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硬件课程设计——复杂模型机设计

合集下载

课程设计复杂模型机设计

课程设计复杂模型机设计

课程设计复杂模型机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复杂模型机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复杂模型机的基本概念、组成原理和设计方法。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复杂模型机的搭建和调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复杂模型机的基本概念:介绍复杂模型机的定义、特点和应用领域。

2.复杂模型机的组成原理:讲解复杂模型机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3.复杂模型机的设计方法:介绍复杂模型机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4.复杂模型机的搭建与调试: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1.讲授法:通过讲解复杂模型机的基本概念、组成原理和设计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复杂模型机的应用和设计。

4.实验法:指导学生进行复杂模型机的搭建与调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充足的实验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实验环节中来。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其学习态度和理解能力。

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以评估其掌握知识的情况。

3.考试:安排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计算机硬件课程设计报告——拓展接口的复杂模型机设计

计算机硬件课程设计报告——拓展接口的复杂模型机设计

计算机硬件课程设计报告——拓展接口的复杂模型机设计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组员1:组员2:起止时间:目录一、实验目的 (3)二、实验内容 (3)三、实验思路 (3)四、实验原理 (3)五、实验步骤 (10)六、实验设计 (11)七、实验心得 (14)一、实验目的经过一系列硬件课程的学习及相关实验后,做一个综合的系统性的设计,这在硬件方面是一个提高,进一步培养实践能力。

二、实验内容搭建一台有拓展接口的8位模型机,指令系统要求有10条以上,其中包括运算类指令、传送类指令、控制转移类指令、输入输出指令、停机指令等。

三、实验思路1、确定设计目标:确定所设计计算机的功能和用途。

2、确定指令系统:确定数据的表示格式、位数、指令的编码、类型、需要设计哪些指令及使用的寻址方式。

3、确定总体结构与数据通路:总体结构设计包含确定各部件设置以及它们之间的数据通路结构,列出各种信息传送路径以及实现这些传送所需要的微命令。

4、设计指令执行流程:数据通路确定后,就可以设计指令系统中每条指令的执行流程。

根据指令的复杂程度。

每条指令所需要的机器周期数。

对于微程序控制的计算机,根据总线结构,需要考虑哪些微操作可以安排在同一个微指令中。

5、确定微程序地址:根据后续微地址的形成方法,确定每条微程序地址及分支转移地址。

6、根据微指令格式,将微程序流程中的所有微操作进行二进制代码化,写入到控制存储器中的相应单元中。

7、组装、调试:在总装调试前,先按功能模块进行组装和分调,因为只有功能模块工作正常后,才能保证整机的运行正确。

四、实验原理1、指令系统及指令格式(1)数据格式8位。

(2)指令格式:指令系统应包括:算术逻辑运算指令、访存指令、控制转移指令、I/O指令、停机指令。

一般指令格式如下:O P-C O D E(4位)R S(2位)R D(2位)D A T A /A D D R (8位)其中R S 、R D 可以是R 0、R 1、R 2中任一个,它们的代码分别为00、01、10。

复杂模型机课程设计分工

复杂模型机课程设计分工

复杂模型机课程设计分工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复杂模型的机课程设计分工的相关知识,能够理解并运用相关技能进行模型设计。

具体目标如下:1.了解复杂模型的定义及其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2.掌握机课程设计分工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熟悉不同类型模型的设计流程和要点。

4.能够运用相关软件进行模型的建立和优化。

5.能够根据设计需求,合理分配设计任务,并进行分工协作。

6.能够进行模型的验证和修正,以满足设计要求。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工程责任感和职业操守。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复杂模型的定义和应用、机课程设计分工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不同类型模型的设计流程和要点。

具体内容包括:1.复杂模型的定义及其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2.机课程设计分工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分工的依据、分工的流程和分工的评估等。

3.不同类型模型的设计流程和要点,包括机械结构模型、电气控制系统模型和软件系统模型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讲解复杂模型的定义、机课程设计分工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等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相关概念和理论。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模型的设计流程和要点,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实验法:通过实验室实践,使学生能够运用相关软件进行模型的建立和优化,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章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复杂模型机课程设计分工》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以拓展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以便进行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展示。

