠BAF 的平分线,试探究线段AB ,AF ,CF 之间的等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3)联想拓展:如图③,AB ∥CF ,E 是BC 的中点,点D 在线段AE 上,∠EDF =∠BAE ,试探究线段AB ,DF ,CF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9.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在边AD 上取一点E ,连接BE ,使60AEB ∠=︒.(1)利用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分别以点B 、C 为圆心,BC 长为半径作弧交正方形内部于点T ,连接BT 并延长交边AD 于点E ,则60AEB ∠=︒;(2)在前面的条件下,取BE 中点M ,过点M 的直线分别交边AB 、CD 于点P 、Q . ①当PQ BE ⊥时,求证:2BP AP =;②当PQ BE =时,延长BE ,CD 交于N 点,猜想NQ 与MQ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0.(问题情境)在△ABC 中,AB=AC ,点P 为BC 所在直线上的任一点,过点P 作PD ⊥AB ,PE ⊥AC ,垂足分别为D 、E ,过点C 作CF ⊥AB ,垂足为F .当P 在BC 边上时(如图1),求证:PD+PE=CF .图① 图② 图③证明思路是:如图2,连接AP ,由△ABP 与△ACP 面积之和等于△ABC 的面积可以证得:PD+PE=CF .(不要证明)(变式探究)当点P 在CB 延长线上时,其余条件不变(如图3).试探索PD 、PE 、CF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请运用上述解答中所积累的经验和方法完成下列两题:(结论运用)如图4,将长方形ABCD 沿EF 折叠,使点D 落在点B 上,点C 落在点C′处,点P 为折痕EF 上的任一点,过点P 作PG ⊥BE 、PH ⊥BC ,垂足分别为G 、H ,若AD=8,CF=3,求PG+PH 的值;(迁移拓展)在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1:y=443x-+与直线l2:y=2x+4相交于点A,直线l1、l2与x轴分别交于点B、点C.点P是直线l2上一个动点,若点P到直线l1的距离为1.求点P的坐标.【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证△ABE≌△BDF,可判断①②③,由△DEF的周长=DE+DF+EF=AD+EF=4+EF,则当EF最小时△DEF的周长最小,根据垂线段最短,可得BE⊥AD时,BE最小,即EF最小,即可求此时△BDE周长最小值.【详解】解:∵AB=BC=CD=AD=4,∠A=∠C=60°∴△ABD,△BCD为等边三角形,∴∠A=∠BDC=60°,∵将△BCD绕点B旋转到△BC'D'位置,∴∠ABD'=∠DBC',且AB=BD,∠A=∠DBC',∴△ABE≌△BFD,∴AE=DF,BE=BF,∠AEB=∠BFD,∴∠BED+∠BFD=180°,故①正确,③错误;∵∠ABD=60°,∠ABE=∠DBF,∴∠EBF=60°,故②正确∵△DEF的周长=DE+DF+EF=AD+EF=4+EF,∴当EF最小时,∵△DEF的周长最小.∵∠EBF=60°,BE=BF,∴△BEF是等边三角形,∴EF=BE,∴当BE⊥AD时,BE长度最小,即EF长度最小,∵AB=4,∠A=60°,BE⊥AD,∴EB=∴△DEF的周长最小值为4+故④正确,综上所述:①②④说法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最短路径问题,关键是灵活运用这些性质解决问题.2.D解析:D【分析】根据运动开始,OD是正方形的边长CD,运动过程中B与O点重合时,OD是对角线,在运动A与O点重合,OD是边长AD,可得答案.【详解】从C离开O点到B到O点,OD由边长到对角线在增大,由B离开O点到A到O点,OD由正方形的对角线减少到正方形的边长.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OD由正方形的边长到正方形的对角线,再由正方形的对角线到正方形的边长.3.C解析:C【分析】根据题意,连接CF,由正方形的性质,可以得到△ABF≌△CBF,则AF=CF,∠BAF=∠BCF,由∠BAF=∠FGC=∠BCF,得到AF=CF=FG,故①正确;连接AC,与BD相交于点O,由正方形性质和等腰直角三角形性质,证明△AOF≌△FHG,即可得到EH=AO,则③正确;把△ADE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M,则证明△MAG≌△EAG,得到MG=EG,即可得到EG=DE+BG ,故④正确;②无法证明成立,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连接CF ,在正方形ABCD 中,AB=BC ,∠ABF=∠CBF=45°,在△ABF 和△CBF 中,45AB BC ABF CBF BF BF =⎧⎪∠=∠=︒⎨⎪=⎩,∴△ABF ≌△CBF (SAS ),∴AF=CF ,∠BAF=∠BCF ,∵FG ⊥AE ,∴在四边形ABGF 中,∠BAF+∠BGF=360°-90°-90°=180°,又∵∠BGF+∠CGF=180°,∴∠BAF=∠CGF ,∴∠CGF=∠BCF∴CF=FG ,∴AF=FG ;①正确;连接AC 交BD 于O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HG ⊥BD ,∴∠AOF=∠FHG=90°,∵∠OAF+∠AFO=90°,∠GFH+∠AFO=90°,∴∠OAF=∠GFH ,∵FA=FG ,∴△AOF ≌△FHG ,∴FH=OA=定值,③正确;如图,把△ADE 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M ,∴AM=AE ,BM=DE ,∠BAM=∠DAE ,∵AF=FG ,AF ⊥FG ,∴△AFG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FAG=45°,∴∠MAG=∠BAG+∠DAE=45°,∴∠MAG=∠FAG ,在△AMG 和△AEG 中,45AM AE EAG MAG AG AG =⎧⎪∠=∠=︒⎨⎪=⎩,∴△AMG ≌△AEG ,∴MG=EG ,∵MG=MB+BG=DE+BG ,∴GE= DE+BG ,故④正确;如图,△ADE 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M ,记F 的对应点为P ,连接BP 、PN , 则有BP=DF ,∠ABP=∠ADB=45°,∵∠ABD=45°,∴∠PBN=90°,∴BP 2+BN 2=PN 2,由上可知△AFG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FAG=45°,∴∠MAG=∠BAG+∠DAE=45°,∴∠MAG=∠FAG ,在△ANP 和△ANF 中,45AP AF EAG MAG AN AN =⎧⎪∠=∠=︒⎨⎪=⎩,∴△ANP ≌△ANF ,∴PN=NF ,∴BP 2+BN 2=NF 2,即DF 2+BN 2=NF 2,故⑤正确;根据题意,无法证明②正确,∴真命题有四个,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作辅助线构造出等腰三角形和全等三角形.4.B解析:B【解析】【分析】由菱形四边形相等、OD=OB ,且每边长为6,再有∠DAB =60°,说明△DAB 为等边三角形,由DH ⊥AB ,可得AH=HB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可得OH 就是AD 的一半,即可完成解答。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练习题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1.能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条件是( ). (A)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 (B)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角互补 (C)一组对角相等,一组邻角互补 (D)一组对角相等,另一组对角互补 2.能判定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的题设是( ). (A)AD =BC ,AB ∥CD (B)∠A =∠B ,∠C =∠D (C)AB =BC ,AD =DC (D)AB ∥CD ,CD =AB3.能判定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的条件是:∠A ∶∠B ∶∠C ∶∠D 的值为( ). (A)1∶2∶3∶4 (B)1∶4∶2∶3 (C)1∶2∶2∶1 (D)1∶2∶1∶24.如图,E 、F 分别是□ABCD 的边AB 、CD 的中点,则图中平行四边形的个数共有( ).(A)2个 (B)3个 (C)4个 (D)5个5、已知:四边形ABCD 中,AD ∥BC ,要使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 需要增加条件 .(只需填上一个你认为正确的即可).6、已知四边形边长依次为bd ac d c b a d c b a 22,,,,2222+=+++且,则四边形为 。
