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蓄冷设计手册
冰蓄冷设计说明书样本

1.1上级批文详见总论部分;1.2甲方提供的设计任务书;1.3建筑专业提出的平面图和剖面图;1.4室外计算参数(北京地区)夏季空调计算干球温度33.2℃夏季空调计算日平均温度28.6℃夏季空调计算湿球温度26.4℃夏季通风计算干球温度30.0℃夏季空调计算相对湿度78 %夏季大气压力99.86Kpa夏季平均风速 1.9 m/s冬季空调计算干球温度-12℃冬季通风计算干球温度-5℃冬季空调计算相对湿度45 %冬季大气压力102.04 Kpa冬季平均风速 2.8 m/s1.6国家主要规范和行业标准(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1版);(3)《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4)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5)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1.7 2004年5月19日由中船重工集团组织的《科技研发大厦空调方案研讨会》专家组意见。
2 设计范围本工程为船舶科技研发大厦,总建筑面积为33928平方米,预留建筑面积为5494平方米,建筑高度为33.99米。
地下二﹑三层为停车库及设备用房,层高3.6米;地下一层主要为餐厅﹑厨房﹑多功能厅及档案室,层高5米;首层至八层主要为办公及会议室,首层层高为5.0米,其余为3.9米。
设计范围为采暖、通风、空调、防排烟及冷热源设计。
冷冻机房冷却水系统由给排水专业设计。
满足国家及行业有关规范﹑规定的要求,利用国内外先进的空调技术及设备,创建健康舒适的室内空气品质及环境。
4 空调设计4.3空调系统经技术﹑经济综合比较及专家组建议,空调方案确定为:独立新风空调系统,即新风机组加辐射冷吊顶。
辐射吊顶已被美国能源部列为二十一世纪15项最节能,最有前途的空调技术之一,其突出的优点——更加舒适,更加节能,更加安静,使其成为目前欧美各国首选的空调末端装置,辐射吊顶、全热交换器和低温送风新风系统组成的独立新风系统,已经成为国际公认的最先进的空调系统。
约克冰蓄冷设计应用手册

13.0°C
ส䖭ѫᵪ ᶯᔿᦒ✝ಘ
6.0°C
B u ilding Load
ㆉ䷠微嘆
6.0°C
12.0°C
4.5°C
ৼᐕߥѫᵪ+VSD
7.0°C
㫴ߠ㻵㖞
图1-- 典型冰蓄冷系统图
900 TR A/C Performance Curve ( ARI Unloading )
蓄冰装置的性能 由于静态冰槽不能象冷水机组那样可以由控制中心来控制恒定的出 水温度,所以蓄冰装置的热工性能更象是换热器,只是这个换热器 的其中一侧为冰水混合物,其温度一直维持在0℃。所以蓄冰装置 的热工性能主要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
蓄冰装置的材料及结构 蓄冰装置的换热面积 进入冰槽的乙二醇的温度 乙二醇的流速 对于给定的蓄冰槽要控制融冰及结冰速率,只能通过调节进入冰槽 的乙二醇的温度及流速来进行控制。一般来说进入冰槽的乙二醇流 量越大,温度越高,则融冰的速率越快,而对于结冰来说, 乙二醇 流量越大,温度越低,则结冰的速率越快。
1.2.1 蓄冰装置 蓄冰设备特点 一般来说,用在乙二醇蓄冰系统中的蓄冰装置也叫静态冰槽。静态 冰槽因为没有运行部件而得名,是一个封闭式的容器,里面贮存的 冰是蓄能的介质。蓄冰装置实际上是一种高效的换热器,冰的贮存 及与乙二醇的换热都是在同一个容器内进行的,蓄冰装置在蓄冰及 融冰的时候也是充当乙二醇与冰之间的换热器。 各个厂家生产的静态冰槽的材料、结构、尺寸都不一样,典型的蓄 冰装置是由钢、聚乙烯或丙乙烯等材料制作,结构上看有盘管式和 封装式两大类。不同的蓄冰装置的热工性能表现也不一样,各有各 的融冰曲线与制冰曲线。
700
冰蓄冷设计手册

冰蓄冷设计手册一、前言冰蓄冷技术是一种利用冰的蓄热蓄冷特性来调节室内温度的节能环保技术。
在建筑空调系统中,冰蓄冷技术可以有效平衡能耗,降低系统运行成本,减少能源消耗,减轻对环境的影响。
本手册旨在介绍冰蓄冷系统的设计原理、相关设备和应用技术,帮助工程师和设计师们更好地了解和应用冰蓄冷技术,为建筑节能和环保提供技术支持。
