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出血三者病因、诱因及治疗区别

合集下载

脑出血疾病护理

脑出血疾病护理
七、治疗要点
一般治疗
就地诊治,避免搬动;卧床休息2-4周,床头抬高;昏迷体位 适当镇静 头部降温
七、治疗要点
关键环节
控制脑水肿
20%甘露醇、速尿、10%复方甘油、地塞米松、10%白蛋白。 注意:甘露醇的致肾衰作用; 激素的的致应激性溃疡作用。
七、治疗要点
控制血压
血压高于220/120mmHg时行降压处理。 常用速尿(作用缓和)。 应将血压控制于较平时略高水平 急性期血压骤然下降提示病情危重
脑疝处理
建立静脉通路,20%甘露醇脱水(30分内滴完) 避免引起颅内压增高因素 备好气管切开包和脑室引流包
十一、护理措施--病情观察
潜在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 呕血、黑便、胃液
护理措施--用药护理 护理措施-----康复、心理护理
卧床---定时翻身
01
早期锻炼的重要性
02
坚持锻炼,1~3年内症状可逐渐改善
薄弱的脑动脉破裂 脑出血 颅高压 组织 缺血、 缺氧、 坏
四、临床表现---临床特点
四、临床表现—神经系统表现
基底节区、内囊出血 壳核出血量 < 30ml或丘脑数毫升出血 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同向偏盲 轻型 头和双眼球向病灶侧凝视 失语 系豆纹动脉尤其是外侧支破裂所致
四、临床表现
诱因:情绪激动、用力、劳累、大幅度翻身、剧烈运动等
01
临床表现在数十分钟至数小时内发展至最严重的程度
02
神经系统表现★: 脑膜刺激征阳性,以颈强直最明显。
03
脑膜刺激征
颈强直: Kernig征 (克匿格征) Brudzinski征 (布鲁金斯基征)
四、临床表现
并发症-再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致命性并发症。 多见于起病24h、4W内且尤以第2W最多; 症状和体征又复出现或加重; CT和CSF检查提示新的出血。

