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格律诗》教案讲课讲稿

合集下载

格律诗基础知识讲座参考word

格律诗基础知识讲座参考word

格律诗基础知识讲座(一)第一节格律诗有关概念一、格律诗我国是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悠久,成就辉煌,类别繁多。

若按声韵方面要求来划分,可分为三大类,古体诗、格律诗和自由诗。

古体诗是指格律诗形成以前的诗歌,包括诗经、楚辞和汉魏晋南北朝诗歌,还包括格律诗形成以后唐宋元明清的乐府、歌行体等诗歌。

其特点是不严格受声韵约束,但一般押韵,可以吟唱。

格律诗(有的称为近体诗)是指形成于隋唐时期,严格按照声韵规则进行创作的诗歌,包括七律、五律、七绝、五绝、词和曲等。

自由诗是指“五四”时期形成的一种新的诗体,它在字、句、篇、声、韵等各方面都高度自由,不受任何限制。

格律诗与其它诗体的明显区别是,它在字、词、句、篇和声、韵等各方面都要严格遵守一定的规则。

二、平仄古汉语把汉字的读音分为四个声调,即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

其读音特点是,“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古人写格律诗时,把四声分平仄两类,把平声字归入平声类,把上、去、入三声字归入仄声类,作诗时把平仄两类字按照一定规则组合起来。

随着时代的变迁,汉字的读音发生了较大变化,古汉语声调与现代汉语声调也不尽相同。

现代汉语把汉字的读音也分为四个声调,即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没有入声字。

古汉语的入声字,已经分别化入到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中去了。

如:八、插、杀、挖、鸭、说、托、桌、郭、喝、苛、割、着、接、缺、约、拍、逼、滴、积、激、夕、七、昔、息、惜、一、失、吃、织、汁、出、忽、仆、叔、突、屋等字已化入阴平;达、伐、峡、杂、伯、帛、柏、夺、国、佛、活、浊、合、德、阁、革、格、隔、舌、则、责、泽、折、哲、宅、别、节、结、杰、协、学、白、敌、笛、及、吉、急、习、席、局、菊、十、实、石、识、食、直、职、值、独、读、佛、拂、服、福、俗、竹、烛、足、族等字已化入阳平;法、甲、索、血、雪、铁、百、北、笔、尺等字已化入上声;飒、煞、错、或、脉、各、乐、策、色、猎、业、月、叶、脉、六、毕、立、力、玉、育、式、日等字已化入去声。

《走近古诗词》课件

《走近古诗词》课件
基本技巧和方法
掌握古诗词的韵律和格律,了解修辞手法和意象表达,以及古诗词的阅读和欣赏方法。
古诗词的概念和分类
概念
深入了解古诗词的定义和特点,并学习古诗与 古词的区别以及古诗词的体裁分类。
古诗词的魅力和意义
1 美学价值
探讨古诗词艺术的美学价值,欣赏其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
2 历史文化和社会风俗
了解古诗词反映的历史文化和社会风俗,揭示古人的生活和思想。
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启示和思考
探索古诗词带来的启示和思考,深入思考人生和社会的价值观。
学习古诗词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1
韵律和格律
学习古诗词中的韵律和格律,掌握其
修辞手法和意象表达
2
韵脚、押韵和拍子。
了解古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表达,增强表达力和形象感。
3
阅读和欣赏方法
掌握古诗词的阅读和欣赏方法,发现 其中的美和哲理。
《走近古诗词》
本课程将带你走进古诗词的奇妙世界,探索其概念和分类,揭示其魅力和意 义,并教授学习古诗词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课程介绍
概念和分类
深入了解古诗词的定义和特点,并学习古诗与古词的区别以及古诗词的体裁分类。
魅力和意义
探讨古诗词艺术的美学价值,以及其反映历史文化和社会风俗的意义,带来思考和启示。
小结与展望
总结古诗词知识和 技巧
回顾课程所学的古诗词知识 和技巧,加深理解和记忆。
应用古诗词的知识 和美感
展望将来可以如何运用古诗 词的知识和美感,丰富生活 和表达。
成为古诗词爱好者
鼓励学生爱好和研究古诗词, 深入了解古代文化,成为一 名合格的古诗词爱好者。

