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一章地球和地易错题集锦
河南省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一章地球和地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

河南省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一章地球和地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选择题1、下列四点既位于东半球,又位于北半球的是()A.B.C.D.答案:A赤道是南北半球的界线,所以北纬在北半球,南纬在南半球;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西经20°和东经160°组成的经线圈。
西经20°以东到东经160°是东半球。
由此判断a位于北半球、东半球;b位于南半球、东半球;c位于北半球、西半球;d位于南半球、西半球。
所以根据题意选A。
小提示:2、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A.转动中心相同B.转动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C.自转产生昼夜长短的变化,公转产生昼夜交替的变化D.自转和公转分开单独进行答案:B地球围绕地轴转,叫自转.地球围绕太阳转,叫公转.故A选项错误;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方向也是自西向东.故B选项正确;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公转产生的现象是四季更替和昼夜长短变化.故C选择错误;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公转.故D选项错误,故选B.小提示:本题考查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其方向和周期以及产生的地理现象.3、毛主席曾说“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适用于()A.极地地区B.赤道地区C.回归线D.极圈附近答案:B分析题干可知,“坐地日行”是指地球的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天,“八万里”指路程约为8万里(也就是4万千米),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长约4万千米。
要想“坐地日行八万里”也就是4万千米,只有在赤道地区才有可能实现,所以选项 A、C、D不符合题意,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4、当我们在一个陌生的城市旅游时,选择最恰当的图应当是()A.比例尺尽可能小的地图B.世界地图C.比例尺尽可能大的地图D.中国地图答案:C当我们在一个陌生的城市旅游时,由于对这个城市不熟悉,应当选泽该城市内容详细的地图,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河南省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一章地球和地基本知识过关训练

河南省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一章地球和地基本知识过关训练选择题1、为什么“欲穷千里目”要“更上一层楼”()A.因为地球是球体B.站的高,前面遮挡的东西少C.要看的风景在上层楼D.高处视野好答案:A分析:本题属于地球的形状这一知识点,需要掌握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相关知识点的基础上,对材料中图示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乘船出海时,港口的灯塔会从下到上依次从视野中消失,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世界不同地区,看北极星的仰角不同、月食时,阴影始终是弧形的、麦哲伦环球航行、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人越往山上爬,看到的地平圈就越大(或站在大地上,无论向那个方向走,永远也走不到地平线)等。
故选择A答案。
小提示: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今天,人们通过从宇宙空间发回的地球卫星照片,就能看清地球的真实形状.但是,在此之前,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看到地球的全貌.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2、海拔较高,地面坦荡或起伏不大,但边缘陡峻的地形是()A.山地B.高原C.平原D.盆地答案:B分析: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陆地表面的地形多种多样,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表起伏小.不同的是,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边缘比较陡峭.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点是地表崎岖不平.不同的是,山地较高,海拔多在500,坡度较陡,沟谷较深;而丘陵较低,海拔大致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相对低平.也有些盆地内部分布着起伏的丘陵,但比四周的山地、高原仍要低得多.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表起伏小.不同的是,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边缘比较陡峭.根据题意.故选B.3、有关地球仪上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纬线长度相等B.所有经线长度相等C.经线指示东西方向D.纬线指示南北方向答案:B在地球仪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所有的经线都相等,纬线有长有短,赤道最长,两极点最短。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高频考点:《地球与地图》易错简答题

1.用实例说明地球是个球体(1)晴朗的白天,站在海边眺望从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远离海岸的船只,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2)站得高看得远。
(3)发生月食时,地球挡住了一部分太阳光,我们看到地球的影子投到月球表面,影子的边缘总是弧形的。
2.地球公转的重要特征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之间总保持66.5°的夹角;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北极总指向北极星附近。
3.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1)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移动:太阳直射的最北界线是北回归线,最南界线是南回归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南北回归线上,太阳每年直射一次;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每年直射两次。