神经内科考试题及答案

神经内科考试题及答案

神经内科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1. 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是:A. 脑血栓形成B. 脑栓塞C. 脑出血D. 脑蛛网膜下腔出血答案:A2. 帕金森病的主要病理改变是:A. 黑质多巴胺神经元减少B. 基底节钙化C. 小脑萎缩D. 脑干萎缩答案:A3. 癫痫持续状态的定义是:A. 连续发作超过30分钟B. 连续发作超过60分钟C. 连续发作超过2小时D. 连续发作超过4小时答案:B4. 多发性硬化的典型MRI表现是:A. 脑白质多发性脱髓鞘病变B. 脑灰质多发性脱髓鞘病变C. 脑干多发性脱髓鞘病变D. 脊髓多发性脱髓鞘病变答案:A5. 脑出血最常见的部位是:A. 脑桥B. 丘脑C. 基底节区D. 小脑答案:C6. 脑血栓形成最常见的病因是:A. 高血压B. 糖尿病C. 心脏病D. 血液病答案:A7. 脑梗死急性期溶栓治疗的时间窗是:A. 3小时内B. 4.5小时内C. 6小时内D. 12小时内答案:B8. 脑膜炎最常见的病原体是:A. 病毒B. 细菌C. 真菌D. 寄生虫答案:B9. 脑炎最常见的病原体是:A. 病毒B. 细菌C. 真菌D. 寄生虫答案:A10. 脑肿瘤最常见的类型是:A. 胶质瘤B. 脑膜瘤C. 转移瘤D. 淋巴瘤答案:A11. 脑卒中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是:A. 高血压B. 糖尿病C. 高脂血症D. 吸烟答案:A12. 脑卒中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A. 偏瘫B. 失语C. 偏盲D. 头痛答案:A13. 脑卒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A. 肺部感染B. 深静脉血栓C. 压疮D. 尿路感染答案:A14. 脑卒中最常见的后遗症是:A. 偏瘫B. 失语C. 偏盲D. 头痛答案:A15. 脑卒中最常见的康复治疗是:A. 物理治疗B. 言语治疗C. 职业治疗D. 心理治疗答案:A16. 脑卒中最常见的预防措施是:A. 控制高血压B. 控制糖尿病C. 控制高脂血症D. 戒烟答案:A17. 脑卒中最常见的诊断方法是:A. 头颅CTB. 头颅MRIC. 脑血管造影D. 脑电图答案:A18. 脑卒中最常见的治疗措施是:A. 溶栓治疗B. 抗凝治疗C. 降压治疗D. 降脂治疗答案:A19. 脑卒中最常见的预后因素是:A. 年龄B. 性别C. 病灶大小D. 治疗及时性答案:D20. 脑卒中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A. 脑疝B. 肺部感染C. 心脏骤停D. 多器官功能衰竭答案:B21. 脑卒中最常见的康复障碍是:A. 肢体功能障碍B. 语言功能障碍C. 认知功能障碍D. 吞咽功能障碍答案:A22. 脑卒中最常见的康复目标是:A. 提高生活质量B. 恢复工作能力C. 减少并发症D. 延长生存期答案:A23. 脑卒中最常见的康复方法包括:A. 物理治疗B. 言语治疗C. 职业治疗D. 所有以上答案:D24. 脑卒中最常见的康复障碍是:A. 肢体功能障碍B. 语言功能障碍C. 认知功能障碍D. 吞咽功能障碍答案:A25. 脑卒中最常见的康复目标是:A. 提高生活质量B. 恢复工作能力C. 减少并发症D. 延长生存期答案:A26. 脑卒中最常见的康复方法包括:A. 物理治疗B. 言语治疗C. 职业治疗D. 所有以上答案:D27. 脑卒中最常见的康复障碍是:A. 肢体功能障碍B. 语言功能障碍C. 认知功能障碍D. 吞咽功能障碍答案:A28. 脑卒中最常见的康复目标是:A. 提高生活质量B. 恢复工作能力C. 减少并发症D. 延长生存期答案:A29. 脑卒中最常见的康复方法包括:A. 物理治疗B. 言语治疗C. 职业治疗D. 所有以上答案:D30. 脑卒中最常见的康复障碍是:A. 肢体功能障碍B. 语言功能障碍C. 认知功能障碍D. 吞咽功能障碍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31. 脑梗死的病因包括:A. 高血压B. 糖尿病C. 心脏病D. 高脂血症答案:ABCD32. 脑出血的病因包括:A. 高血压B. 脑动脉瘤破裂C. 脑血管畸形D. 血液病答案:ABCD33.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包括:A. 高血压B. 糖尿病C. 高脂血症D. 吸烟答案:ABCD34. 脑卒中的临床表现包括:A. 偏瘫B. 失语C. 偏盲D. 头痛答案:ABC35. 脑卒中的并发症包括:A. 肺部感染B. 深静脉血栓C. 压疮D. 尿路感染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36. 脑梗死和脑出血都是脑卒中的一种类型。

脑出血与脑梗死的鉴别参考幻灯片

脑出血与脑梗死的鉴别参考幻灯片
先天性动脉瘤 颅内动-静脉畸形 脑动脉炎及血液病
9
一、脑梗死
? 定义:脑梗死(CI)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脑部血液
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 和软化。
? 原因:供应脑部血液的颅内或颅外动脉发生闭塞,侧支
循环供血尚未形成。
? 分类(1)脑血栓形成(最常见)
(2)脑栓塞 (3)腔隙性梗死
?临床上患者多无明显症状,约有 3/4的患者无病灶 性神经损害症状,或仅有轻微注意力不集中、记忆 力下降、轻度头痛头昏、眩晕、反应迟钝等症状。
?多发性的腔隙性脑梗塞,可影响脑功能,导致 智力进行性衰退,最后导致脑血管性痴呆。
14
二、发病机制
睡眠────┐
血管壁病变
失水
│ ┌血压下降 ┐ ↓
休克
├→│血流缓慢 │→血栓形成→脑梗死
?症状和脑血栓形成相似,常见局限性抽搐、偏 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失语等。意识障碍常 较轻且很快恢复。严重者可致昏迷、死亡。
13
3 、腔隙性梗死
?是脑梗塞的一种特殊类型,是在高血压、动脉梗化 的基础上,脑深部的微小动脉发生闭塞,引起脑组 织缺血性软化病变。
?其病变范围一般为2-20毫米,其中以2-4毫米者最 为多见。
?(7)血管扩张剂:在亚急性期(发病2-4周)脑水肿基本消退时, 可适当应用。 ?(8)中医药治疗:丹参、川芎嗪、银杏叶、疏血通等。
?(9)其他治疗:高压氧舱治疗、血管内介入治疗、外科治疗。
注:脑栓塞治疗包括脑部病变及引起栓塞的原发病治疗。脑部病变的治 疗与脑血栓形成相同,原发病的治疗主要在于消除栓子来源,防止脑栓 塞复发。
?脑血栓形成是中风发病率最高的,占全部中风病例的 半数以上。
12

