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班会《 架起沟通的桥梁——走进父母》

合集下载

中学《架起沟通的桥梁-走进父母》主题班会

中学《架起沟通的桥梁-走进父母》主题班会

互信和尊重
建立互相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使 得沟通变得更加顺畅和愉快。
开放和包容
倾听和发问
鼓励家庭成员敞开心扉,坦诚沟 通,相互包容彼此的观点和感受。
倾听家庭成员的想法和感受,并 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以推动深 入的交流。
维护与父母之间的信任
诚实沟通
保持真实和诚实的沟通,避 免隐瞒或造成误解。
承诺兑现
履行自己的承诺,建立起信 任的基石。
发展成为一个能够冷静思 考、理智表达的沟通者, 以达成双向有效的沟通。沟通技巧与方法 Nhomakorabea1
倾听
重视倾听并给予积极回应,用心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情感。
2
表达
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使用明确的语言和非语言沟通方式。
3
平和对话
避免情绪化的语言和攻击性的行为,保持冷静并以平和的态度进行对话。
创造良好的沟通氛围
中学《架起沟通的桥梁走进父母》主题班会
在这个班会上,我们将一起探讨如何架起沟通的桥梁,走进父母的世界。通 过有效的沟通,改善家庭关系,共同成长。
班级介绍
班级名称
九年级一班
班主任
李老师
学生人数
40人
主题介绍
本次班会的主题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通过深入探讨沟通的重要性以及与父母有效沟通的技巧,我们将学 习如何建立更健康、更亲密的家庭关系。
父母或青少年可能因为自己的固执而不愿意倾听对方,导致沟通的破裂。
3 过度评判
父母过分批评或责备孩子,使得孩子不敢主动与父母沟通。
沟通的重要性
1 增进理解
通过良好的沟通,可以更好地理解彼此的想法和情感,建立互相尊重和关心的关系。
2 解决问题
有效的沟通有助于解决家庭内的问题,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合作和共同成长。

心理班会课——七年级-走进父母

心理班会课——七年级-走进父母

我从小到大都听他说;“你到哪里去?什么 时候回家?汽车有没有汽油?不,不准去。” 爹完全不知道怎样表达爱。除非 ……
会不会是他已经表达了而我却未能察觉?
走进父母 想一想:你是否了解你父母? 13页
1、你父母的生日是 2、你父母的体重是 3、你父母的身高是 4、你父母穿的码鞋 5、你父母喜欢颜色是 6、你父母喜欢水果是 7、你父母喜欢的花是 8、你父母喜欢的日常消遣活动是
如何和父母相处,如何消除因时代引起的代沟,将通过这
次主题班会得以更好的沟通。
走进父母
小游戏
3页
(1)把纸上下对折 (2)再把它左右对折 (3)在对折后的纸上撕去左上角 (4)然后把这张纸左右对折 (5)再上下对折 (6)最后撕去右上角
走进父母
思考
4页
思考
曾经你们和父母之间是那么的相爱,父母是你们的偶像,小时候的你们与父 母几乎是无话不谈。
16页
走进父母 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些照片
17页
▲母亲照顾脑瘫儿子
▲冬天带着孩子推着板车卖菜的父亲
▲等待孩子高考的家长们
我们的父母何尝不是如此艰辛?
走进父母 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些照片
18页
我们真的有这么多的牢骚要发吗?
我们的生活、学习真的如此令人不满吗?我们真的应该没完没了的抱怨吗?再请看下面的一组照片。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现在的你们和父母之间好像没有往日亲密了,与父母 之间的距离无形中在拉大,和爸爸妈妈之间可能再也不是无话可说了。
走进父母
5页
想一想:你和父母之间现在怎么了? ——苦恼的女儿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突然觉得自己家庭的空间变小了, 难道是我的个子长高了,才感觉家里的天花板给了我一种压 抑感?我说不清楚为什么,反正觉得自己越来越象一只关在 笼子里的小鸟,毫无自由。父母与我朝夕相处,却根本不懂 我的心,不了解我的需求,也不清楚我的困惑。他们对我是 斥责多于鼓励,要求多于倾听,现在我已经明显感觉到我和 他们之间的隔阂了。我和父母要么是不搭理,要么就是激烈 的争吵。我该怎么办?