4.实验设备:准备计算机、相关软件等实验设备,以便进行实验室实践教学。

组成原理课程设计-复杂模型机

组成原理课程设计-复杂模型机

课程设计报告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设计题目:复杂模型机专业:xxxxxx 姓名:xx学号:xxxxx 同组人:xxxxxx 指导教师:xx二零一六年一月目录1、课程设计任务书 (3)1.1 设计任务 (3)1.2 性能指标和设计要求 (3)2、本设计模型机体系结构及功能 (3)2.1 模型机的体系结构 (3)2.2 模型机所具有的基本功能 (4)3、模型机硬件设计 (4)3.1 模型机总体结构设计 (4)3.2 模型机的硬件实现 (5)3.3 模型机数据通路的设计 (5)4、模型机机器指令系统设计 (6)4.1 指令设计 (6)4.2 指令格式 (6)4.3 指令系统 (8)5、模型机控制器微程序设计 (9)5.1 机器指令周期分析 (9)5.2 模型机硬件译码电路 (9)5.3 微程序流程图设计 (11)5.4 微指令格式设计 (12)5.5 微指令编码设计 (12)5.6微指令地址及控存存储器设计 (13)6、模型机功能测试 (14)6.1 机器指令功能调试 (14)6.2整机功能测试 (17)7、结论 (18)8、致谢 (18)9、附录 (18)1、附录一 (18)2、附录二 (19)1、课程设计任务书1.1 设计任务1、基本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

2、在基本模型机的基础上设计一台复杂模型机。

1.2 性能指标和设计要求利用所学过的理论知识,特别是微程序设计的思想,设计基于微程序控制器的模型计算机,包括设计相应的硬件平台、机器指令系统和微指令等。

设计环境为TD-CMA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实验箱、微机,联机软件等。

同时设计好基于模型机的测试验证程序,并在设计好的硬件平台上调试通过,以验证所设计的模型机功能的可行性与可靠性。

在设计完成的前提下,撰写出符合要求的课程设计说明书并通过设计答辩。

1.基本模型机设计与实现设计一台简单模型机,在具备基本必要的硬件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要求其机器指令系统至少要包括五条不同类型指令:如一条输入指令(假设助记符为IN),一条加法指令(假设助记符为ADD),一条输出指令(假设助记符为OUT)、一条无条件转移指令(假设助记符为JMP)和一条停机指令(假设助记符为HLT);在设计好的模型机基础上,设计一个进行两个数求和运算的测试验证程序,用以验证模型机功能的可行性与可靠性。

复杂模型机设课程设计报告

复杂模型机设课程设计报告

复杂模型机设课程设计报告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复杂模型机的结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2. 学习并运用模型机的编程方法,实现对简单任务的执行;3. 掌握模型机的调试与优化方法,提高模型机的运行效率。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搭建简单的复杂模型机;2. 能够运用编程语言对模型机进行编程,实现特定功能;3. 能够分析并解决模型机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在团队中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2. 增强学生对工程技术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培养探究精神;3. 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认识到复杂模型机在现代科技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课程,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复杂模型机的相关知识。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年级阶段,具备一定的学科基础和动手能力,对新技术充满好奇,喜欢探究和挑战。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实际操作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复杂模型机的基本概念与结构:介绍模型机的定义、分类及其工作原理,重点讲解复杂模型机的结构组成和功能。

教材章节:第一章 模型机概述2. 模型机的编程方法:学习编程语言,掌握模型机的编程技巧,实现基本指令的编写与执行。

教材章节:第二章 编程语言与编程方法3. 模型机的搭建与调试:讲解如何设计并搭建复杂模型机,学会使用调试工具,对模型机进行调试与优化。

教材章节:第三章 模型机的搭建与调试4. 实际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复杂模型机的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模型机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实际应用。

教材章节:第四章 复杂模型机应用案例5. 综合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设计并搭建一个简单的复杂模型机,实现特定功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复杂模型机cma课程设计

复杂模型机cma课程设计

复杂模型机cma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复杂模型机CMA的基本原理与结构,掌握其组成部分及功能。

2. 学生能掌握CMA的编程方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程序编写与调试。

3. 学生了解CMA在实际工程领域的应用,理解复杂模型机在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CMA进行模型构建,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掌握CMA编程软件的使用,能进行基本的程序编写、调试与优化。