(2)昼夜长短变化:太阳直射在北半球时,北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往北昼越长,直到出现极昼,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的过程,就是北半球白昼增长的过程。
反之相反。
(3)季节变化:季节变化的原因,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这样,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表面接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就不完全相同,变产生了季节的变化。
四季划分:以北半球为例,夏至日前后一段时间,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较多,形成了夏季;冬至日前后一段时间,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较少,形成了冬季,春分和秋分日前后一段时间,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比夏季少,比冬季多,分别形成春季和秋季。
南半球的季节和北半球相反。
4.比例尺大小与范围大小、内容详略的关系图幅大小相同的两幅地图,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实地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知识提纲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地球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3、地球仪(注意:地球仪是正球体。
)①地轴: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想轴°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两个交点叫两极。
2023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易错疑难集训(一)作业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3.B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沿任意经线行进(即向正南或正北方向行进)相同的路程,所跨 的纬度大小一致。从A点出发,最后仍会回到A点的初始纬度(40°N)。纬线指示东西方 向,沿纬线行进(即向正东或正西方向行进)相同的路程,所跨的经度大小不一致,在低纬度 地区向正西行进100千米所跨的经度小于在高纬度地区向正东行进100千米所跨的经度。 从A点出发,最终不会回到A点的初始经度(60°W),而是在60°W以东。
易错点2 东西经度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6. 原创李华在整理知识时绘制了东西半球划分示意图(如下图),他在与同桌交流学习 心得时却发现示意图存在错误,这导致李华推导出了错误结论。在下列结论中,错误的 是( ) ① 代表西半球的范围 ②0°经线位于东半球 ③180°经线位于西半球 ④180°经线位于东半球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2.B a、b两地纬度较低,c、d两地纬度较高,且四地所跨经、纬度相同,故实际面积a>c, 故选B。
易错点1 纬线和经线的长度
3. 某人从下图中的A点出发,依次向正南、正西、正北、正东各行进100千米,最后应该 () A.正好回到A点 B.到达A点的东方 C.到达A点的西方 D.到达A点的北方
易错点1 纬线和经线的长度
4. 读图并判断下列关于地球仪上本初子午线和赤道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本初子午线的长度等于经线圈的长度 B.赤道的长度大于其他任何纬线圈的长度 C.赤道的长度大约是本初子午线长度的一半 D.本初子午线的长度大于任何经线的长度
答案
4.B 本初子午线是0°经线,在地球仪上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长度相等,而经线圈由两 条相对的经线组成,故本初子午线的长度是经线圈的一半;赤道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赤 道的长度约是本初子午线的2倍。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单元易错题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单元易错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下列关于地球形状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天圆地方。
- B.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 C. 地球是正球体。
- D. 地球是一个扁球体。
答案:B。
解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通过多种手段,如麦哲伦环球航行、卫星照片等证明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A选项“天圆地方”是古代的错误认识;C选项地球不是正球体;D选项“扁球体”表述不准确。
2. 本初子午线是()- A.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 B. 东经与西经的分界线。
- C. 计算纬度的起始线。
- D.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答案:B。
解析:本初子午线即0°经线,是东经与西经的分界线。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计算纬度的起始线是赤道(0°纬线);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
3. 地球上最长的纬线是()- A. 北极圈。
- B. 北回归线。
- C. 赤道。
- D. 本初子午线。
答案:C。
解析:赤道是0°纬线,纬线的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赤道是最长的纬线。
北极圈是66.5°N,北回归线是23.5°N,本初子午线是经线不是纬线。
4. 下列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所有经线长度都不相等。
- B. 纬线指示南北方向。
- C. 经线指示东西方向。
- D. 所有纬线都相互平行。
答案:D。
解析: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A错误;纬线指示东西方向,B错误;经线指示南北方向,C错误;所有纬线都相互平行,D正确。
5. 纬度的变化规律是()- A. 从南向北逐渐增大。
- B. 从东向西逐渐增大。
- C. 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增大。
- D. 从两极向赤道逐渐增大。
答案:C。
解析:纬度的划分是以赤道(0°纬线)为起始线,向北向南各分了90°,纬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增大。
河南省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一章地球和地重点易错题

