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夜景照明设计案例分析
世博展馆灯光赏析(上)

世博展馆灯光赏析(上)汪幼江【摘要】本文介绍了上海世博会11个展馆的建筑照明设计规划,展示了世博会展馆的灯光景观.【期刊名称】《照明工程学报》【年(卷),期】2011(022)001【总页数】24页(P68-91)【关键词】世博会;展馆;照明;灯光【作者】汪幼江【作者单位】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200009【正文语种】中文1 德国馆主题——“和谐城市”建筑——展馆由自然景区和展馆主体组成,外墙包裹透明的银色发光建筑膜——膜是透气性良好的网状建筑布料,对太阳辐射有很强的的反射作用,因此漫步在德国馆相对比较凉爽。
主体由四个头重脚轻、变形剧烈、连成整体却轻盈稳固的不规则几何体构成,阐释了“和谐城市”的主题。
利用室内外空间相互渗透,相互穿插,形成了自然、艺术、人文、技术有机结合。
照明——采用 LED光源、投影技术,控制技术、感应技术等,很好地表现了室内外空间环境。
如图1~4所示。
图1由“动感隧道”进入各个展厅。
两侧墙面充满典型德国都市画面。
如图5所示。
图2图3穿过“动感隧道:进入过厅,活泼浪漫的构图展现了严谨的德国人另一侧面。
如图6所示。
“人文花园”——用 LED光源、色彩和声响打造出绚丽多姿的场景。
如图7~11所示。
“发明档案馆”——几何形体的相互穿插,构成了丰富动感的场景,多媒体视屏巧妙镶嵌在其中。
如图12所示。
图4图5图6“制造及创新工厂”——整齐有序的构图表现德国人的中规中矩性格。
如图13~16所示。
图7图8图9图10图11图12图13图14图15图16“动力之源”展厅顶端悬挂着巨大的、表面浮动着多种图像和色彩的金属感应球。
进入大厅的参观者将被分为两组一起呼喊。
金属球将移向呼声更大更整齐的那组,并变化其球面的图案和色彩。
金属球静止后其表面会呈现地球、地球孕育种子、种子又变成花的生命诞生的过程。
如图17~21所示。
图17图18图19图20图212 意大利馆主题:人之城建筑:功能模块,方便重组。
世博园区夜景照明总体规划设计导则

世博园区夜景照明总体规划设计导则课题负责人:郝洛西依托单位:同济大学二〇〇八年四月前言为了更好地演绎2010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本次世博会在夜间也将向世人展示出一个绚丽的城市夜景。
1889年5月的巴黎世博会,由于采用了电灯照明技术,成为了第一次晚上也开放的世博会。
世博会的夜景不仅能在世博会召开期间为世博会增添光彩,更体现了世博会的主题在夜间的表现,引领未来城市照明的发展,并给社会大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世博会的各类建筑是体现建筑夜景照明重要载体,各场馆建筑、商业金融建筑、文化娱乐建筑、居住建筑以及各项配套服务设施除了要进行自身功能和景观上的照明表现外,还要体现本次世博会“生态世博”理念在夜景照明上的体现,充分展现中国夜景照明科技的最高成就。
为此,制定《世博园区夜景照明总体规划设计导则》,指导上海世博会园区照明进行任务书的编制、照明工程的招投标、照明设计方案的形成和深化、照明施工以及项目建成后的后期管理和维护。
为世博会的夜景光环境提出科学的理论的指导,充分表达“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题,并同时体现“生态世博”的规划理念。
基本说明1 本导则主要用于指导上海世博园区夜景照明设计,包含功能性照明、景观性照明、表演性照明及广告标识系统的照明。
2 本导则适用于上海世博园区夜景照明工程的招标方、设计方、设备供应方、工程施工方等单位和部门。
