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4-4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习题

合集下载

1-4-4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1-4-4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1-4-4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一、选择题 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1.下列关于自然灾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自然灾害是发生在地球表甚系统中.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B.自然灾害具有群发性、多因性、突发性、周期性等特征C.自然灾害都是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撅昕导致的D.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2.按成因和发生过程划分,自然灾害的类型包括 ( ) ①气象灾害 ②地质地貌灾害 ③主扬灾害 ④海洋灾害 ⑤地面沉降灾害A.①②③⑤B.③④⑤C.②③⑤D.①②③④3.下列各组自然灾害的成因与人类活动有关的是 ( )A.洪水、泥石流B.干旱、地震C.寒潮、海啸D.火山爆发、台风4.下列有关地质灾害关联性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某地发生的滑坡、泥石流,一定与地震有关B.人类活动不会诱发地质灾害C.一种原发性的地质灾害往往诱发其他灾害D.某地土地荒漠化,与大气降水无关5.下列自然灾害中,不属于气象灾害的是 ( )A.干旱B.洪涝C.海啸D.台风6.从下表中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 ( ) ①灾害的强度减小了②人类社会抵御灾害的能力增强了③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增加了④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减小了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④2006年,登高我国的台风呈现出来得早、影响范围广、出现频率高、破坏力强的特点。

1号强台风“珍珠”5月中旬就迫不及待地光临华南地区,实属罕见:2号台风“杰拉华”影响范围广,西北海暴雨成灾。

4号台风“碧利斯”引发的洪水冲断京广线。

8号超强台风“桑美”是近50年来登陆我国大陆最强的台风,中心风力达17级,也是第一次没有任何阻挡直接登陆浙江和福建沿海的台风。

因此,浙江南部、福建北部出现暴雨和大暴雨天气,局部地区出现特大暴雨。

据此回答第7~9题:7.台风带来的灾害主要有 ( ) ①寒潮 ②风暴潮 ③地震 ④狂风 ⑤暴雨 ⑥沙尘暴A.①②④B.②⑤⑥C.②④⑤D.①③⑤8.目前,防御台风灾害最重要的措施是 ( )A.增强建筑物的抗台风能力B.加强监测和预报C.沿海居民内迁D.营造沿海防护林9.我国受台风影响明显的地区是 ( )A.东北地区B.西南地区C.华北地区D.东南沿海高一地理练习10.下列有关我国洪涝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我国的自然灾害中,洪涝灾害的危害较小B.我国洪涝灾害的成因较为复杂.受气候因素的影响较大C.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洪涝灾害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大致呈下降趋势D.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近年来气候异常11.下列人类活动,会诱发或加剧洪涝灾害的有()①建筑物占据河道②流域内植树造林③大规模退田还湖④上游山区大量开垦陡坡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读“中国东部雨带示意图”,回答12-14题12.据图推断,在一般年份,雨带移至长江流域的时间大致是()A.4~6月B.6~7月C.6~8月D.5~8月13.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Ⅰ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A.南旱北涝B.南北皆旱C.南涝北旱D.南北皆涝14.我国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原因是()A.地域辽阔B.地形复杂C.夏季风不稳定D.台风的影响二、综合题1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我国洪涝灾害分布图材料二:往是。

湖南省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练习题

湖南省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练习题

湖南省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练习题一、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1.按自然灾祸的成因与发作进程,可将自然灾祸分为( )①气候灾祸②地质地貌灾祸③生物灾祸④陆地灾祸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2.我国水水灾祸频繁发作的首要缘由是( )A.地形复杂多样B.夏季风强弱和进退的迟早不同C.南北温差大D.夏季风强弱和进退的迟早不同读〝我国雨带位置月份变化图〞,回答3~4题:3.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东部地域的雨带位置普通位于副高脊北侧,其缘由能够是( )A.副高脊推进台风雨带北上B.副高辐散的偏南气流与南下的冷气流相遇构成锋面雨C.影响我国雨带构成的主要气流是偏北风D.副高气流辐合形成北侧多对流雨4.当副高脊位于30°N~35°N左近时,我国西北沿海能够遇到的气候灾祸是( )A.伏旱B.泥石流C.台风D.洪涝5.长江三峡两岸自古以来多崩塌、滑坡,且越接近水面线,崩塌、滑坡数量越多,其主要缘由是越接近水面线( )A.暴雨越多B.植被越稀疏C.谷越深坡越陡D.土质越疏松6.针对我国自然灾祸频繁发作的国情,展开防灾减灾活动,对我国的消费树立和人民生活意义严重。