河南省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一章地球和地重点易错题选择题1、下面四幅图中,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A.B.C.D.答案:B地球自西向东围绕着地轴在自转,在北极上空看,地球按照逆时针方向自转,在南极上空看,地球按照顺时针方向自转,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0°经线是()A.东、西半球的分界线B.水、陆半球的分界线C.东经和西经的分界线D.南、北半球的分界线答案:C0°经线是东经和西经的分界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水陆半球的分界线不是0°经线,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也就是0°纬线,故C对,ABD错误。
故选C。
小提示:3、读如图,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①--塔里木盆地--我国最大的盆地B.②--内蒙古高原--我国最平坦的高原C.③--四川盆地--我国纬度位置最高的盆地D.④--华北平原--我国最大的平原答案:A由图可知,图中的①位于天山以南,是塔里木盆地,我国最大的盆地,故A正确;②位于大兴安岭东侧,指的是东北平原;③位于横断山脉西侧,是我国海拔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④位于秦岭以北,指的是黄土高原。
故BCD错误。
故选A。
4、山脉常常成为我国省级行政区划单位和地形区的天然分界线。
下列对四幅示意图中山脉名称的判断正确的是()A.①太行山、②武夷山、③昆仑山、④天山B.①大兴安岭、②台湾山脉、③天山、④阿尔泰山C.①雪峰山、②长白山、③秦岭、④大别山D.①巫山、②武夷山、③阴山、④横断山脉答案:A由图可知,①是河北省与山西省的分界线-太行山;②是江西省与福建省的分界线-武夷山;③是塔里木盆地与青藏高原的分界线-昆仑山;④是准噶尔盆地与塔里木盆地的分界线-天山,故选A。
小提示:5、以下自我介绍中错误的是()A.B.C.D.答案:C分析:根据经纬度的判读进行分析解答。
南北纬度的划分以赤道即0°纬度为界来划分。
东西经度的划分是以本初子午线即0°经度来划分。
河南省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一章地球和地重点归纳笔记

河南省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一章地球和地重点归纳笔记选择题1、毛主席曾说“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适用于()A.极地地区B.赤道地区C.回归线D.极圈附近答案:B分析题干可知,“坐地日行”是指地球的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天,“八万里”指路程约为8万里(也就是4万千米),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长约4万千米。
要想“坐地日行八万里”也就是4万千米,只有在赤道地区才有可能实现,所以选项 A、C、D不符合题意,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2、下列选项中,A、B、C、D所示的地形部位名称排序与图序符号相同的是()A.①山谷②鞍部③山脊④山峰B.①山谷②山峰③鞍部④山脊C.①山谷②山脊③鞍部④山锋D.①山脊②山谷③山顶④鞍部答案:A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峰;两山峰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
读图可得,①图中A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是山谷,②图中B是鞍部,③图中C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是山脊,④图中D是山峰,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下列四幅地图图幅大小相同,比例尺从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A .④①③②B .③④②①C .②④③①D .③①④②答案:D在图幅大小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范围越小,比例尺越小,范围越大。
③辽宁省范围最小,比例尺最大,其次为①中国和④亚洲,世界地图范围最大,比例尺最小,所以排序为③①④②,ABC 错误,D 正确。
故选D 。
4、下列图例中表示铁路的是( )A .B .C .D . 答案:B熟记常用的图例可知,A 表示公路,B 表示铁路,C 表示长城,D 表示城市。
根据题意选B 。
小提示:5、下列常见图例和表示的地理事物对应不正确的是()A.——首都B.——主要城市C.——山峰D.——长城答案:A图例是地图上所用符号和色彩所表示特征的释义和说明,注记是在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名称和山高水深等的数字。
河南省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一章地球和地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河南省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一章地球和地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选择题1、在中学生科普知识交流会上,小强这样描述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你认为有误的是A.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B.地球表面积约5 .1亿平方千米C.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D.哥伦布环球航行首次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答案:D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A正确;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Km,根据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可得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根据球踢得表面积计算公式可得地球表面积约5 .1亿平方千米,故B、C正确;在1519年9月至1522年9月麦哲伦船队首次完成了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故本题选D。
2、若地图的图幅相同,则下列比例尺中能让地图内容最详细的是A.1:30000000B.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30千米C.1/30000D.答案:D比例尺是由图上距离比上实际距离,相同图幅情况下,当比例尺越大时,地图的内容就越详细,以上四幅比例尺中,A的表示1厘米代表实际300000000厘米,也就是300千米,B表示1厘米代表30千米,C表示1厘米代表实际300米,D表示1厘米代表实际30米,D表示的实际范围最小,其表示的内容最详细,故选D.小提示:本题考查比例尺。
3、当北半球是夏季时,南半球的季节是()A.冬季B.春季C.夏季D.秋季答案:A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椭圆的,而且与其自转的平面有一个夹角。
