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合集下载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中的民俗现象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中的民俗现象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中的民俗现象对于晚清这一时间概念,学术界一直持有争一议。

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文化通史》晚清卷中指出:晚清时期始自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终至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

晚清时期,由于资产阶级改良派和民主革命派的大力倡导,小说创作得到了空前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有影响的小说,形成小说创作繁荣的局面。

而晚清四大谴责小说的出现,则是中国小说创作进人又一个繁荣时期的重要标志。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八篇《清末之谴责小说》中指出:光绪庚子(1900)后,谴责小说之出特盛。

并指出其产生的历史背景是在戊戌变法失败、庚子义和团运动爆发后,群乃知政府不足与图治,顿有掊击之意矣。

其在小说,则揭发伏藏,显其弊恶,而于时政,严加纠弹,或更扩充,并及风俗。

虽命意在于匡世,似与讽刺小说同伦,而辞气浮露,笔无藏锋,甚且过甚其辞,以合时人嗜好,则其度量技术之相去亦远矣,故别谓之谴责小说鲁迅在1920年最早将此类小说称为谴责小说以别于《儒林外史》一类讽刺小说。

鲁迅认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是中国清末四部谴责小说的合称:李宝嘉(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吴研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

此后这四本书被统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的研究现状。

这四部小说皆产生于清末。

近代学者们对这四部小说的研究涉及许多方面,主要集中于政治、思想、艺术、结构等方面,如,王学钧于《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刊登的《官场现形记与晚清新政及鲁迅的误解》、柳青于《学周刊》2011年第19期刊登的《简析老残游记在思想和文学技巧方面的得失》、汤继华于《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年第9期刊登的《浅谈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中的贪官形象》等。

对于这四部小说作者的研究论文很多,如,锤贤培于《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第1期发表的《刘鹦论辨》、李谷鸣于《安徽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4期发表的《刘鹦的思想倾向与老残的心理活动重评刘鹗其人其书》等。

明清四大谴责小说知识简介

明清四大谴责小说知识简介

明清四大谴责小说清朝末年,清政府在镇压了戊戌变法、出卖了义和团运动后,国势衰微到了极点,民族危机愈加深重,广大群众对腐朽无能的清帝国已感到无望。

具有改良思想的小说家纷纷通过小说来抨击政府和时弊,提出挽救国家的主张,人们把这一时期出现的小说称为“谴责小说”。

而《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则代表了这类小说的最高成就,被后人誉为“清末四大谴责小说”。

《官场现形记》,作者李伯元(1867-1907),全书共60回,由许多独立成篇的短篇故事连缀而成。

书中描写一群大大小小的封建官僚,他们贪污昏庸,媚外卖国,展开一幅清末官僚的百丑图,暴露和讽刺晚清官场的腐败,突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与人民的矛盾、清王朝对帝国主义的屈辱投降。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作者吴趼人(1866-1910),全书108回。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形式,以主人公“九死一生”的遭遇和见闻为线索,记录了许多社会上的怪现状:官场到处是贪财受贿,营私舞弊;商场里官商勾结,尔虞我诈;洋场上嫖赌拐骗,醉生梦死等。

在近二百多个小故事中形象地反映了中法战争后20年间中国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

《老残游记》,作者刘鹗(1857-1909),全书20回。

小说通过描写一个江湖医生老残四处行医途中的所见、所闻、所为,暴露当时某些官吏的残暴昏庸并着重抨击了那些名为“清官”、“能吏”,实为昏官酷吏的虐民行为,反映了晚清黑暗腐朽的社会现实。

但作者对清政府仍寄予希望,所以对资产阶级革命和义和团运动抱敌对态度。

小说在艺术上具有一定特色,语言精炼准确,形象鲜明生动,在同类小说中艺术成就最高。

《孽海花》,作者曾朴(1872-1935),全书30回,附录5回。

作品以状元金雯青和名妓傅彩云(赛金花)的故事为线索,穿插了大量官僚、文人的秽闻轶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同治初年到甲午战争失败近三十年间的社会政治、外交、文化、思想状况,对清末黑暗政治的揭露较为有力。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综合练习题之多项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综合练习题之多项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综合练习题之多项选择题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每题有1-4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给分。