3 本导则适用于上海世博园区夜景照明设计方案阶段、工程招标阶段和方案深化阶段。
目录1.总体规划目标2.总体规划原则3.规划体系构成4.夜景照明空间架构5.夜景照明重点区域规划6.光色(色温)控制分区规划7.动态照明控制分区规划8.亮度分级控制规划9.规划依据10.规划控制图件1.总体规划目标:明确世博园区景观光环境的总体规划原则、营造能体现上海世博特征的景观艺术照明的氛围、制定实现世博园区景观光环境高效节能目标的技术路线、形成世博园区光环境建设的相关设计标准和管理准则。
上海世博园城市最佳实践区照明案例_光明之城_

Fig.02 The outside wall of the Pavilion of Future becomes the huge screen for the lighting show.图03 城市未来馆前的城市广场照明是设计中的重点。
Fig.03 The lighting design for the Urban Plaza before the Pavilion of Future is the key point of the design.图04 灯光秀上演时,斑斓光束在遮阳伞上流动起来。
Fig.04 The color light is flowing on the shelter when the lighting showputs on.来自法国的灯光艺术家们在各种建筑的外立面上营造出动物、植物的有趣图案,城市最佳实践区道路上的30多盏照明灯亦被设计成了郁金香花瓣的形状,均采用了自然界中的造型作为光的载体。
为了营造夏夜的梦幻效果,设计师想出在城市最佳实践区周围安排750只“萤火虫”,并且它们能在预知的城市照明和建筑节奏中飞舞起伏。
而设计遇到的困难之一也正是这些“萤火虫”。
设计师找到“自动冷光照明”,通过特殊的二极管照明,产生类似昆虫的光照明。
另外,设计师采用无线遥控照明解决了如何使“昆虫们”按设计师的意愿动起来的关键难题。
节日照明方面,设计着重考虑了以下几方面:功能性照明能耗做到每平方米低于1w;控制亮度,在优化灯光效果的基础上确保游人视觉的舒适度;没有任何灯光直接射向天空以防止光污染;长寿命的光源;集中化控制;后世博的适应性。
作为观看灯光秀的主要场所,城市广场的照明是设计重点之一。
设计将照明层次细分为引导性灯光、膜结构下方照明(2×2000m2)、膜结构照明项目地址:2010上海世博园区E片区城市最佳实践区项目面积:约15hm2项目委托: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城市最佳实践区法国罗阿大区企业国际发展协会(ERAI)设计单位:INGELUX、COBALT设计人员:皮埃尔·菲利普·加蒂(Pierre Philippe GARDE)、克里斯托弗·马蒂(Christophe MARTY)项目施工:上海建工集团 (SCG)设计时间:2009年6月建成时间:2010年4月图片来源:法国罗阿大区企业国际发展协会(ERAI)图片版权:Région Rh ne-Alpes(2×2000m2)、遮阳伞照明(2×1600m2)4个部分。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夜景照明设计案例分析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夜景照明设计案例分析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夜景照明设计案例分析1、城市如何让生活更美好?