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真传无极式修炼法
四句诀与练功方法

[转载 ]四句诀与练功方法四句诀与练功方法 太极网(一 )观内其心,心无其心。
(二 )观外其形,形无其形。
(三)观 运其物,物无其物。
(四)物我合一,无我无物。
重要性 为什么练太极拳还要练无极气功?无极气功是 什么?无极气功与太极有什么关系 ?无极气功是一种气势, 是 精神和意念感觉到的一股气势,而不是自然肺呼吸之气,无 极气功与自然呼吸大不相同。
无极气功与太极有什么关系, 者(太极图里一个圆圈里面分活动的两半,向日的一半为阳, 背日的一半为阴 ),也叫做阴阳图, 阴阳用在拳术里就是虚实。
阳为虚、阴为实,因为太极就是阴阳之气,有了阴阳两气之 分就是太极。
无极是静止状态没有分阴阳的无极气圈 (即无极气功 )。
太极是由无极气圈里产生出来的, 所以无极是阴阳之 母。
如果不练无极气功就设有了无极,也产生不了太极,这 就说明了练无极气功的重要性。
“因为练太极拳不在样式而 在气势,不在外面而在内里。
平曰行功走架,须研究揣摩空此为太 极拳无极气功的四句诀。
、练太极拳配合无极气功的这就要从王宗岳的 (太极拳论 )头两句内容说起: 第一句: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第二句:动之则分, 静之则合。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 ” 。
太极松圆活之道,要神气鼓荡,全身好似气球,气势贵腾挪,身 体有如悬空”,这里说的多是用气。
所以我们练太极拳也要 静之则合这句话的意思是,静止不动时要合,要保持无极状 动就要分阴阳。
无极这样分太极 (阴阳 ),我们练好了无极气功在行功走架时要分清阴阳与五行。
静止的时候要 合,要保持无极, 要有精神, 有微动之感而未动 (有腾挪之势 )。
太极拳是一种内家拳,不用力,而是用意和气,有阴阳、五 行(进、退、过、盼、定 ) 之分的艺术拳。
而里面是阴、外面阴、气势是阳,柔的是阴、剛的是阳,左右根据实际而定。
[page] 我们练太极拳,专门练拳还是练拳操 ?拳操是一门 科学的动作技术,所以练太极拳专门练动作技术是不够的。
太极拳内功的几种练法

太极拳内功的几种练法台阶上,两脚齐肩宽,脚掌踏平,小腿垂直与大腿成90度。
背脊要直,全身放松、心情安定,进入练功态。
一、脚呼吸法,又称"踵提呼吸法",简称"踵息法"。
练习方法:提脚跟。
意注脚跟,要轻轻慢慢的往起提脚跟(此时感觉小腹上翻)忘掉脚跟转想脚大趾,轻轻慢慢的往起翘脚大趾(此时感觉小腹下翻。
小腹之上翻下翻谓丹田内转,亦称翻江搅海)然后忘掉脚大趾再想提脚跟,之后再提脚大趾。
如此一提一翘,反复练习9次。
提脚跟时为吸,翘脚大趾时为呼,是谓脚踵呼吸法,属高层次的呼吸法,非常人用口鼻呼吸。
古人云:"圣息以踵,由脚踵而头顶一气呵成。
"提脚跟时督脉升,翘脚大趾时任脉降。
其养生作用不言而喻。
技击作用:在稚手时,拿人时则提脚跟,发人时则翘脚大趾(指前脚、虚脚)。
二、运睾丸练习方法:意注睾丸。
睾丸要轻轻慢慢的向上抽提(此时感觉肩井穴和环跳穴关闭)。
然后松时睾丸(此时感觉肩井穴和环跳穴都开)。
这后再提,再松,如此反复练习9次。
女子运会阴穴,也是一提,一松。
或运乳头(黑圈以内部分)亦睾丸属翘脉(阴翘,阳翘),翘脉是管人体升降的。
体用:做"金鸡独立"势时, 提睾丸,做仆步下势时松开睾丸。
三、胎息法(肚脐呼吸法)练心方法:意注肚脐。
收肚脐,稍停。
松开肚脐,稍停。
如此一收,一松,反复练心9次。