以下工程中,属于防灾减灾设备树立的是( )①兴修长江三峡大型水利枢纽②兴修长江、黄河中下游防护林工程③加固长江、黄河大堤④在沿海一带修建沿海防护林工程⑤建渤海湾跨海大桥A.②③④⑤B.①②③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④⑤依据遭受极端气候的频率、对灾祸的敏感度(与贫穷水平、人口数、国际动摇水平和对农业依赖水平有关)、对灾祸的应对才干等停止综合评价一个国度的气候变化软弱性指数。

以下表格表示局部国度气候变化软弱性指数排名状况(171个国度参与排名)。

读图,回答7~8题:7.从表中可知,印度的气候变化软弱性指数排名靠前,这与印度遭受极端气候的频率有关。

结合所学知识判别,以下极端天气在印度出现频率最高的能够是( )A.台风天气B.干热天气C.寒潮天气D.暴雪天气8.瑞典、爱尔兰、冰岛、芬兰、挪威气候变化软弱指数排名靠后的主要缘由是( )A.都是温带陆地性气候,极端天气较少B.纬度较高,气温变化较小C.人口稀疏和经济落后,对灾祸的敏感度较低D.经济和技术较兴旺,对灾祸的应对才干较强2021年5月,我国东部地域继续强降水天气,如下图。

4.4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试题含解析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高一地理试题

4.4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试题含解析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高一地理试题

课时训练20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基础夯实1.下列事件或现象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A.日本附近的海底火山——明神礁爆发B.美国西北部的圣海伦斯火山喷发C.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反应堆发生爆炸,一是以自然异变作为诱因,二是必须造成人类生命或财产损失。

A 项有自然异变但不会影响人员伤亡或财产安全;C、D两项虽然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毁、资源破坏,但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属人为灾害,而不属于自然灾害。

2.下图表示几种自然灾害的持续时间。

图中①②③④四种灾害分别是()。

A.火山、地震、干旱、洪涝B.地震、火山、洪涝、干旱C.干旱、洪涝、地震、火山,地震持续时间最短,干旱持续时间最长。

我国气象部门规定,日降水量大于等于50毫米称为暴雨。

下图为中国多年平均日降水量大于等于50毫米的日数分布图,据此完成第3~4题。

(导学号51390117)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洪水的时空分布与暴雨的时空分布具有相关性B.干旱、半干旱地区没有洪灾发生C.东北地区没有洪灾是因为降水较少D.平原地区较山区洪涝少,山脉东坡和南坡较多4.在东部季风区,暴雨集中在每年的()。

A.4—9月B.5—11月月 D.6—8月3题,从图中看,降水量大于等于50毫米的日数东部地区较多,西部地区较少。

暴雨可以导致暴雨洪水,因而洪水的时空分布与暴雨的时空分布具有相关性。

洪水成因还有融雪洪水和冰凌洪水,西北地区易发生融雪洪水,东北三种洪水均可发生。

平原洪水多于山区。

第4题,受夏季风影响,我国暴雨集中在每年的4~9月。

4.A读我国旱涝灾害分布示意图,完成第5~6题。

(导学号51390118)5.P和Q地常常此旱彼涝,主要原因是()。

A.夏季风的进退B.海陆位置不同C.台风影响先后D.用水季节变化6.旱涝灾害都严重的地区多在()。

A.人口稀少的地区B.经济落后的地区D.高原和盆地5题,P地位于我国华北地区,Q地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此旱彼涝的主要原因是夏季风的进退导致的锋面雨带的南北推移。

高中地理4.4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练习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4.4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练习湘教版必修1

自然灾祸对人类的危害A 卷课内练习时间: 15 分钟满分:40分一、选择题 ( 共 24 分)冰岛 Holuhraun 火山自 8 月 29 日开始喷发,连续数月。

该火山喷发给冰岛航空运输业带来严重影响。

联合所学知识回答1~2 题。

1.此次火山喷发按灾祸的成因区分属于________灾祸 ()A.地质 B .气象C.生物 D .洪涝答案: A分析:火山喷发按灾祸的成因区分属于地质灾祸。

2.火山喷发的熔岩可以致大批冰川消融,形成洪涝灾祸,这表现了自然灾祸的________特征()A.复杂性 B .突发性C.群发性 D .多因性答案: C分析:一种自然灾祸引发另一种自然灾祸,表现了自然灾祸的群发性特色。