1.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是《孽海花》和( ABC )。

A.《官场现形记》B.《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C.《老残游记》D.《新中国未来记》2.晚清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和《孽海花》的作者是李伯元和( ACD )。

A.吴趼人B.康有为C.刘鹗D.曾朴3.《新潮》的小说作者主要有汪敬熙、罗家伦、欧阳予倩和( BCD )等。

A.郁达夫B.俞平伯C.杨振声D.叶绍钧4.以鲁迅为领路人的乡土文学作家群,主要有王鲁彦、许钦文(ABC )等。

A.彭家煌B.许杰C.蹇先艾D.茅盾5.鲁迅笔下的农民形象主要有爱姑、七斤一家和( ACD )等。

A.阿Q B.孔乙己C.闰土D.祥林嫂6.鲁迅先后写了一系列表现农民的苦难、蒙昧和沉默的小说。

其中,主要有(BCD )等。

A.《狂人日记》B.《风波》C.《阿Q正传》D.《故乡》7.在《新青年》同人中,有“留日”经历的有李大钊、钱玄同和( ABC )等。

A.陈独秀B.鲁迅C.周作人D.胡适8.郁达夫的小说以主观抒情见长,充满了愤懑、忧郁、叛逆和自我倾诉,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自我小说”,主要有( ACD )等。

A.《沉沦》B.《孔乙己》C.《南迁》D.《迟桂花》9.在创造社还有一批与郁达夫相近,受到日本私小说影响,基于现代心理学和佛洛依德学说,长于心理描写包括畸形的性心理的青年作家。

主要有( ABC )等。

A.张资平B.幐固C.叶灵凤D.废名10.张资平的早期小说,多从日本留学时期接触的年轻女性的心理写起,主要有(ABD )等。

A.《木马》B.《她怅望着祖国的天野》C.《新生》D.《梅岭之春》11.五四小说创作重要的小说家群,主要有文学研究会小说家群和( ABC )等。

A.创造社小说家群B.《新潮》小说家群C.乡土文学作家群D.《新青年》作家群12.叶绍钧的早期小说大多描写小知识分子和小市民的灰色生活,主要有( D )等。

兄弟阋墙

兄弟阋墙

5、分析、把握两个关键 "误会"
为什么会产生误会? 为什么会产生误会 浅层原因?根本原因 根本原因? 浅层原因 根本原因
阅读1-3段, 分析误会1
吵架的起因
黑暗腐败 买官卖官 买官卖官
何藩台埋怨弟弟办事不力

三荷包揭短
三荷包以为大哥看破隐情
浅层原因
阅读4-5段, 分析误会2
故事达到高 潮
何藩台去找师爷带翻茶碗
2、《官场现形记》题旨 、 官场现形记》
《官场现形记》是晚清谴责小说中最有 官场现形记》是晚清谴责小说中最有 谴责小说 代表性的作品,四大谴责小说之一。 代表性的作品,四大谴责小说之一。 共60回。是我国第一部在报刊上连载、 回 是我国第一部在报刊上连载、 第一部在报刊上连载 直面社会而取得轰动效应的长篇章回 小说。作品以晚清官场为表现对象, 晚清官场为表现对象 小说。作品以晚清官场为表现对象, 集中描写封建社会崩溃时期旧官场的 种种腐败、黑暗和丑恶的情形。 种种腐败、黑暗和丑恶的情形。
2、《官场现形记》题旨 、 官场现形记》 全书从中举捐官的下层士子赵温写起, 全书从中举捐官的下层士子赵温写起, 联缀串起清政府的州府长吏、省级藩台、 联缀串起清政府的州府长吏、省级藩台、 钦差大臣以至军机、 钦差大臣以至军机、中堂等形形色色的官 揭露他们为升官而逢迎钻营, 僚,揭露他们为升官而逢迎钻营,蒙混倾 轧,可以说为近代中国腐朽丑陋的官场勾 勒出了一幅历史画卷。 勒出了一幅历史画卷。 暴露官场黑暗的力作, 它是一部专门暴露官场黑暗的力作 它是一部专门暴露官场黑暗的力作,对 于中国封建社会崩溃时期的官僚政治进行 了总体解剖。 了总体解剖。
•作品有《官场现形记》 《 活地狱 》《 海天鸿 雪记 》、《 中国现在 记 》、《 文明小史 》 以及《庚子国变弹词》 等。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思想内涵比较研究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思想内涵比较研究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思想内涵比较研究晚清谴责小说以谩骂和丑化来迎合世俗口味,历来受到研究者们的批判。

