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江行采石岸,戏作渔父词》阅读答案及赏析

合集下载

《西江月-江行采石岸,戏作渔父词》阅读及答案

《西江月-江行采石岸,戏作渔父词》阅读及答案

《西江月-江行采石岸,戏作渔父词》阅读及答案《西江月?江行采石岸,戏作渔父词》阅读及答案《西江月?江行采石岸,戏作渔父词》阅读及答案西江月?江行采石岸,戏作渔父词①辛弃疾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镕金。

白鸥来往本无心,选甚风波一任。

别浦②鱼肥堪脍,前村酒美重斟。

千年往事已沉沉,闲管兴亡则甚③?注①此词作于《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之后。

②别浦:河流入江海之处。

③则甚:做什么。

这首词的上阕描写景色有何作用?作者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说“休说鲈鱼堪脍”,在此为何说“别浦鱼肥堪脍”?参考答案:爱师网整理①表达了对美好的自然风光的喜爱;②为下阕的描写生活场景及抒发感慨作铺垫。

“休说鲈鱼堪脍”是为了表达词人不愿归隐、希望为国效力的志向;本词说“别浦鱼肥堪脍”写出了隐居生活的惬意,借渔父不问国家兴亡之意,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意和无奈之情。

20XX—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指导思想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抓手,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推进教学改革。

努力实现教学创新,改革教学和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校的内涵性发展。

同时,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全面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加大教研、教改力度,深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

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创新与质量的关系,积极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生物教学自如化教学方法和自主化学习方式。

主要工作一、教研组建设方面:、深入学习课改理论,积极实施课改实践。

、以七年级新教材为“切入点”,强化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

、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把先进理念学习和教学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以学促研,以研促教,真正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强化教学过程管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效益,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抓好“五关”。

()备课关。

要求教龄五年以下的教师备详案,提倡其他教师备详案。

要求教师的教案能体现课改理念。

()上课关。

()作业关。

首先要控制学生作业的量,本着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的精神,要在作业批改上狠下工夫。

2018年广西河池市中考语文《西江月》阅读练习及答案.doc

2018年广西河池市中考语文《西江月》阅读练习及答案.doc

2018年广西河池市中考语文《西江月》阅读练习及答案古诗词阅读在中考语文考试中是必考题型,很多学生在古诗词阅读上失分,要想解答好古诗词阅读必须多做中考真题,下面为大家带来2018年广西河池市中考语文《西江月》阅读练习及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提高古诗词答题水平。

西江月(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季节?从哪些词语看出来? (2 分)【答案】写的是夏季的景色。

从鸣蝉稻花香蛙声可能看出。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文的赏析能力。

蝉是夏季之物,稻花香说明稻子并未成熟,正值夏季;扑面而来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

描写当时当地的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词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却是洋溢着丰收年景的夏夜。

(2)有人认为画线句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你认为如何?请简要分析。

(2分)【答案】可以这么认为。

旧时相识的茅店便突然主动出现在眼前,这是把茅店当成人来写了,好似茅店在迎接自己这个老友似的,这充分反映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这样理解就是拟人手法的运用了。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文的赏析能力。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因为作者平时经常往来于黄沙道中,明叨知道树林旁边有一茅草小店,但此时因为是在夜里,再加上心慌,却忽然不见了。

可是,过了小溪上的石桥,再拐个弯儿,那座旧时相识的茅店便突然主动出现在眼前,这该叫人多么高兴啊! 这样理解就是拟人手法的运用了,充分反映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当然如果认为是人主动发现了茅店,则就不是拟人修辞了。

)以上就是为大家带来的2018年广西河池市中考语文《西江月》阅读练习及答案,希望大家能够在练习中积累解题经验,这样才能在古诗词阅读上取得高分。

高考语文诗歌专题训练:江行诗

高考语文诗歌专题训练:江行诗

诗歌专题训练---------江行诗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行夜雨张乔江风木落天,游子感流年。

万里波连蜀,三更雨到船。

梦残灯影外,愁积苇丛边。

不及樵渔客,全家住岛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秋风落叶,连波万里,所写景象与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一联较为相似。