3.下表为20 世纪 70 年月以来全世界自然灾祸的统计表。

从下表中可以获得的正确信息是自20 世纪 70 年月以来 ()指标20 世纪20 世纪20 世纪1993 ~70 年月80 年月90 年月2002 年灾祸数目 (次 ) 1 110 1 987 2 742 2 935死亡人数 ( 万人 )196807953.1受影响人数 ( 万人 )7.414.519.625灾祸损失 ( 亿美元 ) 1 310 2 040 6 290 6 550A. 灾祸的强度减小了B.人类社会抵挡灾祸的能力降低了C.灾祸对人类社会的伤害程度增添了D.灾祸对人类社会的伤害程度减小了答案: C分析:由表中信息可知,自20 世纪 70 年月以来,自然灾祸数目增添,但死亡人数降落,说明人类社会抵挡灾祸的能力提升了,灾祸损失愈来愈大,受影响人数愈来愈多,说明灾祸对人类社会的伤害程度增添了。

4.我国最为常有的自然灾祸是()A.地震B.林业灾祸C.农业灾祸 D .洪涝、干旱答案: D分析:在我国的自然灾祸中,洪涝和干旱最为常有。

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夏天风影响,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大,季节分配不平均。

夏天风强的年份易造成北涝南旱,夏天风弱的年份易造成南涝北旱。

高中地理 第四章 第4节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两年名校真题 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第四章 第4节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两年名校真题 湘教版必修1

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一、单项选择题(2012·衡水中学高一1月)下图是“我国东部锋面雨带正常年份位置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关于锋面雨带的叙述,正确的有( )A.雨带的年内推移使北方地区降水量逐渐增加B.雨带快速通过的地区汛期较长C.雨带的南北两侧都盛行偏南风D.雨带的北移由夏季风的强弱决定【解析】我国东部地区深受夏季风的影响,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偏南风)在寒冷的极地大陆气团(偏北风)的阻挡下被迫抬升并形成锋面雨带,锋面雨带的位置取决于夏季风的势力。

【答案】 D2.关于锋面雨带的位置与我国区域自然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有( )A.雨带位于a时,华北平原干旱缺水B.雨带位于d时,黄河流域进入汛期C.雨带位于c时,东南沿海台风活跃D.雨带位于g时,长江流域干旱少雨【解析】雨带位于a时,我国华北正值春旱时期;雨带位于d时,江淮地区正值梅雨季节,华北雨季尚未来临;雨带位于f时为7、8月份,我国北方多雨,东南沿海多台风;雨带位于g时,长江中下游一带又进入雨季。

【答案】 A3.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f区域,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的灾害状况是( )A.南旱北涝B.南北皆旱C.南涝北旱D.南北皆涝【解析】当夏季风较弱时,雨带未能推移到北方地区,在南方地区形成长时间的降水过程,容易造成南涝北旱的局面。

【答案】 C(2011·山东德州期末)我国江南丘陵地区时有灾害性天气发生。

据此完成4~5题。

4.对该地区水稻生长影响较为严重的干热少雨天气一般发生在( )A.3、4月B.5、6月C.7、8月D.9、10月【解析】7、8月份,长江流域出现伏旱天气,气候炎热干燥,影响水稻生长。

【答案】 C5.导致这种干热少雨天气的直接原因是( )A.副高控制B.湖泊减少C.全球变暖D.地形影响【解析】副高前缘的雨带7、8月份移至华北、东北,此时副高正好控制江淮一带,形成干热少雨的伏旱天气。

【答案】 A(2012·包头高一1月)据中国水利部权威人士透露,中国山洪灾害防治区内水土流失面积达169.8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46.52%,土壤侵蚀类型以水蚀为主,水蚀面积为145.27万平方千米。

2019-2020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练习:4.4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2019-2020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练习:4.4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1.下列有关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荒无人烟的地区也会发生自然灾害B.人类活动不可能改变自然灾害事件的发生频率、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C.自然灾害可划分为地质地貌灾害、气象灾害、生物灾害和海洋灾害等D.自然灾害具有非周期性、单因性、群发性等特征2.下列叙述中不是淮河流域洪涝灾害发生原因的是( )A.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经常下暴雨B.中游地段河道弯曲,泄水不畅C.下游为地上河,排水不畅D.人们围湖造田,使淮河流域湖泊与河流的调蓄能力大幅度下降3.有关气象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北大西洋是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的海域B.短时间的大暴雨,不会造成洪涝灾害C.冬季的寒潮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D.干旱和洪涝是造成我国农田受灾面积最大的气象灾害读我国某地地质灾害气象等级图(图L4-4-1,地质灾害气象等级越高,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越大),回答4~5题。