3.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复杂模型机的搭建与调试,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复杂模型机产生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工程观念,关注工程实践中的伦理道德问题。

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集体荣誉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结合理论教学与动手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复杂模型机的使用。

学生特点:本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编程基础和动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探索与实践。

教学要求:教师需结合学生特点,以实例教学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差异化教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课程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以下五个部分:1. 复杂模型机CMA概述:介绍CMA的基本原理、结构组成及其应用领域,使学生全面了解CMA的相关知识。

教学内容:- CMA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CMA的组成部分及功能- CMA在实际工程领域的应用案例2. CMA编程基础:讲解CMA编程的基本方法,使学生掌握编程技巧。

教学内容:- CMA编程语言概述- 编程环境与软件操作- 基本语法与编程规范3. CMA模型构建:教授学生如何使用CMA进行模型构建,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 模型构建的基本步骤- 常见模型构建方法与技巧- 模型调试与优化4. CMA编程实践:通过实例教学,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

计算机硬件课程设计报告——复杂模型机设计

计算机硬件课程设计报告——复杂模型机设计

计算机硬件课程设计报告复杂模型机设计一、实验目的经过一系列硬件课程的学习及相关实验后,做一个综合的系统性的设计,这在硬件方面是一个提高,进一步培养实践能力。

二、实验原理搭建一台8位模型机,指令系统要求有10条以上,其中包括运算类指令、传送类指令、控制转移类指令、输入输出指令、停机指令等。

三、实验思路1、确定设计目标:确定所设计计算机的功能和用途。

2、确定指令系统:确定数据的表示格式、位数、指令的编码、类型、需要设计哪些指令及使用的寻址方式。

3、确定总体结构与数据通路:总体结构设计包含确定各部件设置以及它们之间的数据通路结构,列出各种信息传送路径以及实现这些传送所需要的微命令。

4、设计指令执行流程:数据通路确定后,就可以设计指令系统中每条指令的执行流程。

根据指令的复杂程度。

每条指令所需要的机器周期数。

对于微程序控制的计算机,根据总线结构,需要考虑哪些微操作可以安排在同一个微指令中。

5、确定微程序地址:根据后续微地址的形成方法,确定每条微程序地址及分支转移地址。

6、根据微指令格式,将微程序流程中的所有微操作进行二进制代码化,写入到控制存储器中的相应单元中。

7、组装、调试:在总装调试前,先按功能模块进行组装和分调,因为只有功能模块工作正常后,才能保证整机的运行正确。

四、实验原理1.指令系统及指令格式:指令系统应包括:算术逻辑运算指令、访存指令、控制转移指令、I/O指令、停机指令。

一般指令格式:指令系统如: ADD RS,RD MOV DATA,RD MOV RS,[ADDR] JZ ADDRIN RD HALT其中RS 、RD为R0、R1、R2中之一,DATA为立即数,ADDR为内存地址。

2.指令微操作流程3.微指令格式299-b s1 s0 m 功能0 0 0 任意保持0 1 0 0 循环右移0 1 0 1 带进位循环右移0 0 1 0 循环左移0 0 1 1 带进位循环左移任意 1 1 任意装数4.微程序入口地址形成寄存器地址译码电路5.模型机的时序6.模型机数据通路7.微程序装载格式机器指令格式: $Pxxxx 微指令格式: $Mxxxxxxxx8.模型机组装电路图五、实验步骤:1、按照给定模型机组装电路图连接电路;2、连通实验箱与PC机,打开CMP软件,测试实验箱是否正常;3、设计微指令,画出其微操作流程图,并翻译成相应的微指令格式;4、设计包含这些微指令的机器指令程序,并翻译成相应机器指令格式;5、把设计好微指令和机器指令保存为TXT文件,然后装载入CMP;6、打开复杂模型机,然后用单步机器指令运行程序并调试;7、检查LED数码管输出结果是否正确,最后撰写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复杂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复杂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一~复杂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课程设计2011 年 12 月设计题目 学生姓名学 号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复杂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范加林20092697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9-2郭骏一、课程设计目的与要求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是《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之后开设的实践环节课程。