7、(1)三角形的中位线的定义:连结三角形两边____________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2)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是三角形的中位线____________第三边,并且等于____________ 8、已知:三角形的各边分别为8cm 、10cm 和12cm ,求连结各边中点所成三角形的周长___9、如图,△ABC 的周长为64,E 、F 、G 分别为AB 、AC 、BC 的中点,A ′、B ′、C ′分别为EF 、EG 、GF 的中点,△A ′B ′C ′的周长为_________.如果△ABC 、△EFG 、△A ′B ′C ′分别为第1个、第2个、第3个三角形,按照上述方法继续作三角形,那么第n 个三角形的周长是__________________.10、已知:如图所示,在ABCD 中,E 、F 分别为AB 、CD 的中点,求证四边形AECF 是平行四边形.11、如图所示,BD 是ABCD 的对角线,AE ⊥BD 于E ,CF ⊥BD 于F ,求证:四边形AECF 为平行四边形.12、已知在△ABC中,AB=AC,D为BC上任意一点,DE平行于AC交AB于E,DF平行于AB 交AC于F,求证:DE+DF=AC13、已知:如图,△ABC中,D是AC的中点,E是线段BC延长线上一点,过点A作BE的平行线与线段ED的延长线交于点F,连结AE、CF.求证:CF∥AE.14、已知:如图,△ABC,D是AB的中点,E是AC上一点,EF∥AB,DF∥BE.(1)猜想DF与AE的关系;(2)证明你的猜想.15、如图,△ABC中,D、E、F分别是AB、AC、BC的中点,(1)若EF=5cm,则AB= cm;若BC=9cm,则DE= cm;(2)中线AF与DE中位线有什么特殊的关系?证明你的猜想.AE FB D C16、已知:如图,E 为□ABCD 中DC 边的延长线上的一点,且CE =DC ,连结AE 分别交BC 、BD 于点F 、G ,连结AC 交BD 于O ,连结OF .求证:AB =2OF .17、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E 、F 分别是DC 、AB 边的中点,FE 的延长线分别与AD 、BC 的延长线交于H 、G 点.求证:∠AHF =∠BGF .18、已知:如下图, ABCD 的对角AC ,BD 交与点O.E ,F 分别是OA 、OC 的中点。
八年级数学下册《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练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数学下册《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练习题及答案一 单选题1.如图 在△ABC 中 AB =10 BC =6 点D 为AB 上一点 BC =BD BE ⊥CD 于点E 点F 为AC 的中点 连接EF 则EF 的长为( )A .1B .2C .3D .42.如图的ABC ∆中 AB AC BC >>且D 为BC 上一点.今打算在AB 上找一点P 在AC 上找一点Q 使得APQ ∆与PDQ ∆全等 以下是甲 乙两人的作法:(甲)连接AD 作AD 的中垂线分别交AB AC 于P 点 Q 点 则P Q 两点即为所求(乙)过D 作与AC 平行的直线交AB 于P 点 过D 作与AB 平行的直线交AC 于Q 点 则P Q 两点即为所求对于甲 乙两人的作法 下列判断何者正确?( )A .两人皆正确B .两人皆错误C .甲正确 乙错误D .甲错误 乙正确3.为了测量水池的宽AB 在水池外找一点P 点C D 分别为PA PB 的中点 测得8=CD m 则水池的宽AB 为( )A .16mB .14mC .12mD .10m4.如图 在▱ABCD 中 已知AD =8cm AB =6cm DE 平分∠ADC 交BC 边于点E 则BE 等于( )A .2cmB .4cmC .6cmD .8cm5.如图 △ABC 的周长为8cm 以它的三边中点为顶点组成一个新的三角形 这个新三角形的周长是( )A .6B .5C .4D .26.如图 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则添加下列条件 一定可使四边形ABCD 成为平行四边形的是( )A .AC =BDB .AB ∥CD AD =BCC .AC 平分BD D .AD ∥BC OA =OC7.下列给出的条件中 不能判定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的是( )A .AB=CD,AD=BCB .AD∥BC ∠A=∠BC .AD∥BC ∠A=∠CD .AD∥BC AB∥CD8.已知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E 是BC 的中点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2OE DC =B . OA OC = C .BOE OBA ∠=∠D .OBE OCE ∠=∠9.如图 在Rt ABC △中90C ∠=︒ 3AC = 4BC = D E 分别是边AC BC 的中点 则DE 的长为( )A .1.5B .2C .2.5D .510.下列能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是( )A .对角线相等 且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B .一对邻角的和为180°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C .两条对角线相互垂直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D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11.如图 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 和BD 相交于点O 下列不能判定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的条件是( )A .OA OC OB OD ==, B .OA OC AB DC =,∥C .ABD ADB BAO DCO ∠=∠∠=∠, D .AB DC AD BC ==,12.一个三角形的周长是36cm 以这个三角形各边中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的周长是( )A .18cmB .15cmC .12cmD .8cm二 填空题13.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有:从边的条件有:①两组对边_________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②两组对边_________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③一组对边_________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从对角线的条件有:④两条对角线_________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从角的条件有:⑤两组对角_________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注意: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_________是平行四边形(填“一定”或“不一定”).14.如图 A B 、两点被一座山隔开 M N 、分别是AC BC 、中点 测量MN 的长度为30米 那么AB 的长度为_______米.15.等腰三角形的两条中位线分别为3和5 则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16.如图 剪两张对边平行的纸条 随意交叉叠放在一起 重合部分构成了一个四边形ABCD 当线段AD =3时 线段BC 的长为__________.17.为了更好开展劳动教育 实现五育并举 某校开设了劳动实践课程:该校的某劳动实践小组协助公园园区工人测量人工湖湖辟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 如图 是该实践小组所画的示意图 先在湖边地面上确定点O 再用卷尺分别确定OA OB 的中点C D 最后用卷尺量出10CD =m 则AB 之间的距离是______m .18.如图 点E F 在ABCD 的对角线AC 上 连接BE DE DF BF 请添加一个条件使四边形BEDF 是平行四边形 那么需要添加的条件是______.(只填一个即可)19.如图四边形ABCD中AD∥BC添加一个条件使得△ADB≌△CBD添加的条件是_____.20.如图△ABC的周长为26 点D E都在边BC上∠ABC的平分线垂直于AE垂足为Q∠ACB的平分线垂直于AD垂足为P.若BC=10 则PQ的长是_________.三解答题21.如图在线段AD上有两点E F且AE=DF过点E F分别作AD的垂线BE和CF连接AB CD BF CE且AB//CD.求证:四边形BECF是平行四边形.2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点P是对角线BD的中点点E F分别是AB CD的中点AD BC=30∠=︒°求PFEPEF∠的度数.23.如图在△ABC中已知∠BDC=∠EFD∠AED=∠ACB.(1)试判断∠DEF与∠B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2)若D E F分别是AB AC CD边上的中点S△DEF=4 S△ABC=24.判断命题“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真假 若是真命题 请给出证明;若是假命题 请修改其中一个条件使其变成真命题(一个即可)并请写出证明过程.(要求:画出图形 写出已知 求证和证明过程)25.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 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CA AB ⊥ BE DF 分别平分∠ABC 和∠ADC 交对角线AC 于点E F .(1)若28EBC ∠=︒ 求∠CAD 的度数;(2)求证:EO FO =.参考答案1.【答案】B2.【答案】A3.【答案】A4.【答案】A5.【答案】C6.【答案】D7.【答案】B8.【答案】D9.【答案】C10.【答案】D11.【答案】C12.【答案】A13.【答案】分别平行 分别相等平行且相等 互相平分 分别相等不一定 14.【答案】6015.【答案】22或26.16.【答案】317.【答案】2018.【答案】AF CE =(答案不唯一)19.【答案】AD=BC(符合要求的其它条件均可以)20.【答案】321.【答案】四边形BECF 是平行四边形.22.【答案】30︒23.【答案】(1)∠DEF=∠B (2)3224.【答案】假命题 详见解析25.【答案】(1)34 (2)EO =FO 。
