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湖庆云寺导游词精选5篇
鼎湖山庆云寺的简介

鼎湖山庆云寺的简介鼎湖山庆云寺的简介自古以来,佛教即为中国文化的重要部分。
而在广东,鼎湖山就是一座历史悠久、声名遐迩的佛教名山。
庆云寺,就坐落在这座山脉之上。
建筑类庆云寺始建于南朝梁朝普通年间(公元502年),至今已有近1500年的历史,数百年的时间里,庆云寺先后经历了多次修缮、扩建,建筑风格跨度较大,现在的庆云寺是由清代宣统年间(公元1909年)重建而成,中轴线上居中的佛殿占地面积达3.5万平方米,宏伟壮观。
建筑的中轴线上,配以门楼、广场、天王殿、大雄宝殿、千佛殿、藏经楼等建筑。
寺内的大雄宝殿,是一座上下三层,气势恢宏的金佛殿,又称“天王堂”,堂内供奉着庆云寺和鼎湖山的主尊——“三世佛母”。
以此为核心的,还有千佛殿、钟楼、鼓楼、藏经楼等等建筑。
文化类庆云寺不仅建筑气势恢宏,而且内涵丰富,寺内有佛教经典、石刻、碑文、绘像等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大珠帽阔”经书。
庆云寺也是世界唯一一个保存和繁殖大珠帽阔的禅宗寺院。
因为这个理由,现在每年会有众多的信徒来到庆云寺朝拜、进香、郑重来看阔经等。
如今庆云寺已成为禅宗寺庙之中的重要宗庙之一。
景观类庆云寺位于山脊之上,四面环山,风景秀丽。
黛绿的群山与整个大气的庙宇相配合,把庆云寺围绕得异常宁静,一点世俗的嚷嚷声都无从听见。
在鼎湖山庆云寺,远处是琳琅满目的名胜古迹,近处则是欣赏庆云寺的宁静与美好,呼吸着寺内的香气,融入庄严肃穆的佛教禅宗圣地之中。
如此优美的天地,庆云寺是禅宗高僧不容错过的修行之所,也是游人不可遗失的观景之地。
在庆云寺游览时,仿佛返璞归真,寻得一份宁静与净化之所。
对于广东省甚至全国寺庙文化而言,庆云寺都是不容忽视的珍贵资源。
肇庆庆云寺的导游词

肇庆庆云寺的导游词肇庆庆云寺位于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始建于唐朝贞观年间,距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
寺庙依山而建,气势宏伟,是肇庆市的一处重要的文化遗产和旅游景点。
欢迎大家参观庆云寺,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导游词。
各位游客们,大家好!今天我带领大家来参观肇庆庆云寺,这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寺庙。
庆云寺是肇庆市重要的古建筑之一,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贞观年间。
寺庙占地面积广,建筑规模宏大,是一个集宗教、文化、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寺庙。
庆云寺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不仅是佛教活动场所,也是一处学术研究基地。
首先,我们来欣赏一下庆云寺的大门。
这是一座石雕园门,门上雕刻着各种佛像、龙凤图案等。
门楣上还镶嵌着精美的陶瓷瓷砖,彰显了庆云寺的尊贵和庄重。
进入庆云寺后,我们首先来到的是大雄宝殿。
这座殿宇是整个庆云寺最重要的建筑之一,也是佛教活动的中心场所。
大雄宝殿坐北朝南,由红墙围合而成,屋顶覆盖着金黄色琉璃瓦,非常华丽。
殿内供奉着释迦牟尼佛,佛像金光闪闪,庄严肃穆。
大雄宝殿的四周还陈列着许多佛教经文和经书,对于佛教信众来说,这里是学习、修行的地方。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庆云寺的钟楼和鼓楼。
