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贸促会2020年度工作总结N

**市贸促会2020年度工作总结2020年,突如其来的全球性疫情给我市经济社会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也给全市国际经贸促进工作带来最严峻挑战,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贸促系统认真学贯彻落实****在**、**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决扛起“重要窗口”的使命担当,按照“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要求,主动融入“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225”外贸双万亿行动等重点工作,迅速投入稳外贸攻坚战,全力化解企业因疫情导致的贸易纠纷,充分发挥国际经贸促进机构职能优势,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致力于全面深化贸促改革,在夯实贸促工作基础上取得新突破。一是推进国企脱钩改革。坚决落实省市国资改革有关要求,经前期充分沟通协调,于10月12日顺利将欧德公司划转至**市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按照“脱钩不脱离”导向,对该公司实行纯业务指导模式。启动挂牌转让调解中心在**中博展览有限公司35%股权的前期工作。二是推进基层贸促机构建设。指导各区县(市)贸促会有序推进深化改革工作,进一步完善基层贸促机构建设与力量配备,新成立海曙区贸促会,实现10个区县(市)贸促机构全覆盖。新成立科技创新、知识产权等3个行业贸促会,目前共有23家行业贸促会。建立开发园区贸促工作联系机制,明确杭州湾新区、高新区、石化园区等开发园区的贸促工作

联系部门和人员。三是推进全市贸促系统工作联动。加强对区县(市)贸促会的业务指导,依托“三服务”、重大经贸活动组织参与等抓手,各地贸促会在国际联络、贸易促进、法律服务、信息服务等方面较好加强了系统联动,且均亮点特色纷呈。年初积极争取到省贸促会50万元捐助资金,并根据各区县(市)疫情程度,及时合理分配至各地贸促机构,定向用于基层一线防疫用品采购。进一步密切与相关行业协会联系,整合行业协会的资源,发挥行业贸促会的作用,促进全市各行业国际经贸促进工作的开展,如塑料、金属软管、化工等行业贸促会参与新材料展博览会招展、承办论坛等活动。四是推进甬舟贸促一体化。根据市委市政府《**市推进甬舟一体化发展行动方案》决策部署,积极探索贸促系统加强区域合作新路子,于2020年9月与舟山贸促会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通过整合甬舟两地各自优势和特色,实现甬舟两地贸促资源共享和区域协同发展。

(二)致力于国际联络平台建设,在推动多双边经贸合作上取得新突破。一是世博会参与有序推进。积极筹办2020年迪拜世博会“**周”**主题日活动,制定活动方案,并按计划有序地推进各项准备工作。二是国际经贸服务载体成效显著。成功举办中国(**)-“一带一路”国家商会商务合作对接会,首次采取线上+线下模式,现场促成我市与4国商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签约项目8个,贸易成交额达2100

万美元,服装、家具、玩具婴童等行业线上对接洽谈取得成果丰硕。充分发挥中国-中东欧联合商会**联络办公室的作用,向中东欧17国及周边国家的22个商会发慰问邮件,成功承办**-中东欧地区商协会经贸合作交流研讨会,协办“千商甬聚筑梦中东欧”“17+1”经贸合作论坛,进一步推动**与中东欧各国的经贸往来。积极参与中国贸促会“投资中国”平台,宣传推广我市营商环境、重点园区、重点项目,提供外商来甬投资全流程服务。三是互联互通机制不断拓展。进一步拓展与境外贸促机构的经贸合作,加强国际经贸投资交流,探索建立长期有效的工作联系机制,通过互访、经贸视频见面会等多种方式进行国际联络,目前已与115家境内外商协会、企业建立并保持友好合作关系。

(三)致力于创新贸易促进模式,在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上取得新突破。一是组织企业参加境外展。密切关注各国疫情发展态势和入境限制措施,精准指导出国境参展企业应对可能的风险,积极排摸企业参展意向,及时调整出国境参展计划,稳妥组织企业参加出国境展览,全年度共完成出展项目16个,出展展位数253个,出展企业数171家次,达成贸易成交额逾2亿美元。创新拓展线上展,举办和组织参与中国-拉美(墨西哥)国际贸易数字展等线上展14场,共有600余家企业参加,促成直接贸易成交1.76亿元人民币。二是大力培育国内展会品牌。依托我市有关传统