城市不是破坏自然,而是返哺自然,城市的遗产是我们创作的源泉,有遗产的城市才是有文化的城市城市的发展需要考虑和自然的和谐共生,这是前提所有的文明,都离不开人文,一座城市要让生活变得美好,前提除了拥有与自然和谐的优美环境外,最重要的是拥有良好的人文品质概括的说就是:人文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简单的说,前者是城市的物质文明,后者是城市的精神文明,一座城市必须达到物质和精神上的美好,才能让城市居住者的生活美好体现在中国馆的灯光设计,我们希望运用灯光让建筑与环境更加和谐,并充分展现城市和国家的人文魅力,给人以舒适的光环境和美的感受,给世博会留下珍贵的遗产和回忆,让上海因世博而更加美好2、灯光如何让城市更美好?建筑是城市的细胞,城市让生活更美好,首先应做到建筑和环境的美好作为市*要休息时段的夜晚,一个优美舒适的城市灯光夜空环境是至关重要的灯光如何让建筑更美好,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建筑灯光与环境的和谐②展现建筑的人文魅力③运用绿色照明的技术和谐体现的是可持续的发展观,展现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共荣共生;人文体现的是建筑的文化内涵,展现凝结在建筑内的人类发展的历史和智慧;绿色照明体现的是照明发展的最新科技,展现灯光照明技术在科技和人文关怀上的进步;3、建筑灯光和环境的和谐主题:内外交融建筑和环境的融合:分析建筑立面累叠横梁与玻璃幕墙的形态结构,利用建筑结构与园林古典窗格的相似性,运用中国古典园林中漏窗借景的方法,突出建筑通透、开放的特色,使建筑的内外空间相互联系,使视觉效果呈现一种简洁的剪影效果,化整为零,从而达到建筑和环境的融合概念示意灯光效果照明方法:内透照明4、展现建筑的人文魅力文化和历史是建筑的灵魂,就象雷峰塔、断桥、白堤、苏堤与西湖的关系,如果没有了这些具有人文历史的建筑,西湖也就只是个天然的湖泊一以贯之,如果中国馆没有了丰富的人文历史内涵,就无从表达中国之冠,难以理解鼎盛中华,也没有了中国文化的代表——象形文字建筑之美,在于人文内蕴的衬托主题:东方之冠、天地交泰,运用灯光的表现方式,烘托和强调中国馆的人文魅力:a) 东方之冠东方之冠的概念里集成了中式建筑和文化的精髓,其一为斗拱,斗拱是中式古建筑的精髓,施横材方木相互垒叠,依梁架层叠出挑,渐次而上形成斗拱的造型尤其复杂,却又显得简朴自然,体现出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极致“使本来极无趣笨拙的实际部分;成为整个建筑物美丽的冠冕”(梁思成语),即而由斗拱引申出建筑东方之冠的冠冕造型其二为青铜器,自夏商周三代及秦汉延续两千多年,鼎一直是最常见和最神秘的礼器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有一半是由青铜器铸造出来的鼎是中国青铜文化的代表,是文明的见证,也是文化的载体鼎也被赋予“显赫”、“ 尊贵”、“盛大”等引申意义照明方法:外部投光照明,以建筑立面的管型横梁为投光主体,重点照射每根横梁的底部,对横梁正立面作补光照明,光强自下而上渐次减弱,烘托出东方之冠的巍峨大气照明方法:外投光照明b ) 天地交泰。
世博中心政务厅照明技术方案

驱动器
BCP712-CW- SP *14PCS+ BCP709-CW- SP *2PCS
RVVP 2*0.75MM2
驱动器
BCP712-CW- SP *18PCS+ BCP709-CW- SP *2PCS
RVVP 2*0.75MM2
驱动器
220VAC RVV3*2.5MM2 220VAC RVV3*2.5MM2 220VAC RVV3*2.5MM2
RVVP 2*0.75MM2
驱动器
220VAC RVV3*2.5MM2 220VAC RVV3*2.5MM2
BCP712-CW- SP *18PCS
RVVP 2*0.75MM2
驱动器
BCP712-CW- SP *18PCS
RVVP 2*0.75MM2
驱动器
220VAC RVV3*2.5MM2
BCP712-CW- SP *18PCS+ BCP709-CW- SP *2PCS
