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境连片治理

合集下载

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方案

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方案

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环境问题成为一大难题。

随处可见的垃圾、杂草、积水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环境的整洁和美观,同时,还造成了环境污染和传染病的蔓延。

为了打造优美的农村环境,我们必须开展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工作。

一、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的目标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的目标是通过深入整治,推动农村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保障农民健康和环境质量。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清理农村环境中存在的垃圾、废弃物、积水等问题,将其分门别类进行分类处理。

2.开展河道治理、道路整修等工作,提高乡村的通行能力和景观品位。

3.修建垃圾处理器和公厕等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环境基础设施水平。

4.推广垃圾分类处理的知识,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

二、实施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的方法1.负责单位明确。

实现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需要有一支专业的、有经验的团队来实施。

因此,应由相关政府部门选派专人负责整治。

2.由专业机构进行调查。

在整治农村环境之前,需要进行调研,找出存在问题的地方。

此外,还可以对农民进行调查,从而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和需求,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3.制定整治计划和方案。

根据实际情况和调查结果,制定整治计划和方案,明确任务、时间和责任,确保整治工作在安排的时间内完成。

4.开展环保宣传。

开展环保宣传活动,普及垃圾分类和环保知识,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在整治农村环境过程中,还可以通过现场录像和宣传画展等形式进行宣传。

三、整治工作的过程1.垃圾清理。

将村里的垃圾、废弃物等进行分类清理,清理完后要统一运到卫生填埋场或处理器。

2.路面整修。

处理坑洼路面、清理淤泥,并进行铺砖、铺沥青等整修工作。

同时,对单车道改造为双车道或拓宽道路等,以提高村民的通行条件。

3.排水沟清理。

清理路边、村边和沟道内的垃圾和杂草,保证排水沟通畅、无积水。

4.景观墙建设。

在村边、路边等重要场所适度建设景观墙,美化村容村貌。

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项目工作总结_集中整治工作总结

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项目工作总结_集中整治工作总结

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项目工作总结_集中整治工作总结2022年以来,xx大力实施以奖促治政策,增加农村环保投入,加强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认真实施农村环境整治示范项目,农村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现将xx农村环境整治项目实施情况总结如下:一、项目基本概况2022年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总投资12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00万元,县市配套20万元。

项目涉及温泉县1个村庄,受益人口1511人。

自治州2022年1个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于2022年3月完成全部工程,并通过初步验收。

项目共完成水源地围墙81米,自来水管道305米,垃圾箱40个、垃圾车1辆。

2022年,农村环境持续改善示范项目总投资297.9万元,其中自治区补助190万元,县市扶持107.9万元。

项目涉及博乐市、温泉县三个示范区、三个村,惠及4114人。

2022年自治州农村环境持续改善三个示范项目于2022年3月全部竣工并通过初步验收。

项目已完成水源围栏820米、警示牌8个、垃圾箱30个、垃圾车1辆。

2022年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总投资401.5万元,其中中央投资210万元,自治区补助120万元,县市配套71.5万元。

项目涉及博乐市、精河县5个示范区5个村庄,受益人口9540人。

自治州2022年5个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均与2022年6月完成全部工程,并通过初步验收。

项目共完成水源地防护栏6000米,警示牌28个,排水管网8200米,垃圾箱、果皮箱110个,垃圾车5辆。

2022年,农村环境持续改善示范工程总投资1774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100万元,县市提供563万元,自筹111万元。

项目涉及博乐市、泾河县、温泉县5个示范区、19个村,惠及15575人。

2022年自治州农村环境持续改善五个示范项目将于2022年8月30日前全部完成,并通过初步验收。

项目建成水源保护栅栏2282米,水源警示标志30个,污水管道29608米,检查井131口,垃圾桶(桶)275个,垃圾车6辆,畜禽粪便堆放池27个。

2023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方案

2023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方案

2023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方案引言:农村环境整治是当前我国农村改革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环节。

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对于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推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方案旨在通过集中连片整治,通过资源整合和综合治理等措施,全面提升农村环境质量,营造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

一、总体目标2023年底前,完成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任务,全面提升农村环境质量。

主要包括:实现村庄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90%以上,农村污水治理率达到80%以上,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农村环境面貌明显改善。

二、整治范围按照“一横一纵”、“一干多支”的原则,选取重点区域进行集中连片整治。

主要包括:1. 一横:选择经济较发达、交通便利的基础条件较好的横向带状区域进行整治,涵盖山区、平原和丘陵等地域。

2. 一纵:选择农业产业集中、区域特色鲜明的纵向带状区域进行整治,涵盖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地域。

