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会中国馆设计方案共101页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会馆策划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魔方”中国】会展策划分析一.会展背景:以“上海被人们誉为‘魔都’”为突破点,作为世博会的主办城市,与魔方联系起来,中国馆以魔方为主题,正好结合了上海的魔都特性,让人很容易融入其中。
不仅能够感受到中国带来的魅力,也能体会到上海这座东方之城的魅力所在。
二.会展主题:此设计以“魔方”为主题。
自古以来,中国在世界的眼里就是个披着神秘面纱的东方古老国家。
中国有着许多的美称,丝绸之国,陶瓷之国,世界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东方腾飞的巨龙等等。
改革开放,加入WTO,科技的日益发达等,都在让神秘的中国不断展现在世界的面前,展现着它的魔力。
因此说,中国就像一个大魔方,在世界的眼里是多样的,是神秘的,是变化着的,是富有魔力的。
2010中国上海举办了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第41届世博会。
我们中国要把这股魔力推向世界的最前沿。
此次中国馆的会展主题为:“魔方”中国魔方(Rubik's Cube)又叫魔术方块,也称鲁比克方块。
是匈牙利布达佩斯建筑学院厄尔诺,鲁比克教授在1974年发明的。
当初他发明魔方,仅仅是作为一种帮助学生增强空间思维能力的教学工具。
而这个“魔方”中国则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多变和神秘,在现代社会中的人们也像是“魔方”中的一小块,你可以在“魔方”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中国社会发展到现在和每一个魔方的个体都是分不开的。
变多而神秘的“魔方”中国正在向你招手,你将在这个时间的长廊上走向中国,了解中国,见证中国走向世界,见证者魔方上的你我在中国历史承载下的变化。
三.会展时间确立:开幕时间:2010年5月1日展览时间:2010年5月1日—10月31日开放时间:早上9:30—晚上10:30筹展时间:2006年—2010年撤展时间:2010年10月31日之后四.会展定位:“魔方”中国馆是综合性博览会。
是由国家政府主办,以展现人类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取得成就的国际性大型展示会。
世博会中国馆陈展方案的创意与策划

鼓励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增强 现实等,提升展示效果和视觉冲击力,同时 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资源调配
根据实际需要,对不同资源进行合理调配,确保方案实施的 高效与顺利。
施工与安装
施工准备
了解场馆结构、水电气等基础设施以及施工条件,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
施工管理
采用有效的管理方法,确保施工质量、进度和安全,按时完成安装任务。
运营与维护方案
运营模式
制定合理的运营模式,包括开放时间、参观流程、人员配备等,确保方案的正常 运营。
06
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的总结
研究背景
介绍了世博会中国馆陈展方案的重要性和现状,以及研究目的 和意义。
研究方法
说明了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等多种研究方 法,并详细介绍了每个方法的实施过程和数据来源。
研究结果
根据实际调查和专家意见,提出了世博会中国馆陈展方案存在的 主要问题,并对其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
对城市形象的提升
提升城市知名度
世博会中国馆的陈展方案将为城市带来更多的关注和知名度,吸 引更多游客和投资者。
增强城市文化底蕴
通过世博会中国馆的陈展方案,可以展现城市的文化底蕴和特色 ,提高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推动城市规划建设
世博会中国馆的陈展方案将促进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 市的品质和形象。
宣传效果评估
01
评估指标
设定合理的宣传效果评估指标,包括观众数量、参观质量、社会影响
力等方面。
02
评估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多种评估方法,收集观众反馈和数据,分
析宣传效果和改进方案。
03
2010上海世博会各场馆设计