最新急性脑血管意外的诊断治疗及护理-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最新急性脑血管意外的诊断治疗及护理-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脑血栓形成是指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导 致的血管腔狭窄、闭塞,或在狭窄基础上形 成血栓,造成局部脑组织急性血液供应中断, 致缺血缺氧性坏死,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 状和体征
病理生理机制
脑血栓形成
最常见的病因 为动脉粥样硬 化
脑动脉闭塞导致 缺血超过 5分钟 可发生脑梗死
临床特点
临床特点
发病年龄
中老年人多见, 病前多有脑梗死 的危险因素
阿-斯综合征
严重心律失常, 致使,头昏、晕 倒及意识障碍, 无N定位征,心 电图、超声心功 图异常
治疗
病因治疗
脑 出 血
概 述
脑 出 血
是指由脑部动脉、静脉或毛细血管 破裂引起的脑实质内和脑室内出血,其 中动脉破裂出血最为常见
概 述
1 2 3 4
起病急、病情重、病死率高 多在慢性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 高血压脑出血直接来自较大的脑底动脉 多数发生在大脑半球内
起病急骤常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病情即可发展到高峰也可在数分钟内陷入昏迷临床表现脑室出血壳核内囊出血原发性脑干出血小脑出血丘脑出血脑叶出血出血病灶对侧常出现偏瘫偏身感觉障碍与偏盲等的三偏综合征丘脑内侧或下部出血出现双眼内收下视鼻尖上视障碍的典型体征约占脑出血的1318绝大多数呈急性起病多先有头痛呕吐或抽搐等临床表现约占10好发于一侧小脑半球齿状核部位多表现为突然发作的枕部头痛眩晕呕吐肢体或躯干共济失调及眼球震颤等90以上高血压所致的原发性脑干出血发生在脑桥少数发生在中脑原发性脑室出血表现为脑膜刺激征和颅内压增高症继发性脑室出血除了具有上述特征外还同时伴有原发性出血灶导致的神经功能障碍11患者年龄多在50岁以上既往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史22多在情绪激动或体力劳动中发病33起病突然发病后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半数患者有意识障碍或出现抽搐尿失禁44可有明显定位体征如偏瘫脑膜刺激征55发病后血压明显升高66ct扫描及mri可见出血灶脑脊液可呈血性应用ct检查可直接明确有无脑出血起病急骤伴剧烈的头痛呕吐有明显的脑膜刺激征很少出现局限性神经系统体征脑脊液呈血性病程长增强的头颅ct和mri对肿瘤出血具有诊断价值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颅脑mri颅脑ct扫描脑血管造影急救处理急救处理及时清除口腔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气管切开人工通气维持生命指征特殊治疗急性期血压的处理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止血药物的应用脑保护剂与低温疗法特殊治疗壳核出血30ml丘脑出血14ml小脑半球出血15ml出血量部位手术距离出血的时间患者年龄和全身情况术者的经验急诊手术手术方法神经内镜立体定向抽吸术引流术开颅血肿清除术并发症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泌尿道感染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脑栓塞脑梗死cerebralinfarction又称缺血性卒中是由于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缺血缺氧所致局限性脑组织坏死或软化脑血栓形成是指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血管腔狭窄闭塞或在狭窄基础上形成血栓造成局部脑组织急性血液供应中断致缺血缺氧性坏死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最常见的病因为动脉粥样硬脑血栓形成脑动脉闭塞导致缺血超过5分钟可发生脑梗死临床特点起病方式多在安静状态或睡眠中急性发病逐渐加重常于发病后10余小时或12日达高峰发病年龄中老年人多见病前多有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病灶对侧出现偏瘫偏身包括面部痛觉减退同向偏盲双眼向病灶侧凝视颈内动脉临床表现椎基底动脉系统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基

脑血管疾病(一)

脑血管疾病(一)