新人教版2013-2014学年度八年级下期半期考试题(二次根式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经典)参考答案

2013-2014学年度2015级八年级下期半期考试数学试题参考答案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试题范围:二次根式、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 A2、B3、A4、D5、 C6、 D7、 A8、 D9、B 10、A 11、 D 12、D 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3、 4 ±5 14、.1,2≠-≥x x且 15、33+16、-1 17、30° 18、15 三、解答题(共2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9、-71220、(1) ∠2 =60°,∠3=60°(2) S 长方形ABCD =3 3四、解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21、原式 = 2)1(1--x =31-22、 解:(1)△ABD ≌△CDB ,△ABE ≌△CDF ,△ADE ≌△CBF . (2)补全图形略.证明:由(1)知△ADE ≌△CBF ,∴∠DAE=∠BCF ,∠ADE=∠CBF . ∴∠CFE=∠AEF .∴AE ∥CF .∴AG ∥CH .又AD ∥BC ,∴AH ∥CG . ∴四边形AGCH 是平行四边形 23、解:(1)∵D 、E 、F 分别是BC 、AC 、AB 的中点, ∴DE ∥AB ,EF ∥BC,∴四边形BDEF 是平行四边形.又∵DE =21AB ,EF =21BC ,且AB = BC∴DE = EF ∴四边形BDEF 是菱形; (2)∵AB =cm 12,F 为AB 中点,∴BF = cm 6, ∴菱形BDEF 的周长为cm 2446=⨯GH24、解:⑴ 证明:∵ 四边形ABCD 是矩形, ∴ ∠CDB+∠DBC=90°.∵ CE ⊥BD , ∴ ∠DBC+∠ECB=90°. ∴ ∠ECB =∠CDB .……………………2分 又∵∠DCF=∠ECF ,∴ ∠CFB=∠CDB+∠DCF=∠ECB+∠ECF=∠BCF . ∴ BF=BC . … 5分⑵ 在Rt △ABD 中,由勾股定理得BD=22AD AB +=2243+=5.又∵ DC BC CE BD ⋅=⋅,∴512543=⨯=⋅=BD DC BC CE . ……… 7分∴ 22225123⎪⎭⎫ ⎝⎛-=-=CE BC BE =59.∴56593=-=-=BE BF EF .9分 ∴ 556512562222=⎪⎭⎫⎝⎛+⎪⎭⎫ ⎝⎛=+=EF CE CF .… 10分五、解答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25.解:(1)证明:在△ABC 和△AEP 中 ∵∠ABC =∠AEP ,∠BAC =∠EAP ∴∠ACB =∠APE在△ABC 中,AB =BC ∴∠ACB =∠BAC∴∠EAP =∠EPA 4分(2)答:□APCD 是矩形 5分 ∵四边形APCD 是平行四边形∴AC =2AE ,PD =2PE∵由(1)知∠EPA =∠EAP ∴AE =PE ,∴AC =PD ∴□APCD 是矩形 8分(3)答:EM =EN 9分 ∵AE =PE ,∴∠EAP =∠EPA =90°-21α∴∠EAM =180°-∠EAPA BC DEFGC BA D P E 图1C BADP E图2NM F=180°-( 90°-21α )=90°+21α由(2)知∠CPB =90°,F 是BC 的中点,∴FP =FB ∴∠FPB =∠ABC =α∴∠EPN =∠EPA+∠APN =∠EPA+∠FPB =90°-21α+α=90°+21α∴∠EAM =∠EPN∵∠AEP 绕点E 顺时针旋转适当的角度,得到∠MEN ∴∠AEP =∠MEN∴∠AEP -∠AEN =∠MEN -∠AEN ,即∠MEA =∠NEP ∴△EAM ≌△EPN ∴EM =EN 12分 26、解:(1)证明:∵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DC=DA ,∠DCE=∠DAG=90°。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平行四边形》检测卷(答案解析)

C.四边形PECF 的周长是8D. -BD^EF<AB-X 选择题1. 如图,RlAABC 中,ZBAC = 90°, AB = AC, AD 丄 BC 于点 £>, ZABC 的平分线 分别交AC 、AD 于E 、F 两点,M 为EF 的中点,AM 的延长线交BC 于点N ,连 DM ,下列结论:①DF = DN ;②zXDA/N 为等腰三角形:③DM 平分ZBMN :④AE = NC,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A. 1个B. 2个C. 3个D. 4个2. 图1中甲、乙两种图形可以无缝隙拼接成图2中的正方形ABCD.已知图甲中,ZF = 45°> ZH = 15°,图乙中MN = 2.则图2中正方形的对角线AC 长为()A. 2迈B. 2>/3C. 2苗+1D. 2血+23. 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点P 是对角线BD±一动点(不与D, B 重合),PF 丄CD 于点F, PE 丄BC 于点E,连接AP, EF ・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B. AP = EF 且 AP 丄D图1 图2A. PD = 2EC4・下列命题中,错误的是()A.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B.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C.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D. 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5.如果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点0,那么在下列条件中,能判断平行四边形ABCD为菱形的是()A. ZOAB = ZOBA:B. ZOAB = ZOBC:C. ZOAB = Z0CD ;D・ZOAB = ZOAD ・6.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0・给出下列四组条件:①43 II CD, AD ll BC;②AB = CD, AD = BC;®AO = CO, BO = DO : @AB n CD,AD = BC.其中一左能判泄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条件共有()A. 1 组:B. 2 组:C. 3 组:D. 4 组.7.如图.己知四边形&BCD是平行四边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若AB = AD,则平行四边形43CD是矩形B.若= 则平行四边形&BCD是正方形C.若4B丄BC,则平行四边形ABCD是矩形D.若AC丄BD,则平行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下列结论中,菱形具有而矩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是()A.对角线相等B.对角线互相平分C.对角线互相垂直D.对边相等且平行9.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DE平分N4DC, AD = 6, BE = 2、则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是()C. 20D. 2410.如图,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正方形OMN0与ABCD的边长均为a, OM与CD相交于点E,与BC相交于点F,且满足DE = CF,则两个正方形重合部分的面积为()长比△AOB 的周长大10,则A3的长为()・12.如图,矩形纸片ABCD 中,43 = 4, AD = 3,折叠纸片使AD 边与对角线3D 重C. 2二.填空题13.如图,在RtA ABC 中,ZACB = 90。
八年级数学下册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练习题

