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答题模板高考

合集下载

语文试卷答题模板高考

语文试卷答题模板高考

【审题立意】1. 确定文章体裁: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

2. 确定文章主题:围绕题目,结合自身经历、时事热点、社会现象等进行思考。

3. 确定文章结构:开头、正文、结尾。

【开头】1. 引用名言、诗句、成语等,增加文采。

2. 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使文章更具吸引力。

3. 简要介绍背景,引出主题。

【正文】1. 选用典型事例,论述观点。

2. 分段论述,层次分明。

3. 运用论证方法,如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因果论证等。

4. 适当运用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

【结尾】1. 总结全文,呼应开头。

2. 发表感慨,升华主题。

3. 运用修辞手法,使结尾更有力量。

二、现代文阅读:【审题】1. 确定阅读材料类型: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

2. 确定阅读目的: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结构、分析作者观点等。

【阅读】1. 快速浏览全文,了解文章大意。

2. 分析文章结构,划分段落层次。

3. 理解关键词汇,把握文章主旨。

4. 分析作者观点,理解作者意图。

【答题】1. 根据问题,找到答案所在段落。

2. 理解答案,运用原文进行解释。

3. 注意答案的简洁性,避免冗长。

三、古诗文阅读:【审题】1. 确定题目类型:选择题、填空题、翻译题等。

2. 确定答题方法:逐字逐句翻译、理解诗意、分析修辞手法等。

【答题】1. 选择题:快速排除明显错误选项,仔细分析剩余选项,选择最佳答案。

2. 填空题:根据上下文,结合古诗词知识,填写正确答案。

3. 翻译题:逐字逐句翻译,注意保留原文韵味,准确表达诗意。

四、语言文字运用:【审题】1. 确定题目类型:病句修改、标点符号运用、词语辨析等。

2. 确定答题方法:分析病句原因、掌握标点符号用法、区分词语意义等。

【答题】1. 病句修改:找出病句原因,修改句子,使句子通顺、符合语法规则。

2. 标点符号运用:根据句子结构和语气,正确运用标点符号。

3. 词语辨析:分析词语意义,结合语境,选择最合适的词语。

五、文学常识:【审题】1. 确定题目类型:作家作品、文学流派、文学现象等。

高考语文必备答题模板范文(通用5篇)

高考语文必备答题模板范文(通用5篇)

高考语文必备答题模板范文(通用5篇)高考语文必备答题模板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高考语文必备答题模板一、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高考语文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二、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高考试卷答题模板语文

高考试卷答题模板语文

一、选择题1. 仔细阅读下列句子,选择最恰当的答案。

(1)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融会贯通畏首畏尾B. 胸无点墨融会贯通C. 胸无点墨畏首畏尾D. 融会贯通胸无点墨(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在学术上取得的成就是他刻苦钻研的结果。

B. 随着社会的发展,环保意识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C.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环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D. 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2. 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 这位老师的授课方式让我受益匪浅。

B. 你看,这家餐厅的菜品真丰富!C. 你这样做是不对的,应该改正。

D. 您请稍等,我马上为您服务。

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题目。

【甲】文章标题: __________【乙】作者: __________【丙】文章节选:(1)请概括文章的主旨。

(2)请分析文章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3)请举例说明文章中的人物描写手法。

三、古诗文阅读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列题目。

【甲】《离骚》节选【乙】作者:屈原【丙】题目:请根据下列要求,完成题目。

(1)请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

(2)请翻译下列句子。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

(3)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四、作文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材料:____________(2)要求:____________(3)立意:____________(4)标题:____________五、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题目。

(1)请根据语境,选出最恰当的词语。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

(2)请修改下列病句。

原句:__________;修改后:__________。

六、综合实践活动(1)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题目。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

高考语文答题模板归纳

高考语文答题模板归纳

高考语文答题模板归纳一、阅读理解题1. 主旨大意题:根据文章的标题、开头和结尾,概括出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2. 细节理解题:根据文章中的具体描述,回答问题或填入适当的信息。

3. 推理判断题:根据文章中的线索和逻辑关系,进行推理和判断。

4. 词义猜测题:根据上下文和语境,推测生词或难词的意思。

5. 作者观点态度题:根据文章中的描写和论述,判断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6. 段落作用题:根据段落的位置和内容,判断其在文章中的作用和意义。

7. 结构分析题:根据文章的结构和组织方式,分析其段落之间的关系和衔接。

8. 修辞手法题:根据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分析其效果和作用。

9. 主题扩展题:根据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进行主题的扩展和延伸。

10. 作品评价题:根据文章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作品的评价和赏析。

二、作文题1. 议论文写作:明确论点,提出论据,进行论证,总结观点。

2. 说明文写作:明确说明对象,进行分类和归纳,提供详细的解释和说明。

3. 记叙文写作:确定事件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叙述,注意描写细节和情感表达。

