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硬件课程设计报告——复杂模型机设计

合集下载

课程设计复杂模型机设计

课程设计复杂模型机设计

课程设计复杂模型机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复杂模型机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复杂模型机的基本概念、组成原理和设计方法。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复杂模型机的搭建和调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复杂模型机的基本概念:介绍复杂模型机的定义、特点和应用领域。

2.复杂模型机的组成原理:讲解复杂模型机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3.复杂模型机的设计方法:介绍复杂模型机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4.复杂模型机的搭建与调试: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1.讲授法:通过讲解复杂模型机的基本概念、组成原理和设计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复杂模型机的应用和设计。

4.实验法:指导学生进行复杂模型机的搭建与调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充足的实验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实验环节中来。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其学习态度和理解能力。

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以评估其掌握知识的情况。

3.考试:安排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复杂模型机实验报告

复杂模型机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复杂模型机的组成原理和结构特点;2. 掌握复杂模型机的操作方法和指令系统;3. 学会使用复杂模型机进行基本程序设计;4. 提高计算机组成原理和汇编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实验内容1. 复杂模型机简介复杂模型机是一种用于教学和研究的虚拟计算机系统,具有与真实计算机相似的硬件结构和指令系统。

它通常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部分组成。

2. 实验步骤(1)熟悉复杂模型机的硬件结构1)了解运算器的组成和功能;2)了解控制器的组成和功能;3)了解存储器的组成和功能;4)了解输入输出设备的组成和功能。

(2)掌握复杂模型机的操作方法和指令系统1)学习复杂模型机的指令格式和寻址方式;2)掌握基本指令的使用方法,如数据传送、算术运算、逻辑运算、控制转移等;3)了解中断和异常处理机制。

(3)使用复杂模型机进行基本程序设计1)编写一个简单的程序,实现数据输入、处理和输出;2)使用复杂模型机的指令系统进行程序调试和优化。

(4)分析实验结果1)分析程序执行过程中的数据变化;2)分析程序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熟悉了复杂模型机的硬件结构,了解了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部分的功能。

2. 掌握了复杂模型机的操作方法和指令系统,能够使用基本指令进行程序设计。

3. 编写了一个简单的程序,实现了数据输入、处理和输出功能。

4. 分析了程序执行过程中的数据变化,发现了程序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四、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加深了对计算机组成原理和汇编语言的理解,提高了实际应用能力。

2. 学会了使用复杂模型机进行基本程序设计,为今后学习计算机组成原理和汇编语言打下了基础。

3. 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通过查阅资料和与同学讨论,最终解决了问题,提高了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建议在今后的实验中,进一步学习复杂模型机的更多指令和功能,提高自己的编程水平。

计算机硬件课程设计报告——拓展接口的复杂模型机设计

计算机硬件课程设计报告——拓展接口的复杂模型机设计

计算机硬件课程设计报告——拓展接口的复杂模型机设计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组员1:组员2:起止时间:目录一、实验目的 (3)二、实验内容 (3)三、实验思路 (3)四、实验原理 (3)五、实验步骤 (10)六、实验设计 (11)七、实验心得 (14)一、实验目的经过一系列硬件课程的学习及相关实验后,做一个综合的系统性的设计,这在硬件方面是一个提高,进一步培养实践能力。

二、实验内容搭建一台有拓展接口的8位模型机,指令系统要求有10条以上,其中包括运算类指令、传送类指令、控制转移类指令、输入输出指令、停机指令等。

三、实验思路1、确定设计目标:确定所设计计算机的功能和用途。

2、确定指令系统:确定数据的表示格式、位数、指令的编码、类型、需要设计哪些指令及使用的寻址方式。

3、确定总体结构与数据通路:总体结构设计包含确定各部件设置以及它们之间的数据通路结构,列出各种信息传送路径以及实现这些传送所需要的微命令。

4、设计指令执行流程:数据通路确定后,就可以设计指令系统中每条指令的执行流程。

根据指令的复杂程度。

每条指令所需要的机器周期数。

对于微程序控制的计算机,根据总线结构,需要考虑哪些微操作可以安排在同一个微指令中。

5、确定微程序地址:根据后续微地址的形成方法,确定每条微程序地址及分支转移地址。

6、根据微指令格式,将微程序流程中的所有微操作进行二进制代码化,写入到控制存储器中的相应单元中。

7、组装、调试:在总装调试前,先按功能模块进行组装和分调,因为只有功能模块工作正常后,才能保证整机的运行正确。

四、实验原理1、指令系统及指令格式(1)数据格式8位。

(2)指令格式:指令系统应包括:算术逻辑运算指令、访存指令、控制转移指令、I/O指令、停机指令。

一般指令格式如下:O P-C O D E(4位)R S(2位)R D(2位)D A T A /A D D R (8位)其中R S 、R D 可以是R 0、R 1、R 2中任一个,它们的代码分别为00、01、10。