BDCAO图1FEDCBA图2F E D CBA HG FEOAB C DOM ABCD图1FE DCB A4321图3F ED CBA H G 图2F E DCB A八年级数学下册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练习题识记知识1)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2)定理: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3)定理: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4)定理: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5)定理: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二、平行四边形性质与判定的综合应用例1: 如图, 已知:E 、F 是平行四边形ABCD 对角线AC 上的两点,并且AE=CF 。
求证:四边形BFDE 是平行四边形变式一:在□ABCD 中,E ,F 为AC 上两点,BE//DF .求证:四边形BEDF 为平行四边形.变式二:在□ABCD 中,E,F 分别是AC 上两点,BE ⊥AC 于E ,DF ⊥AC 于F.求证:四边形BEDF 为平行四边形想一想:在□ABCD 中, E ,F 为AC 上两点, BE =DF .那么可以证明四边形 BEDF 是平行四边形吗?例2: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中,AF =CH ,DE =BG 。
求证:EG 和HF 互相平分。
练习1、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 中,M 是BC 中点,AM 、BD 互相平分于点O ,那么请说明AM=DC 且AM ∥DC:1、以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为顶点作平行四边形,最多能作( )A 、4个B 、3个C 、2个D 、1个 2、如图,在□ABCD 中,已知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O ,E 、F 、G 、H 分别是AO 、BO 、CO 、DO 的中点,以图中的点为顶点,尽可能多地画出平行四边形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且AD >BC ,BC = 6cm ,P ,Q 分别从A ,C 同时出发,P 以1厘米/秒的速度由A 向D 运动,Q 以2厘米/秒的速度由C 向B 运动,几秒后四边形ABQP 成为平行四边形?1、下列条件中,能判定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是( )A 、一组对边相等,另一组对边平行;C 、一组对角相等,一组邻角互补;B 、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角互补;D 、一组对角互补,另一组对角相等。
(常考题)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平行四边形》测试(包含答案解析)(4)

一、选择题1.如图,在等腰直角ABC 中,AB BC =,点D 是ABC 内部一点, DE BC ⊥,DF AB ⊥,垂足分别为E ,F ,若3CE DE =, 53DF AF =, 2.5DE =,则AF =( )A .8B .10C .12.5D .152.如图,三个正方形围成一个直角三角形,64、400分别为所在正方形的面积,则图中字母M 所代表的正方形面积可表示为( )A .40064-B .2240064-C .2240064-D .40064+ 3.如图,将长方形纸片沿对角线折叠,重叠部分为BDE ,则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 )A .0对B .1对C .2对D .3对4.如图,点D 和点E 分别是BC 和BA 的中点,已知AC =4,则DE 为( )A .1B .2C .4D .85.如图,已知ABC ∆的面积为24,点D 在线段AC 上,点F 在线段BC 的延长线上,且4,BC CF =四边形DCFE 是平行四边形,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A .6B .8C .3D .46.如图,在正方形 ABCD 内有一个四边形AECF ,AE EF ⊥, CF EF ⊥且8AE CF ==,12EF =,则图中阴影分的面积为( )A .100B .104C .152D .304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B ,C 的坐标分别为()5,0,()1,3--,()2,5-,当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时,点D 的坐标为( )A .()8,2-B .()7,3-C .()8,3-D .()14,0 8.如图,将长方形ABCD 沿对角线BD 折叠,使点C 落在点C ′处,BC ′交AD 于E ,AD =8,AB =4,则重叠部分(即BDE )的面积为( )A .6B .7.5C .10D .209.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DE 平分ADC ∠,6AD =,2BE =,则平行四边形ABCD 的周长是( )A .16B .14C .20D .2410.如图,在矩形ABCD 中,3AB =,4=AD ,ABC ∠的平分线BE 交AD 于点E .点F ,G 分别是BC ,BE 的中点,则FG 的长为( )A .2B .52C .102D .32211.如图,矩形纸片ABCD 中,4AB =,3AD =,折叠纸片使AD 边与对角线BD 重合,则折痕为DG 的长为( )A .3B .423C .2D .35212.如图在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AOD △与AOB 的周长相差3,8AB =,那么AD 为( )A .5B .8C .11或5D .11或14二、填空题13.点O 是平行四边形ABCD 的对称中心,AD AB >,E 、F 分别是AB 边上的点,且12EF AB =;G 、H 分别是BC 边上的点,且13GH BC =;若1S ,2S 分别表示EOF 和GOH 的面积,则1S ,2S 之间的等量关系是1S =__________2S .14.生活中,有人喜欢把传送的便条折成形状,折叠过程如图所示(阴影部分表示纸条的反面):已知由信纸折成的长方形纸条(图①)长为25cm ,宽为cm x .如果能折成图④的形状,且为了美观,纸条两端超出点P 的长度相等,即最终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则在开始折叠时起点M 与点A 的距离(用x 表示)为______cm .15.如图,先将正方形纸片对折,折痕为MN ,再把点B 折叠到折痕MN 上,折痕为AE ,点B 在MN 上的对应点为H ,则ABH ∠=______°.16.如图,在ABCD 中,AC 与BD 相交于点O ,(1)若18cm,24cm AC BD ==,则AO =_______,BO =_______.又若13AB =厘米,则COD △的周长为________.(2)若AOB 的周长为30cm ,12cm AB =,则对角线AC 与BD 的和是________. 17.如图,B ,E ,F ,D 四点在一条直线上,菱形ABCD 的面积为2120cm ,正方形AECF 的面积为250cm ,则菱形的边长为___cm .18.如图,AC 是ABCD 的对角线,点E 在AC 上,AD AE BE ==,102D =︒,则BAC ∠的度数是______.19.如图,BD 是矩形ABCD 的对角线,在BA 和BD 上分别截取BE ,BF ,使BE =BF ;分别以E ,F 为圆心,以大于12EF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在∠ABD 内交于点G ,作射线BG 交AD 于点P ,若AP =3,则点P 到BD 的距离为_______.20.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BF 平分∠ABC ,交AD 于点F ,CE 平分∠BCD ,交AD 于点E ,AB =8,EF =1,则BC 长为__________.三、解答题21.如图,在ABCD 中,AP 、BP 分别是DAB ∠和CBA ∠的角平分线,已知5AD =.(1)求线段AB 的长; (2)延长AP ,交BC 的延长线于点Q .①请在答卷上补全图形;②若6BP =,求ABQ △的周长.22.如图,在ABC 中,AB AC =,10BC =.(1)尺规作图:(要求: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①作BAC ∠的平分线交BC 于点D ;②作边AC 的中点E ,连接DE ;(2)在(1)所作的图中,若12AD =,则DE 的长为__________.23.如图,CD 是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M 是AC 延长线上一点.(1)在图中补充完整以下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作∠BCM 的角平分线CN ,过点B 作CN 的垂线,垂足为E ;(2)求证:四边形BECD 是矩形;(3)AB 与AC 满足怎样的数量关系时,四边形BECD 是正方形?证明你的结论. 24.如图,将长方形ABCD 沿着对角线BD 折叠,使点C 落在C '处,BC '交AD 于点E .(1)试判断BDE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若4AB =,8AD =,求AE 的长.参考答案25.如图,菱形ABCD 的边长为2.2BD =,E ,F 分别是边AD ,CD 上的两个动点,且满足2AE CF +=.(1)求证:BDE BCF △≌△;(2)判断BEF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6.正方形ABCD 中,点E 是BD 上一点,过点E 作EF AE ⊥交射线CB 于点F ,连结CE .(1)若AB BE =,求DAE ∠度数;(2)求证:CE EF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C解析:C【分析】根据比例关系设DF=x ,可判断四边形DEBF 为矩形,根据矩形的性质和比例关系分别表示CB 和AB ,再根据AB BC =,列出方程,求解即可得出x ,从而得出AF .