4. 应用文写作:根据不同的写作目的和对象,选择合适的写作方式和语言风格。

5. 看图作文写作:观察图片中的人物、事物和场景,进行描写和联想,展开想象和思考。

6. 情景作文写作:根据给定的情景,进行合理的想象和构思,写出符合情景的文章。

7. 对比作文写作:比较两个或多个事物的异同点,进行分析和评价,得出结论。

8. 议论文写作:明确论点,提出论据,进行论证,总结观点。

9. 说明文写作:明确说明对象,进行分类和归纳,提供详细的解释和说明。

10. 记叙文写作:确定事件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叙述,注意描写细节和情感表达。

三、诗词鉴赏题1. 诗歌形象描写题:根据诗歌中的描写,回答诗歌中的形象是什么。

2. 诗歌意象分析题:根据诗歌中的意象,分析其象征意义和作用。

3. 诗歌情感表达题:根据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分析诗人的情感状态和态度。

语文高考答题模板

语文高考答题模板

语文高考答题模板一、议论文。

1.开头段。

(1)提出议论题,对于某一社会现象或某一问题,就其是好是坏,应不应该采取某种态度或做法进行议论。

(2)提出自己的观点,明确表示赞同或反对,或表示对两种观点的态度。

(3)提出论据,简要说明自己的理由。

2.议论文的主体段落。

(1)第一段,阐述自己的理由,或提出自己的看法。

(2)第二段,举例说明自己的理由。

(3)第三段,进一步说明自己的理由。

(4)第四段,提出对立意见,进行反驳。

(5)第五段,总结全文,重申自己的观点。

3.结尾段。

(1)重申自己的观点。

(2)指出议论的意义或作用。

二、记叙文。

1.开头段。

(1)记叙文的开头要生动,引起读者的兴趣。

(2)交代故事的时间、地点和人物。

2.记叙文的主体段落。

(1)第一段,交代故事的起因。

(2)第二段,交代故事的经过。

(3)第三段,交代故事的结局。

3.结尾段。

(1)总结全文,表明故事的主题。

(2)提出对故事的感想。

三、应用文。

1.信函。

(1)信函的开头要表明写信的目的。

(2)信函的主体部分要交代事件的经过。

(3)信函的结尾要提出自己的要求或建议。

2.广告。

(1)广告的开头要引起读者的兴趣。

(2)广告的主体部分要说明产品的优点。

(3)广告的结尾要提出购买的建议。

3.通知。

(1)通知的开头要表明通知的目的。

(2)通知的主体部分要交代事件的经过。

(3)通知的结尾要提出具体的要求。

四、说明文。

1.开头段。

(1)说明文的开头要交代说明的对象。

(2)说明文的开头要引起读者的兴趣。

2.说明文的主体段落。

(1)第一段,交代说明的对象。

(2)第二段,详细说明事物的性质和特点。

(3)第三段,说明事物的用途和作用。

3.结尾段。

(1)总结全文,强调事物的重要性。

(2)提出对事物的建议。

以上就是语文高考答题模板的详细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考语文试卷完整答题模板

高考语文试卷完整答题模板

一、选择题部分1. 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题意。

2. 根据题目要求,运用相关知识对选项进行分析。

3. 逐个排除错误选项,确定正确答案。

4. 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答题模板示例:(1)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惊愕毛骨悚然欣喜若狂B. 炽热毛骨悚然欣喜若狂C. 惊悚毛骨悚然欣喜若狂D. 惊悚毛骨悚然欣喜若狂答案:C(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我国科学家在深海探测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世界海洋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B.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C. 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这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D. 由于天气原因,原定于今天下午的运动会推迟举行。

答案:A二、现代文阅读部分1. 仔细阅读文章,理解文章主旨。

2. 根据题目要求,分析文章结构,概括段落大意。

3.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4. 针对题目,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答题模板示例: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国科学家在深海探测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世界海洋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以下是我国科学家在深海探测领域的部分重要成果:1. 我国自主研发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成功下潜至7000米深海,实现了我国深海探测的重大突破。

2. 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制出深海钻探设备,实现了我国深海钻探能力的跨越式发展。

3. 我国科学家在深海生物多样性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揭示了深海生物的生存状态和演化规律。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阅读上述文章,回答以下问题:1. 文章主要介绍了我国科学家在哪些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 文章中提到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具有哪些特点?3. 文章对我国深海探测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有何展望?答案:1. 我国科学家在深海探测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主要包括深海探测、深海钻探和深海生物多样性研究。