走进父母架起与父母沟通的桥梁作文

走进父母架起与父母沟通的桥梁作文

走进父母架起与父母沟通的桥梁作文《与父母沟通从了解开始》我一直觉得我和父母之间像是隔了一层纱,虽然同住在一个屋檐下,但是感觉彼此的心离得挺远。

直到发生了一件超级搞笑又很暖心的事儿,才让我真正开始走进父母,架起了沟通的桥梁。

那天,我闲得慌就决定整理下杂物间。

翻箱倒柜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破旧的盒子,打开来一看,全是些看起来很有年代感的东西。

有一些花花绿绿的票子,写着粮票啥的,还有一叠厚厚的信件。

我好奇地拿起来看,发现那些信件居然是妈妈年轻时候和她朋友通信的内容。

我把信件拿给妈妈看,妈妈一脸的惊喜又有点害羞。

她开始跟我讲她小时候的事儿,说那时候家里兄弟姐妹多,吃上一顿饱饭有时候都是难题,这些粮票可是能换吃的的宝贝呢。

讲到那些信件的时候,她眼睛里都放光了。

说那些朋友现在好多都没联系了,但是当时写信都是特别真诚,谈论的都是自己的梦想、烦恼啥的。

比如有一个想当画家的朋友,在信里画了好多小画儿寄给妈妈。

我就像听故事一样听得入神。

接着我又在盒子里发现了爸爸的一些小东西,有他当兵时候的徽章。

我拿着去找爸爸,爸爸一下子就来精神了。

他开始滔滔不绝地跟我讲他在部队里的生活,早起训练,和战友们一起站岗的事儿。

什么半夜紧急集合,结果有些战友穿错鞋就跑出去啦,逗得我哈哈大笑。

爸爸还说在部队里学会了坚强和责任,回来后就希望能好好照顾家人,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从那一天开始,我就像是发现了宝藏一样。

不再像以前那样对父母的想法和过去一无所知,我们会一起在饭桌上分享那些趣事。

像我和同学之间发生了啥好玩的事儿,也都会和他们聊。

他们给我的建议不再像是以前那样让我觉得老套,而是充满了老一代的智慧。

而且,通过分享这些小事儿,我和父母之间不再有那种莫名其妙的隔阂了,就像朋友一样自在地聊天。

沟通的桥梁架起来后,这个家也变得格外温馨呢。

《那件小事后的大改变》这件关于杂物间发现的事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我和父母之间沟通那扇紧闭的大门。

以前啊,我和父母说不上两句就没话可说了,我玩我的手机,他们忙他们的。

架起沟通的桥梁——走近父母

架起沟通的桥梁——走近父母

共同探讨:
学会与父母沟通
一.我们曾经如此的相爱……
二.可现在怎么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突然觉得自己家庭的 空间变小了,难道是我的个子长高了,才感觉家里的 天花板给了我一种压抑感?我说不清楚为什么,反正 觉得自己越来越象一只关在笼子里的小鸟,毫无自由。 父母与我朝夕相处,却根本不懂我的心,不了解我的 需求,也不清楚我的困惑。他们对我是斥责多于鼓励, 要求多于倾听,现在我已经明显感觉到我和他们之间 的隔阂了。我和父母要么是不搭理,要么就是激烈的 争吵。我该怎么办?
你还觉得学习太累吗?
你还有理由抱怨生活对你不公吗?
学习让你感到很苦 恼吗?
你 有 他 们 辛 苦 吗 ︖
还在抱怨自己的衣着不够时髦吗?
40
还在抱怨你的父母不够理解你吗?
面对这些你又在想些什么呢?
我们需要珍惜,珍惜阳光, 珍惜花香,珍惜雨露,珍惜我 们所拥有的一切一切……甚至 包括空气。
我谨慎地使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 每当打你的时候,我的心都在轻轻颤抖。我一次又一次 问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不打他我还有没 有其它的办法?只有当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孩子, 我才会举起我的手……每一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 地自责。假如惩罚我自身可以使你汲取教训,孩子,我 宁愿自罚,那怕它将苛烈10倍。但我知道,责罚不可以 替代也无法转让,它如同饥中的一部分。这道理 可能有些深奥,也许要到你也为人父母时,才会理解。 打人是个重体力活儿,它使人肩酸腕痛,好像徒手将一 千块蜂窝煤搬上五楼。于是人们便发明了打人的工具: 戒尺、鞋底、鸡毛掸子……
2000年秋,广西一组游客到贵州马岭河峡 谷风景区游玩,在乘坐缆车时出现意外,遇难的
人中有一对夫妇带着一个只有几周岁的小男孩在

