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高血压研究(3篇)
社区高血压防治策略

社区高血压防治策略一、引言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我国高血压患病率逐年上升,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社区作为居民生活的基础单位,在高血压防治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旨在探讨社区高血压防治策略,以降低高血压患病率,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二、社区高血压防治现状1. 高血压患者筛查:目前,社区已开展高血压患者筛查工作,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健康体检等方式,对辖区居民进行血压监测,发现高血压患者并及时纳入管理。
2. 健康教育:社区定期举办高血压防治知识讲座,提高居民对高血压的认识,普及健康生活方式。
3. 药物治疗:社区医生根据高血压患者的病情,为其提供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并进行定期随访,调整治疗方案。
4. 非药物治疗:社区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如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以降低高血压发病风险。
5. 健康管理:社区建立高血压患者健康档案,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了解病情变化,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
三、社区高血压防治策略1. 完善高血压筛查体系:提高社区高血压筛查覆盖率,确保及时发现和管理高血压患者。
充分利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健康体检等渠道,对辖区居民进行血压监测。
2.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居民对高血压的认识,普及健康生活方式。
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如讲座、宣传栏、微信等,让居民了解高血压的危害、预防方法及治疗原则。
3. 优化药物治疗:社区医生应熟练掌握高血压药物治疗原则,为患者提供合理的用药方案。
加强与上级医院的心血管专家合作,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4. 推广非药物治疗:社区应积极开展非药物治疗,如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降低高血压发病风险。
举办各类健康促进活动,引导居民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 实施个性化健康管理:建立完善的高血压患者健康档案,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了解病情变化,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
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和随访周期。
6. 加强社区与上级医院合作:社区应与上级医院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提高高血压防治水平。
社区居民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社区居民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报告1医医院医务科高血压的社区管理是实现高血压三级预防的有效措施之一。
为实现规范化管理,我科于2012年9月对辖区内15岁以上常驻人口16198人采用问卷的方法进行了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是了解衡水市社区居民高血压的患病情况及其相关因素,进一步做好社区人群健康干预。
结果:辖区高血压患病率4.74% ,其中男性5.09%,女性4.42%。
结论是辖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呈现较高趋势,居民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还存在差距,高血压患者中肥胖、抽烟、食盐过重的问题普遍存在,高血压规范化管理和研究势在必行。
材料与方法:1、材料:辖区常驻6672户15岁以上居民共16219人,男性7860名,女性8338名,平均年龄(38±9.5)。
涉及干部、教师、工人、家务等职业。
2、方法:以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对高血压的定义为诊断标准。
社区医护人员经过统一培训后,上门了解健康状况,填写统一的问卷式表格。
调查内容包括:人口统计学指标、个人病史、家族史及个人史,重点了解血压水平、身高、体重、身体状况等健康情况,有无抽烟、饮酒、食盐过量等个人嗜好,以及血糖、血脂、肾功能等化验指标。
对无高血压病史的居民,由前去调查的医护人员测量血压,如血压超出正常水平,则继续测非同日血压两次。
对确诊的患者了解高血压治疗和控制状况。
结果:1、高血压患病率(见表1):辖区居民16219人中共检出高血压769人,患病率为4.74%,其中男性366名,女性403名,45岁以前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45岁以后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