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计算机原理系列课程相关内容的理解,掌握CPU设计的基本方法和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原理,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锻炼计算机硬件的设计能力、调试能力;培养严谨的科学实验作风、良好的工程素质及团队协作精神,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设计要求:基于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实验系统设计并实现一个具有16条机器指令、采用微程序控制器的8位计算机。

并根据设计课题要求,给出模型机的设计方案(包括指令系统和硬件结构)。

画岀所设计计算机的硬件连接图,针对所设计的指令系统编写出相应的微程序。

对所设计的计算机进行安装与调试。

编写测试程序, 对系统进行验证。

编写课程设计报告。

二、指令格式和指令系统(-)指令格式K数据格式模型机规定采用定点补码表示数据,且字长为8位,其格式如下:7 6 5 4 3 2 1 0符号尾数其中第7位为符号位, 数值表7K范是:W X<lo2、指令格式模型机设计四大类指令共16条,其中包括算术逻辑指令、I/O指令、访问及转移指令和停机指令。

(1)算术逻辑指令设计9条算术逻辑指令并用单字节表示,寻址方式采用寄存器直接寻址,其格式如下:7 6 5 4 3 2 1 0OP-CODE Rs Rd其中,OPCODE为操作码,Rs为源寄存器,Rd为目的寄存器,并规定:Rs 或Rd选定的寄存器00R001R110R211R39条算术逻辑指令的名称、功能和具体格式见7-12-1o⑵访问指令及转移指令模型机设计2条访问指令,即存数(STA)、取数(LDA) , 2条转移指令,即无条件转移(JMP)、结果为零或有进位转移指令(BZC),指令格式为:其中“00 M”为源码段,2OP-CODE为目的码段(LDA、STA指令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指令系统及指令格式
指令系统应包括:算术逻辑运算指令、访存指令、控 制转移指令、I/O指令、停机指令。 一般指令格式: 7 4 3 2 1 0 7 4 3 2 1 0
OP-CODE DATA / RS ADDR RD 00 M opcode RD
DATA / ADDR
指令系统如:
ADD RS,RD MOV DATA,RD MOV RS,[ADDR] JZ ADDR IN RD HALT 其中RS 、RD为R0、R1、R2中之一 ,DATA为立即数,ADDR 为内存地址。
每条指令所需要的机器周期数。对于微程序 控制的 计算机,根据总线结构,需要考虑 哪些微操作可以安排在同一个微指令中。 5、确定微程序地址:根据后续微地址的形成方 法,确定每条微程序地址及分支转移地址。 6、根据微指令格式,将微程序流程中的所有微 操作进行二进制代码化,写入到控制存储器 中的相应单元中。 7、组装、调试:在总装调试前,先按功能模块 进行组装和分调,因为只有功能模块工作正 常后,才能保证整机的运行正确。
注: 1. 程序中字母要大写。 2. 机器指令地址按顺序, 微指令地址可不按顺 序。
把它们保存为 *.TXT 文件
6.模型机的时序
7.模型机数据通路
8 模 型 机 组 装 电 路 图
图中带”。” 的是需要连 接的线路
9.模型机调度过程中常见问题
(1) 如果出现数据流向不正确,首先看微指令 是否正确,再检查电路中相应的部件连线 是否正确。 (2) 如果执行微指令时,微指令地址不对,可 能是译码电路这块有错。
读写端口指令格式 7 43 2 1 0
OP-CODE Ri
7
4 3 2 1 0
Ri Port
OP-CODE
Port
Pc->ar,pc+1
Pc->ar,pc+1
ram->ar
ram->ar
[Ri]->P
[p]->Ri
pout Ri ,[port]
pin [port], Ri
2 指 令 微 操 作 流 程
计算机硬件课程设计
----复杂模型机设计
一、明确课程设计目的
经过一系列硬件课程的学习及相关实验后, 做一个综合的系统性的设计,这在硬件方面 是一个提高,进一步培养实践能力。
二、硬件课程设计的内容
搭建一台8位模型机,指令系统要求有10条 以上,其中包括运算类指令、传送类指令、 控制转移类指令、输入输出指令、停机指 令等。
四、成绩评定
1、搭建的模型机能够正常运行,指令系统符合 要求(10条以上,各类指令都有),必要的面 试,占50%; 2、硬件课程设计报告(包括目的、内容、指令 系统列表、微操作流程图、微程序列表、验证 程序、心得体会等),占40%。报告要求纸质 板和电子版,如有雷同,则按最低分给; 3、实验室的考勤(包括迟到、早退、纪律、态 度等),占10%;
五、时间安排
第一批:周一上午至周三上午, 本周五上午交报告 第二批:周三下午至周五下午, 下周一上午交报告 上午8:10—11:30 下午2:30—5:00
六、硬件课程设计报告格式
请看样本
七、具体要讲的几个问题
1、指令格式、指令系统:讲各种指令格式,寻址方式,看实验 指导书P33 2、举例讲微操作流程,如ADD RS,RD:看实验指导书P26 3、举例讲微指令编写:看实验指导书的P25 4、微程序的入口地址形成及微指令的后续地址:看实验指导书 的P4 译码电路 5、装载微程序的格式:看实验指导书的P19 6、模型机的时序电路:看实验指导书的P2 7、运行模型机:运行前先要复位(按RESET或拨动CLR开关1-01),按单微指令按钮进行单步调试,按连续按钮进行连续运 行; 8 、模型机电路图:双击CMPP20,在帮助中找到“输入输出系 统8255模型机图” 9、模型机高度过程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1
1 0 0
0
1 0 1
Rd-b
Ri-b 299-b Alu-b
0
0 1 1
1
1 0 0
0
1 0 1
P(2)
P(3) P(4) Ar(影 响z c) Ldpc
1
1
0
1
1
0
Pc-b
1
1
0
4.微程序入口地址形成
P(1)是用来译码指令寄 存器的I7、I6、I5、I4 , 用于一般指令,微程序 入口址为OP+10 P(2)是用来译码指令寄 存器的I3、I2 ,用于不 同寻址方式指令,入 口地址转OP+20 P(3)是用来译码判断标 志位C、Z ,用于条件转 移指令,条件成立转 30H,条件不成立转20h P(4)是用来译码控制台 操作的SWB、SWA ,用 于手动操作。
条件转移指令JC,JZ
PC->AR,PC+1
P(3)测试 后续地址20H