这两座楼阁分别位于大雄宝殿的左右两侧,形成了一个器乐阵列。
钟楼和鼓楼都是木质结构,楼顶上还有铁质的钟和鼓,可谓是庆云寺的标志性建筑。
在佛教寺庙中,钟声和鼓声被认为是祈福和驱邪的象征,每天的清晨和傍晚,钟鼓声响彻山林,给人一种宁静和祥和的感觉。
在庆云寺内还有一座藏经阁,这是专门用来保护佛教经典和古籍的地方。
藏经阁是一座两层楼的建筑,楼内有各种古书和藏经,其中不乏珍贵的手抄本和木刻经卷。
寺庙还设有一个阅经室,供信众们阅读经典和修行之用。
除了佛教建筑,庆云寺还有一些其他的景点值得一看。
比如庆云塔,这是一座七层砖塔,高约30多米,是肇庆地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庆云塔矗立在寺庙的南侧,从塔顶俯瞰,可以看到寺庙周围的风景如画。
另外,庆云寺还有一座禅院,这是供修行僧人居住和打坐的地方。
肇庆鼎湖山庆云寺简介

肇庆鼎湖山庆云寺简介
肇庆市鼎湖山庆云寺,位于鼎湖山顶,背靠九龙,面向鼎湖,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刹。
据清道光年间《鼎湖县志》记载:“庆
云寺在县西三十里”,“庆云寺在县西三十里”。
据寺内大钟铭文
记载:庆云寺创建于明代嘉靖年间,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
庆云寺的历史遗迹非常丰富,其中最著名的是建于明代万历
年间的大雄宝殿,是岭南最大的木结构建筑。
殿内供奉着释迦牟
尼佛、观世音菩萨和文殊菩萨三尊佛像,是广东省内保存最完好
的古建筑之一。
原来寺院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庆云寺大雄宝殿,另一部分
是庆云寺后山古刹“龙隐寺”。
相传清乾隆年间有一天晚上,突
然雷电交加,电闪雷鸣,风雨大作。
正在睡觉的僧人被这突如其
来的雷声惊醒,一位老僧人从梦中惊醒后说:“这是我佛在显灵。
”于是他带领弟子到后山古刹“龙隐寺”拜见大雄宝殿前的观世音
菩萨。
—— 1 —1 —。
肇庆市庆云寺

肇庆市庆云寺•相关推荐肇庆市庆云寺肇庆市庆云寺庆云寺座落在肇庆市东北18公里处的鼎湖山,是岭南四大名刹之一。
始建于明朝祟祯六年(1633年)。
这里四周峰峦环抱,如瓣瓣莲花,因此庆云寺又称莲花寇。
清朝顺治初年,增修殿寺,规模扩大,至清未有僧众800人,成为肇庆第一大寺。
庆云寺依山而建,现在寺内殿宇重重,楼堂深邃,建筑面积达l万多平方米。
1983年国务院确定庆云寺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由佛教界管理使用。
大雄宝殿是庆云寺的主体建筑,琉璃瓦面,鱼珠脊顶,彩釉生格,十分庄严雄伟。
殿内供奉释迦牟尼、阿弥陀、弥勒三宝佛像,金身闪烁,神态庄严。
钟楼上悬一口高约1.5米,直径1.2米的大铜钟,是清代咸丰年间铸造,上铸有各种花纹及佛家咒语。
每日清晨僧人击之,声如雷振,山鸣谷应,余音久久不息。
寺内还有一铁铸“千人锅”,为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造,深l米,锅的直径为1.92米。
这是清代庆云寺香火兴盛的见证。
寺内还珍藏着佛家珍宝——舍利子。
庆云寺新建了茶花阁、指月台等建筑,茶花阁设茶馆、工艺品及土特产经营部。
登阁望远也是一件趣事。
白天凭阁远望,只见西江从羚羊峡穿流而出,如玉带婉蜒东去,消失在天际,蔚为壮观。
月夜凭栏远眺,群峰隐约,树影婆娑,悬泉喷石韵,明月挂枝头,意境深远。
寺内还有白茶花树、桂树。
白茶花树为1633年由寺内和尚所植,至今仍生机盎然,冬季白茶花缀满枝头,清香四溢。