架起沟通的桥梁——走进父母

架起沟通的桥梁——走进父母

架起沟通的桥梁——走进父母龚磊教学目的:通过这次主题班会,使学生能够体谅父母,能缩短与父母的心理距离,学会如何与父母沟通,真正走近父母。

教学程序一. 课前填写调查问卷发一纸条,调查学生与自己父母的关系,不需写名字,请真实填写。

A 亲密B 比较紧张C 疏远D一般填完马上收齐,统计。

二.根据课前统计情况,导入:是谁,把我们带到这美丽的世界?是谁,呵护我们、保护我们、照顾我们?是我们的父母!可是,现在你是否觉得父母和你们的距离已经慢慢地拉大。

你和父母是否已经没有了亲密感?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如何走近父母。

三.出示一些图片,内容是1.不顾父母劝阻,长时间上网,荒废功课;2.放学迟迟不愿回家,贪玩。

3.经常“煲电话粥”除了以上情况?你是否还会不愿与父母外出,或长时间看电视,或与父母争吵等情况?请同学讲讲与父母还有哪些地方关系紧张?如果你有以上情况,父母会如何惩罚自己?请同学们讲讲并说说被惩罚后的感受。

被父母惩罚,责骂,或者打,你会觉得父母很不近人情。

那让我们站在父母的角度上看看——四.从父母角度看投影毕淑敏的“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请一个同学朗读全文)毕淑敏《孩子,我为什么打你》有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当红卫兵,我也没打过人。

我还说,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五.从自身找原因是的,打与不打都是爱,那被打事件中,你又有没有做错?请曾经被父母惩罚过的同学,说说自己做错了什么?六.小组活动写一写,算一算父母每一天要为家庭做多少事,付出多少时间?想一想,父母容不容易?你有没有分担父母的艰辛?议一议,对自己父母不满意的同学,说一说你认为谁的父母最理想?说一说,拥有“最理想父母”的同学说说自己父母的不是。

说一说,可以调换父母吗?七.怎么与父母交流既然父母不能调换,我们就一定要包涵、接纳自己的父母,并尽量和父母多一点交流。

那我们该怎么和父母交流呢?1.老师说说自己与父母、孩子交流的情况?2.学生说说自己与父母交流的情况。

架起沟通的桥梁走进父母主题班会设计(合集5篇)

架起沟通的桥梁走进父母主题班会设计(合集5篇)

架起沟通的桥梁走进父母主题班会设计(合集5篇)第一篇:架起沟通的桥梁走进父母主题班会设计架起沟通的桥梁走进父母主题班会设计在我们平凡无奇的学生时代,大家都参加过不少主题班会吧?主题班会会前需要充分的准备,尽可能发挥每个人的专长、爱好和创造性。

你都参加过什么类型的主题班会?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架起沟通的桥梁走进父母主题班会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目的:通过这次主题班会,使学生能够体谅父母,能缩短与父母的心理距离,学会如何与父母沟通,真正走近父母。

教学方法:讨论法,说说、议议。

教学程序一、课前填写调查问卷发一纸条,调查学生与自己父母的关系,不需写名字,请真实填写。

A亲密B比较紧张C疏远D一般填完马上收齐,统计。

二.根据课前统计情况,导入:是谁,把我们带到这美丽的世界?是谁,呵护我们、保护我们、照顾我们?是我们的父母!可是,现在你是否觉得父母和你们的距离已经慢慢地拉大。

你和父母是否已经没有了亲密感?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如何走近父母。

三.出示一些图片,内容是1.不顾父母劝阻,长时间上网,荒废功课;2.放学迟迟不愿回家,贪玩。

3.经常“煲电话粥”除了以上情况?你是否还会不愿与父母外出,或长时间看电视,或与父母争吵等情况?请同学讲讲与父母还有哪些地方关系紧张?如果你有以上情况,父母会如何惩罚自己?请同学们讲讲并说说被惩罚后的感受。

被父母惩罚,责骂,或者打,你会觉得父母很不近人情。

那让我们站在父母的角度上看看——四.从父母角度看投影毕淑敏的“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请一个同学朗读全文)毕淑敏《孩子,我为什么打你》有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就是在大革命中当红卫兵,我也没打过人。

我还说,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那一瞬屋里很静很静。

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所有的话都心不在焉。

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问,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

用爱架起心与心之间的桥梁——走近父母、走进父母、感恩父母主题班会八年级PPT

用爱架起心与心之间的桥梁——走近父母、走进父母、感恩父母主题班会八年级PPT
制作感恩视频
鼓励同学们制作一段感恩视频,记录成长中的点滴,向父母表达 感谢。
举办感恩演讲
邀请同学们上台分享,讲述成长过程中父母的付出与关爱,表达 感激之情。
分享感恩故事与经历
分享家庭照片
01
邀请同学们带来家庭照片,讲述背后的故事,感受家庭的温暖