脑血管疾病(一)(总分:67.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A1型题(总题数:67,分数:67.00)1.脑栓塞的临床表现中,下述哪项是不正确的∙A.起病多急骤∙B.年龄多较轻∙C.多有脑膜刺激征∙D.常见局限性抽搐、偏瘫、失语∙E.多有风湿性心脏病(分数:1.00)A.B.C. √D.E.解析:2.高血压性脑出血最好发的部位是∙A.丘脑∙B.内囊及基底节附近∙C.小脑∙D.脑干∙E.脑叶(分数:1.00)A.B. √C.D.E.解析:3.脑血栓形成最常发生于∙A.大脑前动脉∙B.前交通动脉∙C.大脑中动脉∙D.大脑后动脉∙E.后交通动脉(分数:1.00)A.B.C. √D.E.解析:4.脑出血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区别是∙A.年龄大小∙B.有否高血压∙C.脑脊液改变∙D.有无头痛∙E.有无偏瘫(分数:1.00)A.B.C.D.E. √解析:5.脑血栓形成的最常见病因是∙A.高血压∙B.脑动脉粥样硬化∙C.各种脑动脉炎∙D.血压偏低∙E.红细胞增多症(分数:1.00)A.B. √C.D.E.解析:6.脑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A.脑动脉瘤∙B.出血性梗死∙C.高血压动脉硬化∙D.血液病∙E.脑血管畸形(分数:1.00)A.B.C. √D.E.解析:7.高血压病脑出血破裂的血管多为∙A.大脑中动脉∙B.大脑基底动脉∙C.豆纹动脉∙D.内囊动脉∙E.大脑前动脉(分数:1.00)A.B.C. √D.E.解析:8.患者有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最可能有下述哪条血管闭塞∙A.大脑前动脉∙B.大脑中动脉∙C.大脑后动脉∙D.内听动脉∙E.脊髓前动脉(分数:1.00)A.B. √C.D.E.解析:9.一侧颈内动脉闭塞,可无临床症状,是因为∙A.同侧颈外动脉未闭塞∙B.对侧颈内动脉未闭塞∙C.正常脑底动脉环可迅速建立侧支循环∙D.双侧椎动脉未闭塞∙E.颅内血管变异(分数:1.00)A.B.C. √D.E.解析:10.急性脑血管病中,发病最快的是∙A.脑出血∙B.脑血栓形成∙C.脑栓塞∙D.蛛网膜下腔出血∙E.高血压脑病(分数:1.00)A.B.C. √D.E.解析:11.对多数蛛网膜下腔出血,防止再出虹的根本方法是∙A.卧床休息4~6周∙B.保持大便通畅∙C.不再从事剧烈运动或重劳动∙D.保持血压稳定∙E.对先天性动脉瘤或脑血管畸形行手术治疗(分数:1.00)A.B.C.D.E. √解析:12.何时做头部CT检查,诊断脑梗死阳性率较高∙A.发病6小时以后∙B.发病12小时以后∙C.发病48小时以后∙D.发病18小时以后∙E.发病1周以后(分数:1.00)A.B.C. √D.E.解析:13.脑梗死的病因中,最重要的是∙A.动脉粥样硬化∙B.高血压∙C.动脉壁炎症∙D.真性红细胞增多症∙E.血高凝状态(分数:1.00)A. √B.C.D.E.解析:14.椎基底动脉血栓形成不出现以下哪个症状∙A.眩晕∙B.眼球运动障碍∙C.吞咽困难∙D.失语∙E.交叉性瘫痪(分数:1.00)A.B.C.D. √E.解析:15.颈内动脉系统短暂脑缺血发作最常见的症状是∙A.对侧上肢或下肢的发作性瘫痪∙B.对侧偏身感觉障碍∙C.失语∙D.同侧单眼失明∙E.对侧上肢或下肢共济失调(分数:1.00)A. √B.C.D.E.解析:16.椎基底动脉系统供应的脑区有∙A.脑干、小脑∙B.脑干、小脑、丘脑后部∙C.大脑后2/5、脑干、小脑∙D.大脑后2/5、脑干、丘脑后部∙E.大脑后2/5、脑干、小脑、丘脑后部(分数:1.00)A.B.C.D.E. √解析:17.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可靠的诊断依据是∙A.头痛、呕吐∙B.脑膜刺激征∙C.腰穿时发现血性脑脊液∙D.一侧动眼神经麻痹∙E.偏瘫(分数:1.00)A.B.C. √D.E.解析:18.脑梗死溶栓治疗一般应在发病后多长时间内进行∙A.3小时∙B.12小时∙C.24小时∙D.1天∙E.3天(分数:1.00)A. √B.C.D.E.解析:19.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症状可有∙A.阵发性眩晕∙B.复视∙C.交叉性瘫痪∙D.吞咽困难∙E.运动性失语(分数:1.00)A.B.C.D.E. √解析:[解题思路] 颈内动脉系统主要供应眼部及大脑半球前3/5的血流,缺血时不会出现脑干损伤的表现,如阵发性眩晕、复视、交叉性瘫痪。