高考语文答题模版

高考语文答题模版

高考语文答题模版一、修辞手法1、注意佳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及地位。

2、公式:①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形象生动。

②拟人:……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赋予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十分形象,生动(或栩栩如生,逼真]③夸张:……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联想奇特,富于形象感。

④反问:……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用反问的句式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语气更强烈,表达的思想也更强烈。

⑤排比:……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的情景,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节奏明快,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⑥对偶:……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抒发了作者对……的感情,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

二、三大记叙顺序1.倒叙:采用倒叙的方法,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2.插叙:作者在叙述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发展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线索,既不依时间顺序而插入有关的另一故事片段或事件,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丰富人物形象,深化主题。

插叙结束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3.顺叙:事件由头到尾,次序井然,文气自然贯通,文章显得条理清楚。

使用顺叙法,必须特别注意剪裁,做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4.三、描写手法5.1、注意描写手法在语段中的位置及目的。

6.2、明确描写类型及相关知识:7.①外貌(肖像)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8.②语言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露人物感情,提示了人物内心世界9.③动作(细节)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可使人物具有活力,栩栩如生10.④心理(神态)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是复杂的心理工利四更能提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四、环境描写1、找出文段开头或中间及末尾的环境描写语句。

高考语文试卷的答题模板

高考语文试卷的答题模板

一、现代文阅读【解答步骤】1. 粗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把握文章结构。

2. 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

3. 逐题解答,注意关键词和关键句。

4. 回读原文,检查答案的准确性。

【答题模板】1. 题目要求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答案要点如下: - 文章主要讲述了……- 作者通过……- 文章旨在表达……2. 题目要求分析文章结构,答案要点如下:- 文章分为……部分,分别是……- 每部分内容概括如下:-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3. 题目要求分析文章手法,答案要点如下:- 文章运用了……手法,如……- 这种手法的作用是……4. 题目要求分析文章观点,答案要点如下:- 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了……观点,如……- 这种观点的依据是……- 作者的观点具有……意义。

二、古诗文阅读【解答步骤】1. 粗读诗文,了解诗文大意,把握诗文结构。

2. 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

3. 逐题解答,注意关键词和关键句。

4. 回读诗文,检查答案的准确性。

【答题模板】1. 题目要求翻译诗文,答案要点如下:- 翻译为现代汉语:……2. 题目要求分析诗文内容,答案要点如下: - 诗文主要描写了……- 诗文中运用了……手法,如……- 这种手法的作用是……3. 题目要求赏析诗文意境,答案要点如下: - 诗文意境优美,如……- 诗文的意境具有……特点。