【详解】,DE BC DF AB ⊥⊥,90DEB DFB ∴∠=∠=︒,∵△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C=90°,∴四边形DEBF 为矩形,∴BF=DE=2.5,DF=EB ,设DF=3x ,则EB=3x ,∵53DF AF =,∴AF=5x ,AB=5x+2.5,∵3CE DE =,∴CE=7.5,∴CB=7.5+3x ,∵AB=CB ,∴5x+2.5=7.5+3x ,解得x=2.5,∴512.5AF x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矩形的性质和判定,等腰三角形的定义,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能借助相关性质表示对应线段的长度是解题关键.本题主要用到方程思想.2.A解析:A【分析】要求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根据面积=边长×边长=边长的平方,设M 的边长为a ,直角三角形斜边的长为c ,另一直角边为b ,则2400c =,264b =,已知斜边和一直角边的平方,由勾股定理即可求出2a ,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设M 的边长为a ,直角三角形斜边的长为c ,另一直角边为b ,则2400c =,264b =,如图所示,在该直角三角形中,由勾股定理得:22240064a c b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勾股定理的应用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解题的关键在于熟练运用勾股定理求出正方形的边长的平方.3.C解析:C【分析】因为图形对折,所以首先△CDB ≌△ABD ,由于四边形是长方形,进而可得△ABE ≌△CDE ,如此答案可得.【详解】解:∵△BDC 是将长方形纸片ABCD 沿BD 折叠得到的,∴CD=AB ,AD=BC ,∵BD=BD ,∴△CDB ≌△ABD (SSS ),∴∠CBD=∠ADB∴EB=ED∴CE=AE又AB=CD∴△ABE≌△CDE,∴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2对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SSA、HL.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做题时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4.B解析:B【分析】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解答即可.【详解】解:∵点D和点E分别是BC和BA的中点,∴DE是△ABC的中位线,∴DE=12AC=124=2,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5.A解析:A【分析】想办法证明S阴=S△ADE+S△DEC=S△AEC,再由EF∥AC,可得S△AEC=S△ACF解决问题;【详解】解:如图连接AF、EC.∵BC=4CF,S△ABC=24,∴S△ACF= 14×24=6,∵四边形CDEF是平行四边形,∴DE∥CF,EF∥AC,∴S△DEB=S△DEC,∴S 阴=S △ADE +S △DEC =S △AEC ,∵EF ∥AC ,∴S △AEC =S △ACF =6,∴S 阴=6.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等高模型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等高模型解决问题,学会用转化的思想思考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6.B解析:B【分析】由题意可证四边形AECF 是平行四边形,可得AO =CO ,EO =FO =12EF =6,由勾股定理可求AO =10,可得AC =20,由阴影分的面积=S 正方形ABCD -S ▱AECF 可求解.【详解】解:连接AC ,∵AE ⊥EF ,CF ⊥EF ,∴AE ∥CF ,且AE =CF ,∴四边形AECF 是平行四边形,∴AO =CO ,EO =FO =12EF =6, ∴AO 22AE EO +10,∴AC =20, ∴阴影分的面积=S 正方形ABCD -S ▱AECF =20202⨯-8×12=104,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的应用.此题综合性较强,解题时要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7.A解析:A【分析】以AC 为对角线,可得AD ∥BC ,AD=BC ;以AB 为对角线,可得AD ∥BC ,AD=BC ;以AD 为对角线,可得AB ∥CD ,AB=CD .【详解】解:①以AD 为对角线时,可得AB ∥CD ,AB =CD ,∴A 点向左平移6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得B 点,∴C 点向左平移6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得D₁(-4,-8);②以AC 为对角线时,可得AD ∥BC ,AD=BC ,∴B 点向右平移6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得B 点,∴C 点向右平移6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得D₂(8,-2);③以AB 为对角线时,可得AD ∥BC ,AD=BC ,∴C 点向右平移3个单位,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得A ,∴B 点向右平移3个单位,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得D₃(2,2);综上可知,D 点的坐标可能为:D₁(-4,-8)、D₂(8,-2)、D₃(2,2),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的性质,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要分类讨论,以防遗漏.8.C解析:C【分析】由折叠结合矩形的性质先证明,BE DE =设,BE DE x == 则8,AE x =- 再利用勾股定理求解,x 从而可得BDE 的面积.【详解】 解: 长方形ABCD ,8,4,AD AB ==//,AD BC ∴,ADB CBD ∴∠=∠由对折可得:,CBD C BD '∠=∠,ADB C BD '∴∠=∠,BE DE ∴=设,BE DE x == 则8,AE x =-由222,BE AB AE =+()22248,x x ∴=+-1680,x ∴=5,x ∴= 5,DE BE ∴==115410.22BDE S DE AB ∴==⨯⨯= 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矩形与折叠问题,勾股定理的应用,矩形的性质,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9.C解析:C【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求出∠CDE=∠CED ,再根据等角对等边的性质可得CE=CD ,然后利用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求出CD 、BC 的长度,再求出平行四边形ABCD 的周长.【详解】解:∵DE 平分∠ADC ,∴∠ADE=∠CDE ,∵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D ∥BC ,∴∠ADE=∠CED ,∴∠CDE=∠CED ,∴CE=CD ,∵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D=6,BE=2,∴AD=BC=6,∴CE=BC-BE=6-2=4,∴CD=AB=4,∴平行四边形ABCD 的周长=6+6+4+4=20.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准确识图并熟练掌握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0.C解析:C【分析】连接CE ,由矩形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AB=AE=3,可得ED=1,由勾股定理可求CE 的长,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求FG 的长;【详解】连接CE ,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是矩形,∴∠BAD=∠ABC=∠D=90°,AB=CD=3,AD=BC=4,AD∥BC,∴∠CBE=∠AEB,∵BE平分∠ABC.∴∠ABE=∠CBE=45°,∴∠ABE=∠AEB=45°,∴AB=AE=3,∴ED=AD-AE=4-3=1,在Rt△CDE中=∵点F、G分别为BC、BE的中点,∴FG是△CBE的中位线,FG=12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中位线的定理等知识;熟练掌握矩形的性质和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求出EC的长度是解题的关键. 