感觉:当在收肚脐时,感觉左右两肾在往左右两侧开、当松开肚脐时,感觉两肾在合。
肚脐为神阙穴,内联五脏六腑。
此法也是锻炼内脏的方法。
技击应用:在推手时,拿人时则收肚脐,发人则松开肚脐。
四、劳功呼吸法练习手心相对一尺侧置于膝上,展指凸掌心劳宫吐气,然后空手心劳功吸气。
如此一展一空,反复练习9次。
感觉:当做劳宫呼吸时,涌泉也在同步呼吸,因手心脚心关窍相通。
技击应用:在推手中发人时,要展指凸掌劳宫吐力,抓筋闭脉时,要空手心气贯指梢,甲欲透骨。
健身作用:十指连心,手指通内脏,练指掌同时也在练内脏;手是人脑的外在表现,练手指同时也在锻炼人脑,脑是人体重点保健部位。
孙氏太极97式讲解

孙氏太极97式讲解孙氏太极97式讲解无极式人从日常生活的常态转入练拳的状态要有一个过渡,一个接口,这就是无极式。
在此把心理和生理状态都平和顺畅地转换过来,故决不是随便一站就算的。
作为开始进入练拳态的预备式,一定要把自己调理到心平气和,呼吸顺畅深沉,全身从头到脚都在放松的前提下进入各自的状态,节节贯穿,把自己的轴树立起来。
孙式拳是一轴到底,轴的形成就从无极式开始。
前面说过,事实上从头到脚是不可能真正成为一根直的杆的,但经过了意念的整合,经过抽象和模糊的处理,在功能上就形成了一根轴。
此轴立于地上,如平地立杆。
而我们的经验是,杆是立不稳的,只有插进地里才能稳,立在地面上就得不断调节以维持平衡,无极式就是练的这两种能力。
人如杆,立于地上,是要摆动的,如何摆,向什么方向摆,是不确定的,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让身体自发地调节重心使之摆而不倒。
这个过程最好不要大脑控制,随感而发,随机应变。
一开始可能做不到,还要主动去控制一下,随着站桩的进步,身体自发随机调控的能力会不断加强,这一点很重要,其反应速度要比通过大脑快得多,这在实战中就是胜人的能力,所谓“意在人先”,并不是脑子想得比别人快,那样根本来不及,而是手(或身体的任何部分)感觉到了就本能地作出反应,“感而遂通”——手(或身体上)的感觉也。
“无意之中是真意”——前一个“意”指的是大脑的意识,后一个“意”是正确的反应动作。
简单说,无极式是练杆的感觉,把自己立成一根杆,一根有机整体的杆,然后再练这根杆任何情况下都能够稳稳地立在地上。
谈到稳,脚的感觉就不能不提。
重心是收在脚跟上的,但脚掌脚趾也不能闲着,脚趾既不能用力抓地,也不能不抓地,而是要轻扣,让全脚紧密地贴在地上,就像吸盘一样最好,这才是无极式最要练的。
无极式的规矩:顶头(头向上放出而不可僵硬),竖项,含胸,拔背,------,一如“九要”,没有新鲜的。
腿直立不可弯曲(但也不可僵直,尤其胯膝俱要松开),整个姿势如同立正,重心收在两脚跟的中间,尽量后收,收得越好杆越整。
24式杨氏太极拳练习方法详解(一)

24式杨氏太极拳练习方法详解(一)第一式:起势【拳名析义】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
由身体未动到身体起动的第一个动作,称为起势。
本势代表由静到动的开始,象征由无极到太极,暗合天地由无极而生。
传统套路又称“太极势”、“开门势”、“初势”。
自入静调息的无极状态进入混沌初分的太极状态,表示动即为太极,分出阴阳,露出虚实。
起势中的要领将贯穿于整套太极拳之中。
一个太极拳起势,可以说“已尽含太极精蕴”。
由起势入手,通过渐修顿悟,掌握其窍要,再由此切入,即可进入太极拳殿堂。
在太极拳中,往往以第一个动作的速度、高低来决定整个套路的练习速度(分快、慢架)、架势大小(分大、中、小三种架势),因此起势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动作。