2010上海世博会各场馆设计 [图片]随着秒针滴答滴答地摆动,2010年上海世博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5月1日世博会将正式开幕,在此期间,各与会场馆的收尾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日前,《波士顿邮报》选出一组上海世博会接近完工的建筑工地的最新照片,让我们对比各场馆的设计效果图,一起看看它们的完成情况。
上海世博会工地,从世博会大道看到的中国馆(右)。
上海世博会工地,两人个走在中国馆顶上的观光通道。
中国馆效果图中国馆设计图主题:“东方之冠”,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造型亮点:造型围绕“里弄”、“老虎窗”的构思,运用“折纸”手法,形成了二维平面到三维空间的立体建构;屋顶模仿石窟门“老虎窗”正面开、背面斜坡的特点,做到形神兼备。
充满中国元素,同时满足功能需求。
设计理念: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地区馆水平展开,二者功能上下分区、造型主从配合,空间以南北向主轴统领,形成壮观的城市空间序列,形成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群体。
互为对仗、互相补充,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统一整体。
上海世博会工地,建筑工人在清理利用太阳能的建筑“阳光谷”外部。
上海世博会工地,“阳光谷”和中国馆在接受灯光测试。
世博轴阳光谷效果图世博轴是由地上二层和地下二层组成的立体交通枢纽,作为上海世博会的主入口,将在世博会期间承担园区内23%的人流。
其最独特之处在于,在世界上首次采用阳光谷结构,使自然光可以透过璃阳光谷玻倾泻而入,从而满足部分地下空间的采光和通风需求,提升地下空间舒适感的同时节约大量能源。
上海世博会工地,在英国馆“种子圣殿”工作的几名工人。
在英国的“种子圣殿”内,能看到裹在用作建筑表面的亚克力杆顶端的种子。
上海世博会英国国家馆效果图主题:“传承经典,铸就未来”造型亮点:“种子圣殿” ,建筑外部向各个方向伸展大量的触须,触须顶端带有细小彩色光源,可以组合成多种图案和颜色,使展馆表面形成各种可变幻的光泽和色彩。
设计理念:参观者在进入“圣殿”之后会发现6万根亚克力杆每一根里都含有不同种类、形态各异的种子,它展示了英国在全球自然资源保护上所起的领先作用,同时也向公众展示了生物多样性在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所能给我们带来的创意和其中蕴含的巨大潜力。
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展示总体设计-艺术装置和多媒体的跨界与创新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展示总体设计艺术装置和多媒体的跨界与创新一总体构思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中国国家馆的主题既要符合这个大主题,又要有自己的角度和特色。
因此,在中国国家馆主题演绎上,设计团队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提炼出中国国家馆的主题:以东方为角度,以寻觅为主线,上承天人合一的中华哲学,下启“和谐共生”的美好理想,演绎了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在此主体的思路与定位下,我们把中国馆展示内容分为:49米核心展区——东方的寻觅,下设《亿万人的大迁徙》序厅和《春天的故事》《智慧的长河》《希望的大地》三个主体展区;41米体验展区为《寻觅之旅》;33米功能展区《绽放的城市》。
总体内容提炼为“一部影片”“一幅画卷”“一片稻田”“一次体验”“一个广场”五大主要板块。
这种提炼和组合也是设计团队对主题线索的创新。
二预期目标创新不但要体理主题的总体构思上,还须落实到艺术与视觉的设计上。
从完成的效果看,这种创新设计在不同的空间板块也达到了相应的目标:《亿万人的大迁徙》为序厅,它以一组“大体量的艺术装置”将城市倒置、悬挂在序厅的上空,中间穿插城市的影像,地面上将无数城市的名称组合成城市的斑马线,营造扑面而来的城市印象与城市气息,概念化的描述3亿新城市人入城的感受。
反映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有3亿农民进城大冲击,走出了一条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体量、高速度、高密度城市化道路的历史轨迹。
这也是一种通感的创新设计。
《春天的故事》并不仅仅是一部简单的主题影片,它是一个“大容量多媒体影像装置”,这种对空间载体的跨越,使展示内容达到了大震撼的艺术效果。