3. 一干多支:以县为单位,选择1-2个重点干线沿线村庄进行示范整治,涵盖水源涵养保护区、生态环境敏感区等地域。

三、整治内容本方案主要包括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垃圾分类与处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内容。

1.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1)加快建设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提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

重点选择人口较多、污水排放量大的村庄进行整治,建设生活污水处理站和管网,确保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

(2)推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选择适用的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推广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管理经验。

(3)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运维管理,确保长期可持续运营。

加强对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监管,建立健全运维机制,加强设备维护和管理,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行。

2. 农村垃圾分类与处理(1)推广农村垃圾分类制度。

加强对农村居民的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推动垃圾分类制度在农村的全面落实,提高垃圾分类覆盖率和减量化处理水平。

浅谈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技术

浅谈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技术

水、 生活 垃圾 和畜禽养殖等方面 , 主要包 括农村水 源地保护工程 、
农 村生活污水整治工程 、 农 村生活垃圾整治工程和畜禽污染综合 整治工程 。项 目均采用先进可行 、 因地制宜 、 经济适用 、 环境友好 的关键 治污和综合整治技术 ,以及相关配套技术 的研发等工作 ,
有 效解决示 范区内农村饮 用水源水质 、 生活垃圾 、 生活污水 以及
禽畜粪便等 污染环境 问题 , 使 示范 区农村 环境 明显改 善 、 人 民生
门乡农村环境 连片综合整 治项 目为例 , 就农村环 境现状 、 整治 目
标、 整治技 术 、 整治 工程等 进行探 讨 , 希 望能起 到抛 砖 引玉 的作
活水平 与生 活质量不断提高 , 具体指标如下 :
清洁 田园 畜禽养场粪便综 合利用率( %) 环境保护知识普 及率( %) 环保宣传 村 民环境保护 自 主参与率( %)
≥8 0
≥8 5
≥9 5 ≥9 O
≥9 8 ≥9 5
置上连成一 片 , 区 域 内人 口 2 1 0 6 7人 , 总 面积 7 8 . 6 3 平 方 公 里 。产 3整 治 技 术 与 整 治 工 程
考核 内容 指标名称 评估指标要求 本项 目指标要求 ≥8 O ≥9 0
用, 供其他县市区进行农村 环境 整治借鉴 和参考 。
连片整治 连片整治率( %)
1项 目 背 景 以奖促治 ” 加快解
决 突出农村 环境 问题 实施方案 的通知 》 ( 国办发 [ 2 0 0 9 1 1 1号 ) 文件 精神, 以解 决农村饮用 水源污染 、 生 活污水 、 生活 垃圾 、 畜禽养殖
( 1 )符合国家技术规范和政策要求原则 。( 2 ) 因地制宜 、 循序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施工方案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施工方案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施工方案一、项目背景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农村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为改善农村环境质量,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政府开展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

本文将从施工方案的角度,详细介绍该项目的实施计划。

二、项目目标1.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村环境质量;2.合理规划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3.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

三、项目内容1. 地表整治•清理农村垃圾,清扫村庄内街道;•绿化规划,种植花草树木,提高村庄环境美观度;•河道清淤,治理河道污染。

2. 污水处理•新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实现污水净化处理;•完善村庄下水道系统,减少雨污水混接情况。

3. 农村道路改造•对村庄内道路进行修复,提高通行条件;•新建农村主干道,改善路网布局。

4. 农村垃圾处理•建设垃圾处理中心,实现垃圾分类处理;•推广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减少环境污染。

四、项目实施步骤1.初步评估:对项目区进行调查,确定施工范围和重点。

2.制定项目计划:编制施工图纸和项目实施方案。

3.确定施工队伍:招募合适的施工队伍,分配任务。

4.现场施工:按照施工计划,有序开展施工工作。

5.竣工验收:完成施工后,进行项目验收,确保达到预期效果。

五、项目预期效果1.提升农村环境整体质量,改善居民生活环境;2.优化农村土地利用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3.推动农村乡村振兴,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六、总结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将有力改善农村环境质量,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严格遵守环保法规,确保施工质量和环境保护,为农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环境保护部公告2013年第44号――关于发布《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技术指南》等五项指导性技术文件的公告

环境保护部公告2013年第44号――关于发布《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技术指南》等五项指导性技术文件的公告

环境保护部公告2013年第44号――关于发布《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技术指南》等五项指导性技术文件的公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环境保护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3.07.17•【文号】环境保护部公告2013年第44号•【施行日期】2013.07.1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标准正文环境保护部公告(2013年第44号)关于发布《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技术指南》等五项指导性技术文件的公告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完善环境保护技术工作体系,促进污染防治技术进步,我部组织制定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技术指南》等五项指导性技术文件,现予以公布,供有关方面参照采用。