当地球处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时,地球上各个地方受到的太阳光照是不一样的,获得的太阳热量也不一样。
当北半球进入夏季时,太阳直射北半球,此时南半球的太阳照射面积小,处于冬季,A正确。
故选A。
小提示:4、以下经纬线作为分界线,示意图正确的是()A.B.C.D.答案:C分析:本题以分界线作为切入点,涉及东西半球分界线,南北半球分界线等知识,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如图所示,0°经线西侧是西经度,东侧是东经度,A错;20°W西侧是西半球,东侧是东半球,B错;0°纬线北侧为北半球,南侧为南半球,C对;30°N北侧为中纬度,南侧为低纬度,D错;故选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一章地球和地易错题集锦选择题1、下列四幅局部等高线地形图中,有可能发育河流的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C读图可知,甲地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是山顶;乙地是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丙地是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山谷是有可能发育河流的地形部位;丁地是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故答案选C。
小提示: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2、某同学想了解我国发射“神舟一号”载人飞船的基地酒泉在哪里,应查阅( )A.中国政区图B.城市导游图C.中国气候图D.世界政治地图答案:A某同学想了解我国发射“神州一号”载人飞船的基地酒泉,酒泉是我国的一个地级城市,所以应在查阅我国的政区图。
故选A。
小提示:本题考查选择合适的地图。
3、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的地形是()A.高原B.丘陵C.海洋D.平原答案:D地图的种类很多,包括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在分层设色地图上,绿色表示的是平原;山地和高原用棕褐色表示,丘陵一般用黄色表示,海洋是用蓝色表示,故选D。
4、一个人要想在最短时间内跨越所有的经线,他应选择的地点是()A.北极地区B.0°经线上C.北纬80°D.南极点本题考查经线的位置特点。
所有的经线都相交于南北极点,所以一个人要想在最短的时间内跨越所有的经线,应选择的地点是北极点(90°N)和南极点(90°S)。
故选D。
5、在1:50000000的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是10cm,则两地的实地距离是()A.500千米B.2500千米C.5000千米D.50000千米答案: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图上的比例尺,是指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用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1:50000000,即图上距离1cm代表实地距离500km,那么两点间的距离是10cm,则两地的实地距离是5000千米。
结合题意,故选C项。
6、地图的种类很多,不同的地图能够反映不同的信息。
当我们在公园游览时,需要寻找景点,最适合使用的地图是()A.公园导游图B.城市地形图C.城市政区图D.气候分布图答案:A分析:地图的家族非常庞大,有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自然地图包括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植被图等,社会经济地图包括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不同的地图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城市地形图、城市政区图和气候分布图不能显示公园各景点的位置,导游图是景区景点的一种引导标识,是对景点景物相关来历、典故的综合介绍,当我们在公园游览时,需要寻找景点,最适合使用的地图是公园导游图。
故选:A。
7、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偏西的地点()A.先看到日出B.后看到日出C.时刻晚D.时刻相同答案:A地球绕地轴不停的自西向东旋转叫自转。
在地球自转的过程中,同纬度的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产生了时间的差异。
故选A。
小提示:8、有关地球仪上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纬线长度相等B.所有经线长度相等C.经线指示东西方向D.纬线指示南北方向在地球仪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所有的经线都相等,纬线有长有短,赤道最长,两极点最短。
所以正确的是B。
小提示:该题考查经线和纬线。
9、地壳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地表会发生的现象是①断裂陷落②地表隆起③形成高大山脉④形成新的海洋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D地球是由六大板块构造而成,在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往往地壳活动频繁,多火山、地震灾害,当地壳发生张裂运动时,地表会发生断裂陷落、形成新的海洋等现象;地表隆起和形成高大的山脉是由于地壳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的,故选D。
10、关于赤道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西半球的分界线B.南北半球的分界线C.东经和西经的分界线D.东经度和西经度的分界线答案:B赤道是环绕地球仪一周的最大的圆圈,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该线以北是北纬,以南是南纬,选项ACD错误,故选B.小提示:本题考查经线与纬线的划分.11、为什么“欲穷千里目”要“更上一层楼”()A.因为地球是球体B.站的高,前面遮挡的东西少C.要看的风景在上层楼D.高处视野好答案:A分析:本题属于地球的形状这一知识点,需要掌握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相关知识点的基础上,对材料中图示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乘船出海时,港口的灯塔会从下到上依次从视野中消失,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世界不同地区,看北极星的仰角不同、月食时,阴影始终是弧形的、麦哲伦环球航行、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人越往山上爬,看到的地平圈就越大(或站在大地上,无论向那个方向走,永远也走不到地平线)等。
故选择A答案。