多媒体影像装置的容量跨越世纪之交前后的几十年,表现几乎占全人类十分之一中国人口的大迁徙,它既造就了中国城乡的繁荣,也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社会面貌,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同时还带来了对中国社会结构、生存环境的巨大挑战,折射出高速发展下衍生的问题与挑战。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

中国馆建筑数据
国家馆、地区馆功能上下分区、造 型主从配合,场地西侧、北侧和东 侧为地上两层高的地区馆,其南侧 为中华广场。形成以南北向主轴的 统领空间,构筑壮观的城市空间序 列,可谓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群 体。 中国国家馆的建筑面积为 105879平方米,其结构体系为钢框 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所用钢材达 2.3万吨。中间以四个混凝土核心筒 作为主要的抗侧力及竖向承载体系 ,核心筒结构标高为68米。每个核 心筒截面为18.6米×18.6米,相邻 核心筒外边距约70米,内边距33米 ;屋顶边长为138米×138米。
代建筑极其智慧地采用了斗拱。
参展大事记
2007年4月25日 项目建筑方案公开征集2007年12月18日 开工建设
2009年5月 中国馆亮起“中国红” 2008年1月30日 展示设计方案答疑会 2009年6月23日 中国馆正式通电
2010年2月8日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竣工
2010年3月 完成布展调试 2010年4月 投入试运营
展馆外观 :
中国馆,共分为国家馆和地区馆两部分,国家馆主体造型雄浑有力,犹如华冠高耸,天
下粮仓;地区馆平台基座汇聚人流,寓意社泽神州,富庶四方。国家馆和地区馆的整体 布局,隐喻天地交泰、万物咸亨。中国馆以大红色为主要元素,充分体现了中国自古以 来以红色为主题的理念,更能体现出喜庆的气氛,让游客叹为观止 设计团队: 总设计师:何镜堂 展示总设计师: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 展示设计总监: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视觉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黄建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节能环保
中国馆的设计引入了最先进的科技成果,使 它符合环保节能的理念。四根立柱下面的大 厅是东西南北皆可通风的空间,在四季分明 的上海,无论展会期间各种气候如约而至, 让观众都能感到有一股股与人体相宜的气流 在抚摸自己的肌肤。外墙材料为无放射、无 污染的绿色产品,比如所有的门窗都采LOM-E 玻璃,不仅反射热量,降低能耗,还喷涂了 涂了一种涂料,将阳光转化为电能并储存起 来,为建筑外墙照明提供能量。地区馆平台 上厚达1.5米的覆土层,可为展馆节省10%以 上的能耗。国家馆顶上的观景台也可能引进 最先进的太阳能薄膜,储藏阳光并转化为电 能。顶层还有雨水收集系统,雨水净化用于 冲洗卫生间和车辆。主体建筑的挑出层,构 成了自遮阳体型,已经为下层空间遮阴节能 了。所有管线甚至地铁通风口都被巧妙地隐 藏在建筑体内。
上海世博会场馆设计方案理念

2018年上海世博会场馆设计理念中国馆:四根巨柱撑起东方之冠主题:“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由于形状酷似一顶古帽,因此被命名为“东方之冠”。
造型亮点:充满中国元素,同时满足功能需求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地区馆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二者互为对仗、互相补充,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统一整体。
国家馆、地区馆功能上下分区、造型主从配合,空间以南北向主轴统领,形成壮观的城市空间序列,形成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群体。
和谐之塔:“螺旋摩天轮”由黄浦江畔具有110年历史的南市发电厂烟囱改造而成,具有观光功能,火电厂主厂房改造为世博会主题馆之一的未来探索馆。
塔高201M,将完整保留烟囱原貌,用25个太空舱沿螺旋轨道进行人员运输,每节太空舱载客6人,预计每小时载客总量可达650人以上。
“世博和谐塔”在夜幕中宛如一支含苞待放的白玉兰,而白玉兰正是上海市花;缓缓升降的太空舱,犹如半空中的点点星光,显示出上海的城市活力。
2018上海世博会主题馆:“无柱展示空间”永久性主题场馆,地上建筑面积为8万平方M,地下建筑面积为4万平方M。