世博政务厅 LED灯具分控制系统图1/2
输入电压: 220VAC 50Hz 预留功率:75KW 14~26F
ZCX310-SP//No: 01
I n Out
12345678
No:01F
信号线RS-485
信号引自控制器LAN1口
No:02F
信号线S-485
No:03F No:04F No:05F No:06F
220VAC RVV3*2.5MM2
信号线RS-485
信号线RS-485
信号线RS-485
220VAC RVV3*2.5MM2
信号线RS-485
No:07F
ZCX310-SP//No: 02
2010上海世博轴艺术灯光景观设计剖析

2010上海世博轴艺术灯光景观设计世博轴及地下综合体工程(简称世博轴)位于浦东世博园核心区。
南起耀华路,跨雪野路、南环路、北环路、及浦明路,到滨江世博公园。
南北长1045m,东西宽地下99.5m~110.5m,地面以上宽80m。
是世博园区最大的单体项目。
作为世博园区内重要的标志性建筑,世博轴将与两侧的中国馆、世博中心、演艺中心、主题馆构成“一轴四馆”,成为世博会园区的主要核心。
世博轴地下两层、地上两层,为半敞开式建筑,是一个由商业服务、餐饮、娱乐、会展服务等多功能组成的大型商业、交通综合体,总建筑面积约24.8万平方米。
世博期间是世博园区空间景观和人流交通的主轴线,是世博园区的主入口,功能上联系地铁站、磁浮站和四大场馆。
世博会后,将作为城市中巨大的景观轴线和标志物得以永久保留,并与保留下来的主题馆、中国馆、演艺中心、公共活动中心构成上海未来以国际商贸、文化、科技交流为特色的第三个市级中心,成为未来上海都市空间景观和城市交通的主轴。
设计构思:以建筑为基础世博轴艺术灯光景观的主题为:光、城市、生活、未来……设计师用光艺术地展现城市更美好的未来生活。
遵循艺术、简约、未来感的设计风格;遵循可持续发展、绿色和创新的设计理念,努力实现世博轴的夜晚是上海世博会夜间景观主旋律的客观要求。
上海广茂达光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科学的分析了各种视点后,详细规划出各个不同视点所需要的整体效果。
最终达到无论是从空中鸟瞰,还是行走在十米平台上,都能对世博轴、世博之夜有着极为深刻又非常丰富的印象。
世博轴景观的首要元素为水波状动感的张拉膜和喇叭花状的阳光谷,公司充分应用张拉膜光反射率为70%的优异特性,围绕十米平台的张拉膜内桅杆,放置造型相谐的灯具支架,布置世界领先的全彩全色温LED智能投光灯,均匀打亮中部宽度为二十米左右的膜,使膜内部的白光亮度达到50cd/m2,蓝光亮度达4.5cd/m2。
在十米平台两侧外桅杆上布置4200K色温的小功率白光HID投光灯,均匀打亮膜内表面的两侧,使膜内部的白光亮度达到70cd/m2,世博轴十米平台的白光平均照度达85Lux。
15智能照明系统在世博会主题馆景观灯光工程中的应用

谢谢赏
THANK YOU FOR WATCHING
2 智能照明系统的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建筑的功能日趋复杂,建筑品质的
不断提高,对电气安装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布线和控制方式, 导线的需求量很大,电气安装系统就会越来越复杂。这样不仅导致了设 计与施工的难度,而且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并且对日后对系统的维护 和管理工作带来困难。随着智能建筑的发展,各类总线控制系统也在不 断的发展,促使传统的电气安装系统向职能、灵活的方式发展。智能照 明控制系统既能达到良好的节能效果,延长灯具寿命[1]又能实现多种的 照明效果。