二、冰蓄冷系统原理冰蓄冷系统主要由冰蓄冷装置、制冷机组、冷却水泵、冷却水箱、冷冻水泵等组成。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利用夜间低峰电的廉价电力制冷,在夜间制冷时,通过制冷机组将冷水输送至冰蓄冷装置中,将水冷却至冰点以下,形成冰储存。
白天,通过冰蓄冷装置向空调系统供冷,实现用冷储存的方式平衡白天的制冷需要。
三、冰蓄冷设计手册1. 冰蓄冷系统设计流程(1)确定制冷负荷:首先需要对建筑的制冷负荷进行详细测算和分析,包括夏季、冬季及中间季节的负荷。
(2)选择冰蓄冷设备:根据建筑的制冷需求和使用情况,选择适当类型的冰蓄冷设备,包括冰蓄冷装置、制冷机组等。
(3)确定系统管道布局:合理设计系统管道布局,确保冰蓄冷设备与制冷机组的连接和冷却水管的连通,避免管道漏水和浪费。
(4)优化控制系统:设计合理的控制系统,确保冰蓄冷系统能够根据实际需求精准调节,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2. 冰蓄冷系统设备选型(1)冰蓄冷装置:根据建筑的制冷负荷和使用条件,选择合适的冰蓄冷装置,包括冷媒冰蓄冷装置、冰蓄冷水箱等。
(2)制冷机组:选择适合建筑制冷负荷和冰蓄冷装置的制冷机组,确保制冷效果和系统稳定性。
(3)冷却水泵、冷冻水泵:根据系统冷却水和冷冻水的流量需求,选择合适的水泵设备,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3. 冰蓄冷系统设计要点(1)温度控制:冰蓄冷系统中温度控制是非常关键的,应合理设计温度控制系统,保证冰蓄冷装置和制冷机组工作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
(2)节能性能: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系统的节能性能,选择高效设备和优化系统结构,降低能耗,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冰蓄冷设计手册

冰蓄冷设计手册冰蓄冷是一种利用冰块或冰水蓄冷技术,用于降低空调系统的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节能技术。
随着人们对能源节约和环保意识的提高,冰蓄冷技术在建筑空调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帮助工程师和设计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冰蓄冷技术,本手册将介绍冰蓄冷技术的原理、设计方法、应用领域和优缺点。
一、冰蓄冷技术原理冰蓄冷技术利用低价电能在夜间或低峰时段制冷,将制冷负荷转移到夜间,然后在白天或高峰时段利用储存的冰块或冰水进行空调制冷。
这样可以有效降低白天空调系统的能耗,减少用电高峰期的负荷压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通常,冰蓄冷系统包括冰蓄冷装置、冷冻水系统、冰蓄冷储罐、冰蓄冷管道和热交换设备等组成。
二、冰蓄冷系统设计方法1. 制冷负荷计算:根据建筑的制冷负荷特性和用能需求,确定冰蓄冷系统的制冷负荷和需求量。
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建筑的大小、朝向、外墙材料、窗户面积、人员密度、设备散热量等。
2. 冰蓄冷储罐设计:根据制冷负荷计算结果确定冰蓄冷储罐的容量和结构。
储罐的设计应考虑制冷介质的密封性、保温性能和耐压性能。
3. 冷冻水系统设计:设计冰蓄冷系统的冷冻水系统,包括冷冻水制冷机组、冰蓄冷储罐、冷冻水泵和冷冻水管道等。
应根据设计需求选择合适的制冷机组和泵站,保证冰蓄冷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4. 热交换设备选型:根据建筑的特点和使用需求选择合适的热交换设备,如冷凝器、蒸发器、冷却塔等,保证冷热介质的传热效率和系统的热力平衡。
三、冰蓄冷系统应用领域冰蓄冷技术适用于各类建筑空调系统,特别适用于商业综合体、写字楼、酒店、医院、会展中心、工厂车间等大型建筑。