4. 题目要求分析作者情感,答案要点如下: - 作者在诗文中表达了……情感,如…… - 这种情感的产生原因是……- 作者的情感具有……意义。

三、作文【解答步骤】1. 仔细审题,明确作文要求。

2. 确定立意,围绕中心展开论述。

3. 构思文章结构,注意段落划分。

4. 撰写文章,注意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

【答题模板】1. 立意:从以下几个方面确定立意:- 关注社会热点,关注时代主题。

- 结合自身经历,抒发真情实感。

- 借鉴经典名句,传承文化底蕴。

2. 结构:一般分为引论、本论和结论三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答题模板高考第一部分诗歌答题模式(重在读懂答准)1.意境类:描绘画面(忠于原诗,语言优美)+概括氛围+分析思想感情2.手法类:揭示手法+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思想感情+作用效果3.语言特色类:揭示语言特色+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思想感情+作用效果4.炼字类: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技巧(活用、倒装、手法)+放入句中描述景象+意境感情(作用效果)5.关键词类:主旨作用+结构作用6.感情类:通过XX内容+抒发(寄寓/揭露)XX感情7.概括主旨类:诗歌定位+各句内容+通过XX手法+抒发XX感情+评价8.鉴赏类: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技巧+语言风格+字句特色)+表达效果(感情)9.形象类:找到诗句+分析基本含义+为何要写(主旨)+作用效果10.诗歌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第二部分现代文(论述文)答题模式(重在分点答题)1.开放型试题:评+引+析+结2.谈看法或补叙结尾:感悟+引申3.原因题:客观原因+主观原因4.词语的表达作用:形象性+感情性+精确性+结构性5.联想感悟型:A.感:根据文本,联系全文B.悟:联系实际,结合自身,另举一例,提出建议6.句子的作用:A.思想内容上:联系本句含义+突出强调内容或揭示段意+联系中心、态度、感情+用了修辞或表现手法的要揭示表达效果B.结构上:引起下文、设置悬念、伏笔、渲染气氛、照应前文、总结上文、使结构严谨、承上启下、揭示文章脉络层次7.关键句子理解:抓句中关键词(物+心)+联系上下文(心物同构)8.写X为什么要从Y写起:揭示X与Y的关系+引出写作主体+突出主体特点(形象或性格)+侧面烘托(或印证)+内容更加丰富9.怎样论证:论证方法+论证过程第三部分小说独特答题模式(重在人物手法)1.分析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定位(性格、身份地位)+抓住修饰语逐一举例分析2.评价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定位(性格、身份地位)+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3.小说中插叙的作用:情节角度(上、下文)+主题角度+人物形象角度4.小说主题:通过XX人的XX事,歌颂了(批判了)XX的精神(社会现象)5.简析人物:人物定位(性格、身份地位)+举例分析人物形象+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情节、主题)6.小说表现形式:表现手法+描写手法+结构安排+语言特色7.人物形象的塑造:肖像+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第四部分实用文独特答题模式(重在发幽探微)1.访谈提问的艺术:紧扣主题,不蔓不枝+善于引导,环环相扣+适时应和,便于沟通2.新闻作品优秀之处:选材+对象+见解+提问技巧3.写XX多余吗?:主题+人物+文体特点(补充或印证)第五部分积累——现代文(务必耳熟能详)1.长句:A容量大,气势盛+B能细致严密地说明事物+C表达复杂丰富的感情2.短句:A句子短,简洁明快,干脆有力+B音节少,停顿多,容易造成一种急促的气势+C便于表达丰富的情绪,强烈的感情3.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在小说中):A渲染烘托气氛、形象、心情+B推动(或衬托)情节发展+C象征意义+D交代背景(时间、地点等)4.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在散文中):A渲染烘托气氛、形象、心情+B抒写美+C抒发作者情感+D作为串时间的线索+E见证历史沧桑5.文学作品中的环境包括:A具体的风景描写+B生活和社会环境+C社会历史背景及时代特征6.文学作品的形象:A人物的性格特征+B人物的精神风貌+C人物的思想特征+D人物形象的社会或时代意义7.第一人称:A亲切自然+B自由直接+C真实生动8.第二人称:A呼告抒情,动人亲切+B便于感情交流+C充满气势,态度鲜明+D自由灵活9.第三人称:A直接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B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C显得客观冷静10.肖像描写:以形传神,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11.动作描写:表现人物个性特征及内心世界12.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13.心理描写:A揭示人物内心世界+B使形象更为丰满充实14.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15.工笔细描:精雕细刻,丝毫毕现,具体生动16.细节描写:A真实精细+B传神鲜明17.插叙:A丰富内容+B深化主题+C使事件曲折有致+D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E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时间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18.倒叙:A设置悬念,增加兴趣+B读起来波澜起伏19.直接抒情:淋漓尽致20.间接抒情:A表达含蓄,含而不露+B韵味悠长(不着一字,尽得风流)21.开头段:A提出话题,领起下文+B点明主旨,统摄下文+C设置悬念,吸引读者+D蓄势(张本(即伏笔)、铺垫、照应、对比),奠定感情基调+E点明思想感情变化的线索+F使文章避繁就简、不蔓不枝、条分缕析+G与结尾呼应,强调主旨22.过渡段: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有时只开启下文)+B引发议论,揭示主旨+C衬托作用+D渲染、烘托气氛+E使文章避繁就简、不蔓不枝、条分缕析。

