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观赏石

合集下载

介绍一下黄山奇石

介绍一下黄山奇石

介绍一下黄山奇石黄山位于中国安徽省南部,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作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黄山以其壮美的山峰、秀丽的景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其中,黄山的奇石是其独特的自然景观之一。

黄山的奇石数量众多,形态各异。

它们在黄山的山巅、峭壁、悬崖、溪流、湖泊、林间等处分布,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

黄山的奇石大多数是由石灰岩、花岗岩、砂岩等构成,受到长期的风、雨、雪、冰等自然力的侵蚀和磨蚀,形成了各种形态各异的奇石。

黄山的奇石形态多样,有的像人像、动物、花卉,有的像建筑、器具、玉石等,还有的像山、水、云等自然景物。

这些奇石形态各异,造型独特,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

黄山的奇石被誉为“世界奇石之冠”。

黄山的奇石有许多著名的代表作,如“莲花石”、“卧佛石”、“九龙瀑”、“天都峰”等。

这些奇石形态各异、色彩斑斓,每一块奇石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是黄山的文化遗产之一。

黄山的奇石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明代著名诗人徐渭曾称赞黄山的奇石为“天下无双”,清代著名书法家翁方纲、米芾、郑板桥等人在黄山寻幽观景时,也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诗文、书法作品。

这些都是黄山的文化遗产,见证了黄山的历史和文化。

黄山的奇石还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它们记录了地质演化的历程,反映了地球自然环境的变迁。

对于地质学家和自然学家来说,黄山的奇石是研究地质演化和自然环境变迁的重要样本和依据。

黄山的奇石是中国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之一,它们的形态各异、造型独特,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

它们是黄山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灵璧石、太湖石、昆石、英石被为中国观赏石的“四大名石”

灵璧石、太湖石、昆石、英石被为中国观赏石的“四大名石”

灵璧石、太湖石、昆石、英石被为中国观赏石的“四大名石”展开全文中国四大名石灵璧石、太湖石、昆石、英石被古今藏石界列为观赏石的“四大名石”。

是最古老的品牌,是最有名的品牌。

无论称“四大古石”,还是称“四大名石”,还是称“中国古代四大名石”,实际上指的都是这四种古今奇石。

灵璧石山东淄博市淄川区蒲家庄蒲松龄纪念馆內灵璧“海岳石”“灵璧一石天下奇,声如青铜色碧玉,秀润四时岚岗翠,宝落世间何巍巍”,这是宋代诗人方岩对灵璧石发出的由衷赞叹。

灵璧石主要产于安徽省灵璧县境内。

《灵璧志略》记载:“灵璧有七十峰,产有磬石、巧石、黑白石、透花石、菜玉石、五彩石等,山川灵秀,石皆如璧。

”灵璧石开发极早,早在《尚书·禹贡》中,就有徐州上贡“泗滨浮磬”的记录。

灵璧石为世人瞩目,已有三四千年的历史。

灵璧石不仅开发早,而且盛名久负,在供石家族中历来占据显赫的地位。

《云林石谱》汇载石品一百一十六种,灵璧石被放在首位介绍;明人文震亨撰写《长物志》,称“石以灵璧为上,英石次之”。

乾隆帝也曾赞誉它为“天下第一石”。

灵璧石质细腻,坚如贞玉,扣之拂之,声音琤琮,余韵悠长,有“玉振金声”之美称。

故古人又把灵璧石称为“八音石”。

在灵璧所产的诸多石种中,扬名最早的是被称为“八音石”的磬石,《禹贡》中就有“泗滨浮磬”的记载,是我国古代的石质乐器——磬的首选材料。

目前故宫、孔庙保留的编磬都是产自灵璧。

自古以来,有名的藏石家无不藏有灵璧珍品,有文献记载的就有苏轼的“小蓬莱”、范成大的“小峨嵋”、赵孟頫的“五老峰”。

风流帝王李煜钟爱“灵璧研山”,宋徽宗还为常常把玩的一株灵璧小峰,题了“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字,命人镌于峰侧,并钤御印。

