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白海棠诗注释

合集下载

清代-曹雪芹《咏白海棠诗 其二》原文、译文及注释

清代-曹雪芹《咏白海棠诗 其二》原文、译文及注释

清代-曹雪芹《咏白海棠诗其二》原文、译文及注释原文:咏白海棠诗·其二清代-曹雪芹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译文:珍视花容在白天也将远门关上,提着盛水的陶器亲自浇洒长满青苔的花盆。

刚浇上水的海棠就像洗去胭脂的美人,在秋日的台阶上映出了她美丽的身影;又好像在那洒满露水的台阶上招来洁白晶莹的冰雪做她的精魂。

清淡到极点才显出海棠花格外鲜艳,愁思太多怎能使花朵没有露珠泪痕。

为报答秋神化育之恩全凭自身纯洁,婷婷玉立默默无语地又到了黄昏。

注释:1.珍重:珍视,看重。

芳姿:美好的姿态,指花容。

2.手瓮:可提携的盛水的陶器。

3.胭脂:即胭脂红色。

4.洗出:洗掉所涂抹的而想出本色。

北宋诗人梅尧臣《蜀州海棠》诗:“醉看春雨洗胭脂。

”5.秋阶:秋天的台阶。

影:指海棠花姿。

6.冰雪:比喻刚洗过的白海棠凝聚着露水像白雪一样。

7.露砌:洒满露珠的石砌台阶。

8.魂:指海棠花的品格。

9.玉:指白玉一般的海棠。

痕:就玉说,“痕”是瘢痕;以人拟,“痕”是泪痕;其实就是指花的怯弱姿态或含露的样子。

10.白帝:即西方白帝白招拒。

是神话传说中的五天帝之一,主管秋事。

《晋书·天文志》:“西方白帝,白招矩(矩亦作拒)之神也。

”秋天叫素秋、清秋,因为它天高气清,明净无垢,所以说花儿报答白帝雨露化育之恩,全凭自身保持清洁,亦就海棠色白而言。

凭:程乙本作“宜”,不及“凭”字能传达出矜持的神气。

11.婷婷:挺拔舒展、苗条秀丽的姿态。

红楼梦·咏白海棠诗赏析

红楼梦·咏白海棠诗赏析

红楼梦·咏白海棠诗赏析咏白海棠·林黛玉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前句以梨蕊之白,形容白海棠的“白”,侧重于表现“白”的鲜艳洁净,后句再以梅花之魂赋予了白海棠孤高傲世的精神;“偷来”“借得”,巧用了拟人手法;而“偷来”一词,贬词褒用,想象新颖,灵巧别致,意趣盎然,突出白海棠的洁静娇羞,柔美可人。

“借得”朴词见新,灵动飘逸,突出白海棠的香魂四溢,芳芬诱人。

二词配合,巧用拟人,见姿见态,见色见韵。

诗歌以花喻人,含蓄地表现了诗人清高超拔,空灵飘逸的品性。

作者用"偷来”"借得”写得很有风趣。

实际上就是说,它像梨花那么白那么香那么有风韵,又有梅花的精神。

用"借得一缕魂”这个措辞,就看出她的巧。

(其实也是写出了黛玉的形状,面有梨蕊三分白,气剩梅花一缕魂。

也可以理解为,黛玉对上面宝钗讽刺他们的回应,我被你气得脸色都白了,靠借来梅花的一缕魂来继续活着。

) "偷来""借得"两词运用拟人写法赋与客观事物海棠花以人的情感用"梨蕊"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海棠花的纯净洁白,后句更精彩,以"梅花一缕魂"赋予海棠以梅的孤高自清的精神,写花的美,生动传神. 也只有黛玉这样孤高的人会写出这样清雅的诗句。

珍重芳姿昼掩门①,自携手瓮灌苔盆②。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③。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④。