【动作详解】(1)左脚开步(2)两臂掤举(3)屈膝按掌(1)左脚开步——左脚左移,与肩同宽,脚尖向前身体自然站立,左脚左移开步,与肩同宽,脚尖向前;两臂自然下垂;腋下松空,两手放在大腿外侧;眼平视前方。
做好调心、调息、调身,形成太极形态。
①身体自然站立,重心微右移;②提左脚向左侧横移一步;③左脚前脚掌落地慢慢踏实,左脚前脚掌点地的同时胯走后弧左移重心(以后动作中,凡是重心要移动的,都必须胯走弧形转换重心)。
两脚间距离与肩同宽,脚尖向前,两脚平行。
两臂自然下沉不耸肩,腋下松空,两手保持基本掌型;目视前方,面部表情自然。
此势即为传统杨式太极拳的预备势。
【外形要求】①定势:保持预备势基本要求,两腋下能容约一立拳(腋下空),两掌不紧贴大腿两侧(微微离开);虚灵顶劲,头颈正直,下颌须微向后收,舌抵上颚;沉肩坠肘,含胸拔背,胸肌放松,不可故意挺胸收腹,两肩肩井穴(此穴位于人体的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肩部最高处。
即乳头正上方与肩线交接处)与两脚的涌泉穴上下相对。
姿势力求自然,精神集中。
②动势:提左脚时高不过右踝骨,落脚时由前脚掌轻轻点地慢慢过渡到全脚掌,重心落于两腿之间,要做到如虎步猫行,点起点落,轻提轻落,落地生根。
陈式太极拳入门真传

陈式太极拳入门十二说要(冯志强)陈氏太极拳入门说要之一:心神虚静贯始终“练拳须从无极始、阴阳开合认真求。
”这是前辈太极拳家对太极阴阳哲理,以及太极拳理的高度总结和深刻概括,对怎样练好太极拳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太极拳入门的途经找到了,就要开始考虑如何开启和步入太极殿堂的大门。
一方面要有太极理论的指导,另一方面需要在明师的指点下,才能掌握正确的练习要领和方法。
这里推荐给拳友的是冯志强老师1992年的著作陈式太极拳入门说要里的十二个章节,共有:(一)心神虚静贯始终;(二)中正不偏一气存;(三)以意行气心为主;(四)松沉入手求柔顺;(五)内外合一上下随;(六)虚实转换全在腰;(七)一松一紧济刚柔;(八)浑身俱是缠丝圈;(九)胸腹折叠运开合;(十)拿住丹田练内功;(十一)静心慢练是活桩;(十二)会练会养能成功。
太极拳是静中求动、动中求静、动静相兼的运动,以虚静为本体,亦以虚静为极致。
无论是先求无极的静中生动,还是行拳走架的动中求静;不论是养生保健的静养灵根,抑或是推手较技的动静相因,都离不开“虚静”二字,都是以“虚静”贯穿始终的,即始于静而又归于静。
可以这样说,虚静的程度反映了习练者太极功夫的程度,太极拳功夫的提高取决于虚静功夫的深人。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虚静功夫就是太极拳功夫,虚则无所不容,静则无所不应。
正如拳经所云:“太和元气到静时,不静不见动之奇。
”虚静,首先是心能虚静。
心为一身之主宰,心能静则全体皆静,心能虚则周身皆虚,五官百骸皆从心也。
身心虚静则神能安宁,神即心中之神。
神宁心静则念有所止,气有所归,一念无思,一物无有,周身内外一片空灵,中气存于中,虚灵含于内,静待其动。
静待其动有三层意思:一是在静站无极桩时或行拳之前的无极式中的静待“机”动,即先天之机的发动,气动则太极生,此时开始练拳为最妙。
二是在行拳时,一势既完时静待下一势的“势”动,即动而复静,静中有预动之势,内气若能运到十分充足则下势之机自然跃跃欲动,势有回环而一气流通;此处尤须注意,不可半途折返。
张三丰《学太极拳须敛神聚气论》告诉你真正太极十要是什么!

