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湖古寺导游词范文
广东台山景点导游词介绍5篇

广东台山景点导游词介绍5篇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下面是小编搜集的广东台山景点导游词介绍5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广东台山景点导游词介绍(1)石花山位于广东省台山市台城市区内东北。
有新台高速公路可达。
属地文旅游资源。
“南粤百景”之一,因山顶巨石磋峨,状如灿烂盛放之花,故名石花山。
山顶上屹立指天巨石,清道光刻“含辉四照”四个大字于其上,另有“石人耸翠”景点,属旧台山八景之首。
分布其四周有飞来石、织麻盆、蛇仙石和龟仙石、皇冠、仙人床、仙人轿、摩崖石刻“一帆风顺”、仙人屋、仙人髻等石景,维妙维肖。
山麓建有西岩寺、石花亭、石花楼及纪念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加飞虎队,为世界和平作出了贡献的台山人的飞虎亭。
主要景点有“飞来石”、“织麻盆”、蛇仙石和龟仙石、“皇冠”、仙人床、仙人轿、“含辉四照“、“一帆风顺”、石花水库、“石人耸翠”、西岩寺、飞虎亭和石花广场。
奇秀石花山石花山坐落于台山市城区之东北约5公里处,因其山峰上半部山石裸露,怪石玲珑,而下半部则是绿树成荫,谷涌葱绿,山含黛墨,远望如绿荫中盛开的花朵,故得名石花山。
此山高虽仅300余米,但却融奇、秀、幽于一山,目前已开辟为旅游风景区,游览面积为155公倾。
石花山之奇,奇在石。
石花山无石不奇,千奇百怪,有的拟物、有的拟人、拟禽拟兽,个个维妙维肖,栩栩如生。
石花山之奇,还在于松,这里的奇松有的如蛟龙出海,有的如凤凰展翅,有的若金刚挺立,尽显其风姿。
台山古八景之一的“石人耸翠“,乃是形容石花山的奇石与劲松相映成趣所构成的景观。
石花山之秀,魅于其山间有一面积约15公倾的湖泊水库,尤如一颗璀璨明珠镶嵌在青山绿野之中,湖水清澈碧透,湖光潋滟,环湖道路迂回典折,沿岸林竹苍翠,百花争妍,构成一派山依水、水环山的迷人景色。
石花山著名景点石花山内具有众多的古建筑和摩崖石刻,如西岩寺、石花亭、九孔桥、飞虎亭、石花楼等。
寺庙导游词

寺庙导游词
尊敬的朋友们:
欢迎大家莅临本寺庙参观游览。
寺庙坐落于江南水乡,有着悠久的历史,当地人民喜欢称其为“牙江寺”。
历史上的牙江寺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初在这里建立的第一座拜
佛庙宇。
这里吸引了不少佛教徒,也吸引了很多国内外的游客。
牙江寺是地处两江之间,位于西湖的寺庙之一,也是游客参观的热门景点。
牙江寺位于佛山风景名胜之一“桂山”之上,具有独特的江南风情,寺庙中央有两座佛像,分别为“顶佛”和“下佛”,被当地人民形象地称为“上帝”和“下帝”。
牙江寺大佛殿为三层结构,殿中布满了佛像,其中最大的是“观音大师”,而且还有许多古老的文物,给游客们带来了丰富的视觉享受。
此外,牙江寺附近还有许多欣赏风景的地点,比如佛石、景涧、步行街等,可以尽情欣赏江南秀美的景色。
朋友们,再次欢迎大家莅临本寺庙参观游览!祝大家玩得开心!
谢谢!