最著名的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与《孽海花》位列其中,但人们只从艺术和美学的视角来评判作品的品位,忽视了小说在当时中国背景下所具有的正面影响。

本文从四大谴责小说的思想内涵比较入手,从推动中国社会进步与发展的角度正视作品在当时社会背景下所造成的巨大影响力,更深入客观地评价四大谴责小说的历史功绩。

标签: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思想内涵;比较研究中国历史自进入20世纪后,革新的浪潮一波接着一波,封建王朝的统治走到了穷途末路。

谴责小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猛烈地抨击清政府的黑暗统治,揭露官场的种种丑恶行径,加速了清王朝的崩溃。

著名的晚清四大谴责小说的作者李宝嘉、吴趼人、刘鹗、曾朴也因此名噪一时。

一、四大谴责小说作者人生经历与思想之比较李宝嘉,为人豪迈旷达,善于交际,出身封建官僚家庭,曾中秀才,屡试不第,又兼痛恨清政府政治腐败,乃慨然有问世之志。

1896年创办《指南报》,为小报之鼻祖;1901年被保荐经济特科不应召,在沪期间昌言革新,与康有为、梁启超有过来往;1903年主编《绣像小说》半月刊。

吴趼人,生性耿直豁达,乐侠好义,曾祖及祖父辈皆在京为官,相继担任《字林沪报》《采风报》等报刊编辑,曾被推荐参加经济特科之试,不屑与试,1907年主办广东旅沪广志小学。

刘鹗,性情豪放,不拘成规,过目成诵,科举未中,乃全力务医学、水利学等实学,以图用世,因治河有功,被保荐到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1900年,八国联军入北京,饿殍遍野,刘鹗挟资金购买俄军所据太仓米赈济难民,1907年以“私售仓粟”罪而被清廷流放新疆。

曾朴,性格正直好善,感情丰富,小时候热爱名家说部及笔记杂集,1891年中举,春试不第后由其父替他捐了内阁中书在京供职,其间与洪钧、翁同龢等名流交往接触。

因痛恨政局腐败,遂至上海,时值康梁力倡新政,曾朴与谭嗣同等在上海共同商议维新活动,变法失败后创办塔前小学,1904年创立“小说林”书店与《小说林》杂志,后参加反对清廷搜杀革命党人的活动,清廷曾密电拘捕他。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期末复习题及答案(第二部分)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期末复习题及答案(第二部分)

电大《中国现代文学专题》期末复习题及答案第二部分二、多项选择题1.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是《孽海花》和(《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

2.晚清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和《孽海花》的作者是李伯元和(吴趼人、康有为、刘鹗)。

3.《新潮》的小说作者主要有汪敬熙、罗家伦、欧阳予倩和(俞平伯、杨振声、叶绍钧)等。

4.以鲁迅为领路人的乡土文学作家群,主要有王鲁彦、许钦文(彭家煌、许杰、蹇先艾)等。

5.鲁迅笔下的农民形象主要有爱姑、七斤一家和(阿Q、闰土、祥林嫂)等。

6.鲁迅先后写了一系列表现农民的苦难、蒙昧和沉默的小说。

其中,主要有(《风波》、《阿Q正传》、《故乡》)等。

7.在《新青年》同人中,有“留日”经历的有李大钊、钱玄同和(陈独秀、鲁迅、周作人)等。

8.郁达夫的小说以主观抒情见长,充满了愤懑、忧郁、叛逆和自我倾诉,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自我小说”,主要有(《沉沦》、《南迁》、《迟桂花》)等。