张三丰《学太极拳须敛神聚气论》告诉你真正太极十要是什么!张三丰祖师《学太极拳须敛神聚气论》原著如下:太极之先,本为无极。
鸿蒙一气,混然不分,故无极为太极之母,即万物先天之机也。
二气分,天地判,始成太极。
二气为阴阳,阴静阳动,阴息阳生。
天地分清浊,清浮浊沉,清高浊卑。
阴阳相交,清浊相媾,氤氲化生,始育万物。
人之生世,本有一无极,先天之机是也。
迨入后天,即成太极。
故万物莫不有无极,亦莫不有太极也。
人之作用,有动必有静,静极必动,动静相因,而阴阳分,浑然一太极也。
人之生机,全恃神气。
气清上浮,无异上天。
神凝内敛,无异下地。
神气相交,亦宛然一太极也。
故传我太极拳法,即须先明太极妙道。
若不明此,非吾徒也。
太极拳者,其静如动,其动如静。
动静循环,相连不断,则二气既交,而太极之象成。
内敛其神,外聚其气。
拳未到而意先到,拳不到而意亦到。
意者,神之使也。
神气既媾,而太极之位定。
其象既成,其位既定,氤氲化生,而谓为七二之数。
太极拳总势十有三;棚、捋、挤、按、采、捩、肘、靠、进步、退步、右顾、左盼、中定,按八卦,五行之生克也。
其虚灵,含拔、松腰、定虚实、沉坠、用意不用力、上下相随,内外相合,相连不断,动中求静,此太极拳之十要,学者之不二法门也。
学太极拳,为入道之基,入道以养心定性,聚气敛神为主。
故习此拳,亦须如此。
若心不能安,性即扰之。
气不外聚,神必乱之。
心性不相接,神气不相交,则全身之四体百脉,莫不尽死。
虽依势作用,法无效也。
欲求安心定性,敛神聚气,则打坐之举不可缺,而行功之法不可废矣。
学者须于动静之中寻太极之益,于八卦、五行之中求生克之理,然后混七二之数,浑然成无极。
心性神气,相随作用,则心安性定,神敛气聚,一身中之太极成,阴阳交,动静合,全身之四体百脉周流通畅,不粘不滞,斯可以传吾法矣。
真正的太极拳的“十大要领”皆出自《学太极拳须敛神聚气论》太极拳的“十大要领”真传是:虚灵,含拔,松腰,定虚实,沉坠,用意不用力,上下相随,内外相合,相连不断,动中求静。
武当纯阳无极功[由张三丰所传授的内功心法]
![武当纯阳无极功[由张三丰所传授的内功心法]](https://img.taocdn.com/s3/m/d38d77b3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21.png)
武当纯阳⽆极功[由张三丰所传授的内功⼼法] 1、五指推腹预备式:⾯朝东⽅,两脚并⽴,⾝体中正,⾆顶上腭,呼吸⾃然,⽓神定正,⽓沉丹⽥,⽬视前⽅。
1左脚向左横移⼀步与肩同宽,⼗趾抓地,脚尖内扣,肩肘松沉。
两⼿从⾝体两侧向前抬臂伸起⼿掌,同时两掌向外翻掌,由前往两侧主两腰划弧,将两掌抱⾄两腰胯,同时两脚跟离地,⼒达脚尖,⽤⿐吸⽓,沉⼊丹⽥,双腿微曲,提肛,含胸拔背。
2、接上式,右掌由肋处紧贴腹部往左肚⾓处斜推,同时下沉⽤⿐喷⽓,然后顺着原线路收⾄右肋处,⽤同样的⽅法左右推腹六次,全⾝放松。
注:划⼿为呼⽓,推腹为喷⽓,⽇久丹⽥内⽓充实,可⽤拳或棍排打,增强抵抗能⼒。
2、⼒劈华⼭1以右脚跟和左脚前掌为轴,⾝体往右旋转180度,同时吸⽓,⽬视右⽅,转⾝时右⼿向外平摆⾄右后下⽅往右肋处挽掌,握拳屈肘夹肘,拳⼼朝上贴在右肋处,悬按在右拳上,肘部外*%,掌尖朝后,上⾝尽量后拧。
2接上式,上⾝略往左摆,右肩下沉,右⼿同时从肋处往下摆⾄左侧,⾄左上⽅往右前⽅抡臂劈掌。