文件名称和编号如下:一、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技术指南(HJ 2031-2013)二、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技术指南(HJ 2032-2013)三、村镇生活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指南(试行)(HJ-BAT-9)四、规模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指南(试行)(HJ-BAT-10)五、电镀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指南(试行)(HJ-BAT-11)文件内容可在环境保护部网站(/jssf/)查询。

附件:1.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技术指南(HJ 2031-2013)(略)2.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技术指南(HJ 2032-2013)(略)3.村镇生活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指南(试行)(HJ-BAT-9)(略)4.规模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指南(试行)(HJ-BAT-10)(略)5.电镀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指南(试行)(HJ-BAT-11)(略)环境保护部2013年7月17日。

中央财政投入120亿元资金 推进农村环境整村连片整治工作

中央财政投入120亿元资金  推进农村环境整村连片整治工作

资金分配使用的配合协调机制 。各级 财政部 门要加强与各涉农 部门的沟通
和协商 ,积极推动和支持部 门开展项 目支 出整合 ,要对各分管部门的职能
管理 中的违法行为,检查支农资金 申
报、 立项 、 执行 的合理 性 , 检查支农资 金筹集的合规性 ,检查支农 资金使用 的效益性 。调查研究支农资金违纪现
问题 探 讨
农 民参 与支农项 目建设 的积极 性 , 做 到项 目与资金相统一。财政支农资金 的合理分配是整合财政支农 资金 的前 提 。在此基础上根据本县农业发展重 制订 , 资金要统一安排 , 管理要统一规
额到位。 加强资金流程监管 , 变财政单

范 ;分” “ 即分清部门职能 , 分清工作职 责, 分清 申报项 目, 分类 管理资金 , 分
就要求财政与项 目主管部门必须加强 协调配合 , 同抓好项 目实施 , 照计 共 按 划批 复投放资金 ,按照计划内容组织 项 目建设 ,按照建设进度及时拨付资
金, 保证整合项 目建设任务顺利完成。
( ) 三 完善 制 度 , 新 整 合机 制 创
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 目的是提高
资金的使用效益 。各级财政部 门要采
取得力措施 , 确保资金使用安全。 一是
完善项 目立项机制,坚持标准文本管 理制度 、 公示公告制 、 现场核查制和专 家评审制 , 规范项 目立项行 为; 二是强
控之下 , 证支农资金安全 高效使用。 保
对农业专项资金进行定期财政监督检 查, 对每一个项 目资金的使用等情况 , 在事前、事 中、事后进行定期全 面检
探 求建 立各 主管部 门的沟通 协 调机 制 ,研究确定重点项 目及支农资金整 合方式 和途径 , 力求实现“ 统筹管理 , 统分结合” 的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机制。 “ ” 统 即工作要统一 协调 , 划要统一 规

福建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技术指南

福建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技术指南

福建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篇)技术指南福建省环境保护厅二O一一年五月前言 (1)1 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系统 (3)1.1 农村排水体制选择 (3)1.2 农村生活污水收集模式选择 (4)1.3 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管渠 (4)1.4 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管材选择 (5)2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7)2.1 农村生活污水产生情况 (7)2.1.1 污水水量 (7)2.1.2 污水水质 (8)2.2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9)2.2.1 处理原则 (9)2.2.2 处理流程 (10)2.2.3 几种典型的处理工艺流程简介 (11)2.2.4 工程应用实例 (23)2.2.5 其他工程实践图片 (33)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将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作为推进城乡环境保护一体化、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

2008年李克强副总理主持召开了全国农村环保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随后又批示要求“适当加大力度,有条件的地区鼓励连片整治”。

根据李克强副总理的重要批示精神,财政部、环保部在2008年设立了中央农村环保专项资金并在实施“以奖促治”政策的基础上,决定2010~2012年对农村环境治理重点实行整村推进、连片整治、集中资金、投入一批、见效一批、分批分片、滚动推进,使“以奖促治”政策取得更大成效。

2010年4月,环保部与省政府在福州签署了《共同推进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合作协议书》,支持福建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保护,重点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程,并将福建列入国家农村环境保护试点示范重点区域,随后环保部还增补我省为全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省份。