脑血管病的考试题及答案

脑血管病的考试题及答案

脑血管病的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10题)1. 脑血管病最常见的类型是:A. 脑出血B. 脑血栓形成C. 脑栓塞D. 蛛网膜下腔出血答案:B2. 脑血栓形成最常见的病因是:A. 动脉粥样硬化B. 心源性栓塞C. 血管炎D. 高血压答案:A3. 脑出血最常见的部位是:A. 脑干B. 小脑C. 脑室D. 基底节区答案:D4. 脑梗死的临床表现中,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 偏瘫B. 失语C. 头痛D. 癫痫发作答案:C5. 脑梗死急性期治疗中,下列哪项不推荐使用:A. 溶栓治疗B. 抗凝治疗C. 抗血小板治疗D. 大剂量激素治疗答案:D6. 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A. 脑动脉瘤破裂B. 脑动静脉畸形C.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D. 脑肿瘤出血答案:A7. 脑出血后血压控制的目标是:A. 收缩压<140mmHgB. 收缩压<160mmHgC. 收缩压<180mmHgD. 收缩压<200mmHg答案:B8. 脑梗死患者出现吞咽困难时,应采取的措施是:A. 立即给予鼻饲B. 给予抗凝治疗C. 给予溶栓治疗D. 给予抗血小板治疗答案:A9. 脑梗死患者康复期治疗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肢体功能锻炼B. 语言功能训练C. 心理康复D. 长期卧床休息答案:D10.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治疗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控制血压B. 降低颅内压C. 抗凝治疗D.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答案:C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5题)1. 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包括:A. 高血压B. 糖尿病C. 高脂血症D. 吸烟答案:ABCD2. 脑出血的常见并发症包括:A. 脑疝B. 肺部感染C. 脑积水D. 深静脉血栓答案:ABCD3.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包括:A. 剧烈头痛B. 恶心呕吐C. 意识障碍D. 脑膜刺激征答案:ABCD4. 脑梗死急性期的治疗措施包括:A. 溶栓治疗B. 控制血压C. 抗血小板治疗D. 降低颅内压答案:ABCD5. 脑出血的影像学检查包括:A. 头颅CTB. 头颅MRIC. 脑血管造影D. 脑电图答案:AB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5题)1. 脑梗死患者应尽早进行溶栓治疗。

第八章脑血栓形成

第八章脑血栓形成

1.脑血栓形成: 答案:是指颅内、外脑动脉管壁在发生病理改变基础上,在血流缓慢、血液成分改变或血黏度增加等情况下形成血栓,致使血管腔闭塞而言。 题型:名词解释 难度:4 章节:第八章 急性脑血管病

2. 急性脑血管病最常见的原因是 ,其次是 。 按性质可将急性脑血管病划分为 和 两大类。 答案: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伴发的动脉病变|缺血性脑血管病|出血性脑血管病 题型:填空题 难度:1

3.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 、 和 ;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 和 。 答案: 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题型:填空题 难度:2

4. 西医学认为,脑血栓形成最常见的病因是 ;而中医学认为,其病因病机复杂,与 、 、 、 、 、 六端有关; 答案: 动脉粥样硬化|风|火|痰|瘀|虚|气 题型:填空题 难度:4

5. 中医学认为,脑血栓形成的病位在 ;基本病机是 , , ;病性为 , 。 答案: 脑 气血逆乱 痰瘀互阻 上犯于脑 本虚标实 上盛下虚 题型:填空题 难度:4

6.在对脑血栓形成患者进行溶栓治疗时,常用的溶栓药物是 和 。 答案: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尿激酶 题型:填空题 难度:3

7.在对脑血栓形成患者进行治疗时,首选的抗血小板药物是 ;若因胃肠道反应不能耐受其治疗者,可改用 或 。 答案:阿司匹林|噻氯匹定|氯吡格雷 题型:填空题 难度:4