南宋《云林石谱》上记载石品116种,灵璧石被放在首位;明人文震亨撰写《长物志》,也有“石以灵璧为上”的评判。

明朝王守谦《灵璧石考》一文称:“海内王元美(世贞)之祗园、董元宰(其昌)之戏鸿堂、朱兰嵎(之藩)之柳浪居、米友石(万钟)之勺园、王百榖(穉登)之南有堂、曾莲生之香醉居、刘际明之吾石斋、刘人龙之梦觉轩、彭政之啬室,清玩充斥,而皆以灵璧石作供。

中国十大著名观赏石品种,英石上榜,第一被誉为石中皇后

中国十大著名观赏石品种,英石上榜,第一被誉为石中皇后

中国十大著名观赏石品种,英石上榜,第一被誉为石中皇后导语:说到石头种类,大家最先想到的可能是功能性石头中的大理石、花岗岩等品种,而人们平时逛各类景点中都会见到各类观赏性石头,那常见的观赏石都有哪些品种呢,本文就为大家盘点中国十大最具观赏性的石头种类,一起来了解下吧。

中国十大著名观赏石品种1.雨花石雨花石这个形成与250万年至150万年前的天然花玛瑙,曾因艳丽变化万千的色彩、晶莹玉润的质地、富有变幻的纹理而从古就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而这个我国特有的美石还被冠以石中皇后的美称,并被誉为天赐国宝,中华一绝。

2.灵璧石灵璧石这个产自于安徽省灵璧县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是具有肌理缜密、造型粗狂、气韵苍古、质地细腻等特点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曾于唐宋时期被列为贡品,并被清朝乾隆帝誉为天下第一石,和英石、太湖石、昆石并称中国四大名石。

3.太湖石太湖石是因受到长时间的侵蚀而形成,主要被分为水石和干石两种的中国古代四大奇石之一,并因姿态万千的形状、通灵剔透的石质而有着较高的观赏价值,是中国赏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英石英石是主要产自广东省英德市的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是长期受到风吹雨淋、自然剥落破裂形成的石灰岩石,也因这个集皱、瘦、透、漏四大特点于一体的中国四大园林名石之一,从宋朝时期就被列为皇家贡品。

5.黄蜡石黄蜡石又被称为龙王玉,是因这类石头的表层有着腊状质感而得名的观赏石品种,并因有着较高的硬度、鲜艳丰富的色泽、紧密的结构而有着较高的收藏和观赏价值,并因有着悠久的玩赏历史,目前已经被总结出料石和观赏石两种方向六个玩法。

6.乌江石乌江石是产自于长江水系贵州乌蒙山地区的乌江石系寒武纪石灰岩,引进过长时间的水流冲刷而使得这种质地坚硬的奇石形成了千奇百怪的造型、变化有致的纹路和丰富多彩的色泽,具有较高的收藏和观赏价值。

7.三峡石三峡石是因产自长江三峡地区而的名誉的峡石或卵石的统称,根据花纹、石质、、纹理、形态、硬度等区别三峡石的种类多达200种以上,而这个有着艳丽的色泽、纹理各异有着坚硬的材质而成为园林景观刻字石的首选。

黄山奇石介绍

黄山奇石介绍

黄山奇石介绍1. 引言黄山,位于中国安徽省黄山市,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

黄山以其壮丽的风景和独特的奇石而闻名于世。

这些奇石,形状各异,色彩斑斓,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本文将介绍黄山的奇石,包括其特点、分类和文化价值。

2. 黄山奇石的特点黄山是中国的一座大型花岗岩山脉,由于长期的风雨侵蚀和地壳运动,形成了许多独特的奇石。

黄山奇石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形状各异:黄山奇石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像动物、有的像植物,有的像建筑物,有的像人物等等。

