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教案)初二历史上册知识点列强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考点及目标要求考试内容林则徐虎门销烟背景:19世纪上半期,英国强大,中国衰落。
英国为牟取暴利,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
鸦片的大量输入,一是影响了清政府的财政收入,二是腐蚀了清政府的统治机构,三是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威胁到清政府的统治,道光帝派林则徐到某某禁烟。
时间:1939年6月人物:林则徐(民族英雄)。
事件:林则徐在某某虎门海滩下令销毁没收来的大批鸦片。
意义: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鸦片战争留给我们的警示: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了中国百年屈辱的历史,它用事实说明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它警示我们只有发愤努力,振兴中华,才能使我国自立于世界,国家的强大是我们赢得平安的保障。
联系现实说说毒品的危害:对青少年身心发展不利;对社会稳定造成危害。
青少年应如何做:①应该认识到毒品的危害,远离毒品;②树立远大的理想;③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④向身边的人宣传毒品的危害;⑤与吸毒、贩毒行为作斗争。
⑥要“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鸦片战争的影响与《某某条原因:①根本原因: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②直接原因:为保护鸦片走私,借口中国林则徐禁烟,发动侵华战争。
约》经过: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中国某某海面,战争正式爆发。
1841年初,英军占领某某岛。
1842年8月,中英议和。
结果: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某某条约》,其主要内容有:①割某某岛给英国(中国领土主权受到严重破坏 )。
②赔款2100万银元(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③开放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五处为通商口岸(便利英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旧某某主义革命时期。
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教案(岳麓版八年级上)

中国近现代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检索课标基础知识鸦片战争1、背景(1)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西方处于先进的资本主义(根本原因)(2)鸦片的走私和禁烟运动的出现(虎门销烟)(直接原因)2、经过:(1)爆发:1840年6月英舰封锁珠江口(2)两个阶段:1840、6-1841年1月、1841年-1842年8月3、中国人民的抗争:(1)爱国官兵:关天培、陈化成等(2)人民群众: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自发)4、结果:(1)1842年8月英舰侵入到南京江面,清屈辱求和,中国战败(2)签订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1842年8月中英《南京条约》;1843年签《南京条约》附件,取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地建屋并永久居住等特权;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1844年中法《黄埔条约》5、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6、中国战败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制度不能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第二次鸦片战争1、背景:(1)英法为获得更多的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根本原因)(2)清正全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3)清拒绝修约(直接原因)2、借口:英借口“亚罗号事件”、法借口“马神甫事件3、经过:(1)英法:①1856-1858年,签《天津条约》②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占北京,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签订,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
(2)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为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4、影响: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5、中国人民的抗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1862年在慈溪战役中击毙其首领华尔。
中法战争1、背景:法国以越南为跳板侵略中国2、爆发:1883年底,法进攻驻越清军3、主要战役:1884年的马尾战役、1885年的镇南关大捷(冯子材)4、结果:(1)中国不败而败,法军不胜而胜(2)签订《中法新约》,中国西南门户被打开收复新疆1、背景:19世纪六七年代,英俄支持阿古柏,企图将新疆从中国分裂出去,俄出兵占伊犁。
八年级历史《侵略与反抗》教案上册新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以及中国人民的反抗和探索。
2. 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侵略与反抗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英国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原因。
2. 鸦片战争的过程和结果,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原因和过程,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4. 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5. 中国人民的反抗和探索,如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和结果,以及中国人民的反抗和探索。
2. 难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和影响,以及中国人民反抗的性质和意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侵略与反抗的原因和意义。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的历史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鸦片战争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英国为什么要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
2. 讲解鸦片战争:详细介绍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 讲解第二次鸦片战争:详细介绍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4. 讲解甲午中日战争:详细介绍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5. 讲解中国人民的反抗和探索:详细介绍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等反抗活动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侵略与反抗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历史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内容:1. 辛亥革命的原因和过程,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辛亥革命后的北洋政府时期,以及中国人民的反抗和探索。
3. 抗日战争的爆发原因和过程,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八年级历史《侵略与反抗》教案上册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侵略与反抗》教案上册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过程及其影响。
(2)掌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主要战争的发生原因、过程及结果。
(3)认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人民的抗争精神。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史料,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评价能力。
(2)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认识不同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视和平的情感。
(2)树立民族自尊心,增强民族自豪感。
(3)认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理解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二、教学内容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1. 英国对中国鸦片贸易的非法化及其原因。