产业基础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化“产学研”办展合作,扩大内展项目境内外合作渠道,进一步提升办展层次和成效,着力培育壮大**展会品牌。成功举办第17届中国文具礼品博览会、2020**进口商品展览会、中国(**)国际新材料科技与产业博览会等高质量展会,各项参展数据创历史新高,展出总面积达6.5万平方米以上、项目合作与现场成交额超百亿人民币,为促进我市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搭建了优质的展会平台,推动了我市相关产业拓展国内外市场和转型升级。三是帮助出口企业“转内销”。举办出口转内销潜力及对策研讨会,组建专业骨干和下属企业负责人服务专班入驻**(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梳理排摸园区内销电商公司名录清单,为全市出口转内销企业搭建对接渠道,促成42家出口企业与6家电商达成合作意向。支持出口企业参与政府采购,助推外销产品转内销,帮助17家**出口企业入驻政采云平台**内销馆。四是助力防疫用品出口。积极推荐35家企业入驻省贸促会防疫物资出口信息平台,与市经信局合作建立市防疫出口物资平台;与**世贸通国际贸易公司合作,组织15家企业参加上海防疫物资展览会;主动对接罗马尼亚、波兰等20多国商协会,推送我市防疫物资出口企业名单及生产信息。以上举措直接促成防疫物资出口超过4000万件,出口额超2千万美元。

(四)致力于法律服务扩面提质,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取得新突破。一是大力推进贸易便利化。继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采取网上申办、快递返回等方式,推行“不见面办理”;开展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和原产地证企业备案“两证合一”工作,首次签发电子化中国-东盟优惠原产地证书。一年来共签发一般原产地证89453份、优惠原产地证20645份,出具商事证明书66831份、使领馆认证6049份,完成ATA 出口单册证32份,新增注册企业673家,荣获全国贸促系统自贸协定签证工作先进集体。针对疫情引发的外贸退单、弃货拒收、延期交货等风险,第一时间免费为外贸企业办理不可抗力事实性证明业务,帮助企业最大限度减轻因疫情造成不能履行合同的损失,累计为企业出具297份证明书,采纳率达98%,涉及合同金额约3.15亿美元,办件量和采纳率均为全省第一。二是加大涉外商事法律服务力度。着力构建国际商事法律服务体系,调整充实涉外商事法律专家团;联合市司法局等组建专家团队,开展“百家律所千名律师进万企”抗疫情促复工助复产法律服务专项行动。帮助企业应对国际经贸摩擦,组织企业参加国际贸易摩擦应诉工作,收集、报送加征关税排除清单。举办国际商事法律线上线下培训,开通24小时在线的法律咨询服务热线,组织专家队伍下基层、走企业,发现问题346个,出具法律意见书或风险提示函121份,提供法律帮助2413次。三是创新涉外商事

调解模式。与市中院、鄞州区法院建立诉调对接,以建立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为目标,实现涉外商事纠纷诉前诉中调解、ODR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共享合作,累计受理各类法律纠纷咨询、调解案件39件,调解工作取得较大突破。四是强化政策研究和信息咨询职能。及时搜集境内外经贸预警信息、经贸商机信息、政策措施动态、出入境管理限制等相关信息,通过“一网一号”、微信群、定期专刊等方式,及时向企业推送以上各类经贸信息,共计发布信息4680条,其中转发预警信息超2000条。积极向中国贸促会、**省贸促会,各级党委、政府,各类主流媒体等,及时报送稳外贸稳外资等工作信息、调研文章,宣传介绍我市国际经贸投资促进工作,反映企业需求,获评年度全国贸促系统宣传报道工作先进单位,并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有效参考,较好地发挥了代言工商的作用。

(五)致力于强化政治引领,在推进机关党建工作上取得新突破。一是推动责任压实。始终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完善党建责任三级清单,强化党的工作由党组书记主体抓、分管领导负责抓、其它业务领导配合抓的组织体系,把管党治党工作与中心工作同部署、同落实,确保党建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二是推动思想坚定。按照“两学一做”学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要求,结合“牢记初心使命、勇于奉献担当”专题教育实践活动第三阶段重点工作,充分利用“周二夜学”制度、

“学强国”APP等载体,深入学**思想,旗帜鲜明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三是推进行动落实。规范基层党的组织建设,按照规定程序,圆满完成机关党委(纪委)、基层党支部换届选举以及欧德公司党支部整建制划转。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持续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落实“三会一课”、专题组织生活日、民主评议党员、领导干部参加双重组织生活等基本制度。疫情期间,抽调27名干部、职工赴疫情隐患最严重的区域火车南站参加疫情防控工作,全力做好出站群众排查、“甬行码”注册登记、体温测量等工作,历时长达两个月,累计帮助申报登记进甬人员20万余人次,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回顾这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会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贸促会的作用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但仍存在一些不足:改革后机制运作效率还需加快提高,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还需加强;贸促系统上下合力促进投资贸易的作用还需充分发挥,履行主责主业与“重要窗口”模范生要求仍有差距;干部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方法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新体制要求。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