这些奇石形态奇特,独具特色,给人以无穷的遐想空间。

•色彩斑斓:黄山奇石的色彩丰富多样,有的呈红色、黄色、紫色等,有的还带有石纹和斑点。

这些色彩斑斓的奇石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和美感。

•纹理清晰:黄山奇石的纹理非常清晰,每一块奇石上都可以看到独特的纹路和纹理。

这些纹理清晰的奇石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威严庄重:黄山奇石气势磅礴,庄重大气。

有的奇石形态宏伟壮观,给人以威严和震撼的感觉。

这些威严庄重的奇石给人以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力量。

3. 黄山奇石的分类黄山奇石根据其形态和特点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3.1 立石立石是黄山奇石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

它们通常是独立的石柱,高耸入云。

立石有的形似人物,有的形似动物,有的形似树木。

这些立石形态各异,给人以很强的审美冲击力。

3.2 溜石溜石是黄山奇石中比较特别的一种。

它们形似一块滑溜的面包,外形光滑,没有明显的棱角。

溜石的特点是色彩斑斓,纹理清晰,给人以非常柔和和舒适的感觉。

3.3 奇峰奇峰是黄山奇石中最具有特色的一种。

它们形似陡峭的山峰,如刀削斧劈般直插云天。

奇峰形态奇特,令人叹为观止。

很多奇峰形状酷似动物或者神话传说中的峰峦,给人以无限遐想。

3.4 化石化石是黄山奇石中较为罕见的一种。

它们是古生物在地壳运动和地质变化中形成的矿石。

化石的特点是形态古老,纹理清晰,呈现出独特的生命痕迹。

这些化石是地球历史的见证,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和文化价值。

景观石名称大全

景观石名称大全

1. 灵璧石:产于安徽省灵璧县,是中国传统的观赏石之一,以其色泽温润、质地坚硬、纹理独特而著名。

2. 太湖石:产于江苏省太湖地区,是一种石灰岩景观石,形态奇特、孔洞相连,常常被用于构建园林景观。

3. 英石:产于广东省英德市,是一种石灰岩景观石,形态各异、颜色灰黑,常常被用于制作山水盆景。

4. 卵石:产于各地的河流、山沟等处,形态各异、颜色多样,常常被用于铺设路面、制作假山等。

5. 斧劈石:产于江苏省武进市,是一种沉积岩景观石,形态直立、纹理明显,常常被用于制作盆景、山水盆景等。

6. 雪浪石:产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是一种石灰岩景观石,形态扁平、纹理自然,常常被用于制作山水盆景、园林景观等。

7. 钟乳石:产于云南省大理市,是一种石灰岩景观石,形态扭曲、颜色灰白,常常被用于制作盆景、景观等。

8. 千层石:产于河北省唐山市,是一种沉积岩景观石,形态厚重、纹理千层,常常被用于制作假山、园林景观等。

黄山十大奇石介绍

黄山十大奇石介绍

黄山十大奇石介绍黄山,位于中国安徽省黄山市,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其壮丽的山景、奇特的云海、古老的松柏等自然景观吸引着无数的游客。

而在黄山的奇景之中,黄山十大奇石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下面,我们将为大家介绍黄山十大奇石。