图L4-4-14.图中预示的地质灾害主要是( )A.地震、滑坡B.滑坡、泥石流C.台风、泥石流D.地震、台风5.图中台风路径处易发生地质灾害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台风带来的特大暴雨B.台风路径处多山地丘陵C.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D.台风路径处植被破坏严重6.中国是世界上山洪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这是由于( )①地处东亚季风区②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独有的地貌特征③人口与水土资源矛盾突出④干旱区面积广大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7.图示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原因是( )图L4-4-2A.地势低洼,曲流多B.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C.无天然入海河道,泄流不畅D.众多支流汇聚,洪峰叠加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多样,发生频率高、强度大。

据此完成8~9题。

8.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多样、发生频率高的原因是( )①特殊的地理位置②多山的地貌③强烈的地壳运动④不稳定的季风环流控制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9.季风环流控制导致多发的气象灾害是( )①火山喷发②旱涝③地震④台风⑤寒潮⑥泥石流A.②④⑤B.①③⑥C.②④⑤⑥D.②③④干旱是我国各地普遍存在的气象灾害。

湘教版版高一地理(必修1)课时同步练习题:4.4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湘教版版高一地理(必修1)课时同步练习题:4.4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一、选择题读我国旱涝灾害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P地和Q地常常此旱彼涝,主要原因是( )A.夏季风的进退 B.海陆位置不同C.台风影响先后 D.用水季节变化2.旱涝灾害都严重的地区多( )A.人口稀少 B.经济落后C.平原地形 D.高原和盆地答案:1.A 2.C读图,完成3~4题。

3.图示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是( )①地势低洼,曲流多②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③无天然入海河道,泄流不畅④众多支流汇聚,洪峰叠加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4.该地采取的防洪工程措施是( )A.深挖河道 B.修筑大堤C.植树造林 D.退耕还湖答案:3.A 4.B2018年1月初“霸王级”寒潮横扫中国近一周,全国各地纷纷经历了2017年冬季以来的“最冷周”。

据此回答5~6题。

5.图中表示寒潮路径的是( )A.甲 B.乙C.丙 D.丁6.台风和寒潮共同的天气特征是( )A.沙暴 B.大风C.干旱 D.强烈降温答案:5.A 6.B流凌是指河流冰封或解冻后冰块顺流而下的现象。

如图示意我国黄河兰州段沿岸流凌发生后的河床景观。

读图,完成7~8题。

7.该景观最可能出现在( )A.1月下旬 B.5月下旬C.7月中旬 D.11月中旬8.下列措施可有效防治黄河流凌危害的是( )①修建水库②冰凌爆破③植树造林④加深河床A.①③ B.①②C.②③ D.②④答案:7.D 8.B如图为影响我国的某台风海面风力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9~10题。

9.该台风( )①带来丰沛雨水缓解酷暑旱情②气压值最低处风速最大③小于6级风的范围降水最强④西北侧的风向为偏北风A.①② B.③④C.①④ D.②③10.台风破坏力的引起因素主要是( )①强风②暴雨③高温④风暴潮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9.C 10.B倒春寒是指春季回暖过程中由冷空气活动造成的气温持续低于同时期气温平均值,并对农业生产等造成影响的气象灾害。

《第四节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同步训练)高中地理必修Ⅰ_湘教版_2024-2025学年

《第四节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同步训练)高中地理必修Ⅰ_湘教版_2024-2025学年

《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自然灾害中,属于气象灾害的是:A. 地震B. 洪涝C. 泥石流D. 崩塌2、关于我国自然灾害分布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 南方地区多发旱灾B. 北方地区常见台风C. 西部山区常有滑坡、泥石流D. 东部平原地震频繁3、下列自然灾害中,属于地质灾害的是:A、台风B、地震C、洪水D、干旱4、下列关于自然灾害的描述,正确的是:A、自然灾害只会对人类造成危害,对自然环境没有影响B、自然灾害的成因主要是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无关C、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毁灭性和不可预测性D、我国自然灾害频发,主要原因是地理位置优越5、我国的“全球最大的水电站”是位于四川省的哪个水电站?A、三峡水电站;B、二滩水电站;C、葛洲坝水电站;D、向家坝水电站。