11.D解析:D【分析】首先设AG=x,由矩形纸片ABCD中,AB=4,AD=3,可求得BD的长,又由折叠的性质,可求得A′B的长,然后由勾股定理可得方程:x2+22=(4-x)2,解此方程即可求得AG 的长,继而求得答案.【详解】解:设AG=x,∵四边形ABCD是矩形,∴∠A=90°,∵AB=4,AD=3,∴BD5,由折叠的性质可得:A′D=AD=3,A′G=AG=x,∠DA′G=∠A=90°,∴∠BA′G=90°,BG=AB-AG=4-x,A′B=BD-A′D=5-3=2,∵在Rt△A′BG中,A′G2+A′B2=BG2,∴x2+22=(4-x)2,解得:x=32,∴AG=32,∴在Rt△ADG中,DG=.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矩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此题难度适中,注意掌握折叠前后图形的对应关系,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与方程思想的应用.12.C解析:C【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BO=DO,再根据AOD△与AOB的周长相差3,可分情况得出结果.【详解】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BO=DO,AO=AO,∵AOD△与AOB的周长相差3,∴AB-AD=3,或AD-AB=3,∵AB=8,∴AD的长为5或11,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二、填空题13.【分析】如图连接OAOBOC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4S求出S1S2(用s表示)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如图连接OAOBOC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4S∵点O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称中心∴S△AOB=S△解析:3 2【分析】如图,连接OA,OB,OC.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4S.求出S1,S2(用s表示)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如图,连接OA,OB,OC.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4S.∵点O 是平行四边形ABCD 的对称中心,∴S △AOB =S △BOC =14S 平行四边形ABCD =S , ∵EF=12AB ,GH=13BC , ∴S 1=12S ,S 2=13S , ∴12132123S S S S ==, ∴1232S S =; 故答案为:32. 【点睛】本题考查中心对称,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参数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14.【分析】按图中方式折叠后可得到除去两端纸条使用的长度为5个宽由此解题即可【详解】解:根据折叠的过程发现中间的长度有5个宽则在开始折叠时起点与点的距离为: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解析:2552x - 【分析】按图中方式折叠后,可得到除去两端,纸条使用的长度为5个宽,由此解题即可.【详解】解:根据折叠的过程,发现中间的长度有5个宽,则在开始折叠时起点M 与点A 的距离为:2552x -, 故答案为:2552x -. 【点睛】本题考查翻折变换(折叠问题),是重要考点,难度较易,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15.75【分析】由将正方形纸片对折折痕为MN 可得MA=MD=由折叠得AB=AH 由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得AD=AB 可推出AH=AD=2AM 可求∠AHM=30°利用平行线性质可求∠BAH=30°在△AHB解析:75.【分析】由将正方形纸片对折,折痕为MN ,可得MA=MD=1AD 2,由折叠得AB=AH 由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得AD=AB ,可推出AH=AD=2AM ,可求∠AHM=30°,利用平行线性质可求∠BAH=30°,在△AHB 中,AH=AB 由内角和可求∠ABH=75︒即可.【详解】解:∵正方形纸片对折,折痕为MN ,∴MN 是AD 的垂直平分线 ,∴MA=MD=1AD 2, ∵把B 点折叠在折痕MN 上,折痕为AE ,点B 在MN 上的对应点为H ,∴AB=AH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AD=AB ,∴AH=AD=2AM ,∵∠AMH=90°,AM=1AH 2, ∴∠AHM=30°,∵MN ∥AB ,∴∠BAH=30°,在△AHB 中,AH=AB , ∴∠ABH=()()11180BAH 180307522︒-∠=︒-︒=︒. 故答案为:75.【点睛】 本题考查正方形折叠问题,涉及垂直平分线,正方形性质,等腰三角形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关键是30°角所对直角边等于斜边一半逆用求角度.16.9cm12cm34cm36cm 【分析】(1)根据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对边相等可得结果;(2)根据△AOB 的周长和AB 的长度得到AO+BO 从而得到AC+BD 【详解】解:(1)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解析:9cm 12cm 34cm 36cm【分析】(1)根据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对边相等可得结果;(2)根据△AOB 的周长和AB 的长度,得到AO+BO ,从而得到AC+BD .【详解】解:(1)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C=18cm,BD=24cm,∴AO=12AC=9cm=CO,BO=12BD=12cm=DO,∵AB=13cm,∴CD=13cm,∴COD△的周长为CO+DO+CD=9+12+13=34cm,故答案为:9cm,12cm,34cm;(2)∵△AOB的周长为30cm,∴AB+AO+BO=30cm,∵AB=12cm,∴AO+BO=30-12=18cm,∴AC+BD=2AO+2BO=36cm.【点睛】此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17.13【分析】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可用对角线进行计算解答即可【详解】解:连接ACBD交于点O∵四边形ABCD是菱形∴AC⊥BDAO=COBO=DO∵正方形AECF的面积为50cm2∴AC2=50∴AC=1解析:13【分析】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可用对角线进行计算解答即可.【详解】解:连接AC,BD交于点O,∵四边形ABCD是菱形,∴AC⊥BD,AO=CO,BO=DO,∵正方形AECF的面积为50cm2,∴12AC2=50,∴AC=10cm,∴AO=CO=5cm,∵菱形ABCD的面积为120cm2,∴12×AC×BD=120,∴BD=24cm,∴BO=DO=12cm,∴AB,故答案为13.【点睛】本题考查正方形的性质,菱形的性质,关键是根据正方形和菱形的面积进行解答.18.【分析】由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得到∠ABC=∠D=102°再AD=AE=BE 得出∠EAB=∠EBA∠BEC=∠BCA继而得到∠ACB=2∠BAC再根据∠BAC+∠ACB=3∠BAC=180°-解析:26︒【分析】由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得到∠ABC=∠D=102°,再AD=AE=BE,得出∠EAB=∠EBA,∠BEC=∠BCA,继而得到∠ACB=2∠BAC,再根据∠BAC+∠ACB=3∠BAC=180°-∠ABC求解即可.【详解】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ABC=∠D=102°,∵AD=AE=BE,∴BC=AE=BE,∴∠EAB=∠EBA,∠BEC=∠BCA,∵∠BEC=∠EAB+∠EBA=2∠EAB,∴∠ACB=2∠BAC,∴∠BAC+∠ACB=3∠BAC=180°-∠ABC=180°-102°=78°,∴3∠BAC=78°,即∠BAC=26°,故答案为:26°.【点睛】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综合运用相关知识.19.3【分析】首先结合作图的过程确定BP是∠ABD的平分线然后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求得点P到BD的距离即可【详解】结合作图的过程知:BP平分∠ABD∵∠A=90°AP=3∴点P到BD的距离等于AP的长为3解析:3【分析】首先结合作图的过程确定BP是∠ABD的平分线,然后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求得点P到BD 的距离即可.【详解】结合作图的过程知:BP平分∠ABD,∵∠A=90°,AP=3,∴点P到BD的距离等于AP的长,为3,故答案为:3.