第一块奇石是“莲花峰”。

莲花峰位于黄山主峰的北麓,石形如莲花盛开,十分壮观。

它高约10米,形状独特,犹如一朵盛开的莲花,让人仿佛置身于花海之中。

第二块奇石是“猴子观海”。

猴子观海位于黄山主峰的南麓,石形酷似一只聪明活泼的猴子,正眺望着远方的大海。

它形象逼真,给人以生动的感觉。

第三块奇石是“飞来石”。

飞来石位于黄山主峰的北麓,石形高耸,形状独特,宛如一块从天而降的巨石。

它的巍峨和奇特,给人以无穷的想象空间。

第四块奇石是“天都峰”。

天都峰位于黄山主峰的北麓,石形高约20米,形状独特,宛如一座巍峨的宫殿。

它气势磅礴,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

第五块奇石是“狮子峰”。

狮子峰位于黄山主峰的南麓,石形酷似一只威武雄壮的狮子,栩栩如生。

它的雄姿英发,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第六块奇石是“骆驼峰”。

骆驼峰位于黄山主峰的北麓,石形宛如一只形态各异的骆驼,栩栩如生。

它的形象逼真,给人以童话般的感觉。

第七块奇石是“螺蛳峰”。

螺蛳峰位于黄山主峰的北麓,石形如一只蜷曲的螺蛳,栩栩如生。

它的形态独特,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第八块奇石是“笔架石”。

笔架石位于黄山主峰的北麓,石形宛如一只巨大的笔架,栩栩如生。

它的形状独特,给人以无穷的遐想。

第九块奇石是“仙人指路”。

仙人指路位于黄山主峰的北麓,石形高耸,形状独特,宛如一位手持仙剑的仙人。

它的形象神秘,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第十块奇石是“独尊峰”。

独尊峰位于黄山主峰的北麓,石形高约15米,形状独特,宛如一位庄严肃穆的皇帝。

它的气势磅礴,给人以无穷的遐想。

这就是黄山的十大奇石,每一块奇石都有着独特的形态和寓意,给人以无穷的遐想。

无论是莲花峰的盛开、猴子观海的聪明活泼,还是天都峰的庄严肃穆,都让人流连忘返。

黄山奇石的资料

黄山奇石的资料

黄山奇石的资料1. 引言黄山,位于中国安徽省黄山市境内,是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黄山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吸引着众多游客。

黄山奇石是黄山的一大特色,被誉为“人间奇观”。

2. 黄山奇石的特点黄山奇石由于长期风化和水侵蚀,形成了各种各样独特的形状。

下面介绍几类代表性的黄山奇石:2.1 飞来石飞来石是黄山最具代表性的奇石之一,也是黄山名片。

它们多呈横卧状,酷似飞来之物,所以得名。

飞来石具有丰富的形态和寓意,给人一种神奇的感觉。

2.2 排云石排云石是黄山奇石中一类众多的石头,以其层层叠叠、云雾缠绕的形态而得名。

排云石以其变幻莫测的外观吸引了众多游客。

2.3 笑峰石笑峰石是黄山奇石的另一种典型表现,它以独特的形状和明快的寓意而闻名。

这些石头形状各异,有时像一个正笑的人脸,有时又像一个顽皮的孩子。

3. 黄山奇石的形成黄山奇石的形成经历了数亿年的风化和地质作用。

首先,沉积物质经长时间压实后形成了黄山岩。

然后,随着地壳运动,岩层产生了断裂和变形,形成了不同形状的奇石。

黄山奇石的形成过程中还受到了地质构造、水流侵蚀和风力侵蚀的影响。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黄山奇石丰富多样的形态。

4. 黄山奇石的文化价值黄山奇石不仅具有自然美,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黄山奇石作为艺术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4.1 画龙点睛黄山奇石被誉为画龙点睛之物,它能够为艺术作品增添生气和灵性。

在中国绘画中,黄山奇石常常被用来点缀山水画或花鸟画,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4.2 文人雅士的雅好自古以来,文人雅士对黄山奇石情有独钟。

他们喜欢在黄山奇石上题诗、题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黄山奇石成为了他们创作的灵感来源。

4.3 园林艺术的瑰宝黄山奇石在中国园林艺术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在古代宫廷和私家园林中,人们经常使用黄山奇石来营造景观和增添气息。

黄山奇石成为了园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5. 黄山奇石的保护与传承黄山奇石作为自然遗产,需要得到保护和传承。