摘要:文章介绍了基于ABB I-bus EIB智能总线系统的世博会某主题馆景 观灯光工程的设计方案。说明了智能照明系统的优势并且根据景观艺术 灯光的要求确定了该系统的硬件和软件构成以满足景观艺术灯光的要求。 关键词:I-Bus 智能照明系统 总线 软件 硬件
1 工程概述 上海世博会主题馆用地面积约11.5公顷,东西走向288米,南北走 向188米,高26.3米。主题馆的职能是在世博会半年会期内,在上海世博 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之下着重演义地球、城市、人三个有 机系统的管理和互动。本主题馆承接世博会期间的主体展览,整体建筑 用现代的手法艺术的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语言,夜晚世博会主题馆将更 具魅力,将充分展现文化与科技的交融,将成为极具艺术感染力的铭刻 在观众心中的世博印记。艺术灯光设计原则:世博会主题馆设计遵循现 代、简约又含蓄的设计风格,遵循可持续发展、绿色和创新的理念,努 力实现世博会主题馆夜间形象的再创作,使它比白天更鲜明,视觉形象 更美,更容易和观众实现共鸣,并根据使用的不同情况——平日、节日 及大型活动、重大节日及盛大活动等级别,分别设计不同的艺术灯光景 观效果。
照亮未来的世博之光——访世博园区夜景照明规划总负责人郝洛西

中 田 妇
运
0
—
0
二
_
口 唐文 青
17 维 也 纳 世博 会 , 83年 电 动 机 的 发 明 为 人 类 迎 来 了 电 气 化 时 代 ;88年 巴 黎 世 博 17 会 , 迪 生 发 明 的 白 炽 灯 泡 被 爱 安 装 在 刚 刚 落 成 的 埃 菲 尔 铁 园 , 现 出别 样 的 风 采 。难 怪 展
市照 明示 范 ; 化上 , 史遗 文 历
迹 的生 态 保 护 型 照 明模 式 ; 技 术上 , 第一 次大 规 模 实 现 集 成 应 用 半 导 体 的 照 明技 术 ; 文 人 上 , 受 照 明科 技 所 带 来 的 灯 享
上海世博园区被外媒赞 为“ 双
面佳 人 ” 。
而 为 52 .8平 方 公 里 世 博
园 区 的 夜 景 “ 身 定 妆 ” 是 量 的 同 济 大 学 建 筑 与 城 市 规 划 学
塔上 ,亮 如 白昼 ;99年纽约 13
光艺术和创意生活 ;产业上 ,
和洛杉 矶世博会 , 展示 了第一
盏 实 用 荧 光 灯 , 此 , 光 灯 从 荧
走 进 了我 们 的 生 活 。 21 0 0年 中国 上 海 世博 会 ,
计 都 来 自她 和 学 生 的创 意 , 南 、 出 口两块 L D 光 影 艺术 北 E 屏 的 设 计 灵 感 也 皆 出 自 二 年 级 本 科 生 的 作 业— — VI P入 口 处 , 丽 繁 复 的 玫 瑰 花 , 显 瑰 凸 了 “ 放 ” 主 题 ; 通 观 众 的 绽 的 普
外 的主 干道 以 及园 区 内的 支
路 等 亮 度 设 置按 照 规 范 进 行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夜景照明设计案例分析
1、城市如何让生活更美好?
城市不是破坏自然,而是返哺自然,城市的遗产是我们创作的源泉,有遗产的城市才是有文化的城市。
城市的发展需要考虑和自然的和谐共生,这是前提。
所有的文明,都离不开人文,一座城市要让生活变得美好,前提除了拥有与自然和谐的优美环境外,最重要的是拥有良好的人文品质。
概括的说就是:人文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简单的说,前者是城市的物质文明,后者是城市的精神文明,一座城市必须达到物质和精神上的美好,才能让城市居住者的生活美好。
体现在中国馆的灯光设计,我们希望运用灯光让建筑与环境更加和谐,并充分展现城市和国家的人文魅力,给人以舒适的光环境和美的感受,给世博会留下珍贵的遗产和回忆,让上海因世博而更加美好。
2、灯光如何让城市更美好?