欲偿白帝凭清洁⑤,不语婷婷日又昏⑥。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⑦。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⑧。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⑨。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注】①珍重:珍视,看重。

芳姿:美好的姿态,指花容。

②手瓮:可提携的盛水的陶器。

③胭脂:即胭脂红色。

洗出:洗掉所涂抹的而想出本色。

北宋诗人梅尧臣《蜀州海棠》诗:“醉看春雨洗胭脂。

红楼诗词《林黛玉咏白海棠》原文及赏析

红楼诗词《林黛玉咏白海棠》原文及赏析

红楼诗词《林黛玉咏白海棠》原文及赏析《咏白海棠诗四首(其四)》林黛玉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李纨等出题、限韵之后,众人“都悄然各自思索起来,独黛玉或抚梧桐,或看秋色,或又和丫鬟们嘲笑”。

探春、宝钗完稿之后,宝玉因向黛玉道:“你听,他们都有了。

”黛玉回答:“你别管我。

”三寸来长的“梦甜香”燃得只剩一寸了,宝玉才作了四句,心里焦急起来,又向黛玉道:“香就完了,只管蹲在那潮地下作什么?”黛玉也不理。

直到李纨催她说:“要看诗了”时,她说:“你们都有了?”说着“一挥而就,掷与众人”。

脂斋评:“看他单写黛玉。

”实有提醒读者注意黛玉构思情状之意。

她不同宝玉那样焦急不安,不象探春“又改抹了一回”,也不同宝钗“有却有了,只是不好”故作矜持。

看上去漫不经心,写成后亦不在意。

她在思索中领悟到白海棠的个性,触动了真情,来了灵感,故兴致勃发,下笔如有神,一挥而就。

首联“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从看花人写起。

湘帘,即湘妃竹作的门窗帘子,环境勾勒中,带出诗人作为潇湘妃子之典型特色。

“半卷”、“半掩”四字,别具一格。

同宝钗那“珍重芳姿昼掩门”风调迥异,比探春、宝玉诗中“带重门”、“映重门”亦笔触不同,有一种风流洒脱之感,甚至令人不禁隐约记起《西厢记》中那句“迎风户半开”的名言来,虽用意全然不同,却也毫不忌讳。

脂砚斋评:“起的突兀别致。

”次句“碾冰为土玉为盆”,正面描绘白海棠前,作此垫笔。

殊不类探春、宝玉之“玉是精神”、“雪为肌骨”、“冰作影”、“玉为魂”等,亦不同于宝钗之“冰雪招来露砌魂”句。

黛玉其人,“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芙蓉女儿诔》),所以,冰只能碾作土,玉只能作为盆。

然而,这对咏白海棠来说,却正是从其根基着笔,白海棠之清净高洁,已不待言。

故“看了这句,宝玉先喝起彩来,只说:‘从何处想来!’”这宝玉认为“不大好作”的“门”“盆”二韵,在黛玉的看似漫不经心之中,获得了新的突破。

红楼梦中潇湘妃子和蘅芜君的两首诗

红楼梦中潇湘妃子和蘅芜君的两首诗

红楼梦中潇湘妃子和蘅芜君的两首诗《咏白海棠》(蘅芜君)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衍生注释:- “珍重芳姿”:珍视自己美好的姿容。

“昼掩门”白天关门,表示幽居自守。

“手瓮”,可手提的盛水的陶器。

“苔盆”,种有青苔的花盆。

“胭脂洗出”形容白海棠像洗去了胭脂的女子,颜色淡雅洁白;“秋阶影”,其影子落在秋天的台阶上。

“冰雪招来”,以冰雪来比拟白海棠的高洁清冷,仿佛它的灵魂是由冰雪招来。

“露砌”,露水沾湿的台阶。

“淡极始知花更艳”说淡雅到极致才发觉花更加艳丽。

“愁多焉得玉无痕”,指如果忧愁太多,怎么能像玉一样没有瑕疵(这里暗指女子如果多愁就容易容颜憔悴),“白帝”,古代神话中五天帝之一,掌管秋天;“凭清洁”凭借自身的高洁,“不语婷婷”,静静地亭亭玉立。