黄山十大奇石介绍

黄山十大奇石介绍

黄山十大奇石介绍黄山,位于中国安徽省黄山市境内,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

其壮丽的山岳风光以及独特的奇石景观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赏。

下面将为您介绍黄山的十大奇石,让您亲身感受黄山的独特之处。

第一块奇石是“光明顶”石,位于黄山主峰光明顶上,这块石头高约2米,形状宛如一尊佛像,被誉为黄山之巅的象征。

登上光明顶,远观这座奇石,它似乎在为整个黄山保驾护航。

第二块奇石是“莲花峰”石,位于莲花峰山顶上,它形状独特,宛如一朵盛开的莲花。

莲花峰是黄山最高的山峰之一,登上山顶,可以俯瞰整个黄山的壮丽景色,莲花峰石更是成为了黄山的象征之一。

第三块奇石是“九华尖”石,位于九华尖山脊上,形状如同一朵盛开的莲花。

九华尖是黄山的三大主峰之一,登上山顶,可以欣赏到迷人的云海和陡峭的悬崖,九华尖石更是其中的瑰宝。

第四块奇石是“鳌太岩”石,位于百步云梯附近的一处悬崖上,这块石头形状独特,宛如一只栩栩如生的鳌龙。

鳌太岩石与周围的山景、云海相映,构成了一幅壮观的画卷。

第五块奇石是“九龙瀑”石,位于观音桥附近的一片瀑布中,这块石头形态各异,宛如九条游龙欢快地跃入水中。

九龙瀑是黄山著名的景观之一,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观赏。

第六块奇石是“天都峰”石,位于天都峰山顶上,这块石头形状独特,宛如一个峭壁上的城堡。

登上天都峰,可以远观黄山脉的壮丽景色,而天都峰石则成为了这一景色的亮点之一。

第七块奇石是“黑虎松”石,位于黄山西海景区中,这块石头形态独特,宛如一头黑虎伏在山间。

黑虎松是黄山林木中的珍贵品种,而围绕在它周围的风景更是营造出了美丽的自然氛围。

第八块奇石是“玉屏峰”石,位于玉屏峰山顶上,这块石头呈现出纹理细腻的玉石质地,光滑而剔透。

登上玉屏峰,可以欣赏到黄山的山海美景,而玉屏峰石则增添了这一景色的灵秀之感。

第九块奇石是“松谷白龙”石,位于松谷白龙洞附近,这块石头形状似乎有一个长白龙盘踞其中。

松谷白龙是黄山最早开放的景区之一,而松谷白龙石则成为了其中的一颗明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观赏石1、灵璧石灵璧石,出自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北渔沟镇、朝阳镇等一带的山脚下。

该石是远古地层中的碳酸盐类岩石,质地坚硬细密,油润沉厚,摩氏硬度约为3~5,比重2.73左右。

外表清润秀奇,线条柔和,坳坎变化,千姿万态,妙趣叠出。

石肌往往巉岩嶙峋、沟壑纵横,粗犷雄浑,气韵苍古、凝重。

有的石肤则圆润细腻,滑如凝脂,温润尔雅,入手畅心怡怀,韵味十足。

颜色以黑、青、灰、褐黄色为主,也有白色、暗红、五彩等色,一般以黝黑如漆者为佳,但白灵璧、五彩灵璧也夺人眼目。

体量有大有小,皆独立成景,天然形成山形、景观、鸟兽之状;大者比较难觅,高广达数丈,宜置于园林庭院,立石为山;中者可放于厅堂或作草坪、池塘坡岸缀石;小者最多,可置于案头几架,亦可装点盆景;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灵璧石的开发,已有三四千年历史,为我国历史上的四大名石之一。

灵璧石采于土中,多为一层,尤其是表层石,受长期日照风吹雨打,其质地、形态的原始气息最浓。

灵璧石的原岩形成于距今约8亿年前的震旦纪,那时这一带为辽阔的浅海,大量藻类随时代变迁与海水中的碳酸盐一起沉淀下来,形成碳酸盐层被深埋地下固结成岩,碳酸盐结晶为方解石、白云石,混杂于其中的藻类则构成各种色纹。

在漫长的地质构造运动作用中,岩层发生褶皱、断裂后,经亿万年雨水冲蚀,自然造就成具有瘦、皱、漏、透等特点的巧石。

传统印象中的灵璧石,一般指产于灵璧县渔沟镇磬石山,并具有瘦、皱、漏、透、磬、黝的灵璧磐石。

现代习惯俗称的灵璧石,则是指主要分布于灵璧县北部的渔沟、朝阳、下楼、朱集、浍沟等乡镇的70多座山脉中,属沉积岩性碳酸盐岩系列,无论其体积大小,皆独立存在,并具一定观赏性的石类,即为一种经过亿万年的地壳运动和自然风化侵蚀而形成的碳酸盐岩类奇石。