2. 鸦片战争的爆发、过程及结果。
3. 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第2课劫难中的抗争1.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及其原因。
2.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事迹。
3.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发生原因及结果。
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1. 日本对中国的侵略野心。
2. 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过程及结果。
3. 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第4课抗争中的探索1.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及其口号。
2. 辛亥革命的发生、过程及结果。
3. 辛亥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第5课军阀割据与国民革命1. 军阀割据的现象及其原因。
2.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及其目标。
3. 国民革命运动的结果及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过程及其影响。
(2)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主要战争的发生原因、过程及结果。
(3)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人民的抗争精神。
2. 教学难点:(1)近代列强侵略中国的背景和原因。
(2)不同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评价。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战争的发生原因、过程及结果。
(2)谈话法: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的影响和人民的抗争精神。
【复习必备】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中国近代史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华民族的的抗争1、鸦片战争(1840.6—1842.8)⑴.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英国进入工业时代,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⑵.直接原因(导火线):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损害了英国的非法利益。
⑶.结果:1842年8月,中国战败签定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⑷.虎门销烟: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林则徐是林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2、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⑴.背景:鸦片战争后,沿海经济遭到破坏,激化了本已很尖锐的社会矛盾。
⑵.爆发: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发起金田起义,号“太平天国”。
⑶.经过: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改南京为天京作为太平天国的都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构想了一个绝对公平,没有剥削的社会蓝图。
此制度反映了广大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愿望,但它充满幻想,无法实现;1856年,天京变乱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1864年,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⑷.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巨大的反侵略反封建的农民战争。
⑸.影响(评价):动摇了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打击了外国侵略者,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的反抗精神。
⑹.启示:单纯的农民抗争不能改变中国近代的命运。
3、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⑴.背景: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⑵.主凶:英、法;洗劫焚毁了圆明园(洗劫空前)。
⑶.帮凶:美、俄;俄国割占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割地最多)。
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⑴.背景:明治维新后的日本积极对外扩张,企图获得更多资源和殖民地,实现称霸世界的梦想;⑵.经过:1894年7月25日,日本舰队突袭中国北洋舰队,黄海大战爆发,邓世昌殉国;辽东半岛之战,日本屠杀中国旅顺居民两万余人;威海卫之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1895年4月,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八年级历史教案-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第一学习主题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第一课鸦片战争教学目标识记和理解:了解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记住虎门销烟的时间及意义;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记住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掌握《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能力与方法: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比较战前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崛起和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情况,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南京条约》内容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影响,提高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在讨论鸦片输入的危害、总结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的原因、分析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比较战前的中国与世界,了解迅速发展中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怎样把侵略矛头指向正在走向腐朽没落的中国。
使学生认识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从而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通过揭露鸦片贸易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严重危害,认识作为毒品对吸食者身心带来的巨大痛苦和伤害,从而自觉地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通过分析鸦片战争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和牢记西方列强的侵略跟中华民族带来的灾难和痛苦,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虎门销烟,《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
难点: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教学流程【情景呈现】情景一美丽娇艳的罂粟花鲜花是美丽的,但有一种花却是与罪恶联系在一起,这种花在金三角地区满山遍野,同学们知道它的名字吗?一百多年前,中英两国之间爆发的鸦片战争与它有着怎样的关系?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重大的影响呢?情景二视频材料反映19世纪的中英对比的情况思考:你从中得到中国和英国的哪些历史信息?英国经历工业革命,蒸蒸日上,为掠夺原料,开辟国外市场,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而清政府却是江河日下,是没落的封建王朝。
【历史探究】1.为打开中国的市场,英国先后采取了哪些方式?在正常的中英贸易中,英国处于不利的局面。
初中历史《列强的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列强的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适用年八年级级所需时课内共用3课时,每周2课时;课外共用1课时间主题单元学习概述本单元属于中国近代史中的专题内容,这是一段耻辱史,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和腐朽统治的抗争史。
本单元内容整理成两条线索,便于把握历史的脉络。