B.第四句照应题目“夜雨”,看似纯为客观写景,其实不言情而情在言外。

C.颈联紧承上句而来,笔法简洁凝练,“愁积”二字将无形之愁写得具体可感。

D.本诗语言刻意求工,记叙了诗人在旅途中的见闻和感受。

2.夜雨江船,诗人感触万端,表达了哪些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西江月·江行采石岸戏作渔父词①辛弃疾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熔金。

白鸥往来本无心,选甚②风波一任。

别浦鱼肥堪脍,前村酒美重斟。

千年往事已沉沉,闲管兴亡则甚③。

【注】①这首词是船行长江采石矶时所作,采石矶在今安徽当涂县西北,为长江最窄之处,地势险要。

②选甚:无论怎样。

③则甚:做什么。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该词用词精妙,“削”写出悬崖的高峻陡峭,“熔”写出落日余晖的温暖柔软。

B.该词的上阕第三四句意在突出白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不在意风波的洒脱。

C.上阕写山色之壮美、鸟儿之自在,为下阕转而写渔父隐居生活的闲适做了铺垫。

D.“别浦”两句既写出了渔夫隐居生活的惬意,同时也流露出词人的归隐之情。

4.这首词题为“戏作”,最后两句其实是反语,请联系辛弃疾的生平说说你对结尾两句的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行俳体钟惺虚船也复戒偷关,枉杀西风尽日湾。

舟卧梦归醒见水,江行怨泊快看山。

弘羊①半自儒生出,馁虎②空传税使还。

近道计臣心转细,官钱曾未漏渔蛮。

【注】①弘羊:桑弘羊。

汉武帝时受到重用,总管天下盐铁,以善理财著称。

②馁虎:饿虎。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即便是未曾载货的空船,只要过往江上,都要“湾”舟等待官府检查。

《西江月》的诗词阅读题及答案

《西江月》的诗词阅读题及答案

《西江月》的诗词阅读题及答案
《西江月》的诗词阅读题及答案
西江月(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路转溪桥忽见词句前文路转,后文忽见,透露出词人当时怎样的心境?(1分)
(2)请你展开想象,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的夏夜景象。

(2分)
参考答案:
(1)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惊喜),又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路途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

(1分,紧扣欢欣(惊喜)入迷,意对即可)
(2)示例:半夜里,明月爬上山头,皎洁的月光掠过树梢,惊飞了树枝上栖息的山鹊,它们惶惶地在林子上空盘旋;一阵阵清风徐徐吹来,幽静的田野里传来清脆悦耳的蝉鸣声。

(2分,语言生动形象1分,表达正确流畅 1分)。

西江月阅读习题及参考答案

西江月阅读习题及参考答案

西江月阅读习题及参考答案
西江月阅读习题及参考答案
西江月苏轼
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

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

素面常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注释】
①这首词据传是苏轼贬谪惠州时悼念侍妾朝云之作。

②瘴雾:惠州一带的.湿热之气。

③倒挂绿毛幺凤:(使者是)倒挂树上的绿毛小鸟。

幺凤:鸟名。

④涴(w):沾污。

⑤不与句:苏轼自注诗人王昌龄,梦中作梅花诗。

王诗中有梦中唤作梨花云句。

[1]这是苏轼被贬惠州时所作。

此年,侍妾王朝云病逝。

[2]东坡自注:岭南珍禽有倒挂子,绿毛,红啄如鹦鹉而小,自东海来,非尘埃中物。

[3]涴(w):沾污,弄脏。

语出唐张祜《集灵台二首》却嫌脂粉污颜色。

1.请分析作者笔下梅的形象。

(4分)
2.此词哪句话点明了题旨?请简要分析。

(7分)
参考答案
1.【①玉骨仙风,不染尘俗,品格高洁(冰清玉洁、品性高洁);
②不施粉黛而姿容俏丽,丽质天然。

(意思对即可。

不结合诗歌内容谈,减半给分。

)】
2.【高情已逐晓云空句。

(2分)全词咏赞了梅的形和神,寄托了作者哀悼朝云之情。

(1分)该句即集中表露了赞美哀悼之情,(1分)高情指对梅的喜爱之情,实指对朝云的怀念之情;(1分)晓云与朝云语义双关;(1分)空写尽了作者的悲哀、失落之情。

(1分)(分项给分,未答对高情已逐晓云空句不影响其他各处得分。

)】。

高考语文模拟金卷分项汇编(第06期)专题07 古典诗歌鉴赏(含解析)