9.在创造社还有一批与郁达夫相近,受到日本私小说影响,基于现代心理学和佛洛依德学说,长于心理描写包括畸形的性心理的青年作家。

主要有(张资平、腾固、叶灵凤)等。

10.张资平的早期小说,多从日本留学时期接触的年轻女性的心理写起,主要有(《木马》、《她怅望着祖国的天野》《梅岭之春》)等。

11.五四小说创作重要的小说家群,主要有文学研究会小说家群和(创造社小说家群、《新潮》小说家群、乡土文学作家群)等。

12.叶绍钧的早期小说大多描写小知识分子和小市民的灰色生活,主要有(《潘先生在难中》)等。

13.许地山的小说,带有浓郁的异域色彩,其中,以缅甸、印度和南洋为背景的主要有《醍醐天女》和(《命命鸟》、《商人妇》、《缀网劳蛛》)等。

14.废名的小说,对现实的苦痛有着超越的意趣,往往有一种淡淡的禅味。

主要有(《桃园》、《竹林的故事》、《浣衣母》)等。

15.19世纪末,为配合正在兴起的维新运动而倡导“诗界革命”的主要有黄遵宪和(梁启超、谭嗣同、夏僧佑)等。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介绍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介绍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介绍
何槐昌
【期刊名称】《远程教育杂志》
【年(卷),期】1985(000)006
【摘要】李伯元《官场现形记》,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铁云《老残游记》,曾孟模《孽海花》,统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何以这几部小说为代表的原因,固然是由于各书在艺术上的成功,同时也山于这些小说,较完整地反映了晚清社会的变革和动乱。

《官场现形记》的作者是李伯元(名宝嘉,号南亭亭长,江苏上元人)。

这原是一部受商人之托而作的小说。

已写威六十回,为前半部。

【总页数】2页(P32-32,31)
【作者】何槐昌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1
【相关文献】
1.从“四大谴责小说”看晚清市民文化 [J], 鲁永进
2.晚清四大谴责小说称谓词语的色彩意义 [J], 徐小婷
3.晚清基层官员“被压抑的现代性”处境分析--以“四大谴责小说”为中心 [J], 李萌
4.从晚清“四大”谴责小说看晚清职业生活中的矛盾冲突 [J], 杨玉荣;陈震
5.晚清社会公共生活领域的矛盾与冲突——以晚清四大谴责小说和《申报》为中心的考察 [J], 杨玉荣;余冬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兄弟阋墙优秀课件