- 1 -。
灵山导游词优秀范文

灵山导游词优秀范文——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灵山导游词1欢迎大家来到首批5a级国家旅游景区——灵山胜境!灵山胜境坐落于山清水秀的无锡太湖之滨,是一座规模宏大、文化精深、意境空灵的佛教主题园区。
一、照壁进入胜境文化园区前,被誉为“华夏第一壁”的灵山大照壁将首先带给您前所未有的震撼。
照壁长约40米,最高处达8米,气势恢弘,庄重大气。
照壁南、北两面烫金大字均为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题写。
朴老与灵山的因缘颇深,赐予灵山许多绝妙诗句。
照壁面向太湖的一面题有“湖光万顷净琉璃”七个大字,“琉璃”是佛经中常提到的“七宝”之一。
朴老诗句寓意着与太湖交相辉映的灵山胜境,就犹如一方晶莹剔透的琉璃世界纯净美好。
而面向胜境那面“小灵山”一诗,则是朴老寄予灵山极高的赞誉和殷切的期望。
“昔游天竺访灵鹫,叹息空荒忆法华”是自述他当年曾出访印度(古称“天竺”),去寻访释迦牟尼讲经说法的“灵鹫山”(简称“灵山”、“鹫峰”),但印度佛教早已衰落,灵鹫山呈现一片“空荒”景象,追忆当年佛祖讲经说法时的盛况,朴老感慨万分。
“不意鹫峰飞到此,天花烂漫散吾家。
”这两句话峰斗转,说他94年来到无锡灵山,目睹灵山大佛景区香客云集佛教兴盛,仿佛感到印度的灵鹫山“飞”到了无锡马山,“天花烂漫散吾家”寓意正信佛法的传扬。
从这首诗足以看出德高望重的赵朴老对佛教文化和对佛教圣地灵山给予的殷切希望。
二、五明桥照壁对面,柔美的“五明桥”横跨玉带河上,精美的汉白玉桥身凸显典雅、古朴。
“五明”是古印度对人类文化的总括以及对人类知识、学问的分类。
“明”指学问、学科,“五明”是指人类文化有五大学问,分别为1、内明:明白自己、明悟人生真相的学问。
2、声明:声韵、语言之学;3、因明:逻辑、论辩之学;4、医方明:医药、体育、养生之学;5、工巧明:人类物质文化生活各行各业的技艺学问,如农业、商业、工业、建筑、音乐、文学、军事、管理等等。
每座桥分别以“五明”之一命名,桥栏杆则选用北京房山的精品汉白玉,这些无一不体现了灵山创建“一流景区”,打造“精品工程”的坚定目标。
2019年精选灵古寺导游词五篇

2019年精选灵古寺导游词五篇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灵谷寺导游词,欢迎阅读!各位游客:灵古寺导游词(一)灵谷寺,这是一个由寺庙建筑、国民革命阵亡将士公墓和灵谷公园组成的风景名胜区。
由于历史的原因,人们还是笼统地称它为灵谷寺。
我们的车正在行驶,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车窗两侧,沿途玉兰挺立,林木茂密,曲径通幽,我们仿佛置身于仙灵境地。
我先来介绍一下灵谷寺的创建历史。
灵谷寺地处紫金山东南麓,为明代佛教三大寺院之一。
紫金山早在六朝时就已是佛教圣地,梁武帝时,其周围大小寺院已达70多所。
到了明代,然后这些寺院历经沧桑,大部分被毁,只有南麓独龙岗一带的蒋山寺、定林寺、宋熙寺等少数几座保存完好。
灵谷寺前身就是处于独龙岗的开善寺,南朝天监十三年(514 年)梁武帝为埋葬宝志和尚,在独龙岗建开善精舍和志公塔。
唐代改称宝公院,北宋大中祥符年间,改称太平兴国禅寺,明初改为蒋山寺。
朱元津为建明孝陵,命人选中独龙岗这块风水宝地,于是就下令将这一带包括蒋山寺在内的所有寺院都迁往紫金山东麓,合为一寺。
因为灵谷寺的地形是“左群山右峻岭”之间的一片谷地,所以命名为“灵各专”。
灵谷寺初建时,规模宏大,殿宇林立,佛塔矗立,从山门到大殿,长2.5公里,占地约500亩,僧人l 千。
难怪朱元津将它看成杰作,并御笔题额“第一禅林”。
可惜后来因遭兵火劫难,只有无梁殿得以幸存。
到清同治年间重修灵谷寺,规模已远不如当年,然而红墙黄瓦、松翠林茂、鸟语花香、环境幽静,仍不失“灵谷深秋”的佳景。