冰蓄冷系统可以灵活应对夏季高温,显著降低空调系统的能耗,减少用电高峰负荷,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冰蓄冷系统还可以与分布式能源系统、太阳能光伏系统、风能系统等相结合,实现能源的综合利用和智能调度。
四、冰蓄冷系统优缺点1. 优点:(1)节能环保:冰蓄冷系统能够有效降低空调系统的能耗,减少对传统能源的消耗,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冰蓄冷课程设计说明书

冰蓄冷课程设计说明书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冰蓄冷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冰蓄冷技术的原理、设备和应用场景,掌握相关的物理和化学知识。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冰蓄冷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简单的冰蓄冷空调系统,进行能效分析和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冰蓄冷技术在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冰蓄冷技术的基本原理、设备和应用。
详细的教学大纲如下:1.冰蓄冷技术的基本原理:介绍冰蓄冷技术的概念、工作原理和优点,分析冰蓄冷过程中的热力学现象和能量转换。
2.冰蓄冷设备:讲解冰蓄冷设备的种类、结构和性能,包括冰盘管、冰球、冰砖等,以及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
3.冰蓄冷应用:介绍冰蓄冷技术在空调、制冷、储能等领域的应用,分析冰蓄冷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原理。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包括:1.讲授法:通过讲解冰蓄冷技术的基本原理、设备和应用,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讨论法:学生针对冰蓄冷技术的热点问题和实际案例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冰蓄冷项目案例,使学生了解冰蓄冷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和效果。
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冰蓄冷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出版的冰蓄冷技术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科研论文和工程案例,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冰蓄冷技术的多媒体课件和视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配置冰蓄冷实验所需的设备器材,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采用多元化的形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冰蓄冷设计说明

冰蓄冷设计说明1.1设计概述冰蓄冷空调是利用夜间低谷负荷电力制冰储存在蓄冰装置中,白天融冰将所储存冷量释放出来,减少电网高峰时段空调用电负荷及空调系统装机容量,它代表着当今世界中央空调的发展方向。
成都市电网分时电价表2.2冰蓄冷系统方案设计本工程是医药厂房,冷负荷集中在电力高峰时段和电力平峰时段,电力低谷时段,电力低谷时段空调系统根本没有冷负荷,且全年供冷期内负荷极不平衡,选择常规制冷主机设备容量大,且直接制冷的结果是制冷主机高价来制冷,低价电时段闲置,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因此为了减少中央空调白天的用电峰值,充分利用峰谷电差价,大幅度地降低空调的运行费用,同时为了提高空调品质,本工程中央空调设计采用冰蓄冷中央空调系统。