小提示: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今天,人们通过从宇宙空间发回的地球卫星照片,就能看清地球的真实形状.但是,在此之前,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看到地球的全貌.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12、关于某地(40°N,90°E)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西半球、北半球、高纬度B.东半球、北半球、中纬度C.东半球、南半球、中纬度D.西半球、北半球、低纬度答案:B由某地经纬度位置(40°N,90°E)可以看出,该地位于20°E以东的东半球,位于赤道以北的北半球,在30-60°之间的中纬度,故选B。
小提示:13、读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地的海拔是200米B.乙地的海拔是100米C.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300米D.乙、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0米答案:B分析:根据海拔是指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指某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进行分析解答。
读图可知,甲地的海拔是300米,故A错误;乙地的海拔为100米,故B正确;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300米−100米=200米,故C错误;乙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100米,故D错误。
故选B。
小提示:考查了海拔和相对高度的估算,根据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含义即可解答。
14、同学们的衣柜里存放着春、夏、秋、冬四季服装,这是因为我们生活在( )A.热带地区B.温带地区C.寒带地区D.亚寒带地区答案:B地球公转产生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的现象、五带的划分;地球五带中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四季变化明显;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根据题意可知,同学们的衣柜里存放着春、夏、秋.冬四季服装,这是因为我们生活在温带地区,故答案选B。
小提示:该题主要考查的是地球五带中所产生的现象,要求学生理解掌握。
15、在图幅大小相同、比例尺不同的两幅地图中,同一个城市可分别用点状和面状两种符号表示。
据下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的比例尺比乙图小B.甲图反映的区域范围比乙图大C.甲、乙两图中的铁路长度相等D.甲图中的S市城区面积和乙图相同答案:D分析: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也叫缩尺。
其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地图所表示的范围越小,图内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地图上所表示的范围越大,反映的内容越简略,精确度越低,据图可知:甲图中的S市城区面积和乙图相同,故本题选D。
16、海拔较高,地面坦荡或起伏不大,但边缘陡峻的地形是()A.山地B.高原C.平原D.盆地答案:B分析: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陆地表面的地形多种多样,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表起伏小.不同的是,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边缘比较陡峭.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点是地表崎岖不平.不同的是,山地较高,海拔多在500,坡度较陡,沟谷较深;而丘陵较低,海拔大致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相对低平.也有些盆地内部分布着起伏的丘陵,但比四周的山地、高原仍要低得多.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表起伏小.不同的是,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边缘比较陡峭.根据题意.故选B.17、下面图例中,表示“河湖”的是()A.B.C.D.答案:B地图是地理第二语言,包括方向、经例尺、图例和注记三个必不可少的要素,图中四个图例中,A表示的是运河,B表示的是河湖,C表示的水库,D表示的是洲界线,故选B。
小提示:18、下列现象中由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A.昼夜现象B.昼夜更替现象C.时间差异D.四季变化答案:D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造成的,A错误;昼夜更替现象、时间差异是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BC错误;四季变化是由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D正确;故选D。
19、一人从北京体育馆鸟巢出发,沿一个方向旅行(不变方向),可能回到原出发点的是()①向东行②向西行③向北行④向南行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A所有经线都呈半圆状,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是圆圈(除极点外),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所以这个人从北京体育馆鸟巢出发,向东或向西,可能回到原出发点,所以①、②符合题意。
故选A。
20、北京市(40°N,116°E)大致位于图中的()A.B.C.D.答案:C北京市(40°N,120°E)是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大致位于图中的C点,A的描述是错误的,B点在西半球,D点在南半球,故选C。
小提示:填空题21、请在地球仪相应位置的字框里填注:北极、南极、赤道、经线、纬线.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
答案:左边:纬线南极;右边:北极经线赤道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赤道垂直相交的半圆,是经线,故是图中①,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即图中的②;赤道是地球仪上最大的纬线圈,长度约为4万千米,及图中的⑤;北极点是地轴与地球表面北端的交点,即③;南极是地轴与第七表面南端的交点,即④点睛:该题考查地球仪,读图记住即可。
22、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_______(陡或缓),等高线越稀疏的地方坡度________(陡或缓)。
答案:陡缓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坡度越缓。
23、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______。
请填下图空:______。
答案:相对高度 1000解析:略24、生活中哪些自然现象能够说明地球是球形的?答案:①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②月食时地球的影子;③登高望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