造型围绕“里弄”、“老虎窗”的构思,运用“折纸”手法,形成了二维平面到三维空间的立体建构;屋顶模仿石窟门“老虎窗”正面开、背面斜坡的特点,做到形神兼备。
三大亮点:双向大跨度亚洲最大、大跨度双弦张拉桁架国内最大;单体太阳能屋面国内最大;生态绿墙世界最大。
世博会期间,主题馆将着重反映当今世界快速城市化和城市人口加速增长背景下的地球、城市、人三个有机系统之间的关联和互动,揭示创造更美好的城市,更美好的生活。
世博会后,主题馆将转变为标准展览场馆,与周边中国馆、星级酒店、世博中心、世博轴和演艺中心共同打造以展览、会议、活动和住宿为主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
上海世博会加拿大国家馆2008年1月22日,中国2018年上海世博会加拿大馆设计方案正式揭晓。
上海世博国内馆项目设计方案

201013.625.230+10.0+10.0+10.0-6.078中国馆专业.专注专业.专注233000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将高耸入空的中国馆比喻成华冠、天,把汇聚人流的地区馆比喻为四方、地,连接起来的寓意就是“天下粮仓、富庶四方”。
31425344399上海企业联合馆专业.专注专业.专注专业.专注38220095国家电网馆专业.专注专业.专注720展馆建筑本身就意味深长:两侧建筑网格状的肌理粗细交错、虚实相间,暗喻着安全、优质、清洁、可靠供电的电网创新之路;核心的“魔盒”将在夜晚被突然“点亮”,在世博的夜空中耀眼生辉,演绎着一个关于光与电的梦想。
整体建筑虽是静态,却鲜活地演绎出“创新,点亮梦想”的展馆主题。
720香港馆专业.专注专业.专注计划以“无限城市--香港”为主题,建造一个能够凸显香港特色的展览馆,作为中国馆的组成部分之一。
为网罗本地相关专业人士最好的创意和构思,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和建筑署在今年年初主办了香港馆概念设计比赛,共收到八十份参赛作品,其中冠军的作品名为“无限空间”,是一个三层建筑结构。
宁夏馆专业.专注专业.专注专业.专注主题:澳门馆专业.专注上海2010年上海世博会澳门展馆,来自马若龙建筑事务所。
整个建筑的灵感来自我们南方中秋节时制作的玉兔宫灯,兔子头和尾巴都是气球做的,可以上下摇摆,到时候用来吸引游客。
专业.专注贵色的视觉元素,高度凝炼贵州人文自然风貌以及“醉?美”和“避暑”的特色。
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民俗特色,力求使绝大多数不了解贵贵州馆专业.专注贵州馆平均高度为7.2米,极端高度达8.5米,展示主题为“醉·美贵州,避暑天堂”。
在600平方米的展示面积中,将贵州的自然山水和多元民俗文化巧妙结合,抽取风雨桥、鼓楼、苗寨、银饰和山水瀑布极具贵州特色的视觉元素,高度凝炼贵州人文自然风貌以及“醉美”和“避暑”的特色。
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民俗特色,力求使绝大多数不了解贵州或从未踏足过贵州的参观者,也能在第一时间内对贵州馆留下深刻的印象。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国家馆结构设计与研究

场地水平地震动参数
表1
设防水准
安评报告 小震 中震 大震
抗震规程 小震 大震
αmax
01096 01266 01443 0108
0145
Tg
0170 0195 1110 0190
1110
γ
118
117
116
—
—
¨a maxΠcmΠs2
40
111
181
—
—
注 :γ为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下降段的衰减指数 ,¨amax为时程分析
楼层 ,在统计层间刚度 、层间位移等与层有关的指标时
使用 。
竖向荷载所引起的斜柱根部水平向压力通过
3313m 标高处楼盖自相平衡 。为让楼盖受压来承担更
多的斜柱水平分力 ,尽可能减小剪力墙承受的剪力 ,除
增加 3313m 标高处楼盖刚度外 ,还将该标高处筒体内
连梁的尺寸加大至 700 ×3 500 ,以增强其轴向刚度 ,如
成一个整体 , ±01000 以上由防震缝分为独立的结构单
元 。取地下室底板作为上部结构的计算嵌固端 。
计算结果表明 ,结构的抗剪承载力由剪力墙提供 ,
四个筒体剪力墙沿竖向连续 ,没有突变 ;结构刚重比为
1911 ,满足不小于 114 的要求 ;加强部位剪力墙的最大
轴压比为 0139 ,满足不宜超过 015 的要求 。其他结果
图 3 所示 。
212 基础设计
为减少对地铁 M8 线的扰动 ,采用钻孔混凝土灌
注桩基础 ,桩底后压浆 ,并将桩径加大至 850mm ,桩长
加长至 65m ,以层 ⑨粉细砂层为桩端持力层 ,并适当降
低了桩的承载力取值 。
3 抗震性能分析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