组成原理课程设计-复杂模型机

组成原理课程设计-复杂模型机

课程设计报告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设计题目:复杂模型机专业:xxxxxx 姓名:xx学号:xxxxx 同组人:xxxxxx 指导教师:xx二零一六年一月目录1、课程设计任务书 (3)1.1 设计任务 (3)1.2 性能指标和设计要求 (3)2、本设计模型机体系结构及功能 (3)2.1 模型机的体系结构 (3)2.2 模型机所具有的基本功能 (4)3、模型机硬件设计 (4)3.1 模型机总体结构设计 (4)3.2 模型机的硬件实现 (5)3.3 模型机数据通路的设计 (5)4、模型机机器指令系统设计 (6)4.1 指令设计 (6)4.2 指令格式 (6)4.3 指令系统 (8)5、模型机控制器微程序设计 (9)5.1 机器指令周期分析 (9)5.2 模型机硬件译码电路 (9)5.3 微程序流程图设计 (11)5.4 微指令格式设计 (12)5.5 微指令编码设计 (12)5.6微指令地址及控存存储器设计 (13)6、模型机功能测试 (14)6.1 机器指令功能调试 (14)6.2整机功能测试 (17)7、结论 (18)8、致谢 (18)9、附录 (18)1、附录一 (18)2、附录二 (19)1、课程设计任务书1.1 设计任务1、基本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

2、在基本模型机的基础上设计一台复杂模型机。

1.2 性能指标和设计要求利用所学过的理论知识,特别是微程序设计的思想,设计基于微程序控制器的模型计算机,包括设计相应的硬件平台、机器指令系统和微指令等。

设计环境为TD-CMA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实验箱、微机,联机软件等。

同时设计好基于模型机的测试验证程序,并在设计好的硬件平台上调试通过,以验证所设计的模型机功能的可行性与可靠性。

在设计完成的前提下,撰写出符合要求的课程设计说明书并通过设计答辩。

1.基本模型机设计与实现设计一台简单模型机,在具备基本必要的硬件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要求其机器指令系统至少要包括五条不同类型指令:如一条输入指令(假设助记符为IN),一条加法指令(假设助记符为ADD),一条输出指令(假设助记符为OUT)、一条无条件转移指令(假设助记符为JMP)和一条停机指令(假设助记符为HLT);在设计好的模型机基础上,设计一个进行两个数求和运算的测试验证程序,用以验证模型机功能的可行性与可靠性。

复杂模型机设课程设计报告

复杂模型机设课程设计报告

复杂模型机设课程设计报告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复杂模型机的结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2. 学习并运用模型机的编程方法,实现对简单任务的执行;3. 掌握模型机的调试与优化方法,提高模型机的运行效率。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搭建简单的复杂模型机;2. 能够运用编程语言对模型机进行编程,实现特定功能;3. 能够分析并解决模型机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在团队中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2. 增强学生对工程技术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培养探究精神;3. 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认识到复杂模型机在现代科技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课程,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复杂模型机的相关知识。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年级阶段,具备一定的学科基础和动手能力,对新技术充满好奇,喜欢探究和挑战。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实际操作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复杂模型机的基本概念与结构:介绍模型机的定义、分类及其工作原理,重点讲解复杂模型机的结构组成和功能。

教材章节:第一章 模型机概述2. 模型机的编程方法:学习编程语言,掌握模型机的编程技巧,实现基本指令的编写与执行。

教材章节:第二章 编程语言与编程方法3. 模型机的搭建与调试:讲解如何设计并搭建复杂模型机,学会使用调试工具,对模型机进行调试与优化。

教材章节:第三章 模型机的搭建与调试4. 实际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复杂模型机的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模型机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实际应用。

教材章节:第四章 复杂模型机应用案例5. 综合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设计并搭建一个简单的复杂模型机,实现特定功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计算机硬件课程设计报告——复杂模型机设计