讲述成长经历
02
鼓励同学们分享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关爱与支持,以及自己的
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家 庭事务,分担父母的负 担,增强家庭责任感。
培养独立自主能力
鼓励同学们在日常生活 中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 ,减轻父母的负担,同 时为未来的生活做好准 备。
共同承诺用爱架起心与心之间的桥梁
01
珍惜亲情
同学们承诺珍惜与父母相处的时光,用爱去关爱家人,让亲情更加深厚

02
传递正能量
同学们承诺在家庭中传递正能量,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让家成为
解决矛盾
学会处理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和分歧,化解家庭纷 争。
换位思考理解彼此
父母角度
尝试站在父母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他们的担忧和付出。
孩子角度
父母也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了解孩子的需求和压力。
共同成长
通过换位思考,促进两代人共同成长,增进亲子关系。
03
感恩父母
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书写感恩信
组织同学们书写一封感恩信,向父母表达内心的感激之情。
学习手语
全班一起学习《感恩的心》手语表演,用心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感恩 之情。
表演展示
分组进行手语表演展示,传递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分享感受
在表演结束后,邀请同学分享学习手语和表演过程中的感受,加深对 感恩的理解。
05

2024年《走近父母》主题班会课教案内容

2024年《走近父母》主题班会课教案内容

2024年《走近父母》主题班会课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本次《走近父母》主题班会课旨在达成以下教学目标:增强学生的家庭意识,让学生更加理解和尊重父母。

促进学生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加强亲子关系的纽带。

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培养他们的家庭责任感。

通过班会活动,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增进学生对父母的理解与尊重,培养感恩之心。

激发学生分享家庭故事,促进同学间的情感交流。

引导学生反思自身在家庭中的表现,提升家庭责任感。

教学难点:如何有效地触动学生的内心,让他们深刻体会父母的爱与付出。

如何平衡不同家庭背景学生的情感分享,避免某些学生产生不适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一段温馨的家庭视频,展示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和付出。

引导学生分享观后感受,初步激发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2. 认知拓展分享真实的父母故事:邀请几位学生家长来班会现场,分享他们的育儿经历和故事,让学生听到父母的心声。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父母的辛苦与付出,每组选出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3. 情感交流我与父母的一天:让学生回忆并讲述一天中与父母共度的时光,强调平凡中的温馨与感动。

写给父母的信:指导学生写一封感谢信给父母,表达他们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4. 行为引导家庭责任墙:制作一个家庭责任墙,让学生写下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和义务,提醒自己履行家庭责任。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模拟家庭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情境,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家庭责任。

5. 总结提升班会总结:总结本次班会的学习成果,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和个人在家庭中的角色。

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后为父母做一件实事,以实际行动表达对父母的感激和爱意。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本次班会课将采用以下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视频教学:通过播放视频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互动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活动,促进学生的互动交流。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体验家庭责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班会:架起沟通的桥梁——走进父母
教学目的:
通过这次主题班会,使学生能够体谅父母,能缩短与父母的心理距离,学会如何与父母沟通,真正走近父母。

教学方法:
讨论法,说说、议议。

教学程序
一. 课前填写调查问卷
发一纸条,调查学生与自己父母的关系,不需写名字,请真实填写。

A 亲密
B 比较紧张
C 疏远D一般
填完马上收齐,统计。

二.根据课前统计情况,导入
是谁,把我们带到这美丽的世界?是谁,呵护我们、保护我们、照顾我们?是我们的父母!可是,现在你是否觉得父母和你们的距离已经慢慢地拉大。

你和父母是否已经没有了亲密感?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如何走近父母。

三.出示一些图片,内容是
1.不顾父母劝阻,长时间上网,荒废功课;
2.放学迟迟不愿回家,贪玩。

3.经常“煲电话粥”
除了以上情况?你是否还会不愿与父母外出,或长时间看电视,或与父母争吵等情况?
请同学讲讲与父母还有哪些地方关系紧张?
如果你有以上情况,父母会如何惩罚自己?请同学们讲讲并说说被惩罚后的感受。

被父母惩罚,责骂,或者打,你会觉得父母很不近人情。

那让我们站在父母的角度上看看——
四.从父母角度看
投影毕淑敏的“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请一个同学朗读全文)
毕淑敏《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有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当红卫兵,我也没打过人。