第一条线索: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的历史,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中国的大门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洗劫了圆明园,沙俄趁火打劫掠走1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马关条约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主权。
八国联军侵华与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
第二条线索: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
林则徐虎门销烟向世人展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左宗棠收复新疆显示了中国人民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决心。
邓世昌以身殉国,展示了中国军人抗击侵略的豪迈气概。
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体现了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本单元共包括5课,讲述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四次侵华战争和林则徐虎门销烟、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左宗棠收复新疆等内容。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1、四次侵华战争的有关内容。
2、林则徐虎门销烟。
3、左宗棠收复新疆。
学习难点是:四次侵华战争的影响。
本单元我划分为两个专题:1、侵略史。
2、抗争史。
两个专题之间紧密联系。
本单元的主要学习方式是:运用多媒体教学通过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使学生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本单元学习掌握四次侵华战争的名称、时间、过程、签订条约、影响;林则徐虎门销烟,左宗堂收复新疆,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中国人民在反侵略战争中出现的民族英雄。
2、通过本单元让学生探讨“中国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学会运用历史资料,从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解决历史问题,并分析得出结论。
(八年级历史教案)八年级上册《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学案

八年级上册《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学案八年级历史教案识记知道林则徐虎门销烟;记住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地点;知道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知道左宗棠收复x疆的基本史实;知道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知道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
理解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中国民族危机的加剧。
运用简述《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通过回顾古代史知识,导入新课:从商鞅变法封建制度确立以来,中国的历朝统治者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这种政策在早期推动封建经济发展方面确实起到过积极的作用,但越到后来其负面影响就越明显,并极端到闭关锁国,与世隔绝。
使清政府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不能与外国进行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交流使中国逐渐在世界上落伍了,危机很快到来,西方列强纷沓而至,使近代中国遭受巨大灾难,而鸦片战争就正好揭开了这一段屈辱历史的序幕。
那么鸦片战争前夕双方面临着怎样的形势呢?●二、战争的背景(展示幻灯片2)教师讲述;英国方面的形势,中国方面的形势中英关系的形势;(板书)中英贸易英不利­­­­­­——向中国走私鸦片——使中国兵弱银荒——威胁到清朝的统治——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三、战争的爆发及其后果(展示幻灯片3、4)鸦片战争是哪方挑起的?英国为打开在中国的市场(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战争结果是清政府惨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展示幻灯片5)教师引导1、通商口岸和香港岛的大致地理分布(请同学在幻灯片指出)2、这四条内容里面最能体现英国发动战争目的的是哪条内容?3、影响: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开眼看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历史上册知识点列强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八年级历史教案
初二历史上册知识点:列强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列强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2、虎门销烟:经过:____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进行暗访密查,缉拿烟贩,收缴鸦片。
6月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意义):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评价林则徐:是我国的民族英雄,道光时奉命为钦差大臣,领导了虎门硝烟并取得胜利,后被遣戍伊犁,写下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悲壮诗句。
被称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3、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____年(意义):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启示: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从此开始了屈辱的历史,事实说明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我们只要发愤努力,振兴中华,才能使我国自立由于世界。
4、1856-____年,英法联军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占领北京后,火烧圆明园。
启示:这是人类文明历史
上的一次浩劫。
充分暴露了侵略者野蛮、凶残的本质,有力的驳斥了所谓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是“野蛮人”的谬论。
5.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
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沙俄是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其中《瑷珲条约》是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条约。
6、太平天国运动:1851-____年,____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为推翻清朝统治,派军队北伐和西征。
青浦大捷中抗击洋枪队,
具有反帝斗争的性质。
7、1851-____年被称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原因:19世纪60年代,中亚地区浩罕国阿古柏入侵新疆,____年俄国出兵侵占伊犁,中国西北边境出现危机。
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____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认识:左宗棠收复新疆,粉碎了英俄分裂中国的阴谋,巩固了祖国西北边防,维护了祖国统一,功
垂青史,是我国的民族英雄。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弟子满天山——左宗棠)
8、甲午中日战争:1894-____年(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牺牲,是我国的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失败后,与日本签订了《马
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地化程度。
启示: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为实施对外扩张政策而挑起的,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和落后是中国一次次挨打的主要原因。
甲午战败和《马关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
的震撼与刺激,促成了中华民族的奋起。
唯有不断变革、自强、自立,才能使自己的祖国屹立于民族之林,受到世界的尊重。
9、____年春,义和团运动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____年,清政府被迫同八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时间不平等条约影响
鸦片战争1840-1842 《南京条约》中国开始被列强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