灵古寺导游词(二)景区的东侧是今天的灵谷寺寺庙所在地,我们看到庙前有建有大照壁,照壁上书“普济圣师应化真身道场”,普济圣师是以后的皇帝赐给宝志大师的封号表明了灵谷寺与宝志的源脉关系。
庙门横额上是于右任所书“灵谷寺”三个字。
进了山门,里面有大雄宝殿,大遍觉堂等建筑。
一些内蒙古导游词的范文_导游词

一些内蒙古导游词的范文内蒙古导游词怎么写,橙子今天就给你们分享一些内蒙古导游词的范文,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内蒙古美岱召导游词美岱召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名灵觉寺,后改寿灵寺。
在呼和浩特至包头公路的北侧,东距包头市东河区约50公里的土默特右旗美岱召村。
明隆庆年间(1567—1572),土默特蒙古部主阿勒坦汗受封顺义王,在土默川上始建城寺。
万历三年(1575年)建成的第一座城寺,朝廷赐名福化城。
西藏迈达里胡图克图于万历三十四年来此传教,所以又叫做迈达里庙、迈大力庙或美岱召。
寺周围筑有围墙,土筑石块包砌,平面呈长方形,周长681米,总面积约4000平方米。
四角筑有外伸约11米的墩台,上有角楼。
进入泰和门,迎面就是“大雄宝殿”,佛殿的墙壁上,有色彩斑斓的壁画,生动逼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南墙正中开设城门,并建有城楼,城门上嵌有明代扩建寺庙时刻的石匾额,上题“泰和门”。
城内有顺义王家族世代居住的楼院,还有供奉传为储藏三娘子骨灰的太后殿,骨灰储藏在殿内的檀香木塔中。
殿内有明代绘制的壁画,画面上蒙古服饰的人物像中,有传为阿勒坦汗及夫人三娘子的画像,为内蒙古召庙壁画中独有的一处。
“玻璃殿”为3层楼房,是阿拉坦汗和三娘子接受朝拜的地方。
在东北方,有座重歇山顶式建筑,这就是“太后庙”,亦称“三娘子1 / 11庙”。
内蒙古阿尔山导游词这些传说也许不可全信,但利用阿尔山疗养院的矿泉强身治病,有据可查的历史已经150余年。
史料记载,蒙古族利用矿泉治病,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七百余年,元代文宗皇帝御医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一书中对矿泉水的性能、医病作用和医疗方法有明确论述。
清道光、咸丰年间,呼伦贝尔副都统总管衙门佐领敖拉·昌兴与喇嘛医生、工匠对矿泉的温度、效用做初步鉴定,并用石块修砌泉眼,以做疗养之用。
1920--1920xx年苏联多次派专家到阿尔山矿泉考察,至今《俄罗斯民间医学》一书仍有哈伦阿尔山一章。
1931年9月九世班禅确吉尼玛在阿尔山沐浴。
寺庙导游词

寺庙导游词尊敬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我们这座历史悠久的寺庙。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为您介绍这座寺庙的历史、建筑特点以及文化内涵。
让我们回到寺庙的起源。
这座寺庙建于数百年前,是以供奉佛教神像为主的宗教场所。
寺庙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传统的寺庙建筑和当地文化特色,展现了独特的魅力。
寺庙的主体建筑是以中国古代建筑风格为基础,采用了木质结构和石雕装饰。
整个寺庙的布局非常庄重、对称,并且有着丰富的雕刻和彩绘,展示了古人的智慧和艺术水平。
寺庙的屋顶上则装饰着彩色琉璃瓦,闪耀着璀璨的光芒,给人一种神圣而庄重的感觉。
在寺庙的内部,您可以看到大量的佛像和壁画。
佛像是佛教信仰的象征,每尊佛像都有着特定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壁画则是寺庙的装饰,描绘了佛教故事和佛教文化的精髓。