表1 高血压各年龄组患病率年龄组男女合计调查人数患病数患病率(%)调查人数患病数患病率(%)调查人数患病数15-353634 11 0.30 3907 4 0.10 7545 15 36-452044 56 2.74 2031 23 1.13 4078 79 46-55845 51 6.04 854 85 9.95 1699 136 56-65778 113 14.52 968 144 14.88 1746 257 65- 555 135 24.32 596 147 24.66 1151 282合计7856 366 4.66 8356 403 4.82 16219 7692、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见表2):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不仅能反映辖区居民对高血压的认识水平,而且也可以综合评价高血压的控制水平及防治效果。
社区高血压患者规范化管理的效果分析

社区高血压患者规范化管理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通过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分析管理后的效果。
方法:选取本社区2012年1月~2013年1月现在患有高血压的患者300例,以此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管理内容包括建立管理卡、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用药管理,并对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前后的血压控制效果做对比分析。
结果:通过规范管理,患者提高了对高血压疾病防治知识的认识,规范用药率从46.66%提高到90.00%,血压控制良好从20.00%增加到53.33%。
结论:通过对社区的高血压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患者增加了高血压防治的知识,提高了血压控制的效果,规范化管理的方法应该大力推广。
关键词:社区效果高血压规范化管理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211【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191-02在我国城乡中,高血压是比较流行的疾病,但是,如果能够采取适当的措施,高血压也是可以控制的。
相关的研究显示,通过有效控制高血压,对这类人群进行综合的防治,可以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
本文以笔者所在社区的300名高血压患者为例,在实施规范化管理一年后,评估实施效果,以期为社区高血压的管理提供相关的建议。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社区2012年1月~2013年1月现在患有高血压的患者300例,以此进行研究,男性患者140例,女性患者160例,男、女的比例是1∶1.14;平均年龄(65.5±3.5)岁。
1级高血压患者为50例,占全部患者的比例为16.67%;2级患者为110例,占全部患者的比例为36.67%;3级患者为140例,占全部患者的比例为46.66%。
对全部的高血压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的时间为一年。
1.2 方法。
1.2.1 高血压诊断标准:进行三次血压读数,选取后两次的结果,计算出收缩压、舒张压的平均值。
社区开展全国高血压日活动总结(3篇)

社区开展全国高血压日活动总结每年____月____日是我国卫生部确定的“全国高血压日”。
今年迎来我国第____个高血压日,主题是“健康心跳,健康血压”,其目的是呼吁居民改善生活方式,减少食盐摄入,控制高血压。
我院领导对此次活动高度重视,要求医务人员要充分认识当前防治高血压的形势,紧紧围绕今年“全国高血压日”主题开展了大量工作,于____月____日紧紧围绕主题组织人员开展了“全国高血压日”的宣传活动,现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宣传形式多样化由医院主要领导组织活动的开展;为使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充分利用了广播、宣传栏等媒体通过开展咨询义诊活动及发放宣传资料,为社区卫生院及各门诊制作了“全国高血压日”咨询义诊条幅,组织医务人员到各社区进行了现场宣传义诊。
做好活动准备工作并负责拍摄照片、做好工作报告,发放“高血压”宣传资料并不时给予观展群众解答提问,有问必答让大家更多正确的了解高血压相关知识。
二、活动主题突出,深入社区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取有效措施和各种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了一系列防治高血压的宣传活动,宣传过程中不断强化主题,大力宣传高血压危害及防治等相关知识。
使群众高血压防治意识有所提高通过这次“全国高血压日”宣传,使广大群众对高血压病的防治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受到了社区居民的好评,收到了良好的社区效益,大大促进了我区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合计共发放相关“高血压防治”资料____余份给观展群众免费测血压____余人,接受相关群众咨询____余人,并进行了高血压知识知晓率调查,调查显示在宣传,讲座前有____%的人达到____分以上,____%的人未达到____分以上,____岁以上的老人,只有____%才达到____分以上,宣传、讲座后调查显示____%的人达到____分以上。
____%的人未达到____分以上,____岁以上的老人显示____%以上达到____分以上。
三、现场便民,宣传到位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____月____日在我镇四中家属院进行了现场宣传、咨询活动,对过往群众发放相关宣传资料,宣传介绍“全国高血压日”背景和高血压的知识及重要意义。
社区人群高血压患病情况调查

社区人群高血压患病情况调查摘要】目的:掌握社区人群高血压患病情况。
方法:组建社区高血压患病情况调查小组,利用自拟社区高血压调查表完成本次调查工作,将所得数据经专业统计学检验并获得结论。