高考语文模拟金卷分项汇编(第06期)专题07 古典诗歌鉴赏(含解析)

高考语文模拟金卷分项汇编(第06期)专题07 古典诗歌鉴赏(含解析)1.(14届安徽合肥高三第三次质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8分)西江月·江行采石岸,戏作渔父词①辛弃疾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镕金。

白鸥来往本无心,选甚风波一任。

别浦②鱼肥堪脍,前村酒美重斟。

千年往事已沉沉,闲管兴亡则甚③?[注]①此词作于《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之后。

②别浦:河流入江海之处。

③则甚:做什么。

【小题1】这首词的上阕描写了哪些景色?有何作用?(4分)【小题2】作者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说“休说鲈鱼堪脍”,在此为何说“别浦鱼肥堪脍”?(4分)2、(14届湖北黄冈高三4月统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唐叔良溪居【明】张羽高斋每到思无穷,门巷玲珑野望通。

片雨隔村犹夕照,疏林映水已秋风。

药囊诗卷闲行后,香灺灯光静坐中。

为问只今江海上,如君无事几人同?注:灺(xiè):灯烛灰,此指香灰。

【小题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4分)【小题2】本诗虽无惊人之笔,但措词亦值得品味,颔联中“犹”“已”就屡见功力,请分析这两词语的妙处。

(4分)3.(14届吉林长春高三第三次调研)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

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孟浩然春堤杨柳发,忆与故人期。

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

山阴定①远近,江上日相思。

不及兰亭会,空吟祓禊诗②。

【注释】①定:究竟。

②祓禊诗:疑指王羲之诸人的《兰亭集》诗。

【小题1】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春堤杨柳发”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何作用?(6分)【小题2】诗歌颔联“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与前后诗句有怎样的关联,请简要分析。

(5分)4.(14届陕西西安中学高三第三次质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南柯子忆旧仲殊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

数声啼鸟怨年华。

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

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①?【注】①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4)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4)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4)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初归石湖[南宋]范成大晓雾朝暾绀碧烘①,横塘②西岸越城东。

行人半出稻花上,宿鹭孤明菱叶中。

信脚自能知旧路,惊心时复认邻翁。

当时手种斜桥柳,无数鸣蝸翠扫空。

【注】①朝、(zhāo tūn) :初升的太阳。

绀(gàn) :稍微带红的黑色。

②横塘:湖名,在苏州市西南。

越城:古代越国的城池。

(1)请赏析本诗前两联的渲染烘托手法。

(2)本诗颈联中的“自能”和“时复”是否矛盾?请谈谈你的看法。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醉落魄①范成大栖鸟飞绝,绛河②绿雾星明灭。

烧香曳簟眠清樾③。

花影吹笙,满地淡黄月。

好风碎竹声如雪,昭华④三弄临风咽。

鬓丝撩乱纶巾折。

凉满北窗,休共软红⑤说。

【注释】①此词写于作者归隐石湖后。

②绛河:天河。

③樾:交相掩映的树木。

④昭华:古管乐器名,此处指笙。

⑤软红:红尘,指热衷于功名利禄的人。

(1)下列对本词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第一句以飞鸟归林栖息暗示时间已是深夜,此时天河中的星光在雾霭中时隐时现,闪烁不定。