寺后有古龙泉,泉水甘冽,用来泡鼎湖茶和紫见天葵茶,有“划然长啸不知暑,仙浆瑞露逊甘冽”之感。
庆云寺的回廊壁上,有清代诗人袁牧的诗句、诸慕贞的梅花图及宋广业百首梅花诗等碑刻十余幅。
庆云寺是鼎湖山上的`明珠,是游人香客的必到之地。
近年来,在政府的支持下,庆云寺修缮一新,以崭新的姿态迎接国内外来宾。
鼎湖庆云寺导游词精选5篇

鼎湖庆云寺导游词精选5篇鼎湖庆云寺导游词1肇庆市庆云寺,位于风景秀丽的鼎湖山,始建于明末崇祯六年(1633年),崇祯九年(1636年)建成。
该寺是岭南四大名刹之一,素有"禅、净、律三宗俱善"、"佛门福地"、"五岭律宗第一"之盛名,享誉海内外。
该寺占地面积150多亩,建筑规模宏大,布局壮观严谨,按纵轴线对称,把山肩缓坡削为七级,顺山势罗列建成方池印月(放生池)、桂花园、第十七福地山名、韦驮殿、大雄宝殿、藏经阁、舍利塔殿、祖堂、法堂、禅堂、知客堂、方丈寮、印经寮、古龙泉、旃檀林等,有大小殿堂100余座,成为具有岭南特色的古刹建筑群。
从开山祖师栖壑和尚至今已传袭了八十三代方丈,名僧辈出,法嗣弟子遍布粤港澳台及东南亚地区。
寺内文物古迹众多,如,舍利子、大铜钟、千人锅、咏梅百首诗碑、僧众护山碑、梅花图、栖壑不置田产碑文、清平南王缘赠方丈宝座、日本留唐高僧容睿纪念碑亭、二代祖师在犙和尚手植的白茶花树(树龄350多年)及来自佛国斯里兰卡的菩提树。
此外,僧众还开垦2400多亩山林,成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的主体。
鼎湖庆云寺导游词精选5篇鼎湖庆云寺导游词2庆云寺建于明崇帧九年(1636年),位于肇庆鼎湖山的天溪山谷中。
走过半山亭,就可见一纪念亭,沿着亭子后方的小路而上,即可到庆云寺。
它是肇庆第一大寺,也是岭南四大名刹之一(其余的三大分别为韶关南华寺、潮州开元寺、广州光孝寺)。
光绪十九年(1893年),慈禧太后六十寿辰时敕赐“万寿庆云寺”匾和“龙藏经”,并对寺进行修葺,慈禧太后题匾也算是寺内的一个景点。
庆云寺的香火很盛,遇上旅游旺季,可能还得排队。
信佛的可以来拜拜,这里据说很灵验。
庆云寺的建筑按照中轴线对称布局,自下而上依次为:第一层韦陀殿,内设知客堂、云房,左右分别是钟楼、鼓楼及客堂、斋堂;第二层为大雄宝殿,内设东土祖师殿、伽蓝殿;第三层是中正堂;第四层为毗卢殿,南有藏经楼、七佛楼,北有睡佛楼、佛母楼;第五层为塔殿。
鼎湖山导游词

鼎湖山鼎湖山风景区距肇庆市区18公里,整个景区由鼎湖、鸡笼、伏虎等十多座山峰组成,主峰鸡笼山海拔1000.8米,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最高峰。
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鼎湖山以其是集风景旅游、科学研究、宗教朝拜于一体的胜地而被称为岭南四大名山之首。
鼎湖山的得名,众说纷纭,有说是因山顶有湖,四时不涸,故名顶湖;有说是因中峰圆秀,山麓诸峰三歧, 远望有如鼎峙,故名鼎湖;又有民间传说黄帝曾赐鼎于此,故习惯称作鼎湖山。
鼎湖山是一个旅游胜地。
早在清康熙年间,鼎湖山风景区就分东西两片,有“十景”的名目。
解放后,经逐步开发、修茸,形成现在的二十景。
东区为天溪--天湖景区,包括小歇群峰、碑亭凝谊、曲径云封、庆云环翠、龙潭飞瀑、幽谷奔雷、双虹飞堑、艺苑飘香、远眺砚洲、天湖探险等十景;西区为云溪--老鼎景区,包括鹤亭小憩、伏虎听泉、葫芦妙迹、白鹅戏水、圣水浴佛、水帘洞天、三昧幽胜、古潭潜龙、跃龙古庵、白云怀古等十景。
鼎湖山又是佛教圣地。
早在唐高宗仪凤三年(678年),禅宗六祖惠能高弟智常禅师在此创建龙兴寺(宋改白云寺),并建有招提三十六所。
从此,前来朝拜和游览的香客游人日众,不久便兴旺起来,成为佛家圣地。
明崇祯六年(1633年),当时有个名号在参的和尚来到三宝峰,发觉这里众山环抱,面临谷地,峰峦起伏,状若莲花,“山灵之气全聚于此”,便结草为庵,号称莲花庵。