因此灵璧石的品类较多,有磬石、龟纹石、龙麟石、菜玉石、透花石、白灵璧、红灵璧、五彩灵璧等,其中磬石最著名。

磬石:是灵璧石中具代表性的石种,主要产于灵璧县北70里渔沟镇的磬石山北麓平畴间。

其质地为隐晶质石灰岩,由颗粒大小均匀的致密微粒(粒径0.0l~0.018毫米)方解石组成,内含多种金属矿物及有机物质,摩氏硬度约为5左右。

石质细腻温润,滑如凝脂,石中间有白脉,以墨黑色泽者为佳。

石表纹理皱襞丰富,通常有胡桃纹、蜜枣纹、鸡爪纹、弹子窝、黄沙纹等。

形态千变万化,有的涡洞相连,具有瘦、皱、漏、透诸美。

久经摩挲把玩,石色黝黑如漆,包浆温润、雅致。

磬石更有独特的音质,用小棒轻击或手指微扣,都可发出优美清越的声音,似铜钟混响或金玉交鸣,且余韵悠长。

敲击不同部位,其声则各不相同,故又名"八音石"。

古代曾被用于制作石磬,经加工抛光后,镜面异常光滑,能显映物影。

磬石有墨玉磬石、灰磬石、三花磬石等品种,除颜色、形体差异较大外,其石态、石质等基本相似,石籍中所记灵璧石一般专指此石。

龟纹石:产于渔沟与朱集交界的白马山东山岗下,数量极少。

其质地坚硬细密,扣之有声,石色青黑,均可与磬石媲美。

石表有深浅不一较规则的圈状纹理,造型极具呈像美,攲嵌盘屈,偃蹇俯仰,宛转多姿。

似山形景观者峰峦耸秀,似人形鸟兽者形神百态,惟妙惟肖。

龙鳞石:又称皖螺石,系震旦纪钙藻化石,有红皖螺、灰皖螺、黄皖螺等品种。

其原石为凹凸形鳞状体构成,外表如鳞片盘错,石上似排列着无数条头尾较完整的龙身形体。

此石如切片打磨上光,其平面则显露出一个个轮廓清晰的螺状环体图案,环状色差较大,且层次分明。

菜玉石:也称花山青霜玉,石质较硬,天然光洁,手感滑润,石体由灰、黑两色组成,造型似山丘、象形者居多。

透花石:产于九顶镇红乌山一带,是泥质灰岩的层间、裂隙被后期有机质、铁质浸染而成,多为圆或椭圆状,在黑、灰底色上凸现出似动物、植物、山川、溪流、沙丘等黑色线条纹理,典雅有致,其花纹硬度略高,稍具通透感,逆强光照射,别有韵味。

白灵璧:整个石体以白色为主,夹杂其它颜色,质地坚硬,有红白、黄白、灰白、五彩、褐白等色,底色呈现斑斑点点的白玉质,其山形石常构成似雪山、白云等景观。

红灵璧:产于耳毛山一带,石质细腻,色泽红中透紫,鲜艳纯正,有的为古铜色或棕黑相间,石表凹凸不平,纹理疏密有致、线条流畅,形状瘦、皱、透、漏俱全,似怪兽者神态跃然,似山形者舒缓绵延。

五彩灵璧:色彩缤纷灿烂,有黄、绛、褐、红、青等色相嵌,纹理曲折雅致,有的可构成山川、河流、云霞、日出日落等自然景象。

灵璧石的清理要根据石肤、石形、石纹之特点掌握,从土里挖出来时原石上附着泥土及坚硬的钙质、铁质等沉淀物,需进行必要的清理,使其展露原貌,显现出清晰的石表纹理。

一些附着泥浆特厚的磬石,可先用钢丝刷或电刷扫去外层的附着物,力度一定要把握好,不要伤到里面的石皮;再将原石头放在水中浸泡,用尼龙刷、竹刷或铜丝刷顺其纹理细刷表面;或从头到尾用手工慢慢刷,刷出真正石皮后,用丝瓜络蘸细砂抛光。