通过观赏这些佛像和壁画,您可以更好地了解佛教的教义和思想。
除了建筑和艺术,寺庙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这里,您可以感受到宁静祥和的氛围,感受到佛法的智慧和慈悲。
寺庙还会举办一些佛教活动和仪式,让信众和游客们能够更好地获得心灵的净化和宁静。
在参观寺庙的过程中,我还要提醒大家一些注意事项。
首先,尊重寺庙的信仰和规矩,不要随意触碰佛像和壁画。
其次,保持安静,不要大声喧哗,以免影响其他人的参观体验。
最后,注意保持整洁,不要乱丢垃圾,给寺庙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通过参观寺庙,您不仅可以了解到佛教的文化和艺术,还可以感受到宁静和平和的力量。
希望您在这里能够得到内心的平静和启迪,收获一次难忘的体验。
感谢大家选择来到这座寺庙,祝愿您有一个愉快的参观之旅!谢谢大家!。
灵谷寺导游词最新范文

灵谷寺导游词最新范文——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灵谷寺导游词1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参观的是灵谷景区。
灵谷景区位于钟山东麓,面积约2000多亩,这里是六朝名胜荟萃之地,明太祖朱元璋建明孝陵时,将原位于钟山西麓的六朝名刹开善寺迁到这里,更名灵谷寺,当时号称“天下第一禅林”。
到了民国时期,1928年国名政府为了纪念在北伐战争中牺牲的数万将士,又在灵谷寺旧址修建了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
由于历史的原因,人们仍通称这一片风景区为灵谷寺。
这里古木参天,曲径通幽,古称“灵谷深松”,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众多名胜古迹隐约其间,有无梁殿、松风阁、灵谷塔、志公殿、三绝碑等,名人墓葬有邓演达墓、谭延闿墓等。
这些人文建筑和山水胜景,掩映于郁葱深秀的林海之中,每至深秋,叶红如火,色彩斑斓,桂花飘香,景色十分迷人。
灵谷景区鲜明体现出了六朝文化、明代文化、民国文化、生态文化的特点,是游人们品味历史、赏桂休闲的好去处。
各位游客朋友,我们钟山风景区以山闻名,又以森林公园著称,2004年3月1日被国家林业局正式命名为“国家森林公园”。
钟山总面积为4万5千多亩,其中森林面积3.2万亩,总覆盖率达72%,在全市绿化体系中覆盖全市总面积的15.6%,是国内外少见的城市森林公园。
紫金山犹如一台巨大的空气滤清器,据专业人士测算,各类绿色植物每年吸收二氧化碳达440万吨,释放氧气达380万吨,可供1300多万人呼吸所用,如果平摊到每个南京市民,每人每天可从中获得氧气超过4公斤。
按国际环境生态效益计算方法计算,每年产生生态效益达13亿元。
总之,钟山是一座令人神往的森林公园。
只要你走进了它,就如同进入了“天然氧吧”。
特别是灵谷景区,近年规划建成了万株桂园,其中桂花专类园达1700亩,共有桂花18000株。
专类园设计风格独特,布局自然清幽,秀木佳林,郁郁苍苍,令游客神往不已。
灵谷寺是古代钟山70多所南朝佛寺中唯一留传到今天的一座,其前身是梁武帝为名僧宝志所建的开善寺,建于梁天监十四年(515年),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
灵山导游词

灵山导游词灵山导游词作为一名旅游从业人员,时常会需要准备好导游词,导游词作为一种解说的文体,它的作用是帮助游客在旅游的同时更好地理解所旅游的景点包含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意义。
那么优秀的导游词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灵山导游词,欢迎大家分享。