6、哪一项不属于气象灾害类型?A、台风;B、干旱;C、地震;D、暴雨。

7、题干:下列自然灾害中,属于气象灾害的是()A、地震B、干旱C、洪涝D、台风8、题干:在自然灾害中,下列哪种灾害被称为“不动产杀手”?()A、干旱B、火山C、瘟疫D、洪水9、在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中,以下哪一项不属于自然灾害的直接危害?A. 地震导致的房屋倒塌B. 飓风造成的农作物损失C. 洪水引发的疾病传播D. 长时间干旱导致的社会动荡 10、以下关于自然灾害的描述,错误的是:A. 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随机性B. 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危害程度与灾害强度成正比C. 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措施可以降低灾害损失D. 地球上的自然灾害种类繁多,可分为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和生物灾害11、关于地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地震都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B. 海底地震不会引发海啸C. 地震波中,纵波比横波传播速度快D. 地震发生时,首先到达地面的是横波12、关于台风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 台风是一种强烈的热带气旋B. 台风中心的风力最强,破坏力最大C. 台风能带来大量降水,有助于缓解旱情D. 台风登陆后,由于摩擦力增大,强度会逐渐减弱13、【题目】下列自然灾害中,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威胁最大的是:A. 地震B. 洪水C. 飓风D. 干旱14、【题目】以下关于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影响的描述,正确的是:A. 所有自然灾害都会对人类社会产生负面影响B. 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都是消极的C. 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既有消极的,也有积极的D. 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可以完全避免15、地震发生时,学校拉响警报,同学们在老师的组织下迅速有序地撤离到安全地带,下列哪种做法是错误的?A、迅速乘坐电梯下楼逃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考查知识点及角度
难度及题号
基础中档稍难自然灾害的概念、分类及危

1、2、14
7、8、9、
10、11、15
中国的洪涝灾害3、4
5、6、12、
13、16(1)
16
(2)(3)
1.下列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有( )
①“5·12”汶川大地震②2009年初特大干旱③俄、美卫星相撞④央视新址火灾⑤2009年3月纳米比亚、安哥拉暴雨洪水灾害
A.①②③ B.③④⑤C.①②⑤ D.②④⑤
答案:C
2.下列选项中,属于地质灾害的是()
A.泥石流B.干旱C.洪涝 D.台风
答案:A
我国河流众多,其中长江流域洪涝频繁。

治理洪涝灾害是该流域综合治理的主要任务。

读长江流域1949年来发生洪涝的次数图。

回答3~5题。

3.图中洪涝次数最多的地区在()
A.洞庭湖平原ﻩB.鄱阳湖平原
C.江汉平原 D.长江三角洲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信息的提取能力,同时要求了解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组成及分布。

答案:A
4.图中洪涝次数最多的地区与其他地区相比,洪涝更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量大 B.支流众多
C.地势低平D.湖泊萎缩严重
解析:根据上题的判断,该地是洞庭湖平原,由于泥沙淤积、围湖造田,湖泊面积大大缩小,对河流径流的调节能力下降,导致洪涝灾害增多。

答案:D
5.防御长江洪涝灾害的措施中,作用最显著的是( )
A.疏浚长江干支流河道
B.修建水利枢纽工程
C.建设长江中上游防护林
D.加固中下游地区的堤坝
解析:四个选项表示的措施均能减轻洪涝灾害,但是修建水利枢纽工程(如三峡工程)可以在河流汛期时蓄积洪水,明显减轻下游地区洪水压力,大大提高防御长江洪涝灾害的能力。

答案:B
6.从下表中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 )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自然灾害的统计
A
B.人类社会抵御灾害的能力降低了
C.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增加了
D.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减小了
解析:由表中信息可知,20世纪70年代以来,尽管自然灾害次数增加了,但死亡人数却在下降。

说明人类抵御灾害的能力有所提高;但灾害损失却越来越大,受影响人数也越来越多,说明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增加了。