后来,在参和尚请栖壑和尚作住持,大兴土木,重建山门,并按地势倚山筑殿,改莲花庵为庆云寺,几百年来香火不断,被誉为岭南四大名刹之一。
庆云寺,广东四大名刹之一,在一个左右有山为屏,中间向阳的坡谷上,座西面东,依坡筑就而成。
即使我曾去看过所谓的天下第一名刹白马寺,或者位于祟山之麓历代君王封禅的中岳庙,以及西湖之畔的灵隐古寺,相比起来,没有任何一座古寺,给我予庆云寺这般“山中无岁月”悠长联想。
寺在坡上,建于明朝,旧址为莲花庵。
山势稍陡,楼梯就很多,我和唐是从上往下走的,一层一层落下去:水潭塔殿;毗卢殿、观音殿;中正堂;大雄宝殿、祖师殿、伽蓝殿;斋堂、千人锅、客堂、钟楼、韦陀殿……全寺按中轴线对称布局,共有七级平台,每平台皆有塔、或鼎、或炉、或缸;气势恢宏。
二年级导游词鼎湖山解说词

鼎湖山解说词
尊敬的游客们,我很荣幸能做你们的导游。
我是小周,今天我将带你们游览这美丽的鼎湖山。
请大家跟我往前走。
现在我们脚下的这座桥叫做翠寒桥,您听到的声音是泉水声。
因为这里的泉水有时会遮断路面,所以请您踩着石块走。
现在您听到的声音是从山上的庆云寺发出的钟声。
请大家随我上山。
现在我们来到了位于半山腰上的庆云寺,这是一座建于明代、规模宏大的岭南古刹。
大家可以看到这里有一株茶花。
这株茶花与古刹同龄。
请大家往那边看,那是两株从斯里兰卡引种,有二百多年树龄的菩提树。
现在请大家随我下山。
谢谢大家与我度过这段快乐的时光!。
2018年庆云导游词-优秀word范文 (11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庆云导游词篇一:鼎湖庆云寺导游词鼎湖庆云寺讲解线索:【花园区】—【牌坊、蹬道】—【弥勒殿】—【寺门】—【护法殿】—【大雄宝殿】—【东偏殿】—【斋堂】—【中金诸殿堂】—【后进诸殿堂】不知大家发觉没有,每当岭南人提起山,总会说广东有“四大名山”;提起寺,总会说广东有“四大名寺”。
能将名山与名寺聚在一起的,就是我们现在前去游览的鼎湖山与庆云寺了。
鼎湖山位于肇庆城东北18公里处,离广州约86公里,321国道就从山脚下经过。
交通方便,是它的地理条件优势。
鼎湖山在北回归线附近,居北纬23°08′,东经112°35′,属南亚热带过渡区,所以雨量充沛,树木葱茏,气候宜人,使它具有自然条件的优势。
山岩、水体、植被形成和谐幽静的空间组合。
有这样幽深旷远的自然环境,早在唐朝仪凤年间,六祖惠能的高足弟子智常禅师就在老鼎(今云溪景区)创建白云寺。
在智常的感召下,附近先后建起白云寺属下的寺院三十六座,号称“卅(sà)六招提”,呈现一派佛国风光。
时至今日,我们仍可从涅槃台、圣僧桥、罗汉市等遗迹,想像出当年的盛况。
到明朝末年,当地乡绅梁少川、居士陈清波以及新会人朱子仁等,在鼎湖山莲花峰选址,结社礼佛,草创了莲花庵。
后来,朱子仁到广州蒲涧寺拜名僧栖壑为师,剃度受戒,法号在犙。
在犙回鼎湖后改莲花庵作庆云庵,并邀请栖壑来当主持。
栖壑也预料到明朝天下将乱,为了深藏避害,终于答应了。
崇祯九年(1626年)农历五月廿六日,栖壑正式在鼎湖开山主法,改庆云庵为庆云寺。
据说当他第一次开坛受戒时,就见有五色云于峰顶,应验了“庆云”二字。
在栖壑等几代主持的倡导下,庆云寺制订了严格的寺训僧约,植树造林,还把本地及外地的一些寺院纳入庆云寺子孙丛林系列。
清康熙年间又经大规模的扩建,使庆云寺盛极一时,成为广东名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鼎湖庆云寺导游词精选5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鼎湖庆云寺导游词1
庆云寺建于明崇帧九年(1636年),位于肇庆鼎湖山的天溪山谷中。
走过半山亭,就可见一纪念亭,沿着亭子后方的小路而上,即可到庆云寺。