【精品】格律诗专题讲座

【精品】格律诗专题讲座

格律诗解写作与欣赏格律诗解写作与欣赏一、诗的本质一)本质与定义描述活着的心情,不计较音乐的描述。

1、心灵诉说与表达的一种方式,是一种文学体裁。

就其本质,与散文、记叙文、现代诗歌等一样,但有其独特性,所以存在下来。

好比超短裙和牛仔裤,表现的都是思想中、生活中那修长的大腿,直白与含蓄的区别,但是它有其独特性,不同的心境、思想状况有其最适合的表达方式,就是体裁。

如零下10度你穿超短裙在大街上走动,你就用错了体裁,别人也无法能真实地得出你的想法,最后一个结论,神经有点问题,不正常的也就不是诗了。

2、不计较音乐是专指这种体裁的侧重,可以忽略掉或者不依附音乐来渲染和表达,下面会对比地讲到。

二)格律诗的定义和认同1、定义:时代上指广泛兴盛于隋末—唐代的地位很高的正规文学体裁;本质是具有格律特征的诗体,而不是在格律束缚下的文体,格,规矩、框架,律,约束、规律,这里指字的声律以及文体格式,可以认为文律,而不指音律。

2、插说律的基本范畴1)律的广义内容:自上古五帝时期,直臣分执衡、权、矩、绳、法而共营天下,规律由此而专攻,天下大和。

仓撷造字、黄帝制琴而调音,至乐府囊之,科举盈之,于今索骥,乃律之由来。

万物运动有规律,侧重于文字表达方面的称为“文律”,着重于声乐表达方面的称为“音律”,文由字而成声,二者可相互补充,但侧重点不同,内容也不同。

2)声律:字的发声与规律,每个字都有它的声,声下未必有字,如:PIA。

可见文字有限,意境无穷,字是声与物体的结合品,当文字没出现之前交流和表达就是声,说CHIFAN(吃饭)你就动筷子张嘴,当文字出现之后,对着吃饭的口型和形态先会意地造这个“吃”,我们可以去查甲骨文字典,说NIU(牛),看着牛的形状造出了牛,茶杯掉地上发出PIA的声音,没造成功,今天我们就用接近的PA(啪)来代替它。

声音在文字之前已经分了,我想就是四声,或许还多一点,文字出现在书面上的时候,由于文字的表达功能限制,如阅读理解等,逐渐归类,各种方式的运用形成具有各自特征的声音规范模式,赋肯定是四声的,较早的古体诗歌也一样,到了格律诗,由于规矩的出现而产生了简单的划分归类。

格律诗基础讲座备课讲稿

格律诗基础讲座备课讲稿

格律诗基础讲座格律诗基础讲座.txt永远像孩子一样好奇,像年轻人一样改变,像中年人一样耐心,像老年人一样睿智。

我的腰闪了,惹祸的不是青春,而是压力。

当女人不再痴缠,不再耍赖,不再喜怒无常,也就不再爱了。

格律诗基础讲座(手记稿)格律诗基础讲座格律诗,也称近体诗,也称今体诗。

其实是我们在很小的时候就接触过的,比如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就是我们所谓的近体诗了,它属于近体诗中的“七绝”。