结果:调查的4061人中有496人患高血压病、高血压的患病率为12.21%;男性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人群(x2=5.667、P=0.017);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其中以45岁以上增长率更为明显;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相关家族史阳性率显著高于非高血压人群高血压相关家族史(X2=7.092,P=0.013);则提示高血压患者的吸烟总量明显高于非高血压人群(Z=5.28、p<0.001)。
结论:在高血压的防治过程中,应加强社区人群的健康教育,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心理状态,增加体育锻炼对于预防高血压有十分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血压;患病情况;调查分析【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5-0349-02高血压史目前较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而且成人高血压患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对人们健康的威胁日趋严重。
因此,为了解目前社区人群高血压的患病情况,合理分配卫生资源,控制疾病和加强社区的健康教育,本文于2013年8~9月对青格勒社区人群进行相关调查,掌握社区人群高血压患病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采用整群抽样方法,2013年8~9月对青格勒社区15岁以上4061人群进行现况调查,男性1885人、女性2176人,年龄分布范围15-89岁,平均年龄(49.82±2.13)岁,其中15~24岁178人、25~34岁726人、35~44岁770人、45~54岁1024人、55~64岁827人、65~74岁456人、75岁及以上80人。
纳入与排除标准:①排除恶性肿瘤患者;②排除精神类疾病者;③排除脑、肝、肾等机体重要器官严重病变者;④意识清醒,可积极配合本次研究;⑤排除存在视力、听力、肢体运动能力等障碍者;⑥排除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s in pregnancy)等因生理特殊时期所致高血压患者;⑦入选调查对象本人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内容完全知情。
关于社区高血压患者用药情况的调查分析

2011年1-7月;应用 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组间比较采
用
2
χ
检验。
2 结 果
2.1 患者基本情况 高血 压 人 数 384 人,其 中 男 169 人,占
44.01%;女215人,占 55.99 %。 年 龄:50 岁 以 下 12 人,占
3.13%;51~60 岁 97 人,占 25.26 %;61~70 岁 168 人,占 43.75%;71~80 岁 83 人,占 21.61%;81 岁 以 上 24 人,占 6.25%。发病年限:10 年 以 下 126 人 (32.81%),11~20 年 165人(42.97%),21~30 年 51 人 (13.28%),31~40 年 19 人 (4.95% ),41 年 以 上 23 人 (5.99% )。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直接测 定 加 替 沙 星 的 含 量,样 品 可 不经分离,方法 简 便 快 捷。 加 替 沙 星 遇 光 不 稳 定 ,在 配 制 和 贮藏时应避光。处方中加醋酸 地 塞 米 松,可 迅 速 减 少 炎 症 渗 出,增强抗炎效果,故二者配合 有 较 好 的 协 同 作 用,由 于 其 含 量较低,故不作 质 控 要 求。 薄 荷 脑 局 部 应 用 时 ,有 促 进 血 液 循环、消炎、止痒、减轻浮肿等 作 用。 二 甲 基 亚 砜 为 强 极 性 溶 媒,可使很多水溶 性 和 脂 溶 性 有 机 物 增 溶 ,与 水、醇、丙 酮 能 相混合,毒性低、渗 透 性 强,并 且 有 消 炎、镇 痛、止 痒、促 进 伤 口愈合等作用。丙二醇的刺激 性 与 毒 性 均 较 甘 油 小,黏 度 亦 较低,涂于患处 较 舒 适。 为 了 使 用 及 保 存 方 便 ,笔 者 将 复 方 加替沙星搽剂 装 于 20ml喷 雾 瓶 中,用 时 对 准 患 处 直 接 喷 雾 即可。
高血压发病、控制及干预 —社区高血压病普查的调查分析

高血压发病、控制及干预—社区高血压病普查的调查分析摘要】目的笔者在纺织小区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的近6年来,通过对纺织小区社区高血压病发病、治疗、控制情况的调查分析,评估高血压病的患病、知晓及控制情况,旨在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减少高血压病的并发症。
方法应用问卷调查和上门家访的方法,结合全社区居民体检结果,分析高血压病的发病率、知晓率和控制率。
结果纺织小区社区的高血压患病率为12.42%,治疗率96.7%,控制率89.94%。
结论在居民社区加强健康教育宣传,提高对高血压病的认识、管理和控制,是社区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关键词】社区高血压病发病率控制率【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0-0063-02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影响并改变着人类的疾病谱和死因谱。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严重地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已构成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2004年卫生部统计资料表明,我国城市人口心脑血管疾病居死亡原因之首,而高血压是其总死亡的第一危险因素。
近半个世纪我国高血压患病率上升迅速,据2002年的调查统计,我国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患病人数约1.6亿[1]。