答案:C
阅读世界主要农业灾害的分布表,分析回答7~8题。

7
A.欧洲草原面积广阔、牲畜多
B.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地表水丰富
C.欧洲冬季寒冷,1月均温低于0 ℃
D.欧洲冬季气候温湿,气旋活动频繁
8.南亚的孟加拉国是全球水患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水患成因有()
①地势低平②位于赤道附近,全年多雨③热带气旋频频侵袭④春季积雪大量融化⑤受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影响
A.①③⑤B.②③④
C.①②③D.③④⑤
解析:第7题,各大洲由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差异,形成了各自的自然灾害。

欧洲冬季多雪,主要原因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温和,多气旋活动。

第8题,南亚的孟加拉国,位于孟加拉湾沿岸,地势低平,加上热带季风气候的降水季节变化强烈,雨季时洪涝灾害严重。

答案:7.D8.A
读我国东部地区雨带图,据此回答9~11题。

9.该图所反映的时间是()
A.3、4月份B.5、6月份C.7、8月份 D.9、10月份
10.此时造成长江中下游受灾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B.台风C.纬度D.副高
11.此时造成长江中下游农作物生长受到威胁的原因是()
A.洪涝B.春旱C.伏旱D.寒潮
解析:第9题,图中显示东部季风区内,长江中下游地区不处于雨期,判断应处于伏旱期,发生在7、8月份。

第10题,伏旱主要是由副高控制下形成。

第11题,由于7、8月正值水稻生长季,对农业造成影响的是伏旱。

答案:9.C 10.D11.C
读我国旱涝灾害分布示意图,回答12~14题。

12.P和Q地常常此旱彼涝,主要原因是()
A.夏季风的进退ﻩB.海陆位置不同
C.台风影响先后 D.用水季节变化
13.旱涝灾害都严重的地区多分布在( )
A.人口稀少 B.经济落后
C.平原地形ﻩD.高原和盆地
14.能起到旱涝兼治的工程措施是( )
A.加强监测预报B.植树造林
C.疏散重灾区人口
D.进行水利建设
解析:本组题考查我国旱涝灾害频发的原因及旱涝灾害频发的因素,相对应的治理措施。

夏季风的进退是造成我国南北旱涝频发的主要原因,旱涝灾害多发生在地势平坦的平原地区,进行水利建设能起到旱涝兼治的作用。

答案:12.A13.C14.D
15.当今世界地质灾害发生的频度和成灾的强度不断上升,主要原因是() A.地壳运动越来越强烈
B.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越来越大
C.风化、侵蚀作用增强
D.全球气候变暖,降雨时空分布更不均衡
解析:地质灾害包括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

当今世界,随着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程度的加强,地质灾害发生的频度和成灾强度不断上升。

答案:B
二、综合题(共40分)
16.读图及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分)
20世纪90年代以来,据卫星对图中A湖湖面面积的动态监测表明,该湖湖面面积春季平均2 110平方千米,夏季平均3900平方千米,秋季平均3450平方千米,冬季平均1290平方千米,湖面面积较20世纪初期减少1 090平方千米,容积减少57亿立方米。

1998年长江洪水流量小于1945年,但湖口水位高于1954年,湖区内136座保护千亩以上的圩堤溃决,损失惨重。

(1)图中省份气候类型是________气候;7、8两月降水不多主要是因为受________控制,此时湖面面积继续扩大主要是因为________。

(2)造成1998年洪水水位高于1954年的人为原因主要是: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3)该省提出“治湖必须治江,治江必须治山”,以系统化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山、江、湖”的综合开发治理,请你为此献计献策:①在山区应以治理________为重点,实施________工程;②在赣江等主要支流实施________;③在湖区实施________工程。

答案:(1)亚热带季风副热带高压或反气旋长江干流水入湖
(2)流域内毁林开荒,植被遭破坏,水土流失,泥沙淤塞河流湖泊,抬高河(湖)床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蓄洪能力减弱
(3)水土流失封山育林梯级开发退耕还湖
17.下图中A地年平均降水量734.5毫米,其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1.4%,1月平均气温~12.0 ℃,7月平均气温24.6℃。

根据材料和图回答下列问题。

(20分)
(1)简述流经A地河流的水文特征。

(2)分析图示区域干旱、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自然原因。

解析:河流水文从含沙量、结冰期、水位变化、汛期等方面分析;灾害多发的原因结合材料中的气候特征、地形图来分析。

答案:(1)含沙量较小、冬季结冰、水位季节变化大、夏汛。

(2)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年际和季节变化大。

长时期降水偏少、气温偏高,易引发旱灾;降水过多且强度较大,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的地区,易引发洪涝灾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