5月19日,郑松岩省长助理率领财政厅、环保厅领导赴京,并代表我省与财政部、环保部签署了《福建省海峡西岸经济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区工作部省协议》,国家将在2010~2012年支持我省7.5亿元用于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环境连片治理1定义以解决区域性突出环境问题为目的,对地域空间上相对聚集在一起的多个村庄(受益人口原则上不低于2万人)实施同步、集中整治,使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的治理方式。

主要包括以下三类方式:一是对地域空间相连的多个村庄通过采取措施实施综合治理,使这些村庄的区域环境质量获得改善。

二是围绕同类环境问题或相同环境敏感目标,对地域上互不相连的多个村庄进行同步治理,使同类环境问题得到解决或相同的环境敏感目标得到保护。

三是通过建设集中的大型污染防治设施,利用其辐射作用解决周边村庄的环境问题。

2内容1)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包括农村集中式和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指进入输水管网送到用户的和具有一定供水规模(供水人口一般大于1000人)的水源地;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指供水小于一定规模(供水人口一般在1000人以下)的饮用水水源地。

2)畜禽养殖小区和散养密集区:畜禽养殖小区是指在统一规划的区域内,由多个养殖业主共同组成、按照统一操作规程进行养殖、管理的养殖单元。

畜禽养殖散养密集区是指以家庭少量圈养为主要模式,以销售为目的,以畜禽养殖设施或者场所与居民生活区混杂为特点,且畜禽存栏量与人口数量的比值超过县级人民政府确定的一定限额的区域。

3)畜禽养殖废弃物:是指畜禽养殖活动中产生的畜禽粪便、畜禽舍垫料、动物尸体、散落的毛羽及清洗动物身体、饲养场地、器具所产生的污水等。

4)堆肥处理:将畜禽粪便等有机固体废物集中堆放并在微生物作用下使有机物发生生物降解,形成类似腐殖质土壤的系统处理工程,包括集中堆肥厂、分散式堆肥等。

5)“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垃圾处理模式:农户首先将垃圾按照一定分类方法堆放、贮存,以村为单位将垃圾运输至乡镇垃圾中转站,乡镇环卫部门负责将垃圾集中运输至县级垃圾处理场地进行无害化处理。

6)垃圾分类:可回收垃圾包括适宜回收循环使用和资源利用的废物,包括纸类、塑料、金属、玻璃、织物等。

可堆肥垃圾指垃圾中适宜利用微生物发酵处理并制成肥料的物质,包括易腐类厨余垃圾,树枝花草、农作物秸秆等可堆沤植物类垃圾等。

有害垃圾指对人体健康或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潜在危害的物质,如废电池、废灯具、废弃小电子产品、过期的药品、农药等。

7)生活垃圾收集池:指农村地区由砖或混凝土砌成的生活垃圾收集装置,其结构类型及容积尺寸可根据各地情况确定,具备防风、防雨、防渗与垃圾分类功能,能减少污染产生,同时还便于垃圾投放、清运和处理8)生活污水集中和分散处理: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是指通过管网将污水集中收集到特定设施进行处置的方式,包括大型人工湿地、生态塘、生物膜法、土地处理系统以及污水处理厂等处理方式。

生活污水分散处理是指单户或联户对污水采取就地处理的方式,包括化粪池、小型湿地、发酵池、沼气净化池、MBR、净化槽等处理方式。

9)历史遗留的农村工矿污染:是指造成环境污染的工矿企业已无明确责任主体,即企业工商登记注销两年以上,不包括企业的兼并、分立或搬迁。

3分析3.1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技术选取(1)污水收集系统。

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建有污水排放基础设施的连片村庄,可采取合流制收集污水;对于人口分散、干旱半干旱地区、经济欠发达的连片村庄,可采用边沟和自然沟渠输送,也可采用合流制。

(2)污水处理系统。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选取需参考《农村生活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22]20号)、《农村生活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574-2022)等规范性文件。

治理技术模式主要包括:①治理区域范围内村庄布局分散、人口规模较小、地形条件复杂、污水不易集中收集的连片村庄,宜采用无动力的庭院式小型湿地、污水净化池和小型净化槽等分散处理技术;②村庄布局相对密集、人口规模较大、经济条件好、村镇企业或旅游业发达的连片村庄,宜采用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和人工湿地等集中处理技术,其中,位于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环境敏感区域的村庄,须按照功能区水体相关要求及排放标准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③距离市政污水管网较近、符合高程等接入要求的村庄污水可采用城乡统一处理技术模式。