建筑是城市的细胞,城市让生活更美好,首先应做到建筑和环境的美好。
作为市民主要休息时段的夜晚,一个优美舒适的城市灯光夜空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灯光如何让建筑更美好,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建筑灯光与环境的和谐
②.展现建筑的人文魅力
③.运用绿色照明的技术
和谐体现的是可持续的发展观,展现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共荣共生;
人文体现的是建筑的文化内涵,展现凝结在建筑内的人类发展的历史和智慧;
绿色照明体现的是照明发展的最新科技,展现灯光照明技术在科技和人文关怀上的进步;
3、建筑灯光和环境的和谐
主题:内外交融
建筑和环境的融合:分析建筑立面累叠横梁与玻璃幕墙的形态结构,利用建筑结构与园林古典窗格的相似性,运用中国古典园林中漏窗借景的方法,突出建筑通透、开放的特色,使建筑的内外空间相互联系,使视觉效果呈现一种简洁的剪影效果,化整为零,从而达到建筑和环境的融合。
概念示意
灯光效果
照明方法:内透照明
4、展现建筑的人文魅力
文化和历史是建筑的灵魂,就象雷峰塔、断桥、白堤、苏堤与西湖的关系,如果没有了这些具有人文历史的建筑,西湖也就只是个天然的湖泊。
一以贯之,如果中国馆没有了丰富的人文历史内涵,就无从表达中国之冠,难以理解鼎盛中华,也没
有了中国文化的代表——象形文字。
建筑之美,在于人文内蕴的衬托。
主题:东方之冠、天地交泰,运用灯光的表现方式,烘托和强调中国馆的人文魅力:
a) 东方之冠
东方之冠的概念里集成了中式建筑和文化的精髓,其一为斗拱,斗拱是中式古建筑的精髓,施横材方木相互垒叠,依梁架层叠出挑,渐次而上形成。
斗拱的造型尤其复杂,却又显得简朴自然,体现出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极致。
“使本来极无趣笨拙的实际部分;成为整个建筑物美丽的冠冕”(梁思成语),即而由斗拱引申出建筑东方之冠的冠冕造型。
其二为青铜器,自夏商周三代及秦汉延续两千多年,鼎一直是最常见和最神秘的礼器。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有一半是由青铜器铸造出来的。
鼎是中国青铜文化的代表,是文明的见证,也是文化的载体。
鼎也被赋予“显赫”、“尊贵”、“盛大”等引申意义。
照明方法:外部投光照明,以建筑立面的管型横梁为投光主体,重点照射每根横梁的底部,对横梁正立面作补光照明,光强自下而上渐次减弱,烘托出东方之冠的巍峨大气。
照明方法:外投光照明
b ) 天地交泰
《象传》云:“天地交泰,后以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天地交泰意即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哲学观和世界观,并由此进一步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和主色调。
这种天人相交相和的关系涵盖着三个方面: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自身(心与身)的关系,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三者中都蕴涵着阴阳关系,自然中天与地是阳与阴、人中男女是阳与阴、人自身的刚与柔也是阳与阴;阴阳关系又反过来凸显了中国文化的大背景和主色调。
天地交泰的哲学思想体现在当代就是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不谋而合,重点强调了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的相辅相成,人与人、人自身健康、人与社会和谐关系的建设,以及如何在城市建设发展中注重和引入自然环境的保护,使生态和社会融合发展,共生共荣。
中国馆是天人合一思想的集大成者,建筑师特意在建筑内部构筑了挑空的天井,上连天空,下接地表,是人与天对话的区域。
同时在建筑中下部设置了四根隐喻四季的核心筒,成为天、地、人交汇的中心。
体现在天地交泰的夜景灯光表现上,通过在天井区域设置的投光灯束,形成一束天光连通天地,使建筑成为天地交融的结点,寓意天地交泰,天地之气融合贯通,以生养万物。
概念示意
灯光效果
5、运用绿色照明的技术
世博的主题要求是城市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绿色照明技术正是相应这一主题,节能和环保是照明发展的主流方向。
绿色照明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a) 大量采用了新型的光源和照明技术
每届世博会都展现了当时社会最新的科学技术发展成果,体现在本届世博会,LED照明技术的大量运用无疑是最大的亮点之一。
同样在中国馆照明的设备使用中,大量采用了LED大功率投光灯,比如国家馆和地区馆的所有建筑立面照明,全部使用了LED泛光灯,中国馆成功运用无疑将成为LED照明应用的典范。
b) 科学的照明方法
c) 动态的能耗和亮度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