近体诗,是诗歌众多体裁中的一种,是自唐以后发展起来的一种古典诗歌体裁。

关于它的历史渊源和来历,今天不做深入探讨,我们今天重点是要认识和学习近体诗的一些主要特点,以期今后更好的欣赏它和写作它。

今天重点说两个方面,音韵,和格律格式。

用时大约一个小时多一点,请各位给予耐心和包容。

近体诗的几个特点:1,每一句的字数相等,五言或七言。

2,四句一首的我们称为绝,八句一首的我们称为律。

比八句还多的叫长律,也叫排律。

3,一韵到底,且只能押平声韵。

所有的近体诗,第一句都是可押韵,可以不押韵的。

除了第一句,单数句不许押韵,只能在偶数句押韵。

4,在律当中,第一二句叫首联(也叫起联),第三四句叫颔联(承联),第五六句叫颈联(转联),第七八句叫尾联(结联)。

中间两联上下句(3句和4句,及5句和6句)要有对仗的关系,其他两联可以对仗可以不对仗。

颔联对仗可以略宽些,但是颈联则要求工对。

关于近体诗的对仗,我们以后有专门课程讲授。

5,要合乎格律诗的平仄规律。

学习近体诗,我们首先要知道一个工具,就是《平水韵》。

因为近体诗里的平仄认定是不以汉语拼音为准的,每个字的平仄认定,都是以旧韵为准。

《平水韵》就是这样一种旧韵的韵书。

我们现在需要做的是知道它,而且学会通过它来查找确认哪个字是平声,哪个字是仄声。

不要求很快把它背下来,但是要求尽快熟悉它。

《平水韵》是配合古典诗词而产生的专用的韵书,学习古典诗词,一定要认识它,熟悉它,甚至记住它。

律诗格律讲座

律诗格律讲座

律诗格律讲座第九讲起(下)二、以形式分类律诗有那几种起的方式呢?1、对仗起法是指律诗首联采用对仗,一反律诗首联不对仗格律要求,故这种手法改变了正常律诗格律。

但就写作技巧来说,它却是一种有利于表现的手法。

在唐人的五、七言律诗中不乏佳作。

它的好处在那儿呢?就是可以加强起句气势,增强全篇力度。

提示:首联对仗,颔联则可对可不对。

颈联依例对仗,颔联如不对,则称这种方式为“偷春格”。

注意:对仗起时,分句间相互关系要紧密,并要为承埋下伏笔。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起,禁忌平淡乏味,力求笔势突兀,句法挺拔,惊醒全篇,求“意在笔先”之效。

起的方式叫切题,怎么切?上述曾讲过有:明起、暗起;反、逆起;单、对起等;以景、人或事件起;直抒胸意或比兴寄托。

来切题。

下面大家来看一些诗人名篇,他们是如何首联对仗句。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开头两句分别点出送别的地点和行人的去向。

从远近地理位置距离着眼,将所去之地捉对写出,一下子造了气势恢弘场面,有夺人心魄之妙。

又如:李白的《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首联的“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这两个分句,组成一个偶句。

交代出了告别的地点。

例如;杜甫的《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下句“沙”对“渚”,“白”对“清”。

对偶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我们看这首作品的起。

尽管是首句入韵式,但同样使用了对仗的方式。

连借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并以急、高、哀、清、白、飞等词修饰,指明了节序和环境,渲染了浓郁的秋意风物。

这两句不仅是工对的联语,而且句中自对,如“天高”对“风急”,“沙白”对“渚清”。

格律诗入门讲座

格律诗入门讲座

注意上下、左右平仄的要求反(相对)
2.一句话中的第2、4、6个字平仄 要相间(只能平仄平或仄平仄)
3.偶句要押韵,这一格式的首句也 要押韵。押韵都是押平声的字。
• 1.第二字平起首句押韵。
• (平)平(仄)仄仄平平
〉相对
• (仄)仄 平 平仄仄平 • (仄)仄(平)平平仄仄 〉相粘 • (平)平(仄)仄仄平平 >相对
Page 12
对照修改和提炼 赞民中 迎晖山下矗高楼, 武庙相邻环境幽。 培育英才教风好, 古城泗水传佳名。
Page 13
①首先看押韵 与否,先要求 押韵 ② 其次对照
平仄必须要符 合格式,
③考虑起承转 合,景 情
赞民中 迎晖山下矗高楼, 武庙相邻环境幽。 培育英才教风好, 古城泗水传誉优。 名 优
Page 5
四、记住《中华新韵(十四韵)》韵部表
• <一>、麻韵:a、ia、ua • <二>、波韵:o、e、uo • <三>、皆韵:ie、üe • <四>、开韵:ai、uai • <五>、微韵:ei、ui(uei) • <六>、豪韵:ao、iao • <七>、尤韵:ou、iu(iou)
• <八>、寒韵:an、ian、uan、üan • <九>、文韵:en、in、un、üen • <十>、唐韵:ang、iang、uang • <十一>、庚韵:eng、ing(ieng)、
Page 14
赞民中 迎晖山下矗高楼, 武庙相邻学境幽。 德育为先教风好, 古城泗水送誉优。 炼好字,使诗出文采。古人有“语
不惊人死不休”的说法。
Page 15

格律诗词讲座(三)

格律诗词讲座(三)

格律诗词讲座第三讲诗词创作基本知识一、意境和意象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艺术境界。

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意境是意象的升华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有如下意象: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

这些意象组合成了一幅融情于境的画面:诗人对友人依依不舍,直至孤帆消失了,依然站在立江边,若有所失,从而表达出作者对友人的深情挚意。

二、赋、比、兴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表现手法,是中国古代的文学理论。

现在成为诗词创作的写作方法。

赋就是铺陈直叙,即是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赋体诗。

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该诗用平铺直叙的白描手法,写出了山村的风光和与朋友欢聚的生活场景,如同一幅田园风景画。