赏析:主题上,这首诗描绘白海棠形神之美,借白海棠表现自己淡雅高洁的气质和修养。

情感上,体现出一种矜持、自重与淡淡的哀愁。

表现手法上,多处运用衬托。

如“淡极始知花更艳”以淡来衬托出艳,用“冰雪”“清霜”等词去衬托白海棠的高洁。

“愁多焉得玉无痕”将情感状态与花的纯净相对比,充满韵味。

整首诗对仗工整,用词讲究,很好地展现出蘅芜君端庄、稳重、淡雅的形象。

作者介绍:蘅芜君是《红楼梦》中的薛宝钗。

薛宝钗是一个聪慧、稳重、精通世故的女子。

她深知封建礼教,善于为人处世,做事情周到圆滑。

她在诗中也透露出一种自我约束、内敛含蓄的性格特点,从诗里也能窥探出她追求平稳、高洁形象背后的复杂情感世界。

运用片段:例子一:在一个文学研讨会上,大家在讨论古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

小张说:“就像薛宝钗在《咏白海棠》里写的‘珍重芳姿昼掩门’那样,她特别珍视自己的形象,所以总是保持着一种矜持自重。

在古代,想必有不少女子像她这样,用礼教来约束自己的行动和情感,以求符合当时的社会规范。

”例子二:学校的诗歌朗诵比赛中,小李选择朗诵《咏白海棠》。

红楼梦大观园写诗

红楼梦大观园写诗

红楼梦大观园写诗《咏白海棠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

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

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

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衍生注释:- “斜阳寒草带重门”:斜阳照着寒草,一直连接到层层门户之外。

寒草,点明时节为秋季。

- “苔翠盈铺雨后盆”:雨后花盆里长满了翠绿的苔藓。

盈铺,形容苔藓长得很茂盛。

- “玉是精神难比洁”:将白海棠的精神比作玉,但觉得玉也难以比拟它的高洁。

- “雪为肌骨易销魂”:它有着雪一样的肌骨,美丽得让人销魂。

- “芳心一点娇无力”:它娇嫩的心似乎有些柔弱无力。

芳心,指花的花蕊等中心部分,也暗喻女子的情思。

- “倩影三更月有痕”:在三更的月光下能看到它美丽的身影轮廓。

倩影,美丽的身影。

- “莫谓缟仙能羽化”:不要说白衣仙女能够羽化飞仙(这里把白海棠比作缟仙)。

缟仙,白衣仙子。

- “多情伴我咏黄昏”:它像多情的友人陪伴着我在黄昏赋诗。

赏析:主题上,这首诗主要是咏叹白海棠。

情感方面充满了对白海棠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从表现手法来看,这是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

首联通过描写白海棠所处的环境,斜阳寒草和带苔的花盆,勾勒出一种清冷的氛围。

颔联将白海棠的精神比作玉,肌骨比作雪,生动地描绘出白海棠洁与美。

颈联以拟人的手法写出白海棠的娇弱和月下倩影。

尾联说它别看像白衣仙子可能羽化飞走,却还留下来多情地陪伴自己在黄昏咏诗,在深沉中又带点诙谐。

作者介绍:此诗出自《红楼梦》,根据诗的风格才情以及《红楼梦》中的情节发展推测,这首诗的“作者”是林黛玉。

在《红楼梦》里林黛玉有着极高的文学才华,她多愁善感,这首诗也体现出她的那种空灵、清冷的气质,诗中描写白海棠的高洁也似在暗示自己的冰清玉洁。

运用片段:例子一:在一个文学社团的聚会上,大家正在讨论花卉描写。

只见张同学站起来说:“你们知道《红楼梦》里写白海棠有多妙吗?就像黛玉写的‘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