8.脑血栓形成的最常见病因是:( ) A.糖尿病 B.高脂血症 C.肥胖 D.高血压 E.动脉粥样硬化 答案:E 题型:单选题 难度:1

9.中医学认为,引起脑血栓形成的直接病理因素是:( ) A.风、热、痰、瘀、虚、气六者 B. 风、火、痰、瘀、虚、气六者 C.风、痰、瘀、虚、气五者 D. 风、火、痰、瘀、虚五者 E.风、火、痰、瘀、虚、湿六者 答案:B 题型:单选题 难度:2

10.脑血栓形成大多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发病( ) A.安静或睡眠中发生 B.剧烈情绪波动下诱发 C.因寒冷而诱发 D.因剧烈运动而诱发 E.因饱餐而诱发 答案:A 题型:单选题 难度:1

脑栓塞和脑梗塞的区别 千万不要混淆

脑栓塞和脑梗塞的区别 千万不要混淆

脑栓塞和脑梗塞的区别千万不要混淆*导读:脑栓塞和脑梗塞的区别,千万不要混淆!虽然脑栓塞和脑梗塞只相差一个字,但其实他们是有很大区别的,应该注意区分,然后对症治疗,由于是属于脑部病症,如果治疗不当的话,会影响患者的正常活动及生命安全的。

……
脑栓塞和脑梗塞的区别,千万不要混淆!脑栓塞和脑梗塞患者应该注意无论病情是否严重,都需要及时进行治疗,以免会导致病情恶化,甚至会有脑缺氧死亡等可能,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两种病症!
*脑栓塞和脑梗塞的区别
专家介绍:脑栓塞一般就是指血液中存在的栓子,堵塞血管造成的,并且这种栓子具有流动性,会导致脑组织缺血性坏死,如果栓子堵塞到其他部位,也会引起其他的病症,如肺栓塞、心脏内的附壁血栓等。

另外,脑栓塞会有出血性的梗塞情况,并且还会反复发作,严重者还可引发脑脓肿、脑炎及局灶脑动脉炎等。

脑梗塞的病症一般是由于脑部供血异常造成的,这部分患者患病后,就会出现意识丧失、昏迷不醒、半身不遂、语言障碍,即便是治愈后也会有一定的后遗症,如不能自理,往往轻度患者的病症不是很明显,但是病情恶化速度也是非常快的,所以需要引起大家的广泛重视,并且还应该按时复查!
脑栓塞和脑梗塞的区别,千万不要混淆!脑部病症会对患者
造成生活上的影响,同时还会加重家人的负担,因此提醒大家应该选择最佳时间治疗,同时治疗期间注意自己的护理,尽量卧床休息,按时服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出血三者区别脑梗死和脑出血鉴别诊断脑梗死的种类很多,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脑血栓形成(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脑梗”)2、脑栓塞3、腔隙性脑梗塞定义1、脑血栓形成:为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

颅内外供应脑部的动脉血管壁发生病理改变(如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变狭窄,或在此基础上形成血栓,最终完全闭塞,引起某一血管供血范围内的脑梗死,称为脑血栓形成。

2、脑栓塞:是指血液中的各种栓子(如心脏内的附壁血栓、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脂肪、肿瘤细胞、纤维软骨或空气等)随血流进入脑动脉而阻塞血管,当侧枝循环不能代偿时,引起该动脉供血区脑组织缺血性坏死,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

3、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是由于脑实质内动脉血管破裂致使血液流出形成血肿,在颅内造成急性占位性病变,俗称脑溢血,属于“脑中风”的一种,是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一种常见的严重脑部并发症。

病因1、脑血栓形成:最常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且患者常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

脑血栓形成的10个简单的危险因素,依次是高血压病、吸烟、腰臀比过大、饮食不当、缺乏体育锻炼、糖尿病、过量饮酒、过度的精神压力及抑郁、有基础心脏疾病和高脂血症,但以上大多数危险因素都是可控的。

脑梗发病年龄一般比脑出血略高,多在55~65岁之间。

2、脑栓塞:病因根据栓子来源分为心源性、非心源性、原因不明的。

心源性脑栓塞最常见,患者多伴有心脏方面的疾病,如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梗塞、心肌病、心脏手术、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粘液瘤等。

非心源性脑栓塞多见于主动脉弓和颅外动脉(颈动脉和椎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斑块破裂及粥样物从裂口逸入血流,能形成栓子导致栓塞;同时损伤的动脉壁易形成附壁血栓,当血栓脱落时也可致脑栓塞;其它少见的栓子有脂肪滴(多见于骨折病人,但骨折病人引起肺栓塞最多见)其他还有空气、肿瘤细胞、寄生虫卵、羊水和异物等,所以脑栓塞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青壮年多见。