它是肇庆第一大寺,也是岭南四大名刹之一(其余的三大分别为韶关南华寺、潮州开元寺、广州光孝寺)。
光绪十九年(1893年),慈禧太后六十寿辰时敕赐“万寿庆云寺”匾和“龙藏经”,并对寺进行修葺,慈禧太后题匾也算是寺内的一个景点。
庆云寺的香火很盛,遇上旅游旺季,可能还得排队。
信佛的可以来拜拜,这里据说很灵验。
庆云寺的建筑按照中轴线对称布局,自下而上依次为:第一层韦陀殿,内设知客堂、云房,左右分别是钟楼、鼓楼及客堂、斋堂;第二层为大雄宝殿,内设东土祖师殿、伽蓝殿;第三层是中正堂;第四层为毗卢殿,南有藏经楼、七佛楼,北有睡佛楼、佛母楼;第五层为塔殿。
寺内文物古迹甚丰,也有很多古树名木。
其中比较出名的镇山三宝为:千人镬、大铜钟以及300岁的白茶树,冬季白茶花缀满枝头,清香四溢。
铁铸千人镬是清代庆云寺不折不扣的香火象征,当年可供全寺僧人进餐,为乾隆年间所打造,深近1米。
大铜钟在寺庙钟楼上方,为清代咸丰年间铸造,每日清晨会有僧人撞击。
除了礼佛,更多的人来庆云寺是抱着吃素斋的目的,肇庆的特色风味
为鼎湖上素,这道名菜的源头就是鼎湖山庆云寺。
据说用山泉水和天然食材制作,名气之大,几乎要盖过庆云寺本身。
寺里的斋堂经过装修,走的是高端路线,价格颇贵,凉菜在40元左右,热菜基本在80-90元。
当然还是有很多人抱着来都来了,吃就吃吧的心态来此品味,让自己的行程更为圆满,推荐菜色有鼎湖上素、庆云一品煲、素三鲜。
庆云寺寺内是不可以留宿的,可以看见客堂门前挂着“止单”的牌子,但可以在庆云寺寺门左边的宾馆住下。
只是凌晨会有和尚念经的,睡意浅的人就不要住这儿了。
鼎湖庆云寺导游词2
今天一早,我被一阵阵清脆的鸟鸣声惊醒,看一下闹钟,才六点半。
但我已经没有睡意了,回头看一下我的同室,他也已经坐了起来。
我说:“才六点半,再睡一会儿吧!”他没理我,默默地走到窗边观察窗外的景色。
我乘机迅速地起床,洗漱完,时间是六点五十。
还没到吃饭饭时间。
于是我打开电视,边看电视边等。
原计划今天是鼎湖山一日游,但是原定于昨天的讲座没有举行,会不会有所改动。
等到了吃早饭的时间。
吃完早饭后我发现:不出我所料,老师没有带我们去爬山而是带我们去了“会议室”。
我发现鼎湖山
听完讲座已经十二点钟了我们不得不等到下午才去爬山。
终于到了下午我们一开始走马路后来路越来越窄,风景也越来越美。
当我走进鼎湖山时候,我发现鼎湖山非常的美,小溪里的水非常非常
的清澈;两岸绿树成阴;凉风阵阵,吹得我们神清气爽。
我们到达了目的地——飞水潭,到达那里的时候我突然想起李白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虽然飞水潭没有庐山瀑布那么壮丽雄伟,但是它好比一个美丽的小姑娘一样,丝毫不亚于庐山瀑布。
飞水潭下面是一条长长的小溪,那里有七、八个小瀑布。
有多小呢?大概一人高。
老师找了一处水浅的地方让我们下去玩水。
一下水,感觉寒气入骨,全身暑气全消。
走几步,发现如履针毡,但是大家还是玩的不亦乐乎。
我一直在水里找石头而其他人在搭建一个水坝想把水位升高。
这样玩到五点半了,大家才恋恋不舍的离开了鼎湖山。
鼎湖庆云寺导游词3
肇庆鼎湖山庆云寺,位于鼎湖山中部偏东的山谷中,座西面东,具有浓重的东方建筑艺术特色,是广东四大名刹之一, 因为山顶雾霭常绕,故称庆云寺。
庆云寺是在莲花庵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明崇祯六年(1633年),在犄和尚来到莲花峰,视若佛地,于是结草为庵,取名莲花庵。
两年后,栖壑大师应邀到莲花庵当住待,并随即大兴土木,把缓坡削成七级,倚山势构筑五层殿宇,计有大小殿堂100多间,建筑面积120___平方米,可见规模之宏大。
庆云寺按中轴线对称布局,自下而上依次为:第一层韦陀殿,内设知客堂、云房,南有客堂、鼓楼;北有斋堂、钟楼;第二层大雄宝殿,内