23.结尾段:A照应主题,呼应开头+B收束全文,点明主旨,深化中心,卒章显志+C升华感情,耐人寻味,启人思索24.线索:环环相扣,结构紧凑25.照应:A构成一条贯穿全文的情感线索,使文章结构紧凑+B呼应文题26.举例:A具体实在,易于接受+B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C丰富文章内容+D表明XX观点27.多方面对比的作用:A通过多方面的对比,层层深入+B使主旨的内涵更加丰富+C内容表现更加集中28.侧面烘托:A给人如临其境的现场感+B从侧面烘托XX的XX特征29.引用:A具有文学味+B丰富文章内涵+C引起读者兴趣+D表明XX观点30.长短句间杂:读起来错落有致31.叠词:A强调XX+B读来琅琅上口,有音乐美32.记叙文中的议论: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的目的和意义33.说明文中的描写、文艺性笔调:点染作品,使之生动形象34.人物对话描写:A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B促进故事情节发展35.引用传说故事:A增强文章的传奇性、风物的神秘性+B丰富文章内容+C引起读者兴趣+D含蓄地引出、表明XX观点36.引用诗歌:A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B丰富文章内容+C引起读者兴趣+D含蓄地引出、表明XX观点37.引用名言:A增强说服力+B丰富文章内容+C引起读者兴趣+D表明XX观点38.描写方法包括:A正、侧面B工笔、白描C多角度描写D动静结合E点面结合F寓情于景、情景交融G一些修辞、表现手法记忆口诀为:正侧工白多点面,动静景情修表现第六部分修辞手法的作用(重在联系文本)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冗长为简洁2.借代:A引人联想+B形象突出、特点鲜明、生动+C在表情达意上更得体、含蓄、别致3.比拟:A语言生动形象,蕴涵丰富+B色彩鲜明,描绘形象,印象深刻+C感情强烈,引起共鸣4.夸张:A突出本质、特征,引人联想+B烘托气氛,语言生动形象,增强感染力+C感情强烈,引起共鸣5.对偶:A便于吟诵,易于记忆+B表意凝练,抒情酣畅+C对比强烈,褒贬分明6.排比:A句式整齐,节奏匀称+B文章贯通,语势强劲+C集中内容,加重感情+D条分缕析,说理严密透彻,抒情酣畅淋漓7.设问:A提醒注意,引起思考+B突出内容,变化波澜+C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D增强说服力和表达效果8.反问:A强化语气,强调内容+B增强表达效果,表达强烈感情+C引起思考,余音回荡9.反复:A写景抒情感染力强+B承上启下,层次清晰+C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印象10.起兴:A渲染气氛,定下感情基调+B统摄全诗,引出故事+C激发读者想象+D化实为虚,形象生动11.双关:言在此而意在彼,使表情达意更含蓄,更有趣第七部分表现手法的作用1.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比兴、对比、象征、用典、烘托、虚实结合(记忆口诀为:比用对象烘虚实)2.象征:A言在此而意在彼,内涵丰富+B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3.衬托:突出事物特点4.先抑后扬:在变化和反差中突出事物特点5.借景抒情:A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B营造氛围+C委婉含蓄地表达XX思想感情6.融情于景:A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B营造氛围,创造意境+C表达XX思想感情+D含而不露,韵味悠长,使人想象于无穷之境界7.反讽:突出强调,深化主题8.托物言志:A富有暗示性、朦胧性,意在言外+B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9.虚实相生:A二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转化,可以达到虚实相生的境界+B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10.化用典故:A赋予文章语言的雅趣+B赋予文章铺垫和仿拟对象,增强古今对照的效果+C丰富文章内涵11.意象组合:A最大限度地增强了诗歌意象的密度和诗歌的力度+B使诗中的意象鲜明突出+C为读者提供了联想与想象的广阔天地和咀嚼回味的余地。

第八部分结构安排的特点照应、层层深入、烘托铺垫、对比、承上启下、悬念、伏笔记忆口诀:层承对照烘悬伏第九部分积累——诗歌1.对仗:A显示语言的对称美+B达到意境美和韵律美的完美结合2.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韵律美3.拟声词:A使诗文更生动形象+B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4.表颜色的词:A表现心情+B增加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C渲染气氛5.语言特色的类型包括: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记忆口诀:清平明辞委,简沉浑多明6.景物描写角度:A空间变化(远近高低)、时间变化B动静C视、听、嗅觉D虚实E正、侧面F色彩、形状、声音记忆口诀:时空动静视听嗅,虚实正侧色形声第十部分高考小说阅读环境类题型小说中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自然环境描写又称为景物描写。

社会环境:狭义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广义社会环境是指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

从历年高考题来看,重点考查自然环境描写。

具体考查内容有:1、环境描写的作用(意图)。

2、环境描写的特点。

3、环境描写的手法。

4、环境描写的寓意。

5、环境描写的赏析。

通常以下列两种方式出现,一是描写手法和作用相结合,二是描写的环境特点和作用相结合。

重点是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环境描写作用(意图)题环境描写的作用,总体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1、环境本身: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②暗示社会环境;③营造氛围,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2、人物方面:①烘托心情;②表现身份、地位、性格等;③暗示命运。

3、情节方面:①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②为后面情节的发展作铺垫或制造悬念;③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

4、主题方面:①表达、寄托、暗示、揭示主题;②丰富、深化主旨。

答题常用术语:1、社会环境的作用:(1)交待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2)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3)揭示社会关系;(4)交待人物身份,表现(影响、决定)人物性格;(5)提示社会本质,提示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