同时吸⽓,上⾝随抡臂时往右转,左掌不动,眼睛随右⼿看,然后再抡臂掌,吸⽓⼀次后⾝体原地转体还原,调息后⽤同样⽅法做⼀遍。
注:此功法左右各练36次,使两肋坚实⽆⽐,可承受击打。
3、霸王脱袍1左腿屈膝半蹲,右脚虚步,⾜尖点地于左脚旁,右⼿在屈膝半蹲的同时向外平摆⾄右后下⽅往右肋处挽掌,屈肘夹肋,拳⼼向上,屈膝半蹲的同时吸⽓。
2接上式,右脚往右前⽅上⼀步,⾜尖外摆,左脚随后往右脚前上⼀步腿伸直,⾝体随步法向右转体,右臂也随之下摆⾄左,经上⽅往上⽅往右前⽅抡臂摆掌呼⽓,腿右⼸。
3接上式,右臂由右前⽅往下同右肩⼀起左摆,同时腿右⼸步,当右臂摆⾄左侧时下沉,使右背肋部绷紧,右掌⽤劲左下悬按,肘部微曲外绷,右掌悬按在右肋处不动,上⾝稍往前扑。
4接上式不停,右臂同⾝体⼀起由左往右抡臂砍掌呼⽓,抡臂时肘部不要伸屈,腿部由左⼸步变右⼸步,双⾜不动,⾜尖向前。
4、霸王举⿍1左脚往左横移⼀步成⼸步,左⼸上⾝⾯向左弯腰,右⼿同时从上经左⾜前抓握拳,左臂后摆上翘成反钩⼿同时吸⽓,右⼿握拳屈肘回收,拳⼼朝上,贴在右肋处,左⼿同时由后往前平摆按在右拳上,掌尖朝后,肘臂向外悬*%,双⼿收回肋处,同时向前铲腿,⾜尖上勾离地⼀尺。
无极天罡内功术·八禽式

无极天罡内功术·八禽式正文共:3839 字预计阅读时间:10 分钟八禽式是无极天罡内功的中级功法,是在完成百日筑基功之后,具备一定内功基础,再通过练习八禽式能较快地打通大小周天,气通四肢百骸,收到身强体健,延年益寿的效果。
实践证明单独练习八禽式也能收到显著的效果。
现将具体功法、功理介绍如下:预备势:身直立,双掌自然下垂,双脚分开站立,脚距与肩等宽,脚尖向前,舌抵上腭,目平视,周身放松,自然,双掌以拇指放松为主。
自然呼吸(有气功基础者可作腹式呼吸)六次。
意念轻度注意掌心。
1.白鹤亮翅〔功法〕右掌从右下侧经腹部,胸部向左上方做圆弧运动,同时上身缓慢左转九十度。
当右手抬至与天目相平,距双眼约尺余时,眼望掌心,身体缓慢转回原位不动,而右掌继续向右移动。
双眼及头随掌心向右扭转,当右掌移至右肩侧时,掌心自然下落,头转回正位。
再将左手从左下侧向右上侧经腹部、胸部做圆弧运动,同时上身缓慢右转九十度。
当左掌抬至与天目相平,距双眼约尺余时,银望掌心。
左手移至右肩侧后,掌心向下,自然下落,头、身转正。
重复上述动作,左右为一次,练习者可根据身体的情况作六次,十二次,二十四次,三十六次等等。
练完后成直立垂掌式调息二次。
〔功理〕本节模仿仙鹑轮流疏理和伸展翅膀的动作,在自然呼吸状态下,身体左右旋转,配合两臂交替起落,调动人体上部气血,使之充分运行,尤其对手三阴经所属的脏器有显著改善作用,使心、肺功能协调。
实践证明本节功法对心血管系统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本节功法模仿象征健康长寿的仙鹤,其意境深远。
虽然在练功过程中采用的是自然呼吸法,但是实际效果却是通过双眼望着掌心,注意掌心,达到意到气到,打开劳官的目的。
使劳宫穴能配合周天呼吸,为后几节功法的深入打下一定的基础。
〔注意事项〕本节功法不配合呼吸,左右转时双腿双脚不能移动,身体转回原位时不要再转掌继续转身。
2.大鹏抖翅〔功法〕两臂从两侧外展,徐徐抬起,掌心向下成虚掌,掌指向上,常心外凸,意念自掌心劳宫排出外气,同时配合呼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极拳真传无极式修炼法