设东土祖师殿、伽蓝殿,三殿合而为一;第三层中正堂;第四层毗卢殿,南有藏经楼、七佛楼,北有睡佛楼、佛母楼;第五层塔殿,即原建之莲花庵。
寺宇建成后,栖壑大师见周围雾霭袅袅,加之山顶有湖,“天将雨,湖先出云”,遂将莲花庵易名为庆云寺。
庆云古刹,质朴而宽宏,庄严而典雅,雄伟而肃穆,以其独特的东方建筑艺术风格而闻名中外。
寺内,文物古迹甚丰,如舍利子、千人镬、大铜钟、白茶花树、平南王大法座、《碛砂藏经》、百梅诗碑、梅花图碑刻,慈禧太后的“敕赐万寿庆云寺”牌匾等,都以其神奇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
鼎湖庆云寺导游词4
走进鼎湖山的大门,就让我感受到这里真是一个“天然大氧吧”,周围的空气很清新。
我们这些小记者跟着导游的脚步,一边听她讲述路边的参天大树,一边做笔记。
虽然我已经满头大汗,但我有很大的收获:我知道了鼎湖山的树不仅仅供欣赏,而且还可以当药材,在医学上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不能小看它们。
沿着石铺路继续走,我们就到了飞水谭参观,远远地看去,它就像一条发怒的恐龙,从半空扑下来。
近看又像千万颗晶莹剔透的珍珠,从半空飘洒下来,真壮观啊!那气势让我想起了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孙中山与他夫人宋庆龄曾在此畅游,今悬崖壁上宋庆龄题的“孙中山游泳处”六个大字,因此吸引了不少游客在此留影、玩耍。
不知不觉中,在导游姐姐与大记者们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很多地方,其中有庆云寺,大鼎等等。
听说庆云寺是明崇祯九年的,不仅是有名的佛教圣地,而且也是岭南四大名刹之一。
后来我们这些小记者在大鼎中一起照了相,作为留念。
拍完照之后,就依依不舍地坐车下山了,又继续向另外一个活动出发——参观鼎湖山泉水生产线,在这一过程中,我了解了那些让人们喝了遍体清凉的鼎湖山泉水不仅仅靠出自好的山,而且还要通过加工,过滤,消毒,灭菌等物理方法处理,才能弄得出一桶桶得天独厚的山泉水送到消费者中,甘甜甘甜的。
难道这些不是大自然的恩赐吗?大自然给予了我们生命的繁衍,给予了我们人生的智慧,让我们从大自然中汲取营养,汲取科学的启示,人类因而走向美好的未来。
鼎湖山真不愧是人间仙境,它可以让人消除疲劳,身心舒畅。
如果有机会,我一定再会投入它的怀抱中,再次与大自然放飞心灵。
鼎湖庆云寺导游词5
肇庆市庆云寺,位于风景秀丽的鼎湖山,始建于明末崇祯六年(1633年),崇祯九年(1636年)建成。
该寺是岭南四大名刹之一,素有"禅、净、律三宗俱善"、"佛门福地"、"五岭律宗第一"之盛名,享誉海内外。
该寺占地面积150多亩,建筑规模宏大,布局壮观严谨,按纵轴线对称,把山肩缓坡削为七级,顺山势罗列建成方池印月(放生池)、桂花园、第十七福地山名、韦驮殿、大雄宝殿、藏经阁、舍利塔殿、祖堂、法堂、禅堂、知客堂、方丈寮、印经寮、古龙泉、旃檀林等,有大小
殿堂100余座,成为具有岭南特色的古刹建筑群。
从开山祖师栖壑和尚至今已传袭了八十三代方丈,名僧辈出,法嗣弟子遍布粤港澳台及东南亚地区。
寺内文物古迹众多,如,舍利子、大铜钟、千人锅、咏梅百首诗碑、僧众护山碑、梅花图、栖壑不置田产碑文、清平南王缘赠方丈宝座、日本留唐高僧容睿纪念碑亭、二代祖师在犙和尚手植的白茶花树(树龄350多年)及来自佛国斯里兰卡的菩提树。
此外,僧众还开垦2400多亩山林,成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的主体。
鼎湖庆云寺导游词精选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