兄弟阋墙优秀课件
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封建社会等级的森严。
探究主旨
• 兄弟互相揭露 • 暴露官场黑暗 • 暗示担忧失望
我们从何藩台兄弟俩因误会 而“阋”而“打”的情节中了 解到其根本原因是分赃不均。 通过三荷包的揭短,暴露了晚 清官场的黑暗与腐败,暗示了 知识阶层对于社会前途命运的 担忧和失望。
课文小结
• 世界昏昏成黑暗,未知何日放光明; 书生一掬伤时泪, 誓洒大千救众生。 李宝嘉《活地狱》
创作小说的目的在于揭露时弊,洗刷 污浊,改进政治,推动社会进步。
他希望“兴利的地方兴利,除弊的地 方除弊,上补朝廷之失,下救社会之偏”。
2、《官场现形记》题旨
• 《官场现形记》是我国第一部在报刊上 连载、直面社会而取得轰动效应的长篇章 回小说,首开近代小说批判现实的风气。 它是一部专门暴露官场黑暗的力作,对于 中国封建社会崩溃时期的官僚政治进行了 总体解剖,上自军机大臣,下至佐杂胥吏, 全方位地摄入笔底。书中人物故事多以真 人真事为蓝本。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
• 出自《诗经· 小雅· 常棣》 • 释义 阋:争吵;墙:门屏。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 吵,但能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 比喻内部虽有分歧,但能团结起来对付 外来的侵略。
简介节选部分之前的情节
第四回"黄金有价快升官"
• 何藩台他天生“爱钱”,但怕别人说闲话,一直不 敢公开卖官,可是,新任的藩台马上就要来了,如果 再不抓紧时间,就来不及了.于是让他的几个兄弟. 幕友充当中介,开始了公开卖官的勾当.果然是门 庭若市,"生意火爆".他的兄弟三荷包替他拉了一 桩买卖:九江府出缺,有人想以两千两银子的价格 代理一两个月.他认为"一个知府只值两吊银子,未 免太便宜了",因此提高了价格,要三荷包再去说和. 结果价格没有说上去,倒是三荷包自己该得的回 扣谈清了,三荷包拍着胸脯承诺保证办成,于是就 来和藩台大人商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晚清时期,中国社会面临着巨大的变革。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一批
以谴责社会现象为特色的小说,被誉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这些小
说通过写实的手法,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对封建礼教、官僚
腐败、外国侵略等问题进行了犀利的揭露和批判。

本文将介绍晚清
四大谴责小说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分别是《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儿女英雄传》。

这些小说在当时的社会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使
人们重新思考封建礼教和社会现象的问题。

这些小说以其独特的叙
事风格和深入的社会观察而成为晚清文学的经典之作。

首先,我们来谈谈《红楼梦》。

这部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
为中心,描绘了一个庞大的贾府世界。

小说以艳丽夺目的描写和瑰
丽的诗词插画,展示了一幅富有图景和情感的画卷。

同时,小说通
过对贾府的生活进行深入剖析,揭示了当时封建家庭的虚伪和堕落,对封建礼教进行了尖锐的批判。

《红楼梦》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不合
理性,引起了读者对封建系统的反思和质疑。

其次,我们来看看《西游记》。

这部小说以孙悟空等人物为主线,
讲述了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

小说通过对唐僧、孙悟空、猪八
戒和沙僧等人物形象的塑造,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败和愚昧。

在小
说中,情节曲折多变,令读者津津乐道,但在其中蕴含着对政治腐
败和社会黑暗面的深入剖析。

《西游记》通过对封建僧道的讽刺和
对妖魔鬼怪的战胜,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谴责。

这部小说使人们对
封建社会的荒诞和不公产生了深思,并成为晚清社会反思的重要文
本之一。

第三部谴责小说是《水浒传》。

这部小说以宋江等人物为主线,讲
述了梁山英雄的故事。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各具特色,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然而,《水浒传》所展示的不仅仅是武功高强的英雄,
更是封建社会制度的无奈和险恶。

小说中的梁山英雄们,他们原本
是为了为民除害而起,但到最后,却沦为了悍匪和逃犯,这无疑对
封建社会的道德败坏进行了深入的揭露。

《水浒传》在描写英雄事
迹的同时,也揭示了明君失道、江湖悍匪和恶势力遍地的晚清封建
社会现象。

最后一本谴责小说是《儿女英雄传》。

这部小说以林西清等青年人
物为主线,以红十字救护队员的角色展开故事,描写了他们在社会
动荡时期的奋斗和矛盾。

小说通过表现年轻一代的面貌和追求,以
及他们在社会斗争中的成长,对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进行了深入剖析。

小说中描绘了各种社会问题,如农村贫困、地主剥削等,极大
地启发了读者对社会现象的反思。

《儿女英雄传》使人们意识到社
会问题的复杂性,同时也唤起了人们对社会不公和不平等的关注。

综上所述,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既是一部文学经典,又是一部社会观
察的重要作品。

这些小说通过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揭露和批判,引起
了社会的反思和改革的呼声。

它们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小说以其独特的视角和
描写手法,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深入剖析而成为晚清文学的瑰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