3、脑出血:最常见病因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颅内血管畸形等,所以最多见于伴有高血压疾病的老年患者,常因诱因有用力(如排便不畅)、情绪激动(如与人争吵)等,故大多在活动中突然发病。

青年人也可发病,这类患者多伴有先天性颅内血管畸形。

病因简述1、脑血栓形成患者多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这些基础疾病长期作用使脑血管形成粥样硬化,导致脑动脉狭窄或闭塞进而使相应脑组织缺血坏死。

2、脑栓塞是机体产生的栓子在血液中流动时堵塞脑血管引起血管闭塞,然而侧支循环常很难迅速建立,从而引起该动脉供血区产生急性脑缺血,进而该动脉供应脑组织缺血坏死。

3、脑出血患者多有高血压病,且血管较脆,在某些诱因下血压突然升高使脑内脆弱的血管破裂引起出血。

诱因临床表现(一)脑血栓形成本病好发于中年以后,多见于55-65岁以上患有动脉粥样硬化者,多伴有高血压、冠心病或糖尿病。

通常病人有前驱症状,如头昏、头痛等;约有1/3的病人病前曾有TIA史。

多数病人在安静休息时发病,不少病例在睡眠中发病,次晨被发现不能说话,一侧肢体瘫痪。

典型病例在1-3天内达到高峰。

除脑干与大面积脑梗死外,大多数病人意识清楚。

神经系统体征因脑血管闭塞的部位及梗死的范围而不同,常见有失语、偏瘫等。

(二)脑栓塞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以青壮年多见,起病急骤,常无前驱症状,数秒至数分钟症状发展至高峰,多属完全性脑卒中为其特点,为发病最急的脑卒中。

个别病人可在数天内呈阶梯式进行恶化,系由反复栓塞所致。

约4/5的脑栓塞发生于颈内动脉系统,特别是大脑中动脉,病人出现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或局灶性癫痫发作等,严重者因颅内压升高至脑疝、昏迷而死亡。

椎-基底动脉系统表现为眩晕、复视、交叉瘫或四肢瘫、共济失调、吞咽困难及构音障碍等,基底动脉主干闭塞导致四肢瘫、突发昏迷。

大多数病人伴有风心病、冠心病等基础病变症状和体征。

(三)脑出血脑出血的症状与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出血速度、血肿大小以及患者的一般情况等有关,通常一般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突发头痛、恶心呕吐、言语不清、小便失禁、肢体活动障碍和意识障碍。

位于非功能区的小量出血可以仅仅表现为头痛及轻度的神经功能障碍,而大量出血以及大脑深部出血、丘脑出血或者脑干出血等可以出现迅速昏迷,甚至在数小时及数日内出现死亡。

各部位出血一般表现如下:基底节出血:可出现突发肢体的无力及麻木,语言不清或失语,意识障碍,双眼向出血一侧凝视,可有剧烈疼痛,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小便失禁症状;丘脑出血:常破入脑室,病人有偏侧颜面和肢体感觉障碍,意识淡漠,反应迟钝;脑桥出血:小量时可有出血一侧的面瘫和对侧肢体瘫,而大量时可迅速出现意识障碍、四肢瘫痪、眼球固定,危急生命;小脑出血:多表现为头痛、眩晕、呕吐、构音障碍等小脑体征,一般不出现典型的肢体瘫痪症状,血肿大量时可侵犯脑干,出现迅速昏迷、死亡。

诊断脑血栓形成1.本病患者多为高龄病人、有高血压等病史:2.发病前有TIA,在安静休息时发病为主,症状逐渐加重;3.一般发病后1-2天内意识清楚,而偏簧、失语等神经系统局灶性体征明显等特点。

4.结合CT检查:脑血栓形成24小时内CT多正常,24小时以后模死区出现低密度灶。

有条件时可行MRI检查,能较CT更早发现模死灶,而且能清晰显示CT显示较差的脑干、小脑部位模死灶。

脑血管造影可显示血栓形成部位、程度及侧支循环。

(二)脑栓塞。

本病任何年龄均可诱发,以青壮年较多见,病前多有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及大动脉粥样硬化等病史。

脑栓塞患者多起病急,症状常在数秒或数分钟内达高峰,多数患者有神经系统体征,可表现为偏瘫、失语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