计算机硬件课程设计报告——复杂模型机设计

计算机硬件课程设计报告复杂模型机设计一、实验目的经过一系列硬件课程的学习及相关实验后,做一个综合的系统性的设计,这在硬件方面是一个提高,进一步培养实践能力。

二、实验原理搭建一台8位模型机,指令系统要求有10条以上,其中包括运算类指令、传送类指令、控制转移类指令、输入输出指令、停机指令等。

三、实验思路1、确定设计目标:确定所设计计算机的功能和用途。

2、确定指令系统:确定数据的表示格式、位数、指令的编码、类型、需要设计哪些指令及使用的寻址方式。

3、确定总体结构与数据通路:总体结构设计包含确定各部件设置以及它们之间的数据通路结构,列出各种信息传送路径以及实现这些传送所需要的微命令。

4、设计指令执行流程:数据通路确定后,就可以设计指令系统中每条指令的执行流程。

根据指令的复杂程度。

每条指令所需要的机器周期数。

对于微程序控制的计算机,根据总线结构,需要考虑哪些微操作可以安排在同一个微指令中。

5、确定微程序地址:根据后续微地址的形成方法,确定每条微程序地址及分支转移地址。

6、根据微指令格式,将微程序流程中的所有微操作进行二进制代码化,写入到控制存储器中的相应单元中。

7、组装、调试:在总装调试前,先按功能模块进行组装和分调,因为只有功能模块工作正常后,才能保证整机的运行正确。

四、实验原理1.指令系统及指令格式:指令系统应包括:算术逻辑运算指令、访存指令、控制转移指令、I/O指令、停机指令。

一般指令格式:指令系统如: ADD RS,RD MOV DATA,RD MOV RS,[ADDR] JZ ADDRIN RD HALT其中RS 、RD为R0、R1、R2中之一,DATA为立即数,ADDR为内存地址。

2.指令微操作流程3.微指令格式299-b s1 s0 m 功能0 0 0 任意保持0 1 0 0 循环右移0 1 0 1 带进位循环右移0 0 1 0 循环左移0 0 1 1 带进位循环左移任意 1 1 任意装数4.微程序入口地址形成寄存器地址译码电路5.模型机的时序6.模型机数据通路7.微程序装载格式机器指令格式: $Pxxxx 微指令格式: $Mxxxxxxxx8.模型机组装电路图五、实验步骤:1、按照给定模型机组装电路图连接电路;2、连通实验箱与PC机,打开CMP软件,测试实验箱是否正常;3、设计微指令,画出其微操作流程图,并翻译成相应的微指令格式;4、设计包含这些微指令的机器指令程序,并翻译成相应机器指令格式;5、把设计好微指令和机器指令保存为TXT文件,然后装载入CMP;6、打开复杂模型机,然后用单步机器指令运行程序并调试;7、检查LED数码管输出结果是否正确,最后撰写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复杂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复杂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一~复杂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课程设计2011 年 12 月设计题目 学生姓名学 号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复杂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范加林20092697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9-2郭骏一、课程设计目的与要求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是《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之后开设的实践环节课程。

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计算机原理系列课程相关内容的理解,掌握CPU设计的基本方法和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原理,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锻炼计算机硬件的设计能力、调试能力;培养严谨的科学实验作风、良好的工程素质及团队协作精神,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设计要求:基于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实验系统设计并实现一个具有16条机器指令、采用微程序控制器的8位计算机。

并根据设计课题要求,给出模型机的设计方案(包括指令系统和硬件结构)。

画岀所设计计算机的硬件连接图,针对所设计的指令系统编写出相应的微程序。

对所设计的计算机进行安装与调试。

编写测试程序, 对系统进行验证。

编写课程设计报告。

二、指令格式和指令系统(-)指令格式K数据格式模型机规定采用定点补码表示数据,且字长为8位,其格式如下:7 6 5 4 3 2 1 0符号尾数其中第7位为符号位, 数值表7K范是:W X<lo2、指令格式模型机设计四大类指令共16条,其中包括算术逻辑指令、I/O指令、访问及转移指令和停机指令。

(1)算术逻辑指令设计9条算术逻辑指令并用单字节表示,寻址方式采用寄存器直接寻址,其格式如下:7 6 5 4 3 2 1 0OP-CODE Rs Rd其中,OPCODE为操作码,Rs为源寄存器,Rd为目的寄存器,并规定:Rs 或Rd选定的寄存器00R001R110R211R39条算术逻辑指令的名称、功能和具体格式见7-12-1o⑵访问指令及转移指令模型机设计2条访问指令,即存数(STA)、取数(LDA) , 2条转移指令,即无条件转移(JMP)、结果为零或有进位转移指令(BZC),指令格式为:其中“00 M”为源码段,2OP-CODE为目的码段(LDA、STA指令使用)。