’只这两句就把白海棠的神韵给写出来了,这要真见着那花儿,估计也不过如此了吧。

薛宝钗咏白海棠诗歌鉴赏

薛宝钗咏白海棠诗歌鉴赏

薛宝钗咏白海棠诗歌鉴赏《咏白海棠》出自清代曹雪芹所著《红楼梦》中,是小说人物薛宝钗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这首诗首联透出了“身分”;颔联采用倒装方式,隐喻着薛宝钗的结局;颈联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新颖的句法,将海棠的“白”与“洁”结合在一起描写;尾联则表现出薛宝钗“装愚守拙”。

薛宝钗这首诗借花自喻,极写了她作为豪门千金端庄矜持的仪态。

全诗用词得体,含蓄浑厚。

作品原文咏白海棠《咏白海棠》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1。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2。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3?欲偿白帝宜清洁4,不语婷婷日又昏5。

注释1.手瓮(wèng):可提携的盛水的陶器。

2. “胭脂”二句:诗的一种修辞句法,意即秋阶旁有洗去胭脂的倩影,露砌边招来冰雪的精魂。

洗出,洗掉所涂抹的而显出本色。

露砌,帯着露水的阶台近沿。

北宋诗人梅尧臣《蜀州海棠》诗“醉看春雨洗胭脂。

”3. “愁多”句:花儿愁多怎能没有痕迹。

就玉说,“痕”是瘢痕,以人拟,“痕”是泪痕,其突就是指花的怯弱姿态或含露的祥子。

4. “欲偿”句:白帝,西方之神,管辖秋事。

秋天叫素秋、清秋,因カ它天高气清,明浄无垢,所以说花儿报答白帝雨露化育之恩,全凭自身保持清沽,亦就海棠色白而言。

凭,程高本作“宜”,不及“凭”字能传达出矜持的神气。

5.婷(tíng)婷:美好的祥子。

白话译文珍重芬芳的花姿在白天也关上院门,提着水罐亲自浇洒长满青苔的花盆。

秋阶上有洗去粉红色的淡雅的姿影,带露水的台阶旁招来了冰雪般精魂。

清淡到极点才显出海棠花格外鲜艳,愁思太多怎能使花朵没有露珠泪痕?为报答秋神化育之恩全凭自身纯洁,婷婷玉立默默无语地又到了黄昏。

[1]创作背景《咏白海棠》出自《红楼梦》第三十七回,是贾探春发起的海棠诗会的作品,由贾探春、薛宝钗、贾宝玉和林黛玉完成四首作品,其中这首诗是由薛宝钗所作。

海棠诗会这一时间看起来还是大观园的“太平盛世”,但正统与异端的激烈搏斗;嫡庶之间的生死相争,已经连续发生。

贾宝玉《咏白海棠》赏析

贾宝玉《咏白海棠》赏析

贾宝玉《咏白海棠》赏析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

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

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

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

【白话译文】海棠花素淡的姿容映照着层层的院门,繁枝上花朵盛开,像团团白雪铺满花盆。

似刚刚出浴的杨贵妃,冰清雪冷,像捧着心口皱着眉的西施,白玉作精魂。

晨风吹不散那点点哀愁,夜雨又增添了一抹泪痕。

独自斜倚着画栏,象是在默默思念,砧声清冷,笛声哀怨,送去落日黄昏。

【注释】1、秋容:指花的容貌。

此指秋天开花的白海棠。

2、七节攒(cuán)成:指白海棠花在枝上层层而生,开得很繁。

“七节”是形容枝繁花盛。

攒,簇聚。

雪:喻花之素白。

3、出浴太真:杨贵妃为唐玄宗所宠,曾赐浴华清池。

白居易《长恨歌》说,她肤如“凝脂”、“娇无力”。

故借以说海棠花,又喻兼以玄宗在沉香亭召贵妃事为出典。

玄宗曾笑其“鬓乱钗横,不能再拜”的醉态说:“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

”(见宋人释惠洪《冷斋夜话》)。