【点睛】考查了尺规作图的知识及角平分线的性质、矩形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图形确定BP平分∠ABD.20.15【分析】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角平分线得出∠ABF=∠AFB得出AF=AB=8同理可得DE=DC=8再由EF的长即可求出BC的长【详解】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DC=AB=8A解析:15【分析】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角平分线得出∠ABF=∠AFB,得出AF=AB=8,同理可得DE=DC=8,再由EF的长,即可求出BC的长.【详解】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DC=AB=8,AD=BC,∴∠AFB=∠FBC,∵BF平分∠ABC,∴∠ABF=∠FBC,则∠ABF=∠AFB,∴AF=AB=8,同理可证:DE=DC=8,∵EF=AF+DE-AD=1,即8+8-AD=1,解得:AD=15;故答案为:1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证出AF=AB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1.(1)10;(2)①见解析;②36【分析】(1)依据平行线的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得到DP=AD=5,CP=BC=5,进而得出AB的长;(2)①根据题意画出图形;②依据平行线的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得到AB=QB,再根据BP平分∠ABQ,即可得出BP⊥AQ,AP=QP,依据勾股定理得出AP的长,进而得到△ABQ的周长.【详解】解:(1)∵在□ABCD中,AD=5,∴BC=5,∵AB∥CD,∴∠BAP=∠DPA,∵AP平分∠BAD,∴∠BAP=∠DAP,∴∠DAP=∠DPA,∴DP=AD=5,同理可得,CP=BC=5,∴CD=10,∴AB=10;(2)①如图所示:②∵AD∥BQ,∴∠Q=∠DAP,又∵∠DAP=∠BAP,∴∠Q=∠BAP,∴AB=QB=10,又∵BP平分∠ABQ,∴BP⊥AQ,AP=QP,∴Rt△ABP中,22AB BP-,∴AQ=16,∴△ABQ的周长为:16+10+10=36.【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的运用,解题时注意: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对边相等.22.(1)①见解析;②见解析;(2)6.5【分析】(1)①以A为圆心,小于AB的长度为半径画圆,交AB、AC于两个点,再分别以这两个点为圆心,一样的半径画弧,交于一点,连接这个点与点A,即可得到BAC∠的平分线,再画出它与BC的交点D;②作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即可找到线段AC的中点E,连接DE;(2)由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得152BD BC==,AD BC⊥,用勾股定理求出AB的长,再根据中位线的性质得到DE的长.【详解】解:(1)①如图所示:②如图所示:(2)∵AB AC =,AD 平分BAC ∠, ∴152BD BC ==,AD BC ⊥, 在Rt ABD △中,2213AB AD BD =+=, ∵E 、D 分别是AC 和BC 的中点, ∴1 6.52DE AB ==, 故答案是:6.5.【点睛】 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中位线的定理,以及角平分线和垂直平分线的作法,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这些几何的性质定理以及作图方法.23.(1)如图所示,见解析;(2)见解析;(3)当AB 2AC 时,矩形BECD 是正方形,证明见解析.【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及垂线的作图方法依次作图;(2)根据CD 是AB 的垂直平分线,推出∠CDB =90°,AC =BC ,利用CN 平分∠BCM 求出∠DCN =∠DCB +∠BCN =90°,由BE ⊥CN 求得∠BEC =90°,即可得到结论;(3)当AB 2时,矩形BECD 是正方形,由AD =BD ,AB 2AC ,求得BD 2AC ,根据AD ⊥CD ,∠CDB =90°,推出BD =CD ,由此得到矩形BECD 是正方形.【详解】(1)解:如图所示,(2)证明:∵ CD 是AB 的垂直平分线,∴ CD ⊥BD ,AD =BD ,∴ ∠CDB =90°,AC =BC ,∴ ∠DCB =12∠ACB , ∵ CN 平分∠BCM , ∴∠BCN =12∠BCM , ∵∠ACB +∠BCM =180°, ∴∠DCN =∠DCB +∠BCN =12(∠ACB +∠BCM )=90°, ∵ BE ⊥CN ,∴ ∠BEC =90°,∴ 四边形BECD 是矩形;(3)当AB 2时,矩形BECD 是正方形∵ AD =BD ,AB 2AC ,∴ BD 2, ∵ AD ⊥CD ,∠CDB =90°,∴ BD =CD ,∴ 矩形BECD 是正方形.【点睛】此题考查作图—角平分线、垂线,矩形的判定定理,正方形的判定定理,正确作图及熟练掌握矩形和正方形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4.(1)BDE 是等腰三角形,证明见解析;(2)3AE =.【分析】(1)根据折叠的性质可知EBD DBC ∠=∠,又因为//AD BC ,可知ADB DBC ∠=∠,即推出ADB EBD ∠=∠,所以BE DE =,BDE 为等腰三角形.(2)设AE x =,则8BE DE x ==-,在Rt ABE △中根据勾股定理列出等式,解出x即可.【详解】(1)BDE 是等腰三角形,理由是:由折叠得:EBD DBC ∠=∠,∵四边形ABCD 是矩形,∴//AD BC ,∴ADB DBC ∠=∠,∴ADB EBD ∠=∠,∴BE DE =,∴BDE 是等腰三角形.(2)设AE x =,则8BE DE x ==-, ∵四边形ABCD 是矩形,∴90A ∠=︒,∴在Rt ABE △中,222AB AE BE +=,即2224(8)x x +=-,解得:3x =,∴3AE =.【点睛】本题考查翻折的性质,矩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以及勾股定理.根据翻折的性质间接证明出BE DE =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5.(1)见解析;(2)等边三角形,理由见解析【分析】(1)由菱形ABCD 边长与对角线都是2,知ABD △和BCD △都是等边三角形.可得60BDE BCF ∠=∠=︒,BD BC =,可证BDE BCF △≌△;(2)由BDE BCF △≌△,得DBE CBF ∠=∠,BE BF =,利用=60DBF DBE DBF CBF ∠+∠=∠+∠︒.可证BEF 为等边三角形.【详解】(1)证明:∵菱形ABCD 的边长为2,2BD =,∴ABD △和BCD △都是等边三角形.∴60BDE BCF ∠=∠=︒,BD BC =,∵2AE DE AD +==,而2AE CF +=,∴DE CF =,∴BDE BCF △≌△;(2)解:BEF 为等边三角形.理由如下:∵BDE BCF △≌△,∴DBE CBF ∠=∠,BE BF =,∵60DBC DBF CBF ∠=∠+∠=︒°,∴60DBF DBE ∠+∠=︒.即60EBF ∠=︒.∴BEF 为等边三角形.【点睛】 本题考查菱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全等判定与性质,掌握菱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全等判定与性质是解题解题关键.26.(1)22.5︒;(2)见解析.【分析】(1)用正方形对角线平分对角,等腰三角形性质计算即可;(2)借助正方形的性质,证明三角形全等,运用等角对等边证明即可.【详解】(1)∵ABCD 为正方形,∴45ABE ∠=︒.又∵AB BE =, ∴()11804567.52BAE ∠=⨯︒-︒=︒. ∴9067.522.5DAE ∠=︒-︒=︒(2)证明:∵正方形ABCD 关于BD 对称,∴ABE CBE △△≌,∴BAE BCE ∠=∠.又∵90ABC AEF ∠=∠=︒,∴BAE EFC ∠=∠,∴BCE EFC ∠=∠,∴CE EF =.【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全等,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运用正方形的性质,证明三角形的全等是解题的关键.。
八年级数学下册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练习题

BDCAO图1FEDCBA图2F E D CBA HG FEOAB C DOM ABCD图1FE DCB A4321图3F ED CBA H G 图2F E DCB A八年级数学下册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练习题识记知识1)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2)定理: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3)定理: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4)定理: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5)定理: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二、平行四边形性质与判定的综合应用例1: 如图, 已知:E 、F 是平行四边形ABCD 对角线AC 上的两点,并且AE=CF 。