灵山导游词1走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两幅古灵山喷绘彩图,上面有行醒目的大字“封神榜故事发生地”记录了新版《封神榜》剧组来淇县采风的一些画面。
在这部新版作品中,“朝歌”二字的读音也由原来的“chaoge”改为了“zhaoge”,有“喜迎朝阳、高歌黎明”之意。
淇县古称沫邑,又称沫乡,殷纣王时改名为“朝歌”,明代时期因淇河绕城而过又改名为“淇县”,之后一直沿用到今天。
今天的朝歌可谓历史文化悠久灿烂,自然景观独具特色啊!在《封神演义》这部演绎作品中为纣王后半生种下祸根的就是石刻上的这首诗:“凤鸾宝帐景非常,本是泥金巧样妆。
曲曲远山飞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
梨花带雨争妖艳,芍药笼烟骋媚装。
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侍君王”。
原本,女娲的博爱仁慈、传神绝美教化德泽了百姓众生,也装扮了古灵山的俊山秀水,所以也难怪殷纣王游览到此时情不自禁作诗吟唱,但是,他不该生出“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侍君王”的轻薄臆想,也正是这最后两句感叹,使这个放荡不羁、轻浮多情的君王惹了祸端,一向以慈悲为怀的女娲恼羞成怒,仰天长叹,一怒之下派出狐狸精,魂附烈女苏妲己身上,进而迷乱无道昏君,最终导致了百年成汤基业毁于一旦、商代王朝大厦崩倾的悲惨结局。
也正因为如此,女娲走出了行宫,来到西山山巅,千百年来站在那儿栉风沐雨,看人间真善美、观世间假恶丑,保佑着后代子孙的延嗣安康。
呆会儿我们到梨花坡观景台可以近距离看到鬼斧神工、天造地设的自然景观――女娲峰。
《封神榜》作为一部演绎作品在民间广为流传,慢慢地形成了现代人们对纣王的误解。
纣王之所以落得这样的可悲下场,可以说既是他人造成的,也是当时的历史和体制造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灵湖古寺导游词范文灵湖古寺导游词范文作为一名优秀的旅游从业人员,通常需要用到导游词来辅助讲解,导游词可以帮助旅游者欣赏景观,以达到游览的最佳效果。
那么优秀的导游词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WTT帮大家整理的灵湖古寺导游词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江门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xx。
灵湖古寺。
又称灵湖寺,位于广海城东门外500米的象山。
是台山最古老的一座寺宇。
据清《新宁县志》记载:"灵湖寺立在广海城朝阳门处(东门),是台山最早的古寺。
"山前一带,水积如湖,时称圣堂。
因那里先有龙祠,后人便根据刘禹锡的名句"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将圣堂改称灵湖(明朝时湖已干涸,今已淤浅成田),寺也因此而得名。
寺的前身叫永庵,始建于宋朝乾道初年(1165年)。
广海奇石彭城,自幼出家,僧号应玑,作有《灵湖山水之记》记道:“予之师永公,乾道之初,始辟路于龙祠之侧,树以松筠,筑庵居之。
”寺原是一座三进的建筑,前座正中是观音莲座,两厢分供十八罗汉佛像,中腰是一小庭院,植有一树菩提(后来枯萎);庭院两边,是僧徒门的.住处。
后座是大雄宝殿,供奉三宝大佛。
寺后有果园。
宋朝开禧三年(1207年)改建后易名为“灵湖寺”。
关于灵湖寺的建成和得名,有不少美丽的传说。
相传过去有几个和尚在海边散步,一天他们忽然见到海上浮来了一个棺材,几位僧人将棺材捞起,拆开一看,只见棺内装的是金银财宝。