太真,即杨贵妃,字玉环,号太真。

4、捧心西子:西子,即西施。

越王勾践为复国雪耻,将她训练三年后,献给好色的吴王夫差,使受媚感,以乱其政。

相传西施心痛时“捧心而颦”,样子很好看(见《庄子·天运》)。

宋人赋海棠词中时有以杨妃、西施并举的,如辛弃疾《贺新郎·三山雨中游西湖》、马庄父《水龙吟》等。

5、愁千点:指花如含愁,因花繁而用“千点”。

6、宿雨:经夜之雨。

7、独倚画栏:指花。

8、清砧(zhēn)怨笛:古时常秋夜捣衣,诗词中多借以写妇女思夫的愁怨,秋笛也与悲感有关。

砧,捣衣石。

【鉴赏】宝玉作为诗社中惟一男性,末像那些女孩子一样自比为白海棠,而是从旁观者的角度,表达了对白海棠的无比怜爱之情。

与宝钗“愁多焉得玉无痕”的质问相反,宝玉主要是围绕着“愁”字展开。

首联入题,写出白海棠枝繁花茂,素淡姿容。

“秋容浅淡”是写白海棠花的容貌,它与“重门”形成对比。

“七节攒成”是写海棠花枝层层而生、簇聚成团的模样,也暗示着海棠内心的愁绪。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咏白海棠》《咏白海棠》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咏白海棠》《咏白海棠》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咏白海棠》《咏白海棠》含答案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咏白海棠薛宝钗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①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咏白海棠林黛玉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②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注】①白帝,古代神话传说中五天帝之一,掌管西方之神。

五行属白,季节属秋,故常以白帝代指秋天。

②月窟,月宫;仙人,嫦娥。

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薛诗颔联想象这白海棠之色,是将红色胭脂洗去之后露出的洁净本色,以虚衬实,富于想象。

B.薛诗颈联从颔联申转出来,纯系议论之笔。

“淡极”二字直承“胭脂洗出”,写一个白字,又含蓄表达了诗人的人生处世态度,能使读者受到理性的启迪,引人遐思。

C.林诗首联“半卷”“半掩”写出赏花人的娇媚含羞之态,与花映衬;接着实写栽培白海棠的泥土和器具非同一般,突出了白海棠冰清玉洁的特点。

D.林诗颔联上句以梨花之蕊喻白海棠姿质洁白,下句以梅喻白海棠品性芳香,这里“偷来”“借得”采用拟人手法,构思巧妙别致。

2.“众人看了黛玉之诗,都道这首为上,李纨道‘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深厚,终让蘅稿(指薛诗)。

’”(《红楼梦》第三十七回)咏物诗讲究形神兼备,两首诗皆以花自况,各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诗句分析;李纨排除众议,推举薛宝钗的诗为魁首,认为其诗“有身份”,请从这一角度简要回答李纨偏爱薛诗的原因。

(注:李纨出身仕宦大家,乃国子监祭酒之女,从小接受“贞洁烈女”的传统礼法教育。

)【答案】1.C 2.第一问:①薛诗中抒情主人公稳重、矜持、淡雅、清洁、守拙,属闺中之秀。

从“昼掩门”“自携手瓮”“淡极”“不语”等可以看出。

②林诗中抒情主人公孤独、落寞、多情、多愁善感、率真,有林下之风。

从“半卷”“半掩”“秋闺怨女”“娇羞默默”“倦倚”等语可以看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咏白海棠诗》注释
说明:这是大观园众姊妹结成“海棠诗社”后首次吟咏。