有些难刷的原石则颇费时,应耐心慢慢刷磨,或置于露天,任自风吹日晒雨淋,待表面硬泥略有松解时再行洗刷清理。

磬石外表如遇水变成黑色时,可以看到真正的石肤,此时以硬毛刷把缝隙里的浆灰刷清,剔除孔洞里石缝中的泥沙杂质,用毛巾擦净,自然凉干,则已颇具灵璧石的欣赏要求,只是其光泽度还有待日后养玩中形成。

古人玩灵璧石纯粹是用手盘,或者用熟牛皮蹭。

如果是一块非常珍贵的石头,即用水清洗一番后以竹帚扫刷,再慢慢用手去盘,以手上的汗水和油脂来渗润并滋养石头。

灵璧石在日常保养中,如果日久光泽见暗,只需用丝绒布擦拭即可重现亮度,经常用手盘玩则可日久显包桨,石色更加凝重古朴。

宋·杜绾《云林石谱》灵璧石:“宿州灵璧县地名磬石山,石产土中,采取岁久,穴深数丈。

其质为赤泥渍满,土人多以铁刃遍刮,凡三两次,既露石色,即以黄蓓帚或竹帚兼磁末刷治清润,扣之铿然有声。

石底多有渍土,不能尽去者,度其顿放,即为向背。

石在土中,随其大小具体而生,或成物象,或成峰峦,巉岩透空,其状妙有宛转之势。

亦有窒塞、及质偏朴。

若欲成云气日月佛象,及状四时之景,须藉斧凿修治磨砻,以全其美。

大抵只一两面,或三面,或四面全者,即是从土中生起,凡数百之中无一二。

或有得四面者,多是石尖,择其奇巧处镌治,取其底平。

顷岁,灵璧张氏兰阜亭列巧石颇多,各高一二丈许,峰峦岩窦,嵌空俱美,然亦只三两面,背亦著土。

又有一种,石理嶙峻,若胡桃壳纹,其色稍黑,大者高二三尺,小者尺余,或如拳大,坡陀拽脚,如大山势,鲜有高峰岩窦。

又有一种,产新坑黄泥沟,峰峦嵌空,极其奇巧,亦须刮治,扣之稍有声。

但石色青澹,稍燥软,易于人为,不若磬山清润而坚。

此石宜避风日,若露处日久,即色转白,声亦随减,《书》所谓泗滨浮磬是也。

”2、景文石景文石,原名锦纹石,又名华阳石,当地称花石头。

出自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华阳乡双河村的山谷河流中。

该石是带花纹的卵石,底色多为灰白或浅黄,上显红棕色纹理,且深入石头内层,表里如一;自然形成的各色斑纹复杂多样,极富变化,构成的图案奇巧,有似写意山水、敦煌壁画、动物、草木、自然风光等;纹理线条质朴、粗犷,有的工整细腻;其内容简洁,凝重,充满了原始美。