·以上方式中使用最多的为:冰球(或蕊心冰球)和外融冰的盘管式蓄冰装置·本工程采用外融冰钢制盘管冰蓄冷方式的冷源。
2)、部分(分量)蓄冰模式:如图2,部分(分量)蓄冰模式是指在夜间非用电高峰时制冷设备运行,蓄存部分冷量。
白天空调高蓄冰方式动态制冰静态制冷冰浆(或冰晶)片冰滑落式盘管式蓄冰封装冰外融冰冰球(或蕊心冰球) 外板内融冰峰期间一部分空调负荷(尖峰负荷)由蓄冷设备承担,另一部分则由制冷设备负担。
在设计计算日(空调负荷高峰期)制冷机昼夜运行。
部分蓄冷制冷机利用率高,蓄冷设备容量小,制冷机比常规空调制冷机容量小30-40%,是一种更经济有效的运行模式。
根据以上分析考虑初期投资费用及机房占地,本工程冰蓄冷设计采用分量蓄冰模式。
,本设计方案采用部分蓄冰模式3.4蓄冰流程选择3.4.1 蓄冰流程的选择蓄冰空调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制冷机可有两种运行工况,即蓄冰工况和放冷工况。
在蓄冰工况时,经制冷机冷却的低温乙二醇溶液进入蓄冰槽的蓄冰换热器内,将蓄冰槽内静止的水冷却并冻结成冰,当蓄冰过程完成时,整个蓄冰设备的水将基本完全冻结。
融冰时,经板式换热器换热后的系统回流温热乙二醇溶液进入蓄冰换热器,将乙二醇溶液温度降低,再送回负荷端满足空调冷负荷的需要。
冰蓄冷工程方案

冰蓄冷工程设计方案工程概况1.1工程使用概况1.2工程制冷技术、性能要求a、空调额定条件:b、工作温度、湿度范围:1.3、工程限定条件设计方案负荷计算3.1计算依据:a招标文件中的工程概况b有关规范及经验估算法c询标答疑纪要中原设计院所提供的设计日内的逐时负荷表。
d招标单位原有宿舍的空调运行模式。
3.2负荷计算:a原有宿舍楼招标文件要求峰值制冷为85*104kal/h,原则上为一独立系统,平时由制冷机直供,双休日采用融冰优先或全融冰供冷。
b办公楼:标书要求“平时空调运行在150万大卡左右”,原设计院提供的设计日的逐时负荷表的峰值制冷量为153万大卡/小时,上述几种负荷计算结果显然不同,所以在本次投标方案设计中除主要依据原设计院所提供的逐时尖峰负荷外,还应考虑到整个系统(宿舍、办公楼)空调系统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负荷应变能力、设备检修及故障出现后的应急措施。
在蓄冰量的定位方面,充分考虑了宿舍全融冰运行的可能性及办公楼融冰优先运行的合理性。
注:此表将作为本次投标方案的冷负荷计算基础。
蓄冰系统性能4 .1系统的设计原则4.1.1 经济性蓄冰系统方案设计须依据影响初期投资及运行成本的诸种因素综合考虑而确定,冰蓄冷装置的投资比标准的冷水机组通常是比较高,然而冰蓄冷系统的装置费和运行费的综合值与常规冷水机组系统相比,通常是具有相当吸引力,因为前者的主机系统容量要小33%左右,因此可节约更多的运行成本,因而在方案设计时,须详尽研究系统的电力增容投资、峰谷电价结构及设备初投资等资料,以期达一最佳的经济效益,在降低初期投资的同时节约更多的运行成本,转移更多的高峰期用电量。
4.1.2 高效节能性进行蓄冰系统设计时,须依据设计负荷的需求确定系统选型,尽可能地减少各种设备的装机容量,改善主机的工作条件,提高主机效率,充分利用蓄冰装置优势,尽量减少系统能耗。
冰蓄冷系统使用的压缩机的压缩压头值变化很大,在55%--110%范围内。
动态___冰蓄冷设计应用手册

动态冰蓄冷设计应用手册目录第一章:冰蓄冷系统基本知识1.1 蓄冷概念1.2 蓄冷原理1.3 蓄冷介质1.4 蓄冷运行策略1.5 蓄冷空调系统构成1.6 蓄冷空调的适用条件1.7 冰蓄冷空调系统种类1.8 评价冰蓄冷的要点第二章:动态冰蓄冷先进技术介绍2.1 动态冰蓄冷原理2.2 动态冰蓄冷的优势2.3 动态冰蓄冷系统构成2.4 动态冰蓄冷运行模式2.5 动态冰蓄冷控制方案2.6 动态冰蓄冷低温取水第三章:动态冰蓄冷系统工程设计3.1 确定建筑物设计日的空调逐时冷负3.2 确定蓄冰系统的形式和运行策略3.3 确定制冷主机的容量3.4 确定动态冰浆生成机组3.5 蓄冰槽的容量设计及计算3.6 蓄冰槽的形式和保温3.7 水泵的选型计算3.8 动态冰蓄冷应用案例3.9 经济性分析第四章:动态制冰机组规格与参数第五章:动态冰蓄冷系统操作维护5.1 操作指南5.2 用户参数5.3 故障查询5.4 系统常见故障处理5.5 系统维护第一章冰蓄冷系统基本知识1.1 蓄冷概念冰蓄冷空调是利用夜间低谷时段电力制冰并蓄存起来,在白天用电高峰时段不开或少开制冷主机,利用夜间蓄存的冰来满足空调冷负荷需求的一种节能手段。