李纨被大家推为社长,负责评诗。

诗成后,大家认为林黛玉的最好,李纨却评薛宝钗为第一,探春表示赞同,宝玉则为黛玉不平。

第二天史湘云到来,又和了两首,众人看了称赞不已。

探春
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

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

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

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注释:
1.寒草:秋草。

2.苔翠:青翠的苔色。

3.“玉是”二句:以玉和冰雪比喻白色的海棠花。

4.倩影:美好的身姿。

月有痕:月有影。

全句说,深夜的月亮照出了白海棠美丽的身影。

5.“莫道”二句:不要说白衣仙女会升天飞去,她正多情地伴我在黄昏中吟咏呢。

宝钗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注释:
1.手瓮:可提携的盛水的陶器。

2.“胭脂”二句:意思是秋阶旁有洗去胭脂的倩影,露砌便招来冰雪的精魂。

洗出,这里指显出了本色。

3.“愁多”句:花儿愁多怎能没有痕迹。

这里指花的怯弱姿态或含露的样子。

4.“欲偿”句:白帝,西方之神,管辖秋事。

秋天又叫素秋、清秋,因为它天高气清,明净无垢,所以说花儿报答白帝雨露化育之恩,也应使自身保持清洁,这里是就海棠色白而言。

5.婷婷:美好的样子。

宝玉
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

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

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

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

注释:
1.秋容:指花的容貌。

2.攒:簇聚;“七节攒成”:是说花在枝上层层而生,开得很繁。

雪:喻花的洁白。

3.“出浴太真”两句:“出浴太真”指杨贵妃,字玉环,号太真,为唐玄宗所宠,曾赐浴华清池;“捧心西子”指越过美女西施。

这里用杨玉环和西施来比喻白海棠之美。

4.宿雨:经夜之雨。

5. 清砧怨笛:砧,捣衣石。

古时常秋夜捣衣,诗词中多借以写妇女思念丈夫的愁怨。

怨笛也与悲感有关。

这里是说白海棠在作者眼里也似含哀愁。

黛玉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注释:
1.湘帘:湘竹制成的门帘。

2.“碾冰”句:因花的高洁白净而想象到栽培它的也不该是一般的泥土和瓦盆,所以用冰清玉洁来侧面烘染。

3.“偷来”两句:意思是白净如同梨花,风韵可比梅花。

但说得巧妙别致,与宋代卢梅坡《雪梅》诗中,“梅须逊雪
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意思相近。

4.月窟:月中仙境。

因仙人多居住洞窟之中,故名。

湘云
其一
神仙昨日降都门,种得蓝田玉一盆。

自是霜娥偏爱冷,非关倩女亦离魂。

秋阴捧出何方雪,雨渍添来隔宿痕。

却喜诗人吟不倦,岂令寂寞度朝昏。

其二
蘅芷阶通萝薜门,也宜墙角也宜盆。

花因喜洁难寻偶,人为悲秋易断魂。

玉烛滴干风里泪,晶帘隔破月中痕。

幽情欲向嫦娥诉,无奈虚廊夜色昏。

注释:
1.都门:本指都城中的里门,后通称京都为都门。

2.蓝田:县名,古时以产美玉著名。

3.“自是”二句:自是,本是;霜娥,青宵玉女,主管霜雪的女神,亦称青女;“倩女”,是唐代陈玄佑《离魂记》中的一个女子,故事说,衡阳郡张镒的女儿倩娘十分漂亮,爱上她的表哥王宙。

张镒将倩娘另嫁他人,王宙痛苦地离开衡阳,夜晚倩娘追他而去,与他一起逃到四川成都成家。


几年才回衡阳,回来发现一起去成都的只是倩娘的灵魂。

这两句是用“霜娥”和“倩女”比白海棠的洁白和美丽。

4.肯:岂肯。

5.“蘅芷”两句:蘅芷,指蘅芜、清芷,都是香花芳草;萝薜,指藤萝、薜荔,都是蔓生植物。

上句是写环境,下句写海棠“也宜墙角也宜盆”,是说海棠种植随处适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