B.“烧香曳簟眠清樾”句写出了词人于清荫之下点燃香炉、展开竹席,独自享受夜晚的宁谧清凉的情景。

C.词中的花影、月色与音乐相应相衬,眼前景、耳边乐与词人的心中情相契合,可谓情景交融,意蕴悠长。

D.“昭华三弄临风咽”中“弄”有两层意思,一指玩耍,把玩;又一指一曲为一弄。

“咽”,谓箫声幽咽,如泣如诉。

(2)“好风碎竹声如雪”一句历来被人们所称道。

请赏析此句的妙处。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冬末同友人泛潇湘杜荀鹤残腊泛舟何处好?最多吟兴是潇湘。

就船买得鱼偏美,踏雪沽来酒倍香。

猿到夜深啼岳麓,雁知春近别衡阳。

与君剩采江山景,裁取新诗入帝乡。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这首诗是作者与友人于冬末泛舟潇湘,以记游述怀的一首清逸之作。

B.首联就题起句,自问自答,点明创作目的。

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 培优易错试卷练习(含答案)及详细答案

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 培优易错试卷练习(含答案)及详细答案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西江月辛弃疾堂上谋臣帷幄,边头猛将干戈。

天时地利与人和,燕可伐与曰可。

此日楼台鼎鼐①,他时剑履山河。

都人齐和《大风歌》,管领群臣来贺。

【注释】①楼台鼎鼐:楼台指相府,古时把宰相治国比作鼎鼐调味。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开篇写堂上有善谋的贤臣,边疆有能战的将士,表达出对朝廷力量的肯定。

B. 诗人化用孟子的名言,指出只要南宋上下齐心,共同抗敌,北伐是可行的。

C. 下片写诗人眼见政治腐败,山河破碎,却依然对北伐的大好前景充满信心。

D. 本词语言晓畅,运用很多口语化的句子,读来朗朗上口,增加了词的魅力。

(2)从对北伐的情感态度上看,本词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相比,有什么不同?【答案】(1)C(2)本词上片分析北伐的大好形势,下片鼓励大家积极投入到抗金事业中去,表达了爱国军民企盼北代的共同心声,充满了胜利在握的豪情和壮志。

“元嘉草草”三句诗人借元嘉帝轻率鲁莽,想建立不朽战功,却落得仓皇逃命的故事,提醒南宋统治者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不要冒进。

【解析】【分析】(1)C项“下片写诗人眼见政治腐败,山河破碎”表述错误。

下片先写今日治国,再写明年胜利在握,表达了对北伐大好前景充满信心。

故选C。

(2)本题要求从对北伐的情感态度上看,本词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相比,有什么不同?本诗中根据上片“堂上谋臣帷幄,边头猛将干戈。

天时地利与人和,燕可伐与曰可。

”可知上片分析北伐的大好形势;根据下片“此日楼台鼎鼐①,他时剑履山河。

都人齐和《大风歌》,管领群臣来贺。

”可知下片鼓励大家积极投入到抗金事业中去,表达了爱国军民企盼北代的共同心声,充满了胜利在握的豪情和壮志。

而“元嘉草草”三句诗人借元嘉帝轻率鲁莽,想建立不朽战功,却落得仓皇逃命的故事,提醒南宋统治者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不要冒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江月•江行采石岸,戏作渔父词》阅读答案及赏析
【阅读理解题目】:
西江月•江行采石岸,戏作渔父词
辛弃疾
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镕金。

白鸥来往本无心,选甚风波一任。

别浦②鱼肥堪脍,前村酒美重斟。

千年往事已沉沉,闲管兴亡则甚③?
注:①此词作于《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之后。

②别浦:河流入江海之处。

③则甚:做什么。

1.这首词的上阕描写了哪些景色?简析其作用。

(5分)
2.作者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说“休说鲈鱼堪脍”,在此为何说“别浦鱼肥堪脍”?两种说法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6分)
【参考答案】:
1.词的上阕描写了壁立千仞、山林苍翠、落日铺江、白鸥闲飞的景色。

(1分)作用:表达了对美好的自然风光的喜爱;(2分)为下阕的描写生活场景及抒发感慨作铺垫。

(2分)
2.“休说鲈鱼堪脍”是为了表达词人不愿归隐、希望为国效力的志向;(2分)本词说“别浦鱼肥堪脍”写出了隐居生活的惬意,(2分)借渔父不问国家兴亡之意,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意和无奈之情。