僧人并没有贪财,决定建一座寺庙,就是后来的灵湖寺。
灵湖寺之名取宋代刘禹锡的名句“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诗意。
加上当时寺前是宽阔的滩涂,积水如湖,故称“灵湖寺”。
据清康熙《新宁县志》载:“南北朝梁天监元年(502年)有印僧智药三藏在新会郡地广海登陆,在乌洞手植菩提树一株,其地后建灵湖寺。
”此后,智药三藏留弟子守住该处,他前往肇庆鼎湖,因此广海一直有“先有灵湖,再有鼎湖”的传说。
然而,据广州光孝寺的史料记载,智药三藏大师在灵湖寺植下菩提树后,把另一棵带来的菩提树植在光孝寺。
康熙年间《新宁县志》记载,其时,这棵菩提树已长到“大可数围,高六七丈”。
然而,如今广州光孝寺的菩提树已不再是当年智药三藏大师手植的菩提树,广海灵湖寺的菩提树后来也不知什么时候没有了。
宋初(1165年)嘉定年间,乡人在智药三藏手植菩提处建起灵湖寺。
灵湖寺建成后,文人墨客常在些聚会,赏海吟诗,邻近的农民、渔夫也常来休息、避雨,因此僧人和村夫百姓交上了朋友。
加上僧人行医济世,行侠仗义,抱打不平,邻近的`村民有难都求助于僧人,因此灵湖寺数十年来香火鼎盛。
但由于后来海盗猖獗,骚扰寺门,寺中和尚逐渐移居到肇庆鼎湖庆云寺,至使灵湖寺渐渐荒废。
以后历朝曾几度修葺、重建,一直保持完好。
但从清咸丰六年(1856年)至同治二年(1863年),由于不断的土客纷争,致使寺宇禅堂都被焚毁,仅剩下一堆焦土。
光绪十年(1884年)开始重要,重建的发起据说是广海奇石村人彭凤桐。
彭凤桐父亲彭华是个官宦,父传子业,彭华的好几个儿子都做官去了,只有彭凤桐不愿为官。
分家之后,彭凤桐将自己所得的家产献了出来,发起捐款并主持重建灵湖寺,竣工后定名为“灵湖古寺”。
现在保下来的古寺建筑形式,就是当年重建的。
正是这次重建,也使灵湖寺扬名海外。
重建后的灵湖寺,大体上保持原来的风貌,门额上横书“灵湖古寺”的金字匾,两旁有彭凤桐撰写的对联,曰:灵异访前朝说彼岸见渡江芦苇;湖山留胜迹问几人悟无树菩提。
重建后的灵湖寺只一层,分为两进,为砖木混合结构,两进间有行廊和天井,后进前有月门,左侧有附寺和厨房。
寺外右边为万安祠。
房前隔一小天井。
后有果园,两旁植有白玉兰树。
与万安祠相间处有通巷,直通寺后果园,果园筑有石基,为防雨水冲御寺基而设,近万安祠处有石阶数级,是进寺之通道。
寺中第一进正中供有观音菩萨,两厢分别供有十八罗汉。
寺中第二进是大雄宝殿,供奉三宝大佛、土地公等。
寺内金碧辉煌,特别是神楼上的红日图案,金光有如阳光直射,使人目眩。
寺中的十八罗汉陶像,为石湾名雕塑家文如壁所精心雕造而成,全部饰真金。
民国期间,由于没有修葺,后座的上盖已经倒塌,陶像亦不存在。
在抗日战争时期,歹徒、盗贼洗劫灵湖古寺,寺内神像的珠链、金泊、玉石等被劫走,寺墙多处被毁,古寺一度又沉沦于黑暗。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保存灵湖寺,1947年广海奇石建筑商余沛捐资略加维修,但此时只有最后的一个和尚独居寺中了。
新中国成立后,一位名叫继慈的法师仍在寺内。
由于灵湖古寺地处海滨、环境幽雅,1958年被改建为“工人疗养院”。
后来疗养院迁走,而寺中继慈法师只靠养鸡、种菜,行医济世自给,过着平淡的生活。
据有关资料记载,灵湖寺和尚继慈法师,原籍番禺,俗姓陈,18岁在广州海幢寺落发为僧,两年后到鼎湖山庆云寺受戒。
在20世纪30年代初,他受庆云寺长老派遣来到广海灵湖寺料理寺务。
由于他遵规行善,法旨不违,受到各界人士赞扬,在灵湖古寺孤寂地度过了大半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继慈法师已经年到花甲,几乎丧失劳动力了。
当地政府将他编列为邻近村的生产队社员,并定为“五保老人”来赡养,由校怀石生产队集体提供粮食和生活费。
1959年继慈法师搬出寺外小屋居住。
1968年12月25日,这位灵湖寺最后的僧人继慈法师寿终正寝,享年85岁。