30H,读出地址送PC

20H,复位
01
01
3.微指令格式
WE A9 A8 0 0 0 INPUT 0 0 1 RAM读 1 0 1 RAM写 1 1 0 LED,写接口 0 1 1 无 0 1 0 读接口
299移位控制功能表
s1 299-b
0 0 0 1 0 0 任意 0 保持 循环右移
s0
m
功能
0 0
0 任意
1 0
0 1
0 1
1 1
1 0
1 任意
带进位循环右移 循环左移
带进位循环左移 装数
B A
C
W E
0 0
A 9
0 0
A 8
0 1
Y
Y0 Y1
功能
读INPUT 读RAM
150 0140 0130 1
选择
无 Ldri
三、设计模型计算机的思路
1、确定设计目标:确定所设计计算机的功能和用 途。 2、确定指令系统:确定数据的表示格式、位数、 指令的编码、类型、需要设计哪些指令及使用的 寻址方式。 3、确定总体结构与数据通路:总体结构设计包含 确定各部件设置以及它们之间的数据通路结构, 列出各种信息传送路径以及实现这些传送所需要 的微命令。 4、设计指令执行流程:数据通路确定后,就可以 设计指令系统中每条指令的执行流程。根据指令 的复杂程度。
12
0 0
11
0 0
10
0 1
选择
无 Rs-b
9
0 0
8
0 0
7
0 1
选择
无 P(1)
1
1 0 0
0
1 1 1
1
0 1 0
Y1
Y2 Y3 Y2
写RAM
写 OUTPUT 无 读接口 芯片端 口
0
0 1 1
1
1 0 0
0
1 0 1
Lddr1
Lddr2 Ldir Load(pc置 数) Ldar
0
0 1 1
寄存器地址译码电路
5.微程序装载格式
机器指令格式: $Pxxxx 微指令格式: $Mxxxxxxxx
程序如下:
$P0000 $P0110 $P0208 $P0320 $P0430 $P0500 $M00018001 $M0101ED82 $M0200C048 $M0300B004 $M0401A205 $M05959A01 $M0600D181 $M08001001 $M0901ED83 $M0A070201 $M0B01ED8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