冰蓄冷空调的广泛应用具有利国利民的重要意义。
从空调用户的角度来说,由于可以充分利用夜间低谷廉价电力,从而大大降低了空调系统的运行费用。
从电网公司的角度来说,可以把白天高峰时段电力需求大量转移到夜间低谷时段,实现电网移峰填谷、平衡峰谷矛盾,从宏观上大大降低峰谷差带来的能源损失。
蓄冷空调优点:1)转移制冷机组用电时间,起到了转移电力高峰期用电负荷的作用2)空调蓄冷系统的制冷设备容量和辅助设备小于常规空调系统,减少设备的投资、运行和维护费用3)空调蓄冷系统的运行费用由于电力部门实施峰、谷分时电价政策,比常规空调系统要低,分时电价差值越大,得益越大4)蓄冰系统的制冷主机在蓄冰过程中是在满负荷、高效率的运转,而主机在部分负荷运行下的效率比较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冰蓄冷设计手册
冰蓄冷技术是一种利用低温蓄冷媒质(如冰或冷冻液)在低峰时段积累冷量,然后在
高峰时段释放冷量,以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它广泛应用在空调、制冷设备、冷藏冷冻等
领域,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节能技术。
一、冰蓄冷原理
冰蓄冷是利用水在0℃结冰和融化过程中的相变潜热来实现蓄冷。
当水在常压下温度
降至0℃时,其温度在一定时间内将保持不变,而在此过程中,水会释放或吸收大约4186
焦耳的热量。
利用这一特性,可以在低负荷时段制冷、蓄冷,在高负荷时段释放蓄冷量,
以平衡耗能,降低单位时间内电能的需求,从而达到节能目的。
二、冰蓄冷设计要点
1. 系统封闭性
冰蓄冷系统采用密封方式进行设计,防止环境空气与蓄冷介质接触,避免蓄冷介质污
染或损坏,确保系统长期运行稳定。
2. 散热设计
冰蓄冷系统的散热设计至关重要,散热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冷量的蓄积和释放效率。
合理的散热设计能够有效地提高系统的工作效率,延长系统的使用寿命。
3. 控制系统设计
冰蓄冷系统的控制系统设计需要精准可靠,能够实时监测温度、压力等参数,并做出
相应的调整,保证系统运行在最佳状态,满足不同负荷条件下的需求。
4. 安全保护设计
在冰蓄冷系统设计中,必须考虑到安全因素,设置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例如温度、
压力、水位等监测报警系统,以及紧急切断系统,确保在异常情况下系统能够及时做出反应,避免事故发生。
5. 环境友好设计
在冰蓄冷系统的设计中,应该考虑到环境友好性,选择符合环保标准的制冷剂和材料,并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三、冰蓄冷系统应用
冰蓄冷技术广泛应用在以下领域:
1. 中央空调系统
通过利用冰蓄冷技术,可以对中央空调系统进行蓄冷,以满足高峰时段的制冷需求,
减少对电力资源的浪费,降低能耗。
2. 冷藏冷冻设备
冰蓄冷技术也可用于冷藏冷冻设备中,通过蓄冷实现低峰时段的制冷,提高系统的效率,降低运行成本。
3. 太阳能利用
将冰蓄冷技术与太阳能利用相结合,可以实现在太阳能供热系统的余热时段蓄积冷量,提高太阳能利用效率。
4. 工业生产
在工业生产中,冰蓄冷技术可以用于降低工艺中需求高峰时段的制冷功率,节约能
源。
四、冰蓄冷应用前景
随着能源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节能减排政策的推动,冰蓄冷技术将在空调、制冷、
工业生产等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在未来,冰蓄冷技术有望成为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
为建设节能型社会、实现循环经济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