1994年夏,由王朝闻先生命名为"景文石"。

景文石距今约有四亿多年,其质地属泥质砂岩,是由饱和或不饱和氧化铁溶液在岩石的裂隙、空隙中长期浸染、沉淀形成的。

有红、棕、黄、褚、紫、黑等色彩,也有二、三色相间。

景文石的质地虽较松软,但其别致的石纹与色调,亦具有新颖的美。

3、紫金石紫金石,出自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境内的八公山。

该石质地细密,肌理润泽,细腻如玉,抚之若肤,色彩凝重古雅,纹理华美多变。

有红、黄、紫、绿、青、赭、黑等色,可分为紫金、鱼子红、月白、黄金带、紫金带、花斑、蟹壳青、金黄、碧玉、墨玉、黑子、红丝、红晕、金丝带、银线、绿眼等多种。

紫金石可用于制作砚台、印章、镇尺、笔筒、造像、茶壶等,其中尤以紫金砚为代表。

紫金石是上乘的制砚石料,成砚称紫金砚,亦称寿春石砚,色赤紫而润泽,呵气成云,发墨如油,涩不留笔,扣之有声。

八公山古称"紫金山",此山蕴藏着大量独特的紫金石。

开掘紫金石制砚,始于汉代,盛于唐宋,其后各朝代有少量制作,清末基本失传。

直到近几年,才又重新开发。

《云林石谱》紫金石:“寿春府寿春县紫金山石出土中,色紫,琢为研,甚发墨,叩之有声。

余家旧有风字样研,特轻薄,皆远古物也。

”注:寿县古称寿春、寿阳、寿州。

4、褚兰石褚兰石,出自安徽省宿州市。

该石的质地、成因、形态同吕梁石相似。

石质成分为泥灰岩、灰岩。

造形千奇百怪,尤以似景观者为多,貌如立体国画,有平峰、陡崖、凹壁、石檐等,浑厚苍劲、古拙凝重。

5、巢湖石巢湖石,又称巢湖太湖石,主要出自安徽省巢湖之滨的银屏山一带土中。

该石系沉积岩中被溶蚀的石灰岩,其色泽与太湖石相似但偏紫;石中多有方解石组成的筋脉纵横穿插,有的石上附有珊瑚等海生无脊椎动物化石;形态玲珑剔透,多有孔穴洞穿石体,孔径圆而壁光;体量大小悬殊,大者长约5米、高3米,重100吨以上,小者仅几百克,尤其20吨左右的比比皆是;造型多成群山之势,偶尔似有人物、动物状者。

巢湖石可用于堆叠大型假山,姿态峰峦叠嶂、洞穿穴绕,气势磅礴;其高大秀美者,亦可一石成景;小巧玲珑者,可作厅室清供。

巢湖石石质成分为碳酸盐岩,是受外力地质作用而形成的造型石,外观与太湖石极相似,质地较坚脆,外形轮廓跌宕起伏,遍身奇穴怪孔,体态漏透,玲珑精巧,具有典型的"瘦皱漏透"之特征,北宋时期就被运往扬州构筑园林假山。

6、宣石宣石,又称宣城石、雪石,主要出自安徽省南部宣城、宁国一带山区。

该石质地细致坚硬、性脆,摩氏硬度约6~7;颜色有白、黄、灰黑等,以色白如玉为主,稍带锈黄色;多呈结晶状,稍有光泽,石表面棱角非常明显,有沟纹,皱纹细致多变;体态古朴,以山形见长,又间以杂色,貌如积雪覆于石上;最适宜作表现雪景的假山、也可做盆景的配石。

古时宣石多用于制作园林山景或于山水盆景,少量作为清供观赏,现产出无几。

宣石在地质学上称石英岩,内含大量白色显晶质石英,颜色洁白与雪花相近,山石迎光发亮,具有雪的质感,背光则皑皑露白似蒙残雪。

宣石大多有泥土积渍,须用刷洗净,才显示出洁白的石质,故越旧越白。

特别是经年把玩,退去"火气"后,白而糯,有如玉般沉着。

明·计成《园冶》:“宣石产於宁国县所属,其色洁白,多於赤土积渍,须用刷洗,才见其质。

或梅雨天瓦沟下水,冲尽土色。

惟斯石应旧,愈旧愈白,俨如雪山也。

一种名「马牙宜」,可置几案。

”7、无为军石无为军石,出自安徽省巢湖市无为县。

《云林石谱》无为军石:“无为军石产土中,连络而生,择奇巧者即斫取之,易于洗涤,不著泥渍。

石色稍黑而润,大者高数尺,亦有盈尺及五六寸者,多作群山势,扣之有声。

至有一段三二尺间,群峰耸拔,连接高下,凡数十许,巉岩涧谷,不异真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