我还说,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
那一瞬屋里很静很静。

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所有的话都心不在焉。

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问,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

面对你纯正无瑕的眼睛,我要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

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刻骨铭心。

这个人就是你。

在你最小最小的时候,我不曾打你。

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荚中的青豌豆。

我生怕任何一点儿轻微地碰撞,将你稚弱的生命擦伤。

我为你无日无夜地操劳,无怨无悔。

面对你熟睡中像合欢一样静谧的额头,我向上苍发誓: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力量保护你,直到我从这颗星球上离开的那一天。

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

你开始淘气,开始恶作剧……对你摔破的盆碗、拆毁的玩具、遗失的钱币、污脏的衣着……我都不曾打过你。

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都像走路会跌跤一样应该原谅。

第一次打你的起因,已经记不清了。

人们对于痛苦的记忆,总是趋向于忘记。

总而言之那时你已渐渐懂事,初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它混沌天真又我行我素,它狡黠异常又漏洞百出。

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放任无羁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生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以建树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这就是殴打。

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这种体验将使你一生不会再去抚摸这种橙红色抖动如绸的精灵。

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就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

我知道打人犯法,但这个世界给了为人父母者一项特殊的赦免——打是爱。

世人将这一份特权赋于母亲,当我行使它的时候臂系千钧。

我谨慎地使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

每当打你的时候,我的心都在轻轻颤抖。

我一次又一次问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不打他我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只有当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孩子,我才会举起我的手……每一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地自责。

假如惩罚我自身可以使你汲取教训,孩子,我宁愿自罚,那怕它将苛烈10倍。

但我知道,责罚不可以替代也无法转让,它如同饥馑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己嚼碎了咽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

这道理可能有些深奥,也许要到你也为人父母时,才会理解。

打人是个重体力活儿,它使人肩酸腕痛,好像徒手将一千块蜂窝煤搬上五楼。

于是人们便发明了打人的工具:戒尺、鞋底、鸡毛掸子……
我从不用那些工具。

打人的人用了多大的力,便是遭受到同样的反作用力,这是一条力学定律。

我愿在打你的同时,我的手指亲自承受力的反弹,遭受与你相等的苦痛。

这样我才可以精确地掌握数量,不致于失手将你打得太重。

我几乎毫不犹豫地认为: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而悠长。

因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孩子,听了你的话,我终于决定不再打你了。

因为你已经长大,因为你已经懂了很多的道理。

毫不懂道理的婴孩和已经很懂道理的成人,我以为都不必打,因为打是没有用的。

唯有对半懂不懂、自以为懂其实不甚懂
道理的孩童,才可以打,以助他们快快长大。

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可懂得?
五.从自身找原因
是的,打与不打都是爱,那被打事件中,你又有没有做错?请曾经被父母惩罚过的同学,说说自己做错了什么?
六.小组活动
写一写,算一算父母每一天要为家庭做多少事,付出多少时间?
想一想,父母容不容易?你有没有分担父母的艰辛?
议一议,对自己父母不满意的同学,说一说你认为谁的父母最理想?
说一说,拥有“最理想父母”的同学说说自己父母的不是。

说一说,可以调换父母吗?
七.怎么与父母交流
既然父母不能调换,我们就一定要包涵、接纳自己的父母,并尽量和父母多一点交流。

那我们该怎么和父母交流呢?
1.老师说说自己与父母、孩子交流的情况?
2.学生说说自己与父母交流的情况。

3.选出一些写得比较好的“给父母的一封信”,请同学读出来,并把父母的回信也读出。

由此可见,我们与父母的关系并非不能改变,父母也不是不近人情的,他们也在关心我们,也在想办法走近我们。

那我们就该主动走近父母。

走近父母的方法
1.多向父母表达你爱他们。

主动承担家务;
纪念日、节日送点小礼物;
遇特别情况写一封信表达感激;
适时为父母倒杯茶、削个水果。

2.和父母有分歧时学会换位思考,站在父母的角度上去想一想。

3.应让父母感觉你相信他们,多交流并经常给予赞美。

多向父母说说自己的情况,自己的愿望;多倾听父母的话;
遇上烦恼,告诉父母,寻求父母的帮助。

4.回家和外出主动给父母打招呼。

5.时时紧记,父母只会爱孩子,决不会害孩子。

只要能理解、孝敬、尊重父母,你就和父母走近了。

八.布置作业
1.做一个表格,列举父母工作之余为家庭做了什么事,花多少时间?
2.给父母送一张卡片,表达你对他们的爱:
3.平常多为父母倒杯水或分担一些家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