3.2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技术选取包括以下两类模式:①区域城镇化水平较高、经济较发达、交通便利的连片村庄,要采用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置技术模式,村庄配置完善垃圾收集/运输系统,乡镇建设可覆盖周边村庄的区域性垃圾转运/压缩设施,纳入县级以上垃圾处理设施统一处理;②布局分散、经济欠发达、交通不便的村庄,要在优先推行垃圾分类基础上,选取有机垃圾与秸杆、稻草等农业废物混合堆肥等资源化利用技术,无法资源化利用的垃圾定期运到附近城镇垃圾处理设施进行处理。

3.3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模式选取主要针对治理区域范围内畜禽养殖小区和畜禽散养密集区产生的粪污实行综合利用与污染治理。

根据养殖种类、养殖规模、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以及排水去向等因素确定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艺路线及处理目标,其工艺方法应优先选用《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导则(BAT)》、《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町497-2022)等推荐使用的技术。

(1)源头控制技术。

包括通过优化饲料配方、提高饲养技术、改进圈舍结构和清粪工艺等措施减少养殖污染物产生量和处理量。

(2)粪污综合利用和处理技术。

包括以下三类模式:①养殖区周边有足够的可以消纳粪污的农田,则粪污应首先进行固液分离,固体粪污制造有机肥,废水经处理后还田利用。

采用还田综合利用技术时,粪肥用量不能超过作物当年生长所需养分的需求量。

在确定粪肥的最佳施用量时,需要对土壤肥力和粪肥肥效进行测试评价,并应符合当地环境容量的要求;②没有充足土地消纳利用粪污时,应建设区域性有机肥厂或处理(处置)设施。

经无害化处理直接还田的粪渣应满足《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7959)。

生产商品化有机肥和复混肥的应分别满足《有机肥料》(NY525-2002)和《有机-无机复混肥料》(GB18877)。

处理出水用于农田灌溉的,应满足《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的规定;③位于各地划定的限养区的养殖小区和散养密集区要采用治理达标技术模式,养殖废水经处理后需达到《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要求。

3.4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技术模式选取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技术的选取参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指南(试行)》等国家规范性文件。

3.5历史遗留工矿污染治理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的选取应根据污染源类型和当地实际情况,参照国家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选取适宜技术开展治理。

4前景4.1从农村环境污染现状来说当前农村存在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目前农村主要存在三类环境污染问题1、现代化农业生产造成的各类污染。

化肥、农药的大量施用不仅导致农田土壤污染还通过农田径流造成了对水体的有机污染、富营养化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和空气污染。

由于大棚农业的普及地膜污染也在加剧。

由于地膜的不可降解性残留地膜严重污染了土壤使得农作物大幅减产。

2、由于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滞后产生的生活污染。

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的生活污染物因为基础设施差管理制度欠缺或不完善而直接排入周边环境中造成了“脏乱差”现象如农村生活垃圾露天堆放、农村生活污水直排等问题使得农村聚居点周围的环境质量恶化对人群健康造成了威胁。

3、乡镇企业及畜禽养殖造成污染。

随着乡镇企业的快速崛起给农村环境带来的压力日益俱增。

受经济水平和科技、文化等因素影响乡镇企业大多为技术含量低的粗放经营污染治理水平不高。

又因乡镇企业布局不合理造成污染分散治理起来难度很大。

同时畜禽养殖粪便还田的比例低、危害直接不仅会带来地表水的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污染以及大气的恶臭污染所含病原体也对人群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

受此影响农村大气、水体及土壤等生态环境日益脆弱。

因此农村环境的污染现状,迫使我们必须加以治理。

4.2从处理技术上来说历经数年发展,现如今各种污染治理技术、措施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对相关污染问题都能有相应的应多措施。

在农村环境连片治理方向上已经取得突破,部分试验村已经实质性进展。

因此在技术上我们可以借鉴,且不段进步。

4.3从村民环保意识来说如今教育水平质量的提高、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

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走出乡村接受更深层次的教育,学习更多的知识,环保意识也越来越强同时,越来越多的村民走出乡村到城市工作,他们接触的东西越来越多,他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

经过不断的反复循环,断的积累,不断的传播学习,他们起到了领头的作用,提高了村民的环保意识。

4.4从国家政策来说:为改善农村环境国家出台大量政策文件,提供大量资金。

其扶持力度之大,整治决心之强可见一斑。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保总局等部门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7]63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关于实行“以奖促治”加快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22]11号)《关于印发的通知》(环发[2022]48号)《关于印发的通知》(财建[2022]165号)《关于深化“以奖促治”工作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意见》(环发[2022]59号)《关于印发的通知》(环办[2022]136号)《关于印发的通知》(环办函[2022]44号)《关于发布的通知》(环发[2022]20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的通知》(环办[2022]132号)《农村生活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574-20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