(2分)简析
全词写出了一种今朝有酒今朝醉的豁达境界。

词首先写静景:壁立千仞,悬崖耸翠,余晖映水,落日熔金;后两句夹叙夹议:白鸥翔游是它的天性,既然风波无法预料又何必管它?河里的鱼肥美新鲜正是吃鱼的好时节,前村的好酒也值得喝干了再斟。

最后一句直抒感慨:前尘往事已随时间深埋,是兴盛风光还是衰败落寞又有何关系呢?不妨举杯痛饮,畅快今朝!
【赏析】:
这首词是船行长江采石矶时所作,采石矶在今安徽当涂县西北,为长江最窄之处。

据《续资治通鉴•卷一百三十五》记载:“(绍兴三十一年)十月戊午,中书舍人兼直学士院虞允文参谋军事;……十一月甲戌,命中书舍人参谋军事虞允
文往芜湖,趣(李)显忠交(王)权军,且犒师采石。

丙子,中书舍人、督视江淮军马府参谋军事虞允文,督舟师败金兵于东采石。

”这一仗虞允文带领一万宋军打败了四万金兵,是南宋难得的一次辉煌。

辛弃疾渡淮时,应该正是宋金鏖战之时,虞允文大败金兵,辛弃疾一定知道。

何况虞允文是辛弃疾的恩师,辛弃疾曾于南归十年后的乾道七年,在司农主簿小官任上写了著名的战略文章《九议》呈给当时的丞相虞允文,得到虞的赏识和采纳,辛弃疾后来的升任也与此不无关系。

按说到采石矶的辛弃疾应该是回顾胜利缅怀恩师激发诗情的地方,面对这个“感心之物”,按辛弃疾的性格应该浮想联翩、壮怀激烈奋而作豪放词才是,但出人意料的是他却偏偏作了一首戏作词,并且是他的创作历程中的第一首“戏作”的词。

表面看,淳熙五年是辛弃疾仕途平坦顺利的一年,稼轩时年39岁,正当年富力强,仕途亨通。

淳熙二年,是他命运转折的一年,受丞相叶衡的举荐,辛弃疾出任江西提刑,平茶商军赖文正之后,受到朝廷赏识,得到嘉奖与升迁,先后除秘阁修撰、调京西转运判官、差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再迁隆兴府江西安抚,到了淳熙五年的春天,在江西安抚任上只三个月的辛弃疾,就被召为大理少卿,到了京城临安。

同年九月,就又出任湖北转运副使。

正如他自己所说:“聚散匆匆不偶然,二年历遍楚山川。

”(《鹧鸪天•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吴头楚尾,一棹人千里。

”(《霜天晓月•旅兴》)
但此时辛弃疾心情是动荡不安的。

朝廷表面上基本相安无事,实际上矛盾重重,不仅有主战派与主和派的矛盾,还有各个派系、各种阵营、各个利益集体中的矛盾,当时新任的右丞相是史浩,他思想上对南归的豪杰志士很不以为然,甚至是歧视。

史浩曾经与张浚辩论,提出“中原决无豪杰,若有,何不起而亡金?”的观点,并称北方归来者为“归正人”,不赞成对“归正人”委以重任。

这使得辛弃疾困惑、忧虑,甚至是怨恨。

从他的词作《水调歌头》的题序中就可以清楚地看出:“淳熙丁酉,自江陵移帅隆兴,到官之三月被召,司马监、赵卿、王漕饯别。

司马赋〈水调歌头〉,席间次韵。

时王公明枢密薨,坐客终夕为兴门户之叹,故前章及之”。

辛弃疾痛恨朝廷中的“门户”之分,但在词中他说“孙刘辈,能使我,不为公”,对敌手表示不屑,但也表达了“但觉平生湖海,除了醉吟风月,此外百无功。

毫发皆帝力,更乞鉴湖东”,也有归隐的无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