因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提高高血压病治疗率和控制率的关键,是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的有效途径。
本文通过对辖区居民的入户调查登记和发放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分析,指出在社区中提高居民对高血压病的认识,提高居民的健康素质,加强医疗机构对高血压病的管理和治疗,可有效降低高血压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1.材料与方法1.1 调查方法将入户调查、健康体检和问卷相结合,内容包括测量血压,询问病史、对高血压认知状况、服药情况、常规体检项目。
1.2 诊断标准高血压的诊断以《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为诊断标准,即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的诊断标准;高血压知晓的定义为调查对象知道自己诊断为高血压;控制的定义为通过采取降压措施使收缩压<140mmHg, 舒张压<90mmHg[1]。
公卫高血压年度总结(3篇)

第1篇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慢性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严重影响国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作为公共卫生工作人员,积极参与高血压防治工作,现将年度工作总结如下:一、工作概述2023年,我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高血压防治工作的各项要求,紧密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开展了一系列高血压防治工作。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健康教育宣传:通过发放宣传资料、举办健康讲座、开展社区义诊等形式,向居民普及高血压防治知识,提高居民对高血压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2. 高危人群筛查:组织社区医生对辖区居民进行高血压高危人群筛查,及时发现并管理高血压患者。
3. 患者管理:对已确诊的高血压患者进行规范管理,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等,确保患者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内。
4. 社区合作:与社区、医疗机构、药店等各方合作,共同推进高血压防治工作。
二、工作成果1. 健康教育宣传效果显著:通过开展多样化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居民对高血压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明显提高,高血压患者就诊率有所上升。
2. 高危人群筛查覆盖面广:共筛查高血压高危人群1000余人,发现高血压患者300余人,为后续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
3. 患者管理效果良好:对300余名高血压患者进行规范管理,其中80%的患者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内,有效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
4. 社区合作取得实效:与社区、医疗机构、药店等各方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推进高血压防治工作。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问题:部分居民对高血压防治知识了解不足,存在一定的误区。
改进措施: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针对不同人群开展针对性宣传,提高居民对高血压防治知识的知晓率。
2. 问题:部分高血压患者依从性较差,未能按照医嘱进行治疗。
改进措施: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提高患者对高血压防治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患者依从性。
3. 问题:社区医生高血压防治能力有待提高。
改进措施:开展社区医生高血压防治培训,提高社区医生高血压防治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区高血压研究(3篇)第一篇: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模式探究摘要:目的探索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新模式,针对上海市某区社区高血压患者加以干预并进行效果评价。
方法利用文献复习、专家讨论及相关利益方分析等方法,并结合当地实际探索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新模式。
从知情同意,自愿参与干预的1.5万例高血压患者中随机抽取1080例患者纳入干预组,并在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血压管理库中随机抽取未参与干预的588名患者作为对照组。
通过协方差的秩和检验,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项目实施前和实施6个月之后在总体健康自评、获得卫生服务质量的评分等方面两次问卷调查数据的变化;通过协方差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血压的变化情况。
结果相较对照组,干预组患者总体健康自评有明显改善(P<0.05)。