计算机硬件基于微程序的复杂模型机课程设计报告

计算机硬件基于微程序的复杂模型机课程设计报告

硬件课程设计报告——基于微程序的复杂模型机设计硬件课程设计报告——基于微程序的复杂模型机设计一、硬件课程设计目的经过一系列硬件课程的学习及相关实验之后,做一个综合的系统性设计,这在硬件方面是一个提高,可进一步培养实践能力。

二、硬件课程设计内容搭建一台8位模型机,指令系统要求有10条以上,其中包括运算类指令、传送类指令、控制转移类指令、输入输出指令、停机指令等。

三、指令系统列表采用的一般指令格式为:7 4 3 2 1 0四、微操作流程图R1->BUSR1->BUS BUS->DR2 R1->BUS BUS->DR2 R1->BUS五、验证程序IN R0MOV R1,05HADD R1,R0MOV R1,[R0]SUB R0,R1JNZ P1MOV [R0],R0AND R0,R1P0: OUT R0P1: OR R0,R1JMP P0六、机器指令及微程序机器指令如下:$P0000 ; IN R0$P0121$P0205 ; MOV R1,05H$P0354 ; ADD R1,R0$P0441 ; MOV R1,[R0]$P0531 ; SUB R0,R1$P0660$P0731 ; JZ(JC)$P0870 ; MOV[R0],R0$P0984 ; AND R0,R1$P0A10 ; OUT R0$P3132 ;JZ(YES)$P3294 ;OR R0,R1$P33A0$P340A ;JMP微指令如下:$M00018001 ;00→01$M0101ED82 ;PC→AR,PC+1$M0200C050 ;RAM→BUS,BUS→IR,P(1)$M10001001 ;INPUT→R0$M1201ED83 ;PC→AR,PC+1$M03009001 ;RAM→BUS,BUS→R1$M1301A404 ;R0→BUS,BUS→DR1$M0401B205 ;R1→BUS,BUS→DR2$M05619A01 ;DR1减DR2→R0$M1401E206 ;R0→BUS,BUS→AR$M06000901 ;RAM→BUS,BUS→R1$M1501A407 ;R1→BUS,BUS→DR1$M0701B208 ;R0→DR2,BUS→DR2$M08959B41 ;DR1加DR2→R1$M1601ED89 ;PC→AR,PC+1$M0900E0E0 ;RAM→BUS,BUS→AR,P(3)$M3000D181 ;RAM→BUS,BUS→PC$M20018001 ;空操作$M1701E20A ;R0→BUS,BUS→AR$M0A028401 ;R0→BUS,BUS→RAM$M1801A40B ;R0→BUS,BUS→DR1$M0B01B20C ;R1→BUS,BUS→DR2$M0CB99A01 ;DR1DR2→R0$M1901A40D ;R0→BUS,BUS→DR1$M0D01B20E ;R1→BUS,BUS→DR2$M0EE99A01 ;DR1+DR2→R0$M1A01ED8F ;PC→AR,PC+1$M0F00D181 ;RAM→BUS,BUS→PC$M11030201 ;R0→OUTPUT七、实验截图八、心得体会实验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就是在输入微程序和老师的测试程序时比较费力,弄不好又要重新输入(后来听说可以使用软件直接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硬件课程设计报告
复杂模型机设计
一、实验目的
经过一系列硬件课程的学习及相关实验后,做一个综合的系统性的设计,这在硬件方面是一个提高,进一步培养实践能力。

二、实验原理
搭建一台8位模型机,指令系统要求有10条以上,其中包括运算类指令、传送类指令、控制转移类指令、输入输出指令、停机指令等。

三、实验思路
1、确定设计目标:确定所设计计算机的功能和用途。

2、确定指令系统:确定数据的表示格式、位数、指令的编码、类型、需要设计哪些指令及使用的寻址方式。

3、确定总体结构与数据通路:总体结构设计包含确定各部件设置以及它们之间的数据通路结构,列出各种信息传送路径以及实现这些传送所需要的微命令。

4、设计指令执行流程:数据通路确定后,就可以设计指令系统中每条指令的执行流程。

根据指令的复杂程度。

每条指令所需要的机器周期数。

对于微程序控制的计算机,根据总线结构,需要考虑哪些微操作可以安排在同一个微指令中。

5、确定微程序地址:根据后续微地址的形成方法,确定每条微程序地址及分支转移地址。

6、根据微指令格式,将微程序流程中的所有微操作进行二进制代码化,写入到控制存储器中的相应单元中。

7、组装、调试:在总装调试前,先按功能模块进行组装和分调,因为只有功能模块工作正常后,才能保证整机的运行正确。

四、实验原理
1.指令系统及指令格式:
指令系统应包括:算术逻辑运算指令、访存指令、控
制转移指令、I/O指令、停机指令。

一般指令格式:
指令系统如: ADD RS,RD MOV DATA,RD MOV RS,[ADDR] JZ ADDR
IN RD HALT
其中RS 、RD为R0、R1、R2中之一,DATA为立即数,ADDR
为内存地址。