头颅CT在发病24小时内可无明显异常,但脑CT扫描阴性不能排除脑栓塞,发病24-48小时后可见栓塞部位有低密度梗死灶,边界欠清晰,并可有一定的占位效应;头MRI有助于早期发现小的栓塞病灶,对于脑干和小脑病变的显示MRI要明显优于CT。

这点与诊断脑血栓形成类似,区别主要为病史。

(三)脑出血1、50岁以上中老年有高血压史的病人,在情绪激动及活动时突然发病。

2、迅速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及颅内压增高症状,伴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3、结合CT检查:临床疑诊脑出血时首选CT检查,可显示圆形或卵圆形均匀高密度血肿,发病后即可显示边界清楚的新鲜血肿,并可确定血肿部位、大小、形态、以及是否破入脑室。

治疗脑血栓形成的治疗防治实行个体化原则(一)急性期治疗急性期治疗原则:力争3-6小时内就诊溶栓,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采取个体化治疗,积极防治感染并发症1.超早期溶栓目的溶解血栓,恢复梗死区血供,挽救缺血半暗带,防止缺血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损伤,可很大程度上改善预后。

⑴静脉溶栓疗法:常用药物①尿激酶,目前应用最多的溶栓药。

⑵动脉溶栓疗法:通过在DSA直视下将药物直接注入血栓部位,可能对出现症状3-6小时的大脑中动脉分布区卒中病人有益。

溶栓治疗必须在发病后6h内超早期给予,若能在发病后3h内用药更为理想,尽快使用溶栓是治疗成功的关键,但因溶栓有引起出血等并发症危险而危及生命,要严格掌握溶栓适应症与绝对禁忌症,并应监测出、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等。

2.控制血压使血压维持在比病人病前稍高的水平,除非血压过高收缩压>29.3kPa(220mmHg),一般急性期不使用降压药,以免血压过低而导致脑血流量不足,使脑梗死加重。

血压低者可加强补液或给予适量药物以升高血压。

3.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应尽早防治,常用的药物为甘露醇、10%复方甘油等。

4.改善微循环常用低分子右旋糖酐。

5.抗凝治疗对临床表现为进展型脑梗死病人,可选择应用抗凝治疗。

但有引起出血的副作用。

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禁忌证。

对出血性梗死或高血压者均禁用抗凝治疗。

6.血管扩张剂脑梗死急性期不宜使用或慎用。

7.高压氧治疗。

8.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未选择的急性脑梗死病人发病48小时内用阿司匹林,可降低死亡率和复发率,但溶栓或抗凝治疗时不要同时应用,可增加出血风险。

9.手术治疗开颅切除坏死组织和去颅骨减压。

(二)恢复期治疗患肢运动和语言功能的训练。

脑栓塞治疗:包括脑部病变及引起栓塞的原发病两方面。

脑部病变的治疗与脑血栓形成相同。

由于心源性脑栓塞的充血性梗死区极易出血,故抗凝治疗必须慎用,甚至即使使用也应待急性期(5-7天)过后较宜。

原发病的治疗在于根除栓子来源,防止脑栓塞复发。

主要为心脏疾患的手术治疗(如心间隔缺损的修补、心瓣膜分离术、瓣膜移植术、心脏肿瘤手术等)、细菌性心内膜炎的抗生素治疗、减压病行高压氧舱治疗等。

脑出血的治疗急性期治疗的重要原则是:防止再出血、控制脑水肿、减低颅内压、维持生命机能和防治并发症。

(一)高血压的处理。

一般不应使用降血压药物,收缩压超过200mmHg时,可适当给予作用温和的降压药物如味塞米等。

急性期后,血压仍持续过高时可系统地应用降压药。

(二)控制脑水肿,降低领内压脑出血可引起脑病,危及生命。

控制脑水肿,降低领内压是脑出血急性期处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应立即使用脱水药,常用20%甘露醇静点,配合味塞米静脉注射,交替使用以减少甘露醇用量,也可用10%甘油静脉滴注。

必要时可短期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有助于减轻脑水肿,但不作为常规应用。

(三)止血药和凝血药。

止血药无肯定疗效,但如合并消化道出血或有凝血功能障碍时,止血药应用可能发挥一定作用。

临床上常用的有6-氨基已酸(EACA)、对我基节酸(抗血纤溶芳酸,PAMBA)、氨甲环酸(止血环酸)、卡巴克络(安络血)、酚磺乙胺(止血敏)、仙鹤草素等。

(四)手术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