求证:四边形BFDE 是平行四边形变式一:在□ABCD 中,E ,F 为AC 上两点,BE//DF .求证:四边形BEDF 为平行四边形.变式二:在□ABCD 中,E,F 分别是AC 上两点,BE ⊥AC 于E ,DF ⊥AC 于F.求证:四边形BEDF 为平行四边形想一想:在□ABCD 中, E ,F 为AC 上两点, BE =DF .那么可以证明四边形 BEDF 是平行四边形吗?例2: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中,AF =CH ,DE =BG 。
求证:EG 和HF 互相平分。
练习1、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 中,M 是BC 中点,AM 、BD 互相平分于点O ,那么请说明AM=DC 且AM ∥DC:1、以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为顶点作平行四边形,最多能作( )A 、4个B 、3个C 、2个D 、1个 2、如图,在□ABCD 中,已知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O ,E 、F 、G 、H 分别是AO 、BO 、CO 、DO 的中点,以图中的点为顶点,尽可能多地画出平行四边形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且AD >BC ,BC = 6cm ,P ,Q 分别从A ,C 同时出发,P 以1厘米/秒的速度由A 向D 运动,Q 以2厘米/秒的速度由C 向B 运动,几秒后四边形ABQP 成为平行四边形?1、下列条件中,能判定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是( )A 、一组对边相等,另一组对边平行;C 、一组对角相等,一组邻角互补;B 、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角互补;D 、一组对角互补,另一组对角相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行四边形判定测试题2014-4-3
一、选择题
1.(2013•泸州)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下列条件不能判定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
④两条对角线相等. 以上四种条件中,可以判定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的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3.(2013·泰安)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4,∠BAD 的平分线与BC 的延长线交于点E ,与DC 交于点F ,且点F 为边DC 的中点,DG ⊥AE ,垂足为G ,若DG=1,则AE 的边长为( )
A .2
B .4
C .4
D .8
4.(2013•荆门)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给出下列四个条件:
①
AD ∥BC ;②AD=BC ;③OA=OC ;④OB=OD
(A)AB ∥CD ,AD=BC (B)AB=AD ,CB=CD
(C)AB=CD ,AD=BC (D)∠B=∠C ,∠A=∠D
6.(2013•钦州)如图,图1、图2、图3分别表示甲、乙、丙三人由甲A 地到B 地的路线图(箭头表示行
条件,这个条件可以是( )
①AF=CF ;②AE=CF ;③∠BAE=∠FCD ;④∠BEA=∠FCE
A .①或②
B .②或③
C .③或④
D .①或③或④
8.
下列条件中,能判定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条件是( ) A.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 B.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角相等 C.一组对边平行,一组邻角互补 D.一组对边相等,一组邻角相等
9.如图,已知□ABCD 的对角线交点是O ,直线EF 过O 点,且平行于BC ,直线GH 过且平行于AB ,则图中共有( )个平行四边形.
A.5
B.6
C.7
D.10
10..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对角线相等,且一组对角也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B.一边长为5cm ,两条对角线分别是4cm 和6cm 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1题图 3题图 6题图 7题图 9题图
C.一组对边平行,且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D.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11.如图,在△ABC 中,DE ∥AB ,FD ∥BC ,EF ∥AC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个。
①图中共有三个平行四边形; ②AF=BF ,CE=BE ,AD=CD ;
③EF=DE=DF ; ④图中共有三对全等三角形。
A .1
B .2
C .3
D .4
二、填空题
1.用两个全等三角形拼成的四边形,有下列说法①一定是平行四边形,②可能是平行四边形,③一定不是平行四边形,其中正确的说法是 .
2.已知四边形ABCD 中,AD ∥BC ,分别添加下列条件,①AB ∥CD ,②AB =DC ,③AD =BC ,④∠A =∠C ,⑤∠B =∠C ,能使四边形ABCD 成为平行四边表的条件的序号是 .
3.如图,等边三角形ABC 的边长为a ,P 为△ABC 内一点,且PD ∥AB ,PE ∥BC ,PF ∥AC ,那么,PD+PE+PF =
4.已知等腰三角形ABC 的一腰,AB =9cm ,过底边上任一点P 作两腰的平行线分别交AB 于M ,交AC 于N ,则AM+AN = .
三、解答题
1.(2013•郴州)如图,已知BE ∥DF ,∠ADF=∠CBE ,AF=CE ,求证:四边形DEBF 是平行四边形.
2.(2013·年广州市)已知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如图9),把△ABD 沿对角线BD 翻折180°得到△A ′BD.
(1) 利用尺规作出△A ′BD .(要求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2)设D A ′ 与BC 交于点E ,求证:△BA ˊE ≌△DCE .
11题图 3题图
3.(2013·鞍山)如图,E ,F 是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 上两点,AF=CE ,DF=BE ,DF ∥BE .
求证:(1)△AFD ≌△CEB ;
(2)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4.(2013·北京)如图,在□ABCD 中,F 是AD 的中点,延长BC 到点E ,使CE=2
1BC ,连结DE ,CF 。
(1)求证:四边形CEDF 是平行四边形;
(2)若AB=4,AD=6,∠B=60°,求DE 的长。
5.(2013·甘肃兰州)如图1,在△OAB 中,∠OAB=90°,∠AOB=30°,OB=8.以OB 为边,在△OAB 外作等边△OBC ,D 是OB 的中点,连接AD 并延长交OC 于E .
(1)求证:四边形ABCE 是平行四边形;
(2)如图2,将图1中的四边形ABCO 折叠,使点C 与点A 重合,折痕为FG ,求OG 的长.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B;
3.B;
4.B;
5.C;
6.D;
7.C;
8.B;
9.D;10.C;11.B;
二、填空题
1.①;
2.①③⑤;
3.a;
4.9;
三、解答题
1. 证明:∵BE∥DF,
∴∠BEC=∠DFA,
在△ADF和△CBE中,
∴△ADF≌△CBE(AAS),
∴BE=DF,
又∵BE∥DF,
∴四边形DEBF是平行四边形.
2. 解:(1)如图:①作∠A′BD=∠ABD,
②以B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弧,交BA′于点A′,
③连接BA′,DA′,
则△A′BD即为所求;
(2)∵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CD,∠BAD=∠C,
由折叠的性质可得:∠BA′D=∠BAD,A′B=AB,
∴∠BA′D=∠C,A′B=CD,
在△BA′E和△DCE中,
,
∴△BA′E≌△DCE(AAS).
3. 解答:证明:(1)∵DF∥BE,
∴∠DFE=∠BEF.
又∵AF=CE,DF=BE,
∴△AFD≌△CEB(SAS).
(2)由(1)知△AFD≌△CEB,
∴∠DAC=∠BCA,AD=BC,
∴AD∥BC.
4.
5.
(1)证明:∵Rt△OAB中,D为OB的中点,
∴DO=DA,
∴∠DAO=∠DOA=30°,∠EOA=90°,
∴∠AEO=60°,
又∵△OBC为等边三角形,
∴∠BCO=∠AEO=60°,
∴BC∥AE,
∵∠BAO=∠COA=90°,
∴CO∥AB,
∴四边形ABCE是平行四边形;
(2)解:设OG=x,由折叠可得:AG=GC=8﹣x,在Rt△ABO中,
∵∠OAB=90°,∠AOB=30°,BO=8,
∴AO=BO•cos30°=8×=4,
在Rt△OAG中,OG2+OA2=AG2,
x2+(4)2=(8﹣x)2,
解得:x=1,
∴O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