2.指令微操作流程Array
3.微指令格式
4.微程序入口地址形成
寄存器地址译码电路
5.模型机的时序
6.模型机数据通路
7.微程序装载格式
机器指令格式: $Pxxxx 微指令格式: $Mxxxxxxxx
8.模型机组装电路图
五、实验步骤:
1、按照给定模型机组装电路图连接电路;
2、连通实验箱与PC机,打开CMP软件,测试实验箱是否正常;
3、设计微指令,画出其微操作流程图,并翻译成相应的微指令格式;
4、设计包含这些微指令的机器指令程序,并翻译成相应机器指令格式;
5、把设计好微指令和机器指令保存为TXT文件,然后装载入CMP;
6、打开复杂模型机,然后用单步机器指令运行程序并调试;
7、检查LED数码管输出结果是否正确,最后撰写实验报告。

六、实验设计:
1.流程图设计:
2.微程序设计:
$P0000 ; IN R0
$P0110 ; OUT R0
$P0221 ; MOV RO -> R1;
$P0331 ; INC R1 ;
$P0441 ; ADD: R0+R1 -> R1;
$P0554 ; OR: R1 or R0->R0 ;
$P0664 ; SUB:R1 R0 -> R0
$P0774 ; MOV:[R1]->MEM->R0
$P0881 ; NOT:R1
$P0990 ; JMP:10010000
$P0A00
$M00018001 ; COMMON LANG
$M0101ED82 ; COMMON LANG
$M0200C050 ; COMMON LANG
$M10001001 ; 10 000 000000 000 001 000 01H $M11070401 ; 11 000001 110 000 010 000 01H $M12019201 ; 12 000000 011 001 001 000 01H $M1301A403 ; 13 000000 011 010 010 000 03H
$M03019B41 ; 03 000000 011 001 101 101 01H
$M1401A204 ; 14 000000 011 010 001 000 04H $M0401B405 ; 04 000000 011 011 010 000 05H $M05959A01 ; 05 100101 011 001 101 000 01H
$M1501A206 ; 15 000000 011 010 001 000 06H $M0601B407 ; 06 000000 011 011 010 000 07H $M07E99B41 ; 07 111010 011 001 101 101 01H
$M1601A408 ; 16 000000 011 010 010 000 08H $M0801B209 ; 08 000000 011 011 001 000 09H $M09619A01 ; 09 011000 011 001 101 000 01H $M1701E20A ; 17 000000 011 110 001 000 0AH $M0A009001 ; 0A 000000 001 001 000 000 01H
$M1801A40B ; 18 000000 011 010 010 000 0BH $M0B099B41 ; 0B 000010 011 001 101 101 01H $M1901ED8C ; 19 000000 011 110 110 110 0CH $M0C00D181 ; 0C 000000 001 101 000 110 01H 3.微程序通路图
七、实验心得
本次硬件课程设计做的是设计复杂模型机,其中需要运用到计算机组成原理和微机原理的相关知识。

通过让我们自己动手编写微程序,让我们对于计算机硬件基础有了更为具象的理解。

实验刚开始的时候,老师就给我们讲解了从设计到最后完成微指令的一系列指导,当时听的比较认真,基本理解了设计复杂模型机指令的方法.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不清楚的,也能通过老师给出的演示文稿PPT或者直接询问老师来解决问题.基本上整个流程进行的比较顺利.从简单的IN语句开始,循序渐进,直到最后的跳转语句,对照微指令格式表和机器指令表,实现了之前本以为非常复杂的指令系统.期间遇到bug或者问题的时候,我们也学会了通过观察通路图的方法来验证程序哪部分写错。

由于实验过程存在着很多位的0,1,稍有不慎便会出现微指令或者机器指令写错的情况,所以在操作的过程中,两人通力合作,共同一步一步全神贯注地去编写,调试,查看。

通过观察通路图的数据流,让我们对于曾经书本上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一条条汇编指令的内部数据流动情况有了深刻的理解,对我们日后编程中更好的提高机器运行效率有很大的帮助.
总体来说,本次硬件课程设计较为顺利,感谢老师的悉心指导,让我们有了巨大的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