用赋法也容易产生平直散芜的毛病。

所谓“平”,就是平板、单调;“直”就是一览无余,缺少蕴藉和含蓄;“散”,就是散漫,形象不集中、不鲜明,感情不能一气贯通;“芜”就是芜杂,内容不精炼。

所以,历代诗人和诗评家又主张运用多种艺术手法,以赋、比、兴三法兼用为好。

比就是打比方,以彼物比此物。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比喻、比拟。

李白《秋浦歌之十五》: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这四句诗用了两个比喻,前两句说愁生白发,以白发之长,喻愁之长;后两句把镜中的白发比作秋霜。

对镜触目惊心,为壮志未酬,人已衰老而感叹。

《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首七律的颔联、尾联都有比喻,尤其是颔联,比喻精美,把抽象的感情变成生动地艺术形象,感情真挚,意境含蕴。

美妙传神的比喻,不仅使所咏事物形象鲜明。

并能加强抒情气象,使所抒之情真感人。

格律诗词基础课第一讲

格律诗词基础课第一讲

格律诗词基础课第一讲紫云庄:贩卖一抹惊艳时光。

主营古色古香,精致首饰小物件!格就是格,它包括:起、承、转、合、平仄、字数、对、粘、替、对偶和压韵。

律包括音律、声律和韵律. 那么,格和律合起来就是格律。

七律,可以说是自诗词产生以来,经过1300年的历史,是发展最完善,我们的先辈们总结的格律最完美,也是诗词中最简单的一种律诗形式。

下面大家先交流一下格律.起、承、转、合、平仄、字数、对、粘、替、偶句和押韵这些格中,起、承、转、合是律诗中最基本的骨架,以后会具体的讲。

平仄,没有人不知道吧?平仄,大多数情况下,用现代汉语,也就是用今天的普通话来说:一、二声的字近似平音字,为平;三、四声的字近似仄音字,称为仄。

用平水韵来讲:分为上平下平,其实上平下平没什么分别,也就是一堆苹果太多了,放不下,分成两个篮子来放的道理. 平水韵中的上声、去声、入声统称为仄声字, 平水韵,大家平时可以上网搜一下,网上很多,在这里不再多说了。

上平下平均为平声字。

字数,就是一首律诗总的字数。

相信朋友们也理解.对、粘、替等未来的课程中会详细讲解。

偶句,也称对偶、排偶、藕句,大家也可以上网搜一下,然后到论坛或各群交流,在课堂上,网上能搜到的,我们不浪费大家的时间,大家可以去搜索来看。

在以后的课程中,会在课堂结合唐人的作品,具体的详细讲解。

押韵:就是指凡押同一韵部的字,就叫押韵。

押韵也叫压韵。

韵律呢,其实就是指如何用韵,用韵的规则,韵字究竟应该如何去压,韵字与律诗的关系。

有时我们与人交流时可能会听到“倒韵”“串韵”“僻韵”“窄韵”等, 这些都属于韵律的范畴, 也就是用韵方面出了问题,这些会随着课程的深入我们会进一步细讲。

起承转合,其实就是律诗的结构。

韵律呢,其实就是指如何用韵,用韵的规则,韵字究竟应该如何去压,韵字与律诗的关系。

有时我们与人交流时可能会听到“倒韵”“串韵”“僻韵”“窄韵”等, 这些都属于韵律的范畴, 也就是用韵方面出了问题,这些会随着课程的深入我们会进一步细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杂诗(王维)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夜雨寄北(李商隐)登飞来峰(王安石)
怀上与友人别(郑谷)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望岳(杜甫)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观沧海(曹操)
木兰诗(《乐府诗集》)
杂诗夜雨寄北
王维李商隐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淮上与友人别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郑谷王勃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题破山寺后禅院
刘禹锡常建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登飞来峰
李白王安石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观沧海望岳
曹操杜甫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认识格律诗》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体诗和近体诗(格律诗)的基本概念;
2.初步积累格律诗的基本的格律知识:字数、句数、押韵、对仗、平仄等(如果时间不够,只涉及前三个特点);
3.提高学生在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素养,培养学生对国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初步了解格律诗的基本格律知识;
2.通过练习和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难点:
了解格律诗的平仄要求
教学课时:
一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投影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诗歌篇目,问题:这些古代诗歌熟悉吗?能背吗?
杂诗(王维)夜雨寄北(李商隐)
怀上与友人别(郑谷)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登飞来峰(王安石)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望岳(杜甫)
观沧海(曹操)木兰诗(《乐府诗集》)
2、一名学生选择一篇能背的诗歌当堂背诵,则再喊一名学生背《木兰诗》,若背不出,则问原因是不是太长了。