干预组血压维持在较稳定状态,对照组较干预前舒张压升高,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获得高血压病卫生服务质量方面,个人主动性和卫生服务提供系统设计等维度的评分6个月的增加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基于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新型模式的干预对改善高血压患者总体健康状况,稳定血压值,优化高血压服务质量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血压;自我管理;干预模式;健康自评;服务质量评价;干预效果目前,我国成人高血压病患者高达2.7亿,且患病率居高不下,呈逐年上升趋势,包括上海在内的部分省市调查显示,成人高血压患病率达30%[1]。
《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02年》显示,每年用于高血压的医疗费用为318.9亿元,高血压导致的经济损失约占我国卫生总费用的5.6%。
国内外研究证明,控制高血压最有效的方法是社区防治[2],我国针对高血压病社区管理进行了积极探索,目前主要以三级管理和自我管理、健康教育为主[3]。
经过实践论证的慢性病管理模型强调慢性病管理应由社区、卫生管理体系和医疗机构三方共同参与,旨在通过自我管理支持、循证指南支持、服务提供系统再造、社区资源与联系、临床信息系统应用及卫生系统的政策支持等方面的改进,为慢性病患者提供以患者为中心、高质量和连续性的自我管理支持,最终改善患者健康结局[4]。
目前,基于该模型对初级卫生服务组织中包括高血压在内的多种慢性病服务进行改进的项目在国外已经被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的成效[5]。
因此,本研究以慢性病管理模型为指导框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针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管理中存有的三高三低(患病率高、增长趋势高、危害性高,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以及在实际工作中未能充分发挥高血压管理相关各方的作用,未与社区卫生服务日常工作相结合等现状,探索建立一种整合各相关部门资源,以家庭医生为责任主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技术依托、社区高血压患者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由患者、卫生保健机构、社区和政府一起参与的高血压自我管理新模式,加以实施并评价其效果,为社区高血压病的管理及其他慢性病管理提供一个科学、可行、有效的系统支持样板。
1对象与方法1.1调查对象2013年,上海市浦东新区社区高血压患者。
遵照知情同意、自愿参与的原则,在全区36个街镇中共招募1.5万例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新模式干预。
效果评价研究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第一阶段从全区36个街镇中每个街镇用随机数字法抽取2个居委会,第二阶段从每个居委会随机抽取15例患者,共计1080例患者作为干预组。
按照干预组比对照组2∶1的比例,在每个街镇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档的高血压患者库中抽取对照组患者,先剔除参与干预的患者并考虑失访等问题,最终每个街镇采用随机数字法共抽取58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
1.2调查方法1.2.1问卷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水准、家庭人均月收入,以及是否合并其他慢性病等。
1.2.2效果评价(1)高血压患者自评卫生服务质量:采用宫晓[6]翻译并经信度和效度检验的“患者自评慢性病卫生服务质量量表”进行评价。
该量表共有20个条目,分为患者主动性、服务提供系统设计、目标设定和因人施治、问题解决和连贯性、随访和协作5个维度。
每个条目采用1~5级评分,分别代表“从来不”“几乎不曾”“有时候”“经常”“大多数时候和总是”。
各维度得分和总得分的平均分越高(满分为5分),表示患者获取的慢性病卫生服务质量越好。
(2)总体健康自评:通过“总的来说,您认为您的健康状况如何?”1个条目进行评价[7],分为极好、很好、好、差、极差5个等级,等级越高自评总体健康状况越差。
1.2.3血压测量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版)》[8]推荐方法进行测量。
干预组和对照组均接受基线(2013年6月)和6个月后(2013年12月)2次自填方式问卷调查。
1.3干预方法1.3.1疾病管理模式创建以慢性病管理模型为指导框架,利用文献复习、专家讨论及相关利益方(高血压患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全科医生、街镇及社区干部)分析等方法,结合新医改背景下正在推行的全科医生家庭责任制,以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为干预平台,以家庭医生为核心的全科团队实施干预,建立了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新模式。
1.3.2项目可行性分析本研究干预平台———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多年被浦东新区政府纳入实事项目在全区推广,具备良好的政策环境基础。
实施干预团队为上海市目前正在推行的全科医生家庭责任制服务模式中的全科医生团队,具备良好的技术服务基础。
学术研究支持单位为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傅华教授团队,该团队在慢性病管理方面具有较雄厚的研究基础。
研究得到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重点课题基金资助。
各街镇增强政策支持,包括:制订专题工作方案;提供人、财、物等工作保障,确保项目的有序推进;制订并落实相关激励制度,将工作纳入对各村、居委会的年度考核;开展动员宣传活动,为项目顺利推进进行相对应平台搭建和氛围营造。
各社区充分利用现有人力、物力资源,落实专人负责工作开展,负责小组活动计划的制订和实施并督促其执行,为干预活动的开展提供硬件支持(包括提供活动场所、白板、水笔、饮用水等),做好活动记录与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提供必要的后勤保障,负责联络与信息沟通。