灵湖古寺最后一个和尚去世后,寺内更加荒凉,成了鼠雀居所,杂草丛生。
原来寺中的一切都已不可见,进寺的第一进里面只有散落的石块、稻草、牛粪,供奉的十八罗汉和土地公已不见踪影,第二进的大雄宝殿、月门、天井、神台及殿上供奉的观音菩萨、三宝佛神像以及神楼的龙凤、奇花珍禽的浮雕也已不可见,如今只有断墙颓壁,杂草丛生,只见天上白云悠悠,在声声蝉鸣中诉说着岁月匆匆。
2007年2月,灵湖古寺的修复第一期工程已经告竣。
它包括:修复灵湖古的前进;在前进中建有长3米、宽1.2米、高1.4米的须弥座;正中端坐2.17米高释迦牟尼大佛,两侧为阿难尊者和迦阇尊者(三宝佛均为汉白玉塑造);殿的东北角供奉如来佛、月光菩萨和日光菩萨,西北角供奉地藏王菩萨。
日前,灵湖古寺正准备向游客。
开放后继续修复后进大雄宝殿,并将耗4000万元人民币按规划逐步扩建其他殿堂。
现在,常住仁伟法师主持寺内一切事务。
据说,灵湖古寺左边还立有皇帝牌,是为纪念明朝率众与海上倭寇搏斗有功的贡生张节斋而立。
台山广海城东象山之灵湖寺,建于南北朝时期,寺依象山玄武,呈瑞象,左有莲花山(0青龙),右有虎头山(0白虎),前有沙堤*大小二排断中为小象(做朱雀案山供养)自然成湖,故名灵湖。
源于梁武帝天监元年(公元502年)天竺(印度)高僧智药三藏法师;带两棵菩提圣树,浮海来华,因台风受阻,于广海灵湖登陆,建阿兰若居之。
并在伽蓝内植下中国第一棵菩提树。
智药三藏后前往广州光孝寺于戒坛上植下第二棵菩提树,并立碑预言“170年后将有一肉身菩提于这棵树下,开演无上微妙法,传佛心印,度无量众生”,之后前往韶关曲江曹溪宝林山开山创建南华寺,并再次立碑预言“176年后将有一肉身菩萨来此:演无上法宝得道者如林”。
唐龙塑元年辛酉禅宗六祖惠能祖师自湖北黄梅五祖处得法南归。
丙子二月初八在广州光孝寺智药三藏法师手植菩提树下剃度受戒。
后前往韶关曹溪宝林山中兴南华寺并弘扬顿悟法门。
因智药三藏法师两次有关六祖的预言得到印证,遂成千古颂,故名灵湖寺。
留下胜因,香火益盛,寺宇塑像,堂皇古雅,莲灯长明,向有吉祥福地之称。
广海城东莲花洋上大象驮小象,代代出和尚,早弛圣域之誉,历史悠久,寺之名号益显。
年久代湮,殿阁灾余,金色消沉。
灵湖寺初毁于宋末,元至正8年(1348年)重建,明洪武30年(1397年)重修,清咸丰6年(1856年)至同治二年(1863年)土客纷争,寺宇被焚,仅焦土。
光绪10年(1884年)广海奇石彭凤桐志慕云林主持重建。
峻工后善行圆满,整座岭南建筑,布局宏伟壮观,即易名“灵湖古寺”。
1937年寺又遭洗劫。
1947年住持继慈法师得0檀越。
奇石建筑商余沛捐香资略加维修。
后由于发生震动,历史沿革,世法无常,年代变迁名寺沦为疗养院及驻军牧马之场地。
际兹国运兴隆,宗教政策落实,灵湖寺教产归还佛教界管理。
2006年7月11日原广州大佛寺常住僧人释仁伟为还乙酉仲厦梦中愿,经台山市博物馆领导介绍来寺,主持恢复,重兴祖师道场。
古寺满目疮痍,师叹:“禅林凋零,梵刹之凄清”。
恒蓄兴建宏愿,趁政策之修明,善因夙愿,法缘广洽,心殷圣域重光。
承蒙广东省江门市政协、台山市政府、广海镇各级领导支持及海内外众善信之扶持,智药三藏祖师常寂光中加持。
涓吉丙戌年观音出家吉日动土修复灵湖寺兜率内院,同年季冬26日竣工,历时数月,工程费用庞大。
缘荷岭南善信居士动员广州、深圳、中山、佛山、江门等地信众发菩提心、植大福田捐资建寺,数额尤巨,并得江门大檀越居士助筹香资迎请玉佛及装饰殿堂用品。
灵湖有缘善信联合番禺大石众善信为灵湖寺做大须弥山。
大放光明。
随后东莞广海同乡会同仁发心捐殿外铜香炉铺砌180平方米花岗岩石板于寺前广场。
各大善人崇圣同怀,慷慨豪举协应,共修德业,事功告成,只园再现,梵宇琳宫饰成;佛光普照,金洲宝界通明;海潮音起,磬呗响彻云宵;莲云法雨,福泽人天无涯。
为褒扬德事,赞誉善人,乃备勒石。
光昭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