问题:为什么有的是很短,有的很长呢?是不是想写多长就写多长,想写多少句就写多少句?
明确:古代诗歌也是有一定体裁的,不同的体裁,有不同的写作要求,写多少句,是有一定的要求的。

如前面唐代宋代的诗歌,不是四句就是八句,这种四句八句的诗歌,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格律诗”。

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格律诗在写作上有些什么要求。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下格律诗。

二、简单了解格律诗和古体诗
1、古诗类型:按体裁分为古体诗和格律诗
我们习惯上把古代的诗歌称为古诗。

古诗又分成了古体诗和格律诗(近体诗)。

古体诗的要求宽松,近体诗的要求严格。

古体诗是指格律诗形成以前的诗歌,包括诗经、楚辞和汉魏晋南北朝诗歌,还包括格律诗形成以后唐宋元明清的乐府、歌行体等诗歌。

其特点是不严格受声韵约束,但一般押韵,可以吟唱。

格律诗(有的称为近体诗)是指形成于隋唐时期,严格按照声韵规则进行创作的诗歌,包括七律、五律、七绝、五绝、词和曲等。

(投影)板书:
古体诗:按唐代以前的要求写作的诗歌
格律诗(近体诗):按唐代的要求写作的诗歌
2、问题:唐代及唐代以后的诗人可以写古体诗吗?为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点评。

3、问题:唐代及唐以后的诗人在创作诗歌时候,是喜欢写古体诗还是喜欢写格律诗?
学生自由回答。

这个问题是为活跃气氛:当然是写短一点的。

(其实是流行写格律诗,而且并不容易。


三、格律诗的特点
(一)句数
律诗:8句
格律诗(板书)
绝句:4句
1.投影:
A.唐之前诗歌五首:(个别读与齐读相结合)
(1)《大风歌》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2)《垓下歌》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3)《江南》佚名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4)《迢迢牵牛星》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5)《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B.上期所学唐宋诗歌诗篇目录
杂诗(王维4)夜雨寄北(李商隐4)
怀上与友人别(郑谷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8)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4)
登飞来峰(王安石4)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8)
望岳(杜甫8)
2、问题:古体诗和格律诗在诗句数量上有何不同?
(1)学生回答
(2)教师小结:古体诗句数不限格律诗一般是四句(绝句)或八句(律诗)
(二)每句字数
1、上期所学唐宋诗歌诗篇目录
五言王维王勃常建杜甫
格律诗(板书)
七言
2、古体诗(五首)
古体诗:四言五言七言等
(三)押韵
1、投影三首绝句,学生分别找出韵脚。

如果不知道“韵脚”,则标出每首诗中各句最后一个字的拼音(包括声调)。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2、问题:这三首诗押韵有何共同特点?
(1)学生思考,回答
(2)教师引导点拨(所在句是哪句,声调)
(3)小结:绝句偶句押韵,首句可押韵可不押韵,押平声韵(板书)
(平声:声调的第一声、第二声;仄声:声调第三声、第四声)
3、投影两首律诗,学生找出押韵的字。

望岳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杜甫王勃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4、学生小结律诗的押韵特点
小结:律诗偶句押韵,首句可押韵可不押韵
四、巩固训练
1、语文课本第五单元和第六单元中的诗歌,哪些是古体诗,哪些是格律诗(近体诗)?
饮酒g 登幽州台歌g 次北固山下j 雁门太守行g
迢迢牵牛星g 渡荆门送别j 春望j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g
2、找出下列各首诗歌的韵,并说说是如何押韵的。

静夜思夏日绝句
李白李清照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草风
白居易李贺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3.请选出填入下边诗歌中空白处最恰当的一组词:
登庐山毛泽东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笼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__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__?
A、东田
B、东耘
C、三田
D、三耘
备讲知识
诗歌的平仄
1.什么是平仄?
2.格律诗中的平仄要求是什么?
江南曲储光羲
日暮长江里,相邀归渡头。

落花如有意,来去逐船流。

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