1.3.3干预措施(1)干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每组15人左右。
为每个小组组建全科团队,包括医务人员(社区全科医生、护士和公卫医生)及非医务人员(社区卫生干部及小组长)。
(2)分集中强化干预和后续随访管理两部分,集中强化干预共6次,每次1~1.5h,每周1次。
后续随访管理每月1次,时间为1h。
集中强化干预内容参照干预前患者健康需求调查结果展开,后续随访干预组织患者互动交流,分享自身管理经验和遇到的问题。
集中强化干预阶段护士首先进行自我管理知识和技能的教授,全科医生每次活动后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康复方案及疑难问题解答,小组长辅助组织互动交流、情景模拟等,公卫医生则将每次活动后患者的相关信息录入计算机并电话跟踪患者日常生活中自我管理情况,对存有的问题及时与团队其他成员进行沟通,解决患者健康问题,有利于下次活动更具针对性。
后续随访管理主要组织患者分享经验及提出自我管理中遇到的障碍和问题,家庭医生解答患者遇到的专业和疑难问题,社区卫生干部主要负责活动的宣传、组织和发动。
干预时间为2013年6月至2013年12月,共6个月。
对照组患者采取社区常规的三级管理[2]。
1.3.4质量控制统一培训调查员和干预实施者,并经考核合格方可进行调查或实施干预。
每位被调查者完成调查后查核调查表,对有问题的问卷要求补充完善,对无法回访补充的问卷予以剔除。
采用双录入法进行问卷录入,以保证问卷的完整准确。
1.4统计学分析采用EpiData3.1进行数据录入,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对不满足方差齐性条件的数据采用非参数协方差的秩和检验;血压值的变化则采用协方差参数检验。
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2.1基本情况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668份,回收有效问卷1549份,有效回收率92.9%,其中干预组977人,对照组572人,干预组平均年龄(64.0±8.6)岁,对照组(66.3±8.6)岁,被调查者除性别、年龄外,文化水准、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及合并其他慢性病等在干预组和对照组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1)。
干预组和对照组均存有失访,失访原因主要为搬迁、中途退出、死亡等。
2.2被调查者基线评价指标比较基线时,被调查者的总体健康自评以一般为主,占58.6%。
平均收缩压为(131.70±12.12)mmHg,舒张压为(81.60±18.59)mmHg。
获得高血压病服务质量自评离满分(5分)差距较大,最低评分为随访/协作维度,为(1.97±1.48)分,最高评分为患者主动性维度,为(2.66±1.41)分,干预组和对照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表2)。
2.3干预后调查对象评价指标的改变情况用协方差的秩和检验,消除了性别、年龄、文化水准等基本社会人口学因素的影响后,干预组和对照组卫生服务质量评价中患者主动性和服务提供体系设计2个维度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2)。
协方差参数检验分析结果显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后血压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干预前后舒张压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40),对照组舒张压较干预前有所升高(表2)。
协方差的秩和检验结果显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后总体健康自评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干预组总体健康状况较好与好的比例高于对照组(表3)。
3讨论本研究以Wagner等人提出慢性病管理模型为指导框架,并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对模型进行适当调整后进行干预,通过专家咨询法、相关利益方进行定性研究,最终形成了本研究的管理模型———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新模式。
该模式与原慢性病管理模型相比较,从宏观上,除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外,强化了社区街镇政策层面以及居民长期居住的社区层面在高血压管理中的共同参与作用。
从微观上,更增强调社区高血压管理主要涉及人员应该包括高血压服务的需方(患者及其家人)、服务供方(医疗服务工作者或工作团队及社区参与者)。
社区高血压管理的最终目标也是最为核心的内容为充分发挥服务的需方疾病管理的积极主动性,对自己的健康能够充分了解,从而成为疾病管理的主人。
模式强调街镇、社区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者优势互补,共同为患者提供有效的自我管理支持:①街镇作为政策层面主要起到连接社区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桥梁纽带作用,其主要职责是为社区高血压病的管理提供政策支持、资源配置以及组织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②社区应用其特有资源和相关政策,社区参与者具备利用社区资源和政策的健康促进能力是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的有力支持和重要补充,是为患者提供连续性服务的坚强后盾;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包含政策支持、服务提供体系、循证指南支持、临床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