太极拳被誉为中国武术中的瑰宝,其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功效使得
它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在太极拳中,有一种修炼法被称为“无极式”,被认为是太极拳中最高深的境界。
本文将介绍太极拳真传无极式修炼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太极拳。
一、太极拳概述
太极拳起源于古代中国,最早是作为武术技法而流传。
后来,太极
拳的独特哲学思想和养生功效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民间广泛传播。
太极拳强调圆滑、柔和、连贯的动作,注重身心的统一,具有增强健康、调节情绪、改善体质的作用。
二、无极式修炼法的特点
1. 内外合一:无极式强调内外兼修,即通过锻炼内在的气修养和外
在的动作形式相结合,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
2. 缓慢流畅:无极式动作缓慢而流畅,动作间没有停顿和断裂,呈
现出连绵不断的流动状态。
3. 以意驭动:在无极式中,意念起着重要的作用。
练习者需要通过
集中意念,使动作准确、精准,以达到内外合一的效果。
4. 呼吸调控:无极式注重呼吸调控,要求呼吸与动作相配合,以保
持全身的放松和内在能量的流动。
三、无极式修炼法的步骤
1. 准备动作:站立直至,双脚自然分开与肩同宽,双臂放松自然垂下,眼神平视前方。
2. 进入状态:闭目静坐,放松身体,调整呼吸,集中注意力。
3. 开始动作:缓慢抬起双臂,手臂同时向两侧展开,成为一个大大的圆形。
4. 旋转身体:以自然而连贯的动作,慢慢转动上半身,臂与手紧跟着身体的旋转。
5. 扩大动作:随着身体的旋转,不断放大动作幅度,使动作更加柔和、流畅。
6. 呼吸调整:通过调整呼吸,使呼吸与动作协调一致,增强身体的放松和能量流动。
7. 归位并放松:结束时,逆向动作回到起始位置,放松全身肌肉,进入静坐状态。
四、无极式的益处
1. 强身健体:无极式可以锻炼全身肌肉和关节活动,增强身体灵活性和协调性。
2. 提升意识:通过集中注意力和调节呼吸,无极式可以提升练习者的意识、专注力和冥想能力。
3. 舒缓压力:无极式的练习过程中,全身的放松和专注意念有助于舒缓压力、缓解焦虑和增强内心的平静。
4. 促进循环:无极式的动作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能量流动,增强身体的养分供应和代谢功能。
五、结语
太极拳真传无极式修炼法是太极拳中的一种高级修炼方式,通过内外合一、意念引导和呼吸调控,可以帮助练习者达到身心和谐、放松自如的境界。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修炼,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太极拳的真谛,提升身体和内心的健康。
希望读者通过本文的介绍,对太极拳真传无极式修炼法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